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光》教學評課稿

來源:果殼範文吧 2.01W

導語;教學工作經過課堂實踐後,總會有很多發現和缺陷,需要教學評課,進行總結和改進。教學反思怎麼寫?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司馬光》教學評課稿,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司馬光》教學評課稿

  《司馬光》教學評課稿1

昨天,有幸向七位老師學習,受益匪淺。下面,就王老師的課,談幾點想法。

  一是教態自然,語言有親和力。

在課堂上,王老師表現得自然大方,溫柔親切的語言讓孩子們和在場的老師印象深刻。王老師經常用鼓勵的話褒獎孩子的回答,比如“哎呦,我們小朋友都抱不過來啦”“你真是個聰明的孩子”等等。這樣的處理方法值得我學習,讓學生和教師的距離更近,也調動了孩子的積極性。

  二是重點突出,課堂結構緊湊。

《司馬光》一課主要講了司馬光小時候砸缸救人的故事,表現了少年司馬光遇事冷靜機智的美好品質。在課堂上,王老師主要圍繞二三兩個自然段,特別是第三自然段展開教學。王老師創設情境,營造了小夥伴落水的緊張氣氛,引導學生感受其他小朋友的“慌”和司馬光的“不慌”。王老師注重低年級孩子讀書能力的培養,一遍一遍,不厭其煩地指導孩子讀書。

  三是把握識字,細緻指導寫字。

識字寫字是低年級段的重點難點。在教學難點字時,王老師注重創設情境,幫助孩子理解。“慌”這個字,心慌,從部首豎心旁入手,右邊怎麼理解呢?哦,原來是一個人走在荒蕪的地方,心裡害怕,發慌啊!在教學生字“哭”時,一段動畫形象生動地展現了哭的含義和字

形,我相信,對於“哭”這個字,這個班的孩子永遠都不會寫錯,因為印象太深刻了。再比如,教學生字“流”時,王老師在黑板上寫下了流的古字,古今鮮明對照,新穎獨特。

  四是亮點很多,頻頻讓人稱讚。

這節課,王老師向我們展示了很多亮點,其中有一點讓我驚歎。用“有的…有的…還有的…”說話,是本課的教學目標之一,一般老師的處理方式是另外創造一個情境,如大掃除、聯歡會時,而王老師則創造了一個和文中情境一樣讓人心慌的場面——坐海盜船時,小朋友們的表現。我覺得這樣的處理方式,既完成了說話這一目標,又能讓學生更進一步體會“慌”,從而對比之下,司馬光的“不慌”更顯可貴。

  《司馬光》教學評課稿2

總體感覺,這是一節很成功的(研究型)課。具體紀錄如下:

1、新授課由圖片引入→姓“司馬”→“司”字的寫法,創意很好!

在引入新課時,有好的創議是很重要的,但在自然過渡和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上,還可以再發揮點教師的智慧,即在課前的教學設計方面,再多思考下。

2、由於充分利用了電子白板的互動演示功能,學生的學習熱情和思維的積極性,得到了很好地調動。

3、學生自讀課文開始時,可能由於習慣使然,非自讀,而是齊讀,但還是逐漸變成自讀。這可能是平時自讀少,而齊讀多的習慣造成的。但給人的總體感覺是,課堂真實、有效,未做假。

反思我到中國小聽課這20多年的經歷,公開課,尤其是對外的觀摩課,不造假的似乎很少!

4、 “讀字正音”環節,形式活潑、多樣,利於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5、由“學生推薦下一位同學讀”,做法新穎,有創意。

6、“看圖說話”的圖設計的有問題(這一點上,我與市教育局駱處長觀點一致),要注意“圖”必須為“文”服務,也就是說,“圖”應該準確地將“文”給直觀地反映出來。

7、教師通過互動式電子白板營造氛圍,帶領學生通過看圖,模擬《司馬光》的人物情景,感受和體會當時的場景的做法,效果非常好!

電子白板逐步展現“文字”,通過“讀”,“動作模仿”+“語言表述”等,自然、真切,使學生體會很深刻。

8、最後,通過放映《司馬光》動畫片,讓學生將文字內容,與視訊相結合,再次體會和感受課文,使學生的思維得到了應有的提升。

互動式電子白板,在國小低年級的教學運用,是很值得研究

  《司馬光》教學評課稿3

《司馬光》是部編版國小語文三年級上冊第八單元的第一篇課文,這是篇文言文,也是學生在國小階段接觸到的第一篇文言文,從編者意圖來看,要引導學生從小感受文言文的特點,學習讀懂文言文的'方法,感受中華民族悠久的文化,傳承經典,發揚國學。

陳老師雖然很年輕,但是教學設計精巧,教學思路清晰。

  一、梯級誦讀助體悟。

整堂課以讀為主線,貫穿始終,通過範讀引領、逐句練讀、藉助插圖用挖空的形式誦讀記憶。通過反覆誦讀,學生以讀促悟,在誦讀中體驗、感悟文言文的特點。

  二、字理識字記心間。

在指導生字時,陳老師從造字本義講起,是學生明瞭造字的緣由及生字結構規律,從而牢牢記住。

  三、逐層推進破難點。

初次接觸文言文,最難的還是句讀和節奏,而陳老師通過逐步出示生字、詞語、短語、句子這種方式巧妙地引導學生渡過難關,例如“持—持石—持石擊甕—持石擊甕破之—光持石擊甕破之”,這樣一一指名學生認讀,讓學生從易到難的有節奏的讀完整句,符合三年級學生的認知特點和思維特點,老師成為學習最好的“擺渡人”。

  四、藉助插圖和註釋,理解課文的意思。

本單元的語文要素是:學習帶著問題默讀,理解課文的意思。作為本單元的首篇課文,應該體現這個語文要素,陳老師讓學生藉助插圖和註釋,以及自己設計的柺杖,降低了難度,學生說得很好。

  建議:

在理解司馬光的美好品質時,我想要是留給學生一個靜默深思的時間,豈不是更美?有人說“書到精絕潛心讀,文窮情理放聲吟”,潛心默讀和大聲誦讀,在我們第二學段和第三學段的語文學習中當是比翼雙飛。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