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文化教學計劃(精選3篇)

來源:果殼範文吧 1.82W

光陰的迅速,一眨眼就過去了,我們又將在努力中收穫成長,該好好計劃一下接下來的教學工作了!那麼如何輸出一份打動人心的教學計劃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傳統文化教學計劃(精選3篇),歡迎大家分享。

傳統文化教學計劃(精選3篇)

  傳統文化教學計劃1

一、學情分析:

學生經過一年的學習,對我國博大精深的傳統文化有了初步的瞭解。在一年級,學生對《弟子規》的內容 有了初步的背誦基礎,大多數學生對祖國的文化表現出較濃郁的興趣,藉此時機,將傳統文化精髓灌輸課 堂中,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立志繼承和發揚傳統文化,讓學生做個具有傳統文化素養的中國人。

二、教材分析:

(一)、教學目的要求:

本套教材以齊魯文化為主,反應中華傳統文化精髓。以誦讀原創經典、感懷名人志士、遊歷名山勝水、品 味藝術之樂為基本活動內容,旨在使民族文化得以血脈相承,使少年兒童受到中華傳統文化的滋養,從而 陶冶情操,開啟心智,提升智趣,提高綜合文化素養,激發愛國情感,培養民族氣節。

(二)、教材結構:

本冊教材包括蒙書誦讀、民間傳說、曆法與生肖、詩詞誦讀(一)、娛樂體育、曲藝與雜技、詩詞誦讀(二)、中華河流、政治人物、詩詞誦讀(三)共十個單元,35個課時。

(三)教材編排原則:

本教材突出了原典性、知識性、情感性、趣味性、實踐性和地方特色,通過誦讀、感悟、薰陶、探究、交 流、合作等基本活動方式,達到提高學生綜合文化素養的目的。具體體現在以下三方面:

1. 堅持以人為本的原則,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興趣特點,營造濃厚的探索實踐氛圍。

2. 以提升學生素養為目的,逐步培養其良好得到人文素養,塑造其誠信向上的民族氣節和人生信念。

3. 注重培養學生的探究學習能力,培養其初步的探究學習能力,形成其積極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三、教學中應注意的問題:

1.要關注學生的主體性。本教材形式多樣活潑,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符合學生的心理體驗,教學中要 培養學生良好的品德。

2.要尊重學生的主動性。教學要以“活”為基礎,以“動”為特徵,旨在倡導研究性學習方式。

3.要體現教學過程中的層次性,關注結果沒更關注過程。

4.要關注學生的情感體驗。

5.注重評價的過程性和激勵性。

四、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等

五、教法學法:

自學法、感情誦讀法、點撥法、討論法

六、教學時間安排:

每課均一課時。

  傳統文化教學計劃2

一、指導思想

中華傳統文化,蘊天地之精神靈魂,藏天地之生命力量,以永不竭息的生命力量孕育著人類生生不息,以永不竭盡的智慧光明,照耀著每一個眾生。對學生進行中華傳統文化的啟蒙教育,旨在使民族文化得以血脈相承使學生受到中華傳統文化的滋養,從而陶冶情操,開啟心智,提升志趣,提高綜合文化素養,激發愛國情感,培養民族氣節。

二、教學目標

1、使學生喜歡經典,感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精髓,熟讀成誦。

2、初步掌握經典誦讀的方法,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誦讀。

3、基本瞭解誦讀內容,提高語文素養。

4、訓練學生掌握聲韻格律,從中得到語音、詞彙、修辭的訓練,從中受到傳統文化的薰陶。

三、教學內容

1、中華傳統文化經典彙編(第三冊)中的《大學》。

2、弟子規中的總敘及〈入則孝〉。

3、千字文選句:劍號巨闕,珠稱夜光。果珍李柰,菜重芥姜。

4、九年級語文課本中的國學內容。

四、教學措施

1、以誦讀為主,教學形式多樣化。教師講解、學生講故事、讀書、多形式誦讀比賽等。

2、充分利用多媒體平臺,播放視訊、錄音等,讓學生直觀地感知、理解所學內容,提高學生學習國學的積極性。

3、注重遊戲教學。教學中要善於激發學生興趣,合理運用遊戲“對句、接 龍、找寶藏、小老師”等。

4、注重面向全體和個別差異。集體、小組、個人展示等交錯進行,使每 一個學生在原有的基礎上都有所提高,最終達到人人熟讀成誦的目標。

5、充分利用班級牆報,年級宣傳欄等營造濃郁的傳統文化氛圍。

五、教學進度

第一學期

第三週 語文園地一中的對聯:

