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文化調查報告範文2篇[精品]

來源:果殼範文吧 2.8W

在經濟發展迅速的今天,報告的使用頻率呈上升趨勢,不同種類的報告具有不同的用途。一聽到寫報告馬上頭昏腦漲?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傳統文化調查報告範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傳統文化調查報告範文2篇[精品]

傳統文化調查報告範文1

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逐漸提高。人們對於中國傳統文化的瞭解和認識也在不斷的發生著變化。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要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增強國家文化軟實力,必須堅持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前進方向,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傳統文化是中國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們要繼承和發揚傳統文化,取其精華,在繼承中不斷創新,才能使傳統文化煥發出自己的光彩。所以,在寒假期間開展了對中國傳統文化春節的調查,加強大學生對傳統文化的認識和了解,以便更好的弘揚中國傳統文化。

1 關於春節的介紹

1.1春節的起源

春節指華夏傳統曆法夏曆的元旦(與中國現行的公曆元旦不同),農曆正月七年級,又稱農曆新年、大年、歲首、正旦、正月朔日,又叫陰曆年,俗稱過年、度歲、慶新歲。據記載,中國人民過春節已有4000多年的歷史。關於春節的起源有很多說法,但其中為公眾普遍接受的說法是,春節由虞舜興起。公元前2000多年的一天,舜即天子位,帶領著部下人員,祭拜天地。從此,人們就把這一天當作歲首。春節是中國最盛大、最熱鬧、最重要的一個古老傳統節日。在中國民間,傳統意義上的春節是指從臘月初八的臘祭或臘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七年級為高潮。

1.2春節的習俗

掃塵

按民間的說法,因“塵”與“陳”諧音,新春掃塵有“除陳布新”的涵義,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窮運、晦氣統統掃出門。

貼春聯

春聯也叫門對、春貼、對聯、對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對偶、簡潔、精巧的文字描繪時代背景,抒發美好願望,是我國特有的文學形式。每逢春節,家家戶戶都要精選一幅大紅春聯貼於門上,為節日增加喜慶氣氛。

貼窗花和倒貼“福”字

窗花以其特有的概括和誇張手法將吉事祥物、美好願望表現得淋漓盡致,將節日裝點得紅火富麗。為了更充分地體現這種嚮往和祝願,有的人乾脆將“福”字倒過來貼,表示“幸福已到”“福氣已到”。

年畫

春節掛貼年畫在城鄉也很普遍,濃黑重彩的年畫給千家萬戶平添了許多興旺歡樂的喜慶氣氛。年畫是我國的一種古老的民間藝術,反映了人民樸素的風俗和信仰,寄託著他們對未來的希望。

守歲

除夕之夜,全家團聚在一起,吃過年夜飯,點起蠟燭或油燈,圍坐爐旁閒聊,等著辭舊迎新的時刻,通宵守夜,象徵著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驅走,期待著新的一年吉祥如意。

爆竹

中國民間有“開門爆竹”一說。即在新的一年到來之際,家家戶戶開門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嗶嗶叭叭的爆竹聲除舊迎新。

拜年

新年的七年級,人們都早早起來,走親訪友,相互拜年,恭祝來年大吉大利。拜年時,晚輩要先給長輩拜年,祝長輩人長壽安康,長輩可將事先準備好的壓歲錢分給晚輩,因為“歲”與“祟”諧音,晚輩得到壓歲錢就可以平平安安度過一歲。

1.3春節食俗

蒸年糕

年糕因為諧音“年高”,再加上有著變化多端的口味,幾乎成了家家必備的應景食品。年糕的式樣有方塊狀的黃、白年糕,象徵著黃金、白銀,寄寓新年發財的意思。

包餃子

因為和麵的'“和”字就是“合”的意思;餃子的“餃”和“交”諧音,“合”和“交”又有相聚之意,所以用餃子象徵團聚合歡;又取更歲交子之意,非常吉利;此外,餃子因為形似元寶,過年時吃餃子,也帶有“招財進寶”的吉祥含義。一家大小聚在一起包餃子,話新春,其樂融融。

