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高中語文的閱讀教學論文

來源:果殼範文吧 1.57W

一、傳統的語文閱讀教學存在的問題

淺析高中語文的閱讀教學論文

1.教學方式單一。目前許多教師採取單一的閱讀教學模式,教學生一套“萬能答題模板”,導致學生遇到型別相似的題目就套用模板。這樣的教學方式嚴重阻礙了學生閱讀能力的提升,制約了學生語文成績的提高。

2.閱讀所佔時間比重下降,學生閱讀基礎知識不牢。在進行教學的時候,教師只重視知識傳授,不重視學生能力的培養和鍛鍊。導致學生的閱讀時間少,閱讀基礎知識不牢。

3.閱讀興趣及品味下降,閱讀興趣感性化。受應試教育思想的影響,學生學習的功利性很強,認為閱讀中外優秀文學作品等課外材料實在太浪費時間,又不能快速提高成績,這對於促進學生閱讀能力的提高是非常不利的。

4.輕課外導讀,重課內講讀,導致閱讀積澱乾涸。應試教育使教師與學生的眼光始終在一錘定音的大學聯考試卷上,凡是與考試無關的,一概不重視,這導致學生閱讀範圍小,沒有閱讀積累。

二、提高學生閱讀技巧,培養學生閱讀興趣

閱讀,讓人變得懂事、文明;閱讀,讓人變得高尚、完美;閱讀,使人類走出了蠻荒;閱讀,使人類有了自己的歷史因此,教師應重視閱讀教學的技巧,激發學生閱讀的興趣,從而更好地實現教學目標。要實現有效的高中語文閱讀教學,需要教師和學生掌握一些技巧。

1.培養興趣。在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和習慣非常重要。因此教師應遵循興趣發展的規律,有目的、有計劃地培養和發展學生的閱讀興趣,使學生感到語文學習是“自我需要”,如學習《荷塘月色》一文時。教師可以設計這樣的導語:月色是一個極富有詩情畫意的題材,古代詩人向來喜歡詠歎明月,為後世留下了不少名句,像“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玉戶簾中卷不去,搗衣砧上拂還來”等。通過匯入的設定為學生創造很美的意境,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也有利於學生更好地理解文字知識。

2.促使學生“動情”——與作品產生共鳴。對高中語文而言,學生進行文字閱讀是為把握文字的意思。面對體裁完全不同的文章,教師的教學方法應當有所不同,只有這樣,才能教會學生分析不同文章的具體方法,讓學生切實掌握各種閱讀方式。但是更重要的是,閱讀可以使學生通過與文字、作者的對話,重新建構文字的意義,建構全新的自我。

3.探究學習的內容。通過閱讀,學生可以把握和領悟真善美,感受文字中的美好心靈、美好情操。在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探索更為生動、富有活力的閱讀內容,要引導學生對細節描寫和語言描寫進行分析。促進學生探究能力以及創新意識的形成。

4.精讀,也叫作細讀,是閱讀的關鍵一步。學生必須認真閱讀文章,弄清詞句的含義,逐段理解內容,理解線索,把握主題,才能解決教師提出的疑問。

三、課外閱讀教學

語文學習過程是一個從量變到質變的過程。因此,在抓好課內閱讀學習的同時,教師也應該引導學生廣泛地進行課外閱讀,擴大閱讀量,注重素材、語言積累,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課外閱讀可以開闊學生的視野,豐富學生的知識,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

1.通過精湛的課堂教學藝術來培養學生的課外閱讀興趣。教師在課堂教學時,要注意內牽外聯,把學生由課內文字引向課外讀本,用課內閱讀的“鑰匙”去開啟課外閱讀的“鎖”,使課堂教學和課外閱讀做到有機結合。教師要通過課內的相關內容引導學生注重課外閱讀,使學生在閱讀中明確各類體裁的寫作特點,為以後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2.幫助學生選擇具有時代性的讀物。課外閱讀是課內閱讀的延伸,在高中語文教學中佔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教師要幫助學生選擇具有時代性並且優秀健康的文學作品。如《讀者》《青年文摘》等具有時代性的讀物,既切合生活實際,又是大家所喜聞樂見的,能擴大學生的閱讀視野,能給學生的情感、情趣和情操帶來撞擊,對學生的成長產生積極的影響。

3.養成閱讀習慣。教師可以要求學生每天的閱讀時間,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習慣和定力。學生養成了良好的閱讀習慣,才能積極主動去擴大閱讀面,拓寬知識視野,增長見識,豐富心智。如教師可以每週組織學生進行閱讀探討、交流、對話,引導學生暢所欲言。這樣有利於豐盈學生的精神世界、充實學生單調的學習生活,使學生的語文素養在潛移默化中得到薰陶感染。

4.通過考試或做練習的形式進行檢測。這種途徑既可以促進學生的閱讀進度,又可以提高學生閱讀的效率。因此,語文教師應當把課外閱讀課程化,加以悉心地設計和指導,為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而努力。“人類最優美的姿態就是閱讀”,閱讀是我們智慧和精神的源泉。閱讀教學在高中語文教學中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教師要在教學方法上開疆闢土,使學生更輕鬆容易的學習,使語文閱讀教學更具有藝術性。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