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域經濟調研報告範文

來源:果殼範文吧 1.26W

我們眼下的社會,報告的用途越來越大,報告包含標題、正文、結尾等。一聽到寫報告馬上頭昏腦漲?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縣域經濟調研報告範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縣域經濟調研報告範文

縣域經濟調研報告範文1

一、近年來我市縣域經濟呈加速發展態勢

(一)經濟規模不斷擴大,發展速度逐年加快。縣域生產總值、財政收入、固定資產投資增速逐年加快。從xx年起,縣域經濟一舉扭轉了長期發展滯後的被動局面,增長速度超過全市平均水平。xx年,三縣地區生產總值達到 79.6億元,是xx年的2.4倍,年均增長 4.5%,人均gdp突破800美元;實現財政收入 5.05億元,是xx年的2.6倍,年均增長xx年增加 50元,年均增長 0.4%。今年上半年,三縣實現工業增加值28.83億元、財政收入9. 7億元,同比分別增長 3.4%、 26.4%,其中財政收入增長高於全市 .8個百分點,長豐、肥西工業增加值增長均快於全市。縣域農民人均現金收入 656元,同比增長26.8%,高於全市9.2個百分點。三縣在全省縣域經濟考核的位次大幅上升。xx年縣全省(市)綜合指數,肥西居第7位,比xx年上升 6位;肥東居第8位,比xx年上升 0位;長豐居第 位,比xx年上升30位。

(二)經濟結構進一步優化,執行質量明顯提高。xx年,縣域經濟中三次產業結構已由xx年的44.4∶24.9∶30.7調整為 25.8∶40.6∶33.6。5年時間,一產比重下降了將近xx年,三縣實現工業總產值 5 億元、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45. 億元、工業稅收5.8億元,分別是xx年的6倍、5. 倍和5.3倍,年均分別增長43%、38.5%、39.4%。縣域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由xx年的78戶發展到 96戶,增加了 .5倍。工業對縣域gdp和財政收入增長的貢獻率分別達到37.3%和38.5%,5年分別提高了近xx年的5.7%提高到 7. %,上升了 .4個百分點。縣域工業園區建設加快,園區經濟蓬勃發展,成為工業發展的重要載體。目前有3個省級工業園區和 6個經市批准的鄉鎮工業集中區。xx年,縣域工業園區工業總產值和工業增加值均佔縣域60%以上,提供稅收佔三縣財政收入50%以上。

(四)農業產業化經營加快推進,龍頭企業不斷壯大。種植業、養殖業標準化、規模化、區域化取得長足進展,市級標準化養殖小區發展到500多個,規模養殖比重提高到60%,xx年家禽出欄量突破 億隻,比xx年增長65%;苗木、蔬果面積分別達到 7萬畝、72.4萬畝,設施栽培達到 0萬畝;成片造林59萬畝,相當於建國以來造林面積總和。農副產品加工業取得突破性進展,龍頭企業規模壯大,帶動力顯著增強。xx年,三縣規模以上農產品加工企業增至83家,年銷售收入76.9億元;擁有國家級龍頭企業3家、省級 5家,銷售收入超億元的龍頭企業增至 0家,其中 0億元以上2家。伊利乳業、光大木材、新希望集團、和威集團等一批國內大企業、大集團落戶三縣,使農業產業化躍上新臺階。

(五)招商引資勢頭強勁,發展後勁顯著增強。xx年以來,三縣固定資產投資逐年加大,xx年固定資產投資75.3億元,是xx年的4倍多,年均增長32.3%。5年累計實際利用省外資金50.3億元,其中xx年達到 8.6億元,是xx年的2. 倍,年均增長xx年以來,三縣固定資產投資和招商引資勢頭更加強勁。 -6月,縣域完成固定資產投資58. 7億元,同比增長 34.9%,高於全市22.6個百分點;共引進省外專案48個,實際到位資金 9億元,超過去年全年,同比增長9 .9%。縣域投資加大和基礎設施建設加強,進一步增強了縣域經濟快速發展的基礎。

二、我市縣域經濟與經濟強縣相比仍然存在較大差距

近年來,我市縣域經濟雖然取得快速發展,但是我們必須清醒的看到,目前我市縣域經濟發展水平不僅與全國百強縣差距甚遠,即使與外省經濟強縣相比,仍然存在著較大差距。

差距之一,經濟發展水平偏低,整體競爭力較弱。根據國家統計局資料,xx年我市三縣綜合實力在全國xx年來三縣加快推進工業化,縣域產業結構發生明顯變化,但與經濟強縣相比,仍有較大差距。xx年,百強縣非農產業比重為90.4%,而我市為64.3%,三縣中非農產業比重最高的XX縣要比XX市低2 .9個百分點。從我市縣域經濟發展現狀看,才進入工業化初期階段,工業基礎薄弱。xx年,我市三縣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共有 5 家,總數比XX市還要少 7家,三縣實現工業總產值合計為 5.5億元,只及XX市59.6%。從各縣情況看,肥西、肥東和XX縣擁有的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數僅是XX市的 4.9%、25%和 8.5%,實現的工業總產值也只及XX市的3 .3%、xx年縣域人均基建投資額為794元,只相當於百強縣平均水平的 5.4%。長豐、肥東、肥西三縣人均基建投資額分別為 29元、660元和592元,只有萊西的39%、23%和2 %。縣域貸款水平偏低,到 xx年末,三縣貸款餘額總量為55.7億元,佔全市貸款餘額的4.6%,人均貸款餘額只及百強縣的 0%,人均貸款額較高的肥東也只有百強縣的 .7%,只及萊西的36%。經濟外向度也比較低,我市縣均出口總額僅為百強縣平均水平的 .6%,縣均實際利用外資不到百強縣平均水平的4%。縣域外資依存度為2.2%,遠遠低於萊西 3.4%的水平。

差距之四,資金、人才等要素大量外流,縣域生產要素供給不足。縣級財政拮据,加之國有商業銀行收縮縣級以下業務,郵政儲蓄只存不貸,縣域有限的資金通過各種渠道不斷地從農村流向城市,縣域大量中小企業融資十分困難。受縣域環境、待遇等條件的限制,大中專學生回縣率很低,到縣域企業工作更少,大量人才流向沿海地區和大中城市。目前三縣規劃建設、工業經濟、財稅金融、企業管理等方面人才嚴重短缺,不僅直接影響到縣域經濟競爭力的提升,也影響到縣域創新能力的提高。xx年,我市縣域每萬人年均申請專利數0.07件,遠遠低於百強縣每萬人均4.37件的水平。

差距之五,市場化程度不高,非公經濟發展緩慢。我市縣域市場化程度不高,適應市場經濟規律的執行機制尚未形成,縣域經濟發展活力不強。市場中介組織培育不足,經濟發展環境不夠寬鬆,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緩慢。三縣民營企業多數規模小,檔次低,產業分佈不合理,大多集中在第三產業,大多仍然處於家族式管理為主的低階階段,自身發展潛力有限。截至xx年5月底,三縣個體工商戶54842戶,註冊資金僅為7.28億元,戶均僅 .3萬元;私營企業3854戶,註冊資金5.6億元,戶均僅 4.6萬元。實現的生產總值和稅收佔縣域總量不足50%,遠遠低於發達地區70%以上的水平。

三、進一步加快我市縣域經濟發展的對策建議

在新的形勢下加快我市縣域經濟發展,要進一步確立科學發展理念,拓寬發展思路,轉變發展方式,努力實現從以鄉村為依託、以農業和農村經濟為主體的傳統縣域經濟,向以縣域和中心鎮為依託、以非農經濟為主導、一、二、三產業協調發展的現XX縣域經濟躍升。

(一)完善發展思路,確立新的發展理念。當前實施縣域突破,加快發展縣域經濟,需要資金、專案、技術、人才,但更需要的是適應現代市場經濟和社會生產力發展的思想理念和制度供給。因此,在科學發展觀指導下,解放思想、與時俱進、轉變觀念、深化改革、擴大開放是加快發展縣域經濟的首要動力。從思想理念方面來說,縣域突破首先是發展思路、發展觀唸的更新和突破,要努力破除一切影響縣域經濟發展的思想障礙,擯棄一切束縛發展的落後意識,牢牢抓住發展這個第一要務,在提高認識中統一認識,在轉變觀念中更新觀念,在勇於探索中不斷前進。要不斷強化工業意識、市場意識、創業意識,善於把上級的政策和部署與本地實際結合起來,以創造性的工作開創縣域經濟發展的新局面。從制度供給方面來說,要從多方面確立併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和民營經濟的主體作用,構建縣域經濟發展的'內生性機制,政府的指導和調控要建立在充分發揮這“兩個作用”的基礎之上,並保護“兩個作用”的有效發揮,而不能取代或限制“兩個作用”的發揮。