2 關於大學生對春節的認識瞭解調查

為了弘揚傳統文化,增強同學們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認同感,在寒假期間,對在校大學生,通過問卷的方式進行調查,以瞭解他們對春節的認識和了解,從而更好的繼承和發揚傳統文化。

本次調查,共發放問卷110份,收回86份,有效問卷86份,問卷回收率為78.2%,問卷所反映出的問題具體如下:

2.1中國傳統春節跟西方聖誕節相比,您更喜歡哪一個?

a春節 b聖誕節

由圖表可知,94%的同學更喜歡春節,這說明在文化開放交融的今天,當代大學生對傳統文化的認可程度還是比較高的,這一點是值得肯定的。

2.2您瞭解春節的習俗嗎?

a非常瞭解 b瞭解部分 c不太瞭解

由圖表可知,86%的同學對於春節的習俗只是瞭解部分,並不十分清楚春節的具體習俗。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對傳統文化的瞭解卻越來越少,必須通過一系列的活動,來提高同學們對傳統文化的瞭解程度。

2.3您知道春節的來歷嗎?

a非常清楚 b不太清楚 c不知道

由圖表可知,僅有34%的同學非常瞭解春節的來歷,而11%的同學不知道春節的來歷,這反映出,當今大學生對傳統文化的關注程度太少,缺乏對傳統文化深入瞭解,不能很好的繼承和發揚中國的傳統文化。

2.4您年三十的晚上你都幹什麼?(單選)

a看春晚,吃年夜飯 b上網通宵(玩遊戲、聊天)

c出去玩(放鞭炮、煙花)等 d其他

由圖表可知,71%的同學在年三十晚上還是會進行守歲、吃年夜飯的活動,10%的同學喜歡出門放鞭炮、煙花等,這說明,對於春節中一些常規性的活動,同學們還是比較能傳承的。但是,在當今社會,這些習俗的味道卻越來越淡,所以還需要多一些關注。

2.5您給親朋好友拜年的主要方式?(多選)

a手機簡訊 b打電話 c上網發賀卡以及qq拜年

d去家裡問候 e不拜年

由圖表可知,42%的同學選擇打電話拜年,18%的同學選擇通過網路拜年,15%的同學選擇電話拜年,僅有24%的同學選擇去家裡問候拜年。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人們的交流日益便捷,手機簡訊,網路聊天。這些技術在方便我們生活的同時也使得人與人之間的會面越來越少。與以前挨家挨戶拜年相比,現在的拜年大部分只是走一種形式而已,缺少了年文化的味道,這值得我們去反思。

3 存在問題

3.1西方文化的影響

隨著現代社會的發展,人們的生活節奏加快,工作壓力增大,青年們或多或少的會感覺身心疲憊,因而需要機會放鬆。此外,高新技術的發展,各國文化之間相互交融也十分明顯。中國的傳統節日注重的是一種習俗和紀念,比如清明節、端午節、勞動節、國慶節等,而西方的節日更多的是一種心靈的放鬆和情感的表達。受西方文化的影響,青年人逐漸熱衷於西方節日,聖誕節、情人節、感恩節、父親節、母親節、萬聖節,這些節日為廣大青年提供了一個放鬆自己、張揚個性、表達情感的平臺,同時商家也迎合了這股潮流,捕捉、甚至製造消費熱點。從以前的不為人知,到現在的眾人皆知,商家的炒作和新聞媒體的宣傳都起到了推動的作用。從這方面來說,青年們更加追求一種享受,而逐漸淡化中國的傳統節日。從調查結果來看,雖然大部分同學還是比較喜歡春節的,但春節作為中國最具代表性的傳統節日,更多的是出於一種對中國傳統的崇敬之情。

西方文化節日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影響不容小覷,我們必須正視各種文化,繼承和弘揚中國的傳統文化。

