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質與精神作文

來源:果殼範文吧 1.17W

在生活、工作和學習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觸到作文吧,作文是經過人的思想考慮和語言組織,通過文字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記敘方法。相信許多人會覺得作文很難寫吧,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物質與精神作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物質與精神作文

物質與精神作文 篇1

窮分兩種,物質之窮和精神之窮,前者指缺錢,後者指人精神世界空空如也。

古語有云:“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即言世人四處奔忙,為獲得物質和金錢之利。就如常言:“錢不是萬能的,但是沒有錢是萬萬不能的。”物質和金錢是個人生存的基石。陷入物質之窮,個人發展會受到巨大的限制,如基本生存難以保證、能夠使個人發展的資源難以獲得等。但物質之窮也會激發一個人奮鬥拼搏的志向,匱乏意味著向匱乏的突圍。而且現今中國實行全面的.扶貧,在制度的加持下,絕對貧困的現象越來越少見。由此,物質之窮並不可怕。

比物質之窮更加可怕的是精神之窮。有理論家認為精神世界是人和動物最大的區別。動物的行為源自原始的慾望,如飢餓、睏倦等,而人則會追求更高的精神世界,獲得內心的豐實。物質之慾無窮無盡,很多人希望錢越多越好。但若為無盡的物質之慾所裹挾,便成為了慾望的奴隸,也就是梭羅在《瓦爾登湖》中批判的“貧瘠的人”:即使腰纏萬貫,居住豪宅,穿著華衣,品嚐珍饈,依然“貧瘠”。

精神世界的富有是最大的富有。《中庸》有言:“君子安心在道。”就如孔子聽韶樂後“三月不知肉味”,顏回一簞食一瓢飲卻“不改其樂”,姜太公釣魚,王陽明格竹以究理……他們的生活有自身的信念和哲思,這便是精神財富。《莊子·秋水》中記載了這樣的故事:楚王派兩位大夫請莊子去楚國做官,莊子問兩位大夫,楚國有三千歲的神龜,死後被供奉在廟堂之上,神龜是“寧其死為留骨貴乎”,還是“寧其生而曳尾於塗中乎”?莊子毫無懸念地選擇後者,也就是說,莊子可以忍受物質之窮,無法忍受精神之窮。由此可見,相對於物質的富實,精神世界的飽滿和充實更加動人。

物質之窮可以憑藉智慧、勤勞和奮鬥擺脫。精神之窮亦需通過刻苦和努力去改變,“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宋濂在《送東陽馬生序》中講述了自己艱辛的求學經歷,抄書、背書、理解書,他日復一日地在書海中遨遊,“此中有足樂者,不知口體之奉不若人也”。陶淵明在《形影神》組詩的序中批評了那些蠅營狗苟、鑽營名利的人,以形影神三者的對話指出個人生命的價值——委運大化中,不喜亦不懼。這組詩展現了陶淵明精神世界的矛盾和糾結,但最終找到了自己生命的歸途。精神世界的豐盈並非一朝一夕,需要不斷體會、不斷探索,正如《論語》中所言“任重而道遠”。

金錢的多與少並不是人生的至底或是至高點,讓精神世界告別貧窮、走向富饒才是人生的終極目標。

物質與精神作文 篇2

幾千年的文明古國得以傳承,不僅是物質成就生活,還需要人們的智慧成就物質。換句話說:文化程度決定物質生活的水平。除溫飽年代以外,每個世紀的繁榮昌盛必定伴隨著詩書禮樂的發展,春秋戰國時期形容局勢混亂則稱為禮崩樂壞。這正是說明,生活不僅需要適用的物質,還需要精神的追求。

不探究精神的價值,就會成為只追求物質的傀儡。當今社會發展速度加快,人的生活節奏亦隨之加快,於是沒有空虛歲月去注重精神生活。每一本書蘊含的奇彩世界,每一日黃昏悽美的夕霞,每一朵曼妙姿態的鮮花,每一首歌的讚歎,都沒能成功挽留倉促行走的人們,停下腳步,看一看,賞一賞,問一問,人生除了學術追求,還有什麼?這個問題魯迅先生應該是給予了最好的回答。魯迅早年學醫頗有成就,贏得了藤野先生的肯定,但目睹國人對同民族之人的死麻木不仁,他決定棄醫投戎,用筆來拯救民族的衰亡。藥物只能麻痺神經,魯迅的文章卻能使民族精神覺醒,讓中國不至於從此一蹶不振。這,就是精神的力量,就是文化的較高境界。

