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級《技術》上冊第3課《交通工具的利與弊》說課稿

來源:果殼範文吧 1.65W

各位評委、老師:

四年級《技術》上冊第3課《交通工具的利與弊》說課稿

大家好!

  一、 深入淺出,說教材。

教材是教師教學的依據,我深入研究教材,挖掘教材,深入淺出的感知教材。技術課程每一冊書都安排有“認識一點,學會一點,解決一點”三部分知識。《交通工具的利與弊》這一課是“學會一點”一點中的第三課。學生是在學習了前兩課《汽車是怎麼工作的》、《火車和鐵路帶來了什麼》,瞭解了汽車的工作原理和火車的發展的基礎上,來學習這一課認識交通工具的利與弊的。對交通工具的兩面性進行性學習。

教材在“?望臺”這一板塊中,展現了海、陸、空各個領域的交通工具更好的適應人們的需求,為人們的生活服務。同時,在“探索館”中引導學生認識交通工具給人們生活帶來方便的同時負面影響也隨之而來。是認知性教學和創新性教學相結合的一課。這一課的教學內容,交通工具的利之明顯,弊之隱藏,需要通過這課的學習,認識交通工具的利弊同時也認識到世界上許多技術都有兩面性。

  二、 依據教材說目標:

教學目標

1.瞭解交通工具給我們生活帶來方便的同時,深入地分析它帶來的弊端。

2.在瞭解了交通工具的弊端之後,努力通過各種途徑減少和預防交通工具帶來的危害,並尋找到一些解決問題的好方法。

3.瞭解生活中其他技術性物品的兩面性,會巧妙的想一些辦法揚長避短。

  三、提綱攜領定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瞭解交通工具帶來的問題,尋找解決辦法。

教學難點:尋找生活中其他技術物品的兩面性,巧妙的想辦法揚長避短。

  四、更新理念定模式

在這節課中我本著,在生活中發現,在合作中思考,在探究中昇華、在昇華中應用的設計理念,形成了這節課的教學模式。

  五、 根據學情定教法、學法:

四年級學生好奇心強,有一定判斷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對交通工具有一定的瞭解,但因為生活閱歷不足和生活環境限制,對交通工具的瞭解還不夠深刻,尤其是交通工具的負面影響是隱性的,學生不經過邏輯思維不能全面認識事物。根據學情我在教學中運用了討論法、演示法、合作探究法,在教師的引領提升教學法中達到教學目標,突破重難點。學生則相應的採取了聽、說、看、辯的學法學教結合將教學內容儘量生動化,,生活化,用學生能接受的方式將本課的重點一環環進行下去。

  六、按部就班定流程:

合理的教學流程,會潤物無聲的達到教學目的。我的教學過程分為以下幾個環節:

(一)貼近生活, 激趣匯入:

在本課的匯入中,我從貼近學生生活的小調查開始。問同學們:“你們上學怎麼來呀?”他們說出了很多交通工具,步行、騎自行車、坐汽車、坐爸爸的摩托車。我總結:“是呀,除了步行以外,我們藉助的都是我們身邊的比較熟悉的交通工具。”在我們的生活中還有一些間接的為我們服務的交通工具,在我的提醒下,學生們說出了,飛機、輪船、火車、等交通工具,學生開始的回答是隨意的,無規律的,我有意點撥,如果我們的能把交通工具按“陸、海、空”分類回答就更清楚了。在我的提示下同學們清楚有條理的又回答了爬犁、熱氣球等代步的交通工具。我順勢總結明確了交通工具就是人們用來代步或運輸的裝置的概念。隨後多媒體按陸、海、空順序出示了各種先進的交通工具,由貼近生活的到遠離生活的先進的交通工具的圖片,使學生大開眼界。此時,我順勢而收丟擲問題:“論輪滑、爬犁屬於交通工具嗎?調查黑龍江特有的交通工具”激發了學生對自己家鄉的熱愛。在這一環節中看似輕鬆隨意,實際我由生活開始到提升概念到教學生分類總結,在潛移默化中使學生明確概念教給學生歸類總結的思維過程。在這一過程中滲透了熱愛家鄉的思想教育。多媒體中出現的孩子們沒有見到的先進的交通工具極大的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在這一環節的中我大約用了7分鐘的教學時間。

(二)利弊結合,進入主題

在學生滿懷憧憬,興趣盎然進入本課的.主題時,我設定了這樣一個問題:“如果離開了這些交通工具,我們的生活是什麼樣子呢?”看似一個簡單的問題卻激發了學生的想像,這個問題意在讓學生了解交通工具的便利,並不是本課教學的重點,所以我採取了學生個體回答的方式。同時,我提出了“交通工具雖然給人們帶來方便也帶來了不便和危害,這是我們這節課的中心問題”。這樣一句話引發了學生深深的思考。交通工具的範圍比較廣,而四年級學生還不能在泛泛中抽象出答案,我縮小範圍只針對汽車來討論,以點帶面。針對這一問題我採取了同桌合作的學習形式討論,彙報總結的方法。學生可能會回答:環境汙染、堵車帶來不便、交通事故等,我利用多媒體展示土地緊缺、能源緊張、等形象的圖片是學生在形象的圖片中引發思考,為了交通工具既有利又有弊,我組織開展了一個小小辯論會,討論利弊,是學生認識到生活中許多事情是利弊結合的,為下一步“拓展延伸”環節打下鋪墊。在這一環節中,我採取了教師巧設問題、同桌合作學習、小小辯論會的教學活動行雲流水般的達到這一環節的教學目的。這一教學環節是本課教學的重點部分,經過學生的討論、合作探究、辯論到技術素養的形成需要17分鐘的教學時間。

(三)思考探究 解決問題

在教學中,學生已經明確,在我們的生活離不開交通工具這一重點內容後。我將鼓勵學生們一起尋找解決交通工具帶來問題的方法。展開小組討論,全班交流的方式,學生開動腦筋,積極思考,形成方法。學生可能會出現一下回答:節能減排、單雙號限行、提倡坐公交車、步行的方法。也可能出現不切合實際的想法教師也給與鼓勵。讓學生體會探究成功的快樂。在這一環節中需要學生思考,討論生成方法,需要9分鐘的時間。

(四)昇華主題 拓展延伸

以上教學環節讓學生體會到了交通工具的利與弊,鼓勵學生髮現生活中還有那些事情給我們帶來了哪些利與弊。從而昇華到在生活中許多物品的是有利用他們的便利同時,儘量避免帶來的不變,從而認識到許多事物都有兩面性的哲學思考。這一環節我用了5分鐘時間。

(五)時適評價 促進發展

在教學中適時、適度的對學生評價和鼓勵。採取了教師評價、生生互評、師生互評等方式,給學生思維的騰飛插上無形的翅膀,

  七、畫龍點睛寫板書:

我的板書設計如下:

交通工具的利與弊

利——靈活方便、運量大、速度快

弊——環境汙染、能源緊張、交通擁堵、土地緊缺

辦法:加強管理,更新技術,提倡公交,遵守規則,開發新能源,

在板書設計中我本著突出重點,畫龍點睛的目的設計了簡潔明瞭的板書呈獻給學生。讓學生多本課的重點一目瞭然。

一節成功的課是經過老師的辛勤思考和設計的結晶,希望它能給學生帶來的不僅僅是隻是更多的是技術素養的提高。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