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入調查報告範文【精華10篇】

來源:果殼範文吧 1.3W

在人們越來越注重自身素養的今天,報告不再是罕見的東西,我們在寫報告的時候要注意語言要準確、簡潔。一聽到寫報告馬上頭昏腦漲?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收入調查報告範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收入調查報告範文【精華10篇】

收入調查報告範文 篇1

我市農民收益呈現規復性增加。

比年來,我市農業和農村經濟成長態勢精良,農民收益呈現規復性增加。20xx、20xx年,全市農民人均純收益兌現2225元、2393元,較上年增加3.4%、7.6%。

我們的緊張辦法是: 一是大力大舉促成農業佈局調整,靠成長優勢經濟增進農民增收。

構築五大出產基地。抓住國度和省履行“大豆振興籌劃”機會,構築百萬畝高油大豆出產基地,20xx年播種高油大豆146萬畝;引進土豆博識加工企業,構築百萬畝土豆出產基地,播種土豆45萬畝;促成農牧聯合擴大飼料作物蒔植,構築百萬畝飼料牧草出產基地,播種飼料牧草32.6萬畝;依託現有農副產品加工企業,成長百萬畝經濟作物出產基地,經濟作物總播種面積47.1萬畝;聯合退耕還林,構築百萬畝柞桑蠶出產基地,放養柞蠶732把,栽桑樹700畝。

大力大舉成長綠色、特點農業。富裕利用我市資本富集和生態環境優勢,構築綠色農業出產基地11個,蒔植綠色食物面積125萬畝,11個產品獲得A級綠色食物,2個產品獲得歐盟有機食物認證,產量達12萬噸。

自動成長外向型農業。與俄在林業、畜牧、水產、農機、農科研等多個範疇建立了長期鞏固的互助干係,引進農業進步出產技巧和精良品種30多項。建立了中俄農業科技樹範園區。在俄構築境外綜合開闢區。農副產品出口成長到10大類100多個品種。

二是加快龍頭企業構築,靠進步農業財產化程度增進農民增收。明瞭農業財產化成長思路。以龍頭企業為重點,以進步農業競爭力和增加農民收益為目標,凸起成長主導財產,環繞麥、豆、薯、菜、麻、糖、肉、乳、山、藥等十大主導財產和5個成長性較強的`財產,構建龍頭企業群體、擴大基地出產範圍、促成財產化成長。

加快龍頭企業構築。全市以農副產品加工為主的龍頭企業29家,策動基大地積137萬畝。履行品牌計謀,重點培養 “玉鈴”牌土豆、“雙河”牌極小粒豆、“驛站”牌馬肉乾等6個具有較大市場感化的農產品品牌。

加快農村市場系統構築。在縣域和中間鄉鎮重點構築和美滿了7個具有較好根本的農產品交易零售市場。全市現有各種農產品市場88處,根本構成了以鄉鎮零售市場為中間,城鄉農貿市場彼此依存、彼此互助的市場系統。

三是深切履行科技興農計謀,靠科技進步增進農民增收。

加大農業新技巧推行和利用。推行了一多量進步、適用、成熟的農業新品種、新技巧。均勻每一年推行專案20多個,累計推行專案300項(次)以上。農業十項適用出產技巧累計推行面積到達2318萬畝。

構築市縣鄉三級科技園區156處,園區總面積50多萬畝,兌現農民增收5000餘萬元。

大力大舉履行蒔植業和牲口業良種工程。引進推行大豆、小麥、玉米等作物精良品種28個,構築各種種子繁育基地45處,推行精良品種27個,農作物優良品種率達95%以上。構築大牲口凍配站點92個。

竭力進步農民科技本質和科學利用程度。對廣大農民進行多專案、分財產、逐層次的科技培訓。每一年培訓鄉村幹部、科技戶、耕田大戶及青丁壯農民15萬人次擺佈。

四是夯實農業成長根本,靠低落風險增進農民增收。大力大舉促成農業根本辦法構築。構築和改革了***、**等堤防,極大地進步了這些地區抗旱防洪本領。如今,全市已有8個萬畝以上灌區,有效灌溉面積11萬畝。20xx年,篡奪國度級和省級旱田節水澆灌溉專案5個,受益面積可達16.22萬畝。促成中低產田改革和農業綜合開闢,農業綜合開闢投資三年累計7113萬元,開闢構築專案30個,結束中低產田改革19.27萬畝。大力大舉加強資本保衛和生態環境構築。以履行天然林保衛為目標,重點履行三北防護林四期工程、生態效益補助工程和野生植物及天然保衛區構築工程。四年共落實退耕還林面積5萬畝,造林56.8萬畝,建成多種類別天然保衛區5個,綠色食物蒔植面積達125萬畝。連續進步農機裝置程度。3年來,全市累計投入農機更新資金1.6萬元,更新大中型農機具4786臺(套),到20xx年全市農業機器原值達6.776億元,農業機器總動力達95.63萬千瓦,畝均耕地具有農靈活力 0.132千瓦,農業綜合機器化程度達86.5%。

五是大力大舉成長非農財產,靠轉移農村殘剩工作力增進農民增收。大力大舉成長畜牧業,兌現農業內部轉移。如今,全市從事養殖業出產專業養殖戶達4579戶,佔農戶總數2.3%。從事山產品收集、食用菌蒔植和水產等副業出產農戶也連續增加。

大力大舉成長非農財產,拓寬社會轉移空間。經過議定加快農村小城鎮構築,大力大舉成長農村2、三財產,鼓勵和吸引農民進城務工、做買賣。中斷20xx年底,全市轉移殘剩工作力6.04萬人,佔農村工作力16.6%,均勻每6個農業工作力中就有1人外出務工,農民外出務工收益佔農村人均純收益28%。

收入調查報告範文 篇2

XX縣農民現金收入一季度實現了雙增,尤其是農戶財產性收入實現了大幅度增加。據110戶抽樣調查資料顯示,XX縣一季度農民人均現金收入2714元,較去年2427元,增加287元,增長11.8%;農民人均現金支出XX元,同比增加396元,增長24.7%。尤其是農戶的財產性收入同比增長61.9%,是歷年來增幅最快的一次。

1、工資性收入增幅放緩。20xx年一季度,鄒平縣農民工資性收入人均844元,同比增加96元,增長12.7%,增幅回落4.6個百分點,農民工資性收入增長的幅度減緩。其中:外出打工收入人均僅增加3元,增長1.9%。通過農戶記帳資料結合農民工檢測調查,以及深入走訪調查戶得知,增幅減緩的主要原因:一是部分外出務工人員返鄉從事了其他行業,例如:尹家調查點的大部分女勞動力,有著去淄博周村紡織廠打工的習慣,受金融危機的影響,企業效益下降工資降低,返鄉農民工有的從事服裝生意、有的從事人壽保險,還有的直接在家從事家務;二是縣域內的幾個大型的企業集團,延長了春節假期的時間,工人的生產時間減少,收入也就隨之下降。因此,金融危機是直接導致農民工收入下降的最根本原因。

2、一產業現金收支有較大增長。調查資料表明一季度,農民從第一產業得到的現金收入1111元,較去年同期增加132元,增長13.5%。增長的主要原因是:由於春節期間,農戶用於生活消費的開支與春耕備播的支出加大,促使農民出售農產品的數量增加,小麥、玉米、棉花等主要農產品的出售量,分別比去年同期人均增加44.7公斤、31.7公斤、3.1公斤,增長107.4%、36.9%、31.4%;雖然價格比去年同期下降了1.9%、15.4%、24.9%;但是,由於出售數量的絕對增長,還是拉動了農民一產現金收入的增加。同時,農戶用於農業生產支出人均達到433元,同比增加88元,增長25.3%,由於農業各種生產資料價格的上漲,拉動了增幅比上年增加7.7個百分點,從增長幅度對比分析,基本實現了收支同步增加,支出增長過快、符合當前全縣農業發展的大趨勢。

