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貓的故事》教學反思

來源:果殼範文吧 2.65W

《貓的故事》教學反思

《貓的故事》教學反思

當學生聽說要去多媒體教室上課,歡呼了起來。因為這對於七年級的學生來說還是第一次。看著學生們興奮的的表情和一雙雙充滿渴求的眼睛,我暗暗地告訴自己:這堂課一定要上成功,一定要珍視孩子的這份激情,一定要以此為契機,培養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

有了這樣的想法,所以在課堂匯入時,我特意安排了一段視訊動畫《斑羚飛渡》。當他們看到老斑羚為了救小斑羚悲壯的跌下懸崖併發出悽慘的叫聲時,不由得發出了嘖嘖的稱讚聲,甚至有幾位同學眼中還含有淚花。使他們真正明白了什麼是犧牲,什麼是奉獻,什麼是我們經常說的偉大的愛。在他們還完全沉浸在那感人的場景中時,我順勢匯入:今天我們就學習另一篇感人的動物間的故事——梁實秋的《貓的故事》。

在課堂的安排上,我採用了餘映潮老師的板塊式教學法。即:一·精讀。讀準字詞,讀通課文,理清情節,概括內容。二·細品。理解文言色彩較重的詞句的含義,並體會其表達效果。品味其他自己喜歡的語句,深刻領會本文語言幽默詼諧的特點。三·深悟。圍繞:“這是一隻--------的貓”圈點批註課文,說說自己讀後的內心感受,以此來理清“我”對貓的情感變化過程,提升對動物間偉大的母愛的理解。

整個思路一脈貫穿,由淺入深 。學生能清楚的明白學習的重點,老師的意圖。課堂上能按照老師的引導進行思考、討論、發言。學會了自己“覓食”。在課後與同學們的交流中也明確的'感覺到同學們喜歡自主學習,喜歡這堂課,喜歡這種教學模式。我心裡多了一絲欣慰,也增強了我改變語文教學的信心。

不怕大家笑話,這是孩子們第一次進多媒體,第一次接觸新的教學模式,第一次進行合作學習,所以還有些不適應。加之他們的基礎太差,有些簡單的知識就會用去較多的時間(比如字詞)。第一個活動——精讀,一下子就用了22分鐘。怎麼辦?壓縮學生的思考時間!減少學生的發言次數!致使後面的“細品”“深悟”進行的都比較倉促。現在想想,我當時真是太武斷,也太獨裁了。口口聲聲說的“以學生為主體”,我也只是把它放在了口頭上。對照袁永波老師說的“以人為本”,“實實在在的讓學生學到些東西”我應該深刻的反省。

如果這堂課是在我們第二次活動之後,我絕不會那樣做。我絕不會為了自己的“表演”圓滿而忽略學生的真實感受。這或許是“春風語文”帶給我的最深刻的思想轉變吧 。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