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備]傳統文化作文5篇

來源:果殼範文吧 7.43K

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作文了吧,藉助作文人們可以實現文化交流的目的。那麼問題來了,到底應如何寫一篇優秀的作文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傳統文化作文5篇,歡迎大家分享。

[必備]傳統文化作文5篇

傳統文化作文 篇1

今天一起床,我看了看論語日曆:2月14日,星期六,七九第一天,情人節。我換上昨天就選好的唐裝背心,媽媽還給我紮了配唐裝的髮型。為什麼呢?因為今天我們蘋果小隊的八位同學要在我們家開展“傳統文化代代傳”的小隊活動,感受中國傳統文化的魅力。

首先,媽媽說我們的首要任務是先把客廳裝扮得有中國味兒。於是,我找出了串串裝飾彩炮,三羊開泰圖,彩色亮片蝴蝶,福滿的祝福牌,我寫的書法作品“仁以為己任”“福”等。想到我們班的同學們平時就在有濃厚的國學氛圍的教室裡論語,我就拿出了寒假裡挑戰胡老師要背的《學庸論語》,平時我最喜歡的一套書《最美的中國童話》,還有爸爸小時候的一本古書《唐詩三百首》:它和現代書可不一樣,裡面是繁體字,而且是從右往左翻頁的,是中華書局出版的,1959年9月新1版,1982年6月第13次印刷的,定價0.57元。整個客廳頓時喜氣洋洋了!

爸爸去奶奶家把我的阿太接來了,九十三歲的阿太教我們小隊隊員包粽子是我們這次活動的重頭戲。媽媽小時候放寒假會跟著她的阿太和她的外婆洗棕葉包粽子,我還從來沒粽子,今天我也可以體驗媽媽小時候的寒假生活了。阿太今天穿著花棉襖,她滿面地告訴我這可是老底子的.緞子棉襖,叫真絲織錦緞呢。哈哈,阿太真好看!同學們也都準時到了我們家,大家都打扮成了標標準準的中國娃娃的模樣。媽媽們說看著阿太和我們八個中國娃娃,真有一種以前大戶人家過年的感覺呢。阿太教我們包的是赤豆紅棗粽,只見她左手拿起一張粽葉,右手將粽葉折出一個角,放進赤豆糯米和紅棗,再將粽葉蓋住米後一折一彎,抖出棉紗線後把粽子捆好,一個粽子就包好了。我看了後覺得不難,也開始做了起來。雖然我也把粽子了,但是我包的粽子卻會漏出米來,我問阿太是不是我的粽葉破了,阿太看了後笑著說:“粽葉沒有破,是因為你沒有摺好粽葉的緣故。”我看了看旁邊的呂昱萱,她已經成功包好了一隻,我仔細地琢磨了她的成功之作,又和自己的粽子比了又比,看了又看,終於發現了自己的不足,我確實沒有翻好粽葉,才讓米成了漏網之魚啊!最後,我包了三個粽子,趙愷瑞第一名,他竟然包了七個粽子呢!不光小朋友,還有好幾個媽媽也興致勃勃地學著包了幾個粽子呢。

我們還男生一組女生一組進行了我們中國傳統節日的知識問答,交流了寒假學習《國學》第6冊的體會,論語,讀唐詩,猜字謎,寫書法。最後我們八個還親手學著包了湯圓燒給爸爸媽媽們吃,我們包的湯圓有的大有的小,但爸爸媽媽們說從來沒吃過這麼好吃的湯圓。湯圓真是為我們蘋果小隊的這次活動畫上了的句啊!

