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大學生的調查報告15篇

來源:果殼範文吧 2.25W

在當下這個社會中,我們使用報告的情況越來越多,多數報告都是在事情做完或發生後撰寫的。其實寫報告並沒有想象中那麼難,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有關大學生的調查報告,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有關大學生的調查報告15篇

有關大學生的調查報告1

一、誠信對於大學生有著重要的意義

在這個競爭激烈的社會,誠信是每個人立足社會不可或缺的無形資本。恪守誠信是每個大學生每個人應當有的生存和發展理念之一。誠信的人必將受到人們的信賴和尊重,從而享有做人的尊嚴和發展事業服務社會的機遇。每一個大學生在步入社會之前,都應該認真地分析評價一下自己的價值觀和人生理念,把誠信這兩個字刻進我們心靈的深處,用一生的言行去實踐它。只有當我們對於誠信的修養提高了,我們的人生才有可能走上一條“可持續發展的道路”,才能更好地抓住每一個寶貴的人生際遇,讓自己真正成為社會的棟樑之材。

二、大學生的誠信缺失問題表現

信的基本內涵,包括“誠”和“信”兩個方面。《周易》有“君子進德修業,忠信,所以進德也;修辭立其誠,所以居業也。”孔子曾說:“自古皆有死,民無信不立。”(見《論語·顏淵》)。古人關於“誠信”的上述代表性觀點,在今天仍具有現實意義和借鑑價值。當前大學生的誠信狀況如何呢?

1、推薦時虛報材料。部分畢業生為了能在眾多應聘者中用人單位的注意和重視,使出渾身解數使自己的材料精彩奪目、完美無缺以至言過其實。如偽造課程成績、英語、計算機、普通話等級考試證書;虛構在學校期間的任職情況,編造社會實踐經歷;採取“偷樑換柱”的方法搖身一變,變成“三好學生”,“優秀學生幹部”。

2、面試中自我拔高

部分畢業生在面試中面對招聘主管人員的提問時,對自己各方面素質和能力誇誇其談,結果到了實際工作中,用人單位發現其十分普通平淡。再如一些畢業生再接到面試通知時害怕自己不能通過而叫其他人代替面試。

3、部分大學生隨意毀約

現在學校一般要求應屆畢業生在三四月份就要找好籤約單位,以便把畢業生的各種關係轉到新單位。在這種情況下,一些畢業生會先找一個可以簽約的單位簽約以求得緩衝,一旦有更好的單位接收,他們就馬上跳槽。畢業生這種邊簽約邊毀約的做法在一定程度上給用人單位造成了損失

三、關於解決問題的建議

大學生是社會高素質人才,將擔當社會重任。而面對另人擔憂的大學生誠信問題,解決大學生誠信問題迫不及待。

1、通過法制強制規定。

立法建制是關鍵,應抓緊進行信用立法和信用制度建設,儘快把我國建設成為信用社會。政府要著手製定、完善和貫徹執行能充分體現誠實信用體系的法律法規,用以規範政府、企業、個人的行為,以法律形式約束社會的各種行為。在現行的法律中,都應有明確的、要求主體誠實信用的具體條款。對違法者的處置,也要有明確的定性、定量的法律規定。中國人民銀行成都分行徵信管理處有關人士表示,中國人民銀行已將大學生助學貸款情況納入了個人信用體系中。某位大學生一旦有違約行為,即會被記錄在案,在今後的房貸、車貸、留學、創業,甚至就業中都會受到限制。

2、學校誠信教育

開展誠信教育,切實提高大學生誠信素質。對大學生進行誠信教育要求高目標,但要從低起點,從基本行為抓起。要培養大學生的事業心、責任感,平等競爭的意識,獨立自主人格和對規則的虔誠態度,讓他們在日常的同學交往中、在學習和考試過程中做到言行一致、拒絕作弊、誠實守信,並逐漸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道德觀和價值觀。學校樹立以誠信為本的觀念,進一步加強管理,杜絕種種不誠信現象的發生。對學生的誠信教育不能僅僅停留於口號,停留於課堂灌輸,停留於形式,而應從學校管理、教師形象上做起,以學校的誠信、教師的誠信來影響學生,教育學生。

調查中反映出種種誠信缺失問題,讓我們擔心,大學生是國家未來各個領域的骨幹,如果大學生誠信缺失了,我們還怎麼談社會的道德建設呢?國家還能有什麼發展呢?誠信對創業如此重要,我會讓它伴我永遠!!!

有關大學生的調查報告2

小組成員:

女:王xx、黃xx、熊xx、陳xx

男:楊xx、蔣xx、周xx、楊xx、朱xx

調查時間、20xx年11月19日

調查地點、xx師院

調查物件、在校大學生

調查方式、抽象調查

一、前言介紹

愛情這個古老而又永恆的話題,一直是大學校園裡的一道風景線。我們對適度和理性的大學戀愛是理解和祝福的,但我們仍要提醒熱戀中或已經迷失的同學們:大學是裝載我們人生“知識之手”的黃金時期,是決定我們未來發展的關鍵階段,學習和戀愛是大學生的任務。學習之外,戀愛亦是熱門話題之一。針對上述情況,我們特此對本大學生的基本戀愛進行了調查,有了3種看法。

第一種、大學生不說等什麼時候?等30好幾談啊?現在連國小生都開始談了,到大學生的時候說不定都結婚了,還等什麼啊!想單身一輩子啊?

第二種、順其自然,遇到合適的就談:大學裡談的還比較單純;大學時間裡空餘時間比較多;沒成功也可以積累經驗。

第三種、談戀愛不是說該或不該,而是要不要的問題。

二、調查內容

1、你正在談戀愛嗎?

調查統計42%的同學正在談戀愛,而58%的同學沒有談戀愛。其中22%的大一,36%的大二和42%的大三同學正在談戀愛,說明很多人在大學談戀愛,而且人數還不少。

2、你的初戀是什麼時候?

調查發現有17%的同學16歲以下就開始談戀愛了;初戀在17~18歲的同學佔23%;19~20的佔20%,加起來有60%的同學是早戀的,足以說明早戀問題是一個十分嚴重的問題

3、你選擇男(女)朋友的主要依據是什麼?

調查中“相貌好”佔19。5%,“人品好”佔14。6%,“和自己志趣相投”佔26。8%,其它的佔了2。4%,並且恰好理由都是“對他(她)好”。人品的好壞左右著大學生選擇戀愛物件

4、你想在大學裡談戀愛或者你在大學裡談戀愛最初動機是什麼?

調查發現10%同學是因為看到大家都有男女朋友覺得自己沒面子才開始談戀愛的;30%的同學則是為了彌補內心的空虛,尋找精神上的寄託,很多同學都是背景離鄉來到這裡求學,遠離父母,即使想傾訴也不現實。所以只好向身邊的朋友傾訴,此時愛情就將是生活中一個很好的依附。15%的同學是因為對方的追求激烈,不好意思拒絕;45%的同學是由於彼此被對方的某些優點所吸引。

5、就大學生談戀愛的影響,你怎麼看?

調查表明55%的同學認為戀愛對自身的影響是因人而異的;20%的同學認為學習生活更有動力,此類學生樹立了正確的戀愛觀,能正確處理學業與愛情的關係;8%的同學認為只有“兩人世界”,脫離群體;17%的同學認為影響了正常的同學交往。

6、你對戀愛的態度是什麼?

調查發現63%選擇的是“順其自然”;27%選擇的是“共同努力,堅持到底”;10%選擇的是“有了更好的換”,這是一種不負責任的表現。

7、如果戀愛失敗時,你認為對你以後的學習生活意味著什麼?

調查發現92%同學能正確面對失戀。其中有52%的同學認為可以以後的戀愛積累經驗;13%的同學認為無所謂,可以再找一個;14%的認為此可以理解,集中精力去學習。

三、個人感言

在我看來,愛情是一種過程,一種成長的過程。每個人或早或晚都回接觸它。我們不應該通過一些流行的歌曲和優秀作品來理解愛情。高中時候父母關的很嚴,很多同學把美好的願望留在心中,等到大學寬鬆時去實現。如果有人選擇了愛情放棄了一切,這是不明智的選擇,可能會把自己的大好前途給葬送。這就面臨了一個問題——怎樣處理好學習和愛情的關係很重要。我的原則是該愛的時候盡情的愛,該學習的時候認真的學習,不能因為別人愛情而埋沒別人,在處理好人際關係上要處理好兩者的關係,不要因為愛情而沒了朋友,不要因為朋友沒了愛情,所以對大學生來說處理好戀愛中的各種關係是對愛情的祝福,也是對自己的祝福,更是對未來人的祝福。

對於這我的意見是

1、加強大學生的健康,科學的性知識教育

2、加強校園文化建設,這可通過利用板報,知識競賽,演講比賽,卡拉OK,各種文體等活動豐富學生的業餘生活,也可通過加強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3、加強學生成才教育,引導學生樹立遠大的理想。

有關大學生的調查報告3

一、調查目的

當今的大學生是新新人類,對新鮮事物比較好奇,加上大學生青春陽光、追求時尚的心理特點,而網路購物的時尚性和快捷性正符合大學生的心理.為了瞭解當今青年大學生的網上消費的情況,更好的發展大學生良好健康的消費觀念,以及瞭解大學生網購行為以及他們對網購的看法,對在校大一到大三的大學生進行了網購情況調查.

 二、調查結果分析

1、本次調查共發出40份問卷,回收有效問卷40份.其中女生26人,男生14人.相關資料顯示:其中大一學生中有9人進行網購,比例為22.5%;大二的有15人,佔37.5%;大三的有11人,佔27.5%.只有5人從沒有過網購經歷,佔12.5%.

2、本次調查中,同學們的網購消費水平資料顯示,每月一次的有9個,佔總數的25.7%,有19個的同學每季網購一次,佔54.3%,每年一次的同學有5個,佔14.3%.還有2個,5.7%的網購達人平均每週一次.每次購物的平均交易金額在100以下和100~500之間的人數都佔總數的45%,其他金額範圍分佈較少.

3、經調查,大學生網購商品中,服裝產品位居榜首,佔到總消費的37.5%,其次是數碼產品27.5%,在網上買書也是個不錯的選擇,佔到總數的19.5%.相比之下,由於食品的特殊性(保鮮等問題),卻幾乎無人在網上購買食品.

4、在沒有在網上購物的同學中,有近60%的同學認為網購不安全,而在有過網購行為的同學中,所有同學都覺得網購值得信任.另外,在前者中有80%的人以後會嘗試網購.

5、在網購人群中,因為購物方便快捷而選擇網購的佔網購人數的60%,還有一部分同學認為網購產品種類多樣,可以對比從而挑出價效比高的商品.而在眾多大學生選擇的購物網站中,有57.1%的大學生會把網站商品是否齊全作為他們選擇購物網站的主要標準.其中,淘寶網名列前茅,有80%的同學選擇在淘寶購物.

6、在網購過程中,難免會遇到一些困難,其中主要困難是商品描述不清楚,達到45%,其次是商品數目繁多和網站太多,網上市場太雜亂,有些商品質量較差,佔30%.

7、同學們網購為了安全性考慮,付款方式一般都採用支付寶,佔比例的60%,貨到付款佔22.9%,網上支付佔17.1%.

 三、大學生選擇網購的原因:

1、大學生的追求時尚性,他們跟隨時代趨勢.而且社會生活節奏的加快,網上購物使大學生尋求更便捷的生活方式.

2、大學生一般沒有過多的閒置資金,所以總想在網上淘到物美價廉的商品,而且網購的價格一般比市場上親自買要便宜;

3、網上賣家更多,選擇餘地更大,能夠貨比三家選擇價效比高的商品;

4、大學生大多熟練使用計算機,對網購容易接受,而且引導潮流,如今網購就是時尚的潮流;

5、網購方便,不去自己花太多時間逛商場,很容易找到自己想要的東西,方便快捷,省時省力.

 四、網上購物存在的問題

1、網路是個虛擬的世界,網上購物平臺存在一定的風險性,這就使得同學們在網上購物時容易被欺騙,有時候會買到假貨,得不償失.

2、大學生的金錢大部分都來自於父母,由於網上購物的便捷性和時尚性,使有的同學花更多的錢更頻繁去網上購物,甚至形成“網購癮”,造成生活費的高度開銷.

3、網路上的商品有可能描述不清楚,當事人不能夠親身瞭解商品的質量,當買到的商品與自己期望的不一致時,較容易形成心理落差.

 五、對策分析

1、大學生要學會理性購物,網路是個虛擬的世界,裡面的資訊不一定是真實的,當在網上購物平臺購物時要細心謹慎,注意對商品的真假鑑定,防止被騙.

2、在網上購物時,要貨比三家,瞭解每一個細節,購買價效比最高的網路商品;當購買比較貴重的數碼產品時,應當去實體店購買.

3、網上購物平臺管理方也應該加強對網路購物環境的整理,營造一個安全可靠的購物環境,讓廣大買家更能安心淘寶.

六、調查結果總結

通過上述的調查報告,說明大學生在網上購物已經形成一種流行趨勢.只有一小部分的大學生不選擇網上購物.阻礙他們開始網購的主要是安全因素,只要他們認為網購值得信任了,網購的方便、省時、商品齊群等優點一定會吸引大多數的人開始網購.青年大學生具有追求時尚和容易從眾的心理特點,而網上購物的快捷性、時尚性,又與大學生的心理特點相適應,這就使得大部分的在校大學生選擇在網上購物.但是由於網路本身存在的弊端,網上購物存在安全隱患是不可忽視的,若操作不當或遇到非法分子,就會受到欺騙,造成經濟上的損失.

