HR面試中的望聞問切

來源:果殼範文吧 2.38W
老祖宗通過實踐提煉出的中醫診斷方法——望聞問切——通俗地展示了中醫問診的精華。從事人力資源工作多年以來,一直都在努力踐行著發掘人才和培養人才的使命。在發掘人才的過程中,甄選人才是一個極其重要的環節。而面試則是目前各位同行在甄選人才時採用的最普遍的方式。

在與一些年輕的 HR 進行交流時,發現他們經常對面試有著不同程度的誤解。甚至有些有一定經驗的 HR 也把面試簡單理解為把應聘者安排到一個相對封閉的場所進行面對面交流的過程。其實不然。面試應該是一個從接洽開始到評估結束、包括組織者在內的全方位的人才考察甄選的過程。結合多年的實踐體會,想借中醫診斷的望聞問切之殼淺淡一下面試的基本要領。

望,顧名思義,是指面試過程的參與者們用各自的眼睛對應聘者進行觀察。

那望什麼呢?通常有應聘者的體態外貌、服飾搭配、行為舉止。在此並不是要誤導大家以貌取人,而是想說一個人的外貌、服飾搭配、舉止等都會不同程度地顯露應聘者的職位匹配資訊。如人的高矮胖瘦可以顯示他的健康狀況,服飾的搭配或者應聘者的顏色偏好也會從某些側面反映他的性格特點。而一個人的舉止則多數時候都會展示他的基本修養。特別是應聘者在等待或在筆試時的行為表現經常會流露出一些容易被人忽略的個性特徵。當然,人的外貌體態與健康之間的關聯,服飾舉止與人的性格特徵之間的關聯不是我們在這探討的話題,那是醫學和行為心理學的範疇。在這裡僅想從識人的角度提示這些要素的重要性。特別是對高階人才的甄選過程,每一個環節的精細設計都是必要的。

聞,耳聽是也。通常的面談過程都是從應聘者的自我介紹開始的。面試官在此過程中應該全神貫注地捕捉一切可能與崗位匹配度相關的資訊。這些資訊不僅侷限於應聘者所陳述的內容,還包括應聘者陳述時的語流、語調等。對內容的關注是理所當然的,因為憑真實的內容可以直接判斷出應聘者的閱歷和學識是否符合用人需求。而內容陳述的合理性又可以確認應聘者的邏輯思維能力、表達習慣等諸多資訊。但後者,即應聘者的語流、語調等卻經常被人忽視。其實,一個人說話的語流、語調經常都暗示出他的某些性格特徵。特別是結合了“問”後,應聘者在面對壓力或不經意的設問時,回答問題的語流、語調甚至可以考察出應聘者的潛在思維模式及應變能力。

問,是面試過程中用得最多的,也是最容易理解的。開放式提問、封閉式提問,問與聞的組合是面試過程的主要構成部分,是貫穿始終的。問的重要性不必多說,設問的技巧也大可以留給有心人自己去學習探索。在這裡只想重點談談問的針對性,不是盲目地問。曾經在一次人才市場進行的現場面試中確認下屬某些設問的目的時,得到的回答是“我看很多人面試都是這麼問的”。我感到有點意外,腦袋中閃過一個念頭,這不會是剛出道者的普遍認識吧。單從學習的角度看,初出道者先學其形也無可厚非。但擔心的是,這種思想不只是侷限於初出道者,如果普遍存在於一些 HR 的思維中的話就會埋沒許多可就之才。設問時一定要清楚從該提問的回答中你希望解讀到應聘者的哪些資訊。比如,有些面試官會問“請問如何稱呼您?”。回答可能有很多種。有些應聘者會流露出不屑,心想“我的簡歷中不是明寫著嗎?”,很不情願地重複一遍自己的大名,以為面試官水平低。也有應聘者會很認真地回答,“我的`學名叫 ****** 。但身邊的朋友都習慣叫我 XX 。”也有應聘者會很順從地直接回答“我叫 ****** 。”。很顯然,這些不同的回答可以清晰地解讀到應聘者的一些性格特點。問的主要目的是“聞”,同時兼顧“望”。最終目的是要通過問聞望的有機組合以最大限度地獲取應聘者的職位匹配資訊。切忌埋頭苦“問”,漫無目的之“問”。

切,把脈。面試時何需把脈?大家或許覺得有點離題。但一個完整的面試過程設計中,“切”也很重要。這裡所說的切不是把脈,而是指面試前後面試官與應聘者之間的肢體交流,最常見的是握手。偶爾在電視選秀中也能見到應聘者出場時與主持人或面試官擁抱,但不是主流。握手是很多民族的社交禮儀,但同時,這一握也經常是相互傳遞資訊的重要載體。特別是高階人才的面試中,見面時的握手多傳達的是歡迎和鼓勵,而告別時的握手就會傳遞各種複雜的資訊。握手的力度、握手的深度、握手示意的主動與被動都會傳遞著耐人尋味的資訊。而高水平的面試官在這看似不經意的社交禮儀中卻經常能解讀到應聘者的一些重要人格特徵。

廣州獵頭:面試不僅是面試官的事,面試組織者或接洽者的積極參與能更全面地獲取人才的匹配資訊。望聞問切並不是所有的面試都需要,根據不同的職位需求設計合適的面試過程才是正道。相信四法的不同組合一定能為你的識人提供有效的設計思路。古語云:世間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 HR

HR面試中的望聞問切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