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工創業調研報告

來源:果殼範文吧 7.88K

在現在社會,越來越多的事務都會使用到報告,我們在寫報告的時候要注意邏輯的合理性。你知道怎樣寫報告才能寫的好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農民工創業調研報告,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農民工創業調研報告

農民工創業調研報告1

__地處湘中腹地,下轄13鎮3鄉1個經濟開發區,是個傳統的農業大縣。為掌握農民工回鄉創業的基本情況,我縣近期組織了一次覆蓋全縣鄉鎮的大型調研活動,現將有關調研情況綜合整理如下:

一、婦女創業的基本情況

我縣農村人口77萬,勞動力資源十分豐富。全縣從事農業生產所需勞動力15.1萬人,農村剩餘勞動力40.1 萬,每年新增勞動力1.5萬。近年來,外出務工人數不斷增加,跨地區外出務工人員14.5萬,外出經商創業人員4.15萬。這些外出務工及經商人員在外所積累資金、技術、管理、資訊、理念等要素都達到了一定水平,返鄉創業成為一部分有經濟技術實力的農民工的最佳選擇,隨著國家改革開放步伐和惠農、優農政策的落實,在外務工經商有所成就的農民帶著在外所學的技術和積讚的資金回鄉創業致富,這部分人員達6000多人,佔外出務工人數的4.13%。這些農民工回鄉創辦的企業特別是在創業初期興辦的實體,大多屬勞動密集型,用工量大、門檻低,吸納了大批專業技能相對較低的農村富餘勞動力就業,成為以工促農、以城帶鄉的有效載體,促進了農民持續穩定增收,提高了經濟質量,為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在縣委縣政府的扶植下,我縣梓門橋鎮香鋪坳、杏子鋪鎮睦家塘兩個針紡織基地,及縣城五里牌和青樹坪鎮兩個針紡織產業園區,在近一兩年日益壯大,通過產業培育以及返鄉創業者的艱苦創業和積極帶頭,現在全縣針紡織企業發展到100多家,織機達10000臺,年產值達2億元,從業人員達120__人,其中女性佔80%以上。位於杏子鋪鎮龍返村的經緯毛織廠由外出務工的返鄉女青年劉躍強於20__年創辦,擁有固定資產300餘萬元,年創利稅40餘萬元,解決當地農村勞動力就業200餘人,工人工資最高達3000元/月,最低也有1200元/月。劉躍強還把在家鄉發展的經歷告訴在廣東的同行老鄉,號召他們回鄉辦廠,帶領家鄉群眾致富奔小康。在她的積極帶動和影響下,全鎮僅毛織織行業就迅速發展到45家,為家鄉的發展注入了一股強大的動力。她自己也先後被授予全國婦聯“創業女明星”,__縣首屆“十大創業女明星”榮譽稱號。位於梓門橋香鋪坳光明村的富強針織廠,佔地面積20__平方米,廠房1200平方米,年產值500萬元左右,年純利達30餘萬元,共安置勞動力110多人,該廠農民工月收入900元—1300元不等。該廠法人代表胡新禮原來在廣東從事針紡織產業,於20__年底回鄉創業,他籌集資金50多萬元租用已閒置的光明國小,招用了附近剩餘勞動力100多人。通過近三年的艱苦創業,其企業越做越大,胡新禮本人成了當地一富,還增加了當地農民的收入,帶動了當地的經濟發展。據統計,僅光明村先後就新創辦了規模不等的針織企業8家,轉移勞動力近1000多人,目前針織行業生產情況良好,企業規模不斷髮展壯大。

我縣三塘鋪鎮的鑄鋼行業已逐漸形成規模,1000萬以上資產的鑄鋼廠有8家,規模不等的小型鑄鋼廠有100多家。這些企業大多是農民工所創辦,現在這些企業已帶動了當地經濟,增加了當地農民的收入,共轉移農村勞動力3500人。位於三塘鋪鎮長江村的__縣添福冶金機械有限公司由__縣首屆“十大創業女明星”鄧錫華創辦,公司擁有固定資產800餘萬元,年產值近3000萬元,年創利稅300餘萬元。位於三塘鋪鎮開發區的五星鑄鋼廠,其創辦者戴朝華於1995年開始籌資創業,至今,已發展成佔地40餘畝,累計投資600萬元,年總產值達20__多萬,年利潤約212萬,吸納附近農村剩餘勞動力135人的鑄鋼企業,在廠工作的農民工年平均收入達2萬元左右。目前在這些創業帶頭人的帶動下,將會有更多的農民工回鄉創業。

二、主要做法與經驗

近來年,我縣為承接沿海產業梯度轉移,加快推進工業化,大力發展勞動密集型產業,來解決我縣縣域經濟結構性矛盾,促進農村剩餘勞動力就業,增加農民收入。不斷優化經濟環境,吸引務工能手回鄉創業,直接反哺我縣經濟發展。主要的措施有幾點:

(一)加大招商引資力度。一是依照相關法規,結合本地實際,制定和出臺招商引資回鄉創業的優惠政策,如在稅收、工商、徵地及其他收費上提供一定的政策優惠,積極引導較大規模的企業聚集發展;鼓勵和支援村組利用集體荒山荒坡、空坪隙地與企業主合股興辦企業,土地可以實施租用;鼓勵和支援農民利用閒置土地和房屋創辦小型企業。還如對回鄉創業者優惠提供生產用水用電,水電費按生活用水用電價格收取。二是允許所創辦的企業在沿海經濟發達地區派駐常設機構,與沿海經濟發達地區建立長期穩固的聯絡通道,實行長駐招商。

(二)拓寬回鄉創業的企業投融資渠道。鼓勵銀信部門向這些勞動密集型的回鄉企業主貸款實行從簡從快優先辦貸的優惠政策。

(三)規範企業法人的權利和義務。一是企業主對企業擁有充分的自主經營和管理權,在政策和法律法規的許可下,享有生產自主、用工自由的權利。二是所辦企業必須依法與勞動者簽訂

勞動合同,依法建立和完善各項規章制度,切實維護用工單位和勞動者的合法權益。

(四)加大對民工的培訓力度。儘快提高其業務技能和操作水平,以適應企業的需要。

(五)制訂出臺有關優惠政策。在縣城區域內投資創辦的部分企業如針紡織企業,其本人和其直系親屬可憑國土部門的土地使用證和有關戶籍資料到縣公安局辦理城鎮戶口,戶口辦理只收工本費,其子女入托、入學、就業按國家相關政策辦理。

三、存在的問題與困難

我縣農民工回鄉創業尚處於自發、起步階段,創業難度大,還存在一些問題與困難。

一是資金缺乏。回鄉創業人員雖然在回鄉時積累了一定的資金,但遠遠不能達到創辦企業、搞活生產性經營的需要。然而當前的金融制度和服務還不能滿足農民工回鄉創業的需要,金融機構貸款門檻高,農民工大部分也無財產抵押,更難找到擔保人。農村合作金融機構單戶貸款額度小,利息高。而小額擔保貸款尚未將回鄉創業農民工納入範圍,因此導致農民工回鄉創業很難獲得所需資金方面的.援助。

