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化現狀調查報告5篇

來源:果殼範文吧 2.31W

在現實生活中,報告十分的重要,寫報告的時候要注意內容的完整。一起來參考報告是怎麼寫的吧,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資訊化現狀調查報告,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資訊化現狀調查報告5篇

資訊化現狀調查報告1

一、農村網路現狀

富拉爾基區下設兩鄉,共有行政村10個,總人口3.39萬人。根據實地調研,目前行動通訊和固定電話業務已經全部覆蓋;寬頻網際網路業務除了海格村外,其他九個村實現了光纖到村、寬頻到戶;無線數字電視實現村村通。另外,富拉爾基區的十個村屯現已經具備了基於固定電話業務開通的平安互助功能,此功能不但實現了村民危難時能夠自救,而且還實現了村民之間的互助功能,是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一個重要里程碑。

二、農村資訊化應用狀況

(一)在七個農村中國小中,除了海格村外,均開通了寬頻網際網路業務,實現了農村學生的網際網路內容教學,但在教育資源遠端共享方面,由於資金問題,均沒有實現。

(三)所有的村均沒有建立資訊服務站,沒有一個公共的、可供全村農民共享的資訊服務系統,沒有專職人員負責農村資訊服務的推廣和應用上的引導。致使絕大部分村民依然在沿襲傳統的耕作意識,從眾意識強,思想落後,距離建設新農村要求有一定差距。

三、農村資訊化建設面臨的難題

近年來,我區農業資訊化工作有了較大進展,但農民對農業資訊資源的利用狀況並不十分理想。究其原因,一個帶有普遍性的問題是農業資訊網路推進鄉村後,入戶遇到了障礙,農業資訊得不到廣大農民充分有效的接收和利用。主要有以下方面:

(一)農民的資訊意識淡薄。農民的資訊意識呈現出一定封閉性,主要表現為對資訊情報反應遲鈍、缺乏應用資訊的積極性、敏感性。因而對資訊科技需求慾望低。這種現狀,使農村仍然存在著資訊流、物流不暢,生產、銷售和需求相脫節,一些農產品被壓等壓價,甚至出現滯銷等問題。如何解決這些問題,資訊化建設是當務之急,這一點必須形成共識。

(二)農村資訊服務水平較低。農民自身滿足其資訊需求的能力是十分有限的,農村專業資訊科技人才匱乏。實現資訊化,人才是關鍵。由於農業發展相對落後,資訊科技人才很少,尤其是高素質資訊科技人才更少。同時受經濟能力制約,很難吸引外地人才。

(三)農村資訊服務推廣力度有待加強。農村資訊服務推廣離不開政府統籌協調,才能使各個領域協調一致地將涉農資訊有效落地,才能通過資訊服務實現調整產業結構、擴大銷售渠道、提高農戶收入的目標。這不僅需要對此項工作增大人力、物力,更重要的是在前期的資訊化服務推廣工作中,增大財政投入。由於財政困難,資訊化建設缺乏專項資金扶持,加之村集體經濟薄弱,以致資訊化建資金投入不足,嚴重影響了前期的資訊化服務推廣工作。

四、加快農村資訊化建設的意義

(一)轉變農民觀念,提升農民素質,改變農村的風貌。農民可以通過上網查價格、上網查政策、上網選擇良種、上網銷售和採購,在網上聽課學習農業科技知識,網路資訊在農民心中會成為一種依賴,成為學習實踐、與外界溝通的橋樑。資訊化不但能增長農民的見識,還會增強公民意識,漸漸學會運用知情權、管理權、監督權,村民民主自治的水平也將會明顯提高。

(二)推動農村產業結構調整,使傳統的生產方式發生變革。如今電話、電視、電腦多源的資訊渠道使農產品價格公開透明,銷路增多,農產品坐地增值。市場化的農產品價格直接影響了再生產取向,也將自發地引起農村產業結構調整。譬如山西省應縣龍泉村以產胡蘿蔔為主,過去沒有網路,胡蘿蔔找不到銷路,只好喂牛。自從有了網路後,從未滯銷,而且價格高。通過網路還從日本引進了新的優良品種。如今按訂單生產,遠銷東南亞。胡蘿蔔種植面積達到了6000畝,佔全村耕地的.一大半。每年戶均收入兩萬元,人均6000元。胡蘿蔔的大量生產,又帶動村裡發展起了胡蘿蔔科研、加工、冷庫儲藏等產業鏈。龍泉村先後上馬5座冷庫、4個儲藏庫、1個高產試驗中心。村支書劉建銀說:“滑鼠和鍵盤已經成了新時代農民的鋤頭和鐮刀,是離不開的生產工具”。

(三)推動農村醫療、教育等社會事業加快發展。目前遠端醫療、網上門診、住院預約、遠端視訊診斷等等網上醫療功能均面向社會開放,極大方便了社會就醫途徑。另外,農民也可以通過網際網路瞭解各種疾病的防治、預防和保養。農村資訊化工程帶來了農村遠端教育。通過有效建設遠端教育網,使農村中國小連上北京101遠端教育網,通過網際網路,成立好課堂。以此引進先進的教育資源,拉近城鄉教育差距,彌補農村教學資源的嚴重不足,緩解農村師資匱乏的問題。

五、幾點建議

(一)增強資訊意識,加強。

組織領導。開展農村資訊知識宣傳和教育,增強廣大幹部群眾的資訊意識,提高對農村資訊化建設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緊迫性的認識。強化組織領導,成立專門領導機構,協調資訊化建設各職能部門,通力協作,密切配合,形成一個強有力的組織領導機制。

(二)多方籌措資金,加大投入力度。

農村資訊化建設是高技術、高投入的社會公益性工程專案,必須依靠資金支援。一是政府每年財政預算中要有計劃地安排資訊化建設專項資金;二是動員社會各界,特別是資訊化建設職能部門加大投入力度,積極扶持農村資訊化建設;三是千方百計向上爭取專項資金。通過資訊化手段幫扶農村脫貧致富,培養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農民,實現農村跨越式發展。