有關大學生的調查報告4

一、調查背景

由於經濟的高速發展,物質生活越來越豐富,本該是共享勞動成果的時刻,而社會各處卻充滿了忙碌與疲憊的身影。由此有人發出了這樣的一個疑問:“你幸福嗎?”這是一個現實有引人深思的問題。幸福,是一個人對自己的生活的條件和狀態的一個客觀判斷,也是對自己生活的意義和價值的一種主觀判斷。幸福指數來源一個貧窮的王國——不丹王國,為了提高國民的幸福指數,王國的國王提出了要建設幸福王國,讓所有公民都感到幸福。在金融危機來到的時,有些國家也嘗試通過“不但模式”度過危機。幸福指數受到了世界的重視,成為了與GDP一樣衡量一個國家發展水平的標準。大學生作為祖國的希望,民族復興的強大動力,是國家興旺的關鍵。因此,我們應該更加關注大學生的幸福指數。所以我們小組於20xx年11月19日到20xx年11月30日對廣東醫學院東關校區的大學生進行了一次關於大學生幸福指數的問卷調查,向素來不同學院的大學生髮出了200份調查問卷,收回了196張,回收率為98%

二、發現問題

根據調查結果顯示:

(一)54.0%的同學對自己生活的質量比較滿意,8.2%的同學對自己的生活質量感到很滿意,感到不滿意的和非常不滿意的分別佔23.0%和14.8%。

(二)78.2%的同學對生活存在有壓迫感,且36.7%的同學對大學忙碌生活感到有點煩,甚至有14.3%的同學覺得自己在大學裡玩得太瘋,荒廢了學業,感到自己的大學生活雖有點忙碌但還很充實的佔20.4%

(三)44.9%的同學精神滿足物件是親情:認為家庭美滿是作為一個幸福人的重要標準的佔56.1%,還有45.9%同學選擇親情作為人生的信念,大學生對親情甚為依賴。

(四)在精神上,65.5%的同學對感情生活的瞞住狀況表示還可以,而有24.3%的同學表示情感生活得不到滿足,對自己的情感生活表示不滿足的僅佔10.2%。

(五)26.3%的同學對自己目前存在的問題中最不滿意的是自己的經濟狀況,25.6%的同學表示最不滿意的是自己的學習成績。而對自己的人際關係最不滿的佔18.6%。

(六)71.3%的同學認為談戀愛能夠提升自己幸福指數,渴望談戀愛,二以為談戀愛不能提升自己的幸福指數,對愛情不那麼渴望的僅佔28.7%

(七)58.0%的同學對現實和未來的生活比較茫然,只有模糊的目標。19.3%的同學比嗾使茫然,不知所措。

(八)56.8%的同學覺得自己的社會價值一般般,30.7%的同學認為自己是一個對社會有價值的人,只有少部分同學認為自己不是對社會有價值的人,甚至是不清楚自己的社會價值。

(九)有44.3%的銅須認為在得到別人認可是自己感到幸福,31.1%的同學認為如果身邊有許多朋友關心他,就會感到幸福

三、分析問題:

幸福指數是幸福感的量化。影響幸福感的因素有很多,通過問卷調查,從資料中發現幸福指數的變化情況,從而推出影響幸福指數的因素:

(一)經濟高速發展,人們的生活質量逐步提高,逐步從追求溫飽轉變為發展自己。也正是因為經濟的高速發展,使得了大學生面臨了更大的挑戰,面對了畢業後的巨大競爭壓力,大學生感到了強大的壓迫感。正中壓迫使得大學生打包帶壓抑,對生活充滿不滿,是大學生幸福指數削減的一個重要因素。

(二)經過了大學聯考的壓抑之後,踏入大學校園的同學們普遍出現了目標迷失,一些同學收到高中時期的影響,認為大學就是吃喝玩樂,絕對自由,繼而衍生出一種“偽幸福感”。更多的同學在走進大學校園後,感到了諸多的不如意,大學更像是一個比武場。市場經濟高速發展的現代,越來越經濟化,實用化的商業氣氛充著大學這個曾經的象牙塔,到處可見宣傳單,到處可見推銷員,使得初入大學的同學迷失了對幸福的定義也扭曲了,認為精神文化對弱於物質基礎,而經濟上的不如意的同學更加容易產生一種錯覺,矮人一等,這種感覺更加容易讓人產生對幸福理解上的錯誤。只有少數同學在適當的環境下成長起來而沒有各種困擾,但他們卻不能理解其他同學。在這種綜合作用下產生幸福迷茫。

(三)走出自己的家鄉進入到大學這個小社會,現代大學生們雖然有較好的經濟條件,但卻是抑制不住內心對家人、家人的思念。而社會的現實更加是讓稚嫩的大學生感到無助,這時親情變成了他們心中的唯一支柱。然而親情的傳達卻隔了一段很長的距離,所謂“遠水救不了近火”,這也使得大學生感到內心孤獨。

(四)在外面不想在家裡,內心的喜悅與悲傷得不到傾述,使得大學生在精神上得不到滿足。然而正值青春的大學生,也是個性飛揚的一代,也不可能耐得住寂寞。大學生除了向家人傾訴,也開始渴望愛情,希望愛情能填補內心的那一塊空地,希望用愛情增加自己的幸福。

(五)由於當代大學生很多都是獨生子女,從小就嬌生慣養,父母過分的關愛,使得很多大學生養成了以自己為中心,很少考慮別人你的感受,當與人交往時,經常發生口角,互不相讓,最終導致交不上朋友。還有許多大學生的性格較為內向,不善於表達,失去了許多朋友的機會。然而有些人能能言善變,說話滔滔不絕,但很隨意地承諾了別人,然而最終不能兌現承諾,失信於人最終朋友們都慢慢遠離他。

(六)在這個競爭激烈的社會,部分大學生對自己的社會價值很模糊,大學生不清楚一個有社會價值的人應該具有那些品質,應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應該怎麼成為一個對社會有價值的人。由於缺乏相關的教育,大學生對社會價值沒有清楚的定位,也是的大學生出現可對生活難道迷茫的情況。

四、提升幸福指數的對策和建議

綜合以上分析,針對大學生的特點和成長的環境的實際情況,從各方面對大學生進行關注,從而提升大學生的幸福指數。

(一)、改善大學生的創業環境,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社會競爭也逐步增強,使得大學生感到巨大的壓力,對大學生的改革創新的思維嚴重抑制,所以應該優化大學生的就業創業環境。通過拓寬就業渠道,提高完善公共的就業服務,規劃職業中介服務市場,完善大學生失業保障制度,保持相對穩定的大學生就業率。而且要對大學生創業實行優惠政策,以鼓勵大學生創業,同樣也能減少大學生失業率。而且也能為市場提供新鮮血液,促進經濟更快發展和落後制度的改革和優化。另外,要加強教育引導,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就業觀念,科學地規劃自身的職業發展道路,不斷提高大學生的整體就業競爭力。

(二)、明確幸福的定義和確立正確的人生目標。通過家庭、學校、社會的共同教育,培養大學生對幸福的價值和意義的理解,引導大學生正確處理好物質幸福與精神幸福的關係。要加強大學生的人生觀教育,引導大學生熱愛生活,在困難面前不低頭,勇往直前,不懈奮鬥。要加強大學生的理想教育,引導大學生確定遠大的理想,樹立積極地精神支柱,為理想奮鬥和感知幸福。通過組織一些演講或以教育的形式引導大學生去正視自己的人生,明確自己的人生目標,讓大學生擺脫迷茫,朝著自己的人生目標前進。

(三)。加強人與人之間的交流。利用大學這個小舞臺,通過形形色色的交流互動活動,在大學生與大學生之間架起一條通道,解除人與人之間的隔閡,讓大學生的互相交流建立友誼,構建他們的人際圈。親情固然是我們永遠的一大精神支柱,但卻不是唯一的。我們不能依賴於父母,要看好自己去開創屬於自己的一片天空。因此大學生應該積極參與大學一些活動,這技能鍛鍊自身的能力,又可以從活動中找到志同道合的人,甚至是知心朋友,也就不會感到不幸福。

(四)。樹立正確的愛情觀,每件事都有其兩面性,愛情既是幸福的源泉也有可能成為悲劇的毒酒。大學生應該慎重對待戀愛,不能輕易做出承諾或表達愛意,不能因為一時衝動毀掉自己的一生。因為大學生失戀而自殺的事件已經不再少聞。要通過家庭與學校對大學生進行相關教育,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戀愛觀,既不能害人也不能害己,同樣大學生應該處理好情感和學業的關係,別因為情感的問題而耽誤學業。正確認識戀愛觀才能讓戀愛成為幸福的來源。

(五)。在與人交往的過程中,要學會站在別人的角度看問題,將心與心,要想一下別人的感受,這樣讓人感到很貼心。與人交往過程中,誠信是不可或缺的,因此不要輕易承諾別人,一但作出承諾的必須兌現,做到言必行,行必果。世界是精彩的,舞臺是寬廣的,我們大學生應該勇於展現自己,表現自己,讓別人認識自己為創造更多交朋友的機會,擴大自己的朋友圈。

(六)樹立正確的價值觀。積極倡導優秀文化,用積極健康的文化陶冶大學生的情操,幫助大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通過構建大學生社群服務網路,為大學生提供志願服務社會實踐文體活動等機會,讓大學生在服務他人奉獻社會的過程中,收穫成長進步,實現人生價值和社會價值。也可通過鼓勵大學生參加一些公益活動,為公益事業的發展做貢獻,為社會貧苦人群服務,從而使大學生感悟到正確的價值觀,從而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五、小結

在各位組員共同努力下,我們順利完成了本次調查。通過這次調查我們瞭解了影響大學生幸福指數的一些因素,同樣也鍛鍊了我們的實踐能力。也許幸福很難把握,但只要我們共同努力,相信幸福的未來將不只是夢想。

有關大學生的調查報告5

據世界衛生組織估計和預測,每年約有350萬人死於與吸菸有關疾病;香菸在不完全燃燒過程中發生一系列的熱分解與熱合成的化學應,形成大量新的物質,其化學成分很複雜,從煙霧中分離出有害成分達3000餘種,其中主要有毒物質為尼古丁(菸鹼)、煙焦油、一氧化碳、氫氰酸、氨及芳香化合物等一系列有毒物質。在菸草中原有的蛋白質、碳水化合物、維生素、氨基酸等人體需要的有益物質,如果把它作食用那是有益的,但是把它作為香菸,經過燃燒而釋放出煙霧灰塵等,就都變成有害物質。菸草點燃的煙霧由兩部分組成,其中氣體部分,佔據92%,包括多量的氧和氮無害氣體和一定量的一氧化碳及微量的致癌、促癌、纖毛毒物質。粒相部分佔8%,主要為尼古丁和煙焦油。我國目前我是世界菸草生產和消費大國,而且吸菸年齡日趨減小.青少年吸菸問題不僅已嚴重威脅了我國青少年的身心健康,而且已成為嚴重的社會問題.近年來,國家對學生控煙問題給予了高度重視,相繼實行無煙學校,並將學生控煙問題列入健康促進學校和健康教育的重要內容.為了進一步瞭解目前大學生吸菸狀況,探討影響吸菸的因素,從而減少菸民數量,特進行本次調查。

調查目的:瞭解目前大學生吸菸狀況,探討影響吸菸的因素,從而減少菸民數量,特進行本次調查。

調查內容:男生吸菸率,女生吸菸率及大學生平均吸菸率。吸菸者對

香菸的依賴情況。生活環境對吸菸的影響等。

調查方法:採用問卷調查法

調查物件:在校大學生

一、調查的基本情況和結果分析

 (一)基本情況

本次共發問卷80份,回收有效問卷80份,其中男生40人,女生40人。40人男生中有21人吸菸,40人女生中有4人吸菸。男生吸菸率52.5%,女生吸菸率10%,平均吸菸率31.3%。

(二)調查結果分析

據本次調查吸菸率為31.3%,對吸菸的危害瞭解的佔52%,瞭解一點的佔40%,不瞭解的佔8%。其中,有65%的人是認為吸菸是有害的,有15%的人認為吸菸是無害的,有20%的人表示不知道。有54%的人認為青少年不適合吸菸,有20%的認為適合,有26%的人表示不知道。在受訪的吸菸者中,有15%是從國小開始吸菸,有40%從國中開始吸菸,有35%是從高中開始,有10%是從大學開始吸菸。對於吸菸的原因:25%是好奇,35%是扮酷,16%是好玩,24%是排解壓力。父母知道的子女吸菸的有64%,不知道的36%。父母同意子女吸菸的佔9%,不同意的佔85%,無所謂的佔6%。吸菸者中,打算戒菸的佔55%,不打算的20%,沒有想過的25%。

 二、調查的結論和建議

(一)調查結果顯示

(1)相當一部分學生是在父母不知道的情況下吸菸的。

(2)因受生活環境影響而開始吸菸的學生佔大多數。

(3)吸菸者對香菸的依賴性會很大,難以戒掉。

(4) 吸菸的大學生中,不僅有男學生,也有一部分女學生。雖然女生在調查中所佔比重並不大,但是10%的比例依然應當引起我們大高度重視。如果不採取一定的措施遏制,女生的吸菸人數比例依然有上升的可能性。

(5)大學生初次吸菸年齡之小,有的受訪者在國小就已經開始吸菸;國小、國中、高中,這段期間正是人長身體的關鍵時期,吸菸極大影響了他們身體的正常發育。菸草中的各種毒物對人體健康危害極大,吸菸者或在吸菸環境中生活的青少年,在我們篇頭已經提過,吸菸很可能會引發很多疾病,例如:氣喘病、肺炎、支氣管炎、中耳炎等等。並且吸菸還會使青少年學生記憶力減退,精神不振,學習成績下降。因此,我國中國小生守則中明確規定學生不準吸菸。

(6)大學生對吸菸的有關知識瞭解的不夠充分,對吸菸的危害認識的不夠透徹。他們只知道吸菸會引起肺部疾病,其實吸菸還會誘發心臟病,眼病以及婦科疾病等。

大學生吸菸原因很相似,絕大多數青少年都是因為模仿同伴們、受他人的影響而開始吸菸的,也有一部分人是因為受了挫折而吸菸,結果都嗜煙成癮;從他們吸菸的原因上看,作為這些吸菸人的家長和校方,是否應該在他們身上多找些自己的原因,他們之所以會吸菸是否與自己有著直接或間接的關係?

