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蝸牛》的教學反思

來源:果殼範文吧 2.07W

蝸牛身體的觀察內容相當豐富,教材涉及到蝸牛身體的顏色,重點展開的是蝸牛頭部、腹部、尾部和頭部的眼睛、觸角、嘴的觀察。重點展開的是烏龜吃食物的觀察

《觀察蝸牛》的教學反思

  蝸牛吃食物的觀察

蝸牛吃什麼?蝸牛有牙齒嗎?蝸牛怎樣吃食物?蝸牛喜歡吃什麼?在周圍有好幾種食物的時候,蝸牛會選擇什麼食物?蝸牛是怎樣發現和找到食物的?等等,帶著這些問題讓學生去觀察蝸牛

蝸牛吃食物的觀察則進展到蝸牛與環境的聯絡,蝸牛與食物的相互作用層面,在新的層面提出更多的問題,發現更多的問題。在這個層面上,還有著諸如蝸牛與溫度、蝸牛與水(溼度)、蝸牛與光等許多觀察研究的內容。

蝸牛怎樣吃食物?這個問題指向蝸牛的嘴和齒舌、蝸牛吃食物動作的觀察和描述。齒舌的觀察需用放大鏡。

蝸牛選擇什麼樣的食物?插圖表示的是其中的一種觀察設計:在一隻蝸牛的周圍,放著菜葉、蘋果、梨、橘子、麵包等食物,觀察蝸牛會朝哪個方向爬行。請注意,對小小的`蝸牛來說,實際觀察活動中只需要一小片菜葉,一小塊蘋果和梨,其他食物也是如此。插圖中畫成整株的菜,大塊的水果只是為了表現放的是什麼食物而已。實際上,用黃瓜、餅乾屑、西瓜皮等其他物品的效果也是一樣的。

蝸牛選擇什麼樣的食物的問題中,除了包含著學生習慣使用的“蝸牛喜歡什麼食物”這樣的問題外,還包含著“蝸牛怎樣發現食物”“蝸牛靠什麼發現食物”“蝸牛能從多遠的地方發現食物”等問題。有的問題的提出也許能直接導致新的觀察研究和新的觀察研究設計。

進行蝸牛吃食物的觀察,學生髮現蝸牛在課堂上與家裡的進食現象一同,蝸牛在課堂上不吃東西,而把蝸牛帶回家後要吃東西了。這是什麼原因呢?讓生思考。

教學反思:作為科學科學教師,要想進行好教學活動,必須要親身經歷學生將要參與的每一個學習環節,去發現探究中將要遇到的問題,去體驗探究中的樂趣。科學課的教學過程對於對於教師自身來說也是一個體驗探險究的過程。只有對教學有了充分的認識和充足的準備,我們的教學才能有效地進行。

在教學中,教師要放開自己的思路,給學生更大的學習空間,並注重教學過程中“生成地區性”的價值,既要引領學生有目的有計劃地進行科學學習活動,又要使不學生的個性得到充分的發展。

在活動的實施過程中,教師應當是參與者、引導者,而不是單純的知識傳授者,如果教師直接把蝸牛不食的原因講授給學生,恐怕學生學習科學探究方法,培養科學興趣就無從談起,科學教學目標也就難以實現。

教師在教學活動中難免有教學環節的失敗,難免有做不成功的實驗,貴在不斷的探索,並作為教學資源利用。作為科學教師應培養自己的“科學興趣”,用我們自身親近科學、體驗科學、熱愛科學的情感和行為來影響和感染我們身邊的學生,同時讓學生體驗形成科學實驗不論成功和失敗都要進行不斷探索的科學精神。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