(二)強化工業主導地位,加快產業集聚發展。縣域經濟發展從本質上說就是工業化過程,就是用現代工業改造傳統農業和農村經濟,從二元經濟結構向現代經濟結構轉換的過程。工業化是縣域經濟發展的根本出路,也是經濟強縣發展實踐所證明的基本規律。推進我市縣域經濟工業化程序,當前重點應抓好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大力發展縣域特色經濟。要著眼於市場需求趨向,立足於區域自然資源稟賦和原有產業基礎,進一步強化產業特色,打破行政區域界限,優化組合各種生產要素,促進資源、資金、人才、技術等向特色產業或產品集聚,使其不斷壯大規模,形成優勢,在縣域內形成若干個專業化分工、社會化協作的特色產業集聚區。二是大力抓好工業園區建設。要把園區建設作為推進縣域工業化的主攻點,集中力量開發建設好縣工業園區和重點鄉鎮工業集中區,充分發揮工業園區產業叢集、要素集聚、資源集約的“窪地”效應,引導資金、人才、技術等生產要素加快向園區聚集,使園區成為推進工業化的主要增長極。三是大力推進農業產業化。用現代工業理念和現代生產經營方式改造傳統農業生產經營方式,促進縣域農業向經營規模化、投資多元化、佈局區域化方向發展。

(三)統籌城鄉發展,加快推進城鎮化。工業化和城鎮化相互依存,工業化是城鎮化的基礎,城鎮化又可以進一步推進縣域經濟工業化,城鎮化程序的快慢,直接影響著縣域經濟的發展。因此,加快我市縣域經濟發展,必須加快城鎮化程序,並使之成為壯大縣域經濟的一個基點。要按照現代化濱湖城市和“ 4 ”城市總體框架,推進我市縣域城鎮化,重點抓好店埠、上派、雙墩等中心城鎮建設,加快形成城市副中心。要把城鎮建設、工業園區建設、專業市場建設有機結合起來,引導、鼓勵各類企業向縣城和中心鎮集中,加快產業集聚、人口集中,促進縣域城鎮建設發展。改革和創新城鎮建設投融資體制,按照“誰投資、誰受益”的原則進行市場化經營,多渠道加大對城鎮建設和基礎設施的投入。加強城鄉基礎設施的一體化,將城市的基礎設施不斷地向周邊鄉村延伸,對連線城鄉和跨地區的重大基礎設施專案,做到統一規劃、統一佈局、統一籌資、統一建設,以改善縣域內外聯絡條件,優化投資環境,增強自我發展能力。

(四)掀起全民創業熱潮,放手發展民營經濟。市場主體不多,企業數量偏少,民營經濟不強,是當前我市縣域經濟發展中的突出矛盾。必須進一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擴大開放,放手發展民營經濟,培育壯大市場主體,儘快形成以非公有制經濟為主體的縣域經濟發展新格局。要加大全民創業的宣傳發動,積極引導群眾打破小農經濟意識和傳統文化觀念,深入開展全民創業行動,啟用各類創業資源,儘快形成百姓創家業、能人創企業、幹部創事業的生動局面。進一步消除束縛民營經濟發展的思想障礙和體制障礙,全面落實促進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各項政策措施,真正做到思想上放心、放膽,政策上放寬、放活,工作中放手、放開,放寬准入限制,加大扶持力度,推動民營經濟不斷髮展壯大,走出一條挖掘民智、吸引民資、依靠民力、做活民營經濟的發展之路。要把發展民營經濟同縣域國有、集體企業改革、新上專案、發展農村新型經濟組織結合起來,鼓勵支援民營經濟參與公有經濟改革,參與新上專案投資入股,組建各種形式的農村經濟組織。

(五)擴大引資規模,加大縣域發展投入。現階段,縣域經濟發展,主要靠投資拉動,靠專案帶動。長期以來,我市縣域經濟發展滯後,主要是因為投資不足。因此,加快縣域經濟發展,必須把招商引資放在突出位置,千方百計擴大投資。要緊緊抓住沿海產業轉移的歷史機遇,積極實施東向發展戰略,在承接東部產業轉移中,搶佔“地利”先機,吸納和承接更多的長三角地區轉移出來的資本、產業和企業。要緊緊抓住國家促進中部崛起戰略實施的重大機遇,積極“進京跑省”,極力爭取國家投資和省裡支援,加大交通等基礎設施建設力度,為縣域經濟發展創造一個良好硬環境。要著眼新農村建設和促進中部崛起的大背景,結合本地“十一五” 發展實際,認真謀劃一批上規模、上檔次的專案,充實和完善縣域專案庫。每個縣每年都要抓幾個帶動性強的重點專案,對重大專案要加強協調服務,促進儘快開工、建設、投產,形成現實生產力。

(六)優化發展環境,著力營造比較優勢。相對於沿海發達地區和XX市區,我市縣域的要素集聚力和資源配置力總體上處於弱勢地位,因此必須要把環境建設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上,做到門檻更低、服務更好、環境更優,努力形成自己的比較優勢,增強縣域對生產要素的吸引力和集聚力。要堅持不懈地抓好機關效能建設,以轉變思想觀念為先導、提高素質能力為基礎、創新體制機制為根本、改善運作方式為關鍵、強化責任追究為保證,進一步改進工作作風,提高服務水平,為縣域經濟發展創造更加優良的環境。要建立健全縣域經濟發展考核激勵機制,根據省裡每年對縣域經濟考核的結果,對各個縣進行相應獎懲,同時每年開展評選經濟發展“十強”和“十快”鄉鎮活動,對評選出的鄉鎮給予獎勵。堅持正確的用人導向,對發展業績突出,在縣域經濟考核中大幅進位的黨政正職給予重獎和重用。使各個縣、各個鄉鎮既有動力,又有壓力,從而形成你追我趕、競相發展的生動局面。

縣域經濟調研報告範文2

黨的十八大將生態文明建設作為國家戰略,省委、省政府將“生態美”作為建設西部強省的重要目標,市委、市政府將迴圈發展作為建設美好安康的主題,**在生態資源方面,擁有全市、全省,甚至全國其他縣區無法比擬的優勢,如何搶抓這一重大歷史機遇,立足獨特的生態稟賦,將生態資源有效轉化為縣域經濟發展的持續動力,值得我們認真思考和探究。

一、要更加透徹地認識縣情

在省市加快發展、周邊縣區競相發展的大勢中,**經濟發展水平在全省、全市處於什麼位置,與省市兄弟縣區、周邊毗鄰縣區相比存在哪些差距,是**加速發展應該首先研究的問題。從省市發展大勢看,以**年為基數,全省GDP 445 . 8億、財政總收入2800. 億元、人均GDP為38557元、人均財政收入74709元;全市GDP 5 3.02億、財政總收入5 .8億元、人均GDP為 7 00元、人均財政收入 762元;**GDP 2億、財政總收入為0.822億元、人均GDP為20000元、人均財政收入 370元。資料表明,我縣與全省、全市的發展有著明顯的差距,而且差距趨勢越來越大,已基本處於掉隊的邊緣。從周邊縣區的發展態勢看,我縣與重慶、湖北毗鄰縣以及本省其他縣區也都還存在較大差距。可以說,落後是我們當前最大的縣情。但落後是特定歷史條件下形成的,僅能表明我縣在區域經濟發展環境中的位次,並是不是我縣的特色和特點。面對差距,要在發展中跟進全省、全市步伐,要在縣域經濟發展競爭中實現趕超,就必須認清自身的優勢。我縣森林覆蓋率達到86%在全省、周邊縣區最高;人少地廣、資源豐富,人均佔有的資源也最為豐富,淡水資源、森林資源、生態資源等都很豐富;地理位置獨特、自然環境優良,生態、氣候條件最適宜人居住、養生等等,可以說全縣的山、水、林,甚至包括光、風、氣候等都是財富,是**今後趕超、跨越的巨大潛能和支撐,這些優勢都是其他縣區無法比擬、無法複製的,關鍵在於如何利用我們的優勢、發展我縣的優勢並將其轉化為財富,通過合理的方法和途徑,讓全縣人民都參與到財富的分配中來,在富民的同時實現縣強目標,使**的經濟社會水平發展到一個更高的階段。

二、要更加敏銳地把握髮展機遇

從發展現狀和自身具備的優勢看,我縣的落後,是資源富集的暫時落後,面對擁有豐富資源的落後現狀、面對加快發展的大好形勢,如何把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從而實現跨越、趕超目標,必須要善於把握機遇、抓住機遇。從經濟社會發展規律上看,黨的十八大提出的“四化”(工業化、城鎮化、資訊化和農業現代化)是經濟社會發展必然,我縣尚處於“四化”建設的起步階段,還具有很大的發展空間和潛力,在發展的過程中又有成功的經驗可以借鑑,可以少走彎路,在趕超發展的過程中必將迎來一個高速發展的時期。從國家戰略層面看,黨的十八大將生態文明建設提升到國家戰略層面,我縣全域在國家主體功能區劃是屬於生態功能區,加上我們自身良好的生態環境基礎,必將會迎來更多的發展先機。從中省市的政策機遇上看,中央扶持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不斷加大投資力度,而且作出了促進秦巴連片特困山區區域發展和扶貧攻堅的戰略決策,有利於我們更多地得到國家專案和資金扶持;省上明確了陝南迴圈發展和移民搬遷的戰略部署,有利於**得到更多的發展傾斜;市上提出了建設美好安康的構架,有利於我縣在發揮自身資源優勢、促進發展上得到更多支援。從我縣自身創造的機遇看,縣上確立了以“三項建設”為主線,以突出工作重點、彰顯縣域特色為工作主題,以專案建設為載體,以招商引資、全民創業為動力,創新工作機制,狠抓工作落實,推動科學發展,進一步提升經濟增長質量和效益,不斷增強經濟發展內生動力,全面推動縣域經濟更好更快發展的`巨集偉目標。加之**人民歷經貧困而產生的渴望加快發展的強烈願望、渴求幹大事創大業的雄心壯志,為我縣加快發展注入了強大的活力。發展的機遇前所未有,必須敏銳地洞察機遇、抓住機遇、利用機遇推動縣域經濟加速發展。

