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小英語教學工作理念

來源:果殼範文吧 9.39K

隨著英語教材的改革及國小英語課程的全面推開,那麼國小英語該如何教學?教學工作理念是如何的?

國小英語教學工作理念

  國小英語教學的基本理念是以學生的全面發展為本,主要體現在

1.明確學習理念,把握學習過程

2.整體設計目標,關注學習實效

3.創設活動 (任務),建構知識技能

4.把握動靜結合,優化學習過程

5.倡導探究教學,保持創新活力

6.啟動多種器官,發展多元智慧

7.運用多種媒體,營造學習情境

8.苦學樂學結合,陶冶人格情操

9.注重過程評價,師生共同發展

10.開發學習資源,拓展學習時空

以學生的全面發展為本,面向全體學生,使學生們能應用的英語,人人都獲得必需的英語,使每個孩子將英語應用到實際生活中。英語並非我們的國語,如何使學生們學好英語,首先,創設全面的教學環境,包括全英語教學,全學科融合,全過程浸透,全學習環境,全方位教學手段。語言必須在應用中才能熟練。離開了實踐和應用,語言的存在就失去了意義。所以我要求學生在儘可能的情況下用英語對話。要求學生用英語來回答問題。給學生對話和表演的機會,平常師生見面用英語問好,進門學生會說“May I come in?”我要求學生幫我做一些事情時說:“Turn on the lights, please”學生講了“All right.” 開了燈後,我用英語表示感謝“Thank you.”學生會脫口而出:“You are welcome.”又如問學生:“Excuse me, whose pen is this?學生會說:“It’s…”。不知道的會說:“I’m sorry, I don’t know.”我會說:“Thank you all the same.學生聽到我有禮貌的回答,很開心,牢牢記住了課文中的內容而且會應用了。

有了全英語的環境,為學生提供一個熟練進行語言實踐活動的自然情景和教學情景就顯得極其重要,其根本目的就在於學生能在各種不同的場合靈活地運用所學的語言材料進行交際。在此期間,教師必須積極引導學生,使教學多樣化、交際化,把枯燥的單詞有機地組成對話形式,編寫成小故事、短句或小品來表演;如在講授Unit 9 Shapes,用PPT課件創設一個聖誕節的情景,由聖誕老人派送禮物,通過各個禮物的形狀學習單詞;在這個階段,教師僅是個指導者、導演。在這個真實的情景交際活動中,教師利用現代資訊科技進行輔助教學,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再把階段練習放到每個禮物盒子裡,讓學生們帶著好奇心開啟盒子,鞏固知識;此階段,讓學生大膽參與表演,發展他們的交際技能,使學生敢說、樂說、會說。這樣在運用中自然地記住了詞彙,大大增強了語感。在拓展練習中,讓學生們用手中的形狀製作聖誕節的禮物,整堂課通過色彩鮮豔的畫面、逼真的視覺形象引起學生的有意注意,加深了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提高了英語課堂教學的效率。

因材施教,時時刻刻關注學生們的發展,進行分層教學。分層教學就是教師根據學生現有的知識、能力水平和潛力傾向把學生科學地分成幾組各自水平相近的群體並區別對待,教師可根據學生的自身條件和基礎,以及學生的個體差異,靈活地和有創造性地使用教材,在不影響教材的完整性和系統性情況下,自主地補充或取捨教學內容,分層次教學。學生也可選擇自己感興趣的內容,自主地調整學習進度。在教學中,教授每個單元A部分短文時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布置不同的任務。六年級的A類學生能複述課文內容,並用自己的話來概括課文,並拓展課文,B類學生能瞭解課文內容,並根據提示覆述課文內容。

面向全體學生,承認學生個體差異的基礎上,針對不同層次學生的英語水平和學習特點因材施教。以學生的全面發展為本,從而達到優化課堂結構,提高教學效率的目的。

  淺談國小英語教學理念轉變

新《英語課程標準》提出了全新的教育理念,樹立以學生為本的指導思想。提倡學生參與、體驗、親身實踐、獨立思考、合作探究。把英語課程定位在一個開放的體系上,讓其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時代。由此可以看出,教學方式的轉變是英語課程改革的一大亮點。要真正實現英語課堂教學方式的轉變並非易事。教師除了要樹立全新的教學觀和學生觀外,就是要把握好課堂教學。因為課堂教學是國小生學習英語的基本形式。如何在課堂教學中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實現培養學生實際運用語言的能力的目標,筆者認為以下五個原則值得遵循。

  一、課堂教學,以學生為中心(student--centred)。

現代教學理論認為,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是學習的主人。把學生置於恰當的位置,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教學效率。首先教師應根據教學目標和學生的特點選擇教材和教具,設計好教學過程。同時成功的教學過程離不開學生的積極配合,教師要進行良好的組織,課堂上教師要引起學生的注意,喚起他們的學習需要,啟用學生的先前舊知,在適當的時候主動向學生提供一些資訊,培養學生學會獲取分析、判斷和運用知識的能力。在課堂中教師要與學生建立友好和諧的師生關係,平等地與學生進行討論,共同解決問題,決不能以自己的認識去支配學生的思維,以自己的標準評判學生的活動,從而限制了學生的思維活動。教師要幫助學生樹立學好英語的信心,克服在英語學習中的害羞和焦慮心理,樂於向學生提供幫助,關注學生的生活世界,創設融洽和諧的學習氛圍,促進師生間的情感交流。在新課程體系下,教師要堅持面向全體學生,始終體現以學生為主體,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注重個性化教學。在課堂中,教師不僅是知識的傳播者,更應體現出崇高的師德,發揮好育人的功能;教師還要激發學生的創新精神,幫助學生學會在實踐中學習,在合作中學習,為其終身學習奠定基礎。

