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靈雞湯小故事300字作文

來源:果殼範文吧 1.57W

獨處的人,是強大的,至少精神力量是無懈可擊的。希望習慣了聚光燈下生活而不懂聚光燈意義的人能清楚這些。最好嘗試做一個獨處的人。下面是小編整理關於心靈雞湯小故事300字作文。歡迎大家閱讀!

心靈雞湯小故事300字作文

我的心靈雞湯

“書中自有黃金屋”,這是自古流傳的一句名言。是呀,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只要把書讀好,便能瞭解其中的奧妙。書是我的一位良師,也是我迷失方向時的指南針,更是我通向成功的臺階。它不但能帶我知識,還能將我心中的悲傷憂愁化為烏有,淨化我的心靈。

一開始,我只是把書當作消磨時光的工具罷了。我讀得很快,總是走馬觀花,不求甚解。喜歡一本書就拿來讀,不喜歡了,又把它扔在一旁。直到四年級,媽媽跟我講了一句話:“書上的知識是你自己的財富,是誰也搶不走的。”聽到這句話後我才感受到:書是多麼重要的東西啊!從此,我便開始認真起來,一字一句地讀,細細地品味書上的精彩內容。現在,書已經成為了我形影不離的朋友,成了我的“長生果”。

在我的讀書經歷中,《意林》這本雜誌陪我度過了許多時光。我十分喜歡它裡面的那些精彩文章,幽默笑話,哲理故事。每當遇上那些我喜歡的好文章,我都要細細地讀上好幾遍,把它融入心裡。《意林》是一本通往內心世界的溫暖善意的雜誌,像春天的甘雨滋潤心田,洗滌著塵世的紛繁複雜,為勞碌的人們鋪設著一個夢寐以求的安全避風港,為飢餓的人們準備的精神食糧。《意林》也像一位好客的主人,敞開大門,熱情迎接四方賓客,就連路人也被誠邀入席。在我眼中,《意林》更像一首歌,一首中國風的歌,就像周杰倫唱的那首《青花瓷》;一首勵志的歌,就像汪峰唱的那首《飛得更高》。這就是《意林》,我讀書路上的夥伴。

多麼樸實無華的外衣,但它卻裝載了人類靈魂的全部美麗,這就是書——我心靈的雞湯。

獨處的意義

“獨來獨往的人,必有過人之處。’

當看到這句話時,我的心裡是暖暖的,不是因為後半句,而是因前半句的親切。當然後半句給我提了一個問題:我有過人之處嗎?有的話,我怎麼沒發現?

獨處是一種好方式。它可以讓你靜下心去做自己的事,而拋除了與人攀比的各種問題,以一種獨處的方式生活。你唯一要做而專心對待的是提升自己,並不會有其他的牽絆。

獨處可以讓你的思維不斷運作。一個人在一個空間裡,你想到的任何事情都是在對自己的剖析和完善。並且做的事都正好是去提升自己所欠缺的東西。因為獨處,你的思維不曾停滯,因為思維的運作,你的行為在提升,因為提升,你會慢慢發現自己的成長,質的飛躍。

獨處,可以幫你贏的時間。如果你是一個習慣獨處的人,你應該感覺到自己的成長,在這成長過程中,你很少去走回頭路,更不要說反覆如此了。因為一直在進行量的積累,與另外一些不斷反覆走回頭路的人比起來,你不是贏得了他們在反覆過程中的時間了嗎?

獨處,還會讓你看淡一切,但並不代表沒有激情。獨處的人獲得成功後,會很興奮。但這興奮是短暫的。獨處的人會在別人面前享受自己的成功——讓自己成為焦點。但很清楚的事實是聚光燈永遠不會只照耀你一個人。一旦聚光燈離開,獨處的人會很快回於平靜,而不是像長期在聚光燈下生活,當聚光燈已離開就像頹掉的人一樣。獨處的人很會適應這種聚光燈離開的日子,或許像母親愛孩子一樣,也不為過。但沒了聚光燈,獨處的人回想的問題是自己的不足和欠缺,而非為聚光燈的離去而苦惱。因為他們知道聚光燈的珍貴與真正的意義——那是對他們的某一階段提升的認同和鼓勵。

獨處的人,是強大的,至少精神力量是無懈可擊的。希望習慣了聚光燈下生活而不懂聚光燈意義的人能清楚這些。最好嘗試做一個獨處的人。

心靈雞湯的味道

是要下雨了嗎?我的媽媽怎麼還沒來?小時候的自己總是這樣期待著。不,我已經是中學生了,我再也不用媽媽嘮叨的語言和無微不至的關心了,可是總覺得自己靈魂的另一半一直在心中大聲的抗議著。

早上的陽光總是那樣的溫暖,照在了我熟睡的臉上。母親在一旁為我縫著昨天淘氣刮破的牛仔褲——那天的小雨溼潤了大地的每一個角落,而我卻和母親淋著雨在地裡種蔬菜,母親累得滿頭大漢,汗水順著母親的臉頰往下滴,好像每一滴都是蔬菜們的生命之水。我則在車邊玩耍。回去的路上,母親時不時用手捶打腰背。走到拐外的地方,一輛電車賓士而來,迎面朝我撞了過去,我當時嚇得不知所措,好像元神都出了竅。這時母親飛似得朝我這邊跑了過來,車剛掛住我的褲子,母親就把我撲倒了,滋……的一聲,我的褲子刮破了。但是,更糟的是車刮破了母親的腳腕,鮮紅的'血順著母親的腳流了下來。我瞪著眼看著這一切和受傷的母親……母親為我受了傷而我好像並不在意?母親真的為我做了那麼多?難道是我沒發現嗎?