二是人才缺乏。回鄉創業農民工所創辦的實體大多屬微利專案,規模不大,產品單一、技術含量較低,工資待遇、工作條件以及創辦地的生活水準、環境和物質文化條件沒有足夠的吸引力,導致本地人才和優質勞動力大量流向經濟發達地區。特別是掌握了一定生產技能的技術人才流動性更大,即使工資待遇與本地企業差不多,他們也更願意外出務工以增長見識,開闊眼界,以尋求更大的發展空間和積累更多的資本。

三是創業者文化素質偏低,缺乏經營管理能力和經驗。由於許多回鄉創業者自身受教育程度較低,專業技能知識和管理水平受到了限制,缺乏創業理論和實踐經驗。很多人營銷觀念落後,市場開拓能力差,缺乏長遠眼光。其所創辦的企業大部分處於小規模、低效益的狀態。管理也不夠規範和完善。很多是家族式的管理模式,不規範的管理導致了生產效率不高,產品質量參差不齊的現象。同時對於各項政策理解不透也導致了這些小型企業存在著一些違規行為,導致了企業的抗風險能力低下,很難適應激烈競爭的市場經濟。

四是投資環境不夠寬鬆,激勵機制的健全程度尚不能完全滿足回鄉創業者創業的需要。創辦企業的手續辦理比較複雜,有的部門對待回鄉創業者的優惠政策尚不能完全落到實處。

五是資訊科技缺乏,投資盲目性大。一些回鄉創業人員在外打拼積累了一定的經驗,但是回鄉後對當地實際和市場需求不能準確把握,不能根據當地的實際情況來更好的經營及管理,造成其企業管理與當地實際情況不相適應。對產品的營銷也存在著資訊不暢通的現實情況,營銷手段因此缺乏。在投資上有一定的盲目性,達不到最佳的效果。企業的競爭能力較弱,後續發展面臨難題。

四、相關的對策與建議

一是建議根據實際需要,將農民工回鄉創業生產經營場地和後續發展用地納入城鄉發展總規劃。鼓勵投資興建各類專業市場,綜合市場、標準廠房等。在金融方面,對符合市場要求、有發展前景、效益好、的企業,可以放低貸款門檻,在貸款額度、時限上適當放寬限,滿足農民工回鄉創業的中長期投資需求。還可根據實際情況將回鄉創業農民工納入小額擔保貸款範圍。以吸引外出人員回鄉創業。

二是加大創業培訓及農民工轉移培訓力度。不僅要對外出務工尚未創業的農民進行創業培訓,已經創業的農民及即將創業的農民更要進行創業能力的培訓。通過培訓全面提高他們的業務素質、文化素質、特別是創業理論知識和相關的法律知識以及對政策知識的理解。著力把他們培養成為適應市場競爭的農民企業家。同時針對所辦企業的需求,加大對廣大農民工的轉移培訓,針對不同行業、不同工種,分期分批的進行相應的技能培訓、職業道德培訓等。以提高農民工素質,提高企業生產效率,解決回鄉企業人才缺乏的難題。

三是進一步優化農民工回鄉創業環境。各級政府部門,要積極為農民工回鄉創業提供支援和扶植,為回鄉創業者開闢綠色通道。特別在用地及稅收方面給予政策優惠,在行政審批、信貸等方面提供優質、方便、快捷的服務。不斷加強回鄉創業環境建設,增強回鄉人員創業信心,吸引更多的農民工回鄉創業。

四是優化創業環境。對回鄉創業企業要規範收費專案,制止亂收費行為,營造良好的創業環境。要建立完善規章制度,嚴格執法,對損害企業利益、發展環境的行為要依法依規進行處理。努力創造寬鬆的創業環境。

五是發揮典型示範帶頭作用,營造創業的良好氛圍。對回鄉創業的典型事蹟進行廣泛的宣傳和大力的獎勵及支援。充分發揮其帶頭作用。形成以創業帶就業,以就業促創業的良性互動格局,實現回鄉創業“一人創業,致富一方”的良性迴圈。

總之,對農民工回鄉創辦的企業,在人才引進、資金支援、政策扶持、教育培訓、政府獎勵方面要優化服務。各部門應為農民工回鄉創業開闢“綠色通道”,降低創業門檻,引導行業協會等各類社會中介機構,為農民工回鄉創業提供創業輔導、資訊諮詢、技術支援、人才引進、員工培訓、風險投資等各方面的服務。要把生產性服務業作為擴大就業的主攻方向,認真制定和落實加快發展服務業的各項政策,引導各類資金,特別是民間投資進入服務業領域。積極鼓勵社群服務業、餐飲、旅遊、娛樂等行業快速發展,以增加就業崗位和財政收入。要大

力推進“迴歸工程”,將引導、支援農民工回鄉創業作為優化經濟結構和產業結構,加快工業化、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步伐,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的切入點,為__經濟發展注入勃勃生機和活力。

農民工創業調研報告2

xx縣外出務工農民工返鄉創業工作在縣委、縣政府的高度重視和大力支援下,取得了良好的社會和經濟效應,不僅實現了創業者自身價值,而且對保障就業、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產生了積極影響。

一、扶持農民工返鄉創業基本情況

我縣是勞務輸出大縣,高峰時達到xx餘萬人外出務工,xx金融危機以來,全縣返鄉農民工總量已近xx人,約佔外出務工人員的xx%左右。近幾年來,縣委、縣政府為鼓勵和支援返鄉農民創業,相繼出臺了《支援返鄉農民工就業創業優惠政策xx條》、《xx縣鄉(鎮)返鄉創業園優惠政策》等一系列政策措施,規定返鄉農民工投資興辦各類企業均享受外資企業同等優惠政策,在減免有關規費、提供用工保障、提供優質服務、給予稅收獎勵、實行基礎設施獎勵、優先供應土地、提供貸款貼息和信貸擔保、爭取注入扶持資金、免費培訓等方面予以扶持。在工業園區設立建設規模xxx畝的返鄉創業園,為返鄉農民工創業搭建平臺,創造條件。

工業園區近xx家企業中有xx餘家為返鄉農民工投資開辦,佔入園企業近一半。全縣培訓返鄉農民創業人員達xx餘人,享受返鄉創業貸款貼息人數達近xx人,貸款總額約xxx萬元。據不完全統計,全縣返鄉農民工在本縣實現再就業和自主創業人數達xxx餘人。

二、當前返鄉農民工創業存在的問題

(一)服務方式手段陳舊,幫扶措施落實不夠到位。中央、省、市、縣出臺了許多返鄉農民工創業優惠政策,大多數返鄉農民工根本不知道,也不知道如何獲知創業資訊。很多返鄉農民工創業在選擇專案時,僅憑個人的感覺盲目投資,缺乏相應的服務機構和專業人員幫助予以論證,往往是專案投資之日就是失敗之時。

