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小語文古詩詞教學的有效策略

來源:果殼範文吧 9.61K

雖然說古典詩文是我國民族文化的精髓,也是世界文化藝術寶庫中的一顆璀璨的明珠。可它卻也一直是我在教學中的大難題,有著許許多多的困惑:如如何調動學生學習古詩的興趣;如何能讀詩入境等等。通過本次專題研討和課堂觀察,本文試著從策略的角度談談幾點粗略的認識:

國小語文古詩詞教學的有效策略

一、 淡化詩意,品析誦讀。

一首古詩,詩人在創作時,有它特定的時代背景,不同的人,讀它會有不同的見解,可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老師如果把自己的理解強加於學生是不對的,也抑制了學生創造性思維的'發展。就拿詩意來說,我認為只要藉助註釋大體理解即可,因為詩人要表達的情懷深藏於字裡行間,這是“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意境美,這種意境美最好的表現方式,是通過激發學生的想象力,/jiaoshi/使詩情畫意盡在學生腦海中。如何去展現?誦讀是最好的方式。只有有感情地誦讀,才能體會出詩的真味。學生誦詩文,抑揚頓挫,韻味無窮,不僅可以感受到漢語言的韻律之美,詩文意境之美,形象之美,還可以積累語言,受到薰陶感染。

二、 多元教學,渲染意境。

詩中有畫,畫中有情,詩歌是藝術創作的結晶,它追求情景交融的美妙意境。因此,它需要老師採取多樣化的教學方式,使古詩教學豐蘊起來。例如四年級費老師執教的《江雪》,這首詩如果僅僅讓學生理解漁翁孤獨寂寞,這樣的教學顯然是不到位的,所以,引導學生與作者展開心靈的對話,體會作者一腔的憤懣苦悶,鬱結在胸,以這種明知不可為而為之的行動來發洩他對朝政的不滿,來表露他憤世恨時且又不願同流合汙、孤獨、高傲的感情,從而獲得與作者情感的共鳴,也是本課教學的內容。然而,由於寫作背景複雜,又由於國小生的知識、閱歷、個性等方面的不足,其中的感情,學生很難一下子領悟出來。這時費老師不失時機地出示作者的有關資料,讓學生搞清楚這首詩的寫作背景,無疑於“推波助瀾”,能激起學生的心靈震盪。這種感情在教師的點撥下,學生是有所體會的。

三、跳出教材,組詩教學,培養詩趣。

課改提出的新理念,“不能教教材,而要教材教”,即要創造性地理解、使用教材,積極開展課程資源,靈活運用多種教學策略。我們更不能就詩教詩,要和學生一道開發和生成開放、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尤其是高年級的學生,當有了一定數量積累後,完全可以跳出教材,進行組詩的教學。例如本次的專題研討中,四年級的古詩《江雪》的學習中,楊老師巧妙地整合了一個“垂釣系列”——《江雪》《秋江獨釣圖》《小兒垂釣》《漁歌子》,重點學習《江雪》,對比略讀《秋江獨釣圖》,推薦閱讀《小兒垂釣》《漁歌子》,這樣的整合對比學習,既有利於在對比中深化理解,又對中國文人歷來的“垂釣”文化進行了一次探索,同時,增加了學生的古詩詞閱讀量。六年級的沈老師以複習的形式引導學生對已學的古詩進行題材分類——詠物詩、送別詩、思鄉詩、愛國詩……自然過渡到本課兩首詩《冬夜讀書示子聿》《觀書有感》的題材特點——哲理詩。然後兩首詩整合對比學習,同中求異,在比較中引導學生髮現兩首詩說理的不同方式——直接說理、借喻說理。這樣的整合對比學習,節省了教學中無效的環節,對”哲理詩“這一古詩題材有了一個較深入的探究,事半功倍。

總之,古典詩詞是我們偉大民族五千年燦爛文化的結晶,是我們的寶貴財富。優秀古詩詞是國小教育的重要資源,優美的詩詞,深刻的內涵,高遠的意境,流傳的佳句,精湛的語言,是我們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寶藏。引導學生髮現美、欣賞美,走進詩詞歌賦的王國,享受美感體驗和揮灑才思的愉悅與幸福,是師生共同生成的大課堂,這是最令人歡欣鼓舞的成功的古詩教學。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