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的閱讀教學弊端

來源:果殼範文吧 9.08K

閱讀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下面是我為大家帶來的傳統的閱讀教學弊端,希望大家喜歡。

傳統的閱讀教學弊端

  傳統的閱讀教學弊端【1】

  1.文字解讀的應試化傾向

許多教師在分析具體文章的時候,完全按照大學聯考題型的框架進行講解。教師還要由此編制出大量的模擬試題,運用題海戰術對學生進行強化訓練。這種模式化的題海,遮蔽了學生寬廣的視野,甚至使學生產生對語文學習的逆反心理。大學聯考的閱讀題型,成為了語文閱讀教學的出發點和歸結點。以傳授知識為中心,以教師為中心,以課堂教學為中心的閱讀教學,已經形成一種思維“定勢”,形成一種強大的“慣性”。如果這種情況延續下去,閱讀教學還會發生嚴重的重心偏離。凡是與大學聯考題型有關的內容,就會在課堂上被無限地放大,並且將得到強化訓練。而所謂與大學聯考題型無關的語文基本能力訓練,就會草草收場,甚至被偷樑換柱。這樣培養出來的人只會考試,缺乏真正的實際語文能力,具有先天性的不足和缺陷。

  2.主題理解的單一化

目前閱讀教學中對文章主題的解讀存在兩種情況:

一種是教師照搬教學參考書上的答案,一種是教師自己的概括。

在考試中,教師的答案似乎是唯一的標準選擇,學生也奉為金科玉律,這就嚴重束縛了學生主體思考的巨大潛能和自由空間。學生本來應有的獨立思考、豐富想象、理性判斷等,在這種主題理解的單一化中喪失貽盡。

  3.有機整體的破碎化

文章是一個有機整體,一個詞、一個句子,一個段落,一個層次,都與整個文章有著內在的、千絲萬縷的聯絡。可是現在的語文閱讀,常常把一個活生生的文章整體肢解得零散破碎。雖然近年的大學聯考語文試卷有較大進步,在閱讀分析題上開始出現整體的巨集觀性試題,但有些閱讀題仍只注重區域性的字詞、表達等內容的提問,只見樹木而不見森林,它會丟失許多寶貴的文章的思想和靈魂,也會使文章的區域性和碎片失去活力和生命。因此,文章碎片的融通和復原,是閱讀教學發展的趨勢。

  4.教學方法的模式化

它主要表現為文章解讀的三步曲,即主題思想、層次結構和寫作特點。主題思想的概括也有明確、固定的句式。在分析議論文的結構時,總是老三段: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或者緒論、本論和結論。這帶有一定的程式化傾向。

議論文的結構形式豐富多采,是不能用模子去套的。寫作特點的分析,也常常千篇一律地從語言、修辭、表達方式等方面進行分析和概括,而缺乏文體的獨特視野。閱讀練習,常常是大學聯考試題的複製和克隆,並且用題海戰術來強化題型意識。由於受大學聯考模式的制約和升學率的影響,教學方法很難進行較大的改革和變化。但隨著素質教育的深入,語文教學的傳統模式正在被消解和重構。

中學閱讀教學的弊端產生於一定的社會文化背景。

長期以來,由於我國科學技術的不發達,文字解讀的學科視野受到限制,缺乏現代的理論思維色彩。中國傳統的文字解讀,體現出中國文化的那種思維模式,即是一種直覺的、辨證的、綜合的、形象的思維;而西方現代的文字解讀,則體現出西方文化的那種思維模式,是一種理性的、邏輯的'、分析的、抽象的思維。中國式的解讀,善於從文字的上下文中去揣摩其思想意義,從文字的意象中去發掘深層的意義底蘊,但缺乏一種寬廣的學科視野,思辨色彩不濃。

  傳統的閱讀教學弊端【2】

(一)學生的寫字習慣和寫字質量不均衡。這可能和我們從一開始的起始年級就沒有要求好,導致學生現在不願意寫,寫不好,總是把寫字當成負擔和任務,教師把寫的東西都過於量化和應試化。

(二)閱讀教學效益不高的狀況沒有得到根本的改變。現在的語文教學的大部分時間用在了以學習課文為內容的閱讀教學上,並且習慣於沿用多年的逐段逐句講解課文的傳統教學方法,把一篇課文講得支離破碎,雖然教師把大量時間用於閱讀教學,學生的閱讀能力卻沒有得到有效地培養,這可以從我們閱讀理解總是不得高分得以驗證。

(三)閱讀量遠遠不夠。大量閱讀是語文學習的根本,我們現在的現狀就是課內沒時間讀,都用來品詞析句挖掘詞語了,課外也沒時間讀,各個學科的作業多的像給學生壓了一座大山,根本沒空去讀,我們老師也沒有具體的給孩子推薦什麼書該讀,該怎麼讀,自己更也沒時間去讀,不能和孩子很好的交流和溝通,調動不了學生的閱讀興趣,還有一種現象就是好不容易給了孩子讀書時間卻也同時佈置了各種讀書作業,讀書體會,讀書心得,讀書記錄卡,等等,這些任務使得孩子談書色變,討厭讀書。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