有的返鄉創業專案興辦起來後,後續跟蹤服務不夠,當初的各項服務成了一紙空文。有的返鄉創業農民在辦理各種登記註冊管理手續中需要繳納相關費用,增加了創業成本。返鄉農民創業大多數是勞動密集型企業,土地供應難以滿足企業開辦和發展所需,治安環境也影響企業正常生產經營,有的職能部門和工作人員還存在認識不足、工作不到位以及“吃、拿、卡、要”的問題,嚴重影響創業者的積極性。

(二)資金不足,融資渠道不暢,制約返鄉創業企業發展。

返鄉創業者的初期投資大多靠外出務工積累的資金,資金量不大,創業時缺乏通盤考慮,一次性投入到專案中去,發展到一定階段後,缺乏後續資金。受金融體制、企業規模、信用條件等因素的制約,返鄉創業企業獲得銀行貸款十分困難,只有靠高息民間借貸輸入企業維護生產和再生產的“血液”,成本高、負擔重,有時因資金短缺,痛失不少好的商機。資金問題成為返鄉創業者創辦企業難以發展的瓶頸。

(三)返鄉創業者綜合素質不高,創業培訓需要加強。

返鄉農民工大多數有創業意向,創業衝動,雖然在外出務工時掌握了一定的`技能與經驗,但在工商、稅務、金融、科技、管理、勞動等方面的專業知識欠缺,市場分析能力、組織經營管理能力不強,缺乏自主研發、技術創新意識,難於適應市場、駕馭市場,造成在創業道路上困難重重。

雖然有關部門採取各種形式組織開展了創業培訓,但存在“四多四少”的問題,即短期培訓的多,長期培訓的少;培訓內容趨同的多,有特色針對性強的少;培訓初級人才的多,培訓高技能複合型人才的少;培訓以完成考核目標任務的多,注重實效的少。有的返鄉創業者反映,企業做大了,形成了一定的規模,需要有各方面的人才為企業發展效力,希望能夠加強談判技巧、市場預測、海關貿易、經濟管理等方面的培訓。從事種植、養殖業的返鄉農民也反映,為了進一步搞好種養殖業,希望能結合季節特點多提供一些農技、栽培、防治病蟲害和牲畜疫情方面的綜合培訓。

三、加強返鄉農民工創業工作的措施

為進一步鼓勵、引導和支援返鄉農民工創業,激發和保護返鄉農民工創業熱情,更好地發揮返鄉農民工創業對經濟社會的輻射、帶動作用,針對當前存在的問題,必須採取如下措施:

(一)切實加強領導,為返鄉農民工創業營造良好氛圍。

抓好返鄉農民工創業工作,是實踐科學發展觀、統籌城鄉發展的具體體現,要把實施“返鄉創業工程”作為一項德政工程、惠民工程列入重要日程,制定返鄉創業專題規劃,專項推進返鄉創業工作,細化工作任務。要牢固樹立“輸出勞動力,帶回生產力;輸出打工者,引回創業者”的新理念,定期表彰返鄉創業典型,努力營造全社會都來關心、支援、服務返鄉農民工創業的良好氛圍。

(二)完善創業基礎平臺,為返鄉農民工創業提供良好環境。

要結合實施新型工業化、新型城鎮化、農業農村現代化和發展生態化戰略,加速完善小城鎮、工業園區、返鄉創業園區、小企業孵化基地和各類果業、養殖業基地以及商品流通等公共設施建設,使之成為返鄉農民工興辦各類企業的聚集地。

在土地供給上,要完善制度措施,認真解決好返鄉創業用地問題,將返鄉農民農民工用地納入城鄉發展和土地利用總體規劃,要強化政府部門效能建設,轉變工作作風,提高工作效率,簡化審批手續,提高服務水平,真正象對待外商一樣對待返鄉創業者,確實解決關卡多、辦事難等問題。

(三)加大資金扶持力度,為返鄉農民工創業提供資金支援。

要加大信貸支援力度,改進資信評估制度,要進一步擴大返鄉農民工創業貸款貼息範圍和金額,探索、改革工業發展專項資金和民營企業發展專項資金的使用方式,縣級財政要拿出一定數額的資金,設立創業基金,扶持返鄉農民工創業發展。

創業基金由財政部門管理,工信、民企、工商聯(總商會)配合工作,一旦返鄉農民工創業達到一定發展規模後,鼓勵創業成功人士補足與銀行等同利息納入創業基金,實現良性迴圈,滾動發展。要進一步完善貸款風險管理制度,繼續採用信用證制度、農戶聯保貸款制度和政府小額擔保貸款制度,金融機構要出臺相應便民措施,使國家出臺的扶持中小(小微)企業發展的信貸政策措施惠及返鄉創業者,解決返鄉農民工創業資金所需。要根據國家鼓勵民間資本合法運作的相關規定,制訂相關啟用民間資本的具體辦法,推動民間資本合法運作,直接投資,釋放出民間資本對返鄉農民工創業的巨大潛力。

(四)改進服務方式,提高服務水平與效益。

一是建立健全監測網路。

要充分發揮鄉鎮人保所和企業(管)辦的作用,有條件的村、居委會可設立服務站,做到有編制、有人員、有經費保障。鄉鎮人保所要和企業辦開展對農民工返鄉情況的長期跟蹤監測掌握,瞭解其所需所想所求,協助返鄉農民創業專案申報及評估認證申請,開展經常性的返鄉創業專案的跟蹤調查,及時掌握專案進展情況,並及時傳輸相關資訊至縣有關部門。同時,根據企業發展需要組織好農村富餘勞動就地轉移和輸出。

二是要改進服務方式與手段,要抓好鄉(鎮)與縣之間、部門與部門之間的網路連線與暢通,實現資源共享,發揮效應。

對有資金積累、有市場資訊、有管理經驗、有創業需求的返鄉農民工實行特別的聯絡與服務,為他們創業提供方便。三是加大宣傳力度。要通過宣傳載體,大力宣傳返鄉創業政策和先進典型,介紹釋出創業資訊。可以利用中介組織網路大、資訊來源廣、反應迅速的優勢,鼓勵、支援中介組織參與到促進返鄉農民工創業工作中來。

(五)優化培訓資源,提高培訓效益。

要優化整合培訓資源,統籌培訓的資金、物力、師資等,讓有限的資金髮揮效益,切忌撒胡椒麵式的資金分配。要結合新型工業化、新型城鎮化、農業農村現代化和發展生態化戰略,為產業發展提供創造型人才和技術人力資源。要改革培訓方式,採取“請進來,走出去”的辦法,聘請高校或科研單位的專家教授定期不定期地對創業者開展專題講座和企業管理諮詢診斷,現場答題解惑。

或對返鄉創業農民以委託普通高校、行政學院、經管學院、黨校等院校進行定向培訓和到市級、省級、重點企業、龍頭企業、大型企業學習鍛鍊等形式進行技能、法規、管理等知識培訓,提高其經濟管理水平和創業能力。改革培訓考核的機制,要以培訓人員的創業成功率為主要考核目標,防止培訓走過程,增強創業培訓的有效性,提升創業的成功率。

