炊具與餐具的評課稿

來源:果殼範文吧 1.65W

這是一堂造型·表現領域的基礎知識探究課。該課設計了兩大目標:平面形和形象重疊,並提出兩個任務,畫出炊具與餐具的平面形,並以線條或塗色法畫平面形重疊的方法裝飾一頂廚師帽。確立重點為平面形之間的形象重疊,難點為選擇恰當角度,抓住炊具與餐具的主要特徵,畫成平面形,教學形式為講授練習。

炊具與餐具的評課稿

就以往的經驗認識來看,向老師執教的這堂課,準備充分教態優雅,表情幽默生趣,語言精煉,基本功紮實,而且在課堂教學中有鮮明的個性和執教風格,教學場面也顯得生動活潑,不失為一堂好課。若從學生的學習過程、作業情況和學術角度,及對新課標的理解落實等幾方面來看,我認為存在著幾個值得商榷的地方。

  一、目標過多,層次不清,學生思維跳躍過快,以至教學效果不佳。

該課設計的兩個目標:平面形和形象重疊,分屬兩個層次的能力培養。平面形屬於認知層面的目標,要求學生能從感性認識中提煉出理性的概括能力,逐步形成概括思維的意識習慣;而形象重疊則是應用層面的目標,培養的是技能應用方面的基本組織能力,即組合構圖的能力。這兩種目標對於四年級的學生而言,它的外延可大可小,從新課標的核心宗旨來看,可以設計成一個雙節的單元系列探究課,若要放入一堂課裡完成,就必須設計好目標跨越的銜接和時間的把握,以及預期達到的程度,否則教學中就會造成主次不明,時間不足,難點解決不到位等問題。而這堂課在我看來,正出現了這樣的缺陷。從學生在課堂前後的評述活動、作業過程和效果等情況可見,僅有三分之一多的學生能理解、畫出特徵明確的平面形,尚不規範,而在形象重疊上能理解講述和正確描繪的則不到五分之一。兩個目標主次不明,教學沒能達到預期的目標。

  二、講授過多,學生缺乏自主探究的機會。

新課標在課堂中的體現應該是其核心精神-----探究活動,這是一種學習的方法,要求學生通過教與學的多種活動形式,體驗藝術活動的過程和方法,積極主動地獲取美術知識。對於既定的難點----平面形概括,向老師除了利用實物進行精闢地講解、示範外,還安排了兩位學生上臺演練,通過學生短暫的討論和講評,學生基本能夠理解和掌握對實物特徵的概括,初步體現了向老師在探究活動上的引導。可惜沒有引導學生繼續開展延伸,鞏固、提高這一初顯的成果,而是緊跟著進入第二目標的展開。

  三、難點預計失誤,學習任務未能完成。

在第二目標教學時,向老師設計了一個精彩的方式來引導學生進行重疊方法的自主探究活動:利用準備好的鏤空彩色炊餐具模板,讓學生在桌面上進行自由的'重疊(組合)練習,然後老師用帶膠底版粘取學生的桌面演練,形成幾幅優劣相對的重疊作品。這其實是一個難點,也應是本課的真實中心,而向老師的模板演練也是解決難點的一個精彩設計,遺憾的是再次的叫停了學生的探究活動,自己投入的講評起那幾幅桌面演練作品。學生聽完講解就進入到利用平面形重疊繪製廚師帽的作業中,結果時間所剩不多,多數學生都未能完成平面形重疊的繪畫,任務未能完成。

  四、作業形式缺乏隨堂變通,體現對新課標評價方式的理解不夠。

傳統大綱的教學評估是以最後作業的總結性評判為標準的,因此最後繪製的作業就成為課堂教學效果的量尺。而新課標的評價更注重學習的過程,通過在教學過程中的練習、反思、評述等活動,察看學生的學習是否跟進,教學方式和整體設計是否需要隨機調整。例如在本課教學中,老師已察覺時間恐怕不足以完成原有的作業安排時,就不應急於進入教師講評,而應該及時的調整原有設計,將模板演練的講評交給學生,再組織學生以小組形式進行演練和互評,把廚師帽的繪製放到下一節,這樣,學生在最後的十分鐘裡就有足夠的時間來探究,理解和鞏固自己已獲取的平面形概括能力和形象重疊的構圖(組合)能力。

就以上的幾點而言,我覺得這只是我們在傳統大綱的改革和新課標的理解落實中,出現領會上交織不明的結果。落到具體的課堂中,要注意的不外乎幾點:分清單元目標與課堂具體目標的關係,把握好每一堂課的目標量和預期程度;所有活動的設計都要以學生自主探究為宗旨,時刻體現學生的主體性;理解評價的真正目的和評價的多種方式,不拘於最後作品的終結性評定。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