(三)加強對資訊資源的收集整理、加工增值和應用管理,建立完善的農村資訊服務體系。

宋俊德教授提出“內容建設比網路建設更為重要,而這項工程通訊運營商是無法獨自完成的,需要各級政府的支援”。宋教授建議“在通訊運營商搭建了資訊溝通的平臺後,各級政府、研究院所、科技單位應該有意識的在農村資訊化問題上形成共識與合力,依據各自的長處為農村提供有指導意義的內容,如先進的種植方法、防災方法、預警資訊等。同時,政府應該給予實施內容交流平臺建設的單位一定的支援,如財政、稅收等政策支援”。我區當務之急是建立完善的農村資訊服務體系,應該在各村建立資訊服務站,聘用專兼職資訊員。作好資訊分析和對未來農業經濟形勢的預測,較好地分析農產品生產和市場狀況,使一些農業資訊對農民的生產經營具有指導性,推動農民對網路資訊資源的有效利用。並充分調動涉農企業、農產品經紀人、農村各專業協會、農研所、村幹部的積極性,使各方面密切合作,形成集資訊收集、加工、釋出、服務於一體的農村資訊服務體系,為解決農業資訊進村入戶問題奠定堅實的基礎,實現資訊內容的本地化,增強時效性、正確性和實用性,最終使資訊服務惠及廣大農民。

(四)加強資訊員隊伍建設,為加快推進農村資訊化提供人才保障。

人才是農村資訊化建設中最重要的因素,要採取多種途徑和手段,加大培訓力度。一是對資訊服務站的工作人員進行專業知識、業務能力等方面的集中培訓;二是積極探索合適的方式,組織引導龍頭企業、種養大戶、流通大戶、有文化的農民學習資訊網路知識,通過組建農民資訊協會、農民科技協會等形式,開展“網路聯鄉村,資訊進萬家”活動,組織帶動農民上網利用資訊實現增收;三是制定一些優惠政策,吸引計算機專業畢業的大學生到農村工作。

資訊化現狀調查報告2

一、煤炭企業資訊化概念與內涵

1.煤炭企業資訊化概念

目前關於企業資訊化的概念有很多,但對於煤炭企業資訊化的概念還不是很多,本文旨在根據相關學者對煤炭企業資訊化的理解,總結出煤炭企業資訊化的概念。

煤炭企業資訊化是將煤炭企業的產品開發、生產、成本、庫存、銷售、運輸、財務、事務處理、現金流動、客戶互動、人力資源等各個業務過程數字化,通過各種網路化資訊系統加工生成企業所需的各項資訊資源並提供給各層管理者。使管理者能夠及時掌握業務中的一切資訊,從而做出有利於生產要素組合優化的決策;使企業資源更加合理配置,從而取得更大的經濟效益,煤炭企業資訊化是指煤炭企業在生產經營、管理決策、研究開發、市場銷售等方面應用資訊科技,建設應用系統和網路,通過對資訊和知識資源的有效開發利用,調整或重構企業組織和業務模式,服務企業發展目標,提高企業競爭力的過程。煤炭企業資訊化是煤炭企業根據煤炭企業的實際情況,有選擇的`應用資訊科技,有效開發資訊資源,充分調動人力資源,運用合理的管理方法,建立與之相適應的組織模式和業務流程,並應用到企業生產、管理、安全的各個環節,從而提高煤炭企業的決策力、安全生產能力、競爭力和經濟效益的一個系統工程。煤炭企業資訊化建設現狀調查報告範文

2、煤炭企業資訊化的內涵

煤炭企業的實際情況是資訊化的前提。要根據煤炭企業的實際情況,制定相應的資訊化發展規劃,有選擇、有步驟的實施資訊化。煤炭企業是資訊化的主體。煤炭企業要至始至終把握實施資訊化的主動權。煤炭企業的管理方法、組織模式和業務流程是煤炭企業資訊化的基礎。應用資訊科技和開發資訊資源是煤炭企業資訊化手段。現代資訊科技和資訊資源是企業資訊化的物質和資源基礎。調動人力資源是煤炭企業資訊化的關鍵。必須重視開發利用人力資源,尤其是開發資訊化人力資源。提高煤炭企業的決策力、競爭力、安全生產能力和經濟效益是煤炭企業資訊化的目的。煤炭企業資訊化是一個涉及到組織結構調整、企業流程重組、管理方法創新等貫穿企業的生產、安全、管理、等各個環節的系統工程。

由此可見,要根據煤炭企業資訊化的前提,明確煤炭企業資訊化的主體,瞭解煤炭企業資訊化的基礎,應用煤炭企業資訊化的手段,抓住煤炭企業資訊化的關鍵,為實現煤炭企業資訊化的目的來實施企業資訊化這一系統工程。煤炭企業資訊化沒有固定的標準和模式,也沒有一成不變的目標,煤炭企業資訊化是一個動態發展的過程,不斷變化和持續發展才是煤炭企業資訊化的真正內涵。煤炭企業資訊化建設現狀調查報告範文

二、煤炭企業資訊化建設中存在的問題

隨著資訊化的不斷深入,煤炭企業資訊化建設產生了一些問題,本文主要從煤炭企業資訊化建設的內外部環境進行分析。

1.煤炭企業外部環境現狀

政府和管理部門支援力度不夠

煤炭企業資訊化的推進離不開政府的扶持和引導。目前,我國煤炭企業資訊化建設也得到了政府的鼓勵和支援,但總的來說支援力度不夠,主要表現在如下幾個方面:一是國家對煤炭企業資訊化的政策扶持不夠,在財政、稅收、信貸、人才等方面沒能提供太多的優惠政策;二是國家對煤炭企業資訊化的政策引導不夠,國家為推進煤炭企業資訊化而頒佈的專門政策、法規比較少,且涉及範圍比較小;三是國家對一些促進煤炭企業資訊化的示範工程的組織實施力度不夠。這些都嚴重製約著我國煤炭企業資訊化有效、順利實現。

