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氏獻璧教學實錄

來源:果殼範文吧 6.74K

這篇課文講的是一個在中國歷史上廣為流傳的故事。楚國時期,一個叫卞和的人,得到一塊含有珍貴玉石的石頭,便去獻給厲王,玉匠鑑別後,說是假的,厲王遂下令砍去他的左腳。厲王死後,他又把那塊石頭獻給武王,武王也認為它是故意欺騙,下令砍去他的右腳。文王登位後,卞和在楚山下哭了三天三夜,文王問清原因後,仔細研究,確認那是塊寶玉,隨即命名“和氏璧”。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和氏獻璧教學實錄

一、教材分析

本課所在的第六單元,以“奇妙的石頭”為主題,編排了三篇主體課文和一個語文天地,分別從不同的側面講述了石頭的知識和故事,表現了不同石頭的奇妙所在。這篇課文作為本單元的第二篇主體課文,承上啟下,旨在使學生能夠通過一塊石頭,結合重點詞句,體會到文章中所蘊含的道理,掌握正確的讀書方法。

課文中所講的故事雖然離學生的實際比較遠,但語言通俗易懂,生動感人,其中“我並非為失去雙腳悲傷,而是痛心有人把寶玉看成石頭,堅貞之士當做騙子,這才使我悲傷的原因呀”是全文的中心,告訴我們忠誠是做人最寶貴的品質。

二、學情分析

學生已經有三年的學習經歷,掌握了一些學習語文的方法,具備一定的語文學習能力。本課雖然離學生的生活實際比較遠,但語言通俗易懂,感情強烈,很容易激起學生情感上的共鳴。

文中含義深刻,富有哲理的句子,既是學生理解學習上的重點、難點。也是激發學生思維的興奮點。因此,對本課的教學,可以從“悟”字出發,著眼於學生的自主學習,自我感悟,悟情悟理。

但是本文所講述的故事的發生時間離現在很遠,故事的歷史背景學生不太熟悉,會影響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因此,課前蒐集與本課有關的資料對於學生學習好本課有很重要的作用。

三、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認識本課的11個生字,會寫10個要求寫的生字,藉助音節讀準字音,運用不同的方法進行識記,理解詞語意思,能靈活運用。

2、能力目標:

①能夠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②理解課文內容,瞭解“我並非為失去雙腳悲傷,而是痛心有人把寶玉看成石頭,堅貞之士當做騙子,這才是我悲傷的原因呀”這句話的含義。能夠從課文中明白忠誠是做人最寶貴的品質。

3、情感目標:

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並能從課文中受到啟發明白做人的道理。

四、教學重點、難點

①瞭解“我並非為失去雙腳悲傷,而是痛心有人把寶玉看成石頭,堅貞之士當做騙子,這才是我悲傷的原因呀”這句話的含義。

②從課文中受到啟發,明白做人的道理。

五、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課件

學生準備:蒐集並整理有關和氏璧的.故事及資料。

六、教學設想

《語文課程標準》在教學建議部分明確提出:“學生是學習的主人。語文教學應該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為學生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的情境。”關於閱讀教學,標準中進一步提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學習,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悟、體驗和理解”。

(一)充分信任學生,放手讓學生自選讀書方法。美國教育家杜威說過:“聽來的容易忘,看到的記不住,做的才學得會。”本篇課文是具體事例的記敘,具有情景性和情節性,在理解方面沒有太大難度,可引導學生根據課文的特點,自定讀書方法。讓學生在編、說、讀、演、議等實踐活動中完成對語言文字先領悟內化,再積累外化的過程。

(二)尊重學生的個性化感受。有個性才會有創新。課文的第三部分,有含義較深的句子,學生讀時,肯定會有所感,有所悟,同時也會有疑問。因此,教學時讓學生根據自己的認知情況,自讀自悟,自己選擇合適的學習方法,找出文中自己感觸較深的句子,聯絡上下文或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與同學討論,從中懂得一些做人的道理。

(三)立足課內,放眼課外。“語文教育應致力於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和發展”。“積累”是語文素養形成與發展最基本、最重要的因素。倘若僅僅是讓學生讀好、讀透教科書上的內容,“積累”的量畢竟是有限的。為學生課外閱讀創造智力背景,積方法、打基礎、激興趣,也是語文課堂教學中不容忽視的任務之一。通過實踐作業的佈置,為學生的課外閱讀拋磚引玉。

總之,本課教學的設計根據教材的特點,不過多使用電教及其他輔助手段,教學程式也比較簡潔,重在讓學生自讀,選擇合適的學習方法,對語言文字予以直接的思考、理解和感悟。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