霧鎖山頭山鎖霧

天連水尾水連天

綠水本無憂 因風皺面

青山原不老 為雪白頭

水水山山處處明明秀秀

晴晴雨雨時時好好奇奇

重重疊疊山 曲曲環環路

丁丁冬冬泉 高高下下樹

古詩兩首:

《題西林壁》《遊山西村》

第四周《弟子規》總敘 <入則孝> (初學,正音)

第五週《弟子規》總敘 <入則孝>;《千字文》選句(理解,背誦) 第六週《大學》第一段

第七週《大學》第二段

第八週《大學》第三段

第九周《大學》第四段

第十週《大學》第五段

第十一週 語文園地五中的對聯:

一徑竹陰雲滿地

半簾花影月籠紗 (北京頤和園月波樓)

樹紅樹碧高低影

煙淡煙濃遠近秋 (四川青城山真武殿)

四面荷花三面柳

一城山色半城湖 (山東濟南大明湖)

清風明月本無價

近水遙山皆有情 (江蘇蘇州滄浪亭)

大學》第六段

第十二週 古詩兩首: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送元二使安西》

第十三週《大學》第七段

古詩:《過故人莊》

第十四周《大學》第八段

第十五週 語文園地七中的名言:

有志者事竟成。《後漢書》

莫以善小而不為,莫以惡小而為之。(劉備)

業精於勤,荒於嬉;行成於思,毀於隨。(韓愈)

盛年不重來,一日難再晨。及時當勉勵,歲月不待人。(陶淵明)

第十六週《大學》第九段

第二學期

第一週 古詩詞三首:

《獨坐敬亭山》 《望洞庭》 《憶江南》

第二週 複習《大學》一至九段及弟子規

第三週 語文園地一中的古詩名句: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王維)

幾行紅葉樹,無數夕陽山。(王士?)

落木千山天遠大,澄江一道月分明(黃庭堅)

浮天水送無情樹,帶雨雲埋一半山。(辛棄疾)

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張若虛)

第四周《大學》第十段

第五週 語文園地二中的名言:

言必信,行必果。《論語?子路》

與朋友交,言而有信。《論語?學而》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論語?顏淵》

精誠所加,金石為開。《後漢書?廣陵思王荊傳》

愛人者,人恆愛之;敬人者,人恆敬之。《孟子?離婁下》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上》

第六週《大學》第十一段

第七週《大學》第十二段

第八週《大學》第十三段

第九周《大學》第十四段

第十週《大學》第十五段

第十一週《大學》第十六段

語文園地六中的古詩名句: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陶淵明)

人閒桂花落,夜靜春山空。(王維)

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蘇軾)

黃梅時節家家雨,青草池塘處處蛙。(趙師秀)

鵝湖山下稻樑肥,豚柵雞棲半掩扉。(王駕)

獨出前門望野田,月明蕎麥花如雪。(白居易)

第十二週 古詩詞三首 :

《鄉村四月》 《四時田園雜興》 《漁歌子》 第十三週《大學》第十七段

第十四周《大學》第十八段

第十五週 語文園地八中的歇後語:

水滴石穿——非一日之功

早開的紅梅——一枝獨秀

砌牆的石頭——後來居上

關羽失荊州——驕兵必敗

王羲之寫字——入木三分

周瑜打黃蓋——一個願打,一個願挨

第十六週 複習

  傳統文化教學計劃3

一、學生分析:

學生經過學習,對我國博大精深的傳統文化有了初步的瞭解。在七年級語文課本中有《論語·十則》,學生對《論語》的'內容有了初步的背誦基礎,大多數學生對祖國的文化表現出較濃郁的興趣,藉此時機,將傳統文化精髓灌輸課堂中,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立志繼承和發揚傳統文化,讓學生做個具有傳統文化素養的中國人。