首先,就從模仿同伴的同學而言,家長在對孩子的教育方面有著很大的漏洞,他們沒有盡到做父母的責任。

其次,就從受了挫折而吸菸的同學而言,當代大學生面對的壓力很大,學習的壓力、就業的壓力,有的家庭困難的還要受到在校期間生活的壓力,校方是否對其進行過了解和有效的救助?

諸多原因,最終還要從吸菸人自身找原因,因為其吸菸最根本的原因是其自制力不強,因此,我們應該加強自身修養,增強我們的自制能力。

(二)建議

通過這次社會實踐調查,我看到有許多大學生出與各種各樣的原因而嗜煙成癮,對此,我提出以下建議:

1、作為吸菸大學生的父母,應當加大對子女在生活上的關注程度:多與子女交流關吸菸危害的知識;在給零花錢時,多注意子女對錢的使用情況;當發現子女嗜煙成癮時,要及時給予幫助,和子女一同克服煙癮。吸菸的父母為了孩子的健康應該在子女面對就盡少吸菸,或者不吸菸,為子女作一個好的榜樣。

2、作為吸菸大學生的學校,應當加強對學生在這個方面的教育和管理:制訂相應的校規、校紀,建立約束機制。教育部曾規定校園內禁止吸菸,學校可結合實際明令在電教室、計算機房、語音室、圖書館、教室、體育館、電影院等公共場所禁止學生吸菸,對舉報者進行獎勵,對違者予以經濟處罰和紀律處分;把學生吸菸與評先進結合起來,吸菸學生不能被評為三好學生,不能獲得獎學金。

有關大學生的調查報告6

當代的大學生生活在一個人人都需要面對的複雜而美倫美奐的社會,隨著我國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學生參加的社會活動的範圍日益擴大,消費自然是其中不可忽視的重要一項,大學生消費狀況調查報告。眾所周知,大學生年紀比較青,有著不同於社會其他消費群體的特點。首先,他們有著巨大的消費需求,同時他們有為獲得經濟上的獨立,消費觀念的超前和消費能力的不足使他們的消費受到了很大的制約。再者他們受社會的影響很大,難免會使他們在消費上存在一些非理性的,不切實際的行為。

中國的大學生其經濟來源主要是父母的資助,自己兼職掙錢的不多,每月可支配的錢是固定的,大約在300-800元之間,家境較好的一般也不超過1000元,而這筆錢的消費,基本可以分為三大部分:

一、生活消費,如吃飯、購置一些日常生活必需品;

二、休閒消費,如娛樂、購物及其他;

三、學習消費,

如購買與專業相關的工具或書籍等,調查報告《大學生消費狀況調查報告》。在這三個部分中,第一和第三部分的水平都比較平均,比如吃飯,大多數同學每月都用兩百至三百左右。消費落差較大的,是第二部分,即休閒消費部分。

調查顯示:大學生更側重時尚性消費學生思想活躍,對新事物有強烈的求知慾,喜歡追求新潮,並敢於創新,消費的趨附性強,休閒消費佔全部消費額的比重很大。大學生站在時代前沿,追新求異,敏銳地把握時尚,惟恐落後於潮流,這是共同特點。“手機、電腦、MP3一樣都不能少。”特別是手機的消費,一般上大一那會,大約20%的人擁有手機,暑假回來,班裡一半以上的同學買了手機,到了大三全班幾乎人手一部。學生手機擁有率不低於40%。此外,電腦及相關消費也是他們的追求,小至一張幾十元的上網絡卡,大至電腦都是當代大學生的寵物。再次是髮型、服裝、飾物等大學校園中都不乏追“新”族。調查資料也印證了這一點,就所佔比例來看,“是否流行”緊隨價格、質量之後,成為大學生考慮是否購買的第三大因素。至於名牌產品,當問到“如果經濟許可,會否購買名牌產品”時,80%的學生表示肯定 。

有關大學生的調查報告7

一、調查目的

在這樣一個消費時代,談論信仰,似乎是一件可笑的事情。當代大學生的父輩一代人,曾經擁有過狂熱的對革命和烏托邦的信仰,但他們在為信仰付出熱情和勞作之後,發現自己被迫面對失落和荒謬,於是又輕易地拋棄了信仰。那麼,當代大學生的情況又如何呢?根據《南方人物週刊》等媒體的報道,“瘋狂英語”的創始人李陽,在其演講現場鼓動學生下跪;而真的就有許多學生集體跪倒在地上。這不禁讓人思考這樣的問題:當代大學生究竟有沒有信仰?在這樣一個商品拜物主義盛行的社會,在自小受到過多的消費主義灌輸之後,他們的頭腦是否太容易受到此類邪教式的宣傳手段的鼓動,而對真正美好和高尚的理想信仰置之不顧。

大學生作為國家的後備力量,時代的生力軍,當代大學生群體的信仰狀況,值得我們去認真的調查和研究。

根據以上的小結,我們歸納以下3個問題,待本次調查進一步驗證。

問題1:當代在校大學生是如當何理解信仰的。

問題2:當代在校大學生產生信仰危機的影響因素如何。

問題3:當代在校大學生如何看待信仰在人的一生中的引領作用。

二、 調查方法和操作過程

本次調查活動採用個案調查與抽樣問卷調查的方法,主要採用問卷調查的方法,輔以個案調查的方法。

1 、調查物件:復旦大學本科學生

2 、調查問卷:(發放200份,回收177份)

本次所用的調查問卷採用以固定答題為主,自由答題為輔的形式(見附錄),有關信仰的內容包括:您的信仰,你的人生追求及它們之間的關係等。旨在瞭解被調查者的信仰狀況和其周圍的環境狀況;另一部分是關於被調查者對於信仰和追求的堅信程度的內容:信仰在人生中起到的作用、是否會更改以及影響它們的因素。旨在瞭解當代大學生的對於信仰的態度,這種態度是否影響大學生的人生信仰形成。

本次問卷的設計,採用風笑天的《社會調查中的問卷設計》及袁方教授《社會研究方法教程》中的有關問卷設計的原則和方法。

有關大學生的調查報告8

一.創業是最好的就業

1、眾所周知,勞動力過剩,就業難在我國是一個非常突出的問題。隨著大學擴招,畢業生的迅速增加,而社會需求基本上保持在擴招前的水平,而且許多單位希望應聘者都能有幾年的工作經驗,畢業生的就業壓力越來越大。面對這種形勢,受過高等教育並具備一定創業能力的大學畢業生,選擇自主創業既可以為自己尋找出路,又是可以為社會減輕就業壓力。

2、目前,從中央到地方到各個高校都熱情鼓勵,支援大學生畢業自主創業,各級政府為大學畢業生創業制訂了一系列的優惠政策,各高校為大學生創業也積極創造各方面的條件,對有條件的大學生來說,自主3.大學生創業的路子相當的廣泛。許多大學創新意識強,有自己的專利或開發專案,創辦高科技企業,是創業的一條理想之路。

3、當然,先就業再創業也不失為明智之舉。有些立志創業的畢業生或由於缺乏創業的經驗,或由於缺少創業的資金,先加盟與自己創業目標相符的公司,經過一段時間的實踐,積累了經驗,積蓄了資金,在時機成熟的時候再獨立創業,這對許多要創業的畢業生來說,也許是更理智,更穩妥的選擇。

二.大學生擇業心態

1、樹立艱苦創業、立志成才意識。成功的事業有時會由於良好的機遇而變得一帆風順,但是絕大多數必須付出艱苦努力。艱苦創業、自強不息、立志成才不僅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對青年一代的要求,也是大學生實現自我價值、實現理想抱負、獲得幸福的良方,大學生只有不斷努力、不斷進取、不斷付出才能獲得豐厚的回報;只有從小事做起、從具體事做起、從基層做起才能最終取得輝煌的成就和業績。

2、客觀認識競爭,保持良好心態。良好的心態在競爭激烈的社會中是不可缺少的,因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優點和缺點,同時作為社會的一分子,都有自己相應的位置和不同的分工,在求職擇業中遇到挫折是正常的,切不可因此自卑,面對求職失敗,應該認真反思,吸取經驗教訓,努力爭取新的機會。

3、客觀評價自我,樹立正確的職業觀。每一個大學畢業生首先要認清自己,有一個適當的自我定位,客觀評價自己,明白自己能幹什麼和不能幹什麼,其次要認清當前就業形勢的嚴峻性,同時樹立職業的社會意識和長遠意識,在求職和擇業的過程中,既有對自己正確的評價,也有對社會長遠的認識和判斷,從而準確定位自己的職業座標,設計好自己的職業生涯,將國家利益和個人利益結合起來,把自己的理想和現實結合起來,形成開放的大職業觀。

4、增強競就業爭實力。大學生一進校門就要自覺把自己的專業與以後的就業聯絡起來,認真學習,刻苦鑽研,建立合理的知識結構,掌握紮實的專業理論知識,培養自己的實踐操作能力、科學思維能力、組織協調能力等,只有如此,才能在激烈的競爭中佔據有利位置。

三.大學生就業

1、就業是民生之本,是人民改善生活的基本前提和基本途徑。就業問題是一個世界性的課題。我國的經濟當前處於轉軌時期。就全國來講,勞動者充分就業的需求與勞動力總量過大以及勞動者素質不相適應的矛盾比較突出。

2、就高校畢業生來講,數量大幅度上升,就業壓力持續增長。這就要求我們進一步深化改革高等學校畢業生就業制度以新的理念宣傳、指導、服務大學生自主擇業、適應市場經濟發展需要,徹底改變國家的統包統分、畢業即就業的政策。關係到國家的科技發展、經濟發展、文化發展,富國強民;關係到教育事業的深化改革和持續發展問題。

3、現在的年輕一代,實際上是中國社會轉型中的一代,註定要承受付出轉型代價的一代。他們的上一代,實際上仍然在吃傳統體制的舊飯,並未真正的投入到市場競爭中;他們的下一代,將因為社會的不斷進步而獲得很大程度的勞動保障;而他們這一代,將註定在後的“白領失業浪潮”中變成中國社會最悲慘的人。這是時代的代價,沒有辦法的。

四.外在的'積極輔助與支援,給大學生就業創造條件

1、政府須加強巨集觀調控,完善就業市場。當前,我國各級政府機關、國有企事業單位難於吸納更多的大學畢業生,而非公有制經濟領域、經濟欠發達的邊遠省區、條件艱苦的國家重點單位和行業以及縣以下的鄉鎮企業卻急需這些知識型人才,因此政府必須加強巨集觀調控,從實際出發,出臺符合學生就業實際的規章辦法,如戶籍管、人事檔案管理、專業技術職務評定及養老保險、醫療保險等社會保障方面的配套政策和貫徹措施,以解除大學畢業生擇業的後顧之憂,要給予去邊遠省區和條件艱苦的國家重點單位和行業的大學生以優厚的待遇並落到實處。

目前,我國大學生勞動力市場存在一系列的問題,如沒有統一的管理,政出多門;招聘市場管理混亂;存在明顯的學歷差異性、學校差異性、性別差異性;用人單位失信等問題。社會應該建立公平、公正、公開的就業機制,建立規範、完善的就業市場,為每一個有才華的畢業生提供一個展現自我的舞臺,毫不吝嗇地給予他們嘗試的機會,真正使畢業生找到自己與社會的契合點,實現其人生價值。

2、高等學校就深化教育改革,增強大學生的就業競爭實力。社會的變化、技術的發展和知識更新速度的加快對高校的學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高校必須改革人才培養模式,不斷深化教育改革,大力推進素質教育,做到人才培養適應市場的需要。學校要重視培養學生的專業競爭力、動手能力、適應能力、可持續發展的競爭力、創新能力及思想素質和心理品質,增強大學生的就業競爭力,使畢業生有更多的就業機會。

3、高校應加強大學生的就業指導和教育。高校加強大學生的就業形勢與就業政策的宣傳教育,既介紹本地區的就業形勢,也介紹全國整體的就業形勢;幫助大學生了解自己的個性心理及職業對個性心理的要求,並加強思想教育和政治動員工作,引導大學生和家長認清當前就業形勢,樹立平和心態,從大學生自身條件出發確立就業期望和就業定位。

其次,高校應加強用人單位的情報收集、就業資料統計、行業需求分析、勞動力市場前景分析等方面的工作,建立成熟的資訊釋出系統,使大學生能充分地獲得就業資訊;還應幫助學生掌握準備自薦材料等面試應聘技巧和克服求職過程中出現的各種障礙,實現順利就業。

4、家庭教育配合學校教育,增強學生就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廣大學生家長在子女就業問題上一定要作促進派,家長要帶頭克服鄉土觀念和傳統就業觀念,引導子女形成“勞動即就業”、“找工作靠自己”的想法,鼓勵自己的孩子參與競爭,同時,幫助子女形成自主自立意識,主動積極爭取就業機會,促使子女儘快走上工作崗位。

總之,大學生的就業問題是一個社會問題,首先大學生要確定好適合自己的理想和目標,努力提高自身素質,樹立競爭意識,克服攀比、焦慮、恐懼、依賴心理,不斷完善自己的文化素質、技能素質和心理素質;同時社會、學校、家庭也應為大學生就業創造一個寬鬆的環境,讓我們的學生能夠盡情學以致用,展其所長,更好地為社會服務。

提升自身“硬體”與“軟體”。對於大學生職業發展而言,自己唯一可控的就是自己的就業能力。外在環境的變化,使學生可以充分認識到就業的艱難,進而通過各種手段提升自身“內功”,最終提升自己的就業能力;