(六)發揮工商聯職能,服務農民工返鄉創業。

農民工創辦的企業都是非公有制企業,是工商聯工作的物件。在加強返鄉農民工創業工作方面,工商聯要真正當好政府“助手”,就必須針對農民工創業存在的問題與困難,不斷創新工作方法,深入調查研究,加強與政府有關部門、金融機構的溝通協調,積極建言獻策,推動相關政策的出臺與落實,促進農民工返鄉創業環境的不斷改善;要推動和配合政府部門在不同區域和不同行業建立各種農民工返鄉創業的服務平臺,鼓勵和支援更多的返鄉農民工參與產業轉移、新技術應用、節能環保、先進製造等專案的創業,為農民工返鄉創業開啟視野、創造條件;要加強典型帶動作用,廣泛宣傳返鄉農民工創業典型代表的發展歷程、奮鬥事蹟、經營戰略、重要貢獻,為返鄉創業者提供借鑑,增強信心、迎難而上;要加強引導和教育,培養返鄉創業者的社會責任文化意識,提高經營管理水平,引導他們正確處理好企業發展與經濟大局的關係、經營狀況與社會就業的關係、企業利益與職工利益的關係、誠實守信與市場秩序的關係、創造財富與回報社會的關係,通過同心工程、“感恩行動”、光彩事業等活動,增強他們對責任文化的認同感和使命感,切實為吸納更多社會就業、構建和諧勞動關係、維護市場經濟秩序、促進共同富裕多作貢獻。

農民工創業調研報告3

在外打拼多年學會了一技之長,增長了見識和才幹,有了新思維和新理念,同時也攢集了一定的資金,又對家鄉情深義重,這些打工者,一旦時機成熟有人提醒,他們一定會返鄉創業。個人認為,返鄉創業是利縣利民的大好事。

一、在當前這種經濟形勢下,由於他們的創業,為很多失業人員和返鄉農民工就業提供了崗位,可以保穩定,保民生;

二、為政府排憂解難,減少就業安置費用;

三、擴大了縣域經濟總量,增加了財稅收入,確保了經濟增長。

但是作為一個農民工返鄉創業太難太難。這是前段時間我走訪調查兩戶返鄉創業的企業得來的結論。下面我就他們的困難及解決困難的思考歸集如下:

一、困難

1、資金的困難

創業一個企業不是點滴資金能夠解決的事。一是固定資金投入,包括建廠土地,建設廠房,購置機器裝置等等。二是流動資金投入,大致包括:原材料採購、庫存產品運輸費用、日常週轉資金、人工工資、水、電、煤等能源消耗等成本性開資、三是廣告、協調、新產品研發等費用資金緊缺成了所有企業都存在的共性問題。

2、用地的困難

創辦一個企業必須要有廠房,要建廠房必須得用地。土地資源是非常緊缺資源,城鎮的土地顯得更為緊張。一是可用土地少;二是用地報批難;三是土地價格高。所以企業建廠用地時,一是難有滿意的可用之地;二是政府沒有現成的可批之地,等手續辦下來,至少一得半年,甚至更長時間,企業籌辦期太長。

3、人才的困難

要辦好一個企業,必須有支撐企業運轉的方方面面的人才。除了有老闆,還得有做事的員工,管事的管理人員和為生產經營服務的後勤人員。通過對兩個企業的走訪,我發現,現在的私營企業基本上都是家族式企業,老公(或老婆)當老闆,老婆(或老公)當技術負責人兼總經理,管生產,管營銷,小叔、小姑或小舅、小姨當保管、會計或出納、採購員等等,沒有現代企業的管理模式和管理方式,沒有成套的系統的管理[文祕站-您的專屬祕書!]手續制度。嚴重製約了企業的發展壯大。這不難看出,業主不是不想把企業做大做強,而是心有餘而力不足。這些企業缺職業經理,缺技術研發人員,缺市場營銷人才,缺財務管理人才。

4、環境艱難

這些年,政府治理經濟發展環境力度大,效果好。但作為貧困地區,經濟發展環境與沿海發達地區比還是有差距的。首先是硬環境無法比,如交通、能源、城市配套設施等無法比,其次是軟環境,一是政府和各職能部門官員的思想解放程式跟不上,他們往往只盯住企業的產值和稅收,忽略其他方面;二是很多優惠政策只是鏡中花,水中月無法落到實處,業主還不敢亂說,說不好得罪誰了自己吃了虧還不知道,只好不說,有人調查時,一概說好。

二、解決這些困難的`建議和想法

1、資金困難的解決

一是政府成立融資擔保公司,為有發展前途的企業擔保融資,為守誠信的企業融資擔保,為一時資金週轉困難的企業擔保融資,為企業季節性需求資金融資擔保,保證融資渠道暢通。二是理順銀企關係,建立完善的銀企借貸制度,確保企業資金困難時能及時從銀行貸款,同時,也保證銀行貸出去的款項能按時全額收回。三是引導建立和完善的股份制公司,讓有資金有意願的人到企業入股,增加企業資金,保證入股人的利益實現和到位。四是政府的閒置的資產和土地入股,減少企業固定資產投入,增加企業流動資金。

2、解決用地困難的想法

一是縣裡要為工業用地儲備一定的土地,只要有合適的工業專案,就按程式審批適量的土地供應。二是完善土地流轉制度。成立土地儲備中心和其他可流轉土地所有權或使用權收歸土地儲備中心備用,凡有企業用地申請,根據企業特點和環保要求,批給其適用適量的土地。

3、解決人才困難的想法

一是縣裡為企業招聘急需的技術人才和管理人才,聘用後企業認為他確實為企業發展壯大作出了特殊貢獻或重大貢獻的,經有權部門稽核考察合格的可以由縣委提拔為政策相關部門的管理型領導或者由政府重狀。二是企業自己選拔優秀人才,由政府利用創業培訓的平臺,為企業免費培訓管理人才和技術人才。三是企業自己招聘急需的人才,聘用人才的人力資源和技術到企業入股,讓人才變為股本,參與企業生產、經營、管理、分紅,讓他們把自己融入到企業中去,死心踏地的去為企業做事。

農民工創業調研報告4

近段時間以來,由於受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沿海及發達地區的許多企業相繼關閉停產,致使不少地方出現農民工返鄉潮,我鄉農民工也出現大量回流的趨勢。截至目前,中塘鄉農民工返鄉1852人,市外就業農民受經濟形勢影響總人數為780人。

中塘鄉外出農民工返鄉分三種類型:

一是正常的季節性返鄉。由於年關臨近,每年都有大批務工人員陸續返鄉。

二是受國際金融危機影響返鄉。沿海地區的勞動密集型產業和外向型企業受到衝擊,國外訂單減少,企業生產下降,用工需求減少,出現了部分外出務工人員從東南沿海返鄉的現象,這部分返鄉人員所佔比例比較高。

