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工返鄉就業調研報告

來源:果殼範文吧 2.34W

我們眼下的社會,報告的用途越來越大,報告具有雙向溝通性的特點。你所見過的報告是什麼樣的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農民工返鄉就業調研報告,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農民工返鄉就業調研報告

農民工返鄉就業調研報告1

為及時瞭解調查春節前農民工返鄉的情況,我單位及時對我區重點企業用工情況及農民工返鄉情況進行了調查和回訪,總體來看,全區重點企業用工穩定,通過調查統計,農民工返鄉出現以下幾個方面新情況和新問題:

一、農民工返鄉情況及問題

(一)農民工返鄉創業比例較低。我局工作人員運用資訊監測平臺跟蹤相關資料變化情況。宿豫區現有人口48.38萬人,勞動力20.11萬人,其中農村勞動力18.3萬人。今年以來,一季度我區新增農村勞動力轉移為2800人,二季度我區新增農村勞動力轉移為3900人,三季度我區新增農村勞動力轉移為5100人。四季度我區新增農村勞動力轉移為6900人。每個季度農村勞動力人數都有所增加,但農村勞動力返鄉創業比例較低。新莊鎮勞保所工作人員李剛介紹道:“我們鄉鎮農民工外出打工返鄉基本上沒有創業的,創業需要本錢,農民工創業不現實。”

(二)就近就業趨勢不太明顯。關廟鎮長興村會計說道:“我們這裡地處蘇北地區,村裡凡是出去打工的農民工,文化水平不高,也沒有什麼手藝,基本上不會去周邊工廠上班的,而且我們這邊工資不高。我們村裡人都外出去蘇州,上海打工居多。”

(三)短工化趨勢一直存在。電話調查了50名農民工,有43名農民工選擇打短工。曾經做過農民工新莊鎮朱林圩村蔣斯剛解釋道:“做長期工的話,工地壓工資,一壓就是壓半年。遇到要小孩學費、家裡要生活費,手裡也沒有錢給。不如做短工,工資現結,隨走隨清,工資還高。像我是幹瓦工的,做短工的話,是按計件給錢,短工一天四百到五百的樣子。”

二、原因分析

通過走訪、電話調研等形式,現將原因分析如下:

(一)缺乏足夠的資金支援。缺乏資金是農民工返鄉創業面臨的首要困難。一方面是個人收入不足,難以支付創業所需費用。另一方面是企業流動資金不足。企業辦起來了,卻因缺少流動資金而運轉困難。

(二)我區經濟基礎較為薄弱,人均工資不高,導致農民工更傾向於去蘇南、上海、浙江等地打工,人工待遇高。所以無農民工返鄉潮。

(三)選擇外出務工的農民工,普遍文化水平低,就業技能薄弱,達不到周邊工廠企業對勞動力素質的要求,導致就近就業趨勢不太明顯。

(四)短工化趨勢明顯的原因在於:農民工家裡都會種上幾畝田地,田裡的莊稼要收的時候,他們還要請長假回家收莊稼,不如選擇打短工這種來去自由的`工作。

三、對策及建議

(一)加大惠農政策支援力度,為農民工返鄉創業提供更好的硬體環境。

做好基礎設施的升級,為農民工減輕創業壓力。在稅收方面,地方政府為返鄉農民工創業企業提供鼓勵發展的政策,如減免稅收等,積極引導和促進農民工返鄉創業。創業資金的缺乏始終是農民工創業的短板。構建多層次新型農村金融服務體系,鼓勵社會資本進入農村金融市場,為返鄉農民工創業提供充足的資金支援。充分發揮好創業擔保貸款扶持創業作用。引導鼓勵企業、行業協會、群團組織、社會投資人等以多種方式向各類創業者提供資金支援,打破農民工返鄉創業者融資瓶頸。

(二)支援和鼓勵農民工返鄉自主創業,提高農民的收入水平,推動農村經濟再增長。

營造良好的創業環境和創業氛圍。促進返鄉農民創業。對農村裡出現的成功創業典型和有影響力的創業起家的農村企業進行廣泛宣傳,在電視臺開闢創業專欄,在廣播電臺開闢創業專題講座,邀請創業專家和成功創業的典型講述和傳授創業成功經驗,帶動更多的農民工積極返鄉創業。

(三)做好創業培訓和就業技能培訓工作。

農村勞動者大部分文化水平不高,沒有專門技能,達不到城鎮經濟發展和加工製造業對勞動力素質的要求。針對於此類問題,把就業技能培訓作為提升就業質量的重要抓手,依託各類培訓機構開展針對性培訓,突出實用技能培訓;加大創業培訓力度,提升創業培訓成效,增強農民工技能水平提升,增強農民工在行業中的競爭力,儘可能讓農村勞動者就地就業就業。

