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的主人評課稿範文(通用9篇)

來源:果殼範文吧 2.87W

評課,是指對課堂教學成敗得失及其原因做中肯的分析和評估,並且能夠從教育理論的高度對課堂上的教育行為作出正確的解釋。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黃河的主人評課稿範文(通用9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黃河的主人評課稿範文(通用9篇)

黃河的主人評課稿1

今天上完了《黃河的主人》課,我感覺整堂課的朗讀還欠缺指導,那麼究竟怎樣的朗讀才是有效的呢?我經過反思,覺得應該從這幾個方面去考慮:

1、讀有所思:

教師首先要明確朗讀的目標,你為什麼要讓學生朗讀?朗讀的目的是什麼?

讓學生帶著明確的目的去讀,朗讀的過程中有思維的過程,那麼這樣的朗讀就是積極的,主動的。例如,我可以提這樣的問題,“讓我們把黃河的氣勢讀出來吧!”

2、讀有所獲:

一節課下來,學生朗讀的時間是很充分了,朗讀的面也極廣,可是朗讀的能力卻不見有多少提高。為什麼?就是因為缺乏指導,這也是我這堂課最失敗的地方。我們常說讓學生“自讀感悟”,體現學生的“自主”性,尊重學生的個性體驗。但是,朗讀也是需要訓練的,沒有訓練,學生的語感從哪裡來呢?因此,課上教師的指導攸關重要,從一句話、一個字甚至一處標點著手,紮紮實實地進行訓練,引導學生體會語言文字中蘊含的情感。例如,在指導學生朗讀最後一句時,在學生充分朗讀的基礎上,可以把句中“驚濤駭浪”和“如履平地”兩個詞語提出來,教師進行點撥,學生進行比較。這樣學生既對這兩個詞語加深了印象,又對艄公的形象有了更深一步的感受。然後讓學生帶著這種感受在去朗讀課文,我想效果更明顯。所以,有效的朗讀要能體現層次性,要使學生在這一堂課中朗讀方面有所收穫,有所進步。

3、讀有所感:

學生朗讀後要有所感悟,這個感悟不是教師通過傳授、通過暗示強加給學生的,而是學生髮自內心的真實的感受。通過朗讀,學生腦海中留下的是豐滿的形象,是真切的情感,是蘊涵於語言文字的思想,而不是簡單的浮於文字之上的文字。我想這樣的朗讀才是有效的,而這些正是我在以後的教學中應該仔細鑽研的地方。

看來,上好一節課沒那麼容易呀!一切都在摸索之中。有所思考,就有所發現,就有所進步,教學上才有所提升!

黃河的主人評課稿2

在教《黃河的主人》這一課時,我主要採用“以讀為主”的教學理念,讓學生在朗讀中感悟語言文字,在朗讀中感受艄公這一形象,在朗讀中激發學生情感。我在教學時,抓住了文章的重點句“他憑著勇敢和智慧、鎮靜和機敏,戰勝了驚濤駭浪,在滾滾的黃河上如履平地,成為黃河的主人”,然後由這個重點總領全文,讓學生去感受黃河的氣勢、感受羊皮筏子的驚險,從而感受艄公的勇敢和智慧、鎮靜和機敏。

在教學中我不僅充分挖掘語言訓練點,通過朗讀讓學生感悟內化,還通過“四個對比”使學生深入領會艄公的勇敢和智慧、鎮定和機敏。在理解了語言文字以後,我以學生為中心,讓學生成為課堂學習的主人、主角,課堂教學的一切活動都圍繞學生這一中心來組織,使學生學習熱情高漲,樂於學習,主動學習。本課結束前,當我問到“黃河的主人是誰?為什麼?”時,學生或用書上的語句來回答,或用自己的話來解答,但都能領會艄公只靠著簡單的工具,但憑著機智和勇敢在滾滾黃河上如履平地,成為黃河的主人。我引導學生們:“稱艄公為主人,簡單說,是因為——”生回答說是“征服了黃河”!