3、農戶家庭產業結構調整,導致二產業現金收入大幅度下滑。隨著金融危機對企業影響面的不斷擴大,導致了家庭小型企業慘淡經營、舉步維艱的局面。從深入基層調查瞭解得知,全縣110個調查戶中,有1戶常年經銷木材、1戶從事麵粉加工的工商戶,因為今年經濟效益急劇下滑的原因,轉行出去打工或者從事了三產行業。調查資料表明一季度,家庭經營第二產業的現金收入人均212元,較去年同期的252元,下降了40元,減少15.9%,增幅較去年同期回落3.7個百分點,是近幾年來減少幅度最大的時期,與全縣的工業發展大趨勢相符合。

4、三產業受二產業的影響,首次出現下降。一季度,由於受全縣工業生產嚴重下滑形勢的影響,三產業的增長曆年來首次出現了收入下降局面。調查資料表明,前三個月,農民人均三產業收入達到181元,較去年同期的209元,下降了28元,減幅13.6%。減少的主要原因:一是受工業發展不景氣的影響,企業物流效益下降,導致了交通運輸郵電業人均收入下降39元,減幅31.8%;二是企業的效益降低,工人的工資收入減少,大量外地務工人員回鄉,影響了批零貿易餐飲業人均減少10元,減幅29.6%。此外,個別三產經營農戶的轉行也是導致收入下降的原因之一。

5、非生產性收入大幅度提高,帶動農民現金收入增加。近幾年,農戶從佔有財產帶來的收益不斷增加,尤其是出讓土地帶來的各種補償,隨著糧食價格的`上漲而增加;其次,由於農戶在外人口的獨立生活,農村人口的逐步老齡化,離退休、養老金、贍養費等標準提高,拉動了農民轉移性收入的逐年增長。調查資料顯示:鄒平縣一季度人均財產性收入達到244元,較去年同期增加93元,增長61.9%,導致本季度增長幅度過大的主要原因是,後芽村調查點的大部分農戶,20xx年下半年,耕地被企業佔用,春節前企業按照噸糧,結合當時的市場糧食價格把補償及時兌現給農戶,帶來了人均土地徵用補償收入達到224元,增加93元,增長71.3%;人均轉移性收入達到122元,較去年同期增加35元,增長39.7%,主要是退休金與農村贍養費增長的拉動。同時需要說明的是,失地農戶的收入要大大高於農業戶,一方面是打工人數多,打工收入高;二是從事二三產業的戶數多,收入高;三是沒有農業收入也沒有農業投入,但是非農業的收入高,尤其是財產性收入高。

6、期內農戶現金支出大幅度增加。鄒平縣一季度,農戶用於農業生產的費用、擴大二三生產規模、購建生活用房的支出加大,分別達到了人均366元、61元、440元,同比增加34元、23元、368元,分別增長25.3%、58.8%、五倍多。其中,由於農戶直接購買商品房以及房屋裝修支出的劇增,拉動農民人均生活消費支出達到1449元,同比增加305元,增長了26.7%。

通過以上資料的對比分析不難看出,鄒平縣一季度,農民現金收入的增加,主要是農戶出售農產品數量的增長、農戶佔地補償增加的拉動,二者帶動了一季度農民現金收入增長的78.4%。然而,這不是真正意義上拉動農民增收的方向,其一是雖然農產品價格下降,但是出售量增加不合理,不是真正的農民增收,只能視為生產、生活需要;其二是土地佔用補償的增長,只是偶然之下的必然,從全年來看不會對農民增收拉動太大。因此,要理性的分析農民現金收入增長的真正原因,正確把握農民增收的渠道,充分認識到現金收入增長之下掩蓋的問題:一是工人的月收入已經明顯下降;二是新的就業崗位雖然增加,但是進廠的門檻提高,對年齡、性別、學歷有了新要求,相對限制了農村“40-50”勞動力的轉移力度;三是房地產行業進入低谷,農民工靈活就業者的門路變窄;四是資金缺乏,返鄉農民工創業的起步階段更加困難。

收入調查報告範文 篇3

自20xx年城鄉一體化住戶改革工作開展以來,根據該區被調查的8個調查點,78戶居民資料顯示,該區上半年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057元,與雲巖區、南明區並列全市第一,同比增長9.5%;農民人均期內現金收入5909元,同比增長17.8%,增速排位全市第一,城鄉居民收入持續增加,居民生活質量進一步提升。

一、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基本情況

(一)調查點主要基本情況

1、大山洞社群服務中心:本調查點為老區政府住房,現由於區政府搬遷,多數已經買賣,現住戶多為就近的工廠工作人員或個體經營戶及少數政府機關工作人員,由於靠近中心區域且為路邊,個體經營收入較為樂觀。

2、豔山紅社群服務中心:本調查點70%以上的居民為七冶建設有限公司職工,住戶多數已經退休,子女也進入七冶公司就職,工資收入較高,較少部分在外打工做生意。

3、雞場社群居委會:本調查點為較新建商品住房,大多由貴陽輪胎廠、貴州鋁廠、中鋁貴州分公司、七冶建設公司、政府機關工作人員、外來打工人員購買,工資收入較穩定,但居住人員結構較為複雜,退休人員較少,個體戶較多。

(二)家庭總收入基本情況

上半年城市居民家庭總收入12575元,比去年同期增長6.6%,其中可支配收入12057元,比去年同期增長9.5%,佔總收入95.9%。家庭總收入中工資性收入10054元,比去年同期增長2.8%,佔總收入80.0%;經營性收入870元,比去年同期增長98.5%,佔總收入6.9%;財產性收入279元,比去年同期增長9.3%,佔總收入2.2%;轉移性收入1373元,比去年同期增長2.9%,佔總收入10.9%。

(三)家庭支出基本情況

上半年城市居民家庭總支出10042元,其中消費性支出8379元,佔總支出的83.4%;財產性支出206元,佔總支出的2.1%;轉移性支出993元,佔總支出的9.9%;社會保障支出464元,佔總支出的4.6%。

二、農民人均期內現金收入基本情況

(一)調查點基本情況

1、沙文鎮新寨村:本調查點位於沙文鎮中心村鎮,人均耕地面積1.5畝左右,主要栽種玉米、香蔥,交通便利,由於徵地拆遷影響,大多數居民將土地承包給外來人員栽種,自己收入土地承包金及部分收益,少數人員在臨近的工廠打工或自營商店,收入相對穩定,且土地收益款較高。

2、牛場鄉牛場村:本調查點位於白雲區最偏遠的鄉鎮,交通相對不方便,且人煙稀少,人均耕地面積0.5畝左右,主要栽種水稻、玉米、油菜等,少數人員為鄉政府工作人員或外出打工,其餘人員在就近企業打工或務農。

3、麥架鎮下堰村:本調查點位於緊鄰白雲城區的麥架鎮中心,由於大力發展房開建築業、工業企業等原因,下堰村已經幾乎沒有農用土地,少數自留地只用於自己食用蔬菜的栽種,交通便利,居民主要為個體經商、企業就職、出租房屋和包建築工程、物料運輸等,收入較高。

(二)現金收入基本情況

上半年農村居民期內現金收入5909元,比去年同期增長17.8%,其中工資性收入3143元,比去年同期增長23.0%,佔總收入53.2%,家庭經營性現金收入1942元,比去年同期增長2.03%,佔總收入32.9%,財產性收入525元,比去年同期增長96.8%,佔總收入8.9%,轉移性收入300元,比去年同期增長2.8%,佔總收入5.1%。

(三)家庭支出基本情況

上半年農村居民期內現金支出6131元,其中生產費用支出93元,佔總支出1.5%,生活消費支出5938元,佔總支出96.9%,轉移性支出100元,佔總支出1.6%。

三、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支主要特點

(一)個體經營成為城鎮收入新亮點。被調查的30戶住戶中,住戶共計87人,其中就業人口數49人,無就業人口2人,退休人員7人。其中5人為批發零售、倉儲運輸、居民服務、修理和其他服務業自營人員,自負盈虧,收入普遍較高,成為該區城鎮收入的新亮點。

