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學生調查報告彙總5篇

來源:果殼範文吧 1.48W

隨著個人的素質不斷提高,報告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寫報告的時候要注意內容的完整。那麼什麼樣的報告才是有效的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學生調查報告5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熱門】學生調查報告彙總5篇

學生調查報告 篇1

1.問題的提出

我們班有好幾個同學都戴上了小眼鏡,看著他們的樣子,我真替他們難過,現在都近視了,往後學習,生活,工作肯定會

不方便的。可他們確無奈地常開玩笑說:我們是眼鏡蛇,很值得研究。於是我決定給還沒有近視的同學一些幫助,預防近視。

2.調查方法

1.看有關的書籍和報刊。

2.上網瀏覽。

3.防問,瞭解學校同學的近視狀況,以及近三年同學視力不良的發展造勢

3調查情況和資料整理

1.近視的原因:在車箱裡看書;在陽光下看書;在床上趴著躺著看書;長時間看電視或玩電腦;看書寫字離書本太近了。

2.正確做法:

胸離桌子一拳,筆尖離手一寸,眼睛離桌子一尺。堅持每天做眼保健操。寫字時,心要靜,人要坐正,腳放平。

多到外面去看看,不要用髒手擦眼睛,眼睛疲?的時候多看看遠方一些綠色的東西,注意讓眼睛休息。

4.結論

如果大家不想近視的話,就按照我的方式去做,這樣我們就不會戴上小眼鏡了。讓我們都能擁有一雙明亮的眼睛。

學生調查報告 篇2

我國大學擴招後,大學生就業難的問題已經是一個不爭的現象,且有可能越來越難的趨勢。這個方面和國際經濟形式近3年來連遭打擊,一方面和中國經濟結構體制和教育改革落後有關,更和當今大學生的就業觀滯後有關。針對這一社會現象,我們小組做了一次網上問卷調查,共有548位大學生參與了回答。調查檔案採用單項選擇、不定項選擇和主觀題三種方式來回答問題。問題涉及大學生就業期望、就業素質的自我評價、高校就業指導工作、擇業與就業的影響因素等方面,旨在對大學生就業期望與實際就業的相關問題進行實證研究,為高校就業指導和人才培養提供資料與對策研究依據。

調查結果呈現出幾個問題:

一、多數學生對於“務實”有新的認識,就業期望趨向現實,主要表現在工作單位、工作區域等方面。

(1)就業方向:先就業後擇業成為第一選擇

大學生在職業取向方面優先考慮的前三項是“先就業後擇業”、“先擇業後就業”、“繼續深造”,它們分別為41.76%、28.57%、27.84%。調查顯示,在面得就業壓力時,多數學生表現出特有的自信與成熟。

在此問題的選擇中,特別值得關注的現象是“繼續深造”,這選項佔27.84%,有過四分之一學生希望繼續學習,而且此風近年經久不衰,且越演越烈。究其原因:一是知識經濟時代的影響和人才素質要求的提高;二是就業競爭激烈,優越的職業需要優秀的高層次人才;三是心理因素,有的大學生是為了緩解就業壓力,迴避即時就業等因素。這一現象值得認真分析研究,其利與弊何在?其利在於緩解就業壓力,促進人才素質的提高,改善我國人才結構,增強我國高階人才的科技實力和國際競爭力。憂慮的是它反映出大學生心理素質方面的欠缺,社會壓力的承受力不夠,面對激烈的社會競爭,有相當部分的大學生選擇了迴避的方式,職業期望趨於“非風險化”。這種現象還可以從學生對就業前景的評價中看出,22.92%的同學對就業前景持有“不容樂觀”的評價,這裡除了客觀實在的因素影響外,更多的是學生的心理素質因素問題。由此可見,高校加強就業指導和就業心理輔導工作是必要的。

(2)就業取向:就業地區首選經濟發達地區

調查結果表明:學生在選擇就業地區時,選擇經濟發達地區佔66.54%。這說明兩個問題:一是經濟發達地區除了有較可觀的工作待遇外,經濟發達地區與國際接軌更便捷,更能為就業者提供再學習提高的機會,這與學生的“自我發展”、“自我實現”的需要密切相關。二是經濟發達地區的就業機會較其他不發達地區的高,且就業崗位多元化,這是吸引學生的一個重要原因。