資訊化現狀調查報告3

20xx年過去了,《中國服飾》雜誌社協同北京正略鈞策企業管理諮詢有限公司對國內服裝行業20xx年底的資訊化現狀進行了詳細調研,經過兩個多月艱苦的努力,調查報告終於出爐,希望對國內服裝企業的資訊化建設有所幫助。

本次調研物件的選擇,我們注重被調查企業代表性與標杆性,但總體來講偏重於中大型企業。從業領域包括絲綢、鞋品、男裝、女裝、羊絨、童裝以及面料等企業;從企業發展階段來說,既包括奧康、恆源祥、順美等行業領頭羊,也包括品緣、小玩皮等行業新秀;從企業性質來講,69.23%的被調查企業屬於民營企業,30.77%的被調查企業屬於外資或三資企業;從企業規模來講,45.45%的被調查企業門店數量超過300個,53.85%的被調查企業員工人數為1000人以上,58.33%的被調查企業銷售額超過10億人民幣。

中國服裝企業----20xx資訊化現狀深度調查報告

隨著資訊化社會的到來,越來越多的服裝企業認識到資訊科技的重要性,無論是幾十個億銷售額的行業巨頭,還是隻有幾千萬的行業新秀,都在全力打造適合自已的資訊化平臺,試圖依靠優勢資訊平臺來降低生產成本、縮短反應週期或者加強終端控制能力。

在資訊平臺成為核心資源的行業趨勢下,做為個體的服裝企業該如何開展自身的資訊化建設呢?基於此,《中國服飾》雜誌社與北京正略鈞策企業管理諮詢有限公司對國內服裝行業20xx年底的資訊化現狀與管理策略進行了深度調研,調研的內容主要分為資訊化投入與制約因素、it組織現狀、it應用現狀及未來考慮、it策略及管理等4個方面。

一、資訊化投入水平與建設制約因素

資訊化建設是一項長期的戰略投資,需要的不僅僅是口頭的`重視與關注,而是需要企業實實在在的投入,才能保證資訊化建設的成果,國外企業的資訊化投入一般至少要達銷售額的2%以上,領先企業甚至達到5%~10%。國內服裝企業資訊化投入水平如何?一個企業資訊化建設要面臨諸多資源瓶頸,如技術方案、人力資源、企業信心以及資金,我們應該首先關注那個因素呢?

1.資訊化建設投入水平

被調查企業20xx年資訊化投入與銷售收入的百分比有所上升,55.56%的被調查企業的資訊化投入在0-1%之間,11.11%的被調查企業投入達到了1%-2%,3.33%的被調查企業資訊化投入水平達到2%-3%。這種資訊化投入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導致了目前的服裝企業資訊化處境。

it組織是企業資訊化建設的第一資產,是企業資訊規劃、資訊化建設以及資訊化專案落地的有力保障。一支精幹、敬業、技能綜合的it隊伍不僅可以解決企業運營的諸多難題,提高服裝企業的運作效率;還可以成為高層決策的資訊使者,通過資料探勘、電腦看板等工具的應用,為高層提供資料依據。

基於it組織的重要性,服裝企業的組織架構應該怎樣設定,資訊組織領導權該由誰掌控?服裝企業it部門應該有多大?資訊化部門的人員流動性如何呢?

1.資訊化建設投入水平

被調查企業20xx年資訊化投入與銷售收入的百分比有所上升,55.56%的被調查企業的資訊化投入在0-1%之間,11.11%的被調查企業投入達到了1%-2%,3.33%的被調查企業資訊化投入水平達到2%-3%。這種資訊化投入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導致了目前的服裝企業資訊化處境。

2.企業資訊化的制約因素

企業資訊化的制約因素方面,58%的企業認為“缺乏技術積累,技術風險大,技術創新成本高”,50%的企業認為是“缺乏高素質人才”,42%的企業認為是“缺乏資金”,調研結果說膽,服裝企業的資訊化任重而道遠,技術積累與高素質人才的培養對於任何一個企業來講都將是長期又艱鉅的任務。

從本次調研的結果來看,國內服裝企業的投入水平普遍偏低,較低的投入水平決定了資訊化建設的不如意。服裝企業要改變資訊化現狀,必須加大資金投入,只有在適當的資金投入下,才有可能組建高素質人才隊伍,也才有可能進行技術創新,打造出以高效資訊化平臺為核心的競爭力。

組織層級分佈

對it組織層次的調研表明,大部分服裝企業充分意識到資訊化組織因素對資訊化工作影響,55%的被調查企業設定了資訊化總監崗位,並直接對總經理或董事長負責,從組織層面上為企業資訊化工作的順利開展提供了保障。27%對“副總經理”負責,18%對“其他職能老總”負責。其中對副總經理負責與對其他職能老總負責的區別在於:對副總經理負責指資訊化工作是副總多個工作的一個組成部分,而對其他職能老總負責,則是指主要職能是財務或行政,而兼顧資訊化工作。

組織員工數量

20xx年it組織的員工數量與20xx年相比增長幅度為68%,其中普通員工增長比例為93%,軟體維護人員增幅為78%,軟體開發人員增幅為40%。20xx年服裝企業的資訊化工作需求與20xx年相比有較大幅度的增長。

組織員工的流動性

20xx年,it組織員工流動性調查曲線呈現馬鞍型,67%的被調查企業it員工流動率在5%以下,25%的被調查企業it員工流動率在10%-15%之間,兩個資料佔總量的92%,說明在大部分服裝企業資訊化建設走向成熟的同時,仍有不少服裝企業的資訊化存在著較大的管理問題。

調查結果顯示,絕大部分服裝企業已經擁有一支it隊伍,it組織架構也初具雛形,但同時也存在著組織結構多樣性、資訊化需求多變、合格資訊科技人員短缺、資訊科技人員流動性高等普遍性問題。正略鈞策公司認為,這些問題的本質是企業最高領導層對資訊化的定位,定位於行政事務與定位於核心運作平臺,其組織效應完全不同。