(二)物品豐富,食品支出持續增長,但較上季度有所回落。交通便捷,又逢瓜果蔬菜成熟的季節,食品豐富,活躍消費,上半年城鎮居民食品支出共計2688元,佔總支出的32.1%,但較上季度的35.3%有所回落,主要原因是由於春節等重大節日消費對全年整體影響縮小。

(三)學校開學、假期集中,教育文化娛樂服務支出高漲。上半年城鎮居民教育文化娛樂服務支出共計1786元,教育文化娛樂服務支出佔消費支出的21.3%,一方面城鎮居民越來越注重孩子的教育培養,且城鎮居民學齡兒童配套教育設施完善,另一方面短途自駕旅行、家庭娛樂裝置購置也成為家庭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

四、農民人均期內現金收支主要特點

(一)各大工業園區、高新園區入駐,農村居民就業良好,工資性收入增長迅速。上半年農村居民工資性收入3143元,比去年同期增長23.0%,就業形勢良好,工資待遇增高。

(二)自有住房較多,出租房屋成為農村居民收入的又一新來源。由於地處鄉、鎮,土地豐裕,農村居民修葺自有住房,多用於出租或自營,收入穩定,成為農村居民收入的又一新亮點。

(三)食品價格平穩,食品消費活躍。上半年我區農村居民食品消費支出1783元,比去年同期增長90.9%,食品消費支出佔生活消費支出30.0%,居民生活質量顯著提升,支出結構明顯優化。

(四)文化教育、娛樂用品及服務支出有所增長,但有待提高。上半年該區農村居民文化教育、娛樂用品及服務支出565元,比去年同期增長7.5%,文化教育、娛樂用品及服務支出佔生活消費支出9.5%。由於國家相關政策減免農村居民適齡兒童學雜費,且配套教育場所不如城區完善,居民娛樂設施、場所不如城區繁華,對文化教育、娛樂用品及服務支出影響較大。

(五)城市化的'程序,帶動交通事業發展,農村居民交通工具擁有量大幅提升。被調查的沙文鎮新寨村及麥架鎮下堰村地處二環四路城市帶,交通日漸方便,更由於徵地拆遷,農村居民擁有大量拆遷補償款,用於購置貨物運輸、家庭使用的車輛比比皆是,既提高了農村居民收入水平,也提高了農村居民交通和通訊的支出,佔生活消費性支出的29.6%。

五、城鄉一體化住戶調查中存在問題

(一)調查帳頁仍然存在漏填、漏記。帳頁仍然存在漏填漏記情況,特別是期初手存現金、期末手存現金、家庭成員在外用餐次數等指標,指標的漏填將會導致彙總資料中居民手存現金和居民生活支出中食品消費支出與實際生活情況有所偏差,影響彙總結果。

(二)帳頁編碼存在錯誤。城鎮和農村居民打工工資編碼有所不同,由於城鎮居民參加城鎮職工養老保險、農村居民參加新型農村養老保險,故城鎮居民打工工資應編碼自由職業勞動所得,而農村居民打工工資應編碼其他勞動所得,編碼不當會導致彙總資料居民收入中工資性收入、非農業生產經營收入、財產性收入、轉移性收入、非收入所得、借貸性所得六個分項指標資料相應的此減彼長,影響統計監測。

(三)生產費用支出和生活費用支出混淆不清。根據調查制度,城鄉一體化住戶調查所調查的為調查點生活現金和實物收支記賬,由於居民居住、出行等方面存在生產與生活共同存在的情況,不易分清,若帳頁資料混淆將違反調查制度,對最終資料的彙總評估產生影響。

六、下一步工作建議

(一)加大培訓力度,爭取省、市專家指導,為調查夯實基礎。繼續加大對輔助調查員的培訓,爭取省、市領導蒞臨指導,制訂月度入戶情況統計表,通過加大入戶次數,更好的與調查戶溝通,夯實調查基礎。

(二)選取有代表性的調查點,適時開展督查。根據工作需要選取有代表性的調查點,抽樣督查,到現場瞭解輔助調查員工作情況及調查戶的配合程度和業務知識的瞭解程度,為調查工作夯實業務基礎。

(三)加大學習力度,實時掌握程式彙總變化程序。加大與省、市調查隊的聯絡和溝通,掌握程式更新、權數變更等第一手訊息,並學習程式彙總相關知識,做好資料分析比對,保證資料銜接合理。

收入調查報告範文 篇4

一、某鎮基本情況

某鎮是一個農業大鎮。全鎮農業人口4.03萬人,耕地面積7.3萬畝。農業生產主要以水稻、小麥、元蔥大蒜、杞柳等農作物為主,畜禽業以豬、雞、貉等為主。近年來,在國家一系列惠農政策的支援下,全鎮大力實施農業產業結構調整,農業佈局、產業結構進一步優化,趨於合理,農民增收速度明顯加快,農民現金性收入大幅提高。20xx年全鎮農民人均純收入達4560元。

二、農民收入現狀

一是農民收入結構比例不斷調整。農民第一產業收入比例穩中有降,佔收入的60%左右,從事二、三產業經營性、工資性收入持續增長,佔收入的30%,其它收入佔10%。

二是農民收入途徑不斷增多。隨著國家對“三農”問題的重視和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的不斷深入,為農村經濟的發展提供了寬鬆的政策和寬廣的發展平臺,優質高效農業發展迅速,農民從事二二產業積極性被充分調動起來,走出土地、走出農村勞務經濟日漸升溫,致富渠道不斷拓寬,為農民就業、農民增收創造了更寬闊的空間。20xx年全鎮圍繞水稻、小麥、大蒜、杞柳等種植業作物的產品加工、運輸、銷售人員就達到4500餘人,常年在省外務工人員達到8000餘人,從事二三產業、就地轉移人員達到3000餘人,擺脫了土地約束,到土地以外創業創收已成為全鎮農民致富的途徑。

三是農民收入增加,可支配性消費增長緩慢。近年來,全鎮農民收入大幅增加,主要得益於國家對農村的好政策、農副產品價格上升,農民經營性工資性收入增加,但由於生產資料價格上漲,生產再投入增加,致使農民收入增幅縮水,各種剛性支出不斷增加,可支配性消費增長緩慢。

四是農民內部收入差距加大。由於農民自身素質參差不齊,造成對發展經濟的認識、能力和參與農業結構調整積極性不同,一批素質高、積極調整、起步早的農民迅速致富,並依靠自身發展的經驗、開拓的市場發展規模不斷壯大,形成了一批農村致富戶,而那些等、靠、觀望、因循守舊的農民沒能及時發展起來,收入明顯低於致富戶。

三、制約農民增收因素

一是科技文化素質有待提高。農民對發展農村經濟、大力開發高效農業有較高的熱情,但受科技文化素質的限制,只敢遠觀不敢近摸,對帶“高、新、尖”字樣的事物,望而卻步,部分農民對農業結構調整信心不足,存在一朝被蛇咬十年怕荊繩的.思想,對農業以外創業門路少,獲得致富資訊渠道窄,開拓市場能力差

二是創業資金短缺。群眾除了必要的生活開支外,閒散資金較少,並且必須有再生產投入資金。銀信部門對農村貸款額度有限,對那些收入較低的農民發放較小貸款甚至不給予貸款,造成低收入家庭想致富卻苦於沒資金的困局。

三是社會事業性負擔重。隨著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農民各類生活開支專案增多,數額增大,子女上學、子女結婚、看病就醫、關係交往等都要遠遠超過生活開支,社會事業性負擔的加重,勢必對生產的再發展、再投入的資金產生影響。像子女結婚,從認識到結婚至少有五六萬元的花銷。

四是生產資料價格上漲、造成生產成本高。農村以農業為主。隨著各類生產資料的價格上漲,農業單位投入不斷增加。化肥、農藥、地膜、種子等生產資料價格增幅高於農產品價格增幅,生產成本高,導致了農民增產不增收,增收緩慢。

五是農業產業化程度不高,標準化生產有待提高。目前全鎮已形成了小麥水稻、大蒜元蔥、杞柳、畜禽養殖等為主的基地,由於產業鏈條不夠長,農產品的增值空間較小,大多以出售原料型為主,且標準化、無公害生產滯後,產品市場適應性差,銷售難、價格低依然制約農民增收。