三、要更加清晰地抓住工作重點

縣域經濟發展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工作,在整體協調推進的基礎上,要找到工作的突破口,抓重點、重點抓。就我縣而言,重點要立足縣域資源優勢,突出在生態資源開發利用上下功夫。

(一)在一產上,要大力發展現代農業。以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為目標,突出園區承載、企業引領、龍頭帶動,促進農業集約化、專業化、組織化、社會化發展,加快現代特色生態農業園區和家庭農場建設,推動特色主導產業做大規模,加快培育現代農業經營體系,加大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力度,大力發展以綠化苗木、經濟林果、林下種養、林產品加工和以森林資源、水資源為依託的山林經濟和涉水生態迴圈產業,充分發揮山林“綠色加工廠”作用,圍繞生態這篇文章,做精以生態為特色的現代農業產業,促進農民持續增收。

(二)在二產上,要大力發展迴圈工業。堅持以迴圈發展為方向,妥善處理好生態保護與資源開發的關 ,逐步限制、淘汰以資源開發為主的工業企業,積極培育以富硒食品、涉水產業和醫藥等以特色生態產品開發利用和加工製造為主的工業企業。要謀劃經濟增長點轉型的問題,積極培育市場主體,依託一產在林產品加工、森林經濟、綠色食品加工業上下功夫,堅持“標準化生產、規模化經營、企業化動作”,推動形成完備的產業鏈條,提高山林經濟和涉水產品附加值,實現一產、二產的互動共生髮展的良性迴圈。

(三)在三產方面,要大力實施“生態立縣”、“旅遊興縣”戰略。要積極爭取儘快啟動平鎮高速,在打破交通瓶頸的基礎上,大力包裝推介旅遊開發專案,通過招商引資,逐步完善旅遊基礎設施;要加大宣傳推介力度,創造條件與嵐皋、平利和巫溪、城口等周邊景區聚合連線形成大旅遊區,推進境外產品本地化、本地產品區域化,增強景區互動性關聯度;要立足生態稟賦,深度挖掘旅遊優勢資源,依託秦巴百里畫廊景點,加快推進飛渡峽黃安壩、三道門森林公園、林麝生態養殖觀光園等重點景區建設,著力改善旅遊設施條件,提升旅遊發展水平。

(四)在城鎮一體化建設方面,要以生態立縣戰略為指引,加快推進城鄉一體化發展步伐。要紮實推進生態特色宜居縣城建設,以城鎮品位提升為目標,加快城區綠化、亮化、美化提級改造。圍繞建設“生態特色宜居縣城”,務實推進“四城同創”活動,(國家級衛生縣城、國家級園林縣城、省級生態縣及全省綠化模範縣等建立活動),加快縣城基礎設施建設,強化集鎮社群的綜合配套,全面提升城鎮管理水平,加快城鄉一體化建設步伐,逐步實現促進城鄉要素平等交換和公共資源均衡配置,形成以工促農、以城帶鄉、工農互惠、城鄉一體的新型工農、城鄉關係的長遠目標。

四、要更加科學地推動經濟發展

在明確縣域經濟發展的思路、方向和重點地基礎上,要推動縣域經濟科學、持續發展,還必須找到正確的方法和準確的路徑。

(一)要科學統籌謀劃。**最值得稱道和最大的優勢是生態,實施生態立縣戰略是我們的必然選擇,必須緊緊圍繞生態這個主題,對縣域經濟發展的各個方面進行系統的規劃、謀劃,無論是工業、農業還是第三產業,都要圍繞這個主題進行規劃,制定出縣域經濟發展的“頂層設計”,建立完善有縣域經濟發展規劃體系,圍繞這個體系務實加以推進,確保經濟發展的科學性、操作性。

(二)要突出抓好專案的招商引資工作。專案是發展的載體,招商上發展的動力支撐,實現跨越趕超目標,最終要落實到一個個具體專案上,沒有一批實實在在的專案作支撐,沒有招商引資工作的強力推進,一切都將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要完善專案規劃體系,按照全域規劃的理念,加快建立覆蓋縣域經濟發展各個領域的專項規劃,構建科學系統的經濟發展專案支撐體系,用規劃定專案、爭投資、謀發展,增強專案的科學性、針對性和操作性,提高專案建設綜合效益。同時,堅持把招商引資作為擴大投資的重要抓手,優化投資環境,讓更多的專案、更大的投資落戶**,通過專案建設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

(三)要大力實施全民創業。縣強必須民富,民不富則縣不強。要強化市主體的培育,啟用各類市場要素,引導支援城鄉居民在各自的領域大膽創業。要加大創業培訓和創業扶持力度,引導個體業主在縣域經濟發展規劃體系內創業、轉業,加快完成全體經濟向民營企業轉型、產業大戶向家庭農場轉型。同時,編制返鄉農民工創業專案計劃,感召務工人員返鄉,實現引資、引企、引人、引智並舉,帶動全縣全民創業總量的提升,以民富實現縣強,推動縣域經濟加快發展、趕超發展、跨越發展。

縣域經濟調研報告範文3

近日國家上調成品油價格。現就此次調價基本情況以及對xx縣經濟社會發展影響進行了初步調查分析,並歸納綜合如下:

一、油價上調的基本情況

1、調價情況。3月25日零時起,國家決定將汽、柴油價格每噸分別提高290元和180元。這是今年以來國家第二次調整成品油價,也是去年12月確定成品油稅費改革以來第一次調高成品油價。

2、背景分析。近段時間以來國際原油價格大有“觸底反彈”之勢,本週,國際原油價格更是衝上了50美元/桶,為近四個月來高位。在去年年底的《成品油價稅費改革方案(徵求意見稿)》中,國家對新的成品油定價機制的表述為“國內成品油價格繼續堅持與國際市場有控制地間接接軌,國內汽、柴油出廠價格以國際市場原油價格為基礎,加國內平均加工成本、稅收和合理利潤確定。”由此可見,在國際原油價格大幅上漲之際,上調國內油價,也符合新的'成品油定價機制調整預期。

二、油價上調對xx縣影響

在目前金融危機背景下,成品油價格上調,社會節能意識將得到增強,能源消費需求有所抑制,利用效益得到提高,符合兩型社會建設需要。同時,成品油價格上調將直接影響xx縣經濟發展。

1、交通運輸成本攀升。油價上調後,縣城計程車每臺每月增加油耗成本200元;農村和長途客運車輛每臺每月增加油耗成本230元;公務車每臺每月增加油耗成本180元。據估算,全縣年消費成品油8.3萬噸以上,其中柴油6.1萬噸,汽油2.7萬噸,汽、柴油價格每噸提高290元和180元后,將增加燃油成本1800萬元以上。

2、企業利潤空間縮小。油價上漲後,企業贏利空間將直接受到擠壓,尤其是對原料、產品兩頭在外的企業和建材、礦山等企業影響嚴重。據志琨公司負責人介紹,油價上調後,企業將每月增加支出1500元以上。在金融危機背景下,多數企業面臨生存挑戰。

3、農業生產費用增加。xx縣為農業大縣,油價上漲導致農業生產費用增加。據調查,中型收割機每畝需耗油1.92—2.87升,柴油漲價後每畝成本增加0.57—0.86元;耕田需油1.5升/畝,打水需1.8升/畝,共計3.3升/畝,因調價僅此兩項每畝增加成本1.12元。據農業部門預測,xx縣每年農業機械耗油總量為6800噸,農業生產將增加200餘萬元的成本開支。

4、擴大內需遭遇新阻。在目前金融危機背景下,國家出臺了多項措施刺激消費拉動內需,其中包括提振汽車消費規劃、汽車摩托車下鄉等政策,而油價上調,勢必對xx縣消費者的買車需求有所牽制,對擴大內需造成影響。

縣域經濟調研報告範文4

一、“十二五”發展建設現狀

(一)抓好鄉安置點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專案的前期規劃、設計和實施工作。該專案預計總投資598.95萬元,可解決7500人的飲水不安全問題。

(二)抓好農田水利基本建設。認真抓好西爾蘆色水利工程專案的建設,本專案規劃建設15處灌區,新建取水建築物20座,幹管23條,62.504km,支管60條,42.711km,鬥管183.126km,管道減壓池133座,蓄水池92座。通過農田水利引水灌溉工程建設,解決專案區5鄉1鎮3.05萬畝農田的灌溉問題,總投資8400萬元。

(三)加強水土保持工作,做好川西藏區生態與保護建設專案,該專案總投資1000萬元,切實加強水土保持監督執法能力縣建設,提高我縣水土保持工作水平。

(四)加大中小河流綜合治理力度。該工程已實施或計劃實施的`共計三段,分別是:

1、大河縣城防洪堤工程:

此次工程擬新建堤防長度為2875.57m,修復水毀段長度為211.24m,m10水泥砂漿抹面段長度為3991.70m。概算總投資2769.24萬元。

截止目前,該專案已完成專案的50%。計劃將於20xx年汛期前完成。三標段風情小鎮段因施工組織及現場徵地、拆遷等問題未能落實,故仍未進場。

2、縣鎮大河治理防洪堤工程:本工程位於大河縣城左右兩岸,堤防總長度為879.54m,其中林業局段堤防長度為362.92m,汽車站段堤防長度為516.62m,堤防採用衡重式擋牆,採用c20埋石混凝土澆築。總投資905.39萬元。主要資金為縣財政自籌資金。目前正在實施,計劃將於20xx年4月完工。

3、縣大河流域鄉防洪治理工程;該專案綜合治理河道5100m,新建防洪堤總長1525m,其中左岸935m,右岸590m,配套建排水溝1525m和2處穿堤涵管,疏浚河道4000m。本工程投資總計為1065.76萬元。20xx年底前完成相關前期工作,20xx年完成施工。

4、縣鄉小河防洪治理工程;本工程位於縣鄉境內小河上,工程綜合治理河段分為兩段,一段位於鄉場鎮所在地河段,一段位於上游村居民集居地河段。工程專案綜合整治河道總長3110m,新建防洪堤長度為2138m。其中村河段整治河道長1420m,新建防洪堤長1048m;鄉場鎮河段整治河道長1690m,新建防洪堤長1090m;河道疏浚總長2890m,其中村河段1200m,鄉河段1690m。專案總投資及資金來源:本工程投資總計為1199.71萬元。20xx年底前完成相關前期工作,20xx年完成施工。

二、存在的問題

(一)水利工作存在的問題

1、水源枯竭造成飲水安全專案無法正常執行,致使引水距離加長,工程量加大,老百姓投工投勞量加大,超預算增大,嚴重影響了飲水安全專案的工程建設進度。

2、縣自然災害頻繁,找水源難,對水源區的保護難度加大,嚴重影響了飲水安全專案的實施。

3、由於近年來國家加大了對農業農村工作的力度,農民對水利工程建設的要求也越來越高,這對水利工作技術力量的要求也就起來越高,而我縣專業技術人員緊缺,無法滿足水利工程建設需要。

施工進場涉及老百姓私搭亂建及開荒地較多,徵地難度大。

4、飲水設施管護機制不健全,建設成果不能發揮長期效益。大部分村寨群眾的安全飲水意識淡薄,缺少自主管理維護制度約束,群眾在飲水設施損壞後,不能積極主動採取有效措施加以解決,仍其老化受損,建設成果的長期效應未能得到充分發揮。

5、群眾“投工投勞”配合意識不高。老百姓自己投身建設中,可以使老百姓知道建設不易,使其提高管護意識。但是我縣部分村寨青壯年村民常年外出務工,留守的只剩上了年紀的老人,思想、能力都不會太突出,對於“投工投勞”有心無力。加上政策補助不會太高,很多青狀年村民都不會選擇放棄現在打的工,而回村搞建設,許多工程和工作往往無法開展。

縣域經濟調研報告範文5

民間文藝是廣大人民群眾在長期的生產勞動中創作的與生活實踐密切相關的大眾藝術。它包括民間文學、民間曲藝、民間戲曲、民間美術、民間音樂、民間舞蹈等等。它根植於生活,流傳於民間,繁衍與口耳相傳之中,是一切文藝的根鬚。在知識經濟時代,民間文藝與地方經濟發展的關係越來越密切,它對經濟發展的能動效值引起越來越多的人所重視。

一、民間文藝的特徵決定著其能動效值。

民間文藝在長期的發展過程中,形成了自身獨存的基本特徵。

(一)群眾性。其思想內容與藝術形式特性,這是民間文藝最顯著的特點。民間文藝的創作者與欣賞者是人民大眾,其思想內容與藝術形式都是人民群眾最真實的反映,對經濟生活、最直接、最生動在人民群眾中廣泛流行,具有廣泛的群眾性。

(二)立體性。民間文藝的存在形式是立體的,並且在立體的環境中活動,在實際生活中有多種社會功能和實用價值,是一種實用藝術。在表現方式上又有綜合性的一面,並且隨著環境的不同而發生變化,形成不同的藝術表現手法和流派。

(三)集體性。民間文藝產生於生產勞動之中,以口耳相傳為承傳載體,無論其產生的源頭,還是流傳形式,都是集體智慧的結晶,是經過無數人的加工,無數代的完善而形成的藝術形式。

(四)直接人民性。這是民間文藝在內容上的特點。直接人民性的含義主要是:民間文藝是人民群眾創作和欣賞的人民自己的文藝,它直接反映人民的生產生活,表現人民自己的思想感情、審美趣味。民間文藝的人民性比作家藝術家創作中所表現的人民性更加直接。

(五)傳統性。民間文藝有自己的獨特的藝術傳統特徵。民間文藝是人民群眾(包括藝人)在生活中創造、流傳、發展而成的。民間文藝的傳統藝術特點和它的口頭性有密切的關係。口頭性決定了民間文藝的一系列藝術特點

①語言風格的口語化,通俗易懂,明白曉暢。

②深入淺出。

③結構是活而單純,好聽好記。

④語言琅琅上口,富於音樂性。

⑤民間文學的風格,富於地方性的民族特色。

二、繁榮民間文藝的時代價值。

(一)實用價值:民間文藝是人民群眾勞動鬥爭的工具與武器,也是人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良師益友。從遠古開始,民間文藝就在勞動中起重大的作用。在最原始的採集經濟時代,勞動呼號成為人類勞動的一種重要號角,咒語和神話產生的精神力量成為人類戰勝自然的重要幫手。

(二)科學價值:從哲學上來看,民間文藝反映了人民群眾各個時代的世界觀,要了解人類的原始思維,不瞭解原始歌謠與神話是不行的,關於原始思維的專著就大量引用神話資料作為主要依據。從政治學方面來看,民間文藝表現人民的生活情緒最及時,最真切。古代就有采風官,廣泛採集各地民間文學以瞭解會動態。從心理學方面看,民間文藝反映了人民的心理活動,同時,民間文藝的創作和流傳也是研究文藝心理學的記憶、遺忘、想象等心理現象的重要資料。從考古學和歷史學的研究上看,民間文藝的科學價值更加突出。馬克思說過:“古代歌謠是遠古日爾曼人的唯一的歷史傳說和編年史。”此外,民間文藝對研究語言學、音韻學、方言學、修辭學都是很重要的活材料,對民俗學、人類學、民族學也十分有用。

(三)藝術價值。民間文藝最具群眾性,民族性,可以說是民族文化的重要基礎。廣大的`不識字的勞動群眾不但是民間文藝的創造者,也是文的欣賞者,體現出民間文藝最樸質的藝術價值性。在群眾性、普及性上,民間文藝超過一切其他文藝。從藝術質量上看,儘管大多數民間文藝作品是比較粗糙的,但也有不少玉潤珠圓的珍品,像孟姜女哭倒長城的傳說,其藝術概括力和藝術感摯力,一直被人民推崇,故事流傳兩千多年,始終受到人民的喜愛。所以高爾基說:“最深刻、最鮮明、在藝術上十分完美的英雄典型是民間創作,勞動人民的口頭創作所創造的”,具有不朽的藝術魅力。

(四)借鑑價值。人民音樂家聶耳,自覺地學習與借鑑民間文藝的,創造性地運用民歌素材去表現強烈的激情,反映偉大的時代。冼星海對此更有很深刻的認識,抗戰前期他在延安所寫的《為什麼要研究民歌》一文中說:“民歌是一切民族音樂最豐富的源泉”,“民歌是一個民族語言藝術的最高表現。”所以,“民歌是中國音樂的中心部分,要了解中國音樂,必須研究民歌。”

在舞蹈藝術上,民間舞蹈的藝術借鑑價值也是不可低估的。著名舞蹈家吳曉邦先生開始也是學芭蕾舞的,為了舞蹈的民謠化,很注意學習民間舞蹈。他曾說:“民間傳統舞蹈儲存了樸素單純的特點,代表了廣大勞動人民的審美願望,抒發了人民群眾的思想感情。”這對創造民族化的新舞蹈是不可缺少的。

民間美術對專業畫家的借鑑價值也同樣為此。著名畫家徐悲鴻對民間藝術就很重視,他的畫從民間年畫、壁畫藝術中就借鑑了許多東西。

縣域經濟調研報告範文6

全國農村有勞動力4.9億之多,其中有1.2億進城務工。今後除繼續挖掘大中城市的就業潛力外,如何進一步發展縣域經濟,就地轉移農村富餘勞動力,值得各地認真研究。國家發展改革委農經司調研組日前到江蘇、吉林兩省就此開展專題調研,提出了促進縣域經濟發展和農村富餘勞動力就地轉移的相關建議。