三是臨時性返鄉。外出農民工人員中因探親訪友、紅白喜事、料理家庭事宜及其他原因臨時返回的約佔1%。

據調查,中塘鄉勞動力總量為10795人,勞務轉移人數為4725人,到長三角地區打工人數為851人,到珠三角地區打工人數為1720人,到京津唐地區打工人數為421人,其他地區為1733人。現迴流人員多是從珠三角地區返鄉。

目前返鄉農民工面臨的問題:

一方面:返鄉農民工由於長期在異地務工,有較穩定的'崗位和收入。現由於失去工作、收入減少,回家後普遍存在有無所適從的感覺;返鄉農民工中除少數回家後從事畜牧、烤煙、蠶桑外,另有一部分暫時計劃務農或打臨時工,其餘大部分仍準備在年後等待機會繼續外出務工掙錢。

而另一方面:農民工大量返鄉對農村經濟和社會穩定帶來了一定影響。農民增收的壓力增大,外出收入水平減少;農村土地調整壓力加大,返鄉勞力重新從事農業,增加了重新調整承包耕地的難度;本地就業崗位缺口加大,增加了再就業的壓力。處在此種艱難的壓力之下,或會不利於社會的和諧穩定。

農民工創業調研報告5

一、基本情況

(一)返鄉農民工的人數

我縣是一個典型的農業大縣,全縣總人口46。6萬人,農業人口有40。8萬人,主要是以養殖業為主,因農村人均耕地面積不足一畝,人多地少的矛盾十分突出。在有限的土地上,農村勞動者主要從事傳統農業,很難實現脫貧致富。導致農村大量富餘勞動力向東部沿海地區轉移務工,極少數人返鄉創業。據統計,20xx年12月底我縣外出農民工達61293人。截止20xx年12月,我縣返鄉農民工總數為3563人。

(二)返鄉農民工的特點

一是平均年齡小,16至28歲佔50%,28至55歲佔50%。二是文化程度底,初高中文化程度佔90%,高中以上文化佔10%。三是返鄉農民工主要從事加工製造、建築、服務業等勞動密集型產業。返鄉農民工在進城務工的過程中,積累了一定資金,學習到了相應的技能,更新了觀念,回到家鄉創業,主要創業的行業有汽車、摩托車、農機、家電維修、種植業(主要種植反季節蔬菜、水果等)、養殖業(主要養殖雞、鴨、魚、生豬等)、加工業(主要加工米粉、蘿蔔乾、米酒等)、服務業(只要是農村客貨運輸、美容美髮、飲食店等)。但目前大多規模小,不能形成產業鏈條。

(三)農民工就業創業的主要模式

我縣返鄉農民工創業主要是成立合作社方式,採取“公司+合作社+基地+農戶”的模式,由公司採取委託的方式,有機地將農民合作社串聯起來,形成一體化運作體系。如平樂鄉以農村經濟專業合作社為“助推器”,加快種植業發展,目前已成立金銀花專業合作社1個,中藥材公司1個,併成立了中藥材合作社,註冊資金達100萬餘元,會員85戶,聯絡會員372人,實現利潤收入80萬元。

二、主要做法

一是積極引導有技術、有資金、有創業能力的返鄉農民工自主創業,重點創辦農產品加工業、縣域中小型企業、鄉村特色餐飲、旅遊、服務等第三產業,紮實推進農民工“回鄉創業工程”。

二是培訓提升農民工就業技能。對有培訓意願的農民工,全部納入“農村勞動力技能就業計劃”,將農民工參加就業技能培訓納入就業再就業培訓補貼範圍。同時,為培訓者免費進行職業技能鑑定,發放職業資格等級證書。

三是加大對返鄉農民工創業的小額貸款支援力度。為拓寬返鄉農民工融資渠道,幫助返鄉農民工通過創業實現就業,我縣20xx年共發放小額擔保貸款82戶,每戶貸款金額為5萬元,其中返鄉農民工有21戶;20xx年共發放婦女創業貸款344戶,每戶8萬元,其中返鄉農民工婦女有86戶;20xx年共發放小額擔保貸款3220萬元、424戶,其中返鄉農民工81戶;20xx年共發放小額擔保貸款4155萬元、537戶,其中返鄉農民工168戶。

四是營造寬鬆的創業投資環境,政府從政策、資金、技術上給予扶持。

三、返鄉農民工就業創業面臨的主要困難

(一)就業問題

我縣返鄉農民工文化技能水平本身不高,更缺乏就業的知識和技能,對市場經濟知識和專業技術知識掌握不多,有些農民工雖有就業意願,但往往不知道如何就業、從哪裡著手創業和怎麼管理企業等等。

(二)創業問題

1、後續投入資金不足。一些農民工在創業過程中雖然積累了一定資金,但資金量不大,創業時缺乏通盤考慮,將有限的資金一次性投入到專案中,發展到一定階段時,後續資金缺乏,貸款十分困難,專案難以為繼。

2、管理知識匱乏,技術力量不足。農民工外出打拼,一般在所從事的行業有一技之長,但是回鄉辦企業,往往缺乏全面的綜合性的管理知識和經驗,大多數採取家族式管理,影響了企業的發展。同時,農民工回鄉創業,往往進入的並不是自己十分熟悉的行業,對生產性技術不太精通,又缺乏技術人員和相關部門的技術支援,經常造成企業損失。如20xx年xx縣普坪鎮鴨子井姜春元飼養的一千隻肉雞,由於防疫不當,發生雞瘟後,損失達三萬元,只得再次走上打工的路。

3、創業培訓需進一步加強。我縣由於缺少師資力量和相關資質的培訓學校,目前還沒有舉辦關於創業方面的培訓。

四、建議事項

1、建議加大宣傳,營造環境。建議省、州、縣新聞媒體加大對返鄉創業政策和先進典型的'宣傳力度,加強市場化勞務經濟秩序的組織引導,營造返鄉農民工就業創業的良好環境。

2、建議加強技術服務。有針對性地組織有關專家到xx縣指導工作,對返鄉創業的農民工進行專業指導。建立掛幫機制,讓創業農民工與有關技術人員建立常態化聯絡,向企業推薦有關技術人才,切實幫助企業解決生產中遇到的技術難題。

3、建議加強對返鄉農民工的資訊採集力度。縣就業局建立返鄉農民工資訊交流、溝通平臺,提供政策指引、引導就業方向。建立網路互聯、資訊共享機制,收集農民工就業和企業用工資訊,科學、全面、及時、準確地掌握農民工和企業用工總量、結構、分佈及其變化趨勢方面的資訊,加強農民工就業和創業公共管理和服務。扶貧、農業、民政、人社等部門根據創業的需要提供種養殖業在病蟲害、牲畜疫情防治等技術服務;資訊部門要根據返鄉創業農民的需要提供市場資訊等方面的服務。

農民工創業調研報告6

目前農民工回鄉創業還面臨不少困難:一是資金短缺。二是農民工由於受自身知識和管理經驗等因素的制約,專案選擇不準,存在不同程度的盲目投資現象。三是缺乏人才支援。工作環境差,生活艱苦,難以吸引留住技術人才。四是創業環境不佳。政府對農民工返鄉創業的幫扶不夠,支援有限,優惠政策少,配套服務不到位,使不少創業者“業未創、心先疲”。要做好農民工回鄉創業這篇大文章,政府及其相關職能部門要高度重視、積極引導、大力扶持、完善服務。

