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際網路傳承中國傳統文化

來源:果殼範文吧 3.09W

近年來,隨著整個時代越來越現代化,西方文化已經迅速滲透到了中國的各個領域。一個最為明顯的現象:現在的學生從小就開始瘋狂學習英語,可是對於中國的傳統文化諸如孔孟老莊之學卻成為了收藏在圖書館的典籍了,已經鮮有學生開始學習中國的傳統文化。當然劉曠本人並不是反對學習英語,但是從古到今傳承了五千年的偉大中國傳統文化卻逐漸開始出現了斷層。

網際網路傳承中國傳統文化

對於西方先進的科學技術,中華民族需要學習。但是如果從文化的角度來看,以美國為代表的西方文化僅僅只有數百年,而中國的傳統文化卻已經傳承了五千年,既然老祖宗把傳統文化傳承了五千年,那麼就一定有他的道理,古人甚至有半部《論語》治天下之說。然而今天,中國的傳統文化卻已經開始出現了斷層,究其根本原因,主要是由以下幾點原因造成。

1、資訊化的快速發展,越來越多的現代人開始沉迷於網路。在整個網際網路上,充斥著各種遊戲、娛樂等相關資訊,自制力較差的孩子們往往容易被這些遊戲和娛樂所誘惑,甚至不能自拔。而中國的傳統文化所講究的是靜心修學,這跟浮躁的網際網路時代恰恰是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整體浮躁的社會風氣是造成中國傳統文化斷層的重要原因所在。

2、這跟中國的教育體制也有著密切的關聯。今天中國的語文教育,在很大程度已經拋棄了過去的傳統文化,只是時不時地在課本中穿插一些唐詩宋詞。就拿80後、90後來說,已經很少有幾個人能夠背誦出《論語》、《老子》等一類傳統經典來,為了應付四六級英語考試,他們在大學時期的相當一部分時間耗在了背誦英語單詞上。

3、從整個家庭教育的環境來看,各個家長都已經是跟風似的給孩子報各種班。在他們看來,別的孩子都在學舞臺、學鋼琴、補習英語、奧數等,可是我們家小孩沒學,他們就會覺得自己的孩子落伍了,於是盲目跟風。在他們看來,中國的傳統文化對孩子們來說已經是可有可無的東西,因為學校裡壓根兒也不考。

4、西方以及日韓文化的大量入侵以及各種流行元素的迅速蔓延,這嚴重擠壓了整個國內傳統文化的生存空間。情人節、聖誕節等西方節日似乎比傳統的七夕、元旦更有味道,鋼琴、吉他等西洋樂器亦比古箏、琵琶等民族樂器更為流行,長期如此,傳統文化豈能不斷層?

傳承中國傳統文化,成網際網路企業歷史使命

過去,學習傳統文化只能依託於線下的教學和書籍。但是在今天的網際網路時代,學習傳統文化就能夠藉助各種網際網路平臺,而非僅僅只是侷限於線下書本和教學。今天大部分使用者的時間都放在了電腦上和手機上,那麼藉助網際網路的力量傳承和傳播中國傳統文化就成為了網際網路企業的歷史使命,於是以百度為首的網際網路巨頭開始藉助自身平臺的力量助力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和發展。

就拿這次端午節來說,百度搜索首頁的logo就換成了具有端午節色彩的新logo,通過藉助有著“中國最年輕造龍師”之稱的蓮羊的手筆,將百度logo換成了極具端午色彩的龍舟。自古以來,龍舟就是中國傳統文化的象徵和代表,據說為了此次logo能夠更形象地傳遞中國非遺文化,百度甚至不惜花費大量精力,通過屈原故鄉秭歸文化旅遊局找到秭歸最古老的龍舟原型——秭歸龍舟。事實上,這些年,百度一直在藉助其平臺的力量助力中國非遺文化的發展。

每逢節日之際,百度搜索都會更換具有中國特色的logo。此前百度在重要節日之時,就曾把搜尋logo換成了具備傳統文化特色logo,比如中秋節的嫦娥奔月、七夕節的鵲橋相會、春節的《大鬧天宮》人物形象等。此外,在2013年,百度董事長兼執行長李彥巨集還牽頭成立了“中國民營產業商會”並擔任會長,並一直在推動中國文化產業的發展。

一方面,百度通過將中國最年強的造龍師與傳統的龍舟文化結合在一起,將百度logo換成了極具特色的龍舟,以一種全新的方式,使得中國的傳統文化散發出了全新的光彩。同時古老的中國傳統文化,通過網際網路的方式呈現出來,又是另一番景象。甚至讓我們在看到百度龍舟logo的時候,不免想起當年屈原的故鄉湖北秭歸。

另一方面,目前百度搜索擁有超過6億的網民使用者,這對於非遺文化的傳播範圍來說,也是極其廣泛的,也讓更多的使用者瞭解了非遺文化。而百度每天擁有超過50億次以上的搜尋需求,對於非遺文化的傳播更是具備了持續不斷的推廣。

由此看來,在百度的帶領下,中國的非遺文化正在通過網際網路的力量逐漸滲透到每一個網民的內心深處。而從百度頻頻推動中國傳統文化的動作來說,百度對於中國傳統文化的理解也較為深刻、獨到。儘管對於百度等網際網路平臺來說,傳承中國的傳統文化是他們的歷史使命與責任,但是在百度等巨頭的推動下,整個國內的網際網路+傳統文化產業實際上也正在成為一個新的大風口。