改變舊有的擇業觀念,樹立正確的擇業觀、人生觀、價值觀。在這樣一個大環境下,學生可以拓寬自己的就業面,可以有更多的選擇。比如:有的同學本來不打算考公務員或研究生,只想到企業去工作,現在也發現在找不到合適工作的情況下,公務員或研究生也不錯。從長遠看,這極有可能成為提高就業層次的重要手段。

有關大學生的調查報告9

一、研究背景:

隨著經濟社會的縱深發展,我們大學生作為社會特殊的消費群體,我們的消費觀念的塑造和培養更為突出而直接地影響我們世界觀的形成與發展,進而對我們一生的品德行為產生重要的影響。因此,關注大學生消費狀況,把握大學生生活消費的心理特徵和行為導向,培養和提高我們的“財商”,在當前就成為我們當代大學生共同關注的課題。

二、研究目的:

瞭解大學生對消費的看法,通過比較從而樹立正確的消費觀、消費心理。

三、研究過程:

大學生主要的消費方式:

消費結構的變動情況體現了人們的消費是否具有計劃性。從調查結果看,23%的大學生消費支出結構比較穩定,屬於有計劃型。33%的人表示能省就省,屬於節省型,43%的人表示隨意消費,屬於隨意型。相當多的同學對自身消費約束能力不強,在消費上呈現出隨意性甚至奢侈的傾向。多數大學生是第一次離家獨立生活,又是獨生子女,消費行為上表現出不成熟性。這主要表現在:盲目性消費、衝動性消費、從眾性消費、攀比性消費。一些學生從吃、穿、用到其他各方面都與人比排場、講闊氣,認為在同學、老鄉面前缺乏豪舉有失體面。這既給家庭加重了經濟負擔,也影響了順利完成學業,甚至會導致部分學生誤入歧途。

大學生消費支出專案中比重最高的是伙食,高達33.33%,其次是購物方面的支出佔20.33%,再次是交通、通訊開支佔14.63%,而交際,學習方面、娛樂方面、方面分別以13.01%、8.94%、9.76%緊隨,可見,在大學生的消費支出結構中,食物方面的支出佔據了絕對地位,大學生的消費主要是解決溫飽問題。

調查中還發現,電話費、娛樂費用、交際費用和戀愛費用隨生活費的變化而變化,而絕大多數大學生每月購買學習用品、書籍等消費支出卻不足50元。而且,許多大學生並沒有在意自己的消費結構是否合理,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大學生尚沒有明確的消費觀念和理財意識。

大學裡現在流行五大件的說法。這五大件就是手機、電腦、數碼相機、MP3、錄音筆。

手機,理所當然地成為高校學生“五大件”中最為普及的一件。隨著高校學生中手機使用者的急劇增多,校園裡的通訊業務市場成了一個巨大“蛋糕”,各大通訊運營商為了切割最大的那份“蛋糕”,不僅把營業廳搬進了高校,還紛紛推出了針對高校學生的校園優惠套餐。學生應該鍛鍊自己的理財能力,不光是電話費也好,或者其他生活費用也好,都要注意支出必須跟自己的支付能力成正比。在現代社會,打電話、上網都是大學生必要的、正常的生活方式,但是必須注意節約,不要給家庭帶來不必要的經濟負擔。另外,要多花些精力在學習上,上課時間發簡訊是不對的。很多學生剛離開家庭進入社會,對家庭的依賴性比較重,在自我剋制的能力方面比較差,因此學校也應在這方面加大宣傳和教育的力度。

目前大學生在校大多都屬於享樂主義,經歷過大學聯考那緊張的生活之後,到了大學就一下就輕鬆起來。突然間離開了父母,再也沒有老師和家長的絮叨。這樣的生活對於剛從高中走不來的學生是非常不適應,以至於如此輕鬆的生活導致很多學生找不到了方向,不知道自己該做什麼。大學生沒有了學習負擔,自由自在的生活終於到來,這樣的生活是很多學生在高中時就夢寐以求的。這樣,娛樂便了大學生的“生活必需品”.中國的應試教育使學生們自主學習的能力與習慣極差,大學生無法合理安排自己的學生和娛樂的時間,使大學生們無限制的放縱自己,從此遠離了學習。

在此提醒大學生們,考上大學並不是學習的終點,我們要繼續前進,學習更多知識,為以後真正步入社會做打算,也希望家長和老師們能在學生初等教育階段多培養他們的自主學習能力和自主學習習慣,這樣大學生就會在大學合理的安排好自己的學習和生活。

大學生交際消費的支出大多涉及同學朋友聚會。交際活動可以增進感情,可以交流溝通,可以認識新朋友擴大交際圈,給自己多條出路。

一方面,交際活動對於學生來說有一定的必要性,學生可以適當參加與朋友溝通感情;而另一方面,交際消費多了,家庭的開銷增大了,對學習也會有影響,社交太頻繁,人會比較浮躁,學習上的認真刻苦勁兒也會削弱。部分清醒的學生真正認識了這種所謂人脈費用危害。求人不如求己,與其花金錢、時間去搞人脈交際,還不如努力學習,學業有成,打造一番事業,不比把理想寄託在他人身上更有把握。

大學生畢竟還沒有獨立的經濟能力,對於“面子”和“應酬”上的開銷應該適當節制。同學們完全可以在學習之餘靠自己的能力賺取生活費,而對於父母給的生活費應學會算著花,而不是大肆揮霍。

大學生消費狀況存在著若干問題:

1.過分追求時尚和名牌,存在攀比心理。通過個別調查和訪談,我們得知:為了擁有一款手機或換一款流行的手機,有的同學情願節衣縮食,不惜犧牲其他必要開支;有些同學為了一件名牌衣服、名牌鞋帽,甚至向別人借錢以滿足慾望。反映出一些學生不懂得量入而出,受虛榮心的驅使極易形成無休止的攀比心理。

2.人際交往消費過度,主要體現為通訊支出和戀愛支出。通訊開支大,擁有手機的同學佔被調查總人數的三分之二強,月消費高於80元的佔40.3%,將近被調查人數的一半。說明學生手機消費不理性、高開銷的情況存在而且頗為嚴重。16.2%談戀愛的大學生每月大約多支出100-200元左右,他們大多承認追求情感需要物質投入,經常難以理性把握適度消費的原則。

3.經濟獨立意識較弱,理財觀念淡薄。在被調查的345人中有39人根本沒有作過家教或兼職,而那些作過家教或兼職的同學也是抱有不同目的,1/2的學生是為增長社會經驗,14.2%的學生以渴望獨立為目的,以“補貼日用”為目的的比例佔到23.2%,如果把“渴望獨立”看作是主動的獨立意識的話,那麼“補貼日用”則可以看作是被動的獨立意識。把前兩者合計到一起來看擁有獨立意識的學生比例也只佔到被調查者總數的1/3強。當然也有12.5%的學生是抱著閒著沒事的態度。顯然,大家這方面的意識比起歐美髮達國家的同齡人16歲就要求經濟獨立來說,差距較為明顯。

四、感想與體會:

大學生要控制慾望,不要盲目炫耀,更不能攀比;多把心思放在學習上;購物時不要急於出手,多參考別人的意見。另外要學會理財,制定每月的開銷計劃,進行消費記帳也是大有幫助的。理財其實也是一種管理能力,如何去管理自己的財富,進而提高財富效能,如何去規劃、管理自己的生活能力。

我們關注消費和理財,希望可以探討到我們大學生自身的一些消費特點,以使我們今後可以更理性的消費,更明白的消費。

有關大學生的調查報告10

大學生就業難已成為一個十分棘手的社會問題,這其中固然有方方面面的原因,但從大學生本身來講,還要直面困難,努力提高自身的知識和能力水平,提高競爭力,在激烈的競爭中為自己撐起一片藍天.及早地做好職業生涯規劃顯得尤為重要,因為“凡是預則立,不預則廢”,清楚的認識自己的內部條件,做出合理的規劃,並堅定的實施,相信工夫一定不負有心人的.不過,就目前而言,在大學生當中沒有制定清晰的職業規劃的仍大有人在,這不僅給今後的職業發展帶來很大的盲目性,也使當前的生活學習缺乏目標和動力.職業規劃是一個長期的工作,從大一起就使學生逐漸形成對自己進行職業生涯規劃的意識,根據自我認識擬定初步職業的方向.大二階段可以圍繞職業選擇提高基本素質,打好知識基礎;大三階段提高全面素質和能力,考考相關的資格證書;大四時加強自身職業技能訓練,使其成為就業的“t”型人才.再者,職業生涯規劃可以幫助發掘自我潛能,增強個人實力和競爭力,提升成功的機率.

為了清楚大學生職業規劃的現狀,特進行了此次調查活動,從大學生對自己專業的認識程度,對自身的認識程度,對就業前景的認識程度以及職業期望四個不同的角度對大學生做了調查,發現了一些普遍存在的問題,並針對問題提出了一些建議.

一、前言

當今國內外就業的嚴峻形勢,社會對大學畢業生的要求越來越高.在軍訓的時候,學校就讓我們07級的學生寫了《大學生涯規劃》,但很多同學都不知道怎麼寫,對就業依然很模糊,大多數人都沒想過畢業後的事……所以,在這次的政治實踐調查報告中,我們選擇了這個十分普遍並且和我們息息相關的的問題進行調查

那麼,究竟什麼是職業生涯?職業生涯規劃對我們大學生究竟又何重要意義呢?我們通過資料的查詢與收集,作出了以下的解釋:

職業生涯是指一個人一生工作經歷中所包括的一系列活動和行為.職業生涯規劃分為個人的職業生涯規劃和組織的職業生涯規劃,個人的職業生涯規劃是指在對個人和內部環境因素進行分析的基礎上,通過對個人興趣、能力和個人發展目標的有效規劃,以實現個人發展的成就最大化為目的的而做出的行之有效的安排.由此可見,大學生的職業選擇不是個人面臨就業時的某個單獨事件,而是貫穿於整個教育的全過程.

職業生涯規劃研究在國外己有多年的歷史,但在國內尚屬起步.在當今知識經濟時代,各類組織對人力資源的爭奪越來越激烈,對個人素質的要求越來越高,大學生正處於學習生涯結束期和職業生涯開始期,大學生如何在學習過程中正確定位自己,發展自我,並在此基礎上進行成功地職業生涯規劃,在這一交替時期合理規劃職業生涯之路,不僅有助於縮短職業適應期,減少職業試錯過程,而且對今後的職業成功及對社會的貢獻都有很大幫助;良好的職業生涯規劃不僅有利於人儘快成才,而且可以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和提高.大學生進行切實可行的職業生涯規劃,對畢業時進行職業選擇和今後的職業生涯成功都具有重要意義.職業生涯規劃活動將伴隨我們的大半生,擁有成功的職業生涯規劃才能實現完美人生.

大學生工作越來越難找,1997年計劃招生101萬,首次突破百萬大關,達到這個數字用了20年.從100萬到現在的500萬,只用了10年,平均每兩年半就淨增100萬.到20xx年,隨著1999年擴招50萬入學的那屆大學生畢業,人才時常持有各種文憑的學生越來越多,直接觸發人力資源供需失衡,導致大學生就業困難.

與此同時大學生員工的流動率也在不斷上升,給社會提出一個沉重的話題,也給在校的大學生們提出了一個又一個問題.職業發展理論認為:選擇一份符合自己天賦與興趣的職業,不僅能帶來人生的快樂,而且能讓個人在工作中更有競爭力.有句話說:人放對了地方是天才,人放錯了地方就是垃圾.事實上在幾百萬的大學畢業生裡,選擇到自己稱心如意的職業的還是少數,這樣的情況促使我們去思考,為什麼會總成這種現象?怎麼樣使大學生及早做好職業規劃,適應市場的需求.

二、調查內容和方式

1、方式:通過問卷調查,在網上收集問題進行篩選,採用不記名的方式,對不同年級班級的學生進行調查,包括四川農業大學和其它一些大學的學生,最後統計算出其百分比.

2、內容:根據此次調查的目的,問卷共分四部分

第一部分為“對所學專業的認識程度”(4小問),用於瞭解大學生對所學專業的認識、瞭解程度和學習的熱情程度;

第二部分為“對自我的認識程度”,用於分析大學生們對自身的個性、能力、職業傾向和認識程度;

第三部分為“對就業前景的關注程度”,通過對社會實踐態度、就業前景把握、意願就業方向等調查分析大學生對畢業後工作前景的認識程度;

第四部分為“職業期望狀況”(4小問),用來了解大學生的就業標準、職業規劃情況等.

三、調查現狀

(一)對所學專業的認識程度

經過“黑色六月”的嚴酷考驗,升入大學的學子們,對於自己大學四年的學習有個什麼樣的認識?專業,這個在高中時代還很陌生的字眼,突然之間擺到自己的面前,我們將通過大學四年的學習,來開啟自己的職業生涯之門,雖然社會上諸多成功人士的事業領域並不是自己原來所學的那個專業,但總是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絡.大學裡開設的專業,是為適應社會需求而設,並無高低好壞之分,正確認識自己的專業,找到合理的契合點,對大學生今後的成功至關重要.

1、對所學專業的喜歡程度:大學生對所學專業基本上還是滿意的,一般的學生對專業沒有太大的要求.

對自己所學專業的喜歡程度關係到大學生在校期間是否認真學習專業知識,積極探尋專業發展方向與專業相關的就業方向.據統計,48%的學生的第一專業是自己選擇的,30%的學生是通過調劑而到所學專業的,而通過家長或老師選擇專業以及隨便選擇專業的各佔11%.

2、在大學期間學習和生活的目標確定:大部分大學生都有清晰的目標,但是很多的都是短期目標.

明確的目標和興趣一樣,是努力和追求成功的動力.有明確的目標才能夠不渾渾噩噩的度日,才能合理的安排自己的時間,才能清楚自己每個階段的任務.

3、不喜歡自己的專業的打算:近半的人選擇“日久生情”的方法來繼續學習自己的專業,僅有1/3的人會轉專業,但學習第二專業向綜合性人才發展的人數增加.