農民工返鄉就業調研報告2

受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縣雖未出現大批外出農民工集中返鄉的情況,但隨著金融危機的延續,返鄉農民工也大量增多,增加了全縣的就業壓力。對此,**縣及時啟動了形式多樣的“暖冬行動”,構築返鄉農民工就業創業綠色通道,有針對性的提出瞭解決的措施,並認真做好返鄉迴流農民工的各項就業創業服務工作。

一、迴流返鄉情況

二、積極應對危機促進就業措施

(一)摸清底數,建立臺帳。一是建立了縣、鎮、村三級聯動,做好返鄉農民工情況統計調查,並實行旬報制度。二是對返鄉農民工進行動態監測管理。三是以鎮鄉為單位召開返鄉農民工座談會,掌握返鄉農民工的就業能力和就業願望等基礎資訊,建立了返鄉農民工人員基礎臺帳,做到對返鄉農民工收入狀況、家庭情況、就業意向、技術素質、安置去向“五清楚”,為推進返鄉農民工轉移就業奠定了堅實基礎。

(二)提供培訓、促進就業。一方面組織開展技能培訓,通過技能培訓,千方百計提高農民工的素質和技能,掌握“一技之長”,增強就業能力。充分發揮全縣“農村勞動力轉移職業技能培訓”、“農村實用人才培訓”、“再就業培訓”等現有培訓資源,全方位,多渠道開展培訓,建立培訓與就業掛鉤的機制,現已培訓農村勞動者2413人。另一方面鼓勵返鄉人員參加創業培訓。將農民工參加創業培訓納入就業再就業培訓補貼範圍,按規定享受免費創業培訓,通過創業培訓,幫助返鄉農民工增強創業信心,強化創業意識,提高創業能力,現有170名返鄉農民工參加了創業培訓。

(三)“三送”到家,春暖人心。春節期間,組織開展了以“送崗位、送培訓、送健康”為主要內容的關愛返鄉民工專項行動。專門製作發放了5000個裝有崗位卡

、培訓卡、健康卡的“關愛返鄉民工春節禮包”,使廣大返鄉民工切身感受到了黨和政府的關愛之情。通過此次活動,把3000多個崗位送到了返鄉農民工的手中,使1050名返鄉農民工在家門口輕鬆地找到了工作。

三、農民工創業措施

(一)組建創業工作機構,指導和扶持農民工返鄉創業。

為進一步加強對農民工返鄉創業工作的領導,**縣調整了農村勞動力開發管理工作領導小組及其辦公室,負責全縣農民工返鄉創業的統籌協調和指導工作,並將引導農民工返鄉創業作為發展勞務經濟和招商引資工作的重要內容,納入政府目標管理體系,定期督查考核。縣勞動保障、發展改革、建設規劃、土地管理、農委、商委、科技、財政、衛生、金融、工商、稅務、扶貧等部門各司其職,密切配合,加強督查,形成合力,確保涉及農民工返鄉創業的'各項政策措施落到實處。各鎮鄉也成立了相應的工作機構,加強工作力量,積極開展農民工返鄉創業的指導、協調工作。

(二)規劃創業基地,出臺優惠政策,構築平臺“引鳳還巢”。

在**工業園區內建立“農民工返鄉創業園”,各鎮鄉在規劃小城鎮建設中預留部分土地用於農民工返鄉創業,集中打造農民工“返鄉創業一條街”和“創業超市”,引導返鄉創業農民工集中經營、聚集發展。把返鄉創業農民工納入招商引資範圍,與外地客商享受同樣的優惠政策,進入園區的返鄉創業農民工享受園區的所有優惠政策。具體享受的優惠政策為:一是對農民工返鄉創辦的企業,在登記註冊後,3年內按規定繳納的企業所得稅地方留成部分,由財政部門安排返還給企業,支援企業進一步發展;二是對返鄉創業農民工從事個體經營的,適當提高營業稅的起徵點,對不徵營業稅、增值稅且經調查核實無應納稅所得的,不徵收個人所得稅;三是支援返鄉創業農民工從事個體經營,年內現行政策規定應繳納的各項地方行政事業

(三)設立專項經費為創業者提供資金支援

進一步完善和加大小額擔保貸款實施力度,將貸款物件擴大到返鄉農民工,貸款額度個人貸款擴大到5萬元,並對返鄉農民工創辦企業貸款額度擴大到80萬元,並享受80%貸款貼息的政策優惠。

(四)依託創業培訓為創業者提供智力支援

依託syb創業培訓專案,對有培訓需求和創業願望的人員大力開展創業培訓,以此來提高創業人員的素質,使廣大創業者不僅想創業、敢創業,還要能創業、會創業、創成業。截止目前,已成功開辦7個班170人創業培訓,其中80人正在籌備創業,計劃吸納600人就業。同時結合實際情況,立足本地資源,大力發展種養殖業,引導他們搞大棚蔬菜、西瓜,開辦養豬、雞、鴨、羊、魚、蠶等農村服務專案養殖場,實現自主創業,自謀職業。目前,已有10家大棚、33個養殖場誕生,共解決400餘名返鄉農民工就業。