四、下步增收途徑

一是加大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力度,提高農業產業化、生產標準化水平。要圍繞市場需求,怎樣調、調什麼,把農業增效、農民增收作為調整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調出農民種植的積極性、調出規模、調出效益。同時要在提高產業化、生產標準化水平上下功夫,積極推廣農業生產標準化模式,把農業專業協會,作為帶動標準化生產的重要力量來抓,在主導農業產業上建立一個協會,發揮其在生產資料、生產技術、市場銷售等方面的優勢,推動標準化生產,目前我鎮已建立了杞柳協會和元蔥協會。要以工業理念發展農業,不斷拉長產業鏈條,建立農副產品加工企業,使每一個產業上都有幾家深加工企業,像我鎮杞柳產業已達到這一要求,但在產品檔次低、市場開拓上仍要抓緊抓好。

二是加快富餘勞動力轉移。加快小城鎮建設,積極發展二三產業,使更多的農民從土地上解脫出來。做好外出務工工作,把它作為一項產業,積極做好務工人員的培訓、引導,使他們有一技之長,能更好地適應勞動力市場的需求。

三是加大農民科技培訓,提高農民素質。隨著社會發展,不斷提高農民科技文化素質日顯重要,也是建設新農村、建設現代農業的必然要求。上級黨委政府就要不斷加大農民科技培訓資金投入力度,拓寬培訓渠道,不斷滿足農民科技需求,提高致富能力,把農民培養成有道德、有文化、有技術、有理想的四有新型農民。

四是加大對農業的扶持力度,提高對農民的服務水平。農業作為國家發展基礎,隨著國家經濟發展和實力壯大,國家應該給予農業更多更大的資金扶持和傾斜。目前的“三補兩免”對鼓勵農民發展農業、促進發展現代化農業都產生了積極效果。農民一個弱勢群眾,不斷提高農民的服務水平,也是促進農民致富的一個重要途徑。國家應在農民科技服務、養老、醫療、社會救助等方面給予更多更好的服務,切實解決群眾的生產生活中困難,不斷提高農民生活質量,更好更快地推進新農村建設。

收入調查報告範文 篇5

近年來,中央和地方不斷加大對“三農”的扶持力度,出臺了一系列的政策法規以保障農民收入快速健康發展。然而,從現實情況看,農民收入依然增長緩慢。

由於農民的收入本來就較低,加上生活支出不斷增加,農業結構調整成效尚未充分顯現,農村勞動力難以充分就業,農民創業意識和技能薄弱等,使得農民的收入相當低,增收非常困難。我們調查顯示:

(1)農民絕對收入水平較低。20xx年,全國的農民人均純收入只有2622元,摺合為320美元,平均每天不足1美元。更值得注意的是,仍然有相當數量的農村人口,其收入水平比全國平均值還要低得多。按照人均635元的貧困線標準,20xx年底全國尚有2900萬絕對貧困人口。如果按照人均825元(100美元)的標準,則全國有9000萬左右的人口低於此標準,而這個數量大於歐洲任一國家的人口總數。20xx年公佈的絕對貧困人口數字,同20xx年相比,不僅沒有減少,反而增加了80萬人。其主要原因就在於仍然有相當數量的農村人口,雖然不屬於統計中的貧困人口,但是收入水平很低,僅僅略高於貧困線,只要氣候等生產條件稍有不利變化,就會陷入到貧困人口的行列中去。這部分貧困人口和準貧困人口的收入提高,將受到自然和經濟基礎條件的約束,難度非常大。近年來,減貧速度不斷減慢。

(2)增收速度緩慢。我國農民人均收入增長緩慢,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同過去的情況比速度大大降低。改革開放的前6年,農民人均收入的年增長按可比口徑計算在14%~20%之間。而1997年以來平均只有4%。二是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要求比差距很大。20xx年我國農業勞動力人均GDP為4460元,大約相當於540美元,按農業人口摺合為人均300美元左右。到20xx年全面實現小康社會,人均GDP要達到3000美元。農村人均要實現這個目標,每年的增長率要達到12、2%。即使考慮到城鄉經濟發展水平的差距,將農村人均GDP的目標確定為社會平均水平的一半即1500美元,每年的增長率也要達到8、4%。同這個要求相比,實際發展速度要低得多。

(3)城鄉差距加大。改革開放以來的25年中,城鄉收入差距擴大的年份有16年,而城鄉差距縮小的年份只有9年,縮小年份主要集中在1978—1983年和1995—1997年的兩個階段。其中的主要原因,在前一個階段是勞動生產率和農產品價格的大幅度提高,而在後一個階段則主要是農產品價格的提高。城鄉收入比例在改革開放之初的1978年為2、56:1,1983年縮小到最低,為1、82:1;然後不斷擴大,到1994年達到了一個新高,為2、86:1;然後降低到1997年的2、47:1;從1998年開始,逐年顯著擴大,20xx年擴大到3、23:1、近幾年來,儘管諸多因素都很有利,農民增收速度可以超過5%,但是仍可能落後於城鎮居民,使城鄉差距繼續擴大。

(4)地區發展不平衡。不同地區之間農民的人均收入差距較大,並且這種差距沒有縮小的趨勢。總的說來,呈現出明顯的東高西低、從東南沿海向西部內陸地區遞減的趨勢。上海、北京和浙江的農民人均收入水平,是西部雲南、貴州、甘肅和陝西等省的3~4倍。由於城市居民在不同地區之間相對差異較小,因此,城鄉居民收入的差距,呈現出明顯的由東向西的遞增趨勢。即東部沿海地區城鄉居民收入差別較小,而西部地區城鄉差別更大一些。

2、造成我國農民收入問題的原因

(1)農民整體素質還不高,還不能適應新形勢下市場經濟發展的要求。突出表現:一是文化素質較低。據調查分析,農民勞動力中,國小及國小以下文化程度的約佔6%左右,國中文化程度的約佔20%左右,高中文化程度的約佔20%左右。二是思想僵化,心理承受能力較差。在結構調整上,思路狹窄,不敢主動出擊,存在等靠思想和過份依賴政府心理,瞻前顧後,怕擔風險,不敢大膽地調整產品結構,不具備適應市場經濟的應變能力。三是絕大多數農民對市場把握不準。從調查情況看,多數農民不瞭解和掌握市場行情,對市場需要什麼,既不去研究,也不會去搞深入細緻的調查,捕捉不到有價值的市場資訊,在組織農業生產時,不是先看市場後抓生產,而是今年的生產看去年,對市場判斷不準把握不準,造成的結果是“什麼賺錢種什麼,種出什麼就賠錢”。

(2)農業結構調整和農業產業化經營發展還跟不上形勢要求。總體看,一是特色主導產業總量小,覆蓋農戶少。農業產業化經營率還不高,龍頭企業規模小,帶動力弱,農村經濟組織化程度低,大部分龍頭企業與農戶之間還沒有真正形成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利益共同體,還是單純的買賣關係,產業化經營鏈條短,農產品加工增值水平低,初級原料生產比重大,大部分農產品基本上是從農田到市場,缺乏深加工、高附加值的產品,高科技含量產品少,加工增值率低。二是結構調整還只是停留在規模擴張上,缺乏在內在質量提高上下功夫。以蔬菜為例,近兩年來,有的地區蔬菜種植特別是設施蔬菜種植,面積連年快速增長,為農民增收發揮了重要作用。但種植結構雷同,品種特色不明顯,科技含量不高,大路菜多,貯藏、保鮮、深加工及包裝、運輸等嚴重滯後,如不抓緊研究對策,將有可能出現新一輪的結構過剩,應引起高度重視。