一是強化基礎設施建設,為返鄉農民工就業創業提供崗位保障

各級黨委、政府要全面貫徹落實中央提出的“十項措施”,加大對鄉村和城鎮公共財政的投入力度,集中開工建設一批符合本地實際、有利於經濟增長的基礎設施建設專案,增加就業崗位,消化一批勞動力。同時,要加大招商引資工作力度,努力引進一些勞動密集型企業專案和近農加工企業專案,吸納返鄉民工就地進廠務工。此外,地方政府要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各項惠農政策,加大農田水利建設力度,著力在完善農業生產條件,加快農業結構調整步伐,促進農業產業化經營下功夫,努力提高農業抗風險能力和生產效益,確保農業生產穩步提高,使返鄉民工返鄉後及時轉變增收方式,圍繞本地產業和土地做文章,使他們增收有保障,生活有著落,維護農村社會大局穩定。

二是切實轉變政府職能,為返鄉農民工就業創業提供政策保障

政府要及時順應社會發展需要,積極轉變政府職能,圍繞返鄉民工現象及時調整政策、措施,搞好指導引導和配套服務。一是各級政府職能部門必須樹立“小政府大服務”的工作理念,增強服務意識,提高工作效率,變要我服務為我要服務,增強為返鄉民工服務的主動性和積極性,為返鄉創業者提供各種便捷服務。當前,要積極組織人員深入農戶,做好返鄉民工的排查登記,建立檔案,全面掌握返鄉民工的基本情況和思想動態,做好返鄉民工安撫工作,盡力解決生產、生活中遇到的實際困難。同時,借鑑先進縣市區成立農業服務公司的成功經驗,積極引導農村剩餘勞力參與服務公司的經營和管理,提高農業服務水平。二是要為返鄉民工搭建創業平臺,為返鄉民工就業創業提供幫助,在辦理就業創業相關手續過程中,本著特事特辦、急事急辦的原則,為返鄉民工開設“綠色通道”,提供上門服務,最大限度地簡化程式,縮短審批時限,適當減免有關收費標準,並在用工管理、社會保險、降低就業創業風險等方面提供服務。三是要加強對返鄉民工的`政策支援和資金扶持,對返鄉創業人員在用地審批、稅收等方面提供方便,對返鄉辦企業的民工應享受城市下崗職工經商辦企業的優惠政策。要吸納社會閒散資金設立返鄉民工創業專項基金,放寬返鄉民工信貸審批政策,為返鄉民工就業創業提供政策、資金、技術支援。四是要對本地信譽較好、生產規模較大、生產效益較高的企業實施掛牌保護,實行領導聯絡制度,幫助解決企業生產和經營中遇到的實際困難和具體問題,營造有利於企業發展的良好外部環境,鼓勵企業為返鄉民工提供更多就業創業機會。五是要建立專門機構,及時收集釋出各地用工資訊,讓返鄉民工隨時瞭解掌握勞動力市場行情,積極為他們“牽線搭橋”,指導他們重新外出擇業或自主就業創業。

三是加強職業技術培訓,為返鄉農民工就業創業提供技能保障

各級政府要重視返鄉民工就業技能培訓工作,把它作為解決返鄉民工就業創業,推進農村經濟持續發展的長遠工作來抓,在建立完善返鄉民工就業培訓制度、提高培訓質量和培訓成果轉化上狠下功夫,使農民工就業轉移逐步走向制度化、規模化,大幅度提高農民工自身“造血”功能,增強進入就業市場競爭力。要加強對職業技能培訓的監督指導,加大財政投入和政策支援力度,擴大培訓設施建設規模,完善培訓工作機制,提升培訓工作水平,使農民工就業轉移技能培訓真正成為轉變農民增收方式,擴大就業渠道,促進新農村建設的重要突破口和著力點。對返鄉民工就業技能培訓要圍繞促進就業、短期受用的方針,堅持統籌規劃、結合實際、分類指導的原則進行,對文化素質偏低、無專業技能、缺乏經營管理經驗的返鄉農民工,可採取送科技下鄉、開展專家面對面技術講座活動、實行技術能手“傳、幫、帶”等方式,向他們傳授農村適用技術,引導他們圍繞農村市場找出路,增強自主創業本領;對有一定文化知識和一技之長、頭腦比較靈活的青年民工,結合自身優勢,利用“農村勞動力就業轉移培訓計劃”、“陽光工程”等國家培訓專案,開展免費職業技能培訓,著力提高他們就業創業技能和經營管理水平,增強自主創業的能力。培訓要以本地區產業發展狀況和勞動力市場需求為導向,可以採取校企結合等方式,開展定單式培訓,爭取把返鄉民工建設成為扭轉現實經濟狀況、推進新農村建設的生力軍。

四是加大宣傳工作力度,為返鄉農民工就業創業提供輿論保障

抓好對返鄉民工就業創業的宣傳引導,有利於促進社會對返鄉民工的正確認識,增強社會各界對返鄉民工的理解和支援,促使返鄉民工積極就業創業,確保社會穩定。為此,各級宣傳部門要利用電視、報刊、網路等宣傳媒體,加大對國家巨集觀經濟調控政策及返鄉民工就業安置政策的宣傳力度,宣傳推介一批返鄉民工自力更生、就業創業先進典型和成功經驗,呼籲社會關注返鄉民工,幫助他們渡過難關,引導返鄉民工儘快由“打工者”向“創業者”的角色轉換。同時,對文祕站:農村中湧現出的返鄉創業成功典型和有影響力的農村經紀人進行大力表彰,使他們在廣播上有聲,電視上有影,報紙有文,增強他們自身的社會影響力,以帶動更多的返鄉民工積極創業。此外,各類社會團體和民間組織也要結合自身溝通廣泛、號召力強的特點,充分發揮橋樑紐帶作用,搞好宣傳引導,通過組織召開座談會、聯誼會、社會調查、印發鄉情宣傳資料等形式,宣傳本地區發展優勢和優惠政策,營造“輸出勞動力,帶回生產力;輸出打工者,引回創業者”的社會新觀念,為廣大返鄉民工再就業、創業提供良好的社會輿論環境。

農民工創業調研報告7

近年來,崇信縣高度重視返鄉農民工創業就業工作,不斷強化返鄉創業就業服務,充分激發他們對建設家鄉的熱情,全縣返鄉農民工創業就業工作穩步推進。近期,結合全縣精準扶貧工作,通過相關統計資料分析和對農民工的情況調查,總結出了一些促進我縣返鄉農民工創業就業的具體想法和建議。

一、農民工返鄉創業的現狀和特點

(一)基本情況

崇信縣是一個農業縣,轄2鄉4鎮2個工業園區,人口10.2萬人,其中農業人口8.18萬人。農村勞動年齡人口約5萬人,常年外出務工人員約3萬人,全縣累計返鄉農民工近11000人,返鄉農民工佔常年外出農民工總數的50%。其中,實現自主創業的農民工6000多人,主要從事種植業、養殖業和個體經營等形式實現創業就業。