一、發展縣域經濟對促進農村富餘勞動力就地轉移具有重要作用

(一)當前我國農村富餘勞動力轉移的基本特徵

總體上看,有3個明顯特徵:一是第三產業是我國農村勞動力轉移的主渠道;二是外出務工是近年來我國農村富餘勞動力轉移的主要增長因素;三是縣域經濟已日益成為吸納農村富餘勞動力轉移的主體。

(二)農村富餘勞動力就地轉移程度與縣域經濟發展水平有著很強的關聯性

從重點調研的幾個縣市的情況看,可以得出以下兩條基本結論:

第一,縣域經濟比較發達的地區,由於其第二、三產業能夠創造出較多的就業崗位,農村富餘勞動力實現就地轉移比較容易。江蘇省太倉市和吉林省通化縣就屬於這一型別。如太倉市鄉鎮企業眾多,縣域經濟發達,市場就業空間廣闊,不僅當地現有農村勞動力已基本實現就地轉移,還吸納大量外來農村勞動力就業。同樣,吉林省縣域經濟比較發達的通化縣,緊緊圍繞製藥做文章,不斷加強藥材基地建設,延長藥材生產產業鏈,加快第三產業發展,吸納當地農村富餘勞動力就地轉移。

第二,縣域經濟不發達地區,由於二、三產業發展難以滿足當地農村富餘勞動力就業,勞動力外出務工成為農村富餘勞動力轉移的主要形式。江蘇省阜寧縣和吉林省東遼縣就屬於這一型別。阜寧縣是江蘇省重要糧食產區,人口106萬,其中農村人口76.9萬,農村勞動力41.4萬。受經濟發展水平制約,當地二、三產業難以吸納大量農村富餘勞動力,推進農村富餘勞動力外出務工成為當地政府的一項重要工作。近幾年來,這個縣加強農村勞動力技能培訓,努力拓寬勞務協作渠道,強化農民工權益保護等各項措施,已經逐步形成了政府推動、市場運作、流動有序、管理規範、服務完善的城鄉一體化的勞務輸出格局,目前有萬人到外地就業。東遼縣也是典型的農業大縣。全縣人口40萬人,其中農業人口32萬人。為壯大縣域經濟,促進農村富餘勞動力轉移,近年來,當地政府緊緊抓住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的契機,實施專案興縣戰略,努力促進當地經濟的發展和農村富餘勞動力就地轉移。同時,該縣不斷加強對農民的培訓力度,引導農村富餘勞動力外出務工。

(三)發展縣域經濟對促進農村富餘勞動力就地轉移具有重要作用

1.發展縣域經濟,加快小城鎮建設,有利於低成本、高效率地吸納農村富餘勞動力。與大中城市相比,縣域經濟是城鄉結合的經濟,縣域內有連線城鄉的縣城,有星羅棋佈的小城鎮,還有很多鄉鎮企業,在經濟發展中對技術含量的要求相對較低,從而吸納農村富餘勞動力所需就業費用和城市基礎設施費用也低。農民就近就業,亦工亦農,農時務農,閒時務工,進退自如。據有關專家測算,在城市中安置1個勞動力需要4萬?5萬元,而鄉鎮企業吸收1個勞動力僅需4000元。

2.發展縣域經濟,促進中小企業發展,可以更多地吸納農村富餘勞動力。一是中小企業大部分是勞動力密集型企業,具有較強的吸納勞動力的能力;二是中小企業吸納就業的要求相對較低,適應我國農村現階段勞動力的素質水平;三是中小企業投資規模小,容易創辦,適應民間資金的規模特點;四是中小企業的產生和發展動員了民間資金的生產投入,為農村經濟的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從而推動了城鎮化建設和農村第三產業的興起,進一步擴大了就業領域,有效地轉移了農村富餘勞動力。近年來,有一大批農村勞動力在城市奮鬥有成,積累了創業的資本,通過優惠措施,引導這部分人回農村發展,可以帶動更多的人就業。

3.發展縣域經濟,有利於發展農村第三產業,提高對農村富餘勞動力的吸納能力。一是隨著縣域經濟的發展,分散居住的農村人口不斷向小城鎮聚集,增加對電力、交通、供水、餐飲、娛樂、商業及社群服務等需求,促進第三產業的發展;二是隨著縣域經濟的發展,小城鎮連線大中城市和廣大農村的橋樑作用日益加強,從而促進農產品交易市場、農村資金市場及農業生產資料市場的發育。

二、促進農村富餘勞動力就地轉移的工作重點

(一)大力發展農業產業化經營,挖掘農業就業潛力。要從資源條件出發,全面推進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實施種植業、養殖業等優勢產品區域佈局規劃,推進優勢農產品生產基地和產業帶的建設,形成專業化優質高效農業生產體系,促進土地適度規模經營。大力發展糧食加工業,提高糧食綜合效益,使糧食產業成為糧食主產區農民增收的支柱產業。大力發展畜牧業和農牧林產品精深加工,拉長產業鏈,提高產品附加值。支援以農產品加工和流通企業為重點的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加快發展,重點引導扶持農民、企業發展自律性的農產品行業協會和以農產品生產或營銷專業戶為主體的農民專業合作組織,逐步形成專業農戶、專業加工企業和流通

企業、農產品行業協會構成的農業產業化經營體系,提高農民進入市場的組織化程度。

(二)加快鄉鎮企業和農村二、三產業發展,拓展本地就業空間。當前,鄉鎮企業和農村二、三產業仍然是農村富餘勞動力轉移的主渠道和蓄水池。要按照統籌城鄉發展的要求,鼓勵、支援、引導鄉鎮企業發展。要進一步加快體制機制創新和二次創業,提高鄉鎮企業的自主創新能力和市場競爭能力,建立新型鄉鎮企業。要按照現階段我國鄉鎮企業梯度發展的規律性要求,堅持因地制宜、分類指導,做好鄉鎮企業的空間佈局和產業接續轉移,促進鄉鎮企業的產業升級和產品升級換代。要大力發展農村二、三產業,支援農產品加工業、農村手工業、特色旅遊業發展,支援建立農村專業商品交易市場,完善生產要素市場。充分發揮農民專業合作組織和各類中介服務機構的作用,發展經紀人隊伍。

(三)加強小城鎮建設,發展小城鎮經濟。充分發揮城市對農村和整個國民經濟的帶動作用。加強對縣域小城鎮建設和村莊集鎮建設的規劃指導,逐步形成以縣城和有條件的建制鎮為基礎,有機聯絡一般集鎮和中心村的城鎮體系。縣城建設要完善城市綜合服務功能,增強集聚和輻射能力,發揮地域性經濟、文化、商貿中心的作用。繼續開展經濟綜合開發示範鎮專案建設,引導小城鎮發展特色經濟,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完善小城鎮功能。堅持保護資源和環境,嚴格土地利用整體規劃管制,依法用地,加強城鎮建設規劃、經濟社會發展規劃與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和水資源綜合規劃的協調,嚴格按功能區規劃建設。

(四)加強農村基礎教育和農民工培訓工作,提高農村勞動力素質。一是要加強農村中國小基礎教育。應儘快扭轉全國教育資源分配不均的局面,進一步加大對農村地區的基礎教育投入,減輕農民教育負擔。全力推進普及九年義務教育,大力推動農民職業教育。二是要整合農村教育資源,加大農村勞動力培訓力度。不斷擴大農民工免費培訓規模,提高農村勞動力技能。鼓勵和支援社會力量參與農民工培訓。進一步加強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基地建設。

(五)儘快消除農村富餘勞動力轉移障礙,保護農民合法權益。一是要加快推進戶籍制度改革。二是要完善土地制度,推進農民承包土地合理流轉,保護農民在土地流轉中的合法權益。三是要健全農民的社會保障制度。逐步建立和完善農村醫療、養老和失業保險制度。四是積極推進財政管理制度改革,加強縣級公共財政建設。五是繼續深化農村稅費改革,加快鄉鎮機構、農村義務教育管理體制和縣鄉財政體制改革。六是改進完善縣域金融服務體系,促進縣域經濟發展。

此外,還要進一步加強農民合法權益的保護,加大對農民工維權的支援力度。

三、促進縣域經濟發展的相關建議

(一)堅持把發展縣域經濟作為實施統籌城鄉發展戰略的切入點來加以推動。縣域經濟的發展,既為大中城市提供了各種生產生活資料,又為大中城市的發展提供了巨大市場需求。要充分發揮縣域經濟產業聚集的平臺作用,把“三農”問題的解決提升到統籌城鄉發展、促進縣域經濟發展的層次,轉換工作思路,真正跳出就“三農”抓“三農”。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實現農村社會經濟協調發展,才能加快我國“三農”問題的解決。

(二)推進行政管理體制改革,擴大縣域經濟社會管理許可權。建議進一步加快行政管理體制改革,提高縣市配置資源的權利和解決自身問題的能力。要研究合理劃分縣級事權,加強和完善縣級政府的社會管理權、公共服務權、市場監督權等經濟和社會管理許可權,使縣級政府有更大的發展自主權和決策權,激發縣域經濟發展活力。要強化產業政策的'指導作用,按照投資體制改革和行政審批制度改革的要求,減少行政審批專案,下放投資專案審批許可權,將投資專案的決策權下放給各類投資主體。