網際網路+傳統非遺文化正在多個領域爆發新機遇

目前,傳統非遺文化還沒有完全走向市場,整個領域實際上還具有非常大的市場機會,並且在多個垂直細分領域都還存在創業者的新機會。

一、非遺O2O電商領域

對於非物質文化遺產來說,線上線下結合的O2O電商模式還是具有一定的市場空間。目前在國內,已經有非物質文化遺產電商平臺在開始運作了。此前百度糯米已經通過其平臺推出了非遺有價產品的`專題活動,而在去年,國內唯一官方授權的非遺類電商平臺e飛蟻也正式上線。

從非遺傳承人和企業的角度來看,這類O2O平臺通過藉助網際網路的渠道優勢為非遺傳承人和非遺企業構建全方位的線上推廣,他們只需要通過付出自己的手藝勞動,就能夠藉助線上平臺獲取一定的收益,同時也能夠藉助線上平臺弘揚自己的手藝文化。

從電商平臺的角度來看,目前國內真正從事這來產品的電商並不多,電商平臺很容易能夠建立自己的獨特差異化優勢,並能在天貓、京東稱霸下的中國電商市場格局殺出了一條陽光大道來。

從消費者的角度來看,隨著人文層次的不斷提升,越來越多的消費者尤其是藝術愛好者喜歡收藏一些具備傳統文化價值的產品。但是很多消費者卻苦於很難通過線下渠道找到非遺大師們的作品,網際網路平臺打破了這種資訊障礙。

當然,O2O電商平臺需要打破的是一個信任問題,對於很多消費者來說,他們很難辨別非遺產品的真假,這就需要電商平臺具備足夠的權威來確保非遺商品的真實性。

二、非遺旅遊領域

目前整個國內的旅遊市場,人文景觀旅遊正在不斷受歡迎,尤其是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的開發利用日益增加。但是如何將這類旅遊景點與網際網路結合起來,這還需要一個探索的過程。比如目前百度地圖已經開啟了非遺城市、非遺博物館等標註,同時還增加了非遺禮品的索引,能夠讓消費者通過百度地圖找到附近的非遺文化產品。

網際網路創業者搭建平臺可以通過與非遺文化當地人進行合作,把整個非遺傳承人所在的地區建成一個集合餐飲、娛樂為一體化的文化旅遊度假地,然後在這個旅遊地點,當地人也可以把自己的非遺類藝術品進行出售,形成一個線上線下結合的非遺旅遊度假消費中心。

從旅遊的角度來,這是一種特色的差異化旅遊。非遺文化的旅遊具有多方面的價值,一個是它的審美價值,很多工藝品、表演藝術以及民族服飾,都是歷史上不同時代、不同民族人民勞動和智慧的結晶;一個是它的歷史價值,非物質文化遺產大多歷史悠久,它承載著豐富的歷史,是以前時代流傳下來的歷史財富;還有一個則是它的文化價值,非物質文化遺產是鮮活的文化,具有原生態的文化基因。

不過目前國內很多非遺文化旅遊卻被濫用了,大量民間傳統文化器物和藝術品沒有對其進行精心設計而被隨意地改成旅遊商品,這嚴重扭曲了該藝術品的本意。與此同時,許多表演藝術不是真正的傳承人在表演,甚至有的表演還加了某些不健康的內容,從而喪失了祖先傳續的原始韻味和文化底蘊,變成了平淡的商業表演。如何利用網際網路的優勢來糾正這個被盲目開發的旅遊市場,能夠讓非遺文化旅遊釋放更大的市場價值。

三、非遺電影產業

其實,對於非遺電影來說,這既是一個巨大的產業,同時也是對於傳統非遺文化的一個極好傳播,通過電影,能夠藉助影像記錄文化風俗、記錄更為豐富的資訊。

目前,在國內的電影市場,百度、阿里巴巴、騰訊等都已經湧入到了電影行業。從電影的製作、發行、電影票銷售一直到電影衍生品,巨頭們都在開始一步一步滲透和佈局。那麼,對於他們來說,如何將電影與非遺文化相結合起來,這裡面必然會產生新的市場機會。

四、非遺線下活動

通過藉助線上平臺作為導流,可以舉辦各種線下的非遺展覽,比如美食節、服裝節、非遺產品展覽等。對於平臺來說,在為非遺繼承人和非遺企業提供線下展示的同時,平臺也獲得了一定的收益,同時還可以收取前來參觀使用者的門票。

對於使用者來說,他們通過參加這種線下非遺活動,能夠更深入瞭解到中國的傳統非物質文化遺產,而且還能夠通過線下活動認識有著共同興趣愛好的朋友,非遺文化社交甚至也可以由此開啟。

同時對非遺文化的繼承人和企業來說,通過這種線下活動也能夠更好地推廣和宣傳自己的非遺文化作品,讓更多的使用者瞭解自己的非遺文化。

五、非遺線上知識平臺

目前百度知道、百度百科等產品都已經推出了與非遺文化相關的知識問答、數字博物館等,對於大多數想要學習和了解非遺文化的使用者來說,線上平臺同樣還存在相當的市場機會。

通過搭建這種非遺文化的線上知識平臺,未來平臺可以推出非遺文化的線上教育課程。未來線上教育,尤其是直播教育會成為一種非常流行的趨勢,非遺文化教育作為垂直細分領域,同樣會具備一定的市場空間。

其實並不僅僅只是侷限於以上五個方面,非遺文化在更多的領域還將具備一定的市場空間。中國的傳統文化出現斷層並非聳人聽聞,但是隨著百度等巨頭對中國傳統非遺文化的推動,中國的傳統文化將會得到有效延續。最為重要的是,藉助網際網路,以市場化的方式來運作非遺文化,既有利於非遺文化的快速傳播,對於網際網路創業者以及非遺文化繼承人和企業來說也是一個全新的市場機遇。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