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語言藝術14篇[精]

來源:果殼範文吧 7.5K

教師語言藝術 篇1

本週四的下午,我參加了區進修學校舉辦的提升教師語言藝術專項培訓。承擔本次培訓的教師在語言方面有自能力出眾,不僅普通話標準,還具有感情,詞語的運用上也頗有特色。

教師語言藝術14篇[精]

在培訓的過程中,老師理論結合實際,聲情並茂的講述普通話的的基本要求與技能技巧,從最基本的聲母與韻母的發音,說話的氣息運用節奏把握,到語言的藝術性上,讓枯燥的理論常識在一陣陣的掌聲中結束。培訓中,老師還讓我們欣賞了幾段在他培訓下,一些學校教師的關於語言的作品,有老師們自己演唱的歌曲,有朗誦等等。通過這次培訓,在理論知識上我懂得了如何去更標準的發音、吐字,講課時如何更有保護性的去用嗓子,以及在課堂教學的`語言運用上如何做到更有激情、更有藝術性。

參加培訓的全體教師聽的認真,記錄詳細,練習的過程中更是本著謙虛、不恥下問的態度,互相交流,。老師們積極學習的態度深深的感染了我,讓我不得不再為一個“情”字而感動——簡單的付出折射著老師們對工作的激情,渴望學習的熱情,對語言藝術的鐘情,這些都深深感染了我。

可以說,有所進步就是我的最大幸福,哪怕一點都好。尤其是看到其他老師們積極學習的態度,讓我看到了教師這個隊伍發展的前景——充滿朝氣和激昂!

教師語言藝術 篇2

新課程改革理念中較為鮮明的一個變化,應該是教師話語方式的轉變。學生成為學習主體的同時,教師的主導地位亦須明確。一節語文課,教師說什麼,怎麼說,說多少,這都是課前要充分考慮的內容,這也是課堂教學中的語言藝術。所謂語文課堂教學的語言藝術,就是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遵循語文教學規律和審美原則,正確處理教學中的各種關係,把語文知識和資訊正確有效地傳遞給學生的語言技能。那麼,語文教師在運用課堂教學語言時,有哪些藝術技巧呢?

一、言之有“路”

每節課前,對本節課的大致內容要做到胸有成竹。如何讓我們的課堂一次成功,或者接近成功,還有待課前的模擬“演練”。從畢業踏上工作崗位起,教師每天備課都會分幾步走:先熟悉文字,瞭解教學內容;參閱相關資料,請教有經驗的教師,融合自己的思考感悟,在備課筆記中形成詳案;接著由繁到簡,將詳案梳理成提綱式的簡案,理出大致思路;最後再由簡到繁,在腦海中實時“預演”簡案思路,有時還會自言自語、自問自答。根據預設的時間長短,增刪內容、調整思路。所以每次上課鈴響之前,教師都會處於一種緊張的備課狀態。現在想來,這樣的緊張是值得的,正是這一次次的緊張為工作之初的教學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二、言之有“情”

與數、理、化嚴密的邏輯性相比,語文的人文味兒要濃一些。但對大多數學生來說,他們似乎更喜歡和符號、數字打交道。在我們抱怨學生不聽話的同時,或許也應該從自身找找原因,可能是我們的專業情意還不濃。所謂“專業情意”,即指從事語文教育的情感態度。細細觀察能發現,語文教師對語文教育的態度有很大的差異。有一生摯愛語文教育的教師,像於漪、錢夢龍等;有將語文教育作為維持生計的教師;也有不得已而誤將語文教育當作職業的教師。於漪、錢夢龍視語文教育為自我生命的一部分,他們是中國語文教育的脊樑。這份專業情意是一份情感,也是一份責任。

1.激情投入,以情帶情。

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帶著飽滿的熱情講課。教師的舉手投足、一笑一顰,都帶著鮮明的感情色彩,學生置身於情感氛圍中,不自覺地就會受到薰陶和感染。曾經聽過一位青年教師的《最後一課》觀摩課,整個教學設計緊扣小說的文體特點展開,若就此而言,未見特別。但在課堂教學即將結束之際,這位老師設計了一個愛國詩朗誦環節。滾動的字幕、柔和的音樂、觸人心底的話語,加上這位老師飽含深情的誦讀,換來了學生不約而同的雷鳴般的掌聲,相信也換來了他們發自內心深處的感悟!

