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子騎驢》課堂教學反思

來源:果殼範文吧 7.16K

《父子騎驢》是一篇寓言故事,講的是一對父子牽著一頭驢走在回家的路上,他們先後聽從了四種意見,結果都遭到了路人的非議,最後終於明白“我們應該有自己的主見”的道理。故事的情節雖然簡單,卻反映了生活中一個深刻的哲理:不要盲目聽從別人的意見,在生活中應當學會自主,做事要有自己的主見。否則不但不能讓大家滿意,還會使自己無所適從。教學中應引導學生以讀為本和方式引導學生明白“我們應該有自己的主見”的道理。現在,我將結合課堂教學環節,談談我的本課設計中想體現的教學思想:

《父子騎驢》課堂教學反思

一、創設情景激起學生學習興趣

由於兒童生活區域的侷限性,這則寓言與我們孩子生活仍相距甚遠,那麼就需要“未成曲調先有情”,即我們教師要針對學生的"最近發展區"提供引導性材料,建立起與課文的聯絡,以引導學生的注意與興趣,誘發積極情感。創設情景,讓學生自己置身於故事中,既能調動學生課堂的參與的積極性,還能讓沒見過毛驢的同學認識毛驢。於是上課伊始,我利用自制毛驢頭飾向學生介紹毛驢是什麼樣子的,這讓沒見過毛驢的同學對毛驢有了新的認識。接著,我利用FLASH動畫課件和活潑的兒歌為匯入,這樣即創設了情景,又激起了學生學習的興趣。

二、自主學習,合作創新

新課標積極倡導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更有利於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合作意識、創新意識以及實踐能力。於是,我努力將這一理念體現在閱讀教學中。在教學中,我沒有過多的語言,只是利用多媒體課件出示了這樣一道題:“路人對父子倆騎不騎驢有什麼看法?父子倆又是怎麼做的?”然後讓四人小組的同學自己去討論去學習,並把討論的結果寫在課前我發的一張表上。這樣做即體現了自主、合作的創新意識,又體現了一堂語文課中的“寫味”。

三、學生真正"讀者"的地位,在形式多樣的朗讀中發展語言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教師要以學生原有的知識經驗為基礎展開教學,通過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引導學生自讀自悟,在經歷感知、思考、質疑、探究、發現、交流等多種學習活動中,從而讓他們在積極的思維活動中加強理解和體驗,進而有所感悟和生成。我努力將以上思想運用教學實踐中。

1、讀書指導具有層次性。教學中我讓學生自讀,感情朗讀來推進教學。而且每次讀的要求不一樣,層次也不一樣。

2、抓住重點句子,指導感情朗讀,教於讀書的方法。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教學中我讓學生再讀通課文的基礎上畫出路人所說的話,讓學生默讀,並體會用什麼樣的'語氣、什麼樣的表情來讀。當指導學生讀老先生哈哈大笑時說的話時,我親切地問:“你們誰能來大笑兩聲”,學生一下情緒高漲,哈哈大笑起來,我趁機說“對,你們就用這樣的語氣來讀老先生說的話”。一下子,學生通過自己的朗讀,把老先生那種嘲笑、諷刺的語氣表現得淋漓盡致。當學生讀老太太說的話時,總也讀不出老太太那種批評時的語氣來。於是在指導讀時,我並沒有帶讀,而是讓學生閉上眼睛默默地想一想自己的外婆或奶奶批評自己時的表情和語氣。這時一位學生站起來表演了奶奶批評她時的動作、表情和語氣,我趁勢對她說:“對,你就用這種語氣讀一讀老太太說的話”。立即,學生對老太太說的話有所感悟。我根據學生的立足之出,指導學生感情朗讀,並讓學生在各種讀的方式下,總結出如何將課文讀得有感情,如何去體會課文中不要盲目聽從別人的意見,在生活中應當學會自主,做事要有自己的主見的含義。讓學生在感情朗讀的同時獲得讀書的方法。

這一節課結束了,可是留給我的是深深的反思。現在回過頭來細細反思課堂,我總結出以下幾點做得不完善,今後應該改正:

1、時間分配有點不合理,造成前鬆後緊的課堂節奏。

2、板書設計顯得有些欠妥,沒有點到精髓之處。

3、課後拓展給學生造成了不必要的負擔。

當然,在某些題目的處理上,我認為還有欠完善的地方,如準備時對課件是否能完好地顯示的檢測方面做得不夠;在講課時,感情的投入還有待加強等等。同時,在整個備課過程中,備課組成員的相互啟發使得這堂課更為完善生動。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