(3)政府及其職能部門引導、協調、服務功能滯後,不能有效地解決農民在生產過程中的諸多困難。一是資訊服務滯後,手段缺乏,不能及時給農民提供各種市場資訊和致富資訊,使農民無所適從,組織生產難,進入市場難。二是技術服務跟不上。原因是部門管理制度不完善,科技人員的激勵約束機制不健全,使科技人員缺乏事業心和責任感,主動上門服務意識差,其結果是科技人員得不到實踐,農民得不到產前、產中、產後的技術服務。特別是高新技術應用上,技術與生產嚴重脫切,導致農民增收難。三是信貸部門缺乏有效的資金扶持措施,一家一戶貸款困難。調查發現,多數農民都有強烈的增收意識,並有一些可行的增收專案,但苦於沒有啟動資金,而難以上馬。

(4)農民的負擔比較重。據調查顯示,我國農村大部分農民家庭都有兩個孩子,孩子要上學會需要一筆很大的投資,現在農民都希望自己的子女能上大學,不一輩子像他們一樣只是個農民,供一個子女上大學幾乎要花掉農民家庭三分之二的開支;家庭長輩的供養也需要一筆的開支。除此之外,還有農作物每年的成本開支。家庭生活費,子女教育費,農業成本費,三個最基本的方面的開支累加起來,對與本來就不富裕的農民來說,生活就難上加難了。

體會

我國農民數量如此之多,要解決農民的溫飽問題,要帶領農民奔小康,要帶動我國經濟的發展,就必須要增加農民的收入,當前增加農民收入的.主要對策有:

1、提高農民的科學文化素質。要增加農民收入,關鍵在於農民自身的素質。農民的文化素質相對較低,這就要求政府部門下鄉組織農民技能培訓,打破思想僵化的局面,讓農民大膽嘗試,自主創新,隨機應變,讓農民更多更早的瞭解市場的最新資訊和動態。收入來自與農民,農民必須從自身做好。

2、推進結構戰略性調整,充分挖掘農業內部潛力。這是農民增收的基礎。要面向市場,依靠科技,發揮比較優勢,推進農業結構戰略性調整。一是在優化品種、品質結構,大力發展優質農產品生產的同時,切實抓好質量安全管理。二是推進優勢農產品區域佈局,充分發揮區域比較優勢,形成優勢產業帶。三是推動農業產業化經營,發展農產品精深加工,提高農產品的附加值,創造新的消費需求。四是大力發展農村二、三產業和農村服務業,提高鄉鎮企業發展水平,充分發揮對農民增收的帶動作用。

3、加快轉移農村富餘勞動力,拓寬農民增收途徑。把農村富餘勞動力轉移出去,可以增加農民的資源佔有量,擴大農業經營規模,提高農業勞動生產率,擴大農產品市場需求,同時增加農民的非農收入,這是一舉多得的好事。一是加快農村城鎮化程序,加快發展小城鎮,壯大縣域經濟,為農民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二是加強對農民進城務工的引導和管理,把農民進城務工當成一項產業來抓,促進農民工跨區域流動,加快城鄉經濟社會一體化。

4、調整國民收入分配格局,加大對農業的支援保護力度。必須調整國民收入分配格局,加大對農業和農村的投入,加強對農業的支援保護力度,幫助農民改善生產生活條件,降低農村經濟發展成本,促進農民增收。一要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新增基本建設資金應向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傾斜。每年新增教育、衛生、文化事業經費應向農村傾斜,以逐步縮小城鄉經濟社會事業發展方面的差距。二是對農業、農民進行直接補貼,尤其是要配合農村稅費改革和糧食流通體制改革,積極探索對農業和農民實行補貼的各種有效方式,逐步建立對種糧農民生產直接補貼機制。

5、進一步深化農村改革,為農民增收創造良好的體制環境。一是全面推進農村稅費改革。堅持依法徵稅,加快鄉鎮機構改革,儘快取消農業特產稅。二是繼續深化糧食流通體制改革。加快培育和規範糧食市場,完善糧食巨集觀調控體系,積極探索對農民的補貼機制。三是加快推進農村金融和衛生體制改革,積極探索新型合作醫療制度和農村貧困家庭醫療救助制度的執行機制和管理辦法,解決農民因患傳染病、地方病等大病而出現的因病致貧、返貧問題。

收入調查報告範文 篇6

加快農業發展,增加農民收入是農業、農村工作的首要問題和中心任務,也是農業、農村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隨著全球金融危機進一步加劇,我縣農民收入狀況如何,影響農民增收的癥結何在?20xx年xx月份,對所在地的農村農民收入進行了一次實地調查,調查採取聽彙報、入戶調查和召開座談會等形式,對農民收入狀況進行了深入細緻的調查瞭解,並形成。

一、農戶收入的現狀

本次共走訪調查農戶52戶,其中,純農業戶38戶;亦工亦農戶7戶;以農為主,農閒時兼營服務等三產業的4戶;純經商辦企業的3戶。其中,XX年度家庭年收入1萬元以下的3戶;1萬元(含1萬元)以上,2萬元以下8戶;2萬元(含)以上,3萬元以下21戶;3萬元(含)以上,5萬元以下17戶;5萬元(含)以上3戶。調查顯示:當前,我國農村大部分地區農民家庭收入還很低,加上生產、生活支出不斷增加,農業結構調整成效尚未充分顯現,農村勞動力難以充分就業,農民創業意識和技能薄弱等,使得農民在短期內增收還很困難。

二、農戶收入狀況分析

在調查前,筆者曾到當地政府統計部門進行了相關情況的瞭解,XX年該鎮上報的農民人均純收入4725元,比上年增幅15%。在此次調查的52戶中,總人口213人,其中,勞力131人,在所調查的勞力中,外出務工106人。在農戶的收入構成中,來源於一產業的收入716元;來源於二產業(含外出務工)的收入2187元;來源於第三產業的收入1822元,分別佔總收入的15.2%、46.3%和38.5%。從收入構成可以看出,農民來源於一產收入較少,來源於二三產業的收入較多,尤其是外出務工收入佔總比例最高。而一產收入中,退耕還林收入佔70%以上,真正純農業收入更低。

通過以上分析,目前,我家鄉農民家庭收入的主要來源還是靠外出務工收入,從調查出的外出務工人數佔總勞力人數近81%的比率來說也是如此;其次是經商辦企業的收入,單靠農業生產生活將十分困難。

分析當前農戶家庭經濟收入低,增收困難的原因,我認為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1)農民絕對收入水平較低。雖然被調查的52農戶中,年收入2萬元以上的佔大多數,但近年來農村家庭開支逐年加大,尤其是教育、住房等到方面支出更大,致使被調查的約70%以上的農戶全年沒有結餘,稍有變故就得負債。

(2)增收速度緩慢。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同過去的'情況比速度大大降低。據資料顯示,改革開放的前6年,農民人均收入的年增長按可比口徑計算在14%~20%之間。而1997年以來平均只有4%。二是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要求比差距很大。按照到20xx年全面實現小康社會,人均gdp要達到3000美元的目標要求,農村人均收入每年的增長率要達到12.2%,同這個要求相比,實際發展速度要低得多。

(3)城鄉差距加大。近幾年來,儘管國家相繼出臺一些有利政策,農民增收速度可以超過5%,但是仍然落後於城鎮居民,使城鄉差距繼續擴大。

(4)地區發展不平衡。不同地區之間農民的人均收入差距較大,並且這種差距沒有縮小的趨勢。據我瞭解,我家鄉安徽省巢湖市在全國農村所處位次還較高,農民人均收入高於全國平均水平,西部內陸地區農民收入更低。

造成我國農民收入問題的原因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1)農民整體素質還不高,還不能適應新形勢下市場經濟發展的要求。突出表現為文化素質較低。據調查分析,農民勞動力中,國小及國小以下文化程度的約佔6%左右,國中文化程度的約佔20%左右,高中文化程度的約佔20%左右。

(2)農業結構調整和農業產業化經營發展還跟不上形勢要求。調查發現,一是特色主導產業總量小,覆蓋農戶少。二是農業機械化程度不高。三是結構調整不深入。以蔬菜為例,種植結構雷同,品種特色不明顯,科技含量不高,大路菜多,貯藏、保鮮、深加工及包裝、運輸等嚴重滯後。