2.詩情設境,以境醞情。

教學中,教師不僅要用飽滿的激情感染學生,還應用詩情畫意般的語言,引領著學生去感受語言文字背後的情感,去感受人與人之間的真誠,去領悟大自然的美好。古人說,腹有詩書氣自華。真正的魅力應該來自於內心深處,來自於這種不斷豐富的過程。所以我想如果一個教師要想有魅力,就得不斷學習,充實自己,使自己的修養不斷提高,這樣魅力才能長存。教師要運用自己的獨特魅力,營造輕鬆和諧的教學氛圍,喚醒學習語文的意識,啟迪智慧,讓學生融入其中,感悟文字,構建詩意化的課堂。

3.聯絡生活,以情悟情。

語文教育,不僅僅是教書,更承擔著育人的重任!所以在傳授課本知識的同時,課外遷移、生活感悟亦相當重要。曾經上過《父母與孩子的愛》這篇課文,雖是一篇外國小說,但其中的情感卻是相通的,理解沒有難度。於是課堂上讓學生思考了這樣一個問題:在你看來,父愛與母愛有什麼不同?這是一個簡單而又獨特的問題,每個學生都有感受,但又各自不同。經過課堂討論,大家似乎發現了身邊的共性——父愛是深沉的,母愛是易得的!有同學說:“父愛如山。”有同學說:“父愛無言,愛在心頭口難開。”還有同學說:“母愛最無私。”同學們似乎理解了父親們的沉默,接受了母親們的嘮叨,也發現自己一直都是這麼漠視身邊的愛。學習歸有光《項脊軒志》之類的寄情古文,筆者也會有意識地帶學生去體味、感受。在學校,經常和學生家長接觸,經常聽到家長們抱怨自己的孩子:一句話不合,扭頭走了;一句話不順,幾天不說話;不知道孩子心裡想什麼……這個年齡段,也多是孩子的叛逆期。所以課堂上,我常會引導學生由古人的“孝”反思自己的言行舉止。古人:“父母在,不遠行”“辭官以奉父母、敬老愛幼”……這樣的延伸、體悟,或許比生硬的批評教育更易讓學生接受。

三、言之有“方”

1.善串。

串,即串聯,也就是課堂上的承接、過渡。看似無關緊要,其實這也是一種教學藝術。串聯得好,環環相扣,一節課不知不覺就過去了;沒有考慮,過渡生硬,只剩下“接下來”“下面看”的課堂,學生也只是被動接受。曾經上過一次全市公開課,內容是杜甫的《茅屋為秋風所破歌》。詩歌的鑑賞學習,自然少不了誦讀。因為是杜甫的詩,又寫於特定的背景下,誦讀有一定難度,所以課前找了一個還比較合適的音訊資料。多媒體展示音訊朗誦後讓學生嘗試,進行誦讀體悟。因為沒有相應的生活積累和體驗感觸,學生根本讀不出其中的韻味。再加上公開課的緊張,學生甚至連停頓、輕重音都出現了重大失誤。讀完後,課堂還要繼續,於是我就鼓勵大家,說:“現在大家知道老杜的厲害了吧!他的沉鬱頓挫不是一般人能感知的。既然我們在誦讀上把握不準情感,那麼下面我們就一起進入詩歌內容的學習,在詩句的鑑賞中加深對這份情懷的理解!”這是一次預設之外的串聯,只能臨場應變,帶有一定的風險,處理不好課堂容易冷場。如何避免或是儘量減少這種尷尬,備課中的預設串聯就應該是周密考慮的重要內容。

2.善評。

評,即課堂評價,教師對學生絕對要不吝評價,這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習動力的有效方式之一。個人認為,課堂評價在課堂教學中至關重要,直接關係到課堂的氛圍營造以及高效課堂的'構建。學生回答不理想,我們可以鼓勵:“這個問題不簡單,可能現在考慮還不成熟,可以繼續思考,我們請其他同學補充。”學生回答的閃光處,絕對可以用“漂亮”“真厲害”“比答案漂亮多了”“我都沒想到”等詞語鼓勵學生。教師課堂上的一句鼓勵,對這位學生是肯定,對其他學生也是激勵。