(三)進一步加大對縣域經濟發展的支援力度。一是要加強規劃指導。二是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加強縣域特別是廣大農村交通、通訊、供水、供電、教育、衛生、廣播影視、資訊網路等基礎設施的統一規劃和建設。提高縣城連線幹線公路網路的公路等級,加快縣鄉公路、鄉村道路建設。加強城鎮生活及工業汙水、垃圾處理設施的建設,加強城鄉防洪、排澇設施建設。增加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搞好生態環境建設。三是要加強對縣域產業發展的協調和支援。通過制定產業政策,加強協調指導,支援各類優勢企業進入縣域發展特色產業,加強不同地區之間、中心城市與縣域之間的經濟交流與合作,鼓勵沿海發達地區向內地轉移勞動密集型產業。對縣域經濟支柱產業、特色產業專案給予專項支援。加強對中小企業發展的產業指導和技術服務。四是進一步完善省以下財政轉移支付制度,加大對縣級財政一般性轉移支付力度。中央對省級的轉移支付資金重點補助到縣(市),省級財政一般性轉移支付資金以縣(市)為單位進行測算核定,確保按時足額到位。不斷拓寬籌資渠道,加大對農村社會公共事業的投入。要進一步降低對欠發達縣公共投入和基礎設施專項資金的縣級配套比例。

(四)要把壯大民營經濟作為縣域經濟發展的突破口。要採取“抓大促小帶中間

”辦法,促進民營經濟的整體提升和群體拓展。“抓大”就是要引導規模企業,通過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實施強強聯合,以龍頭優勢輻射帶動民營經濟整體水平的迅速提升。“促小”就是通過採取典型引路、示範帶動、結對聯誼、政策扶持等措施,鼓勵支援更多的農戶介入務工經商,壯大民營經濟群體規模,擴大富裕面。“帶中間”就是通過龍頭企業帶動小業戶群體的發展,促進中小企業在現有基礎上增強技術創新能力,發揮優勢,揚長避短,在某一產品、某一環節上做優做強,提高市場競爭能力。要進一步消除民營經濟發展的體制障礙,凡是法律規定未禁入的基礎設施、公用事業及其他行業和領域,農村個體工商戶和私營企業都可以進入。同時,國家要在稅收、投融資、資源使用、人才政策等方面,對農村個體工商戶和私營企業給予支援。

(五)進一步加快推進縣域特色經濟發展。縣域經濟發展的生命力在於特色。目前,我國東部“長三角”和“珠三角”等經濟發達地區,已經形成了較為完整的產業叢集和“一鎮一品”的特色經濟發展格局,中部地區部分縣市的“一縣一特”型縣域經濟也已出具規模。要適應國際製造業中心向我國轉移的有利時機,加快實施區域化佈局、專業化生產和產業化經營。下一步,各地要進一步結合本地優勢資源、綜合考慮交通區位、產業結構、市場定位、科技水平等綜合因素,在全國、全球經濟發展新格局中,打造自己的特色,擴張自己的優勢,建立自己經濟發展的“座標系”,大力培植“人無我有、人有我優、人優我特”的市場“亮點”,開闢適合自己發展的新路子。

(六)加快提升縣域經濟工業化水平。要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合理開發資源,保護環境,變資源優勢為經濟優勢,使縣域經濟逐步改變單純依靠農業發展的狀況。堅持資源型和非資源型產業並舉,大力扶持一批骨幹企業,壯大支柱產業,培育知名品牌。積極發展專業市場帶動的工業生產體系,努力做到“專精特優”;積極發展產業配套型和科技應用型工業企業,主動承接發達地區、中心城市經濟輻射和產業轉移;努力引進高新技術產業,注重用高新技術改造和提升傳統產業。鼓勵工業園區打破行政區劃界限,集中連片佈局,推動資產重組,促進鄉鎮企業向產業集聚區和小城鎮集中,提高縣域產業集中度,逐步形成專業化生產、社會化分工協作的區域發展格局,探索區域特色產業帶動其他產業全面發展的新路子。

(七)進一步優化縣域經濟發展的環境。積極建立“服務型”政府,最大限度地實現審批暢通和辦事高效;在服務領域上,要由單一搞審批辦手續向搞好產業指導、資訊諮詢和市場體系的健全完善等方面拓展;要不斷健全行政效能評估監督制度,從源頭治理,從機制入手,堅決清除一切不利於環境發展的障礙。

縣域經濟調研報告範文7

為防止經濟過熱,防控通貨膨脹,協調經濟轉型,今年國家實行了穩健的貨幣政策,在與上年相對收緊的貨幣政策下,就農村信用社如何支援農業、農民和農村經濟發展問題,筆者深入到河北省豐寧縣農村信用社進行了調研。

一、面臨的挑戰

從經濟形勢看,早在去年12月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指出要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增強巨集觀調控的針對性、靈活性和有效性。這意味著金融危機後實施的適度寬鬆貨幣政策將正式轉向穩健的信貸政策。隨著央行多次調整存款準備金率和加息,意味著中國貨幣政策的收緊操作已經到來,信貸收緊、利率上調導致金融機構貸款受限。從競爭形勢看,近些年來,我國金融業發展迅速,股份制銀行紛紛跨域經營、增設網點,各家銀行都在產品服務、營銷機制上下功夫,大中城市的金融市場競爭白熱化,縣城金融市場競爭不斷升溫。從全國看,越是經濟發達的地區、城鎮化率越高的地區,農信社的市場份額越低。隨著經濟不斷髮展,城鎮化也不斷髮展,農村信用社在農村金融市場“老大”的局面將受到嚴重衝擊,這對於農信社的信貸工作是嚴峻的挑戰。從豐寧縣情看,豐寧地處冀北,集老、少、邊、窮、壩於一身,是國家級重點扶持貧困縣。全縣經濟總量小,綜合實力弱,經濟欠發達的狀況還沒有得到根本轉變,農業產業化、新型工業化和城鎮化水平還比較低,農民增收、財源增長、城鄉統籌等都需要寬鬆的貨幣政策和大量的信貸資金支援。加之,豐寧被河北省列為環首都綠色經濟圈14個縣之一,一批重點企業和專案將落戶豐寧,並開工建設,隨之而來的是資金需求量進一步加大,信貸供需矛盾增加。

二、採取的措施

在國家由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轉向穩健的貨幣政策情況下,為確保全縣“三農”貸款需要和縣域經濟發展的資金需求,該聯社積極採取措施籌集信貸資金,想方設法增加信貸投放。

一是千方百計組織存款,壯大信貸資金實力。截至6月末,該聯社各項存款餘額達到25.85億元,比年初增加3.32億元;

二是深挖內部資金潛力,大力清收和盤活不良貸款。清收不良貸款是增加信貸投放的有效途徑,年初開始,聯社就牢牢抓住這項重點工作不放鬆,制定了嚴格的目標考核辦法和責任追究措施,實行領導帶頭,部室包社和全員清收等多種措施,使不良貸款大幅下降,截至6月末,已收回不良貸款7794萬元,比年初下降51.17%,所收回資金全部再次用於支援當地“三農”生產;

三是積極爭取人民銀行支農再貸款,彌補支農缺口。聯社在深入調查掌握支農貸款需求的基礎上,為確保春耕生產貸款和農村產業結構調整的資金需求,4月份向人民銀行借入支農再貸款1.2億元,緩解了信貸規模和資金的雙重壓力。

四是準確把握信貸頭寸,用足、用活、用好信貸規模。該聯社認真做好全轄每一天的貸款發放及回收情況的摸底統計工作,做好轄內貸款規模的調劑,確保每個月的信貸規模既佔滿又不超,杜絕了農戶借不到錢,信用社貸款規模又佔不滿的問題,使有限的信貸資金髮揮出了更大地效益。

五是拓展貸款方式,方便客戶借貸。他們採取農戶小額信用、農戶聯保、擔保抵押、公司+農戶、公司+農戶+訂單、農戶貸款企業擔保等方式的信貸“套餐”,客戶符合哪種貸款方式,他們就採用哪種方式放貸,對種植大戶和農業重點龍頭企業,採取幾種貸款方式並用的形式進行支援。

三、取得的'成效

通過採取一系列措施,確保了支援縣域經濟發展的資金需要,截至6月末,全縣信用社已累計投放各項貸款9.86億元,同比增加3.83億元,增長62.3%。首先是保證了備耕春耕生產的資金需要,為不失農時地做好備耕春耕生產貸款發放工作,凡是符合貸款條件的農業生產所需貸款及時足額發放,突出支援種植大戶進行規模化、標準化生產,真正使有貸款需求的農戶及時借到了錢、種上了地。入春以來,該聯社已投放備耕春耕生產貸款2.4億元,確保了備耕春耕生產的貸款需要。

二是確保了全縣農業戰略性調整,使農業產業新格局初步形成。在保證糧食生產貸款需求的前提下,投放貸款2.2億元,突出支援蔬菜種植和肉類生產,加快了112線設施農業產業帶建設,年內新增冷棚350個、日光溫室150個、蔬菜恆溫保鮮面積4000平方米,全縣13各鄉鎮蔬菜種植面積達到18畝;使鳳山鎮、五道營鄉和土城鎮的集觀賞、採摘等於一體的設施農業、觀光農業的產業園區建成;年內新增肉牛規模養殖場10個,標準化雞舍400個,實現肉牛存欄16萬頭,年出欄肉雞1200萬隻。