大學的門檻越來越低,專業越來越多,加之目前社會上多數人沒有從事本專業的工作,致使大學生們對專業的喜好降低.

讀本專業轉專業

48%32%

4、考研的目的:絕大多數的人考研都是為了提升學歷,為了以後便於職場發展.

隨著研究生的擴招,考研有愈演愈烈的趨勢.不過嚴峻的就業形勢,也使部分學生產生了上兩年學不如早工作兩年積累經驗的想法.另一方面,現在有相當一部分人為混文憑而考研.原北京郵電大學招生辦負責人李社江說:原來每年北郵都有至少3/4的學生考研究生,至少1/2的學生能考上,但現在只有1/2的學生準備考研究生.由此可見,大學生對考研表現得比較理智了.在本次調查中問到考研的目的時,62%考研學生是希望通過讀研究生來提升學歷,以便於職場發展,另有12%的人希望通過考研改行.

(二)對自我認識程度:大部分大學生對自己的能力、興趣、職業傾向都缺乏深度瞭解.

包括個人的興趣與特長、個人的性格與價值觀、個人所選定的目標與需求、個人的工作經驗、個人的學歷與能力、個人的生理情況等七個方面,是職業生涯規劃的重要內容之一.職業生涯目標是指可預想到的、有一定實現可能的目標.而職業目標的選擇並無定式而言,關鍵是要依據自我實際,這就要求我們要對自己有所瞭解.通過個人分析認識自己,估計自己能力,確認自己性格,發現自己興趣,明確自己優勢,衡量自己的差距,並以此來開發自己塑造自己,使自己的才能得到充分發揮.

6.7%52.3%41.0%

(三)對職業前景的關注程度:不同專業的學生對就業前景的關注程度就有顯著性差異,冷門專業的學生比熱門專業的學生更加關注就業前景.

根據國家有關部門對我過大學生就業情況的統計,20xx年我國大學生人數達340萬人,但實際就業率不超過70%,也就是說20xx年就有102萬大學畢業生無法找到就業崗位,將形成高學歷待業的情況.同時大學生就業的起薪水平也隨之在大幅度的下降,一般本科大學生的起薪已由往年的20xx元/月下降至1000元/月;研究生已降為20xx元/月.更有甚者一些大學生為了儘快就業,採取“零其薪就業”的辦法.面對如此嚴峻的市場,我們應當早早地做好準備.對就業前景的關注程度,直接影響了對為所選職業所做的準備程度和將來職業所帶來的成就高低.在調查中發現,只有14.5%的學生對當前的就業狀況有比較清楚的瞭解.

(四)職業期望狀況

1、對“先就業,後擇業”的態度:絕大多數大學生看重“先就業,後擇業”的主流,沒考慮自己是否適合.

在當前,大學生就業比較困難的情況下,“先就業,再擇業”的態度成了多數大學生的首選

2、對就業單位的選擇:大學生普遍都表現出過分追求外企,看重就業單位的名氣.

通過調查發現,外企仍是大學生心目中最理想的就業單位.選擇前三個的學生就將近佔了總人數的70%.

3、對就業地區的選擇:大學生對就業地區的選擇過於集中,都比較看重就業城市的經濟發展狀況.

大多數學生選擇就業的地點仍然是經濟比較發達的城市,如北京、上海、廣東、及其其它沿海較發達的城市;而選擇中部地區的比例則非常小,選擇西部地區的更是少之又少,人才地區供需矛盾十分嚴重.

4、對工資的期望:大學生普遍對薪酬的預期過高.

四、原因分析

總結其原因,主要是兩個方面:

(一)社會原因

其一,隨著我國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眾教育轉變,就業由分配式向自主擇業轉變,學生人數激增,學校對學生的指導卻難以深入細緻;同時,高校和社會本身對職業生涯規劃的認識和實行還不是很到位,所以導致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方面的知識欠缺、得不到有效指導.

其二,片面強調職業的經濟收入.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經濟因素開始在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中佔據著最重要位置.人們評價大學生就業情況時,往往以大學生從事職業經濟收入的多少、就業單位的知名度和地位的高低論,導致大學生容易急功近利.

其三,“出人頭地”,“光宗耀祖”,“非公不選”等觀念嚴重影響青年大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

(二)自身原因

其一,大學聯考填報志願時對專業的瞭解與自身瞭解的缺乏,可能是導致只有21.0%的學生對所學專業持滿意態度的原因之一.因為對大學生活的憧憬,對五花八門的專業的不瞭解,抱有神祕感,從而選了一個自己以後不喜歡的專業.另外,個人興趣與社會需求之間的矛盾也可能是原因之一.也許選了一個自己並不感興趣的但賺錢的專業,夢想與現實出現落差,從而對所學專業不滿意.而專業在一定的程度上決定了職業取向,如果對本專業不滿意或態度模糊,勢必會影響自身潛能的開發,以及今後的擇業.

其二.自身重視不夠,很多的大學生進入大學之後精力沒有專注在自身的發展和職業生涯規劃中,或者把時間浪費在上網、玩遊戲或者談情說愛上,或者把時間放在準備考研究生或者各種社會活動中,再草草搞一下職業生涯規劃,之後卻不再修正;

其三,青年大學生絕大部分時間都是學習,整體而言缺少社會經驗,因而缺乏規劃的寬廣眼界;

其四,自我認識不夠,不少大學生不清楚自己的興趣、愛好,優勢、劣勢,要麼自認為學識淵博,從政、經商、做學問輕而易舉;要麼自認為自身條件好,素質較全面,工作能力強;要麼缺乏自信心和競爭意識,對進入社會感到膽怯,所以不能根據自身的特點進行趨利避害的進行職業生涯規劃.

五、措施與建議

我們應該明白成功的一般規律.美國的成功學大師安東尼.羅賓斯曾提出過一個成功的萬能公式:成功=明確目標+詳細計劃+馬上行動+檢查修正+堅持到底.

(一)明確自己的目標和找到適合自己的職業

成功是要付出代價的.你必須先辛勤工作好幾年,才能達到你賺錢能力的極限,並讓你享受渴望的生活方式.一定要先付出代價,持續不斷努力好幾年後,才能達成真正有價值的目標.不管想在哪一行出人頭地,你起碼要投入五年的時間來做準備.不管做的是哪一行,你若想出類拔萃,就一定要有全身心投入至少三五年的心理準備.你要花很長的時間才能培養出足夠的專業能力,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走向成功.否則,如果我們經常的更換城市,更換我們從事的行業和從事的具體工作,那麼隨著我們變換工作,我們平時積累的相關的知識、技能、工作經驗和圈內的人際關係,到時可能都將用不上,最終可能會是畢業許多年了,還沒有真正的找到合適自己的職業,也沒有真正建立起自己獨特競爭優勢,而陷入一種在現有工作上繼續下去出路不大,重新定位又要費很大力氣的尷尬.我們選擇職業時也要慎重的對待.中國的古話“男怕入錯行,女怕嫁錯郎”,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職業對於我們每個人的重要性.

(二)要做好正確的自我評估

與個人有關的所有因素,包括興趣、氣質、性格、能力、特長、學識水平、思維方式、價值觀、情商以及潛能等.簡言之,要弄清楚我是誰?我想做什麼?我能做什麼?當然,一個人對自己的認識往往是片面的,所以在自我評估中還應善於聽取他人意見.雖說“先就業,再擇業”已成為一種主流,但要考慮真的適合我嗎?

(三)職業環境的分析

職業環境對個人職業生涯發展的影響是巨大的.作為社會生活中的個體,我們只有應職業環境的需要趨利避害,最大可能地發揮個人的優勢,才能實現個人目標.職業環境分析包括對社會政治環境、經濟環境和組織(企業)環境的分析.要評估和分析職業環境條件的特點:發展與需求變化的趨勢;自己與職業環境的關係以及職業環境對自己的有利條件和不利因素等.要弄清楚自己在這種職業環境條件之下,究竟能幹成什麼?這樣的你的職業生涯規劃才會切實可行,而不致流於空乏.

(四)調整自己就業心態

企業認識更多的認為解決大學生就業難的問題首先在於調整大學生的心態,而從針對大學生的調查結果看,大學生在就業地區選擇、就業單位性質選擇上都有一個相近的現象,“經濟發達地區、高薪酬、外企”仍是多數大學生的首選.但是現實的情況是能夠實現這種願望的大學生的比例其實是很小的,那麼多的大學生都在爭奪很少的職位而忽略了其他職位,這可能是大學生就業難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而受教育成本的增長,是造成這一現象的真正原因之一.所以,正如同企業的建議一樣,既然不能改變現實,只能先調整自己的心態,在選擇就業地區、就業單位性質、薪酬等方面不要過於要求高,最好適當的擴大自己的就業選擇面.

(五)實施策略與措施

即為實現職業目標而制訂的行動計劃.在我們確定職業生涯目標後,就要制訂相應的行動方案來實現它們.實施策略要具體可行,容易評估.應包括職業生涯發展路線、教育培訓安排、時間計劃等方面的措施.

(六)反饋調整

現實社會中種種不確定因素的存在,會使我們與原來制訂的目標有所偏差,這就要求我們不斷地反省並規劃的目標和行動方案作出修正或調整,從而保證最終實現人生理想.從這個意義上說,反饋調整就是一個再認識、再發現的過程.

(七)建立和用人單位之間更流暢、更有效的溝通交流渠道,為將來擇業打好基礎

(八)最後,永續性改變是人生力量的積累,這需要一種“長期的時間觀念”.優秀的人對於他們自己以及生活.一般都

有長遠規劃.對職業的長期眼光,是我們未來的事業能夠登峰造極的重要條件.

六、總結

俗話說:萬事開頭難!所以我們開頭就要把握好.我們首先要選擇一個最適合我們發展的行業和工作,然後確定我們的目標,同時對我們的整個職業生涯進行初步規劃,最後付諸行動,並且經常的對自己的目標和計劃進行檢查修正,最後堅持到底,定能獲得職業生涯的成功.

有關大學生的調查報告11

一. 研究背景:

隨著經濟社會的縱深發展,我們大學生作為社會特殊的消費群體,我們的消費觀念的塑造和培養更為突出而直接地影響我們世界觀的形成與發展,進而對我們一生的品德行為產生重要的影響。因此,關注大學生消費狀況,把握大學生生活消費的心理特徵和行為導向,培養和提高我們的“財商”,在當前就成為我們當代大學生共同關注的課題。

二. 研究目的:

瞭解大學生對消費的看法,通過比較從而樹立正確的消費觀、消費心理。

三. 研究過程:

(一)大學生理性消費是主流

通過問卷調查和個別訪談可以概括地說當代的大學生的消費觀念有些理性因素,突破傳統的只求滿足基本生存需要的觀念。

1.在消費結構中發展資料佔的比重呈擴大趨勢。他們更多的注重改善自身的學習條件,滿足對於精神文化的需要。根據本次調查顯示被調查的大一的男女同學中有1/2多數每學期在教育學習方面的投資在200元以內,而被調查的大三的男女同學中則約有半數的同學在這方面的投資在400元以上。這說明剛入學的大一的學生已經有了要完善自己的追求,但是在為自己設定目的和計劃的同時,投資比較謹慎;而大三的學生經過了兩年多的大學生活,多數為自己設計了確定的目標(考研、攻讀各種資格認證、英語過級考試等等),這些教育投資對他們就業及實現自我價值是必須的。

2.大學生也重視健康消費。調查的資料顯示35.5%的男同學在每月的消費上注重營養消費,女生的比例更大一些佔到42.2%。學校內設定的健身中心很受學生歡迎,通過調查和訪談部分學生,30%的同學選擇定期的體育鍛煉,他們中有利用校內的體育資源的,也有參加校外休閒健身俱樂部的。大學生的健康消費也涵蓋了運動器械用品、衣物等內容。

3. 消費呈現多層次化。月消費達到800元以上的佔7.8%,低於350元的佔15.9%,44.3%的學生月消費在350-500元之間,31.9%的學生月消費額控制在500元到800元之間。可見,大學生的消費層次分化比較分明,中間層次的比重佔絕對多數,既反映了我國當前劇烈轉型的社會大背景,也說明了大學生的消費主體是趨向理性的。

從總體上看,大學生的消費觀念正逐步向開放化、前衛化發展,但傳統的理性消費觀念仍是主流。絕大多數學生在消費時考慮最多的因素是商品或服務的質量、價錢,追求物美價廉。因為87.5%的大多數學生的經濟來源主要是父母供給,雖然8.9%的學生自己兼職,但掙的錢不多。

(二)當代大學生消費狀況存在著若干問題:

1. 過分追求時尚和名牌,存在攀比心理。通過個別調查和訪談,我們得知:為了擁有一款手機或換一款流行的手機,有的同學情願節衣縮食,不惜犧牲其他必要開支;有些同學為了一件名牌衣服、名牌鞋帽,甚至向別人借錢以滿足慾望。反映出一些學生不懂得量入而出,受虛榮心的驅使極易形成無休止的攀比心理。

2. 人際交往消費過度,主要體現為通訊支出和戀愛支出。通訊開支大,擁有手機的同學佔被調查總人數的三分之二強,月消費高於80元的佔40.3%,將近被調查人數的一半。說明學生手機消費不理性、高開銷的情況存在而且頗為嚴重。16.2%談戀愛的大學生每月大約多支出100-200元左右,他們大多承認追求情感需要物質投入,經常難以理性把握適度消費的原則。

3. 經濟獨立意識較弱,理財觀念淡薄。在被調查的345人中有39人根本沒有作過家教或兼職,而那些作過家教或兼職的同學也是抱有不同目的,1/2的學生是為增長社會經驗,14.2%的學生以渴望獨立為目的,以“補貼日用”為目的的比例佔到23.2%,如果把“渴望獨立”看作是主動的獨立意識的話,那麼“補貼日用”則可以看作是被動的獨立意識。把前兩者合計到一起來看擁有獨立意識的學生比例也只佔到被調查者總數的1/3強。當然也有12.5%的學生是抱著閒著沒事的態度。顯然,大家這方面的意識比起歐美髮達國家的同齡人16歲就要求經濟獨立來說,差距較為明顯。