3.善變。

基本上用一個音調一上到底的課,只會使學生覺得平淡無味,甚至昏昏欲睡,更不用說提起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了。而同樣的內容,如果採用不同的語調,教與學的效果就明顯不同。針對不同的語言風格,教師的語言也要富於變化,或激情迴盪,或自然流暢,或娓娓道來……教師要準確把握課文的語言特色,讓不同文體的課文展現出各自的語言魅力,讓學生感受到不同文體的語言藝術美。

四、言之有“範”

範,即規範。常言道“學高為師,身正為範”,作為老師必須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課堂用語必須規範。有時為了調節課堂氣氛,可以適度幽默,但不能太過隨意,課堂的神聖和嚴肅不容忽視。又因為課堂教學是動態的、情景化的,常會出現一些突發事件(如學生講話、玩手機等),教師的教學語言很容易受到影響。教師如果不注意身份和場合,亂髮一通脾氣,就會損壞自己的形象。所以,教師要三思而後“言”。比如處理意外情況時,要機智些:用眼神暗示法,或用停頓提醒法,或用幽默化解法……最後,教師需注意教學語言要簡練,儘量避免重複語言,少些囉唆,少些“啊”“呀”雜音和嚴重的方言。著名教育學家誇美紐斯這樣說:“教師的嘴,就是一個源泉,從那裡可以發出知識的溪流。”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我們每一位語文教師若都能注重提高自身的語言藝術修養,那麼這個四“言”交融的語文課堂教學必將迎來一個色彩絢麗的春天!

教師語言藝術 篇3

聽完《教師的語言藝術》的演講後,我感觸頗深,同時也對自己有了更高的要求。教育的藝術,首先是靈犀相通的說話藝術。”教師的魅力很大程度上是從其說話藝術上體現出來的。作為一名教師,必須認真地揣摩自己的語言,在實踐中堅持不懈地訓練自己的語言。教學是一門藝術,教師的語言更是一門藝術。如果你的語言極具感染力,吸引力和信服力,那麼就會產生潤物細無聲的效果。所謂親其師信其道,你的語言親切,飽含思想與感情,與學生的智慧和心靈進行活生生的交流,學生就會信服你,跟隨你,這樣就會形成良好的互動。“對話”的實質是師生與文字之間的、心理與社會的相互作用,是在學習過程中,師生腦海裡固有的知識、經歷、觀念、資訊與文字的碰撞,是師生對知識的理解、感悟和昇華,它是一種情感上的交流與美好生命的共享,具有生成新思維、新思想的特質。可見教師這個職業,相對其他職業而言,對語言的運用,特別是口語表達就應有更高的要求。在課堂教學中,如何巧妙地運用語言,使之成為開啟知識寶庫的鑰匙?如何使學生感到上課是一種藝術享受?在育人工作中,如何巧妙地運用語言,使之成為溝通師生心靈的橋樑?使學生感到老師的可親可敬?這是擺在每一位教師面前永遠也研究不完的課題。隨著時代的發展,社會的進步,學生及學生家長的人生態度、價值觀念、對語言好壞的衡量標準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怎樣運用語言才能適應這一變化?怎樣運用語言才能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之動口、動腦,使教學方法適應培養21世紀所需人才的需要?怎樣才能把話說到學生的心坎裡,收到較好的教育、教學效果?都是亟待解決的難題。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遺憾的是,我們在語言運用上,並沒有充分引起重視。沒有注意到隨著生活條件的普化、社會環境的變化導致學生心理變化的實際情況,沒有研究現在學生的心理特點,只管按老一套來說教,師生之間格格不入;有的教師則把諷刺挖苦作為對付調皮學生的手段,給學生的心靈造成了很大的傷害還不自知;有的教師備課時只考慮講什麼,卻不考慮怎樣講才生動、有吸引力,致使本來完全可以在教學上更上一個臺階的老師,卻多年來沒有大的進展。因此,在新的形勢下,在越來越高的教學改革的'呼聲中,對教師運用語言的藝術加以探討,已是教育界一個亟待研究、迫在眉睫的問題了。