四、加強返鄉農民工就業創業的建議

(一)加強統計調查。落實好統計旬報制度,強化統計責任,深入基層,對返鄉農民工建立臺帳,實行動態統計。全面掌握年齡結構、技能專長、就業需求等資訊,建立健全農村勞動力資訊庫,實行分類管理,提高工作的針對性。

(二)開展就業援助。一是各級公共就業服務機構將返鄉農民工納入免費服務範圍,提供職業指導、職業介紹、職業培訓的“一站式”就業服務。二是把返鄉農民工中的轉移就業困難戶納入就業援助物件。三是以“三送”活動為契機,把崗位、政策、培訓及時送到返鄉農民工家門口。四是廣泛收集縣內外用工資訊,適時舉辦專場招聘會,搭建勞動力市場供求平臺,有效促進返鄉農民工再就業。

(三)開拓就業市場。按照“外拓市場、內挖潛力”的思路,千方百計拓寬就業渠道,促進農民工再就業。對外,充分發揮勞務部門、中介組織和勞務經紀人作用,支援他們分赴全國用工輸入地,收集用工需求資訊,開拓新的就業崗位,幫助有外出意願的返鄉農民工再次外出就業。對內,深挖就業潛力,在新農村建設、民生工程建設等專案中,安排返鄉農民工就業。

(四)加強技能培訓。按照“眼前抓就業,長遠樹品牌”的思路開展培訓工作。結合返鄉農民工意願和需求,抓好分類培訓。對技能水平不高、希望繼續外出務工的,著重在提高技能水平上下功夫;對於具備創業條件、有志回鄉創業的,抓好創業培訓,提高創業能力;對年齡偏大、不願外出的,可開展農業實用技術和種植養殖技術培訓,提高生產技能,增強其增收的能力。鼓勵本地企業開展員工在崗培訓,實現減產不裁員,為經濟復甦提前儲備競爭能力。

(五)抓好返鄉創業。認真貫徹落實各項促進返鄉農民工創業的優惠政策。積極引導和鼓勵有經濟、有技術、有能力的返鄉農民工創業。對有創業意願的返鄉農民工,積極開展創業培訓,在專案推介、稅費減免、小額貸款等方面提供幫助。鼓勵引導返鄉農民工成功實現創業,以帶動更多的富餘勞動力實現就業。

農民工返鄉就業調研報告3

為全面掌握轄區勞動力就業形勢特別是農民工節後返崗就業情況,龍眠街道通過實地走訪、電話問詢等方式對節後農民工返崗情況和就業情況進行了全面調查摸底,並進行了歸納和分析。形成調研報告如下:

一、農民工基本情況

龍眠街道轄6個行政村、7個社群,街域總人口5.44萬人,其中農業人口1.65萬人。通過調查統計,20xx年,龍眠街道在市外(桐城市外)務工人口0.66萬人,返鄉約0.48萬人,市內本地農民工約0.2萬人。農民工節後返崗就業形勢穩定。其75%的農民工已返回工作崗位,15%的農民工處在留鄉創業、就地擇業兩者間徘徊,10%的主要來自山區的農民工準備待茶季結束後再外出就業。省外就業主要分佈在北上廣和江浙一帶,約佔出省就業人員的70%。年齡構成上,以70後為主,80、90後新生代農民工隊伍正在壯大中。外出人員與總人口的比例距離城區較遠的山區村較大,如街道黃燕村總人口數是1442人,外出務工大約600多人。根據調查,外出務工人員從事的行業只要集中於傳統的建築和裝潢行業,其中湧出很多如東盛村的楊海在上海的統帥集團那樣的規模企業和成功人士。在20xx年街道和各村居舉辦的在外傑出人士懇談會上,不乏農民工的優秀代表。

二、節後就業特點和存在的問題

1、節後農民工返崗率漸降。根據電話調查問卷分析,接受調查的300名農民工中有220名錶示春節後會返回現在崗位工作,48名不會返回,32名目前還不確定,返崗率達到75%,距離上年度下降8%。願意返崗的原因中,有50%的農民工是因為習慣了作業內容和工作環境,35%是因為所選擇的城市更有利於自身學習提高和對下一代的教育和培養,10%是由於返崗單位工資待遇好,5%是因為購買了住房及其它原因。返崗率下降的主要原因是經濟下行壓力增大、外向型經濟走低,造成就業、待遇等都不穩固,因此更多的人在無法保障穩定就業的情況下願意選擇回鄉就業和創業,本地企業不斷提高薪酬待遇,改善工作環境,滿足了農民工對務工生活的心理預期,就近就地就業趨勢加大。