在我的記憶中好像有那麼一件事;在一次放學的時候,正晴朗的天空忽然變了顏色。這時,天空灰暗,狂風大作,雷公隆隆的在天上發著怒。我正跑去推自行車,棗大的雨珠落到了我的手背上。我凍得全身都僵住了,心中卻呼喚著母親的到來。接著,大雨嘩嘩的下了起來。母親來了,她騎著電動車用嘶啞的聲音喊著我的名字。我哭著跑到母親身邊,母親摸著我的頭,把自己身上的雨衣脫給了我。那天,母親發了高燒。

啊,原來母親給了我那麼多,這種愛像濃縮成了一碗香濃的心靈雞湯一樣,給了我溫暖、給了我營養、給了我生命……

昨夜,我做了一個夢;我和母親在夕陽下散步,我和母親握著手彼此愛著彼此,再也沒有煩惱和憂愁……

送你一把幸福的鑰匙

經典故事蒂姆小時候,是個無憂無慮的孩子。但自打上國小那天起,他忙碌奔波的人生就開始了。父母和老師總告誡他,上學的目的,就是取得好成績,這樣長大後,才能找到好工作。沒人告訴他,學校,可以是個獲得快樂的地方,學習,可以是件令人開心的事。因為害怕考試考不好,擔心作文寫錯字,蒂姆揹負著焦慮和壓力。他天天盼望的,就是下課和放學。他的精神寄託就是每年的假期。

漸漸地,蒂姆接受了大人的價值觀。雖然他不喜歡學校,但還是努力學習。成績好時,父母和老師都誇他,同學們也羨慕他。到高中時,蒂姆已對此深信不疑:犧牲現在,是為了換取未來的幸福;沒有痛苦,就不會有收穫。當壓力大到無法承受時,他安慰自己:一旦上了大學,一切就會變好。

收到大學錄取通知書時,蒂姆激動得落淚。他長長舒了一口氣:現在,可以開心地生活了。但沒過幾天,那熟悉的焦慮又捲土重來。他擔心在和大學同學的競爭中,自己不能取勝。如果不能打敗他們,自己將來就找不到好工作。

大學4年,蒂姆依舊奔忙著,極力為自己的履歷表增光添彩。他成立學生社團、做義工,參加多種運動專案,小心翼翼地選修課程,但這一切完全不是出於興趣,而是這些科目,可以保證他獲得好成績。

大四那年,蒂姆被一家著名的公司錄用了。他又一次興奮地告訴自己,這回終於可以享受生活了。可他很快就感覺到,這份每週需要工作84小時的高薪工作,充滿壓力。他又說服自己:沒關係,這樣幹,今後的職位才會更穩固,才能更快地升職。當然,他也有開心的時刻,在加薪、拿到獎金或升職時。但這些滿足感,很快就消退了。心情故事

經過多年的打拼,蒂姆成了公司合夥人。他曾多麼渴望這一天。可是,當這一天真的到來時,他卻沒覺得多快樂。蒂姆擁有了豪宅、名牌跑車。他的存款一輩子都用不完。

他被身邊的人認定為成功的典型。朋友拿他當偶像,來教育自己的小孩。可是蒂姆呢,由於無法在盲目的追求中找到幸福,他乾脆把注意力集中在了眼下,用酗酒、吸毒來麻醉自己。他儘可能延長假期,在陽光下的海灘一呆就是幾個鐘頭,享受著毫無目的的人生,再也不去擔心明天的事。起初,他快活極了,但很快,他又感到了厭倦。

做“忙碌奔波型”並不快樂,做“享樂主義型”也不開心,因為找不到出路,蒂姆決定向命運投降,聽天由命。但他的孩子們怎麼辦呢?他該引導他們過怎樣的一種人生呢?蒂姆為此深感痛苦。

為什麼當今社會有那麼多“忙碌奔波型”的人呢?本-沙哈爾這樣解釋:因為人們常常被“幸福的假象”所矇蔽。愛情故事

我們所處的社會環境和文化背景是這樣的:假如孩子成績全優,家長就會給獎勵;如果員工工作出色,老闆就會發給獎金。人們習慣性地去關注下一個目標,而常常忽略了眼前的事情,最後,導致終生的盲目追求。

然而一旦目標達成後,人們常把放鬆的心情,解釋為幸福。好像事情越難做,成功後的幸福感就越強。不可否認,這種解脫,讓我們感到真實的快樂,但它絕不等同於“幸福”。它只是“幸福的假象”。

這就好比一個人頭痛好了之後,他會為頭不痛而高興,這是由於這種喜悅,來自於痛苦的前因。“忙碌奔波型”的人,錯誤地認為成功就是幸福,堅信目標實現後的放鬆和解脫,就是幸福。因此,他們不停地從一個目標奔向另一個目標。

在本-沙哈爾看來,尋找真正能讓自己快樂而有意義的目標,才是獲得幸福的關鍵。情感故事

2月11日,德魯-吉爾平-福斯特在位於美國馬薩諸塞州劍橋的哈佛大學被任命為第28任校長後發表講話。哈佛大學任命著名歷史學家福斯特為第28任校長。福斯特也成為哈佛自1636年建校以來首位女校長。

他們把物質與財富,放在了快樂和意義之上。幸福,應該是快樂與意義的結合。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