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關鍵是教師。而“教師的語言修養在極大的程度上決定著學生在課堂上的腦力勞動的效率”。(蘇霍姆林斯基)因此,在教學改革的同時,提高教師的語言藝術,對於提高教育、教學怕效果無疑是很有必要的。作為教師應該樹立一種信念:用一生的時間去打造自己,錘鍊教育教學語言,立志成為一個講究審美與教育藝術的教育家。讓我們把文化、思想和對學生的愛與責任的理想、信念都內化為自己的東西,形成自己的獨特的教育教學語言,因為這是我們教育工作者的武器、工具,是用來開啟學生心靈的鑰匙。

教師語言藝術 篇4

最近我看了《教師語言藝術》這本書,我覺得對我影響很大。

從這本書中我知道,語言是人們在生活和工作中表情達意、傳遞資訊的工具。由於行業的不同,人們在生活和工作中也就形成了不同的語言特色。但是教師的語言更特殊一些,因為教師面對的是一群活潑可愛的孩子,面對的是一張張天真的臉,一雙雙求知的眼睛。教師與學生溝通是其中一種特殊的溝通關係。因為教師扮演不僅僅是單一的“知識傳授者”的角色。教師還應該是一個組織者,引導者,評價者。但是這幾個角色必須圍繞一箇中心——“學生的發展”。那麼,從事數學教育教學的國小人民教師,應該具備什麼樣的語言特色呢?

首先,我認為流暢是說數學教師在課堂中語言要簡潔清楚,乾淨利落,恰到好處。因為語言重複,拖泥帶水,會分散了學生的注意力,破壞了教學語言的連貫和流暢,浪費課堂有限的時間,影響了學生表現自己的積極性。

其次,教師要善用形象化的語言去解釋抽象的.數學概念,把抽象的概念具體化,深奧的道理形象化,運用學生們所熟知的生動事例啟發、引導學生理解、掌握並運用所學的知識。比如:低年級學生都喜歡藍貓,因此在教學“認識幾時幾分”時,師:今天藍貓超市開業了,現在正在招工呢!看招工啟事上寫著什麼(生):本店所招員工必須會認鐘錶、會修鐘錶,報名者請與藍貓聯絡。師:想去試一試嗎?生:想。一下子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的身心處於最佳狀態,以極大的熱情,投入到學習中。

再次,清晰是說教師要口齒清楚,要把表達的意思說的一清二楚,否則會影響學生的聽課效果,也會影響孩子解題的正確性。數學和語文不一樣,有時相差一個字所表達的意思會完全不同。比如:

1、一段繩子長4米,剪去了2/5米,還剩多少米?

2、一段繩子長4米,剪去了2/5,還剩多少米?這兩個題目就相差了一個字,但意思完全不一樣了,解法也完全不同。

最後,正確是說數學教師的語言敘述要準確,不應使學生髮生疑問和誤解。比如:不能把“除”讀作“除以”,98讀作九八,8時零5分讀作8時5分等。國小生的模仿能力是很強的,但又由於知識經驗的不足,自己還不能分辨對錯,教師的語言對他們來說是仿照的標準。

因此,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使用他們容易接受和理解的話語,深入淺出,使學生明確地知道教師所要表達的內容以及教師本人贊成什麼,反對什麼,那種模稜兩可、似是而非的語言是不能表達明白的。

教師語言藝術 篇5

著名教育學家誇美紐斯曾說過這樣一句話:“教師的嘴,就是一個源泉,從那裡可以發出知識的溪流。”不言而喻,這句話旨在強調教師語言的重要性。

前些日子到市圖書館消遣,偶爾看到了《教師的語言藝術》一書,這個書名立刻吸引了我,遂借閱回家細細品讀。

《教師的語言藝術》一書首先向我們強調了教師語言的重要性,書中引用了兩位著名教育家的話。其中一位是蘇霍姆林斯基,他說:教師的語言修養在極大程度上決定著學生在課堂上的腦力勞動的效率。我們深信,高度的語言修養是合理利用時間的重要條件;另一位是馬卡連柯,他說:同樣的教學方法,因為語言的不同,效果可能相差20倍。所以教師應該特別注意教學語言的.藝術性。