在同學們的交流中,他們不僅明白了主人的一般含義,還明白了要戰勝困難,不要被困難壓倒,不能讓困難成為主人。後來還有學生引出了“現在我們最重要的是戰勝自身的一些困難,改正自己的缺點,做自己的主人”的精彩發言。我不禁為這意外之得而欣喜。

黃河的主人評課稿3

《黃河的主人》是一篇意蘊深刻、震撼人心的優美散文。課文描寫了波浪洶湧的黃河及艄公駕馭黃河的風采,讚揚了艄公憑著勇敢、智慧、機敏,戰勝驚濤駭浪的黃河精神,並以“黃河的主人”的美譽來讚美他。本文教學的重點是引導學生讀懂揭示課文中心的重點句,即“他憑著勇敢和智慧、鎮靜和機敏,戰勝了驚濤駭浪,在滾滾的黃河上如履平地,成為黃河的主人”。教學的難點是幫助學生弄清課文各部分和中心之間的有機聯絡。

我在教學時,抓住了文章對黃河、羊皮筏子、乘客、作者的感受的描寫,讓學生感受黃河萬馬奔騰、濁浪排空的險惡氣勢,羊皮筏子的小、輕,乘客的從容、作者的膽戰心驚,從而感受艄公勇敢和智慧、鎮靜和機敏。如:黃河氣勢鋪墊“主人”

“黃河滾滾。那萬馬奔騰,濁浪排空的氣勢,令人膽戰心驚。”文章開篇,把一幅驚險的畫面展現在讀者面前。之後又不斷描寫黃河氣勢磅礴的詞“洶湧的激流”、“湍急的黃河”、“波浪滔滔”,令人頓生懸念:在這樣險情重重的黃河之上,誰又能“如履平地”,成為他的主人,艄公形象凸顯。又如:乘客神情襯托“主人”

黃河的氣勢令作者膽戰心驚,筏子的輕小又令作者提心吊膽。然而再觀乘客,卻是那麼的鎮定自若,“如同坐在公共汽車上瀏覽窗外的景色。”此處作者抓住對乘客神情、動作細緻地描寫,展示了乘客與自己截然不同的反應。乘客的鎮定和勇氣從何而來?彰顯艄公形象。

發現、探究的學習方法,使學生對學習更有興趣,學得更牢,是一種最有效的學習方式。這就需要教師的點撥指導, 讓學生在研讀中學會讀書和思考。因此,在閱讀教學中,教師引導的著力點不在於讓學生獲得和教師同樣的見解,而是啟發學生自己去發現,去探究,在研讀的過程中學會讀書和思考,有所感悟,有所收穫。

感悟心語:憑著勇敢和機敏,艄公在滾滾黃河上如履平地,成為了黃河的主人;羊皮筏子上乘客憑著小心和大膽在滔滔的黃河上談笑風生。無論環境多麼惡劣、條件多麼艱苦,只要我們有勇氣面對,以積極的心態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就沒有戰勝不了的困難。

黃河的主人評課稿4

《黃河的主人》作為教材的最後一篇課文。這篇散文通過黃河氣勢鋪墊“主人”,筏子輕小渲染“主人”, 乘客神情襯托“主人”,艄公品行鑄就“主人”,從多角度描繪、讚頌黃河的主人——羊皮筏子上的艄公這一形象,揭示了全文的中心:“他憑著勇敢和智慧、鎮靜和機敏,戰勝了驚濤駭浪,在滾滾的黃河上如履平地,成為黃河的主人”。對我們這兒的學生來說,離黃河實在太遙遠,對羊皮筏子的瞭解又近乎零,因此,要讓學生感受並想象到滾滾黃河的壯觀和驚險,感知羊皮筏子在洶湧的激流裡鼓浪前進的驚心動魄的景象,是有一定困難的。另外,要使學生弄清各部分和中心句之間的有機聯絡也是一個難點。

為了避免線性的串講,在教學時,我主要分為三個板塊。首先是多管齊下,感受黃河的壯美,其次是讀結合,體驗筏子的驚險,最後是化疑得法,建構艄公的.形象。

通過設計學生對課文有了更深刻的瞭解。

黃河的主人評課稿5

上完了23課《黃河的主人》之後,我對整個教學過程進行了深刻的自我反思,其中最重要的一點就是這篇文章善於利用側面烘托的寫法。現就整個過程,反思如下:

一、黃河的波濤洶湧。

課文用了大量的筆觸描寫了黃河的波翻浪湧,濁浪滔天。看著驚心動魄,聽者膽戰心驚。其實這些景色的描寫都是為了烘托主人翁——艄公駕駛羊皮筏子技術的高超。這就是典型的側面描寫之法。

二、筏子的小和輕。

在滾滾的波濤中,有一隻小小的羊皮筏子。初看是那樣小,那樣輕,似乎隨時隨地都會被濁浪淹沒,被黃河吞沒。可是它卻能夠平穩地行駛在黃河上。這一小一輕正好烘托了艄公能夠成為黃河主人的原因。