資訊化現狀調查報告4

資訊化是當今世界發展的大趨勢,可以極大地促進生產力發展和生產關係變革,是推動經濟社會轉型的重要力量。“xx”時期,是我省深化改革開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時期,是推進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加快發展方式轉變的關鍵時期,是加快發展、加速轉型的攻堅時期,大力推進資訊化和工業化深度融合,加快發展國民經濟和社會各領域資訊化,對落實科學發展觀,調整經濟結構,發展新興產業,建立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具有重要意義。

一、現有基礎

(一)基本情況

1.經濟資訊化快速發展

第一,農業和農村資訊化深入推進。

農業資訊服務網路進一步健全,覆蓋全省2019個鄉鎮、5萬個行政村和40個大中型農產品批發市場。xx農業資訊網整合了12個涉農部門,建立了農經、農情、農價三級共建共享資料庫,設立服務欄目近萬個,資料總量達3760GB,連續五年榮獲“中國農業網站百強”稱號。研製開發了40多個農業專家系統,推廣面積達2019多萬畝,增收節支10多億元。“12316”三農熱線、“千萬農民簡訊服務工程”等服務平臺,提供了快捷、方便的諮詢服務。藁城市“三電一廳”模式在全國得到推廣。xx和xx被列為國家農村綜合資訊服務試點。xx市被農業部命名為“全國農村資訊化示範單位”。8個農村綜合資訊服務站和8名資訊員被國家五部委評為全國先進。

第二,資訊科技與傳統工業加速融合。

據不完全調查,大中型製造企業70%實現了生產過程關鍵環節自動化控制,90%建設了管理資訊系統,62%採用了數字化研發設計系統,85%建立了企業入口網站,48%應用了不同程度的電子商務。xx鋼鐵、xx三友、xx水泥、xx天威等33家企業入圍中國企業資訊化500強。鋼鐵、裝備製造和石油化工的部分骨幹企業開展了資訊化綜合整合應用,提高了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和綜合競爭力。xx絲網、xx管道管件等一批產業集聚區建設了以資訊化為支撐的中小企業公共技術服務平臺,促進了中小企業和產業的聚集發展。建立了省市兩級汙染源監控中心,實現了對全省752家企業、1176個排汙口的聯網自動監控,建設了覆蓋40多萬家汙染源企業的基礎資料庫,有效抑制了企業的偷排和超標排放。唐鋼等13家鋼鐵企業能源管理中心被列為國家示範專案。2019年xx暨曹妃甸被國家工信部批准為首批資訊化與工業化融合試驗區。

第三,電子商務和現代物流穩步發展。

培育了xx國大、xx晨礱等30家電子商務以及xx集團、xx港等10家現代物流示範試點企業,網上購物人數迅速增加,形成了以網上訂貨和物流配送為一體的電子商務運營模式。依託商務部新農村商務網,從xx年開始,每年舉辦三次“新農村農副產品網上購銷會”,累計成交額達47億元。中華標準件網、中國耐材之窗網、中國棗網、中國辣椒網等一批特色經濟網站迅速崛起,輻射和帶動了縣域特色經濟發展。xx被國家確定為首個縣域經濟資訊化試點縣,並已通過國家專家驗收,絲網機械裝置數字化率達30%,企業網站擁有率達92%,經常使用電子商務的企業佔70%,網上貿易額佔比超50%。

2.電子政務建設成效明顯

全省電子政務框架初步形成。實施了“112工程”,構建了全省統一的電子政務網路平臺和資訊交換與共享平臺,重點推進了12個跨部門應用系統。統一的電子政務網路為26個部門提供了縱向業務專網服務,支撐網上審批、財政網上支付等多個跨部門應用。人口與人力資源、法人、基礎地理等五大基礎資料庫在經濟和社會生活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依託全省統一資訊交換與共享平臺,實現了工商、國稅、地稅、質監等部門間企業基礎資訊交換共享,促進了財稅增收。網上審批與電子監察系統提前兩年完成了“xx”提出的60%行政許可實現網上辦理的目標任務。省級49個部門473項行政許可事項中,除25項因涉密外,其餘448項全部實現網上審批與電子監察,走在了全國前列。省直部門核心業務已不同程度地實現資訊化,上報省的政府的檔案已全部實現網上傳輸。全省的政府入口網站體系已基本形成,成為政府資訊公開的有效載體,有力地促進了服務型政府建設。網民使用政府的網站的比例達到25.5%,通過政府的網站查詢政務資訊的比例達到74.1%。xx市和xx市區政府入口網站位列全國30強。我省被國家列為資訊資源開發利用試點省份,探索形成了“xx省基於資訊資源規劃的資訊化應用建設與管理模式”,屬國內首創。

3.社會資訊化惠及百姓

社會資訊化成為構建和諧社會的有效途徑。xx遠端教育網覆蓋了全省所有中國小校,初步形成了集教育教學、科學普及、服務“三農”和人才培養為一體的綜合教育服務平臺,促進了城鄉教育均衡發展。社保資訊系統開通了12333電話諮詢服務熱線,全省企業養老保險監測資料庫入庫率達97.3%,低收入家庭住房保障管理資訊系統投入執行;xx市“五險合一”服務模式實現了基金統一徵繳和支付,在全國得以推廣;xx、承德、xx、xx、xx、xx被評為“全國金保工程示範城市”。公共衛生資訊系統實現了新農合管理、婦幼衛生監測、社群衛生服務等功能,提高了衛生系統行政管理效率及公共服務與應急處置能力,實現了重大疫情的網路直報。文化資訊共享工程形成了專業藝術、群眾文化、文物博物、民間藝術等大文化資訊資源框架體系,每年可提供萬冊以上電子圖書、200小時視訊資源,資訊總量達27TB,位居全國前列;建設了全省農村黨員幹部現代遠端教育網,服務範圍覆蓋全省5萬個行政村。實施了城市和社群資訊化試點示範,11個設區市建設了數字化城市管理平臺,xx、xx、xx、xx、xx等市探索了社群綜合管理服務模式,提高了城市精細化管理和社群服務水平。xx城鄉一體化服務管理資訊系統實現了城鄉服務等值化。xx光彩集團“全國聯網家庭服務資訊支撐平臺”被國家民政部命名為全國居家養老服務中心,服務範圍已覆蓋56個城市。xx、xx先後啟動建設了數字城市地理空間框架,併成為“全國數字城市建設試點城市”。xx、xx、xx被評為“中國城市資訊化50強”。