結合我們的教學實際,反思這些教育大家的至理名言,相信我們每位教育工作者都會有深深的體會。同樣一節教案,有的教師能夠用順暢連貫的語言把每個教學環節自然而然地連線起來,水到渠成地引導學生自主探究,能夠在糾錯中柔聲細語如春風化雨般溫暖孩子的心田,能夠在不經意間表達對孩子的欣賞進而激發孩子的內動力,但有的教師卻語言枯燥,詞彙匱乏,課堂教學生硬呆板,教學效果當然也就截然不同。

《教師的語言藝術》一書分多個章節,分別從課堂提問的藝術、批評的藝術、表揚的藝術、與學生進行有效溝通的藝術、如何和家長進行交流等十多個方面進行了詳細的闡述。細細品讀,每一部分都淺顯易懂且簡單實用。特別是因人而異批評法和如何與不同的學生家長進行交流,對作為班主任的我來講,在與學生和家長的溝通方面啟發很大。

我們的教育工作面對的是活生生的、性格迥異的孩子,《教師的語言藝術》中,針對教師在對孩子進行批評教育時如何做到因人而異進行了科學詳盡的闡述——對於疲沓型學生,採用嚴父式,對於內向型學生採用慈母式,對於暴躁型學生採用以柔克剛式,對於敏感型學生採用溫和式,對於偶爾犯錯型學生採用表揚式,對於知錯就改型學生採用激勵式,對於屢教不改型學生採用嚴厲、漸進、反覆強化式,對於倔強型學生採用商討式、建議式和啟發式,對於性格懦弱型學生採用雙向交流式、幽默含蓄式和迂迴式。

對不同型別的家長,《教師的語言藝術》建議,可以分別採用以下溝通交流的方式:知識型家長,如實反映情況,多徵求家長意見;溺愛型家長,先對孩子給予肯定,再懇切反映情況,婉轉批評滲透期望;脾氣暴躁型家長,要採用和風細雨式交流,使其明確貴在共同幫助孩子進步;放任不管型家長,多報喜,少報憂,強調家教的重要性;後進生家長,說優點要有力度,說缺點要婉轉,貴在樹立家長的信心。

教師、學生、家長是我們教育工作中十分重要的三個要素。語言是架起三者心心相通的橋樑,教師掌握一定的語言藝術,善於和不同型別的學生和家長溝通交流,三者之間的相互配合,是順利完成教育教學任務極其重要的因素。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書中還有許多寶貴的經驗,還需要我在研讀中進行反思,在反思中付諸實踐,力爭在閱讀中提高認識,在實踐中提升能力。

教師語言藝術 篇6

語言,是交流思想的工具,是知識資訊的載體,它對教師職業尤為重要。蘇霍姆林斯基在談到教師的素養時指出:“教師的語言修養,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學生在課堂上的腦力勞動的效率。優秀教師語言的魅力就在於它能夠在教學過程中化深奧為淺顯,化抽象為具體,化平淡為神奇,從而激發起學生學習的興趣,引起學生的注意力和求知慾。優秀的教師語言還可以使教師對學生的德育工作顯示出極大的藝術魅力,從而產生強大的征服力,而不是枯燥的說教。因此,教師的語言修養直接決定著教學效果和教育質量,直接影響到教育的成敗。

讀了《教師的語言藝術》這一本書,我的感觸很深,書中一個個生動的例子,體現了老師們在運用語言時的藝術,在解決問題時的機智、幽默。我從中受益匪淺,下面我簡單的談談幾點感受:

一、教師的語言要具有鼓勵性

教師語言的主要物件是學生,學生正處於成長時期,他們的自尊心很強,因此教師必須愛護他們,注意保護他們的自尊心,時時鼓勵他們積極上進。本學期是我第一次教六年級的美術,每個班都有個別學生上課搗蛋,不認真聽講,作業更是不認真完成。我起初很生氣,會點名批評那些態度不端正,作業不認真的學生,可是收效甚微,仍然保持著他們的常態。有次我在點評作業的時候,拿起了小A的作業,表揚了他創意的想法、顏色的'搭配符合要求,填塗的也非常均勻。班裡有同學起鬨,說他的想法非常的簡單,沒有什麼新意。“雖然他的整個構圖非常的簡單,但是他用了最簡單的方法做出了最好的效果,非常符合我們這次的作業的要求,不是嗎?”我回答道,“我不需要你畫的有多麼的複雜,只要你符合了作業要求,掌握了這個知識點,並很好的運用了,就是好作業。”班裡同學啞口無言。於是我又抓住時機,肯定了他學習態度的轉變,希望他以後的作業都能像這次這樣認真的完成。小A收到了鼓勵,之後上課非常的認真,作業也完成的很好。之後我反思,教學中如果一味對學生進行批評,反而容易讓學生對老師產生反感,也會對所教學科失去興趣。如果先讓他聽一些令人高興的讚揚,再去批評他,就比較容易接受了。改變他人,並不一定要以傷害他人的感情為基礎。有效批評是從讚揚開始的。把批評換成鼓勵,少批評多鼓勵。

二、教師的語言要具有幽默性

想讓學生被教師的語言“粘”住,想讓學生對教師的課倍感興趣,想讓他們緊緊跟著教師走,聚精會神聽課,生怕漏掉任何一句話。那麼,就來點幽默。幽默既能活躍課堂氣氛,又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何樂而不為。在教學中教師的幽默語言還可以縮短師生心理距離,融洽師生關係。如果師生關係不和諧,學生又怎可能“親其師”“信其道”呢?

書中列舉了好幾個例子,看得我都笑了。但說出幽默的語言又談何容易,書上總結了一些方法:巧用陳言、故錯誇張、正話反說、巧用諧音、巧用雙關等。因此,在我們的教師語言中要具有幽默性,教師的小小幽默可謂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正如美國教育家哈·曼說:“那些不設法勾起學生求知慾望的教學,正如同錘打著一塊冰冷的生鐵。”教學語言的幽默藝術就是為了有效地激發學生的求知慾,並直接有利於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

會說話的老師不一定能成為優秀的老師,但優秀的老師一定是會說話的人。要想在普通的教師中脫穎而出,攀上你心中的頂峰,你就必須學會說話,這也就是要掌握教師的語言藝術。要做到用生動的語言吸引學生,掌握教師的語言藝術不容易,但我們只要認認真真、紮紮實實地在日常平凡的教育教學工作中進行積累,勤於採集大量的語言材料,就會使自己的語言更加有藝術。

教師語言藝術 篇7

關於教師語言是一個很好的話題,值得廣大教師深入研究。

語言是人與人之間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有了語言人們才能更好的表情達意,交流溝通。“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教師語言的重要性早就存在於悠悠的歷史長河中,它是教師傳播知識的紐帶,是師生之間溝通的橋樑,只有正確運用語言,教師才能有效地完成教學目的,才能正確地教授祖國的語言文字。而掌握語言藝術,則能使教師的教學錦上添花,美不勝收。

教師語言從廣義上講,包括口頭語言、書面語言和肢體語言。教師的語言修養應關注細節,如教師在提問時有人說:“誰會說?請舉手。”有人說:“誰能說?請舉手”。有人說:“誰想說?請舉手”。這三種不同問法,其實有著質的區別。

誰會說?實際上是在要求已經學明白,能夠正確回答問題的學生髮言;誰能說?實際上是在要求能夠回答問題,但不一定回答正確的學生髮言,顯然,其覆蓋面要比“誰會說”大得多;“誰想說”是在要求相回答問題的人發言,包含會說的、能說的以及想說但不會說的學生髮言。看似簡單的差異,卻反映出教師學生觀的不同。對於這種不同的實質,如果哪位老師想明白了,並把思考的結果寫出來,可能會是一片比較有意義的文章。