(二)農民工返鄉創業特點分析

1、返鄉創業主體多為中青年群體。這個年齡階段的農民工經過多年的打拼磨練,積累了相當的富餘資金,且掌握了一定的專業技能,工作技術上游刃有餘,人際關係和社交網路上如魚得水。最重要的是他們的思想觀念經過在外的歷練不再保守落後,他們有勇立潮頭自主創業的意向。當他們具備“天時地利人和”——有足夠的創業條件,有完善的創業基礎,有良好的創業環境時,返鄉創業便順然誕生。返鄉創業人員中湧現出的'創業明星如柏樹鎮的謝月林、銅城工業園區杜銀祥、黃寨鎮馬寨村的高昕等人,在外打工一些年後,觀念認識和經驗、技術的積累都達到一定程度,同時有返鄉農民工創業扶持優惠政策因素,他們便回鄉創業,投入幾十萬到上百萬不等,創辦建材生產企業、種植養殖合作社、職業培訓學校等,安置和帶動縣內富餘農村勞動力就近創業,發揮較好的示範帶動作用。

2、返鄉創業的規模相對較小、結構單一。從全縣返鄉創業者建辦實體看,企業多是小規模企業,主要依靠自有結餘資金,親朋好友幫扶資金,投資10—50萬元的較多。在縣內建辦的自己的企業及實體店20xx多戶,比如從事種植、養殖行業的返鄉農民工在發展結構上相對比較單純,所以創業成功率還有優勢,真真在發展前途上下功夫,還能形成更多的規模。

3、返鄉創業經濟效益明顯,但穩定性差。大多返鄉農民工文化程度雖比一般農民高,但大多也都是初高中畢業的低學歷,只有打工經歷,掌握的多是生產技術,沒有受過相應的專門創業技能培訓,返鄉創業存在一定盲目性,市場分析和產品定位以及防備風險的能力比較欠缺、在企業管理上更是缺乏,造成在自主創業初期雖然經濟效益明顯,但穩定性較差,堅持發展潛力不足。一些返鄉自主創業的農民工,起初年均收入在5—10萬之間,時間一般為2—3年,但也不乏成功創業者,收入能夠達到20—30萬左右,與外出務工收入和本地就業相比,收入偏高。

二、農民工返鄉創業原因及近年來措施成效

(一)原因分析。

大部分農民工返鄉,選擇在家鄉就業的原因大體分為四類:一是因為家中上有老下有小,無人照料,放棄外出打工機會,以方便照顧家庭選擇回鄉就業;二是因為高校畢業生數量不斷攀升,自身的職業技能和知識文化水平偏低,無法適應現代企業用工需要,導致農民工就業形勢異常嚴峻,大批農民工因找不到崗位而返鄉。三是統籌城鄉發展加速,地方創業環境不斷改善,為農村勞動力就地就近轉移提供了吸納空間。四是有一批長久在外務工的農民工,通過打拼,掌握了一定技術,有著收入頗豐的資金積累。目前,本縣務工工資水平雖比外面發達省市、地區平均低300—500元,但扣除外出就業的交通、房租等成本,當地務工的實際收入水平與外出就業基本相當。

(二)近年來的措施成效

1、完善政策機制。近年來,崇信縣委、政府堅持把加快推進全民創業作為保增長、保民生、保穩定的大事來抓,為返鄉創業搭建平臺,壯大了縣域經濟實力、拓寬了農民增收渠道。先後出臺了關於做好農民工返鄉創業服務工作的意見等政策檔案。明確了各鄉鎮(區)的工作目標任務,要求縣婦聯、縣總工會、縣人社局、縣有關金融機構等部門整合資源抓好政策的落實和工作的開展,各部門結合實際,提供了共多項優先優惠政策,支援農民工返鄉創業,各鄉鎮(區)結合專案實施作了農民工返鄉創業的規劃,農民工返鄉創業就業的人數佔有勞動力的農民工人數的20%以上,全縣已掀起了農民工返鄉創業的熱潮。

2、強化典型帶動。各鄉鎮(區)結合產業發展和園區建設都培植了農民工返鄉創業的示範戶,示範戶的種類主要是結合縣扶貧辦專案、縣農牧局種養專案發展種養的大戶;比如黃花鄉涼水泉村的致富女能人袁佔梅帶動群眾創辦了涼水泉榮盛養殖園、高年養殖園,在她的帶動下,近年來,全村人均純收入達到2984元。她曾先後榮獲“全國科普惠農興村帶頭人”、“甘肅省勞動模範”、全省農村婦女“雙學雙比”競賽活動女能手等多項榮譽。手工製造企業、服務業示範戶以樑小紅為代表成立了公劉文化傳播有限責任公司,以傳播手工刺繡編織技藝、培養優秀文化傳承人才為目的,著力於傳統手工刺繡、編織等作品的研發與創新,注重專業技術人才的培養與提高,打造突出崇信傳統刺繡編織文化的精品力作,讓周邊地區乃至全國的愛好者更多的瞭解崇信公劉農耕文化和民俗藝術,實現創業願望和夢想, 這些典型示範戶充分發揮了吸引和接納農民工創業就業的作用。

3、部門協作推動。出臺優先優惠政策的相關職能部門及負責專案審批的服務部門深入到各鄉鎮(區)主動對接,尋找工作的重點,為農民工返鄉創業提供了服務,縣人社局、農牧局結合精準扶貧在各鄉鎮的協作支援下,大力抓技能培訓,提升農民素質促增收,緊緊圍繞果樹工、電焊工、餐廳服務、牛肉拉麵等多種農民實用工種集中培訓,截至目前共有6624農民工參加了技能培訓,為返鄉農民工創業起到了極大的推進作用。

三、農民工返鄉創業存在的問題

(一)相關扶持政策有待加快落實。優先優惠政策的對接難。已經出臺的優先優惠政策,但真的要享受政策的優先優惠,在加強辦事程式上還需要進一步優化,農民工在申請享受和辦理落實上較難。

(二)創業資金不足,融資渠道不暢。返鄉創業者的初期投資大多靠外出務工積累的資金,資金量不大,創業時缺乏通盤考慮,一次性投入到專案中去,發展到一定階段後,缺乏後續資金和防備風險的能力。還因受限金融體制、企業規模、信用條件等因素的制約,返鄉創業企業獲得銀行貸款十分困難,只有靠高息民間借貸輸入企業維護生產和再生產的“血液”,成本高、負擔重,有時因資金短缺,痛失不少好的商機,資金問題成為返鄉創業者創辦企業難以持續發展的瓶頸。

農民工創業調研報告8

受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縣雖未出現大批外出農民工集中返鄉的情況,但隨著金融危機的延續,返鄉農民工也大量增多,增加了全縣的就業壓力。對此,**縣及時啟動了形式多樣的“暖冬行動”,構築返鄉農民工就業創業綠色通道,有針對性的提出瞭解決的措施,並認真做好返鄉迴流農民工的各項就業創業服務工作。

