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教學如何把握美感

來源:果殼範文吧 2.42W

美感——不是一張紙;不是一輛自行車;不是一隻小綿羊,更不是一堵牆,是一種感覺。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閱讀教學如何把握美感,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閱讀教學如何把握美感

前一段時間,我寫了一篇是否可以讓“不求甚解”走進國小語文課堂的小文章。今天上課,我突然發現,其實在我們的語文教學中,還是很大程度上需要對文字進行細讀的。特別是我們的老師,你要教授學生知識,你就必須站在更高更深的角度上;這樣,你才能夠深入淺出傳授給學生知識及其理解課文的方法。

今天上課,我自認為的得意之作是讓學生理解了《金色的腳印》中那個“哭”的心理內涵,因為這一直是我所忽略的一個地方——雖然我已經把這篇課文教授了三四遍。

話說正太郎的鄰居從山裡抓來了一直小狐狸並送給了他。一對老狐狸見自己的孩子被人綁架了,心裡非常的著急,因為愛子情深,它夫妻倆也就開始了一波又一波的營救行動,但最終都以失敗而告終。於是它倆只好鋌而走險,深入“虎穴”,躲到了正太郎家的地板下面,偷偷地餵養小狐狸。其實,正太郎老早就想放了小狐狸的,只是他見老狐狸如此的努力營救它倆的孩子,就心生好奇心,想見證一下老狐狸能否創造出奇蹟。因此,老狐狸在正太郎家安扎下來後,正太郎也就沒有去傷害它夫妻倆,而是天天地給它夫妻倆餵食物。於是,那兩隻有恃無恐的老狐狸就天天地去咬那根拴著小狐狸的木樁,正太郎因想要見證奇蹟,對老狐狸的這種行為也就聽之任之。

逐漸的,木樁已經被老狐狸夫妻倆咬得快要斷了,而發現這一切的正太郎呢,內心的情感卻突然波動起來,用書上的話說就是,正太郎的“淚水不由得湧上眼眶”。

故事瞭解到這裡,我頭腦中就突然靈光一閃——這個細節很值得拿出來讓學生研究一下。於是我連忙向學生丟擲一個問題——正太郎不是想讓老狐狸自己救出小狐狸嗎?而今老狐狸夫妻倆的營救都快成功了,他不高興地笑起來,他為什麼反而哭了呢?學生們立刻就嘰嘰喳喳地討論了起來。學生們最先得出的答案是:正太郎與狐狸一家朝夕相處,日久生情,如今它們一家子都快要離開了,正太郎的.心裡非常的不捨,因此難過的哭了起來。

隨著對課文前一部分內容的回顧和對老狐狸行為的瞭解,學生們很快又得出了第二個答案:正太郎之所以哭,是因為他被老狐狸的那種愛子深情與生死相依的濃濃的親情感動,因此,這中淚水也是感動的淚水。

最後,學生們還得出了第三個答案:正太郎的淚水也是高興的淚水,因為這一切都是他的計劃,如今他的計劃快樂要實現,他非常激動,非常高興,因此就激動地哭了起來。

問題得到了解答,我的心裡當然非常高興,因為此題的答案不唯一,我放手讓學生們舉動去探索,在這個過程中,既讓學生深入地理解了課文,又鍛鍊了學生們的開放式思維。因此,課後我還是蠻得意的。

當然了,也不能驕傲啦。以後的教學中還得多多尋找理解課文的突破口,教授給學生一些理解課文的方法。特別是對於那些故事性很強的課文來說,一定要讓學生善於發現作者在文字中給出的細節。

例如,《最後一頭戰象》這篇課文,雖然它是一篇小說,但它卻並不以故事取勝,而是靠寫意和渲染取勝,因此,在教授的時候,如果只是注重故事,學生們就很難把這篇小說理解透徹,也很難分析出大象的品質。因此,尋找文章的細節,理解文章細節,就成了理解這篇課文的出路。

例如,?Q羧臨死前的焦躁不安的亢奮啊;?Q羧見到象鞍後的深情與動作行為啊;?Q羧離開村寨是圍繞著村子走三圈啊;?Q羧在打洛江畔的凝望、親石頭、吼叫啊;?Q羧死去之後那隻睜得大大的凝望著天空的眼睛啊。等等這些都是老師們在上課時必須抽出來加以講解的重點內容。否則,學生們真的無法理解出大象?Q羧的善良與忠誠的品質。

教學是一門藝術,更是一門有缺憾的藝術。因此,在教學中,為了讓我們的課堂更具有藝術的美感,我們的教師就得在課前一點一滴地去研讀課文,發現課文的精要之所在,讓我們的課堂教學,在面對重複的東西時,在你教授了多遍之後,依然能夠出奇出新。這也應當是每一位老師應有的責任吧。

推薦閱讀:如何把握國中語文閱讀教學的切入點

摘 要:閱讀是獲取知識的最直接的途徑,因此閱讀在國中語文教學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其地位也極為重要。所以對於國中語文教師而言,如何處理教材中的課文,如何選擇閱讀教學中的切入點,讓學生在教學的開始就對閱讀的重點有一個很好的把握十分重要。研究如何把握國中語文閱讀教學的切入點具有重要作用。

關鍵詞:國中語文;閱讀教學;切入點

經歷新課改後,國中語文課堂教學更重視的是如何啟用學生的思維,進而引發學生更深層次的思考和探索。而作為國中語文教學中的最重要一環,如何在閱讀教學中選擇正確的切入點,使學生快速地瞭解課文的重點是值得探索的問題。

一、情景切入法

這種方法指的是將文章的某一特定的情景再現作為切入點,令學生融入在此情景中,與作者的情感產生共鳴。文中主要內容以及小細節均可成為情景切入法的切入點。選擇此方法時,不僅可以營造氣氛,更能使學生保持興奮的學習狀態,在掌握知識之餘,獲得心靈上的啟蒙。

二、背景切入法

背景切入法指的是將文章寫作的時代背景、歷史背景或者當時的社會環境等作為切入點。人類的活動總是在一定的歷史程序中或者是一定的時代背景下,文學作品對生活的反映更是離不開當時的時代背景。因此,在教學中教師應注重文章的背景,令學生對文章的背景有所瞭解,進而深入地瞭解課文。舉例而言,國中課文《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的教學中,應向學生交代,該文章是李白為好友王昌齡貶官而寫的詩,李白從天寶三年開始離京漫遊,而王昌齡被貶大約在天寶七八年間,而那時李白正好在揚州,聽到這個訊息為友人寫了這首詩,從時間線來看,完全正確。瞭解背景可以令學生印象深刻,也更容易把握詩的內涵。

三、題目切入法

所謂題目切入法就是根據文章的題目,對文章進行分析,進而瞭解文章的大意。如《阿長與山海經》這篇課文的題目一目瞭然,而《談讀書》就是簡單直白的題目。另外在分析題目時應該提出問題,如《錢塘湖春行》《赤壁》等古詩的講授中,可以提出“錢塘湖在什麼地方?”“赤壁在什麼地方?”等問題,並帶著問題進入教學,有助於學生理解課文。

總而言之,在國中語文的教學中正確地認識學生與教師的關係,掌握正確的方式方法,積極創造良好的閱讀教學的氛圍,選擇合適的切入點,會使學生更好地掌握知識,瞭解課文大意,進而引發思考與探索,達到教學目的。

參考文獻:

應紀杲。牽一髮而動全身:論語文閱讀教學中的切入點[J]。教育教學論壇,2011(06)。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