(3)政府及其職能部門引導、協調、服務功能滯後,不能有效地解決農民在生產過程中的諸多困難。一是資訊服務滯後;二是技術服務跟不上。特別是高新技術應用上,技術與生產嚴重脫切,導致農民增收難;三是信貸部門缺乏有效的資金扶持措施,一家一戶貸款困難。調查發現,多數農民都有強烈的增收意識,並有一些可行的增收專案,但苦於沒有啟動資金,而難以上馬。

三、當前增加農民收入的對策和建議

現如今,中國經濟正處在企穩回升的關鍵時期,擴大內需特別是消費需求,對實現我國“保增長,調結構”的目標尤為關鍵。但是,收入差距過大,尤其是農民收入增長緩慢,限制了我國刺激消費需求拉動經濟增長的活力與動力。因此,增加農民收入,對擴大消費需求進而推動經濟增長至關重要。當前增加農民收入的主要對策有:

1、提高農民的科學文化素質。要增加農民收入,關鍵在於農民自身的素質的提高。這就要求政府部門千方百計搞好農民技能培訓,讓農民更多更早地瞭解市場的最新資訊和動態。

2 、大力發展農村二、三產業和農村服務業,提高民營企業發展水平,充分發揮工業對農民增收的帶動作用。

3、推進農業產業結構戰略性調整,充分挖掘農業內部潛力。這是農民增收的基礎。要面向市場,依靠科技,發揮比較優勢,推進農業結構戰略性調整。一是大力推廣優質農產品,優化品種和結構;二是推進優勢農產品區域佈局,充分發揮區域比較優勢,形成優勢產業帶;三是推動農業產業化經營,發展農產品精深加工,提高農產品的附加值,創造新的消費需求。

4、加快轉移農村富餘勞動力,拓寬農民增收途徑。一是加快農村城鎮化程序,加快發展小城鎮,壯大縣域經濟,為農民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二是加強對農民進城務工的引導和管理,把農民進城務工當成一項產業來抓,促進農民工跨區域流動,加快城鄉經濟社會一體化。

5、調整國民收入分配格局,加大對農業的支援保護力度。國家必須調整國民收入分配格局,加大對農業和農村的投入,加強對農業的支援保護力度,幫助農民改善生產生活條件,降低農村經濟發展成本,促進農民增收。一要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新增基本建設資金應向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傾斜。每年新增教育、衛生、文化事業經費應向農村傾斜,以逐步縮小城鄉經濟社會事業發展方面的差距。二要加大對農業、農民進行直接補貼的力度,進一步擴大範圍提高標準。

6、進一步深化農村改革,為農民增收創造良好的體制環境。

收入調查報告範文 篇7

從調查資料的統計資料上,反映了以下幾個方面:

一、收入大部分在1000元左右

(一)基本收入在900元以下

基本收入分為基本工資、福利費用和獎金三項。調查資料顯示,基本工資在800元以下

的為大多數,佔68.63%,800~1000元的佔19.6%,1000元以上的佔5.9%。至於福利費和獎金,有些工作人員是沒有這三項的,這說明有些工作人員的收入僅僅是基本工資,沒有其他的收入補助,就算有,也普遍偏低。福利費在120元以下的佔47.05%,在120~150元的佔31.37%,在150元以上的佔21.56%。顯然,所佔的百分比越來越小,福利費在150元以上的人可謂少之又少。獎金方面,有獎金的佔58.82%,而沒有獎金的佔41.17%,就算有獎金,高的為100元,只有1人,其他都在30~50元。

(二)男性的基本收入略高於女性

被調查者有27名男性,24名女性。基本工資在800元以下的男性有17人,佔62.96%,女性有18人,佔75%,男性比女性小個百分點。基本工資在800~1000元的男性有5人,佔18.52%,女性有5人,佔20.83%,在1000元以下的男性有6人,佔22.22%,女性僅有1人,佔4.17%,男性比女性高出18.05個百分點之多,這說明社會上還存在著性別歧視問題。

(三)其他收入佔總收入的一小部分

問卷設的其他收入有“是否投資”和“是否有兼職”兩種。但填寫的結果表明:工廠的工人也許沒有抗風險的能力去投資。在51份問卷中,有投資的人數為11人,僅佔9.8%。投資的內容選項有股票、債券、彩票和其他,結果沒有一個是選擇對股票和債券進行投資的,對彩票投資的`佔多數,有4人,佔投資人數的80%,對其他進行投資的有1人,佔投資人數的20%。這就反映出工廠的工作人員由於工資不高,沒有能力對真正的投資專案進行投資,也許是缺乏投資的知識,對股票、債券這類高額投資持不信任態度,認為把自己的血汗錢向大海里扔一樣。而對於彩票,也許是報紙的炒作,也許是一種流行,而且彩票的投資相對低,即使沒有中,也不過花幾元錢,就算是碰運氣。正因為這樣,彩票的投資成了工廠工作人員的主要投資專案。問到是否有做兼職,大部分工人都選擇沒有做兼職,有45人,佔88.23%,而有兼職工作的僅佔11.77%。但從兼職的收入來看,兼職的收入也是很可觀的,其中1名工人的兼職收入達到800元,這相當於1名普通工人的一個月基本工資,在某種意義上說,可謂是雙薪了。有兼職工作的11人中,大部分的兼職收入都處於100~500元,可見這收入對工廠工人來說,也許是可觀的,相當於工資上漲了37.5%。在工作之餘和有條件的情況下,做點兼職也是可以的,即可以賺到錢又可以充實自己。

(四)男性的投資和兼職熱情與女性相當

在投資和兼職這兩方面,男性和女性所佔的比例相當,男性投資者有3人,佔11.11%,女性有2人,佔8.33%。而投資的專案都是彩票,男性與女性一樣都存在一定的取巧心理,都希望大獎能落到自己的頭上,都情願為彩票事業做貢獻。有兼職工作的男性有7人,佔25.93%,女性有5人,佔20.83%。可以看出,兩者的比例相差不大,工廠的工人都希望用業餘時間掙多點錢,兼職工資有800元的是一位男性。雖男女兼職者人數相當,但兼職工資收入男性略高於女性,男性的兼職收入在300~800元不等,而女性的兼職工資大多聚在200元左右。這大概和兼職的選擇有關,男性可做體力勞動,也可以做推銷、訪問等兼職,女性大多數是做推銷、訪問之類,女性的體力不如男性,兼職選擇的範圍較小,導致女性的兼職收入少於男性。

二、開支普通在500~600元

(一)伙食費中等偏下

問卷表明,多數人的伙食費都在300元以下,少部分人在300~500元,絕少部分在500元以上。在被調查的51人中,伙食費在300元以下的有37人,佔72.54%,已經超過半數,在300~500元的有11人,佔21.56%,在500元以上的僅有3人,佔5.9%。300元的伙食費是比較低的,以每月30天計算,一天只有10元錢作為伙食費,而這10元錢要購買一日三餐,可以想象是多麼的拮据。一個普通的快餐也需5元,就算是飯堂的大鍋菜,也得需3~5元。工廠工人若每月的伙食費都在300元左右,那就幾乎沒有任何的加餐費,每餐都必須控制餐費。

(二)女性在伙食方面比男性節約

男性伙食費在300元以下的有18人,佔66.67%,女性有17人,佔70.83%,伙食費在300~500元的男性有6人,佔22.22%,女性有5人,佔20.83%,伙食費在500元以上的男性有3人,佔11.11%,女性沒有一個是超過500元。男性的伙食費大於女性。據我組分析有以下幾個因素:1、男性飯量大,菜太少,也吃不飽2、男性的收入較高3、男性多做體力勞動,消化快,有些需吃宵夜。但總的來說,男女的伙食開支還是比較平衡的。