一、迴流返鄉情況

二、積極應對危機促進就業措施

(一)摸清底數,建立臺帳。一是建立了縣、鎮、村三級聯動,做好返鄉農民工情況統計調查,並實行旬報制度。二是對返鄉農民工進行動態監測管理。三是以鎮鄉為單位召開返鄉農民工座談會,掌握返鄉農民工的就業能力和就業願望等基礎資訊,建立了返鄉農民工人員基礎臺帳,做到對返鄉農民工收入狀況、家庭情況、就業意向、技術素質、安置去向“五清楚”,為推進返鄉農民工轉移就業奠定了堅實基礎。

(二)提供培訓、促進就業。一方面組織開展技能培訓,通過技能培訓,千方百計提高農民工的素質和技能,掌握“一技之長”,增強就業能力。充分發揮全縣“農村勞動力轉移職業技能培訓”、“農村實用人才培訓”、“再就業培訓”等現有培訓資源,全方位,多渠道開展培訓,建立培訓與就業掛鉤的機制,現已培訓農村勞動者2413人。另一方面鼓勵返鄉人員參加創業培訓。將農民工參加創業培訓納入就業再就業培訓補貼範圍,按規定享受免費創業培訓,通過創業培訓,幫助返鄉農民工增強創業信心,強化創業意識,提高創業能力,現有170名返鄉農民工參加了創業培訓。

(三)“三送”到家,春暖人心。春節期間,組織開展了以“送崗位、送培訓、送健康”為主要內容的關愛返鄉民工專項行動。專門製作發放了5000個裝有崗位卡

、培訓卡、健康卡的'“關愛返鄉民工春節禮包”,使廣大返鄉民工切身感受到了黨和政府的關愛之情。通過此次活動,把3000多個崗位送到了返鄉農民工的手中,使1050名返鄉農民工在家門口輕鬆地找到了工作。

三、農民工創業措施

(一)組建創業工作機構,指導和扶持農民工返鄉創業。

為進一步加強對農民工返鄉創業工作的領導,**縣調整了農村勞動力開發管理工作領導小組及其辦公室,負責全縣農民工返鄉創業的統籌協調和指導工作,並將引導農民工返鄉創業作為發展勞務經濟和招商引資工作的重要內容,納入政府目標管理體系,定期督查考核。縣勞動保障、發展改革、建設規劃、土地管理、農委、商委、科技、財政、衛生、金融、工商、稅務、扶貧等部門各司其職,密切配合,加強督查,形成合力,確保涉及農民工返鄉創業的各項政策措施落到實處。各鎮鄉也成立了相應的工作機構,加強工作力量,積極開展農民工返鄉創業的指導、協調工作。

(二)規劃創業基地,出臺優惠政策,構築平臺“引鳳還巢”。

在**工業園區內建立“農民工返鄉創業園”,各鎮鄉在規劃小城鎮建設中預留部分土地用於農民工返鄉創業,集中打造農民工“返鄉創業一條街”和“創業超市”,引導返鄉創業農民工集中經營、聚集發展。把返鄉創業農民工納入招商引資範圍,與外地客商享受同樣的優惠政策,進入園區的返鄉創業農民工享受園區的所有優惠政策。具體享受的優惠政策為:一是對農民工返鄉創辦的企業,在登記註冊後,3年內按規定繳納的企業所得稅地方留成部分,由財政部門安排返還給企業,支援企業進一步發展;二是對返鄉創業農民工從事個體經營的,適當提高營業稅的起徵點,對不徵營業稅、增值稅且經調查核實無應納稅所得的,不徵收個人所得稅;三是支援返鄉創業農民工從事個體經營,年內現行政策規定應繳納的各項地方行政事業

(三)設立專項經費為創業者提供資金支援

進一步完善和加大小額擔保貸款實施力度,將貸款物件擴大到返鄉農民工,貸款額度個人貸款擴大到5萬元,並對返鄉農民工創辦企業貸款額度擴大到80萬元,並享受80%貸款貼息的政策優惠。

(四)依託創業培訓為創業者提供智力支援

依託syb創業培訓專案,對有培訓需求和創業願望的人員大力開展創業培訓,以此來提高創業人員的素質,使廣大創業者不僅想創業、敢創業,還要能創業、會創業、創成業。截止目前,已成功開辦7個班170人創業培訓,其中80人正在籌備創業,計劃吸納600人就業。同時結合實際情況,立足本地資源,大力發展種養殖業,引導他們搞大棚蔬菜、西瓜,開辦養豬、雞、鴨、羊、魚、蠶等農村服務專案養殖場,實現自主創業,自謀職業。目前,已有10家大棚、33個養殖場誕生,共解決400餘名返鄉農民工就業。

四、加強返鄉農民工就業創業的建議

(一)加強統計調查。落實好統計旬報制度,強化統計責任,深入基層,對返鄉農民工建立臺帳,實行動態統計。全面掌握年齡結構、技能專長、就業需求等資訊,建立健全農村勞動力資訊庫,實行分類管理,提高工作的針對性。

(二)開展就業援助。一是各級公共就業服務機構將返鄉農民工納入免費服務範圍,提供職業指導、職業介紹、職業培訓的“一站式”就業服務。二是把返鄉農民工中的轉移就業困難戶納入就業援助物件。三是以“三送”活動為契機,把崗位、政策、培訓及時送到返鄉農民工家門口。四是廣泛收集縣內外用工資訊,適時舉辦專場招聘會,搭建勞動力市場供求平臺,有效促進返鄉農民工再就業。

(三)開拓就業市場。按照“外拓市場、內挖潛力”的思路,千方百計拓寬就業渠道,促進農民工再就業。對外,充分發揮勞務部門、中介組織和勞務經紀人作用,支援他們分赴全國用工輸入地,收集用工需求資訊,開拓新的就業崗位,幫助有外出意願的返鄉農民工再次外出就業。對內,深挖就業潛力,在新農村建設、民生工程建設等專案中,安排返鄉農民工就業。

(四)加強技能培訓。按照“眼前抓就業,長遠樹品牌”的思路開展培訓工作。結合返鄉農民工意願和需求,抓好分類培訓。對技能水平不高、希望繼續外出務工的,著重在提高技能水平上下功夫;對於具備創業條件、有志回鄉創業的,抓好創業培訓,提高創業能力;對年齡偏大、不願外出的,可開展農業實用技術和種植養殖技術培訓,提高生產技能,增強其增收的能力。鼓勵本地企業開展員工在崗培訓,實現減產不裁員,為經濟復甦提前儲備競爭能力。

(五)抓好返鄉創業。認真貫徹落實各項促進返鄉農民工創業的優惠政策。積極引導和鼓勵有經濟、有技術、有能力的返鄉農民工創業。對有創業意願的返鄉農民工,積極開展創業培訓,在專案推介、稅費減免、小額貸款等方面提供幫助。鼓勵引導返鄉農民工成功實現創業,以帶動更多的富餘勞動力實現就業。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