2、農民工就業選擇和利益訴求多元化。隨著80後、90後新生代農民工隊伍的`壯大,就業選擇從傳統的建築工地更日趨傾向於安全、舒適的工作。因此建築行業、作業環境髒亂差的行業對農民工,特別是新生代農民工的吸引力逐漸變小。農民工就業的領域更廣,大概40%的農民工進電子廠、服裝廠,類似“產業工人”,另外60%廣泛分佈裝潢、餐飲、物流、建築工地等行業中。對第一代農民工來說,“提高工資待遇”依舊是該群體最大的訴求,相較於老一代農民工,新一代農民工的訴求更加多元,薪酬高低已不再是他們找工作的唯一標準,他們更看重工作環境、生活品質、職業發展等因素。

4、用工難和就業難同時存在。根據街道不完全統計,龍眠轄區內工商業總的就業大概1萬多人,全市估計10萬人。大量農民工外流讓我地很多勞動密集型企業出現不同程度的用工荒,經政府多方協調解決,尚有不少缺口。綜合全市農民工就業形勢,勞動力總量充足,但“合適”的勞動力不足,結構型短缺已經成為新常態。經過多年發展,龍眠轄區形成輸送機械、羽絨家紡、包裝印刷、電線電纜和農產品加工等五大產業,需要大量高素質、複合型的人才,在本地很難招到熟練和充足的員工。

三、意見和建議

1、加大政策支援力度。建議市級層面結合鄉村振興、脫貧攻堅研究制定農民工創業政策,以投資補助、貸款貼息、創新創業引導基金等方式積極引導有技術、有資金、有創業能力的返鄉農民自主創業,發展鄉村特色餐飲、旅遊、服業等三產融合產業。結合桐城近年來形成的產業叢集和產業發展實際,鼓勵經濟開發區、各鎮街工業園專案建設農民創業園、科技孵化器、小微企業創業孵化基地,為創業者提供創新創業平臺。進一步健全返鄉農民工創新創業工作體制機制,完善政策支援和配套服務體系,從而紮實推進“農民工回鄉創業工程“。

2、著力提升就業技能。以80後、90後為主體的新生代農民工大都中學畢業後直接外出務工,既沒有老一代木工、瓦工、鋼筋工的專業技術,所從事的也大都是力氣活,要化解“用工難和就業難”這一矛盾,需大力加強農民工職業技能培訓、幫助農民工提升就業技能,促進農民工就業由“體力型”向“技能型”轉變,也為企業用工找到“合適”的用工物件。

3、完善就業服務體系。針對務工資訊傳輸不暢通,鄉村勞務人員基本得不到正規渠道資訊等情況,加大市、鎮街、村居三級就業服務平臺建設力度,強化平臺職能,全力做好資訊釋出、公共職業介紹、職業指導和推薦培訓等工作,定期舉辦各類勞動力招聘會。加大企業空崗報告制度的推廣完善力度,使各大園區勞動用工供需情況掌握在勞動就業部門手裡,發揮好基層基礎平臺的“穿針引線”作用,為農民工就業提供更加優質、高效、精準的服務。

4、優化企業用工環境。近年來,外出務工的價效比越來越低,與此同時,地方經濟逐步發展,家鄉對農民工的吸引力也越來越大,在這樣的情況下,農民工就近就地擇業就成為一種理性選擇。但多數農民工普遍反映,本地企業上班時間長,工資低,假期少,因此規範企業用工,及時查處不簽訂勞動合同、拖欠工資、超時加班等損害勞動者權益的違法行為,依法保障員工的正當權益勢在必行。

5、營造返鄉創業氛圍。鄉村振興,關鍵在人。為徹底解決鄉村人口大量外流,村莊日益凋敝的事實,吸引“農民工返鄉創業”這項工作尤為重要。為此,建議每年要充分利用春節這一契機,舉辦專場招聘會,發放返鄉創業政策宣傳單頁,面對面向前來諮詢的返鄉創業人員講解各項扶持政策。廣大鎮街幹部進村入戶,大力宣講國家各項惠農政策,利用鄉情、親情、友情和我市駐外招商機構及行業協會鼓勵農民工成功人士返鄉創業,增強外出務工人員建設家鄉的使命感和責任感。大力選樹農民工創業成功典型,在返鄉農民工中,培養和挖掘一批鄉賢,發揮鄉賢文化的道德張力,使尊重農民工創業、推崇農民工創業成為全社會的良好風尚。

伴隨著鄉村振興戰略的落地生根和惠農政策的逐步普及,農民工長期向城市和發達地區單向轉移的舊格局將會逐漸被打破,必然會呈現出雙向流動的新局面,“返鄉潮”則為期不遠。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