教師語言素養的提升,應關注到口頭語、書面語、肢體語的複合實用。

提問時強調口頭語言表述內容的簡要、明確、清晰,同時還要表現出和藹、親善、激勵。這就要求我們必須輔以表情、眼神、手勢等,有時如果我們再輔以教師位置的合理移動,效果可能更好。

學生回答問題時,教師要讓學生感覺到你在傾聽,因此必須要讓學生看到你的眼睛。學生回答問題過程中如遇到困難,教師最初提供的幫助不是語言,而是眼神、表情、口型變化(意義的'表達並非都靠口頭語言,大家可能都有這樣的經驗,大人在給小孩餵飯時,常常會張大自己的嘴,這就是一種語言,和“真乖,再吃一口”具有同等意義)等傳達的激勵。激勵無效時,再輔以口頭語言的引導或相應的暗示。

文似看山不喜平,語言方式的單一也同樣會降低語言效果。如學生正確回答問題之後,老師會微笑著說“某某同學真聰明,回答得很好,請坐。”如果一節課上幾次提問,上述話語不斷出現,情況會怎樣呢?會不會讓人感到肉麻?或不會讓人覺得教師語言太貧乏?真心的激勵會不會成為虛假的奉承?如果會,那將是多麼可怕!如果我們將口頭表揚和在與學生眼睛對視的同時先伸出拇指表示讚賞,再做一個“請坐”的手勢這樣的肢體語言交替使用,效果會怎樣呢?

教師語言藝術 篇8

熟練運用簡約語言的正確方法

教學運用簡約語言並不簡單,需要我們認真研究,不斷實踐。如何提高教學語言的簡約性呢?

(一)通過讀書,積累語言素材

教師的語言功底全要來自於平時的知識儲備。蘇霍姆林斯基說:“只有當教師的知識視野比學校教學大綱寬泛得無可比擬的時候,教師才能成為教育過程中的真正能手、藝術家和詩人。”教師只有廣泛讀書,不斷積累更豐富的知識,教學語言的表達才能更加精練,切中要點。讀書時切忌走馬觀花,應吸取書中語言的精華,積累語言素材,提高課堂語言表達的簡約性。

(二)通過練習,提高概括能力

教學環節往往需要總結性的概括,如問題解決完後關於方法和技巧的`總結概括,課堂結束時的課堂小結等。課堂語言概括性強,才能讓學生對所學知識有更全面、更深刻的認識。

言之有物的課堂教學氛圍

教育學家蘇霍姆林斯基曾明確地指出:“教師的語言修養在極大程度上決定著學生在課堂上腦力勞動的效率。”語言既是一種工具,又是一門藝術。教師通過情趣盎然的描述,鞭辟入裡的分析,畫龍點睛的點撥,可以把學生帶入瑰麗的知識殿堂,開啟他們的心智,陶冶他們的情操,自己獲得精神上的滿足,從而達到教學目的。在日常教學中,教師要注意錘鍊自己的語言,摒棄空洞乏味,做到言之有物,言之有序,言之有情。

一、教師課堂用語要尊重事實,言之有物。

在教學中,教師要做到言之有物,使教學達到最好的效果,必須具體講明學生要做什麼、怎麼做、做到什麼程度。切忌要求混亂,言語籠統,使學生無所適從,從而收不到實效。教學語言最忌空洞無物,華而不實,廢話連篇。在課堂上,如果教師只是漫無邊際地誇誇其談,或者缺少重點,必然會阻礙教學活動的順利進行。

二、說話言之有物的具體方法

教師應該怎樣提高自身的語言修養,做到言之有物呢?

