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蝸牛》教學設計

來源:果殼範文吧 9.26K
《觀察蝸牛》教學設計

曾寶俊

《觀察蝸牛》教學設計

教學資源開發

本課是蘇教版《科學》教材三年級下冊《觀察小動物》單元的第一課。教材的設計意圖是通過組織學生觀察並研究蝸牛的生活習性和運動方式等行為特徵,達到能用各種感官直接感知自然事物,並用語言或圖畫描述所觀察到的蝸牛的一些特徵,以實現科學課程標準中制定的關於"生命世界"中的有關認識動物生活習性,運動方式的多樣性的內容標準,以及珍愛生命,參與中長期科學探究活動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目標。

本節課的觀察研究和學習是建立在學生原有的一些生活經驗和生活能力基礎上的。現在大多數小孩已經從不同渠道瞭解各種各樣的小動物,有的`甚至會飼養過一些小動物,學習本課的內容可以為學生將來學習各種各樣的動物以及動物的分類知識等打下一定的基礎。

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實際情況,我們需要做的教學準備應該比較充分,如果實在不能找到蝸牛,可以根據本地情況,用蚯蚓代替也行,但必須保證有充足的實驗材料。

本課的教學目標:

過程與方法:

●會用文字和圖畫等方式觀察記錄蝸牛的行為特徵;

●會用簡單表格統計,整理蝸牛的食性等情況;

●能傾聽其他同學的想法和建議。

知識與技能:

●知道蝸牛的生活習性和運動方式等。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體驗照顧小動物(蝸牛),觀察它的生活和成長是十分有趣的;

●願意與他人合作並交流想法。

教學過程設計

一、創設情景匯入

1、猜謎:同學們,猜一猜這裡面是什麼小動物?(蝸牛)

2、談話:今天我們就來研究蝸牛。

【評析】研究物件的突然出現,可引起學生強烈的興趣,使課堂氣氛一下子變得熱烈起來。

二、觀察瞭解蝸牛的外形

1、談話:通過觀察,你們對蝸牛有了哪些認識?

2、學生彙報。

3、談話:對蝸牛有了這麼多的瞭解,你們能不能把觀察到的蝸牛外形畫出來?

4、學生畫畫。

〖說明〗教師適時發放大鏡讓學生仔細觀察,在展評時,適時介紹不同種類的蝸牛,也可以利用圖片或多媒體演示。

三、瞭解蝸牛的行為特徵

1、提問:剛才的畫圖說明同學們對蝸牛又有了新的認識,那麼關於蝸牛你還想研究哪些問題呢?

2、學生討論,彙報。(教師根據學生的彙報板書)

3、提問:你們準備怎樣研究呢?

4、學生討論。

5、學生彙報,教師補充。

①蝸牛是怎樣爬行的?

材料是一塊玻璃、放大鏡。

②蝸牛怎樣吃食?

材料是盤子和若干食物。

③蝸牛喜歡什麼樣的環境呢?

材料是乾土、溼土,或乾布、溼布。

6、學生分組研究並作記錄。

【評析】我們的教學強調給學生充分的學習時間,但是增加自由度並非放任自流,在引導學生充分提出研究問題和研究方法基礎上,有選擇地研究幾個問題,是在學生思維充分發散基礎上的集中,有利於學生研究的重要專案。

7、組織研討。

①談話:剛才的活動,大家表現都很好,每個同學進行了許多有意義的研究。現在請大家來說一說,通過這次觀察研究活動,你有了哪些收穫?

②學生彙報。

◇關於蝸牛的爬行;

◇關於蝸牛的吃食;

◇關於蝸牛喜歡的環境。

8、提問:如果要給蝸牛重新安一個舒適的家,你認為應該怎麼做呢?

【評析】研討的目的是讓孩子們一塊兒來思考,互相交流每個人在探究中獲得的經驗,從而形成每個孩子的感性和理性認識,並提高每個孩子的概念水平,所以孩子們都會大道理思考,如何給蝸牛安家。

9、提問:有同學發現蝸牛躲在殼中不出來,假如蝸牛一直躲在殼中,你有什麼辦法讓它爬出來嗎?又有什麼辦法讓蝸牛縮回去呢?

【評析】此處調整了一下教材的順序,目的是讓學生在發現問題後再提出研究專案,而且這個研究專案可以說是本課的高潮部分,相信學生對這項研究會有極大的興趣和收穫。

10、學生研究。

11、學生彙報研究結果。

12、談話:你們還可以通過查閱資料,調查蝸牛究竟是靠什麼來對外界作出怎樣的反應的。

四、鞏固、延伸。

教學片斷賞析

師:用什麼方法讓蝸牛從殼裡爬出來?又可以用什麼方法讓蝸牛從殼外縮回去?

(學生討論研究方法後彙報)

生:用針刺它的殼,蝸牛沒有反應。

生:用針刺它的觸角,蝸牛動了一下,但沒有出來。

生:用針刺它的頭,蝸牛的身體縮到殼裡去了。

生:用針筒吸水後注入蝸牛殼裡,蝸牛慢慢爬了出來!

生:我們小組沒有碰它,蝸牛也自己爬了出來。

生:它先伸出頭部,再慢慢地把身體探了出來。

生:用針刺它的頭部,他又縮了回去。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