三、筏上人多,神情自若。

通過描寫羊皮筏子上的人多,他們的神態自若,談笑風生,可以看出他們一點也不擔心乘坐筏子會有危險。側面烘托了艄公駕駛羊皮筏子技術高超,讓乘客放心。

這是一篇典型的側面描寫的文章,通過這三方面的介紹,在孩子心裡種下側面描寫的種子,希望以後能夠開花結果。

黃河的主人評課稿6

在我們這個地區的學生,幾乎不大可能親眼看見黃河,為了更好的瞭解黃河,課前我佈置學生蒐集相關的資料。有了一定的瞭解,對於文中描寫的黃河的語句比如第一自然段寫:“黃河滾滾。那萬馬奔騰,濁浪排空的氣勢,令人膽戰心驚。”其它段落中還有“洶湧的激流”、“波浪滔滔的黃水”、“險惡的風浪”、“驚濤駭浪”,就能產生共鳴。讓學生自由表達,也就是讓他們展示了一幅幅黃河的畫面,通過文章中的文字展開想象,最後再回到文字上來,將文字中的氣勢用語言來進行拓寬。認識了黃河的洶湧,對於艄公的勇敢、智慧、鎮靜、機敏就會有更深的認識。

“學貴有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有了疑,孩子就有不竭的探索動力,就會有大進。對於文字就會有自己個性化的閱讀,就能最好的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如果一開始就出示課題,讓學生提問,學生的質疑恐怕大部分是迎合老師,對課文的興趣也不會有這麼濃,為下文的學習打下基礎。

在我們的許多語文教材中都由有關黃河的文章,因為它們是母親河。如果我們進一步地引導學生去研究,學生在對比之中才能感受到,黃河的主人行走與黃河之間真的危險、困難。沒有勇敢、智慧、鎮靜、機敏,那肯定是不行的。孩子們大量的閱讀,他們也慢慢地體會到,戰勝驚濤駭浪不是一日所為,艄公為什麼會具備這種素質?那是長期鍛鍊的結果。所以,這一課,其實給予國小生的應該是戰勝困難的教育,雖然我們不能直接告訴學生這個答案,但他們在閱讀思考中,也會悟出這個簡單的道理。

第五、六、七自然段寫的非常精彩,引導學生反覆閱讀,用情朗讀,才能使得學生產生一種行走於黃河間的震撼!

黃河的主人評課稿7

《黃河的主人》著名作家袁鷹寫的一篇散文,它讚揚了羊皮筏子上的艄公憑著勇敢和智慧、鎮靜和機敏,戰勝了驚濤駭浪,因而被譽為“黃河的主人”。課文的教學重點是引導學生讀懂揭示課文中心的重點句,即“他憑著勇敢和智慧、鎮靜和機敏,戰勝了驚濤駭浪,在滾滾的黃河上如履平地,成為黃河的主人。”理解這個重點的關鍵是放手讓學生讀通課文,幫助他們藉助語言文字創設的情境,展開想象,感知羊皮筏子在洶湧的激流裡鼓浪前進的驚心動魄的景象,乘客在羊皮筏子上談笑風生的情景以及艄公操縱著羊皮筏子在滾滾的黃河上如履平地的壯觀場面,從而讓學生理解課文的中心,知曉艄公成為黃河主人的原因!

那麼怎樣讓學生體會黃河的氣勢和艄公的品質呢?我主要採用“以讀為主”的教學理念,讓學生在朗讀中感悟語言文字,在朗讀中感受艄公這一形象,在朗讀中激發學生情感。我在教學時,抓住了文章的重點句“他憑著勇敢和智慧、鎮靜和機敏,戰勝了驚濤駭浪,在滾滾的黃河上如履平地,成為黃河的主人”,然後由這個重點總領全文,讓學生去感受黃河萬馬奔騰的氣勢、感受羊皮筏子在黃河上貼著水面漂流的驚險,從而感受艄公的勇敢和智慧、鎮靜和機敏。這樣,對課文的賞析就不是零碎的,使課文有了一個整體性。同時我以作者的情感為線索,通過“我”的“提心吊膽”,感受到艄公面對著黃河險惡的環境表現出的“勇敢和智慧、鎮靜和機敏”;其次,以乘客的“談笑風生,從容的神情”襯出艄公的技術高超,再次領悟到艄公的“勇敢和智慧、鎮靜和機敏”!

但上完課,我感覺整堂課的朗讀還欠缺指導,那麼究竟怎樣的朗讀才是有效的呢?我經過反思,覺得應該從這幾個方面去考慮:

1、讀有所思:教師首先要明確朗讀的目標,你為什麼要讓學生朗讀?朗讀的目的是什麼?讓學生帶著明確的目的去讀,朗讀的過程中有思維的過程,那麼這樣的朗讀就是積極的,主動的。例如,我可以提這樣的問題,“讓我們把黃河的氣勢讀出來吧!”