 四、調查後總結:

(一)從心理學角度分析部分學生的消費誤區和偏頗的消費心理

1.個性自覺引起的消費自主心理導致學生消費的盲目性,部分學生消費沒有計劃,隨意性強。大學時期是人生中一個獨立性與依賴性並存的階段。伴隨著自我意識覺醒而來的是人們在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中強烈的自我支配要求。現在的大學生大都是改革開放後出生的,環境的塑造,使他們在思想、生活、學習等方面都有自己特有的看法。雖然他們的消費來源依賴於家庭,但他們卻有強烈的消費自主要求。大學生的思想沒完全成熟,如果缺乏適當的消費指導,就會出現消費的盲目性。

2.尊重需要而引起的消費炫耀心理在學生消費中表現為重物質消費,輕教育投資。在馬斯洛的需要層次論中,尊重需要居於生理、安全、友誼和愛的需要之上而處於較高階的第四層次。大學生有著強烈的尊重需要,他們多方面的努力在相當程度上都是為了建立自尊和他尊體系,以實現其自我價值。炫耀心理實際上是一種超越自我客觀價值的自我虛構,表現在生活消費領域,就是對物質生活的高追求。大學生中有許多以擁有各類名牌而不是用才華作為炫耀的資本,這實際上反映出他們心理上的一個癥結:用富裕的物質生活來充實美化自己的形象,以求得自尊的滿足和心理的平衡。這種現象的擴散,會在一定範圍內形成重物質消費的風氣。

3.從眾心理和求異心理是大學生消費攀比心理的心理學動因。大學生們在推崇世俗化的物質享受時,在群體消費行為中往往會滋生獨領風騷的畸形心理。這樣,相互攀比現象就有了產生的土壤。攀比心理表現在看似相互矛盾,實則本質相同的兩個方面:一是從眾心理,即被大多數人所接受的事物,個人也基本上樂意接受,大學生也不例外;二是求異心理,這種心理狀態的存在,使某種時尚滿足了大學生一時審美的心理需要之後,又必然會產生新的需要,渴望消費再有新變化和創新。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中缺少對學生健康消費觀的引導

當前的大學生能夠全方位地與社會接觸,當他們受到享樂主義、拜金主義、奢侈浪費等不良社會風氣的侵襲時,如果沒有及時得到學校老師和父母的正確引導,容易形成心理趨同的傾向。父母在日常生活消費的原則立場是子女最初始的效仿物件。有些父母本身消費觀念存在誤區,不能正確引導自己的子女。因此,我們應該關注學校教育環境對學生消費觀念培養的重要影響作用。可事實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對學生消費觀教育還沒有形成足夠的重視。具體體現為:

1.在高校缺乏對大學生消費心理和行為研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真正達到有效性目的,就不能缺少對學生實際行為的瞭解與把握。近年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雖然在不斷的改進,也取得了較大的進展,但是由於科研條件、人員配置等客觀原因和思政教育工作者的主觀認識等原因,對學生的教育首先從實踐調查開始的教學科研風氣仍然未能形成。

2.校園文化建設中普遍缺少倡導大學生勤儉節約生活消費觀的內容。大學生的消費心理和行為除了在個人喜好、穿著打扮等較少方面比較注重突出個性以外,他們對於時尚品牌、基本生活用品等消費內容都具有群體從眾心理。高校校風主要體現的正是學生的群體心理和行為特徵。把注重塑造和強化學生良好的消費意識和消費行為,培養學生良好的消費習慣,作為校園文化建設的一項主要內容,這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一個非常重要的內容。

(三)社會上的不良風氣是大學生健康消費觀的形成的影響因素

1.社會上非主流的享樂主義消費觀,給大學生帶來了很深的影響,是造成大學生消費觀念偏頗的主要因素之一。改革開放以來近30年,我國一直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經濟持續快速增長,人民生活水平也不斷的提高。部分先富起來的家庭消費方式有了很大的變化,傳統的消費觀念不斷受到衝擊。大學生的消費心理處在不成熟的階段,互相攀比的消費心理較為普遍,直接影響到了大學生的消費觀。

2.近年來消費主義的價值觀在我們的社會中逐漸上升,當然也對在校的大學生產生了影響。按照這種價值觀,一個人是不是值得尊重,是不是有品位,主要取決於他的消費水平。一個人的消費水平越高,消費能力越強,就越是能夠證明他的成功。在中國,應該說是先富起來的那部分人首先接受了這種價值觀,然後又逐漸輻射、傳染到其他社會階層,最後演變為一種國民的集體無意識。

五、調查後建議:

構建節約型社會是我國十一五規劃的重要任務之一。構建節約型的消費模式是解讀節約型社會的一個重要方面。用節約型的消費理念引導消費方式的變革,在全社會樹立節儉、文明、適度、合理的消費理念,大力倡導節約風尚。當代大學生是未來社會建設的棟樑,引導他們繼續保持艱苦樸素、勤儉節約的消費觀念,反對奢侈浪費、盲目攀比、過高消費等不良消費風氣,加強大學生健康的消費觀念的培養與塑造,在當前構建節約型社會的大環境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要正確引導大學生養成健康消費心理和行為,可以從以下四個方面著手:

(一)加強對大學生消費心理和行為的調查研究。在思想理論教學中,我們應該大力提倡調查研究與理論教學相結合的科學方法,使理論教學真正擺脫空洞無物的說教。今後我們應當重視和加強對大學生消費狀況的關注,注重在研究他們的消費心理與行為中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當然,調查研究是一個艱辛的過程,但是作為教育工作者應該首先培養自己刻苦鑽研的科學精神、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理論聯絡實際的科學思維。

(二)教育學生要樹立艱苦奮鬥、勤儉節約、科學的消費意識。引導他們在考慮個人消費時不忘光榮傳統,科學規劃安排,是個人消費標準與家庭相適應。當然,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從不斷推動社會經濟發展和繁榮市場這個角度看,需要鼓勵人們積極、合理消費。如果不考慮個人經濟狀況和支付能力,盲目追求奢侈的消費模式是十分有害的。思政教育工作者要及時客觀的分析社會上的消費主義現象,引導學生形成積極的心態,作一個清醒的消費者。

(三)培養和加強大學生的財商。所謂財商,指的是一個人在財務方面的智力,即對錢財的理性認識與運用。財商是與智商、情商並列的現代社會三大不可缺少的素質。財商主要包括兩方面的內容:其一,正確認識金錢及金錢規律的能力;其二,正確運用金錢及金錢規律的能力。我們應該圍繞這兩方面的內容,在思想政治課和德育課的教學活動中設計生動活潑的教學形式以達到教育目的。

(四)大學生健康的消費風氣應成為建設節約型校園的一項重要內容。高校校風建設應該把握育人第一位的原則,重視大學生為人處世每個環節的教育,重視培養和塑造大學生健康的消費心理和行為,以促進大學生學業的成功追求。建議把大學生良好消費心理和行為的培養作為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校園文化建設中設計有關大學生健康消費理念的活動專題,並且持之以恆。塑造節約型的校園理念,利用校園環境影響大學生理性健康的消費習慣的養成,形成良好的生活作風,向社會輸出具有健康理性消費習慣的社會成員。

 六、感想與體會:

大學生要控制慾望,不要盲目炫耀,更不能攀比;多把心思放在學習上;購物時不要急於出手,多參考別人的意見。另外要學會理財,制定每月的開銷計劃,進行消費記帳也是大有幫助的。理財其實也是一種管理能力,如何去管理自己的財富,進而提高財富效能,如何去規劃、管理自己的生活能力。

我們關注消費和理財,希望可以探討到我們大學生自身的一些消費特點,以使我們今後可以更理性的消費,更明白的消費

有關大學生的調查報告12

  大學生就業問題成為當前最突出的社會問題之一,引發了社會公眾的廣泛關注,與此同時以往的“天之驕子”們在淪為“普通勞動力”後不得不試著改變自己的就業方式與就業觀念,以在就業這場沒有硝煙卻異常慘烈的戰爭中求得生存的機會。為了能較深入、準確地瞭解大學生就業的狀況,為以後就業工作作好準備,在暑假期間,我們通過就大學生就業方式與就業觀念的變化作了相關調查。

一、就業觀念現狀

1、首要目標是實現就業。當前緊張的就業形勢下,越來越多的大學生已不求自己對工作喜不喜歡或對不對口,只要可以實現就業就已經覺得不易了。根據網上社科院的調查樣本顯示,已就業者總體滿意度為近38%,有35%的人認為工作一般,僅有約27%的人表示對工作滿意。對現有工作不滿意的原因主要集中在工作性質及內容、薪金待遇、人際關係三方面。從而反映出反映出所學與所用之間,學校專業設定與社會需求之間的矛盾,對人際關係的不滿意反映學生初入職場時對社會的不適應,人際交往能力欠缺。此外,約70%的受訪者認為當前就業形勢嚴峻不好找工作。對於“對未來的就業前景是否存在焦慮情緒”的提問,有56%的受訪者表示非常焦慮。

2、繼續深造,緩解就業壓力。當就業成為問題,大多數大學生願意選擇繼續深造作為緩兵之計,當前本科生的畢業人數在逐年成倍數的增加,大家的競爭和生存壓力加大,而很多希望得到“熱門職業”的學生為了能在激烈的競爭中有高人一籌的資本,加入到報考研究生的隊伍。在調查中,有38。46%的人選擇畢業後報考研究生,這些人中有不少人充分利用各種渠道,以便及時獲得考試資訊,參加學校組織的考研培訓。這批人如能考上研究生,則在2—3年,也就是他們研究生畢業之後進入到就業市場中;如果沒有如願考上,就意味著要以求職經驗上的劣勢加入到就業大軍中來。

3、先就業再擇業,也就是為了積累經驗,彈性就業。有一些畢業生在畢業之後到處打短工,頻繁變換自己的工作崗位;有一些則是因為用人單位或個人的原因,時而應聘,時而解約。這些人並不會因此而產生自卑觀念,反而會因為經驗的增加而感到含金量增多。

4、就業途徑多樣化:通過報紙廣告應徵、網上求職。通過報紙廣告應徵是目前求職的主要途徑,成功的概率約為50%以上。根據在網上搜集的資料顯示有近2%的人則是通過網上求職成功就業,但是就目前來講,網上擇業對於大部分的人才與企業之間的溝通還不能大規模地推廣,尚有一些技術、裝置條件和資訊上的限制。通過人才市場或職業介紹所。調查顯示有近20%的成功畢業生是通過人才市場或參加各企、事業單位的供需見面會達成意向、獲得職業的。這是一種直接而又便捷的求職途徑, 15%的人直接或者間接地通過職業介紹所謀得現有職位,職業介紹所往往能夠提供更多的職位和就業機會。直接與企業聯絡等非公開就業途徑。他們主要通過學校推薦、親朋好友或者家長及社會關係的直接介紹,有的是根據自己的專業特點了解到目前需要他們的企業後,直接寫信、打電話前去應徵,甚至有的是通過直接登門拜訪企業的老總或者人事部經理而最終獲得工作的。

除了以上幾種主要的就業方式及途徑外,當前大學生就業還呈現出了擇機就業、靈活就業、自由職業和自主創業等許多種。而且隨著社會的發展,還有各種手段和途徑被應用到大學生就業的過程中。

目前的就業情況不容樂觀,嚴峻的就業形勢是眾所周知的,那麼,現實中的就業情況到底如何?為什麼會出這種“就業難,難就業”的情況呢?根據相關資料,可以看出大學畢業生的就業難存在以下原因:

二、就業難原因分析

1.社會競爭激烈,就業崗位與畢業生人數差距太大。

大家都知道,大學畢業為的就是能找到好的工作,可是,為什麼大學生就業問題一直讓大學生困擾呢?從經濟學的角度來說,就是供過於求。每年畢業大學生的數量比社會上所需要的就業崗位數量多得多;而且這個差距還在繼續增長。有關資料表明:從20xx年到20xx年,全國高校畢業生從114萬增加到413萬,是擴招前的4倍;然而用人崗位增加的比例卻遠遠小於此。這也是大學畢業生就業困難的一個直接原因。

中國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13億,這個數字是令人無法想象的,所以根本不能保證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工作,都有自己的崗位。換句話說,也就是社會對高校畢業生的吸納能力正在逐漸減小,而高校畢業生的數量卻是在逐漸增加的,而且增加之勢遠遠大於減小之勢。隨著政府機構改革,人員分流,國有企業深化體制改革,精兵簡政,雖然有企業不斷增加,但就業崗位少,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另外,招生規模的不斷擴大,高校年年在擴招,畢業生的數量一年比一年多,造成社會對畢業生的整體需求量與實際畢業生人數之間的矛盾突出,畢業生求職擇業的競爭加劇。再過兩年,我們的畢業生人數將成倍的增加,加上往年未能就業的待業畢業生,給就業帶來嚴峻考驗。

2.薪水與自己心中的期望值不符。

很多大學畢業生,尤其是高校的畢業生,剛剛畢業,剛剛踏入社會,就認為自己高人一等,希望自己的薪水高出社會現實水平,從而對一些企業相對較低的薪水不屑一顧。其實,這就像軍人打仗一樣,能帶兵打勝仗的將領不一定受過什麼高等教育,但通過實踐,他們可以帶兵打出漂亮的一張;而那些從軍校出來的將領卻未必有那樣的本領。因為他們正是通過理論來看戰爭,很少付諸實踐,只是紙上談兵,真要上戰場的時候,有些事情跟紙上的不太一樣。所以即使是高校畢業的學生,也不能自以為是。有些事情並不像想象中的那樣,所以也不能期望太高。現在的大學生們的薪酬期望值普遍下降,有的甚至降到800元。但這畢竟只是部分,仍有大部分畢業生的期望值高出社會現實水準。這就是人們常說的“高不成,低不就”中的“低不就”。