(3)職業價值:結合專業特色,務實肯幹

作為師範院校的學生在選擇就業崗位上,更多的是趨向於“學校或科研機構”、“行政機關或事業單位”。

二、影響學生擇業就業的因素突出。

(1)多數學生對職業價值標準上,把“工資福利待遇”、“實現自我價值”作為重點考慮。兩項佔的比例分別為36.62%、26。

這與學生實際就業時考慮的因素一致,即把薪金與個人價值和能力的體現作為重點考慮因素。調查顯示,學生的就業除了受薪酬的影響外,人生價值觀中個人因素也很突出。但是,學生在進行人生選擇時較多考慮個人因素,較少考慮社會需要,即使在追求自我實現時也折射出主要強調的是“自我”而非“社會”的需要。對於這現象的利弊值得我們研究與思考。

(2)在就業過程中,有44%的學生認為“經驗及實踐能力”為最重要的因素。而“學歷”、“畢業院校或專業”、“應聘技巧”則各佔10.48%、10.34%、12.69%。這可能與用人單位在招聘時的要求有關。

三、多數學生對就業素質的評價都有比較明確的認識,明確自身的優勢與劣勢。

(1)多數學生的優勢為“理論基礎”、“師範技能”。

(2)有半數以上的學生認為自己的“實踐能力”、“競爭與風險意識”處於劣勢狀態,它們分別達到了33.07和30.69;在學生認為自己最缺乏的素質方面中,“創新能力”、“實踐*作能力”、“專業知識與技能”被納入了前三項選擇,結果見圖7。其總的原因可能是,一方面知識更新迅速,知識越來越深,越來越廣,職業素質越來越綜合;另—方面學校教育滯後,教育的知識結構不盡合理,使大學畢業生就業時普遍有壓力感和不適應感,對自己所學習和掌握的知識與技能缺乏自信。再一方面學生勇於挑戰的心理素質還沒形成;在創新能力的培養方面,說得多卻做得少,培養的覆蓋範圍也相對狹小,主要的原因是缺乏培養的環境。除了提高學生的專業知識水平外,如何提高學生勇於挑戰的心理素質和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也將成為高校就業指導的兩大課題。

學生調查報告 篇3

對每一個經歷過大學生活的人來講,大學那是人生中最美好的階段,是我們從校園生活踏入社會的一個過渡階段。在這裡,作為大學生的我們學到了很多對於未來工作的理論知識,為以後奠下了堅實的基礎,同時我們也初步的接觸到社會,讓我們知道了自己的還有很多的不足之處。

此刻正在經歷著大學生活的我們,我們發現自由的時間很多,尤其是雙休日,對依然在中學奮鬥的那些孩子們而言,那簡直就是一種奢求,讓我們領悟到了什麼是絕對的空間。那麼在這個絕對的空間中同為大學生的你現在都在做些什麼呢?正好藉助這次老師給我們佈置的這份作業的機會,我和我的組員們來進行了一個有關於雙休日大學生生活安排的調查!

一、調查概述

調查時間:5月12日

調查地點:上海建橋學院校園內

調查內容:雙休日大學生在幹什麼

調查目的:瞭解大學生雙休日的生活,分析其中所存在的問題,並對相應問題提出合理的建議

調查人數:50人

二、調查結果分析

1、調查性別比例構成

2、週末活動比例

3、週末安排主要考慮因素

由此上面兩項看出很大一部分同學週末都選擇了做些與學習無關或關聯較小的事情,主要以休閒娛樂為主,當然還有40%的同學對自身還是存在一定要求的,不斷考慮著提高自身綜合素養,充實大學生活,其中有16%的同學選擇了做兼職,更早的接觸社會,在不用完全直面社會殘酷的同時,提高自身的抗擊打能力,使得自己得到了不少的鍛鍊。