傳統文化作文 篇2

今年的聖誕比以往熱鬧多了,節日的氣氛比往年濃了不少,商場裡到處都張貼了不少聖元夜,華燈初上。“正月十五鬧花燈,上燈圓子落燈面。”這是奶奶常說的一句話。伴隨著一陣陣炒糖圓的聲音音。一頓豐盛的晚餐,一疊香氣撲鼻的炒糖圓,象徵著圓圓滿滿,更昭示著幸福、團圓的生活。

對於我們孩子而言,最開心的莫過於在吃完飯後到集市上看花燈,猜燈謎了。早早的來到集市上,卻發現大街上冷清了許多,空蕩蕩的街道上,除了一些節日的橫幅外,以往那些鬧元宵的情境都不復存在。“以往的花燈,攤販都到那裡去呢?”我不禁疑惑了。往年來到這裡,熱鬧的集市上擠滿了人,絡繹不絕的吆喝聲,人們看著花燈上的燈謎有時愁眉苦臉,有時又因為猜中了謎底而露出了喜悅的笑容……這些都歷歷在目,可今年怎麼會這麼冷清。

一個人走在小路上,那淒冷的'燈光灑落在地上,微風乍起,燈影婆娑。驀地,發現了什麼快步走向前方,才發現原來是一個擺著攤的老爺爺,看樣子是要收攤,我忍不住問道:“爺爺,今年的街市是怎麼呢,外什麼沒人來?”他看到我,怔了怔,停下了收攤。“別提了,”他擺了擺手“今年說什麼街道整改,社群勒令停止這幾年的元宵夜活動。”話音剛落,便迎來了一聲長長的嘆息聲。他接著說道“再加上元宵節看花燈的活動越來越受冷漠,現在哪兒還有什麼人願意搞這個元宵花會啊,今年買的花燈卻是浪費嘍!”他還想說些什麼,卻又欲言又止。“罷了。”他說道,示意我離開。他獨自一人推著小車,在燈火闌珊處走著,那背影有幾分落寞,與那淒冷的燈光一起消失在遠方。我駐足凝望,卻也學著那賣燈人長嘆了一聲……

聖誕,人約黃昏。聖誕的標語,什麼“聖誕狂歡”“慶聖誕,打折扣”,就連活動也搞了不少,聖誕樹、彩燈更是掛滿了商場裡的每一個地方。不時還有人上前與前來宣傳的聖誕老人合影。

走在商場中,我卻感覺不到一絲快樂,耳畔不時傳來聖誕樂的聲音,卻令人感到厭煩。“年年都是這樣,又有什麼意思呢?”望著千篇一律的商品我感慨道,商店裡的東西彷彿都改頭換面,被貼上了“聖誕”的標籤。隨意點了一杯“聖誕可樂”,走出了商場,發現早已是黃昏,天邊的落日早已將雲際染成了深深的暗紅色,在這片黃昏下我信步走著,喝了一口可樂,我卻從中嚐出了一點苦味……

看吧,元宵的花燈已經提上,卻為何沒有點上耀眼的紅光;平安夜的鐘聲敲響,卻叩起了人們的心扉。古典的文化趨於沒落,外來的文化卻備受關注。我們既不應該過分去崇洋媚外、厚此薄彼,也不能去全盤否定其他的文化,我們需要做的應是對自己民族本身的文化多一點關注,莫要做一個“數典忘祖”的人!

傳統文化作文 篇3

我國文化源遠流長,其中,節日是最具有代表性的,洋溢著喜慶和吉祥的春節是眾多節日中最新鮮最獨特的一個節日。它還承載著中華民族上下五千年的'古老文化。

春節也叫做“年”,有關年的由來,民間流傳著這樣一個傳說:古時,有個叫“年”的怪物,經常騷亂百姓,殺人放火,無惡不作。最終,有人發現“年”怕響聲、紅色、火。最後“年”被殺死。於是,便在“年”被殺死的這一天舉行各種各樣盛大的慶祝活動,而且燃放鞭炮,張貼門神對聯以驅趕邪惡,並逐漸形成一種習慣,流傳下來,此後,人類便有了“過年”之說。