4.資訊基礎設施日趨完善

資訊網路實現跨越式發展。通訊方面,xx年底全省光纜總長度達45.6萬公里,是2019年末的2.33倍;局用和行動電話交換機總容量分別為961.4萬門和8080萬戶;電話使用者數為5604.9萬戶,其中行動電話使用者數達4353.5萬戶,是xx年末的2.44倍;電話普及率達79.7%,較xx年上升29.5%。廣電方面,全面推進有線數字電視整體轉換和雙向網改造,有線數字電視使用者達370萬戶,雙向網覆蓋使用者接近300萬戶;移動多媒體廣播電視(CMMB)覆蓋11個設區市城區,使用者達50萬戶;完成了全省20戶以上自然村的“村村通”廣播電視工程建設,覆蓋25萬戶農村家庭。網際網路方面,xx年底全省網際網路出省頻寬達到1335G,網民數達到2197萬人,網民普及率達到31.2%;網際網路寬頻使用者達667萬戶,居全國第5位;全省行政村通寬頻比率達95.1%。廣電網、通訊網、網際網路融合加快,xx電視臺實現了7套節目的低碼流網上直播和部分欄目的網上點播,網站日訪問量超過100萬次。xx電臺網站實現了9個頻道的線上直播,陽光熱線實現了網上視訊直播和點播。資訊網路已成為支撐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基礎設施。

5.資訊保安保障體系逐步健全

建立了省資訊保安測評中心、電子政務數字認證中心、資訊保安通報中心和應急支援中心等資訊保安基礎設施。制定了《xx省電子認證服務管理辦法(試行)》,CA證書在國稅、地稅、質監等部門得到廣泛推廣。對811個黨政群機關入口網站實施定期監測,完成了55個重要資訊系統的安全測評。開展了資訊保安風險評估和管理體系試點。省市兩級建立了網路與資訊保安事件應急協調體系,省市縣三級1074個重要資訊系統實現了資訊保安事件網上直報,對965個單位開展了資訊保安專項檢查,保障了全國重大活動期間我省網路資訊保安。多次在全國性會議上介紹我省網路資訊保安工作經驗和做法。

6.電子資訊產業高速增長

“xx”期間,我省電子資訊產業主要經濟指標保持了年均30%以上的'增長速度,明顯高於其他產業。xx年底,全省電子資訊產業主營業務收入達895.5億元,工業增加值297.7億元,實現利稅174.51億元,平均增速分別為35.98%、32.08%、44.24%,分別是“xx”末的4.65、4.02、和6.24倍。產業鏈逐步完善,形成了太陽能光伏、通訊與衛星導航、平板顯示、半導體照明、應用電子五大產業鏈,產業聚集效應凸顯,形成了“四基地”、“八園區”和環京津發展的格局。

7.資訊化環境日益優化

資訊化工作機制進一步完善,在省資訊化工作領導小組正確領導下,建立了領導小組成員單位聯席會議制度,形成了重大事項協商溝通機制。開展了電子政務和企業資訊化基礎調研,建立了省級資訊化專項資金專案績效和設區市資訊化水平測評指標體系,定期進行評估和釋出,初步形成了資訊化建設的評價機制。調整充實了省資訊化專家委員會,充分發揮我省資訊化領域各類協會作用,形成資訊化巨集觀研究和輔助決策機制。倡導建立了京津冀資訊化工作聯席會議制度,促進了與京津地區的溝通交流和區域合作。

資訊化立法、政策和標準制訂工作取得新進展。《xx省資訊化條例》已進入立法調研階段。制定了《xx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資訊化“xx”規劃》、《關於加強全省“xx”期間電子政務建設的指導意見》、《關於加強我省資訊資源開發利用的指導意見》、《xx省電子商務“xx”規劃》、《xx省資訊保安發展戰略》、《關於進一步加強電子政務網路與資訊保安的意見》、《關於加強資訊化工程招投標工作的意見》等十多項政策性檔案,為資訊化建設提供了政策保障。認真貫徹落實國家有關標準,組織開展了資訊資源基礎編碼、電子檔案存檔等方面的標準制定工作,完善了資訊化標準體系,建立了xx省資訊共享標準管理系統,對省級資訊化標準工作進行了探索。

資訊化宣傳和培訓工作進一步加強。一年一度的xx國際資訊產業周已成為環渤海地區獨具特色、規模較大的資訊產業行業盛會;充分利用新聞釋出會、省內外新聞媒體、xx“5.18”經貿洽談會,對我省資訊化與電子政務建設成果集中進行釋出和展覽宣傳;多次舉辦資訊化發展形勢、網路與資訊保安等方面的報告會或高峰論壇,全省資訊化意識得到普遍提高。在20所高校開設或增設了26個計算機相關專業,舉辦了兩屆xx省高校網路技能大賽,提高了人才培養的適應性和針對性;在省委黨校建立了資訊化和電子政務培訓基地,開設了資訊化知識培訓課程;與中歐資訊社會專案辦公室聯合舉辦了“中歐資訊社會-政府資訊公開實施”培訓會;組織開展了面向中小企業的資訊化應用培訓;成功舉辦了資訊化與電子政務高階研修班、廳局級幹部資訊資源規劃培訓、網路與資訊保安知識高階研修班等多次專題培訓,資訊化人才隊伍的專業水平得到有效提升。