  二、課堂教學,以興趣為支點(interest--focused)。

托爾斯泰說:“成功的教學所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國小英語是入門教學,應該把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放在首位。學習興趣不是先天就有的,能否產生學習興趣,主要取決於下列因素:(1)事物本身的特性。凡是比較強烈、不斷變化、帶有新異性和刺激性的事物,都會引起人的興趣。(2)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有些事雖不具有新異性,但與學生已有知識經驗具有密切聯絡,並能滿足學生獲得新的知識經驗的需要,也會引起興趣,(3)學生對事物的愉快情感體驗。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獲得別人承認或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往往會加強其學習興趣的穩定性。遵循興趣性原則,教師可在每節課前舉行英語歌曲聯唱,用富於感染力的`音樂激發情趣,讓學生以飽滿的愉快的情緒進入英語學習;可以用圖片,優美的體態語、簡筆畫、照片、多媒體課件進行直觀教學活動;可以選用學生們熟悉的內容或遊戲方法,如: Golden Touch,Hangman, Bingo, Guessing games 等方法,使學生的興趣點達到高潮。教師應對學生在遊戲中的出色表現給予高度評價,充分肯定他們的聰明才智,分享他們在遊戲中所獲得的樂趣。教師把握好了興趣這個支點,就能通過課堂教學這根槓桿,成功地托起自己教學效果的提高。

  三、 課堂教學, 以交際為目的( communication—oriented)。

眾所周知,語言的社會屬性是指它在人類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起著溝通與交流的作用,人們必須要看場合、時機和物件,根據整個語言環境以及雙方的身份,正確、得體地使用語言,這就是交際能力,我們的課堂教學就是要培養學生的交際能力。

首先,我們要利用現行教材所提供的語言材料,培養情景對話能力,讓學生在熟讀時注意語音、語調、表情自然到位。 然後熟記關鍵語句,強化常用口語。如:Hello! Glad to meet you! Thank you! You’re welcome! See you! So long! 等等。最後創新、活化語言。單純模仿、機械重複不僅學了後還不會用,還會降低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影響學習效果。因此,教師應及時創設情景,利用書上的材料擴充交際語境,培養學生在真實情景中的口頭交際能力。如把教室置成商店,讓學生來購物,或把教室佈置成肯德基,讓學生來點餐。

其次,我們要了解英語國家的社會文化、風俗習慣,提高交際的準確性。“語言是文化的載體。”當人們開始學習另一種語言時,他們從某種意義上說就加入到另一種文化中了,在課堂中,教師教授語言知識的同時,要滲透文化知識,把語言教學置於跨文化交際環境中,抓住文化障礙,誤解和衝突的焦點,有針對性對培養學生正確得體的跨文化交際能力。英美人視個人的宗教信仰、行動去向、年齡、婚戀、經濟狀況等方面的問題為個人隱私,因而要採取迴避態度,教學時如正逢西方節日,應該為學生講敘有關節日的故事及風俗。如愚人節、感恩節、萬聖節、聖誕節等等。

  四、課堂教學,以任務為基礎( task—based)。

所謂“任務”,簡言之,就是“做事”。它具有以下的特點:

(1)以意義為中心,而不是以操練某種意義不大甚至是無意義的語言形式為目的。

(2)任務的焦點是解決某一交際問題,這一交際問題必須與現實世界有著某種聯絡。“任務”之所以在英語課堂上被廣泛使用是因為它能滿足現代語言教學的需要。首先任務能滿足學生語言交際能力培養的需要。學習任務的廣泛應用和對學習任務的研究興趣,顯然源於英語教學的交際原則。現代英語教學以“輸出式”的方式,以任務為基礎,以語言功能和技能的培養為目標,教師讓學生設計出個人資訊卡,然後要求學生用所學語言知識表達個人喜好,與同學交流。很顯然,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注意力集中在意義而不是集中在語言的形式上,自然、有意義地增進目的語的習得,增強了語言的實際運用能力。其次,任務能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師生進入課堂的目的從某種角度來看有差別。教師主要目的是讓學生掌握儘可能多的知識與技能,而學生的目的更多在於尋找一種快樂,遊戲、唱歌等活動會讓他們興奮不已。因此,教師在課堂上教什麼並不等於學生學到了什麼,教師的主要作用是如何在課堂教學中創造一種有利於學生外語習得的條件。任務變成了一種媒介、橋樑,它把教師的目標在自然而然中變成學生自覺追求的目標,讓學生在興趣中參與語言訓練。如教師設立服裝表演的任務,學生就會自主地把自己準備的服裝用英語表達出來。

  五、課堂教學,實際生活密切相關( real—life--related )。

《英語課程標準》要求教師“創造性地設計貼近學生實際的教學活動”,吸引和組織他們積極參與,要能夠使學生獲取處理和使用資訊、用英語與他人交流,用英語解決實際能力。只有接近生活的,真實的,複雜的活動才能整合多重的內容和技能。這將有助於學生用真實的方式來應用所學的知識,同時也有助於學生認識他們所學知識的作用和意義。課堂教學向課外體驗延伸,教師可設立交際任務。把課內的虛擬情景放到課外的真實體驗中,以分組合作的形式,安排學生按英文購物單到超市完成採購任務,使學生充分體驗英語交際所帶來的成功感。

綜上所述,我們不難看出,這五條原則其實是我中有你,你中有我,只要教師樹立了“以人為本”的育人觀,正確運用這五條原則,就會擁有成功的英語課堂教學。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