三是促進了農村信用共同體建設。投放貸款2.2億元支援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和農民專業合作社+農戶形式的信用共同體建設,新增市級以上產業化龍頭企業5家,累計達到44家,農民專業合作社達到150家。四是推進了首都綠色經濟圈建設,使“一城、五區、八基地”建設步伐加快。貸款1.1億元,重點投向五區和八大基地建設,通過主打“一主兩翼”、休閒旅遊這“兩張王牌”,使農業觀光基地、有機食品基地、園藝花卉基地、休閒度假基地初具雛形。同時,圍繞京北第一草原、洪湯寺溫泉峽谷、白雲古洞等景區,扶持建設採摘園、家庭賓館、馬隊等鄉村遊專案,特別是貸款300萬元加快了“京北第一草原”大汗行宮建設,提升了豐寧旅遊的品位和檔次。五是確保了民營企業貸款需求,使民營經濟成為財政收入的重要來源。按照“有扶有控、有保有壓”的信貸政策,優先滿足優質重點客戶資金需求,貸款1.96億元重點支援了順達、巨集達和翱翔等一批民營企業的發展壯大。大量的信貸投入,促進了縣域經濟發展,截至6月末,全縣實現財政收入55237萬元,佔全年預算任務的87.68%,同比增收26844萬元,增長94.54%。

縣域經濟調研報告範文8

如何有效引導、充分利用民間資本,興工強縣,快速發展縣域經濟,培植和壯大縣級財源,是當前各級黨委、政府高度關注的一個重要課題。最近,我們在縣進行了專題調研。

一、民間資本投資的現狀

到目前止,縣民營資本投入辦工業5491個,固定資產總額333925萬元,解決勞動就業77274人,年產能力60億元以上。調查發現,民間資本投資呈現出如下特徵:

一是民間資本投資呈現規模發展之勢。投資的“熱點”、“亮點”主要集中在縣城、創元工業園、陬市鎮、熱市鎮1848高等級公路與319國道一帶。全縣28家非國有規模工業投資額達271433萬元,佔民營投資總額的80%以上。其中投資上億元的2家,投資上千萬元的12家,投資500萬元的有8家,投資100萬元以上的8家。未納入規模以上工業統計的新建專案還有完成投資6000萬元的宗林木業、擬投資5000萬元的水府食品、投資上千萬元的麗源針織等專案。

二是民間資本投資渠道多元化。近年,縣居民投資渠道多元化趨勢日益明顯。大多數的民營業主熱衷於房地產開發、建築工程承包、經商販運、餐飲業等見效快、高回報的實業。桃花源盤龍村文凡初通過15年打工,在積攢資金的同時謀得當今世界領先的環保油漆製造技術與銷售網路,於回家創辦金固力油墨製造公司,產品主要用於環保印刷,給金鵬凹印當配角,為湖南首創。現已投資230萬元,並高薪聘請3名專家,到8月止完成產值600萬元,預計全年可完成1000萬元,三年以後可達億元以上。

三是民間資本投資與民間借貸相互推動。調查發現:區域民間資本投資愈興旺、行業特徵愈凸顯,則民間借貸愈活躍。如菖蒲豬鬃加工群體目前有40多家生產廠家,均是近幾年以老帶新、大幫小湊、借力發展起來的。該豬鬃群體現年產值達6000多萬元,創利稅1500萬元以上。在豬鬃產業蓬勃發展的同時,其民間借貸也應運發展,現已形成了3000萬元左右的民間借貸規模。閒置的民間資本通過民間借貸進行間接投資,既有效降低了投資風險,又有可觀的投資回報,增加了稅收,培植了財源。民間資本投資與民間借貸的“互動”,在一定程度上推動著民間資本投資的規模發展。

四是民間資本投資的“引力”較強。近年來,借鑑外地經驗謀求經濟跨越式發展。隨著投資環境的不斷改善、經濟體制的不斷理順,民間資本投資得到快速增長。近兩年來,縣外資金到位15億多元,其中投資億元以上的創元火電廠、投資8000萬元的宗林木業、投資6000萬元的傑新紡織、投資5000萬元的水府食品、投資3000多萬元的勝利化工廠以及創元鋁業的5大配套專案、芙蓉泉酒廠等。全縣國有、集體企業通過改制,吸收本地民間資本近2億元,如德江棉紡、裕東紡織、三力活塞環、明月油廠等。還有新建機械、京龍機械、電器導管、大葉茶業、萬福糖業等民營企業為了適應市場變化的需求,加大了技術改造投資的力度,投資額均在千萬元以上。打工迴流、投資內移已成為民間投資的新趨勢。全縣僅去冬今春一下就新增了13家打工仔辦的針織廠,為培植財源打下了基礎。到8月底,已完成投資3580萬元,提供就業崗位320多個。

二、民間資本的存量與動向分析

從調查的情況來看,目前縣的民間資本存量較大。到8月止,全縣6家金融機構共有儲蓄存款餘額37.62億元,同比增加4.47億元,增長13.69萬元。包括農發行在內的7家金融機構在累計收回5.75億元貸款的同時累計發放貸款8.16億元,實際新發生貸款只有2.41億元,存貸相抵結餘35.21億元。存款中定期儲蓄的比例近幾年在下降,但仍佔70%左右,約為26億元。按金融部門掌握的情況,在26億元的儲蓄中,約有35%為養老防病之用,15%為子女讀書之用,10%為購房、住房改造等改善居住條件之用。一般情況下,這部分儲蓄不會被拿出來用於投資,剩餘40%約10億元才是真正意義的閒置資金,在外部條件成熟的時候有可能轉為投資資本。從儲蓄擁有者的職業、身份來看,農民、下崗職工、大多數普通城鎮居民,他們的存款數量不大且多為養老防病、子女讀書等固定用途,難以啟動,但他們中的一部分打工者的儲蓄存款強勢增長,投資潛能有待進一步釋放;私營個體工商業主們的資金雖在金融部門的統計中也體現為儲蓄,但這些資金實際已用於生產經營,無需啟動;我們在前面分析的約10億元真正意義上的閒置資金擁有者大多為國家機關工作人員或效益好的企業負責人和企業骨幹。這部分人有相對豐厚且較穩定的收入來源,衣食無憂,從客觀條件上講,他們的錢完成可以拿出來投資,但安逸的生活使他們不象那些貧困群體有著巨大的生活壓力,大多數情況下,他們不必要也不願意放棄眼前的`平靜和安逸,去承擔投資創業所可能導致的風險。但儘可能的多獲得財富,這是幾乎所有人的正常欲求,當這些富餘資金的擁有者感到他作出某項投資的風險不大甚至是零風險時,或者是有一定風險但相對較小時,富餘資金便有望轉為投資資本。

三、制約民間資本投資辦廠的主要因素

據中國人民銀行對全國城鎮儲戶的問卷調查結果顯示,願望將儲蓄轉化為投資的儲戶佔20%左右。我們也以問卷方式對本縣1000名儲戶進行了調查,結果表明,願意將存款拿出來投資辦實業、且須有前提條件的只有18%,低於全國水平的2個百分點。究其原因,主要是“四怕顧慮”與“三重障礙”:

1、“四怕顧慮”:

一怕擔風險。問卷調查表明,持這種心態的人約佔1/3。他們擔心的是專案不可靠、賺錢的把握性不大。他們認為:好的專案都搞得差不多了,現在沒什麼好專案了,不如把錢存銀行穩靠,錢存銀行,雖利息不高,但有安全感。投資辦廠就要冒風險,市場變化莫測,投入的資金難以保證實現它的期望值,等有了可靠的資訊,有了好專案、好機遇來了再說。

二怕惹麻煩。持這種心態的人一般有小富即安的思想,且一般資本都不大,經不起折騰。但他們也有著投資興業的衝動,也想展現一下自己的理財能力,但又怕市場風浪淹沒,怕吃虧不討好,不如“不打鑼鼓圖清閒”。這部分人仍在坐等觀望,期盼發展環境更好。

三怕政策變。即怕准入變卦、怕中途卡殼、怕“三亂”反彈、怕樹大招風。持這種心態的人約三分之一。

四怕上當受騙。目前企業法人治理機構尚不完善,少數企業代表陋習難改,隨意踐踏公司章程、隨意處置公司財產、隨意剝奪股東利益、隨意揮霍股民資金,故小本經營者不敢合夥辦大廠,擔心法人吃股民,怕今後血本無歸。特別是那些“辛苦工作幾十年、節衣宿食積攢錢”的工薪階層最怕上當受騙。

2、“三重障礙”

一是產業准入政策暨缺專案的障礙。在長期計劃經濟體制下形成的向國有經濟傾斜的投資體制,使得民間資本在選擇專案時受到很大限制,難以進入具有較高預期投資收益的領域。即使在一般競爭性領域,民間資本的投資範圍也是有限的。大量的企業只能擠在少數行業內相互惡性競爭,即使是富有競爭力的民營企業,由於難以尋找新的有投資價值的專案,其投資意願必然減退。

