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故事三則的教學教案

來源:果殼範文吧 5.78K

[教學目的]

語文故事三則的教學教案

1.理解故事的深刻哲理,學習清廉自持、潔身自好的高尚品質。

2.品味準確傳神的語言,學習刻畫人物形象的方法。

3.積累一些實詞,如“諸、喪、食、啖、危坐”等。

4. 背誦課文。

[教學重難點]

重點:對故事寓意的探討、理解。

難點:聯絡生活,品味寓意的現實意義,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

[教學準備]

結合課文註釋和工具書,疏通文意。不理解或有疑問的字、詞、句做上記號。

[教學安排] 一課時

[教學步驟]

一、匯入

(以一則新聞導人,注意學生的不同反應。)

昨天,老師在《楚天都市報》上,看到這樣一則新聞:一位浙江商人,到武昌來考察投資環境,不甚滿意,於是乘出租車到漢口轉轉。結果,在下車時,將隨身攜帶的裝有20萬元現金的皮包遺落在出租車上,而他又忘了索要發票。看來,要尋找這20萬元現金,無異於大海撈針。就在這位商人準備自認倒黴的時候,計程車司機居然出現在他面前,把他遺失的物品完璧歸趙,隨後離去,不留名,更不提報酬……

(教師話音未落,學生議論紛紛。大部分同學都認為這位司機拾金不昧,而有少數同學則說司機真傻,不要白不要。教師可將這種說法暫時放一放,繼續話題。)

這種拾金不昧的精神,可以說是自古有之。今天,我們來學習幾則古人清廉自持、潔身自好的故事。

二、朗讀課文,落實字詞,疏通文意

1.請學生齊聲朗讀課文,教師糾正字音、斷句。

2.學生根據預習情況,提出不理解的.字、詞、句,先由同學相互解答,若還有疑問,則由教師解答。

(注意諸、喪、食、袂、輯、啖、危坐等詞語的準確翻譯。)

3.學生口譯三則寓言,教師點評。

(注意人物語言的準確翻譯,它是理解文意的關鍵。)

三、立足文字,概括故事寓意

1.找出文中刻畫人物形象的語句。

(旨在通過品味精煉生動的語言感受古人的人格魅力,同時通過對人物形象的分析來體會故事寓意。)

《人有其寶》中的語言描寫:“我以不貪為寶”

《嗟來之食》中對飢者的外貌、神態、語言描寫:“蒙袂輯屨,貿貿然來”,“揚其目而視之”,“予唯不食嗟來之食”。

《許仲平義不苟取》中對許仲平的動作、語言描寫:“獨危坐樹下自若”,“梨無主,吾心獨無主乎?”

2.用簡潔、準確的語言概括寓意。

子罕“以不貪為寶”是“不取”非分之物,視、“不貪”為寶,是追求一種為人的操守,追求道德的完善。

飢者“不食嗟來之食”是“不取”施捨之食,至死也保持著做人的骨氣和尊嚴。

許仲平“義不苟取”是“不取”不義之財,高度自律,具有崇高的道德感。

他們身上體現了高尚的品質和人格尊嚴,在如今物慾橫流的世界裡,無疑是人們行為的座標。

3.小組交流:

用形象的語言複述故事、描述人物,並在故事最後加上精當的點評。

(考察學生對故事的理解,同時品味古文的語言魅力。點評可以評故事人物,可以評文字特色。精當的點評為後面的演講打基礎、,)

四、聯絡生活,拓展延伸

即興演講——現代社會還需要“不妄取”的精神嗎?

開頭語:在上課前,老師給大家講述了一個拾金不昧的故事,我好像聽到有同學議論那位司機太傻,那我們今天就來進行一次即興演講。題目就是一“現代社會還需要‘不妄取’的精神嗎?”

希望同學們在演講的過程中注意運用你們所收集的資料。

結尾語:通過剮才的演講,我想每個同學心中對樹立人生觀、價值觀有了更深的認識。我只是想為我前面講述的故事補充一個結局:在富商拿回自己丟失的物品後,他做出了一個決定——在武昌投資,他說: “我很早就聽說武昌是一個教育強區,今天這位師傅給我上了更深的一課。在這樣一個如此誠信的區域,不進行投資建設,將會是我的損失。”

(通過演講。讓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現,學習古人高尚的品質。同時讓學生開始有意識地學會用事例證明自己的觀點。)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