3.各企業選人挑剔。

在大學畢業生“就業難”的同時,用人單位也普遍存在著“選材難”的問題。好多企業雖明知其公司的棟樑和骨幹是大學生,企業的發展離不開大學生,但是他們每年基本上不要應屆大學生,這將是應屆大學生值得思考的問題,企業是不會無緣無故不要應屆生的。

4.扎堆現象。

前些年,出現了幾個熱門專業,熱計算機,土木工程等,不可否認,這些專業至今仍然是熱門專業,仍然是社會的焦點問題,致使眾多考生紛紛報考這些專業。大多數人都是這樣認為的:既然是熱門專業,那麼社會的需求量就大,工作自然好找。這話不假,可是,當所有的人都這麼想的時候,就會出現供過於求的情況,雖然需求量大,但學習這些方面的人才更多,已經超過飽和,這就是人們通常所說的扎堆現象,這也就是為什麼熱門專業的畢業生們找不到工作的一個重要原因。

除此之外,還有地區扎堆現象,像北京、上海、深圳等發達地區,人們認為既然是發達地區,就業崗位自然就多,因此紛紛到這些地方就業。但是人一多,可供企業選擇的就多,要求自然就高。

5.其他原因。

除了上述原因,還有一些原因,如性別,就資料顯示,女性畢業生的就業率比男性畢業生就業率低6、4%;還有城鄉問題,據報道,來自農村的畢業生就業率比來自城市的畢業生的就業率低10。09%。

三、解決就業難困境,尋找應當策略

事實情況如此,就業難的原因可以從以上幾個方面進行總結,那麼,又該如何著手解決這種困難,不讓大學生面臨“畢業=失業”的問題呢。一是大學生自身的轉變,二是外界(包括學校、社會的態度方式的轉變、國家的相關政策措施)因素的影響。

首先,是大學生自我心理的轉變。面對就業,大學生的心理是複雜多變的。通過幾年大學生活,同學們在知識、能力與人格方面有了積極的顯著發展,有著強烈的就業意願和積極的就業動機,為能儘快自己的人生價值而感到由衷的歡欣;而就業崗位和就業方式的多樣化也為大學生就業提供了更多的機遇和更大的自由度,許多大學生都摩拳擦掌,躍躍欲試,準備在所學專業領域一展身手。但是在就業過程中,又難免出現種種心理矛盾、心理誤區和心理障礙。一般的觀點認為“大學生就業期的心理問題主要有挫折心理、從眾心理、嫉妒心理、羞怯心理、盲目攀比心理、自卑心理、依賴心理等”,及其他心理如注重實惠、坐享其成的心態、過分強調自我價值等等。大學生的擇業觀念雖然在總體上是傾向於務實化與理性化,但由於處於擇業觀念的轉型過程,因此各種不良觀念也存在著,並影響了大學生的健康、順利就業。這些不良觀念主要表現在:只顧眼前利益,忽視職業發展。職業標準過於功利化、等級化。求安穩,求職一次到位的傳統觀念根深蒂固。過分強調專業對口,學以致用,職業意義認識不當。

僅僅是就業心理轉化是遠遠不夠的,要努力提升自身的綜合素質,包括素質與能力。當代大學生必須有把自己事業與國家進步、社會的發展及人類的文明融為一體的品格,崇尚真善美,堅持真理,有強烈的事業心和責任感,並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大學生要爭取知識廣博,具備合理的知識結構,有一定的科學文化素養,具有創新精神,隨機性、靈活性的思維方式,做到因人、因時、因事而異。有良好的心理素質,面臨更加激烈社會競爭,能視變化為機遇,視困難為坦途,有頑強的自制力,堅定的信念,及對生活充滿期望,充滿熱情。同時,要有良好身體素質,健康欠佳會減弱人才的決策能力,因為如果要達到目標需要體力與耐力,一個人就可能因體力不支而放棄。除素質外,還需要注重能力的培養,能力是一個人素質的外在表現,是在社會中直接產生作用的那部分內容,當前社會大學生必須儘可能培養自己,處理資訊的能力、處理人際關係的能力、系統看待事物的能力、處理好人與資源的能力、運用技術的能力等。其次,加強社會實踐,大學生可利用假期積極參加社會實踐,將所學的理論知識與實際工作相結合,提高處理實際問題的能力,積累工作經驗。第三,正確就業定位。當前大學生求職擇業應當面對現實,根據市場實際狀況更新觀念,轉換思路,到最適合自己的崗位上工作,而不應過分關注工資水平及地理位置等,只有這樣才能充分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最終實現人生價值。第四,藉助各種渠道,把握就業機會。當前大學生可利於人才交流會、網路資源等途徑,尋找合適就業崗位,主動大膽把自己真實才幹推銷出去,珍惜和抓住來之不易的就業機會。第五,先就業後擇業。面對嚴峻的就業形勢,不得已時,大學生應轉變就業觀——先就業後擇業,求職擇業不可再像過去那樣追求一步到位,如果斤斤計較眼前的職業崗位是否理想,那就會失去許多起步的機會,可以在先就業過程中積累工作經驗,使自我價值得到較大的提升,為以後找到理想的工作奠定基礎。

其次是各高校的培養目標、培養方式等的轉變 ,實施一系列符合自身實際情況的措施,使自己培養的學生具有獨特的競爭力,提高就業率。目前,學校在學生就業問題上擔負主要的指導服務工作。以法學專業為例來談,針對不同年級學生開展不同型別學習指導活動。我們認為學校應該結合上述幾點來增加我校法學專業同學的就業競爭力:

1、在低年級學生中主要開展了學習交流會,參觀法院,檢察院等專業基地的,組織制定大學學習規劃等,提高學生的專業興趣,建立專業學習的信心。要注意的是,這種機會不能僅僅侷限於傳統的大四實習階段,而是應該從大一結束了基礎課程轉而進行專業課程學習後就開始的。在初期可以安排學生參與一些諸如旁聽審判的活動,等學生掌握了一定專業知識後就可以考慮對其進行更多的職業化培訓。

2、在二、三年級學生中除了加強對專業基地的參觀和實習外,還應該進行考研動員,開設了四,六級英語,考研輔導班,同時,結合就業指導工作,鼓勵學生進行社會實踐,考級考證,不斷增強學生就業競爭意識和競爭能力。通過這些學習主題教育活動的開展,活躍了校園學習氣氛,提高了學生的專業情感和專業素養。

3、對法學畢業生進行就業培訓,提高學生的自身素質,主要進行技能培訓,如英語口語表達和寫作能力培訓,計算機操作的培訓,以及面試的有關技巧和禮儀培訓。舉辦就業系列講座,指導學生就業。請往屆畢業生與同學座談,請有關單位的領導宣傳就業政策,請心理專家調整學生的就業心態,使學生可以更加的瞭解自己,瞭解社會,正視現實,從自身實際出發,選擇適合自己的發展道路。多方面蒐集就業資訊,擴大學生的視野。通過編輯就業指導報,製作就業資訊網,以及學校向一些用人單位的整體宣傳工作,為學生就業搭建一個良好的平臺,方便快捷的向學生提供就業資訊。

4、重點加法學專業強職業化培訓,增強學生的實踐能力。學校應該為法學專業學生提供更多去法院,檢察院,律師事務所等地方見習或實習的機會。並且這種機會不能僅僅侷限於傳統的大四實習階段,而是應該從大一結束了基礎課程轉而進行專業課程學習後就開始的。在初期可以安排學生參與一些諸如旁聽審判的活動,等學生掌握了一定專業知識後就可以考慮對其進行更多的職業化培訓。

再次就是國家和社會,要從不同的角度去理解目前的就業形勢,並有所思考,做出相應的改變。應對大學生就業問題還須政府社會共同努力,首先,政府社會必須進行相應總體性調整。大學生就業狀況從一個側面反映出社會的發展水平,直接影響高等教育的發展及人們對高等教育價值的判斷。政府要通過努力發展經濟,調整產業結構,尤其是建立高新技術產業,提高產業水平,來增加對人學畢業生的吸納能力,使高等學校的人才培養和社會的人才使用銜接好,這是政府和社會的責任。其次,擴大畢業生入伍人數,擴大研究生招生規模。讓部分優秀畢業加入人民的解放軍,既有利於提高j隊素質,同時解決部分大學生就業。

大學生就業不是隻關乎一個學生、一個家庭的事,更是關係到國家經濟發展、社會和諧穩定的系統工程,解決大學生的就業問題要靠社會各方的共同努力,當然,對於大學生而言,當務之急是將就業的主動權牢牢地掌握在自己手中,正確分析當前的就業形勢,分析自身的不足,加強專項技能學習,提升綜合素質,不斷增強社會競爭力。隨著中國產業結構調整和金融體系健全的過程逐步完成,相信中國將順利度過本次席捲全球的金融危機,並迎來更好的發展機會。

走出象牙塔的大學生需要歷練,也需要經歷風雨,目前的就業形勢可以讓大學生的頭腦清醒,清楚地認識到自己的位置,外界的改變只是提供一個更好的競爭環境,更多的是要靠大學生自己去做。

有關大學生的調查報告13

隨著當今世界高校大眾化和經濟全球化的日趨明朗以及國際形勢的日益嚴峻,全球的政治、經濟形勢正發生著深刻的變化,這對我國也產生了一定程度的影響,作為新時代的大學生,我們有義務樹立起國家榮譽感和使命感,培養責任意識,關注國家政治。

通過調查我們發現,我院學生的政治意識比較淡薄,經常關注政治的只有18%,而大部分學生(63%)只是偶爾關注一下,其途徑主要為廣播電視、新聞報紙,佔70%,通過學校宣傳的也只佔15%,這說明我校的思想政治教育還有待進一步加強,在某些方面還需要改善。對於我國當前的政治現狀,70%的人表示鼓舞人心和深受歡迎,但仍有14%的人認為只走形式,沒有意義,這也證明我院學生在價值觀和認識程度上存在著差距;至於大學生入黨問題,61%的人表示是為了提高就業競爭力,而堅定信仰的只佔30%,這說明大學生的入黨意識逐步功利化,現實觀念增強。

常言道:風聲雨聲讀書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關心,作為21世紀的大學生,我們不僅要讀書,還要更好的關注祖國的發展,將祖國的命運與自身緊密聯絡起來,以更好的服務社會,報效國家。然而上述資料表明當前我院學生對政治的關注程度明顯不足,大部分學生通過廣播電視,新聞報紙關注政治,通過網路的佔10%,表明同學們上網時很少去瀏覽新聞。通過學校宣傳關注的只佔15%,這些資料也警世我院在今後要加大政治的宣傳力度,提高學生的政治關注力。值得欣慰的是大部分學生對我國當前政治抱有很大信心。

二、學風建設方面

我院的學風建設一直在河南省高校中頗受讚揚,本次調查也再次證明了這一點。調查結果顯示,我院80%以上的學生堅持每節上課,經常逃課的只佔0.2%。81%的人認為我校的學習氛圍較好,68%的人平均每天能夠主動自習2-3小時,其中選擇在教室學習的佔63%,圖書館佔20%,宿舍佔18%,3%的在實驗室,81%的學生能夠認真學習專業知識,13%的人表示會研究感興趣的學術問題,這些都充分證明我院的學風建設取得了顯著成就,是值得肯定和讚揚的,但同時調查中也暴露出一些問題,例如有40%的人不願意上公修課,認為價值不大,45%的人對選修課採取了被動接受的態度。

我校學生學習以勤奮著稱,38%的同學認為自己是學習勤奮型的,12%的學生認為自己屬於聰明型的,5%的認為是捷徑型的,10% 的認為是懶惰型的,25%的認為是混合型的。

由於我校專業年級的不同,日課時也大不相同,但平均課時為每日4-5節,課時數符合國家規定時數,有些課程因為專業原因,課時安排較多,但還在同學們的承受範圍之內。對於我校的學習氛圍,有54%的學生認為很好,27%的認為較好,19%的認為一般。35%的學生有不想上的課,但是82%的學生每節課都去上,12%的學生選擇“除非有非常重要的事,否則都去”,5.9%的學生是不喜歡的老師的課不想去就不去。大多的學生最喜歡講授內容實用的課,其次是給以人生啟迪的課,再次是有能力的老師講的課,師生能充分交流的課,使用多媒體教學的課,對於是否容易獲得學分,是否不用考試對學生來說關係不大。在作息時間上,大部分學生都在早上六點起床,晚上十點半左右休息,還有些在七點起床,十一點或十二點才休息的。

調查中我們發現,我院師生的溝通存在一定問題,缺乏交流,在和任課老師的關係方面,18%的學生認為很好,10%的認為好,45%的認為一般,27%的認為差,這也表面我院教師在任課時,專心於知識傳授,缺乏與學生的交流,導致師生情感出現問題。

因此,今後除了鼓勵學生主動與老師進行多種方式的溝通,任課老師還要進行多方面的師生溝通。輔導員還應當及時瞭解學生的心理及思想狀況。可以多開展心理,思想,生活等方面的講座,培養學生們的各種興趣,調動學生們參加社團活動的積極性,這樣不僅能增強老師與學生是師生感情,還有利於發現、培養優秀人才。

三、行為習慣方面

培養良好的行為習慣,爭做文明健康的大學生是時代必需的,也是我院育人的重要目標,本次調查顯示,我院學生目前身體狀況良好,有著良好的行為生活習慣,70%以上的同學都保持著六至七點起床,十點半到十一點七床的習慣,75%的學生精彩利用課餘時間進行身體鍛鍊,而且我院學生吸菸、喝酒者甚少,99.8%的人表示沒有吸菸習慣,至於飲酒,50%的人表示只飲啤酒,且用於交往需要的佔了68%。本次調查我們得出了我院學生心目中不文明現象前五名,分別是:隨地吐痰、亂扔垃圾;休息時間在宿舍打牌、看電影或高聲說話、唱歌;在課桌或牆壁上亂塗亂劃;校園情侶在公共場所過分親密;在機房、圖書館、教室等公共場合佔位。