2、讀有所獲:一節課下來,學生朗讀的時間是很充分了,朗讀的面也極廣,可是朗讀的能力卻不見有多少提高。為什麼?就是因為缺乏指導,這也是我這堂課最失敗的地方。我們常說讓學生“自讀感悟”,體現學生的“自主”性,尊重學生的個性體驗。但是,朗讀也是需要訓練的,沒有訓練,學生的語感從哪裡來呢?因此,課上教師的指導攸關重要,從一句話、一個字甚至一處標點著手,紮紮實實地進行訓練,引導學生體會語言文字中蘊含的情感。例如,在指導學生朗讀最後一句時,在學生充分朗讀的基礎上,可以把句中“驚濤駭浪”和“如履平地”兩個詞語提出來,教師進行點撥,學生進行比較。這樣學生既對這兩個詞語加深了印象,又對艄公的形象有了更深一步的感受。然後讓學生帶著這種感受再去朗讀課文,我想效果會更明顯。所以,有效的朗讀要能體現層次性,要使學生在這一堂課中朗讀方面有所收穫,有所進步。

3、讀有所感:學生朗讀後要有所感悟,這個感悟不是教師通過傳授、通過暗示強加給學生的,而是學生髮自內心的真實的感受。通過朗讀,學生腦海中留下的是豐滿的形象,是真切的情感,是蘊涵於語言文字的思想,而不是簡單的浮於文字之上的文字。我想這樣的朗讀才是有效的,而這些正是我在以後的教學中應該仔細鑽研的地方。

另外,我在本堂課中沒能順利的完成教學任務,其實在出示生字詞時,學生讀得沒有我預料的好,還有不少生字詞不會念,我就有點悶了,所以我放慢了我的教學進度。當然沒有駕馭得更好,還是說明我缺乏教學機智,希望自己更能認真鑽研教材,鑽研學生,細緻備課,以不變應萬變!

黃河的主人評課稿8

《黃河的主人》是蘇教版國小語文第九冊的一篇課文。它是一篇意蘊深刻、震撼人心的優美散文。

這篇散文描寫了波浪洶湧的黃河及河上羊皮筏子的艄公駕馭黃河的風采,讚揚了艄公憑著勇敢、智慧、機敏,戰勝驚濤駭浪的黃河精神,並以“黃河的主人”的美譽來讚美他。

課文按照人們觀察事物、瞭解事物的規律,依循“初看羊皮筏子→細看羊皮筏子→感受羊皮筏子”的順序來結構全文。

洶湧奔流的黃河足以讓作者驚歎不已,然而更使作者驚訝的是在湍急的黃河上還有羊皮筏子貼浪前進,如履平地,而且還載著六七個人,文章到此,場面驚心動魄,行文跌宕起伏,處處充滿驚奇,扣人心絃,易於引起讀者的高度注意。

羊皮筏子的乘客在急流中談笑風生,勇敢大膽,羊皮筏子的艄公沉著穩健、從容不迫的氣質深深地震撼了作者的心靈,震撼了讀者的心,讓人感到人類的偉大與不平凡。因而作者由衷地稱艄公為“黃河的主人”。

綜觀全文,課文條理清晰,結構嚴謹,層層渲染,中心突出,是一篇膾炙人口的佳作。

黃河的主人評課稿9

可以說很多學生事前都沒有看過《黃河的主人》這篇課文,對於課文的重點問題:為什麼艄公被稱為黃河的主人?按照傳統的方法來看,可以從黃河的磅礴氣勢,羊皮筏子的小而輕,乘客的談笑風生等方面來理解和感受艄公的勇敢和鎮靜的風采。其實就是三個方面的襯托出艄公的勇敢和鎮靜。那麼我們可以把文章的後半部分不要發給學生,通過前面幾個環節的渲染、襯托上,讓學生猜猜誰是黃河的主人呢?這樣一來,課堂氣氛會更濃,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會更大。

1、黃河和艄公兩者的對比

2、羊皮筏子體積之小與其載物這之多的對比

3、旁觀者和當事人的對比

在課堂上抓住這三個對比,不僅能幫助學生在頭腦中樹立起黃河的主人——艄公那勇敢、智慧、鎮靜、機敏的形象,使學生受到強烈的感染,從而對艄公肅然起敬,還讓學生深深明白課文各部分與中心是緊密相連的。但是,一定要注意,學生對艄公的敬仰之情,是在老師有意識的引導之中“牽”出來的,要使在孩子的內心真正有很深的感受還應當在各個對比之中

“用心”讀書,自然而然發自內心地生成,在一遍遍的讀書過程中慢慢感受到,慢慢從心中“長”出來的真情實感,而不應該是老師帶著學生從文章中生硬地“對比”出來的。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