二、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包括十個單元,共有34課。當你暢遊於這套教材的時候,你會看到一個豐富多彩的人生世界。你會感悟到我們民族語言的魅力,會聆聽到古代聖賢關於做人、處事的語重心長的教誨,會學到讀書的方法和道理,會領略到流傳了上百年甚至上千年的中國的民族藝術。

三、課程目標

(一)認識傳統文化的豐厚博大,吸收傳統文化的智慧,初步感悟、瞭解傳統文化的精神、審美理想、審美情趣等,感受中華民族的文化魅力,增強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二)培養愛國主義感情、社會主義道德品質,逐步形成積極的人生態度和正確的價值觀,不斷提高自己的文化品位,不斷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三)初步瞭解傳統文化的基本內容和形式,自覺拓展學習視野,積極參與校內外的傳統文化活動。

(四)培養熱愛傳統文化的情感,掌握學習傳統文化的科學方法,養成學習傳統文化的良好習慣。

(五)學習傳統文明禮儀,提高個人修養。

(六)初步學會文明地進行人際溝通和社會交往,培養合作意識。

四、實施措施

(一)充分發揮教師的主體作用,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傳統文化教學應在師生平等對話的過程中進行。教師應積極發揮主導作用,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為學生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引導學生在實踐中學會學習。

(二)重視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正確導向通過傳統文化課程內容的薰陶感染,潛移默化,培養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審美情趣,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積極的人生態度。

(三)注重學生學習方式的多樣性通過活動性學習,使學生在誦讀、感悟、討論、交流的過程中不斷提高對傳統文化學習的興趣。

通過開展豐富多彩的傳統文化學習活動,如詩歌朗誦、書法比賽、藝術節等,充分感受中華傳統文化的魅力。通過參觀遊覽文化古蹟、尋訪歷史文化名人、親身體驗傳統文化的社會意義。

(四)重視對學生學習興趣和學習習慣的培養,要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徵和認知水平組織學習活動,要注意培養學生對傳統文化學習的興趣,使學生從小養成喜歡讀書、認真書寫、勤于思考、踴躍發言等良好的學習習慣。

(五)體現教學的層次性教學中要根據不同年級的學生在知識能力、過程方法、情感態度等方面的不同特點,體現教學要求的層次性,使每個學生都能獲得成功的喜悅和自信,在原有基礎上都能循序漸進,得以發展提高,不可盲目拔高教學要求。

(六)重視對學生的文化薰陶學習經典重在積累感悟。通過品味經典之韻、感受志士之魂、領略山水之美、參與藝術之樂,使學生受到傳統文化的薰陶和滋養,獲得文化積累,從而提升學生的文化素養和文化品格。要重視學生學習過程中的情感體驗。力求以情動人、以情啟智、以情養德,激發學生情感共鳴。

(七)培養學生對傳統文化初步的鑑別意識傳統文化因歷史的侷限,也存在一些不符合現代價值觀念的內容。教學中要逐步培養學生初步的辨別和鑑賞能力,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具有初步的鑑別意識。

(八)教師要不斷提高自己的文化素養,提高自己的教學能力傳統文化是一門新課程,教師要加強對傳統文化內容的學習與研究,不斷豐富自己的專業知識,同時也要在教學過程中大膽探索新的教學形式和教學方法,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能力。

(九)因地制宜,充分利用本地文化資源要建立開放的課程資源網路,充分利用農村、社群等本地文化教育資源,並發展校外指導教師隊伍,選擇不同的教育活動方式和型別,對學生進行教育。

(十)注意處理好本課程與其他課程的關係

本課程既有自己的獨特性,又與其他課程有一定的聯絡,在實施本課程的過程中,應注意與語文、品德等學科的教學或校內外其他教育活動相結合,相互促進,實現綜合教育效益。

五、教學進度

本教材共十個單元,本學期教授前五個單元。每課一課時,合計共18課時。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