有關春節的傳統文化也有很多。在春節這天,家家戶戶走門串巷,春節拜年時,長輩要將事先準備好的壓歲錢給晚輩,據說壓歲錢可以壓住邪祟,因為“歲”與“祟”諧音,晚輩得到壓歲錢就可以平平安安度過一歲。現在長輩為晚輩準備壓歲錢的習俗仍然盛行,壓歲錢的數量從幾十到幾百不等,這些壓歲錢被孩子們用來購買圖書和學習用品,新的時尚為壓歲錢賦予了新的內容。

過春節,家家戶戶的門上都要貼春聯,祈求這一年平平安安。春聯也叫“門對”、“春聯”、“對子”,它以工整、對偶、簡潔、精巧文字描繪時代背景,抒發美好願望,是我國特有的文字形式。每逢春節,無論是城市還是農村,家家戶戶都要精選一幅大紅春聯貼於門上,為節日增加喜慶氣氛。

關於春節的傳統文化太多了,一時間也說不完,等下次再聊吧。

傳統文化作文 篇4

傳說每年的農曆七月三十是地藏王菩薩的生日,在我們桐鄉,這天晚上家家戶戶都要插“地上香”。

剛剛吃過晚飯,爺爺就騎著電動車帶我去村邊的小店裡買香燭。香燭買來之後我們這就迫不及待地開工了!奶奶搬來一隻板凳,放上香爐,插上三支蠟燭,然後在旁邊放上一大塊泡沫板,用於插“地上香”。聽爺爺說,香燭原先都是插在自家門前的場地上的,所以才叫“地上香”。現在條件好了,門前的場地全是水泥澆的,已無地可插了,於是就插在泡沫板上,這也是與時俱進呀。奶奶這邊剛弄好,爺爺就開始把買來的香放到燭火上慢慢點燃,點燃後再把火苗吹滅。此時,香開始冒出一縷縷白煙,隨風飄散開來,整個村子都瀰漫著一股香燭的'獨特香味。

我從爺爺的手中接過一撮香,小心翼翼地把它們插在泡沫板上。我看爺爺插的香一支支排隊似的十分整齊,便忍不住稱讚道:“爺爺,您的插香技術真棒!”爺爺微微一笑說:“還可以吧。不能得意,要謙虛謹慎啊!”“哈哈哈……”我和爺爺都笑了。

望著星星點點的燭光,我真希望我的家人都能得到地藏王菩薩的保佑。這真是個難忘的日子!

傳統文化作文 篇5

“老吳深色娛,戒懼在飲食,要級銘盤孟,下著如對敵”更寫出面對佳餚不知從何下口的抉擇。肉食從來意自凝,希孟況與病相宜”他不信藥石,但對食療養生卻頗有心得。他於粥中放入補益藥物使粥中藏著和養胃氣,生津健脾的滋補效用。由此可看古人的智慧是多麼的高深。

不僅這些人如此,歷史上還有很多這樣的人。楊玉環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張岱因吃辦螃蟹盛宴;季鷹因吃要辭官歸家;金聖嘆有吃縱死不悔;乾隆為吃創滿漢全席。無不體現吃的重要吃。

光吃還不能體現中華文化,因吃還留下許多著作。曹操的《魏武四時食制》中對魚食用方法的描寫到《飲膳正要》對飲食養身的介紹從朝奕《易牙遺意》古食製作的描寫到朱彝尊《食憲鴻祕》中烹飪技藝的影響。從顧伸《養小錄》採摘食材到袁枚《隨園食單》對名餚的描寫。都體現出中華美食文化的精髓和對生活美好的無限嚮往....

“小餅如嚼月,中有酥和飴。默品其滋味相思淚沾巾”中相思之情。“白菜青鹽糙米飯,瓦壺天水菊花茶”的悠然自得;“雨露之濡,甘苦齊結實”的自在快活;“君王納晚涼此味亦時須”的`樂觀曠達。由此看出美食不僅挑戰我們的味蕾,它更是一種文化,它傳承著中華上下五千年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文化的存在使菜餚富含詩書的文化氣息,而菜餚更是文化不可缺少的承載體。

千年的炊煙不曾停息,文化的傳承不曾間斷。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