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文野草教學設計

來源:果殼範文吧 2.25W

教學目標

課文野草教學設計

1、培養閱讀和欣賞散文詩的能力,通過誦讀,體味作者的思想感情。

2、初步瞭解散文詩的特點把詩的精煉、音樂美和散文靈活多樣的表現力融為一體。

3、品味語言,理解本詩語言中的寓意。

4、培養學生追求美好理想和敢於同困難作鬥爭、勇於拼搏的精神。

教學重點:

1、課文朗讀。通過多種形式的反覆誦讀,體味作者情感,理解詩歌含義。

2、比較南方和北方雪的異同,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3、語言的品讀,瞭解散文詩語言的精練和具有音樂美的特點及其寓意。

課時安排:兩課時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

1、魯迅的散文詩集《野草》

2、有關江南和北方的雪的音像資料。

學生準備:

1、查詢有關雪的文字、圖片、音像資料。

2、蒐集魯迅《野草》中的描寫自然景緻的詩篇,感受自然描寫中寫實與象徵的不同。

3、蒐集有關散文詩的資料,初步瞭解散文詩。

4、先自主學習課文,劃出疑難字、詞、句,查字詞典掃清語音、語義障礙。再與同學合作,解決疑難。

教學步驟

一、學生自主合作學習情況彙報。

由各學習小組學生向全班彙報本組在課前自主合作學習過程中搜集到的資料,展示有關雪的文字、圖片、音像資料,暢談對雪的感受。營造雪的氛圍。(這樣可以瞭解學生的課前自主合作學習情況,對課文的熟知程度,便於教師對課堂學習預設的調整。)

二、整體感知

1.學生自由朗讀課文,揣摩語氣、語意及作者情感。

2.教師放課文朗誦或範讀課文。然後抽學生朗讀。

3.由學生比較二者的優劣,體會散文詩的朗讀方法。

4.讀了這篇文章後,你認為最能體現文章主旨的句子是哪一句?

(那是孤獨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

5.孤獨的雪,死掉的雨,雨的精魂是什麼意思?

(北方的雪的特徵之一是孤獨,在這裡它還被表現成死掉的雨的意思。江南的雪已經死掉,而朔方的雪,在孤獨的旋轉升騰中昇華,成了雨的精魂。北方的雪完成昇華是與死亡聯絡在一起的,也正是完全的獻身,讓它成為了雨的精魂凝聚了所有堅強核心的精魂。)(設計此問題是為了促成學生從整體上把握全文內容)

三、問題探討

師生互動、生生互動了解詩歌內容,體會散文詩的特點。分四個小組討論下列問題:

①第一小組:找出描寫南方雪與北方雪的句子,體會它們的不同含義。

(見板書)

②第二小組:魯迅先生筆下的江南的雪和朔方的雪各有什麼特點?作

者是如何把它們統一在一個藝術整體之中的?

(江南的雪:優美。朔方的雪:壯美。作者雖然極寫江南雪的美豔,孩童的歡樂,雪羅漢的有趣,表現了對故鄉的懷念之思,且因雪羅漢的消融流露出對美好的事物不能常在的惋惜之情,但作者並不是沉迷於優美然而虛空的幻境中,求得精神上的安慰。他真正向往的是壯美的現實戰鬥生活,渴望從自然的偉力中汲取鬥爭的勇氣和力量,永葆戰鬥青春。所以,面對眼前的實景,他寫道:

朔方的雪花在紛飛之後,卻永遠如粉、如沙,他們決不粘連,撒在屋上,地上,枯草上,就是這樣。

此一反先前溫婉、纏綿的情凋,語氣異常剛勁、果決,這不僅是對朔雪質地、形態的摹寫,同時還透露出作者敢於直面慘淡的'人生,毅然決然地砍斷了與社會現實極不協調的思想情緒。隨後對飛騰的朔雪磅礴的氣勢、浩大的聲威的酣暢淋漓的抒寫,不也正是作者不屈不撓的戰鬥的人生觀的形象寫照嗎?而朔雪的孤獨,也映現出了此時作者荷戟獨彷徨的身影。)

③第三小組:你們認為作者更喜歡哪裡的雪,從哪些詞句表現出來的?

(從對南北兩處的雪的描寫來看,魯迅更為欣賞朔方的雪。江南的雪固然美麗,但在魯迅眼中,這種美未經磨練,並不能保持長久。魯迅更為看重的是一種獨立與張揚的個性精神,這種精神也正是魯迅一以貫之的前行動力,就像他在一篇文章中說到的,站在沙漠上,看看飛沙走石,樂則大笑,悲則大叫,憤則大罵,即使被沙礫打得遍身粗糙,頭破血流,而時時撫摸自己的凝血,覺得若有花紋。在文章中,北方的雪決不粘連,奮飛,旋轉,升騰,正是這種精神最為形象的體現。)④第四小組:作者對江南的雪及北方的雪的描繪,引起你怎樣的聯想?你覺得全文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允許學生有不同理解)

3、各小組代表彙報討論結果

四、語言品讀

1、文章中對雪的描寫用了哪些修飾詞,你認為它就只是描寫的自然界的雪嗎?你認為這些詞句用得好不好,為什麼?

(例如:用了冰冷的堅硬的修飾雪花,強調雪的不屈的精神,而這種精神是燦爛的,是值得讚賞的。)

2、文章中用了哪些修辭手法,你讀了這些,在文章表達上有什麼體會?

(比喻、擬人、排比只要學生能說出運用這些修辭手法能使文章生動形象、表意更加明白曉暢就行了,答案不求一致。)

五、延伸拓展

1、你認為本文語言是否有表意不簡明的,如果有,該怎樣改為好?

2、結合自己的親身體驗,以雪為話題,寫一篇500字左右的文章。

點評:

該教案較好的體現了新課標的理念,注重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教學中抓住了散文詩的特點,讓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體驗和別人的經驗來賞析詩歌,重在感悟和體味詩人在特定情境下的獨特感受和體驗。透過凝鍊的、跳躍的、模糊的詩歌語言去把握其深刻的含義。突出了朗讀訓練和思維訓練,學生之間、師生之間的交流與互動都符合新課改的精神。拓展延伸部分進行同題寫作,將本課學習引向縱深。教學中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討論的學習方式很好的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培養了學生的創新精神。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