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級數學《位置》評課稿

來源:果殼範文吧 2.49W

忙忙碌碌,一週時間轉瞬即逝。每天,上課、批改、搞活動,很是充實。今天,忙裡偷閒,擠出兩節課,僅供反思。

五年級數學《位置》評課稿

上週五,姐妹們又一次聚首,慧穎很辛苦,精心準備,為大家奉獻了一節五年級的數學課——《位置》。

觀摩之後,細細品味,覺得此課的設計能有效的讓學生在體驗中獲取知識、提升和感悟,為我們研究體驗式學習策略提供了很好的研究素材。

下面結合本課談一談自己的感悟:

1.課前創設遊戲情境,關注學生已有知識。

從理論層面,我們知道數學教學要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知識基礎展開。慧穎從課前活動的設計就關注了這一點。遊戲——找朋友,要求學生用語言描述好朋友的位置,其他學生來猜。其中大部分學生都用“第幾排,第幾個”來描述朋友的位置,可見他們理解“排”的含義,但對於“列”描述不清。我想慧穎老師此時,也對學生的已有知識有所掌握,在此基礎上,她能引導學生初步理解“行”和“列”的含義,但引導的程度有些欠缺,如果順著學生的思維,讓他們說一說自己的想法,然後教師再梳理什麼是“行”,什麼是“列”,以及先列後行的表述方式,我想這樣處理,學生的理解會更清晰。當然,這個遊戲的出發點是值得肯定的:一方面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把學生的思維帶進課堂;另一方面這樣的活動能夠幫助教師準確地瞭解學生的認知起點,而且還能為新課提供豐富的教學資源,這是值得我們借鑑和學習的。

2.課中讓學生充分體驗,完成對知識的建構。

在本節課中,慧穎老師循序漸進地幫助學生由直觀到具體,由抽象到思維,主動輕鬆地完成對知識的建構。從學生自己的位置,到圖片上學生的位置,再由位置引申到小圓片,再到一個點,這樣就把座點陣圖抽象成點子圖,又把點子圖抽象成方格圖,從具體到抽象,解決了本課的難點,如此教學真正是讓學生在體驗中對知識的形成不斷完善。

教學大環節把握住後,教學的細節更值得我們研磨:

(1)在學生面對座點陣圖時,怎麼確定“列”與“行”,當時對於“列”的確定出現了分歧,慧穎老師的處理是讓同學們判斷誰的正確,但為什麼正確,理解得還是有些牽強。之所以出現了錯誤,是學生的觀察角度不同,出錯的同學是從圖中學生的角度觀察的,而實際應從觀察者本人的角度來從左往右數。怎麼解決這個衝突,我覺得可以把課件中的座點陣圖和實際生活中的座點陣圖結合起來不斷進行轉換,在轉換過程中,引導學生始終抓住一點,即從觀察者的角度從左往右數。通過教師的有意識的引導,是學生理解並認同為什麼要做出這樣的規定,從而統一認識,解決分歧。

(2)慧穎老師設計了一個創編數對錶示位置的環節,雖然我們都知道數對的書寫形式是約定俗成的,但是我覺得這個環節必不可少。雖然著墨不多,但是卻給學生創造了體驗、探究的空間。在此刻,學生的思維是活躍的,每一種表示方式都寄託了學生的思想,在比較和梳理的過程中,會更明確數對的書寫方法,也會感受到數對的簡潔、方便。

創編數對環節的意圖是明顯的,從慧穎老師的反思中,我們也感覺到此環節有不盡人意的地方,比如時間的分配、對不同方法的優化等都有待改進,這就要求我們對於教學細節的處理還需深思熟慮。

之後,如果把練寫數對的環節往前移,或者讓學生再一次進行“找朋友”的'遊戲,這時學生根據老師的口令,如請(5,4)的同學起立,或請(10,6)的同學向大家揮揮手等,學生興趣會高漲,也會更加加深學生的印象了。

3.練習有層次,密切聯絡生活。

慧穎老師在練習的設計上具有層次性,合理有效地使用課件,既鞏固了當堂學生的知識,又關注了學生的個體差異,還激發了學生積極參與的願望,使每個學生都有成功的學習體驗。

以上是從教師的角度來看課,其實一堂課的好壞不只在於教師的板書是否整潔,行為舉止是否大方,時間控制是否合理,而更多的在於學生交往、互動的程度和水平,交往、互動的方式與成效。要想達到這樣的目標,我們還需深研教材,備好學生,以飽滿的情緒調控課堂。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