二是缺乏金融市場和資本市場的相互支援。長期以來,民間投資資金主要來源於民間資本,銀行、信用社貸款佔比不高。國有商業銀行給民營企業貸款過去就很少,現在由於風險責任加大,對民企貸款需求的態度也就更加謹慎甚至消極。因此,政府提出大銀行為中小企業服務的要求也就難以響應。作為農村金融主體的農村信用社,“三農”經營服務也難擔重任。至於直接融資、股票上市,門檻太高,審批程式複雜,民營業主只能是望洋興嘆。

三是部門收費偏高、執收不規範、執法水平低的影響。收關係費、人情費,只收費不服務,輕收重罰,欲擒故縱的現象時有發生,老百姓提心吊膽,不敢投資。

四、啟用民間資本的幾點建議

要想讓民間富餘資本在興工強縣中充分湧動,應有的放矢地做好以下四個方面的工作:

第一,要突出思想禁錮,激發投資熱情。在整個社會資金中,幹部存款佔有相當的比重,大都成為不流動的死錢,很難作為生產要素髮揮擴大再生產、創造新財富的作用。啟用民間資本,首先就應釋放幹部的投資熱情。其次是要調動民眾投資辦工業的積極性,要解決小富即安、求穩求安、怕這怕那的問題。要大力宣傳一些不等不靠、大膽創業的成功典型和本地的產業優勢、可行專案和優惠政策,鼓勵全縣上下搶抓機遇,千方百計上專案、當老闆、掙大錢。

第二,要科學制訂規劃,實施專案帶動。專案是民間資本合理投放的先導。要根據城內不同的區位條件、資源優勢、經濟基礎,揚長避短,制定一套適合本地經濟發展的中長期規劃,要圍繞工業、城鎮化和農業產業化,切實篩選一批經濟效益好、發展後勁足、帶動能力強的可行性專案,並利用現代資訊網路與各種會議、資料向全社會公佈,以便投資者根據地域經濟發展規劃合理安排資金投向。

第三,要放寬投資准入,拓展民營領域。要堅持平等准入、公平待遇的原則。凡是國家法規未明文禁止的行業和部門都要對民間投資開放;凡是對外商開放的投資領域都允許和鼓勵民間投資進入;實行優惠政策的領域,優惠政策同樣適用於民間資本;鼓勵和引導民間投資以獨資、合作、聯營、參股、特許等方式參與各類工業專案新建、技改與其相關的經營性基礎設施和公益事業專案建設;凡民間資本投資辦工廠,在投資核准、融資服務、財稅政策、土地使用、政府採購、資質認定、人才引進、職稱評聘、證照辦理、收費標準、對外貿易和經濟合作等方面,都應和其它所有制企業一樣享受同等待遇;實施各項優惠政策,重在兌現,不能朝令夕改。

第四,要轉變政府職能,構建服務平臺。加快政府職能轉變,減少政府對經濟事務的行政干預,集中精力謀發展,切實為民間投資者和現有民營企業解決一些實際問題。例如,加快工業園區建設,搭設創業平臺,以公正、公平、平等、優惠的條件吸引民資入園興業。又如,組織成立貸款擔保公司或信貸擔保中心,緩解中小企業貸款擔保難和個人創業貸款擔保難的矛盾。目前,一些中小企業多為改制民營,普遍先天不足,有時難免資金週轉不靈、“捉襟見肘”,通過信貸支援“輸血”再造,可以進一步做大做強,提高民間資本的投資回報率。比如,深化金融資本體制改革,通過建立投資諮詢機構、服務代理機構、信用評估機構等有效措施,引導民間“外溢”資本“迴流”,啟動大量的居民儲蓄進行投資辦工業。又如,開展業務技術培訓,提升民營業主整體素質,加強企業經營管理和技術創新,完善企業法人治理機構,提高企業知名度,更好的吸引民間資本投資。通過全方位的服務和堅持不懈的努力,爭取在二到三年內,形成比較完備的信用擔保體系、信用評價體系、專案論證體系、諮詢服務體系、民間投資體系,為投資者提供資金融通、投資策劃、擇業引導、專案代理、企業管理、環境優化等必要的服務,廣泛吸引民間資本投資。

如何啟用民資,培植財源是一項複雜的系統工程,任何試圖一蹴而就的想法是不現實的,必須拿出超乎尋常的決心、勇氣,付出大量精力、財力並施之以過硬的措施,方可望有所成。

縣域經濟調研報告範文9

“稅收分析是稅收管理的眼睛。”稅收分析在推進稅收科學化、專業化、精細化管理過程中,發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新時期稅收管理思想和管理目標的轉變,要求稅收分析不能侷限於稅收計劃完成進度分析,更應該注重從經濟稅收關係角度認識稅收職能和目標實現的關聯度。下面就__縣經濟稅收協調發展作初步分析與思考。

以__年為例,對__縣域經濟發展和地方稅收概況作如下分析

從以上分析情況看,__縣域經濟發展和地方稅收的關聯十分緊密,呈現出以下特徵:

(一)推動產業結構升級,增強GDP的稅收能力。經濟發展是地方稅收的源泉。因此,要在不斷加速擴張經濟總量的同時,加大產業結構調整力度,促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著力形成以農業為基礎、工業為主導、服務業全面發展的產業格局。一在工業經濟方面,主打“三類經濟”,即圍繞建設好“三個基地”(全省重要的水泥生產基地、全省碳酸鈣新材料產業基地、全省最大的大理石板材加工基地),主打“石頭經濟”;圍繞建立好國家迴圈經濟示範城市,推動產業實現綠色、迴圈、低碳、可持續發展,主打“迴圈經濟”;圍繞發揮好品牌和產業基地優勢,主打醫藥食品產業經濟。二在農業經濟方面,瞄準“多樣、精緻、高效”農業方向,做大規模、做足特色、做深加工,形成百名大戶、千戶農莊、萬畝產業的發展格局,打造全省知名的現代農產名縣。三在現代服務業方面,要加快旅遊產業、現代商貿業的發展,強力推進新興服務業發展,努力構建省級區域性物流中心。四在非公有制經濟方面,應當在繼續推進工業核心化戰略的同時,注重使非公有制經濟在質和量上都有一個實質性的提升,如圍繞三大支柱產業扶持有配套的非公有制企業,實現產業的科學佈局和分工,搞好產業輻射,延長產業鏈,形成生產要素互補、上下游產業配套、合理分工的產業佈局,使非公有制經濟對縣域經濟的.貢獻更好地從地方稅收上體現出來。

(二)按照區域統籌發展戰略,立足產業集聚叢集抓好專案建設,壯大經濟稅源規模。產業集聚和產業叢集是提高產業競爭力,促進經濟稅源規模壯大的最重要途徑。積極對接昌寧高速的開工建設,廣昌到吉安高速的啟動,衡茶吉鐵路的東延,規劃打造“四大重點區域板塊”,即新老城區及周邊統籌發展區域,藤田、陶唐產城融合統籌發展區域,龍(龍岡)上(上固)君(君埠)旅遊產業統籌發展區域和全省知名農產名縣統籌發展區域。

(三)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增強經濟發展後勁,保持地方稅源可持續增長。一是立足招大引強上專案。圍繞我縣的資源優勢和初步形成的三大產業基礎,瞄準國內500強、上市公司、央企、科研院所招商,著力引進固投5000萬元以上專案。二是是突出招商重點。在打通連線長三角、珠三角、閩西經濟區交通大動脈的基礎上,加強形勢分析和監測,主動承接產業轉移。三是加大外資引進力度。篩選一批傳統優勢企業、一批成長型企業、一批服務業企業,重點扶持,促其改造升級、靠大聯強、做大做強,打造一批行業“小巨人”。

(四)加大地方稅收管控力度,實現經濟稅源向稅收的轉化。經濟是稅收之源,要使經濟稅源有效轉化為稅收收入,必須通過強化稅收管控實現。一是嚴格依法治稅。堅持“依法徵稅,應收盡收,堅決不收過頭稅,堅決防止和制止越權減免稅”的組織收入原則,認真執行各項稅收政策,嚴格組織收入紀律,健全完善“稅收經濟分析、企業納稅評估、稅源監控管理、稅務稽查”四位一體的橫向互動機制,加大稅收違法懲治力度,規範納稅行為,大力組織稅收收入。二是加強稅源監控。加強基礎性管理,落實稅收管理員制度,進一步夯實徵管基礎。針對不同納稅人,進行科學分類管理,對重點企業、重點行業實行重點監控,對新建、續建重大專案專人跟蹤管理,分級監控。加快徵管資訊化應用程序,進一步整合稅收徵收管理工作流程,提高徵管質量和效率。加強稅源調查和分析,研究收入增減變化的情況及原因,分析稅收與經濟結構關係,準確把握稅源變動。三強化社會綜合治稅。大力落實江西省稅收保障辦法建立健全以“政府領導、財政牽頭、部門配合、司法保障、資訊支撐、社會參與”社會綜合治稅體系,積極構建協稅護稅網路,形成政府依法管稅、稅務部門依法徵稅、納稅人依法納稅、社會各界綜合治稅的良好局面,形成強大的稅收徵管工作合力。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