4、安排在學習上的時間

這張圖很直接的反應了現在大學生對知識的求知慾望相較以往的略顯不足

5、自我對週末安排是否合理的評價

這張圖反映出大部分人對自己的週末安排表示出不是很滿意,大學中那自由低約束的氛圍讓很多同學迷失了方向。

學生調查報告 篇4

社會養服務老體系具有公共產品屬性,是國家社會管理職能的要求,政府必須承擔社會養老服務體系建設的社會責任,發揮主導作用,托起老有所養的幸福夢。

一、我縣養老工作現狀

近年來,我縣以居家為基礎、社群為依託、機構為支撐的養老服務體系基本初步建立,老年消費市場初步形成,老齡事業發展取得一定成就。60歲以上老年人口已達6.8萬人(截止20xx年底),佔全縣總人口的18.6%,高於全國水平(14.8%)近4個百分點。共有各類養老機構22處,其中公辦養老機構8處(7處鎮(街道)敬老院,1處光榮院),床位1153張,承擔了74.45%的農村五保物件、集中供養孤老優撫物件24人,發揮了政府在養老服務中的兜底作用。建成農村幸福院12處,床位240張,已運營3處;建成運營城市日間照料站1處。民辦養老機構1處(玫苑老年公寓),床位252張。為336名80歲以上低收入老年人發放了高齡補貼。通過政府購買社會組織(博愛居家養老服務中心)服務,為符合條件的52名(其中8名城市三無老人)特困老人每人每月提供20個小時的無償上門送時服務。目前全縣共有養老床位1449張,每千名老年人21.3 張。養老護理員125人。

二、存在的問題

1.與形勢任務不相適應。當前,民政部門主管的養老服務工作正在發生深刻變化:在服務人群上,已經由過去主要服務三無、五保人員,拓展到了包括三無、五保人員在內的全社會老年人;在行業管理上,已經由過去僅僅管理非營利性養老機構,拓展到全部養老機構,將各類性質的機構統一納入行政許可範圍;在體系佈局上,已經由過去僅注重發展養老服務事業,拓展到了養老服務事業和產業並舉的養老服務業;在水平要求上,已經由過去簡單的、傳統的、偏重物質保障,向綜合性、專業化、現代化、物質保障與精神滿足並重的方向發展。與新形勢新情況新變化相比,我們的養老服務工作尚處在起步、爬坡階段。

2.與頂層設計不相銜接。《國務院關於加快發展養老服務業的若干意見》首次明確提出到20xx年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時,全面建成以居家為基礎、社群為依託、機構為支撐的,功能完善、規模適度、覆蓋城鄉的養老服務體系。養老服務產品更加豐富,市場機制不斷完善,養老服務業持續健康發展。無論是服務體系、產業規模,還是發展環境,與頂層的目標要求相比,我們還存在很大差距。

3.與社會需求不相協調。總體上看,當前老年人問題的實質就是老年人的有效需求和社會支援系統之間的矛盾,主要表現為社會支援系統建設遠遠滯後於老年人日益增長的有效需求。養老服務和產品供給不足、市場發育不完善、養老服務扶持政策不健全、體制機制不完善、城鄉區域發展不平衡等問題十分突出。如矛盾不能得到及時緩解,必然使老年人群體成為政治壓力群體,老年人問題也將演變為老年人政治問題。解決好當前養老服務領域的突出矛盾和問題,進一步加快發展養老服務業,已經成為全社會的共同呼聲。

4.與經濟發展不相映襯。我縣經濟取得長足發展,但在養老服務上一直存在各級政府投入不足,各類養老機構運營舉步維艱的問題。公辦鎮(街道)敬老院存在工作運營、裝置維護經費擠佔供養經費現象,民辦養老機構(玫苑老年公寓)運營一直虧損,村辦幸福院和社群日間照料中心短期運營中初步測算,即使不配備專職管理和服務人員,僅用水、用電、用暖、用氣、電視費、電話費等公用費用每年35萬元,經濟薄弱村根本無力承擔。

三、工作方向

1.確立巨集觀指導思想。從縣情出發,把不斷滿足老年人日益增長的養老服務需求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充分發揮政府作用,通過簡政放權,創新體制機制,激發社會活力,充分發揮社會力量的主體作用,健全養老服務體系,滿足多樣化養老服務需求,努力使養老服務業成為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舉措,成為擴大內需、增加就業、促進服務業發展、推動經濟轉型升級的重要力量。

