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上冊信客教後記

來源:果殼範文吧 1.5W

《信客》是餘秋雨的一篇散文,篇幅很長,屬自讀篇目,安排在本單元最後一篇。

八年級上冊信客教後記

這個單元主題是“愛”,從寫作內容來年看都是通過人和事來表達出“愛”的主題,從基本寫法上來看又有很大的相似性即“通過敘事來表現人物的思想感情”也就是說在敘事通過刻畫人物來表情達意,只是從具體的寫法上各有側重:比如在《阿長》中以敘事材料的詳略為主兼以先抑後揚;《背影》中以文章層層鋪墊和以細節描寫突出重點;《臺階》以臺階為線索貫穿人物一生,前後形成對比;《老王》以兩個人物的善良相互襯托,總之,都不離描寫和對事的梳理來表達“愛”的情感。正因為有了前面文章的鋪墊,所以本篇雖然篇幅較長,但也擬一課時完成。

那麼,學習這篇文章想教給學生什麼?達到什麼目的呢?

首先,想讓學生感知到的就是信客有著怎樣的品格?人們是怎樣對待他們的?說明了什麼?

其次,這些內容在文章中是怎樣表現出來的?

再次,給我們什麼樣的啟示?

這就是通過學習想要達到的三個主要目的`,而重點難點都是第一個。

目的明確後,在反覆閱讀的基礎上內容也有所熟悉、理解了,怎樣將自己理解的和文字中的思想讓學生在閱讀中感知認識理解呢?

從學生來看,按照常規預習習慣在自讀課文的基礎上基本能夠做到掃清字詞障礙,並能有所旁批,同時在學習過程上也基本形成了討論交流和發表自己看法的習慣,根據以上一些情況決定──採取了談話式教學策略:

不過這期間也有一個插曲:最初的教學策略想以問題式教學為主,讓學生先默讀課文,然後板書下列問題思考問題:

1、什麼是信客?

2、“信”在“信客”職業中有著怎樣的重要性?

3、“信客‘在履行職責中有著怎樣的艱辛?信客是怎樣對待的?從中你對他有怎樣的認識?

4、作者為什麼要給信客立傳?他想表明自己怎樣的態度?

5、你知道有關誠信的故事、詩句、名言嗎?說幾個在課後再蒐集一些。

心想:自讀課,應讓學生在預習和自讀討論、交流的基礎上將這些問題解決掉,教學目的也就達到了。但在一個班上後,課雖然上完了,但課堂氣氛相對沉悶,且效果似乎也不是太好。

課間休息期間,經過上述考慮才決定用談話式教學,具體設想是:

1、匯入:結合近期作業或背默引出“誠信“和課題。

2、扣題目讓學生說與“信“相關的詞語,並結合課文明確“信客”的課題含義。

3、課文四部分清晰,教學時將一/二三/這樣分割。各部分也用問題引讀,在學生依據原文回答時扣住學生的回答再生髮問題,這樣學生思維與文字理解就結合到了一起,而且這些問題又是在他們的回答上生髮出來的,其興趣積極性也會有所提高,思維也可能會更積極氣氛可能也會更好一些吧。同時在學生依據原文回答時也順勢抓住了原文中的難的、重點的字詞句的理解,這樣較好地優化了教學環節,節約了時間,容量大而不緊張,從而完成全文的理解。這和串講有異曲同工之妙,而又略優於串講,學生的主體地位也較明顯些。

4、最後再回到現實生活引發學生的生活經歷和體驗來談“誠信”,照應匯入,並儘可能的有所深化。

在具體落實到教學中,雖個別的環節與設計有些出入,但效果還是比第一個課型較好,我還是比較滿意的!

當然,一個教學策略的選擇是基於多方面因素考慮的,在具體教學中應具體對待慎重選擇。

在此,也請各位同仁依據自己的教學實際多提寶貴意見!

淺談語文教學中的品質教育

教材中品質教育的內容,往往是內在的、深層的,這就要求深入挖掘教材內在的品質教育因素。

如教餘秋雨的《信客》,信客後來做了國小的教師、校長,為什麼能做的那麼好?課文中的答案很明顯,但再深一層思考,是因為信客大半生為人老實厚道、任勞任怨、仁義熱心、待人寬容的結果。這裡教師引導學生從信客的經歷中明白做人的重要。一個人自身的素質,直接影響他的一言一行,所以我們首先要學習做一個誠實善良、寬容又能忍耐的人,這樣在工作、生活中才會做的更好,才會得到他人的信賴、尊重。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