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文化自信上大學聯考增加傳統文化導向

來源:果殼範文吧 1.67W

傳統文化不同於各個學科,沒有固定的教材,而且傳統文化的教育資源往往在學校之外,如何能以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實現傳統文化的真正落地,對每位教師來說都是不小的挑戰。

在文化自信上大學聯考增加傳統文化導向

據媒體報道,10月9日,教育部考試中心下發《關於2017年普通大學聯考考試大綱修訂內容的通知》,在各科修訂內容中明確提出,將增加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考核內容,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充分發揮大學聯考命題的育人功能和積極導向作用。應該說,這是傳統文化迴歸基礎教育一個鮮明而積極的訊號,因為納入了大學聯考,使得這一訊號帶有了不可迴避性,應理性待之。

這一訊號的釋放標誌著在傳統文化的制度建設上形成一個較為完整的檔案閉環。從《關於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意見》(其中明確提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積澱著中華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包含著中華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代表著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符號標誌,確立了傳統文化的應有地位),到《教育部關於全面深化課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意見》(文中提出要全面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明確了教育的傳承任務),到《教育部關於印發完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指導綱要的通知》(通知對傳統文化的性質、內容、推進方式均予以詳細描述),再到如今的《關於2017年普通大學聯考考試大綱修訂內容的通知》,形成了首尾呼應的檔案群,使得傳統文化的迴歸與傳承具有了制度保障。從這種角度說,大學聯考增加傳統文化內容是教育改革佈局的自然延伸。

與今年9月13日釋出的`《中國學生髮展核心素養》總體框架相得益彰,傳統文化是魂,是根,是融入血脈中的基因,學生髮展核心素養框架從國家認同層面進一步明確要尊重中華民族的優秀成果,傳播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把傳統文化納入學生必須具備的素養之列,從培養目標層面進行了界定,這也為大學聯考內容調整提供了依據。相應地,大學聯考內容調整也為核心素養的落地提供了契機。

此次大學聯考主要修訂內容有三部分,一是增加了傳統文化考核內容,二是完善了考核目標,三是調整了考試內容。在增加傳統文化的同時,減掉了其他一些內容,從而在一增一減之間實現了內容結構的調整,為凸顯傳統文化的重要性提供了空間。

從基礎教育多年的“應試情結”來看,大學聯考增加傳統文化內容的確能引起廣大師生對傳統文化的關注,但能否藉助此次機會讓傳統文化在基礎教育領域落地生根,進而在廣大學生心中生根,獲得文化血脈的傳承,目前尚有極大的不確定性。由此,有兩個關鍵問題必須認真思考,一是“教什麼”,二是“怎麼教”。

應該清醒地看到,傳統文化教育與大學聯考在本質上是難以彌合的。傳統文化教育從根本上是價值觀教育,價值觀教育遵循的是體驗、感悟、理解、反思、踐行,是基於文化認知之上的文化認同與文化自信。而大學聯考是大規模的紙筆考試,是典型的常模參照考試,這就導致了大學聯考易於在基礎知識、基本技能方面進行考核,而難以在體驗、反思等高階思維和價值認同上有所作為。如果完全以大學聯考為導向來佈局傳統文化教育,教師和學生很可能只關注在考試中增加了幾篇古詩文、都是什麼型別、應如何應考,等等。在相應的教育教學中,教師很容易將傳統文化原本的“價值性知識”生硬地教成了“事實性知識”,從而增加了學生記憶背誦的負擔。

傳統文化不同於各個學科,沒有固定的教材,而且傳統文化的教育資源往往在學校之外,如何能以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將校內教學與校外學習結合起來,從而實現傳統文化的真正落地,對每位教師來說都是不小的挑戰。此外,如何讓作為數字原住民的學生敞開心扉,親近離他們較遠的傳統文化,還需要精心佈局,優化資源。另外,文化的習得往往是在課堂外,這就需要家校協同,社會參與。

傳承是基礎教育的核心任務,優秀傳統文化的習得是基礎教育傳承任務的重要部分,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離不開文化的復興,教育者應珍視此次機遇,在制度佈局基本完成、大學聯考指揮棒已經撬動的現狀下,摸準傳統文化的脈搏,引導學生與傳統文化相遇,埋下文化的種子,進而讓學生實現有根基的文化自信。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