2.發揮政府主導和引領作用。政府的責任主要有三個:一是託底,著力保障特殊困難老年人的養老服務需求,確保人人享有基本養老服務;二是投入,加大對基層和農村養老服務的投入;三是制定政策,營造參與條件,充分發揮社群基層組織和服務機構在居家養老服務中的重要作用,支援家庭、個人承擔應盡責任。具體到推動措施上,研究制定縣委縣政府《關於加快建設社會養老服務體系和發展老年服務產業的意見》,從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全域性出發,按照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和打造經濟升級版的新要求,實行三個一起上,即政府、集體和社會力量一起上,居家養老、社群養老和機構養老一起上,統籌協調城鄉養老服務一起上,指導當前及今後一個時期全縣養老服務業發展。

3.建好養老公共服務設施。養老服務設施,是養老服務的手段和條件,施承載著養老服務的各項功能。健全的社會養老服務體系必然與完備的養老服務設施緊密相連。20xx年起,各級在制定城市(鎮)總體規劃、控制性詳細規劃時,必須按照人均用地不少於0.1平方米的標準,分割槽分級規劃設定養老服務設施。凡新建城區和新建居住(小)區,要按標準要求配套建設養老服務設施,並與住宅同步規劃、同步建設、同步驗收、同步交付使用。凡老城區和已建成居住(小)區無養老服務設施或現有設施沒有達到規劃和建設指標要求的,當地街道辦事處(鎮政府)要限期(20xx年前)通過購置、置換、租賃等方式配備養老服務設施,不得挪作他用。農村養老服務設施要納入農村公共服務設施統一規劃、優先建設,依託行政村、較大自然村,利用農家大院、閒置校舍等,建設農村幸福院、日間照料中心、託老所、老年活動站,全面推進農村互助養老服務設施建設。

4.發展居家養老服務網路。讓老年人不用去養老機構,而是在家庭一樣能夠享受到多樣化的養老服務,核心是核心問題是服務進家庭,政策來支援和引導服務進家庭:一是要發展居家養老便捷服務,做到即使是失能半失能的老人也一樣能居家養老。政府要支援建立以企業和機構為主體、社群為紐帶、滿足老年人各種服務需求的居家養老服務網路,上門為居家老年人提供助餐、助浴、助潔、助急、助醫等定製服務。同時,也要發揮社群的作用,支援社群建立健全居家養老服務網點,引入社會組織和家政、物業等企業,興辦或運營老年供餐、社群日間照料、老年活動中心等形式多樣的養老服務專案。二是要發展老年人文體娛樂服務,讓老年人精神愉悅不願離開社群。政府要支援社群利用社群公共服務設施和社會場所組織開展適合老年人的群眾性文化體育娛樂活動,併發揮群眾組織和個人積極性。鼓勵專業養老機構利用自身資源優勢,培訓和指導社群養老服務組織和人員。三是發展居家網路資訊服務,讓居家老年人有求必應。政府要支援企業和機構運用網際網路、物聯網等技術手段創新居家養老服務模式,發展老年電子商務,建設居家服務網路平臺,提供緊急呼叫、家政預約、健康諮詢、物品代購、服務繳費等適合老年人的服務專案。

5.加強養老機構建設。一是增總量,支援社會力量舉辦養老機構。今後增加養老機構數量和社會養老床位數量主要靠社會力量,逐步使社會力量成為發展養老服務業的主體。二是定準位,辦好公辦保障性養老機構。公辦養老機構要充分發揮託底作用,重點為三無(無勞動能力,無生活來源,無贍養人和扶養人、或者其贍養人和扶養人確無贍養和扶養能力)老人、低收入老人、經濟困難的失能半失能老人提供無償或低收費的供養、護理服務。同時完善農村養老服務託底的措施。三是改機制,開展公辦養老機構改制試點。有條件的地方可以積極穩妥地把專門面向社會提供經營性服務的公辦養老機構轉製成為企業,完善法人治理結構,實行公辦民營。同時,加快實現醫養結合,促進養老服務產業發展。

6.加大政策保障力度。融資難、用地難是制約養老服務業發展的瓶頸,加上養老服務業是投資長、見效慢、回報低、風險大的行業,必須有融資、用地、稅費優惠、政府補貼扶持政策作保障,才能吸引民間資本參與其中。

