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幽州臺歌》課堂實錄

來源:果殼範文吧 2.88W

導語:《登幽州臺歌》是一首生命悲歌,全詩以廣闊的胸襟,慷慨悲涼的情調,感時傷事,弔古悲今。以下是小編整理的《登幽州臺歌》課堂實錄,歡迎各位的閱讀和參考。

《登幽州臺歌》課堂實錄

師:在詩人于謙的眼中,報效祖國是要“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今天我們一起來看看,在詩人陳子昂的眼中,在他的內心,報效祖國的心情如何?

師:翻開課本,自由把古詩讀四遍,要求讀1、2遍的時候讀準字音,讀3、4遍的時候,讀準節奏,讀出韻味。

(學生朗讀、指名朗讀)

師:這首古詩有一個生字,他念得很準,愴,翹舍音,(拼音),來一起讀一讀。

(學生朗讀)

師:你來讀,請其他同學認真聽,聽準他在那些地方停頓的。

(學生朗讀)

師:他在哪些地方停頓了?

生:他在“不見、之、而”後面停頓了。

師:覺得他的停頓合適嗎?

生:不合適。

師:請你來讀。

(生讀,停頓還是不好)

師:聽聽老師怎麼讀的,先聽老師讀課題。登幽州臺歌(無韻律地讀) 登幽州臺歌(有韻律地讀),覺得哪一種比較有味道?

生:第二種有味道。

師:好,一起試著讀讀課題。

(學生朗讀課題)

師:課題讀得有味道了。聽老師讀古詩,聽準了老師是在哪些地方停頓的。

(範讀)

師:聽準沒?聽準了自己試著讀一讀。

(學生自由朗讀)

師:來,說一說,讀了這首詩歌給你怎樣的感受?

生:這首詩很悲傷。

生:詩人很悲痛。

生:這首詩有一種蒼涼無限的感覺。

師:蒼涼無限,這個詞說得多麼好啊。接下來請大家對照文中的註釋,仔細看一看插圖,試著想一想這首詩的意思。(學生默讀)

師:來,檢查一下大家的讀詩的效果。兩個問題:第一,詩人在什麼地方寫的這首詩?

生:在幽州臺上。

師:幽州臺在什麼地方?

生:在北京市。

師:很好,你讀懂了課題。第二個問題:用文中的一個詞來形容作者的心情。

生:涕下。

師:涕下是什麼意思?

生:在流淚。

師:流淚是動作還是心情?

生:是愴然。

師:說說你對“愴然”的理解。

生:悲痛的樣子。

師:悲痛的心情,詩人站在幽州臺上,結合他的心情,想一想,會有哪些景物映入他的眼簾?

生:幽州臺上的黃金(這是課前給孩子們講了燕昭王幽州臺上黃金納賢的故事)

師:詩人是站在幽州臺上,那些景物會映入他的眼簾?

生:水

師:有青海綠水,還有?

生:白雲

生:層層疊疊的房屋。

生:廣闊的藍天。

師:是啊,還是那些景色,山河依舊,人物不同。看看作者此時想到的是什麼?用文中的一句詩告訴我。

生: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

師:這個古人會是誰呢?

生:燕昭王。(課前給學生講了幽州臺的故事)

師:知道燕昭王的故事嗎?

生:知道一點。

師:好,知道一點說一點。

(學生講幽州臺上黃金納賢的故事)

師:你覺得燕昭王是格怎樣的人?

生:很英明。

師:他的英明表現在什麼地方?

生:他很重視人才。

師:後不見來者,作者希望後面的來者是像誰一樣的人呢?

生:像燕昭王一樣的人。

師:好,請你讀一讀這句。

(生讀)

師:前不見古人,這個前有多前?

生:一千多年前。(學生是站在陳子昂的角度上說的,讓我感覺學生已經投入其中)

師:那應該讀出一千年的距離呢?

(生讀)

師:三百年。

(生讀)

師:不錯,有八百年了。

(生讀)朗讀很到位

師:一千年以上,掌聲送給她。

師:陳子昂活了多少歲知道嗎?

生:41歲。

師:他能看到一千年前的事嗎?