(二)存在的主要問題

我省資訊化建設雖然取得了較大的成績,但仍存在一些實際問題:

一是兩化融合深度不夠。資訊化的高投入與應用系統建設低效益的矛盾突出,業務技術兩張皮、資訊資源開發利用不足、標準建設滯後,資訊化的效能沒有得到充分發揮和體現。

二是資訊化工作的體制機制不健全。資訊化建設中各自為政、多頭管理、自成體系等問題沒有根本解決。機構改革對資訊化工作的組織推進力度有所削弱,市縣機構改革的時間梯度差,制約了全省資訊化工作的整體推進。

三是資訊化建設缺乏法律和政策支援。xx省資訊化條例受立法資源限制,立法程序相對緩慢。企業資訊化缺乏政策支援,投融資機制不健全。電子政務建設缺乏必要的政策約束,資訊共享和業務協同困難。

四是全社會資訊化投入不足,不少政府部門和企業領導對資訊化作用的認識還停留在比較淺的層次,沒有將其放在戰略層面去認識和推動,資訊化建設資金持續投入力度不夠。市縣兩級政府尚未設立資訊化專項資金,省級資訊化專項資金額度佔財政可支配收入比例逐年減少。

五是人才隊伍對資訊化建設的支撐能力不足。軟體企業水平偏低,人才供需矛盾突出,特別是既懂業務、又懂技術的複合型人才奇缺;黨政機關和企業資訊長(CIO)制度尚未建立,國民資訊科技普及和應用能力較低。

二、面臨形勢

(一)資訊化成為後危機時代的共同選擇

“xx”時期,世界經濟將進入中長期結構調整階段,各國都把資訊化作為助推經濟發展、建立國家競爭優勢的戰略舉措。2019年,歐盟出臺了《歐盟物聯網行動計劃》,英國推出了《數字不列顛計劃》,日本釋出了智慧日本(i-Japan2019)計劃,韓國發布“IT韓國未來戰略”,新加坡全面實施《智慧國2019計劃》,美國Obama政府提出了5個方面復甦經濟計劃(綠色能源中的智慧電網和智慧建築、以電子健康檔案為中心的現代醫療保健體系、21世紀教室試驗室、下一代寬頻網等),世界各國力求通過推動更高層次的資訊化應用,帶動和促進傳統產業改造升級,提高產業綜合競爭力;不斷催生以資訊化為支撐的新興業態,促進經濟結構調整;拉動消費,促進就業,提升經濟社會發展質量和水平,增強國際競爭力。

(二)全球資訊化正在向高階化發展

近年來,寬頻和移動寬頻、雲端計算、物聯網、智慧地球、泛在計算等新概念、新思想、新技術層出不窮,資訊通訊技術及其應用正在醞釀更新的、更大的突破,資訊化正在向以泛在化、視覺化、智慧化為特徵的高階化邁進。資訊網路已成為全球經濟社會發展最關鍵的基礎設施,世界各國都把發展資訊網路基礎設施作為戰略性投資的重要領域,不斷加快寬頻化、移動化程序,大力發展物聯網技術和應用。研究表明,網路平均頻寬每增長10%可以拉動GDP增長1.21%,世界各國都將寬頻目標定為100Mbps。物聯網與電信網、網際網路交融發展,正在使人與人、人與物、物與物之間的隨時隨地溝通和對物理世界的實時便捷管理成為現實,極大地改變著生產方式、社會管理、公共服務和人類生活。為進一步鞏固經濟社會發展命脈,保障現代產業體系發展,從電網到運輸網,戰略基礎設施智慧化轉型已成為現代經濟社會發展的最顯著特徵。雲端計算、雲端儲存、雲服務、先進製造等新一代資訊科技創新和應用,正在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並通過融合促進傳統產業向高階製造發展,延伸產業價值鏈,催生一批新興業態,加速了現代產業體系結構調整和重構。

(三)經濟社會發展對資訊化提出了更高、更迫切的要求

“xx”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戰略轉型期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工業化和城鎮化加速發展,面臨著資源環境約束、科技創新不足、產業結構不合理、城鄉發展不平衡、社會矛盾凸顯等問題,迫切需要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資訊化具有極強的滲透、倍增和創新作用,是實現科學發展、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重要手段和必然選擇。xx屆x中的全會《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的建議》對資訊化工作進行了全面論述和部署,明確要求“推動資訊化和工業化深度融合,加快經濟社會各領域資訊化”,“全面提高資訊化水平”。為支撐“xx”期間實現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科技進步和創新、保障和改善民生、建設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等重大任務,資訊化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戰和發展機遇,必將進入“深化應用、全面推進”的重要時期。

綜合判斷國際國內形勢,經濟全球化和全球資訊化的趨勢已不可逆轉。“xx”期間,打造首都經濟圈、推進京津冀經濟一體化、加快xx沿海地區發展三大國家戰略的實施,為我省又好又快發展提供了難得機遇和競爭優勢,處於大有可為的戰略機遇期。省委省的政府提出的“一圈、一帶、一區、一批”戰略任務,迫切需要通過推進資訊化建設改造提升傳統產業、調整和優化產業結構、提高企業自主創新能力、促進節能減排、完善社會管理、保障和改善民生,為促進經濟長期平穩較快發展和社會和諧穩定提供支撐。我們必須站在戰略和全域性的高度,進一步增強責任意識和憂患意識,抓住新機遇、增創新優勢,大力推進資訊化和工業化深度融合,全面提升資訊化水平。