學生調查報告 篇5

調查人:xx

調查時間:XX年8月9日

調查地點:xx小區

調查物件:小區中學生

前言

隨著時代的發展,中國與西方國家的交流日趨頻繁,中西方文化的差異也漸漸統一化,這就造成很多人淡化了中國傳統節日文化而注重外來節日,像2月14日的“西方情人節”、4月1日的“愚人節”、12月25日的“聖誕節”等西方國家節日在中國變得相當流行,而中國傳統的節日像農曆5月初5的'“端午”等節日卻被我們中國人淡化了。就此問題,我對小區部分中學校的部分在校學生做了關於中國傳統民族節日意識的調查,現就調查結果做以下分析報告。

一. 當代中學生對中國傳統節日的瞭解和重視程度

大部分中學生認為中國傳統節日是具有深遠意義的,是值得倡導並隆重舉行的,比如說“端午節”是紀念我們偉大的愛國英雄——屈原的;還有部分中學生認為對中國傳統節日的瞭解程度不是很高,不明白部分節日的意義,所以表示不是很提倡,有的人甚至表示對中國傳統節日都不是很瞭解,在調查中我發現很多人不能完全說出中國傳統節日有哪些,有些竟然表示不知道“端午節“這個節日的來源。

二. 當代中學生對西方國家節日的瞭解及重視程度

部分中學生認為要與西方國家“接軌”,要學習西方的先進科技及文化,就必須接受西方國家的文化及節日傳統;大多數人表示對於西方國家的節日既不能說完全摒棄,也不能說是完全不接受,中西方文化的交流和融合並不代表是否定某一方,而是兩者的融合,對於節日這一問題而言,他們表示可以接受,但不會去隆重慶祝,畢竟那是別人的節日。

三. 中學生熱衷外國節日的主要原因

由於對我國文化、民族傳統知識的欠缺以及盲目從眾崇洋媚外的心理,還有青春期特有的獵奇心,導致部分中學生對外國節日表現出“狂熱”的態度,中國文化博大精深,而當代中學生從小就被社會定位為為了考試而拼命學習的一類人,大部分時間都用來“鑽研”那些課本知識以應付考試,忽視了對中國傳統文化知識的瞭解,錯誤的認為科技、經濟等某方面優於中國的部分西方國家就是自己的偶像,從而導致崇洋媚外,熱衷於外國的文化教育及服飾等各種東西,當然西方國家的節日也成為他們青睞的物件。

四. 調查中出現的令人“匪夷所思”的問題

在調查時與部分中學生的交流中,發現了極少部分中學生的一些令人無奈又“匪夷所思”的觀點。

1. 建議給中國傳統節日重新“易名”

極少部分中學生由於對西方國家的過度崇拜,竟然給部分中國傳統節日加上一個類似於西方節日名字的名字,比如“中國情人節”,更令人無語的是有人建議將“清明節”改名為“中國鬼節”。

2. 部分人表示“不承認”中國有些傳統節日

部分人認為當“節日”的概念被“假日”替換以後,是節日就應該有假期,可是中國的很多節日都沒有放假時間,這樣一來,他們覺得這些節日不能算是真正意義上的節日,從而忽視甚至不承認那是中國傳統節日。他們表示這樣的節日猶如“食而無味”,所以不願接受。

五. 保護中國傳統節日文化遺產刻不容緩

在調查中,少量中學生對韓國申報端午祭為世界文化遺產的成功這一事件表示義憤填膺,他們認為中國人民應注重保護自己的文化遺產,對於XX年韓國申報中國的“端午節”為他們的節日這一事件,我們應該予以重視,對於這些非物質文化遺產,我們每個中國人都應該去重視,保護中國傳統節日等非物質文化遺產刻不容緩。

六. 結論與建議

通過該調查發現,當代中學生對中國傳統文化尤其是傳統節日的重視程度較為欠缺,這是由於對我國文化知識及傳統觀念的缺乏而導致的。我希望國家能在中國傳統節日裡多舉辦文化活動普及文化知識,當代在校中學生能加強對我國傳統文化的學習瞭解,樹立良好的人生觀、價值觀,用行動去證明自己的愛國熱情。

七. 附錄

由於我的調查時口頭形式的,所以沒有統計初詳細的資料,該報告只是反映了調查中出現的顯著問題,故不能作為有力的論據。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