一個人活在世上就是不斷思考與選擇的過程。物質上:選擇吃什麼,喝什麼,穿什麼,比較容易;精神上:學什麼?做什麼?為什麼要這樣做?就不容易了。我們幕天席地的生涯中,被追星,攀比,調侃等生活的低階趣味充斥著,於是安於現狀不追求更高的目標。衡量一個人的生活質量不是用金錢地位,而是文明修養。陶潛獨坐月下,對花品茶,一夜未眠,思考著,留下一句:不為五斗米折腰。這是多麼清高正直的氣概,若不是他崇高的精神境界,哪有這一代文豪,如今也不過是一任小小的彭澤令罷了。物質沒有成為陶潛的絆腳石,然而成就《歸去來兮辭》的是那一夜的思考和明智的抉擇。

如果A有一個蘋果,B也有一個蘋果,AB交換之後,仍然都有一個蘋果。但如果A有一個想法,B也有一個想法,交換之後,AB就有了兩個想法。由此可見,物質與精神的區別在於:物質1*1=1;精神上1*1=2。在衰落的清王朝,實行閉關鎖國,認為自給自足就可以高枕無憂,實則不然。沒有了與外國的聯絡,持續的小農經濟,使號稱泱泱大國的`中國遠遠落後於完成工業革命的外國。少了物質的交流不會給生活帶來過多的影響,少了精神的探討則思維得不到進化。如果生活少了文化的進步,那麼發展是緩慢的,落後是必然的。不僅古時候是這樣,當今社會同樣適用。一個民族在文化上能否有偉大的建樹,歸根結蒂取決於精神生活的總體水平。

一個智者,會將物質與精神併為同等重要,沒有精神的物質是迷茫的。追求功利的同時,不妨提升一下文化境界,給中國文化的發展帶來多一些希望。

物質與精神作文 篇3

如果你去印度,你會發現一個奇怪的現象,那裡的公路特別破舊,最好的路都趕不上我們的二級公路。但只要你沿著公路走,每隔數公里你就會發現一座華麗的教堂,其華麗程度難以用語言來形容。一位旅行者問當地的居民:“你們這裡教堂如此華麗,公路卻如此破舊,你們就不能把那些建教堂的錢用來修公路嗎?”居民答道:“路是通向財富的,不重要;教堂是通向神的,很重要!”

作文要求:①角度自選,立意自定,題目自擬。②除詩歌外,文體不限。③不少於800字。④不得抄襲。

讓物質與精神齊飛

印度人對於建設通向財富的路十分吝嗇,而對於建設通向神的教堂十分慷慨。我認為這種做法有一定道理。

印度人認為精神比物質重要,大概是因為精神能彌補物質的不足。有人曾說:“世界上最壯麗的宮殿是藏書最多的圖書館。”精神在某種程度上講是我們心靈棲居的場所,可以餵飽我們飢餓的心靈,讓我們在百無聊賴時找到自己的歸宿。

但現實中很多人不注重對高尚精神的追求。有的人口袋裡的東西越來越多,可腦袋裡的東西越來越少;家裡新房的裝修極盡奢華,卻連一張書櫥也沒有。人與動物的區別之一就在於人的精神,倘若人沒有了精神支撐,就成了行屍走肉。

曾有位美國詩人,他一生都住在旅館內,拒絕房子等他認為是負擔的東西。後來政府為他提供住宅,也被他拒絕了,朋友在他死後整理遺物時發現,他一生的物質財富,就是一個裝著紙筆和衣物的'簡單行囊,而在精神財富方面,他給世界留下了十卷優美的詩歌和隨筆作品。這位詩人即使一身顛沛流離,也不廢棄自己的精神。

當然,那位美國詩人崇尚精神的豐腴值得肯定,但我們也不能忽視物質的重要性。人要談精神也是要在良好的物質基礎的前提下。自古有“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的說法,如果他能接受政府提供的住宅和財富,在良好的生活條件下,他就應該能創造出更多的精神財富。

華西村人民在辛苦奮鬥了四十年後,物質生活十分富有,而吳仁寶也不忘以德治村,讓人民既富口袋又富腦袋,最終才成就了“天下第一村”的美名。只有實現物質與精神的雙富有,才能達到理想的境地。

雨果曾說過:“物質的繁榮,我們需要;意識的崇高,我們堅持。”物質好比刀、菜和菜鍋,精神就是你做菜的心,一個人只有兩者兼具才能燒出一手好菜。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