(三)學習方面的花費在50元以下

對於工廠工人來說,學習也不過是看看抱,看看雜誌,瞭解一些時世新聞,豐富自己的業餘生活。在51份問卷中,每月學習花費在30元以下的有25人,佔49.01%,花費在30~50元的有7人,佔13.73%,花費在50元以上的有9人,佔17.64%。這說明工人工資較低,使學習花費不高,同時也說明素質較低的工人還沒有意識到知識競爭的重要性。在調查中,瞭解到很多工廠都沒有對員工進行培訓,也沒有開設什麼有關技術方面的知識講座。對一些不看報,不看書的工人而言,簡直沒有學習花費,這就使學習花費不高。在學習花費方面,男性與女性所佔的比例差不多,30元以下的男性佔44.44%,女性佔54.17%,在30~50元的男性佔33.33%,女性佔25%,在50元以上的男性佔22.22%,女性佔20.83%,從這些資料看,工人對於自身知識的提高缺乏警覺性,缺乏競爭意識。

(四)其他零星開支在100~150元

問卷的其他零星開支,包括房租、水電、服裝、消遣和娛樂費用,統計資料顯示在100~150元的工人居多。據被調查者反映,多數工廠老闆都為員工們提供住房,員工們只須交水電費。這樣一來,工人們的開支負擔就減少了一大部分,大部分都在100元以下,有30人,佔60%,在100~150元的有13人,佔26%,在150元以上的有8人,都是男性,佔14%。工人每月的服裝花費都在50元以上,那也是,在工廠工作的幾乎都是年輕的男女孩,有誰是不愛漂亮的呢?發了工資,辛苦了一個月,買一兩件新衣服也是常有的事。每月在服裝上的花費在50元以上的有30人,佔59%,在30~50元的有17人,佔33.33%,在30元以下的僅有4人,佔8%。這個比例與學習費用相比,相對高了一點,不過也無可厚非,可以理解。在消遣、娛樂費上,大多數都在50~100元,娛樂方面花費在100元以上的有13人,佔25.5%,在50~100元的有20人,佔40%,在50元以下的有18人,佔35.3%。一般工廠工人娛樂也不會到很高階的娛樂場所,一般都是大家一起吃點什麼,喝點什麼,唱點什麼,花費都在50~100元,是正常現象。

(五)結餘都在200~500元

工廠工作人員每月的所有收入減所有支出,結餘大多數都在200~500元。每月結餘200~500元,那每年結餘就是2400~6000元,這幾千元錢就是每個工人一年的所有積蓄,但有些工廠工作人員也許還不到這個數。每月積蓄在200元以下的有12人,佔23.5%,在200~400元的有19人,佔37.25%,在400元以上的有20人,佔39%。

三、男性結餘稍多於女性

男性結餘多數在400元以上,女性結餘多數在200~400元,可見男性的結餘稍多於女性。男性結餘在200元以下的有7人,佔25.93%,女性有5人,佔20.83%,結餘在200~400元的男性有7人,佔25.93%,女性有12人,佔50%,結餘在400元以上的男性有13人,佔48.15%,女性有7人,佔29.17%。對這樣的結果應該不會感到奇怪,前面各項收入和支出資料可以說明這點,男性結餘稍多於女性也在情理之中。

有關調查問卷的內容,所有的情況都已報告完畢。分析和對比調查統計表後,我組認為:

(1)工廠工作人員應該在業餘時間多做點兼職,使自己在開支和結餘方面都能提高。

(2)工廠應對員工們進行獎懲,表現好的發獎金,以調動工人的積極性,不要一刀切。

(3)工廠工作人員應多學習各方面的知識,豐富自己的文化生活,提高競爭能力。

收入調查報告範文 篇8

一、我市農民收入呈現恢復性增長。

近年來,我市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態勢良好,農民收入呈現恢復性增長。20xx、20xx年,全市農民人均純收入實現2225元、2393元,較上年增長3.4%、7.6%。

我們的主要措施是:

一是大力推進農業結構調整,靠發展優勢經濟促進農民增收。

建設五大生產基地。抓住國家和省實施“大豆振興計劃”機遇,建設百萬畝高油大豆生產基地,20xx年播種高油大豆146萬畝;引進馬鈴薯精深加工企業,建設百萬畝馬鈴薯生產基地,播種馬鈴薯45萬畝;推進農牧結合擴大飼料作物種植,建設百萬畝飼料牧草生產基地,播種飼料牧草32.6萬畝;依託現有農副產品加工企業,發展百萬畝經濟作物生產基地,經濟作物總播種面積47.1萬畝;結合退耕還林,建設百萬畝柞桑蠶生產基地,放養柞蠶732把,栽桑樹700畝。

大力發展綠色、特色農業。充分利用我市資源富集和生態環境優勢,建設綠色農業生產基地11個,種植綠色食品面積125萬畝,11個產品獲得A級綠色食品,2個產品獲得歐盟有機食品認證,產量達12萬噸。

積極發展外向型農業。與俄在林業、畜牧、水產、農機、農科研等多個領域建立了長期穩定的合作關係,引進農業先進生產技術和優良品種30多項。建立了中俄農業科技示範園區。在俄建設境外綜合開發區。農副產品出口發展到10大類100多個品種。

二是加快龍頭企業建設,靠提高農業產業化水平促進農民增收。

明確農業產業化發展思路。以龍頭企業為重點,以提高農業競爭力和增加農民收入為目標,突出發展主導產業,圍繞麥、豆、薯、菜、麻、糖、肉、乳、山、藥等十大主導產業和5個成長性較強的產業,構建龍頭企業群體、擴大基地生產規模、推進產業化發展。

加快龍頭企業建設。全市以農副產品加工為主的龍頭企業29家,帶動基地面積137萬畝。實施品牌戰略,重點培育 “玉鈴”牌馬鈴薯、“雙河”牌極小粒豆、“驛站”牌馬肉乾等6個具有較大市場影響的農產品品牌。

加快農村市場體系建設。在縣域和中心鄉鎮重點建設和完善了7個具有較好基礎的農產品交易批發市場。全市現有各類農產品市場88處,基本形成了以鄉鎮批發市場為中心,城鄉農貿市場相互依存、相互配合的.市場體系。

三是深入實施科技興農戰略,靠科技進步促進農民增收。

加大農業新技術推廣和應用。推廣了一大批先進、適用、成熟的農業新品種、新技術。平均每年推廣專案20多個,累計推廣專案300項(次)以上。農業十項適用生產技術累計推廣面積達到2318萬畝。

建設市縣鄉三級科技園區156處,園區總面積50多萬畝,實現農民增收5000餘萬元。

大力實施種植業和牲畜業良種工程。引進推廣大豆、小麥、玉米等作物優良品種28個,建設各類種子繁育基地45處,推廣優良品種27個,農作物優質品種率達95%以上。建設大牲畜凍配站點92個。

努力提高農民科技素質和科學應用水平。對廣大農民進行多專案、分產業、逐層次的科技培訓。每年培訓鄉村幹部、科技戶、種田大戶及青壯年農民15萬人次左右。

四是夯實農業發展基礎,靠降低風險促進農民增收。大力推進農業基礎設施建設。修建和改造了***、**等堤防,極大地提高了這些地區抗旱防洪能力。目前,全市已有8個萬畝以上灌區,有效灌溉面積11萬畝。20xx年,爭取國家級和省級旱田節水澆灌溉專案5個,受益面積可達16.22萬畝。推進中低產田改造和農業綜合開發,農業綜合開發投資三年累計7113萬元,開發建設專案30個,完成中低產田改造19.27萬畝。大力加強資源保護和生態環境建設。以實施天然林保護為目標,重點實施三北防護林四期工程、生態效益補助工程和野生植物及自然保護區建設工程。四年共落實退耕還林面積5萬畝,造林56.8萬畝,建成多種型別自然保護區5個,綠色食品種植面積達125萬畝。不斷提高農機裝備水平。3年來,全市累計投入農機更新資金1.6萬元,更新大中型農機具4786臺(套),到20xx年全市農業機械原值達6.776億元,農業機械總動力達95.63萬千瓦,畝均耕地擁有農機動力 0.132千瓦,農業綜合機械化程度達86.5%。