從以上資料可以看出我院學生的生活方式比較符合當代大學生的生活特點,能夠按學校規定的時間進行作息,能夠自覺的進行體育鍛煉,基本上沒有什麼陋習。但是不良習慣也有存在,特別是隨地吐痰,亂扔垃圾,休息時間在宿舍打牌、看電影或高聲說話、唱歌,在課桌或牆壁上亂塗亂畫等壞習慣,既損害學校形象,影響學校的整潔衛生,也側面反映了個人修養低下的問題;校園情侶在公共場所過分親密,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院部分學生公共意識不夠強,對我院的《學生守則》視若無睹;在機房、圖書館、教室等公共場所佔位,損害了部分同學的利益,

四、情感生活方面

德國著名詩人歌德曾說“天下哪個倜儻少男不善鍾情?天下哪個妙齡少女不善懷春?”愛情自古以來就是長久不衰的話題之一,擁有一份純真美好的愛情是每個大學生的心願之一,當前大學生戀愛人群非常龐大,大學期間幾乎很少沒有人戀愛過。

本次調查結果顯示:30%的學生認為自己身邊談戀愛的人很多。對於高校允許在校大學生結婚的管理規定,33%的學生表示贊同,67%的表示可以接受但自己不會那樣做。在看待大學生同居的問題上,有20%的表示可以結受,但自己不會;而40%的學生表示堅決不接受,另有40%的同學持無所謂態度,在對待失戀問題上,有27%的同學覺得自己會死纏爛打,33%的學生說自己會痛不欲生,不知所措,20%的學生認為分了就分了,重新開始,14%的學生認為時間可以撫平傷痛。33%的大學生認為談戀愛是為了追求一段純真的愛情,33%的大學生是為了彌補內心的空虛,尋找精神寄託,25%的大學生認為談戀愛對學習交往有幫助,9%的大學生是為以後成家立業做準備,在戀愛消費方面,25%的學生認為多花男的錢,少花女的錢,50%的學生認為誰有錢花誰的,25%的學生認為應選擇aa制。在選擇配偶條件時,有23%的學生注重思想品德,26%的注重學識才幹,17%的注重外貌儀表,11%的注重經濟條件10%的注重家庭經濟、家庭地位,13%的注重感情共鳴。在對待失戀問題上,有大部分同學能夠比較理智的對待,42%的認為可以做好朋友,25%的認為成了陌生人,33%的認為會成為一般朋友,沒有人認為會變成仇人。

從上述資料可以看出,大學生中有相當多的人在談戀愛,在對待大學生同居和結婚問題上,大部分的學生表明自己不會這麼做,在選擇物件方面比較注重對方的人品、學識、才幹,能夠較恰當地處理失戀問題。這反映出大學生作為時代前沿的領頭人,思維和處理事情的方式已經比較理智,能夠妥善的處理情感問題,比中學生多了一份成熟與穩重。

五、日常消費方面

衣食住行是人們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為在校大學生,生活方面已基本自立,那麼我們接下來了解一下我校學生的消費情況。

據統計得知,46%的學生平均每月開銷在300元以下, 46%的學生在300—500元之間,8%的學生在500—800元之間, 800元以上佔9%,其中71%的學生經濟來源主要是家庭提供,28%的學生是來自獎學金、助學貸款,1.2%的學生來自勤工儉學,0.8%的學生來自社會、家庭、朋友資助。在消費的主要專案上,39%的用在了伙食,16%的用在了交通、消費方面,20%的用來購物,10%的用來買學習用品,10%的用在了娛樂休閒,7%的用於交際,8%的用來戀愛。關於時尚物品,8%的人擁有電腦,15.4%的擁有照相機,23%的擁有手機,53.6%的擁有復讀機、mp3(或mp4 )、隨身;手機的費用25%在50元以下,17%的在50—100元之間,只有8%的同學費用在100-200元。消費型別上,有53.8%的學生屬於精打細算型,有16.7%的學生屬於今朝有酒今朝醉型,25%的學生是自己也不知道是哪種消費型別的人。

從以上資料可以看出,大部分學生的每月開銷主要來自父母,大部分學生養成了勤儉節約的良好生活作風,很少有學生鋪張浪費,大擺闊綽,這是一個值得提倡的好現象,但是某些學生的浪費擺闊作風仍然是一個值得我們關注的事情,父母之錢來之不易,即使家裡經濟條件允許,我們也要“用之有度”,家庭經濟條件一般的就更不要與人攀比了,要正視貧困,貧困不是我們的錯,如果因為貧困而產生不正確心理就是我們的錯了。

五、人際交往方面

革命導師馬克思說:“社會是人與人關係的總和”,人與人的交往促進了我們這個社會的發展,如果說,勞動創造了人類,那麼,人與人的交往則創造了社會。因此,正確處理人際關係是社會對每個人的要求,也是當代大學生應具備的素質之一,那麼,我院學生的人際交往如何呢?

由資料得知,我院25%的學生有1-2個知心朋友,41.7%的學生認為自己有3-4個知心朋友,25%的學生認為有5-6個知心朋友,8%的學生認為自己的知心朋友在7個以上。社會是和諧與矛盾的統一體。那麼,在交往過程中,與朋友發生摩擦也是不可避免的事情,58.3%的學生認為沒什麼大不了,吵鬧之後還會變好,41.7%的學生認為樹立科學,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學校方面應當加強學生的管理,營造良好的思想道德氛圍,35%的學生認為應廣泛開展思想教育活動,加強對學生的思想引導,48%的學生認為應舉行豐富多彩的娛樂活動;在家庭方面,25%的學生認為家庭應加強對子女的引導,55%的學生認為家長應保持和子女的溝通,20%的學生認為家長應加強和學校的溝通與聯絡。在如何樹立科學、文明、健康的的生活方式時,24%的學生認為自己應樹立量入為出的節儉意識,38%的學生認為自己應加強學習,努力提高學生個人素養,34%的學生認為自己應珍惜時間,加強身體和社會鍛鍊。

以上資料表明,我院學生有一個良好的交友心態,但是,也存在著一些問題,例如,接近一半的學生認為自己生活的最大苦惱是人際交往問題和心理問題,針對這個問題,我們認為學校方面應多開展一些關於大學生交往問題和心理問題的講座,在家庭方面,子女應主動與家長交流溝通,學生個人應注意培養自己的自信心,責任心,並經常與老師,同學溝通。

總之,樹立科學、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除了學校加強對大學生的引導之外,作為大學的主體,我們學生應發揮主觀能動性,加強自身修養,提升自己的整體素質,進而也提升了我校的整體形象。一句話,校園是我家,塑造靠大家!

有關大學生的調查報告14

前言:這份關於大學生戀愛情況的調查報告,既不是由我個人獨自完成,也不是屬於推薦之列,而是我在中國計量學院的一份調查報告的基礎上,自制了一份調查表,採取了隨機發放問卷的形式,隨機發放了100份調查表,通過資料分析、結合前份報告,得出了這份調查報告。

大學戀愛的普遍和學生思想的開放,使得這次調查顯得比較順利。

通過調查,我發現39%左右的同學正在談戀愛,61%的同學沒有在談戀愛。而在談戀愛的人中,隨著年級的上升,戀愛的人數比例也呈上升趨勢,大一中,有 22.5%正在談戀愛,大二.大三.大四中,分別為35%、46%、52%。

早戀的現象比較嚴重,在16歲以前談戀愛的達到了15.4%,17-18歲為23%,19-20歲為19%,就是說57.4%的人都屬於早戀,20歲以後的只為9.6%。而沒有談過的為33%。原因是剛剛大學聯考結束的大一新生,一下子到了一個輕鬆的環境,沒有了束縛,談起戀愛也自由多了。

關於選擇的戀人是自己喜歡的還是喜歡自己的,大概65%的人選擇了自己喜歡的,35%的人選擇了喜歡自己的。65%選擇自己喜歡的人中,男生的比例為 83%,女生為17%;而35%選擇喜歡自己的人中,女生佔了78%,男生為22%。為什麼出現這種差異呢,男生本來就喜歡具有挑戰性,越是競爭激烈對男生而言越是精彩。女生卻偏偏相反,很多女生都喜歡被人追,很少會有女生主動去追一位男生的。這既是女生的一種矜持,也是一種虛榮心理。

在談戀愛的動機原因中,超過一半的原因是彼此有吸引對方的地方比例為54%;而為了有人陪,內心空虛的人也很多,為23%,怕沒面子的人為6.6%,其它的為16.4%。

在回答戀愛會不會對自身產生影響時,幾乎所有的同學都選擇了“會”,有學者指出:“對青年人來說,戀愛更多的是一種涉及生活全貌和人格整體的事情。如果說一個人進入青年期以後,在人格、生活態度以及人生觀上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那麼導致這種變化的最大因素,大概莫過於戀愛的影響。而關於戀愛對學習生活的影響時,35%的人表示,學習生活更有動力,此類學生樹立了正確的戀愛觀,能正確地處理學業與愛情的關係,具有積極的心態。當愛情遭受挫折時能較好地應對挫折,有利於學習生活;而8.5%的人認為變成“兩人”世界,脫離集體,影響正常的同學交往;有25.6%的人認為影響了學習.

根據調查,選擇對方的依據中,32%的大學生首先考慮的是人品問題;34%考慮的是是否和自己性格相和,“選擇好一個人非常重要,因為當你選擇一個人時就意味這你的選擇是一種生活、一種目標。一旦走了眼,那就意味著一場災難。”因此人品和性格(是否和自己相和)是66%的大學生所選擇戀人採取的依據。這是一種比較高尚的擇偶標準,注重精神不在乎其他條件,如社會地位、物質等的擇偶還要經受住社會現實的考驗。當大學生情侶離開校園走向社會、擔當家庭責任的現實問題直接擺在面前時,理想化的愛情能否維持還很難預測。也有11%的同學以相貌為依據的,這看也是正常,但這樣的愛情難以天長地久。對於能力,也是一個重要的依據,有15%選擇這個,這其中女生佔很大部分,很多女生則往往看重的是對方的能力,希望有一個能力比較強的男朋友。

如何認識自己的戀人,將近一半是自己的老鄉、同學或校友,為49.5%,在長久的相處過程中,產生了感情,正是所謂的日久生情;大學的社會活動很多,這樣,接觸的機會也增加,有20%的人是通過這種機會認識的;經朋友介紹的,比例也多,佔到了18%,這是一種比較土的方法,但也是不失為一種好方法。而通過偶然機會碰到的只有7.5%,偶然碰到,本來就不怎麼熟,那在一起的機會就更少。

對於失戀的問題,被調查者絕大多數都認為順其自然比較好,有82.3%同學能夠對自己自我調整,轉移注意力,而有16.7%的同學則認為自己不能很輕鬆得從失戀的陰影中走出來,甚至有小部分的人選擇報復等一些不成熟的行為。

最後,面對畢業和以後,有什麼打算,25%的表示,大家在一起不容易,要好好在一起,堅持,努力走到最後,直至婚姻;也有15%的人表示,假如現實不應許在一起,比如與事業的衝突,城市的距離。父母的醫院,只能選擇分手;也有48%的人,認為以後的事情難料,順其自然好;大約12%的人表示沒考慮過這個問題,只想現在開開心心的在一起。

在大學裡,適當的愛情還是需要的,但我們不要過度的沉溺在愛情中,不要在熱戀中迷失自己的方向,畢竟大學生活是我們學習和適應社會的關鍵時期,不能為了一時的快樂而把一生的幸福都拋棄了。對於愛情我們要始終保持一種平穩心,正確面對愛情。

有關大學生的調查報告15

一、調研背景

隨著社會的發展,科技越來越發達,對人們的知識也要求越來越高.

二十一世紀是一個人才競爭的世紀,這對我們現在這些在讀學生來說更是一個嚴峻的考驗. 學歷已成為找工作的重要敲門磚,,文憑的重要性也就不言而喻了.說是很殘酷,,,處在中間這尷尬的位置.

二、調研目的

為了瞭解大專生對這一尷尬的位置有何打算,我製作了這一調查問卷.這份調查報告的題目是<關於專升本的調查報告>,調查目的是為通過調查瞭解目前交院汽車系學生對於專升本的態度、看法及升本需求,從中得知,一些學生的基本情況,以便學院根據我們提供的一些調查資訊作為依據,能夠展開一些相關的教學工作,為學院、學生謀取更好的發展。

三、調研物件

調查物件是遼寧金融職業學院全體在校生。

四、調查單位和抽樣方法

調查單位是遼寧金融職業學院每一個學生。抽樣方法選取判斷抽樣。

五、調研內容

1、學生對專升本的認識 2、選擇專升本的原因 3、瞭解專升本的途徑 4、選擇專升本的型別 我們擬採用現場登記的調查方法。

1.問卷的設計

(1)蒐集資料,編制問卷

根據調查目的和內容,設計問卷。首先印刷40份進行預試,然後根據試調查的結果對問卷進行修改完善,最終定稿。

(2)問卷印製,準備相關物品

問卷定稿後按樣本容量的數量印刷,並多準備30份問卷備用。另外將其他與調查相關的物品備好。

2.訪問員的培訓與相關部門的協調 (1)相關部門的協調

(2)訪問員的分工與培訓

訪問員共30人,分4

(二)調查的實施

1.由訪問員深入各系各班,

2.問卷的稽核:訪問員對收回問卷進行檢查,檢視以下內容是否有遺漏。

問卷是否有效

問卷前後資訊是否有矛盾 問卷資訊是否按照要求記錄完整。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