資訊化現狀調查報告5

一、把農村網路建設和使用及資訊化建設放在重要位置

龍鳳鄉紅旗村位於區境北部,南嶽衡山麓下,海拔600多米的高寒山上。該村離南嶽區境30餘公里,地處偏遠,交通閉塞,自然條件惡劣,發展基礎薄弱,居民富裕指數偏低,一方山水難以增加一方人的經濟收入,提高一方人的生活質量,豐富一方人的業餘生活水平。目前該村行動通訊和固定電話業務覆蓋率不到70%,寬頻網際網路業務僅不到5%,光纖到村、寬頻到戶幾乎為零,遠低於農村的平均水平。為此,政府應從推動科學發展的大局出發,切實把加快農村網路建設和使用及資訊化建設放在重要位置,進一步明確網路資訊化建設的目標和方向,豐富工作內涵,強化組織領導,找準限制農村網路資訊化發展的突破口,多策並舉,不斷開創社會主義新農村資訊化建設的新局面。

統籌區域發展,把建成小康社會作為資訊化使用和建設的首要任務。

從區域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建立在美麗鄉村資訊化的建設基礎上的小康社會。衡陽是一個多山的地區,特別是地貌在海拔600米以上的高寒山區佔全市總面積的比例大,具統計,全市共有近10萬農民聚居在海拔600米以上的高寒山區。高寒山區已成全市相對集中的連片山區,紅旗村的調查表明,該村村民2012年人均純收入為5160元,僅相當於全省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為7440元的69%;鄉村無集體經濟收入,且負債。因此,就我市發展的實際情況來說,高寒山區美麗鄉村資訊化建設問題,不能簡單地看作山區單個鄉村發展問題,而是要統籌規劃,制定長期的發展工作方案,科學管理,步步實施,攻堅克難,把資訊化建設和長遠發展以及高效使用資訊化提到事關湖南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戰略高度來認識。

吸引青壯年紮根農村,推動三農發展,促進農村網路建設和使用資訊化建設的完善。

青年人是推動社會經濟繁榮發展,國家富強的生力軍,也是推動農村資訊化建設的骨幹力量。美麗鄉村資訊化使用的建設是建立在經濟發展的基礎上,兩者相互依賴,相互聯絡。當前,我市高寒山區人口老齡化和人口分散居住形勢嚴重。紅旗村總人口1053人,外出人口460餘人,其中留守兒童93人,在家留守的老人佔67%,在家青壯年比重小。青年勞動力、科學技術、科學規劃管理是推動三農發展的主要因素,而科學技術的資訊傳遞最直接的是青年人,所以就當前紅旗村現狀來看,我們首先應該在吸引青壯年到村從事農業生產,加強先進農業技術的引進,依靠農業現代化管理,促進三農發展,增加農民經濟收入來解決農村資訊化建設和使用發展的絆腳石。

規劃好當前及未來資訊化建設的總導向,完善資訊化便民利民的總舉措。

從此次我們調研的紅旗村以及當前農村的實際情況來看,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人民生活的物質文化水平的提高,農民對農村建設的要求由過去寬敞的家庭住房,輕便的自行車,電燈電話向現在的家用電腦,私家汽車以及優質的公共服務,良好的'居住環境轉變。這一目標的實現就需要我們在開展推進農村資訊化建設上確立新的理念和政策,轉變傳統的發展方式,打造新產業,在突破瓶頸上探索發展新方法,在提升品質上設計新載體。目前,浙江等城市美麗鄉村網路資訊建設使用的成功事例表明,以“生產發展,生活寬裕,村容整潔,人人幸福”的目標,加快城鄉資訊化建設和使用,統籌兼顧產業協調和發展、縮小城鄉經濟發展的整體差距是當前發揮好資訊化成果便民利民的本質要求。因此,美麗鄉村資訊化建設的發展,為我市高寒山區下一步基礎設施建設,科學規劃,調整產業結構,依山脫貧提供正確導向,是農村資訊化建設在新階段,新政策,新形勢下的地域化和形象化的重要體現,符合通過資訊化建設推動新農村發展的轉型需要。

二、加快高寒山區資訊化使用和建設需要破解的難題

從紅旗村來看,高寒山區農村資訊化建設具有光纖進村和傳統相比的巨大的成本優勢以及裝置安全性更高、建網速度更快、綜合建網成本更低等優勢。但也面臨著自然氣候條件惡劣,基層設施落後,交通不便,經濟整體落後等因素的制約,具體而言,主要體現為以下六大難題:

1、村民居住分散。人口集中對資訊傳播、使用、發展起著關鍵性的作用。高寒山區村面積大,人口少,居住分散。紅旗村總面積4750於畝,人口1053人,其中常駐人口僅590餘人,人口居住分散,人口密度小。

2、老年化比重大。老齡化加劇,老齡化比重加大是當前高寒山村的一個非常嚴峻的形勢。據我們問卷調查統計,紅旗村,在常駐人口的590人中,青年人不到1/5,青壯年農民的大量外出,高寒山區勞動力短缺,類似這樣山區發展經濟和資訊化建設困難重重。

3、資訊意識薄弱。長期以來,由於經濟發展落後,農業生產資訊化投入較少,資訊閉塞,在加上有關部門幹部以及村民本身對農村資訊化意識不夠強,對農村資訊的實質,意義重要性以及建設認識不深,沒有把農村資訊化建設作為一項系統性工程來完成,造成農業資訊化滯後和資訊化建設服務意識不高。

4、基礎設施落後。作為農村資訊化建設主要組成部分之一的網際網路絡,在我國農村經濟應用範圍的比例仍然很小。在紅旗村,據調查,村民獲得資訊來源依舊是過去的電視,廣播,報子和相關部門發放的宣傳資料為主,這些傳統的傳媒系統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給農民提供相關資訊,但是無法向農民提供互動式的諮詢平臺。全村僅有3臺電腦,山區電力供應不足,每天分時段供應且供應量不能滿足使用者的需求,同時也制約了農村資訊化建設的發展,全村基礎設施建設非常落後。

5、資訊人才缺乏。資訊化使用的建設和資訊化人才是對立統一關係。但目前農村資訊化人才參差不齊,大多沒有通過專業培訓,對資訊服務業務不熟,在加上農村本身青年人非常少,資訊接受群體基礎素質差,影響資訊服務質量。資訊人員的質量和素質不能滿足基層科技資訊服務的需要。就紅旗村而言,目前該村的資訊資源開發管理還停留在低階階段,資訊的採集、加工、儲存、傳播還是最傳統的方式,電子化程度以及資訊化服務效益差和利用率非常低。