3.2缺乏對傳統文化的深入瞭解

隨著社會的發展,中年人們的工作壓力越來越大,也很少關注傳統文化方面的資訊。對於青少年來說,更加註重生活的享受,對傳統文化的起源等便很少了解。總之,現代社會的人們可能只是瞭解有哪些傳統節日,而真正瞭解節日起源,深入體會傳統文化的人卻越來越少。人們對傳統文化的關注程度逐漸淡化,很多傳統工藝也因此失傳,對於傳統文化的弘揚和發展來說,無形是一重大損失。

3.3對傳統文化的實踐不充分

以前,人們對待傳統節日都很期盼,而現在,更多的是一種形式。拿春節來說,以前的人們總是提前幾周開始準備年貨,做新衣服,收拾屋子,做各種春節食物,而現在,由於工作繁忙,人們很少去在意這些事情,多數到了春節前幾天才開始準備。現在的春節,少了很多過年的味道。對於春節的各種習俗,以前人們總是習慣自己寫對聯以表示對新春的祝福,而現在,大街上各種對聯花樣十足,雖是好看,但卻少了好多意義。

高新技術的發展,給人們帶來方便快捷的同時,也使得人與人之間生疏了不少。拿拜年來說,以前人們總會挨家挨戶的拜年,以表新年的祝福,而現在,人們更多的是通過簡訊、網路等進行祝福。人與人之間面對面溝通的機會逐漸減少。人們對於傳統文化的親身實踐越來越少,不利於中國傳統文化的發展。

4 建議與對策

4.1政府部門

政府部門應該加大對傳統節日的關注程度,合理的調整各種傳統節日的休假實踐。一方面,可以讓人們得到身心的放鬆,從而有更多的時間去體味中國的傳統文化。另一方面,可以提高人們對傳統文化的重視程度。

政府應該加大對傳統文化藝術的保護程度,對於那些即將失傳的傳統藝術,應該給予相應的財政支援,保護中國的傳統文化,才能使傳統文化發揚光大。

政府可以建設相應的組織,以督促傳統文化的弘揚和發展,為文化的繁榮發展提供更多可行的途徑。

4.2學校及各工作單位

學校可以多組織與傳統文化有關的活動,以提高同學們參與中國傳統文化的熱情,增強學生對傳統文化的瞭解。比如,可以利用寒暑假組織學生進行弘揚中國傳統文化的實踐活動,組織各種文藝演出,優秀文章徵稿以及春節對聯等活動。這樣,學生們可以從中收穫很多關於中國傳統文化的知識,從而更好的弘揚中國的傳統文化。此外,學校還要加強教育力度,在教學中引導學生要多關注、多實踐,在創新中繼承和弘揚中國的傳統文化。

4.3媒體部門

媒體可以加大宣傳的力度,增加各種途徑,拓寬人們對傳統文化的瞭解。比如一年一度的春晚,媒體方面應該迎合廣大人們的需求,投其所好,才能達到更好的宣傳效果。此外還可以增加一些與中國傳統文化有關的公益廣告,加強人們對傳統文化的認識。

4.4個人

正確對待西方節日和中國的傳統節日,從自身做起,多關注中國的傳統文化。利用空閒時間,可以通過各種途徑多瞭解、多思考、多實踐,不斷加深對傳統文化的瞭解。要具有責任意識,充分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從日常生活的點點滴滴做起,比如:自己寫一幅對聯,做一個油燈等等。用實際行動弘揚傳統文化,在實踐中體味傳統文化的內涵。

同時,我們也應該做好宣傳工作,讓更多的人去了解中國的傳統文化,更好的關注中國的傳統文化。

5參考資料

《春節的起源》

《春節的各種習俗》

傳統文化調查報告範文2

(一)調查目的

1、熟悉調查的過程,掌握學習方法,瞭解獨有的中國傳統文化(最具文化內涵、傳統魅力和凝聚力的春節),有利於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質好愛國主義精神。

2、將成果廣而告之,一次強調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悠久,並做好宣傳,動員全民弘揚民族文化。

(二)調查方法

主要採用上網調查、個別採訪。

(三)調查報告

中國傳統的春節給了人們一份濃的難以化開的情,一種經年釀造的醇厚的味。這就是生養我們的“文化之根”。傳統的春節,融入一種文化的意境、文化的象徵,並擔負起一種文化功能:

一、辭舊迎新,打上一個人生的結,分開過去和未來;

二、祭祀,緬懷祖宗之德,繼承先人之志,融通天地萬物,祈盼人生幸福;

三、宗親禮儀往來,安排人生秩序,聯絡世代親情,找到個人定位,擔負社會職責;

四、民間娛樂,擴大社會交往,播撒傳統文化,宣洩情感之波,體味人生之樂。

春節成為中國傳統文化的載體,代代相傳,蘊藏厚重的含金礦藏。宋代王安石曾作《元日》詩云:“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傳統文化的積澱是歷千年而不變的.,春節固定的風俗習慣,有許多還相傳至今。

臘月開始辦年貨:

據中國傳統,踏入臘月,已適宜辦年貨,除了買臘味、糖果外,生果亦少不了,其中蘋果大吉代表平安大吉,橘子代表團聚。

年二十四謝灶:

在灶頭放齊貢品後,便焚香敬拜,心中祈求來年衣食豐足暨身體健康,之後燒衣及撒酒,最好將一些湯丸放在灶上,或將麥芽糖塗放在灶君碑的金漆字上,效果會更佳。

年二十八洗邋遢:

年二十八是清理家居的好時機,中國傳統來說,這天一家人都要大掃除,祈求將往年的黴運及不如意通通掃走,而自身亦要潔淨,據說這樣做便可以消災祛病。

年三十晚上送年:

年三十晚是一年的最後一天,這天具有感恩和團圓的寓意。晚上一家聚首一堂吃團圓飯,都有雞,有魚,有菜,吃的豐富是年夜飯的特色。吃菜時,要由頭吃到尾,代表長長久久,吃魚則要故意吃剩一些,代表年年有餘。

吃過年夜飯之後,長輩要發壓歲錢,根據古時的民間習俗,用紅線穿好的一百個銅錢,具有長命百歲的意思,而現在就用貨幣代替(錢一定是偶數,以求大吉大利)。除夕夜人們大多守歲到天亮,為的是祈求雙親長壽。到子夜十二點整,開始放爆竹,慶祝新一年的來臨。

正月七年級宜祭祖:

年七年級祭祖是很重要的習俗。在祖先排位上放一些糖冬瓜、花生糖及生果等。跟著一家人燒香誠心祭拜及燒衣。祭祖完畢後,晚輩向長輩拜年,拱手互相恭賀。此外,年七年級不可掃地倒垃圾,相傳這樣會送走財氣,一些不吉利的話亦不能說,否則這年會不好運,亦儘量不要打碎碗碟,如果真的不小心打碎了,就是例如碎碎(歲歲)平安,落地開花,富貴榮華)等好兆頭的話。

八年級婦女返孃家拜年:

八年級是出嫁女回孃家的日子,相傳年七年級回孃家,會令孃家變窮,所以要八年級才返回。此外,返娘你家拜年不能空手,必須準備一些賀禮,如糖果或生果等。

年九年級赤口:

各人留在家中,不出外團拜,恐防招口舌是非。

年初四接財神:

話說年二十四送神返天庭,年初四則是諸天神由天界返人間之時,送神要一大清早就開始,而接神則在初四下午才接。供品方面,三牲,水果,酒菜要備齊。並要焚香點燭燒金衣,以歡迎諸神回人間。

另外,還有掃塵:除陳布新把一切窮運晦氣通通都掃出門,寄託著人們破舊立新的願望和辭舊迎新的祈禱。

貼春聯:將春聯貼在門口,貼夠八張,代表由頭髮到尾。

帖窗花:在窗上帖各種剪紙——窗花,烘托喜慶的節日氣氛,也集裝飾性,欣賞性和實用性於一體。掛年畫:寄託人們喜慶美好的願望。

春天來臨,永珍更新,新一輪播種和收穫季節又要開始。人們有足夠的理由來迎接這個日子,念一遍寄託新年美好願望的句子,這時“福倒了”真的“福到了”!希望在城市裡生活久了的人們在加快生活節奏中還能記得這個寶貴的傳統文化,並將它傳承下去。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