五是大力發展非農產業,靠轉移農村剩餘勞動力促進農民增收。大力發展畜牧業,實現農業內部轉移。目前,全市從事養殖業生產專業養殖戶達4579戶,佔農戶總數2.3%。從事山產品採集、食用菌栽培和水產等副業生產農戶也不斷增加。

大力發展非農產業,拓寬社會轉移空間。通過加快農村小城鎮建設,大力發展農村二、三產業,鼓勵和吸引農民進城務工、經商。截止20xx年底,全市轉移剩餘勞動力6.04萬人,佔農村勞動力16.6%,平均每6個農業勞動力中就有1人外出務工,農民外出務工收入佔農村人均純收入28%。

收入調查報告範文 篇9

一、研究目的

1、實習目的及意義:

在本次假期實踐調查中,我們應積極進行實踐調查有關情況,蒐集整理資料,運用所學知識處理分析資料,以達到以下實習目的:

(1)運用本專業所學知識深入調查,對資料進行整理分析,從而達到鞏固所學知識和靈活運用所學知識的目的。

(2)通過實習對目前農村家庭收入的各方面的.調查,更好的瞭解現在農村低收入家庭的現狀和特點,並深入分析農村貧困戶致貧原因,從而提出合理化建議,為加快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盡一份力量,同時我們也從中受到啟發與教育樹立強的自我意識和社會意識。

2、選題背景簡介:

三農問題仍然是社會熱點問題之一,農民成為社會關注的物件。國家號召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促進社會和諧發展XX市正在加快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程序,新的形勢對加強對低收入群體的保護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增加農民收入是當前農村工作的主線,為確保XX市全面實現小康,該是加大對農村落實群體的支援力度,多渠道增加貧困戶的收入增強農村低收入戶脫貧致富的信心。在這種形勢下進行農村低收入家庭情況的統計,並根據樣本進行分析。

二、實習內容

1、選題:農村低收入家庭生活保障狀況調查

2、選定總體: XX市三縣兩區低收入戶

3、抽樣:選取XX市XX縣大王鎮韓莊村五戶低收入家庭為樣本

4、參考定義:

恩格爾係數:食品消費支出佔家庭總支出的比例。

5、統計過程及分析

(1)收集資料

到XX市統計局進行有關資料的統計併到韓莊村村委會及此村有關低保戶家進行諮詢。

(2)整理資料

①運用觀察法及相關的專業知識將收集好的資料進行彙總、整理、分析。②建立多種形式的統計表。

收入調查報告範文 篇10

關注低收入家庭的生活狀況,解決他們的生活困難,是惠及民生的重中之重。近年來,自貢市高度重視城鎮居民低收入家庭生活,相繼提高了最低生活保障標準,加大幫扶力度,減免各種保障繳費,增添措施促進就業,對改善低收入家庭生活狀況取得了顯著成效。但與全市平均水平比收入差距絕對額拉大、消費水平低,生活質量差的問題仍值得關注。

一、 自貢市城鎮低收入家庭生活現狀令人堪憂

(一)收入水平低,收入差距絕對額拉大

20xx年,自貢市城鎮低收入家庭(佔調查總戶數的20%)人均可支配收入6389.46元,僅為全市平均水平的39.4%,高收入家庭的20.37%。與全市平均水平比,收入絕對額差距拉大,由20xx年的8113.95元擴大到20xx年9826.52元。

(二)住房面積小,居住條件差

據抽樣調查資料顯示,20xx年,城鎮低收入家庭人均居住面積比全市平均少4.64平方米。且有52.38%的低收入家庭居住的為陳舊、簡陋的樓房和平房,這些房屋一般於上世紀六、七十年代修建,通風條件差,衛生設施不全。調查顯示:9.52%的低收入家庭使用的是公廁,還有23.81%的低收入家庭沒有衛生設施。

(三)家庭人口多,就業負擔係數大

20xx年,城鎮低收入居民家庭戶均人口3人,戶均就業人口1.32人,佔家庭總人數的44%,比全市平均水平低7.5個百分點,其就業人口負擔係數也比正常收入家庭偏高。調查顯示,低收入家庭就業者負擔係數為2.27,即一個就業者要養活2.27口人(包括就業者本人),比全市平均水平多負擔 0.33人。

(四)就業人員缺乏專業技能,工作穩定性差

低收入家庭的就業人員受自身文化水平低,專業技能缺乏的制約,住往工作穩定性差,收入偏低。就目前自貢市的.情況而言,在國有單位就業或從事個體自營或當私人業主的人員工作穩定性、收入相對較高。但調查資料顯示:20xx年,自貢市低收入家庭的就業人員中,在國有經濟單位就業的人數比重比全市平均水平低29.44個百分點,城鎮個體自營或私人業主的人數為零;而在一些技術要求低,勞動密集度大,收入相對較低的個體和私營企業單位就業的人數比重比全市平均水平高13.5個百分點;而且,低收入家庭中無固定職業從事零星工作或在無固定經營場所從事個體經營的其他就業者比重也相對較高,佔37.8%,比全市平均水平高26.3個百分點。

(五)消費水平低,生活質量差

低收入家庭人均消費支出僅為全市平均水平的五成,不及高收入家庭平均水平的三成。20xx年 ,自貢市城鎮低收入家庭人均消費支出5990.13 元,僅為全市平均水平的51.33%,高收入家庭的22.14%。調查資料顯示,低收入家庭的收入基本上全部用於生存性消費支出,除了基本的食品、衣著、子女教育、水電燃料等必須開支的專案外,基本上沒有享受性消費,家庭生活相當艱苦。從消費性支出結構來看,維持基本生存的食品、衣著、醫療、居住(包括水費、電費、燃氣費等)佔低收入家庭消費性支出的69.98%,教育支出佔15.05%,其餘的各項支出如交通通訊、耐用消費品、娛樂、各項服務性支出合計佔14.97%。由此可以看出,低收入居民家庭的消費性支出主要為生存性消費支出,服務性、娛樂性、享受性消費支出佔的比重極少。

(六)社會保障程度低,後顧之憂明顯

近年來,我國社會保障制度不斷健全,社保範圍不斷擴大,參保人數逐年增加。低收入家庭一般都是低保家庭,其家庭成員幾乎都有下崗職工、單位買斷工齡職工。這部分群體雖然單位原來繳納了養老保險,但有的職工退出單位後因收入水平所限,無力支付個人交納的基本醫療、養老保險等費用。20xx年自貢市城鎮低收入家庭人均社會保障支出503.71元,僅為全市平均水平的46.86%。

二、影響低收入家庭生活的主要原因

(一)文化水平低,無一技之長。低收入家庭人員一般文化水平相對較低,無一技之長,加之由於社會經濟轉型,企業改制、倒閉等原因,作為家庭主要收入來源的成員下崗失業,再就業困難,特別是“40、50”人員就業更為困難。

(二)擇業期望值過高。低收入家庭中的年輕人在擇業時普遍存在累活、重活、髒活不願意幹,而對收入的期望值又較高,但自身文化水平低,無一技之長,難以實現就業。

(三)家庭經濟底子薄,自身擺脫貧困十分艱難。由於低收入家庭經濟收入大部分用於基本的生活消費,收入基本無結餘,底子薄, 無力從事小本經營,自身擺脫貧困十分艱難。

三、對改善低收入家庭生活現狀的建議

(一)繼續開展就業援助服務

依託街道、社群公共就業服務機構和惠民幫扶中心開設視窗,對城市低收入家庭失業人員進行援助服務;組織城市低收入家庭失業人員參加招聘活動或個別介紹、送崗到家等形式,為他們及時提供就業崗位。

(二)盼望政府能夠開辦一些免費或低收費的技能培訓班,幫助其提高就業能力,為再就業創造條件。

(三)對自主經營的低收入家庭,有關部門適當加以引導,提供經營場所,為其謀生創造條件。

(三)鼓勵吸納就業。對吸納城市低收入家庭失業人員就業的用人單位,政府要加大稅費減免、社保補貼和崗位補貼等扶持政策。

(四)繼續提高低保標準和物價臨時補貼額度,使低收入家庭生活不受物價上漲的影響,同時,減免有關社保繳費標準。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