6、資金投入匱乏。高寒山區條件十分落後,要幫助當地的村民加快農村資訊化建設,需要大量資金投入。據瞭解,紅旗村開發融資渠道單一,除政府補貼,其餘均靠村民集資搞建設。而該村目前主要經濟來源是650多畝水稻生產和2760多畝的竹林。其中該村的竹林開發利用率小,僅21%的竹子被村民當做建築材料使用或者以600元/噸的買給收購商,由於交通閉塞,物流成本高,銷量不容樂觀。

三、積極探索加快農村網路建設使用和資訊化建設的對策

當前,人們對資訊的敏感度和服務要求越來越高,已經成為最基礎的民生需求。就從當前紅旗村基本情況,瞭解資訊設定的途徑、資訊設施在生活生產的運用,資訊站建設情況這一整情況,農村資訊閉塞不僅僅影響到農村,而且是影響到整個社會經濟的發展,故此,大力推進農村資訊化建設和使用意義重大,勢在必行!

1、發揮好政府對資訊化使用建設的主導作用。資訊化建設是一項巨大收效長遠的工程,需要一任接著一任幹,一張藍圖繪到底。加快高寒山區村民集聚點以及道路、水、電與資訊網路等基礎設施建設,建成縣城農村資訊綜合處理中心,鄉鎮資訊處理站及村級資訊處理終端,實現市,縣、鄉、村各級網路連通。加強法律法規建設,完善網路管理體制,改善投資融資政策。大力推廣,電視網、電話網、網際網路的融合,把資訊化基礎設施建設納入到國家公共物品的範疇,加大對農村資訊化基礎設施建設的財政投入,以及對資訊化建設的補貼和獎勵,科學管理,統籌規劃,著力推動農村資訊化建設發展。運用新技術通過農業資訊化改造傳統農業。

2、把發展經濟建設作為資訊建設的首要任務。經濟發展是解決農村人口稀少,基礎設施落後,資訊意識薄弱,資訊人才缺乏的關鍵。一方面完善基礎設施,積極招商引資。以村部和學校為核心點,加強電網升級改造,由村級組織牽頭集資,政府補貼與自己出工修橋鋪路,建設自來水處理系統,建設自來水基站能保證滿足工業用水。積極引進投資商開發,依託本身的地理優勢和地理文化,構建以曾國藩古道為標誌的新的朝聖線路。另一方面充分利用當地資源,加固經濟穩定發展。依託境內豐富的楠竹和花崗石、紅石資源。通過網路營銷加大對該區竹製工藝品、花崗岩製品、旅遊工藝品、優質雲霧茶系列產品在各地的銷售。充分利用好“五嶽獨秀”的南嶽衡山核心景區座落境內這一區位優勢,開展佛教文化養身活動、全素宴、竹炭養身館等自己的特色品牌,提高當地的知名度。加強對楠竹科學種植、合理開發。開發竹製品加工場,引進技術與文化竹藝術品製作中心,生產例如:竹炭雕、竹碗、竹製小商品、竹製擺件、掛飾等等。建設具有自己特色的農家樂,開實現自我經濟長足發展,解決當地外出青年的就業問題而引起的一系列遺留問題。

3、發揮農村資訊化三農服務優勢,建立農村資訊化服務的長效機制。資訊化是當代農業現代化的標誌和關鍵,它主導著未來一個時期農業現代化的方向,農村資訊化是促進農業經濟發展、增加農民收入的重要途徑。村民通過村部紅星視訊以及自己上網,查詢農業種植的相關教學視訊教學,種植、養殖技術做為指導,學習用網路推銷農產品,從而杜絕盲目生產,同時收集資訊,利用資訊,圍繞瞭解市場需求的資訊情況,進行科學合理種植。建立農業資訊網路體系,為農業經營者提供豐富精確,暢通及時的資訊渠道,從而將農業化管理上升到一個新水平,促進農業管理的科學化,合理化,加快農業的全面發展。與此同時,加強基層文化建設,充分發揮農家書對資訊化傳遞的作用,把農家書屋農村資訊開放共享,村民通過在農家書屋檢視農業生產等相關書籍,學習種養殖實用等技術,讓農家書屋成為農民增收致富的加油站。

4、開發資訊化人才資源,為農村資訊化建設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撐。農村資訊化區域發展不平衡,除了建設和完善好組織協調機制、投入保障機制、宣傳交流機制、激勵機制、整體推機制五大長效執行機制之外,當前形勢,人才培訓機制也是農村資訊化建設的一項長期發展的策略。為此,我們要培養一批既瞭解農業生產經營,又懂現代資訊科技的複合型人才。建設一支適應現代農業發展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需要的資訊化幹部隊伍,加快鄉村資訊員隊伍建設,廣泛開展農業資訊化技術培訓,推進農業資訊服務與技術推廣,提高資訊採集,確保農村資訊化建設事業快速、有效推進。另外,充分發揮好大學生村官在推動農村資訊化建設中的重要角色,鼓勵支援對大學生村官參加資訊化建設的專業培訓,把大學村官加快培養為農村資訊化複合型實用型人才和資訊化專業型人才,為資訊化發展提供增添力量。

與時俱進,不斷加強資訊化建設的改進和學習是推動農村資訊走向產業化的重要舉措。如中國電信長期以來一直高度重視農村通訊發展和農村資訊化建設,以實施“村通工程”為重點,積極建設優質、高效、便捷、豐富的資訊網路,為農村資訊化建設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他在農村資訊化使用及資訊化的建設發展的道路上不斷的探索和改進,不斷的追求和學習,不斷的完善和創新,全新服務,它的努力,將會在實現中國夢的道路上留下光輝燦爛的一頁。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