生:看不到。

師:是啊,人生何其短暫,既看不見往昔招賢的英王,又看見後世求才的明君,不由得發出感慨。一起來齊讀。

師:人生短短數十載,而詩人又處於這個“空前絕後”的歷史時期,一身政治抱負卻報國無望,一腔報國之心沒法實現,再來看看,詩人做出了怎樣感慨?

生: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

師:說說你是怎樣理解天地之悠悠的?

生:天地非常的無窮無盡。

師:無窮無盡,這個詞語說得真準確,老師想到的是天地長久,你比老師想得還到位。天地無窮無盡,而人生短暫,比較一下,誰來讀一讀這句。

(生讀,節奏還是不準確)

師:聽老師讀。誰想試一下?

生:停頓找準了,但是韻味還沒有讀出來,再試試。(學生再讀,有了進步)

師:這種“獨”是一種怎樣的“獨”?

生:孤獨。

師:是啊,沒有親人,沒有朋友在他身邊,只有他獨自一人站在幽州臺上。詩人為什麼要“涕下”?

生:因為沒有看見燕昭王一樣的明君。

生:自己的才能沒被人欣賞。

師:是啊,天地之悠悠,宇宙茫茫,天長地久,而詩人的一生何其短暫?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空有一身抱負,卻報國無門。來,一起齊讀。

(學生齊讀)

師:學習詩歌,我們不僅要知道詩人寫的什麼,還要知道詩人為什麼這樣寫,來試著去掉“之、而”讀一讀,看看效果有什麼不同?再讀讀原句,比較一下哪一種效果好?

生:原句的效果好些,加上“之、而”讀更加有韻味。

師:是啊,多了一個字兒就有那麼大的`區別,這樣讀來更加有韻味、更能表達出作者的情感。一流的詩人和二流的詩人往往也是在一個字兒的區別上。

師:好,我們一起來創設一個情境,,你們就是詩人陳子昂,請你對當時的皇帝作作諫言,說出你想對皇帝說的話,拿出紙和筆,用簡單的一兩句話寫下來。

(學生動筆寫,比我想象的要好,在課前我就介紹了陳子昂任右拾遺,他的任務就是根皇帝諫言,我還是示範說了一句。)

師:現在我就是皇帝,陳子昂,來,你想說什麼?

生:皇上,請你任用我吧,我一定能幫你打贏這場仗的。

師:陳子昂,你憑什麼讓我相信你?你何德何能?~~~~(角色轉變)你就是陳子昂,說說你現在的感受?

生:失望。

師:失望,你來讀。

(學生朗讀詩歌)

生:皇帝,我是人才,我會為你出謀劃策,我會幫助你治理國家。

師:你也算人才?堂下的每一位同學(馬上改口)大臣都是人才,你比得過他們嗎?~~~角色轉變~~說說你現在的感受?

生:失望。

師:除了失望還有?

生:還有悲痛。

師:悲痛,聽到這樣不的話誰不悲痛?你來讀!

(生讀)

師:是啊,當時的皇帝就像老師剛才那樣糊塗,不能賞識你們的才華,一起來齊讀。

(齊讀)

師:是啊,詩人才華橫溢卻懷才不遇,不能得到統治階級的認同,只好吧自己置身於空曠的天宇和廣闊的原野,抒發自己的孤獨。(小黑板出示《燕昭王》南登碣石館,遙望黃金臺。丘陵盡喬木,昭王安在哉?霸圖今已矣,驅馬復歸來。)跟老師一起來讀讀這首詩。

(生讀)

師:《燕昭王》這首詩表達了和《登幽州臺歌》一樣的情感,請你們自己讀一讀。

(學生自讀)

師:來,老師為大家播放一段音樂,聽著音樂,好好感受,這兩首詩你想讀那一首就讀哪一首。(播放天幻簫音《寞》)

(學生朗讀,三個同學全部選擇的是《登幽州臺歌》,最後的一個男同學獲得了掌聲)

師:從大家的讀中,我感受到,大家對詩歌理解了。在課下請大家再讀讀《燕昭王》,試著理解詩歌的意思。

下課!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