(一)語言要富有知識性

課堂是學生學習、掌握知識的主要來源。傳授多少知識給學生,是檢驗一堂課優劣的重要標準。課堂語言滲透著教師對教學內容的理解和對教學目的的探究,是教師定向思維的主要方向。因此,教師課堂語言必須具有高度的知識性。同時,教師要在有限的課堂時間裡傳授儘可能多的資訊,最好不要涉及和課本知識關係不大或無關的內容。

(二)語言要有具體內容

“物”是指教學的具體內容。言之有物,就是要求教師說話要有具體充實的內容,講有針對性的要點,少說繞彎子的廢話,儘快切入主題。在教學活動中,有些教師不由自主將一些與學習不相干的內容滲透到課堂教學中,但對學生學習的重點、難點卻沒有或很少涉及,以至於口乾舌燥講了半天,學生還是不知所云。

(三)語言要健康文明

教師語言要健康、文明。語言是一個人文明程度的體現,教師的語言修養是其為人師表的重要因素,對學生道德品質的培養和審美修養有著極大的影響。蘇霍姆林斯基指出:“對語言美的敏感性,是促使孩子精神世界高尚的一股巨大力量。這種敏感性是人類文明的一個源泉所在。”因此,為了啟迪學生心靈,陶冶學生情操,教師必須用健康、文明的語言去觸動學生的心絃,給學生以美的享受,使其形成美好、高尚的心理世界。

(四)以理服人

言之無物還要求教師避免嘮叨,同時要以“理”說服學生。過多、不當的語言刺激不但不會加深學生的印象,反而容易使學生反感,甚至出現逆反心理。在教育學生的過程中,教師要儘量做到以理服人,使其心悅誠服地重新回到正確的軌道上來。教師只有把道理說得明白、透徹,才可以解開學生心中的困惑,達到理想的教育效果。

教師語言藝術 篇9

入園初期的孩子大多數在3歲左右,此時正是幼兒語言發展的敏感期。教師語言對幼兒有著積極的示範作用,對發展幼兒語言能力、滿足語言敏感期發展需要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那麼,在新生入園時,教師說什麼孩子才能聽懂?教師如何說孩子才願意聽?教師應採取怎樣的語言藝術策略?經過幾年的實踐,我們在以下方面進行了嘗試。

一、說能聽得懂的語言

幼兒入園前在家庭中已經生活了2~3年,在這裡幼兒不需要多說什麼,家長就能明白他的意思。入園後面對新的環境,面對完全陌生的老師,幼兒只有能聽懂老師的語言,才能與之產生互動。所以,老師要說幼兒能聽得懂的語言。

1.稱呼小名。許多幼兒入園前,在家中一直被稱呼小名,入園後老師在一日活動中稱呼幼兒的學名,許多孩子表現出茫然,不知道是怎麼回事。老師不妨在入園初期直呼他的小名,這會讓他感受到親切的語境,消除緊張恐懼心理,對教師產生親切感和依戀感。

2.簡單具體。幼兒入園初期對教師的語言表達習慣不熟悉,加上年齡小,對語言的理解能力有限,因此,教師要避免使用長句子、半截句子,語言表達應簡短、具體,直接指向活動的要求、方法等。如:教師說“請小朋友分組排隊來喝水”,幼兒就不明白怎樣算是分組、如何排隊。可以改為:“請小朋友喝水”,先滿足幼兒基本的生理需求,再通過簡短明瞭的語言讓幼兒明白怎樣排隊。

3.說出需求。許多孩子入園哭鬧的原因是不會表達自己的需求,在家庭生活中,父母往往給孩子準備好水、食物送到幼兒面前,提醒幼兒如廁等。生活自理方面對孩子來說是一種基本的需求,如果幼兒不會表達,老師又不能察覺到孩子的個別需要,孩子往往用哭鬧來表達。這時候,老師就要詢問幼兒是否是要喝水,是否要上廁所等,並且告訴幼兒如何表達自己的需要,何時、向誰表達需要。

4.環境配合。幼兒園對幼兒來說是一種新的環境,幼兒不熟悉這裡的環境,老師可以在具體的環境中,豐富幼兒的認知,如:告訴幼兒“這裡是洗手間,這是小便池,這是保溫桶”,讓幼兒瞭解每個環境中每種物品對自己的生活有什麼幫助,如何使用它們。

二、說適宜模仿的語言

語言敏感期的孩子對周圍的語言環境非常感興趣,這時,老師說幼兒喜歡的、易於模仿的語言,將會滿足幼兒敏感期的需要,豐富幼兒的詞彙,為幼兒學習表達自己的想法、與他人溝通交流提供積極的語言環境和榜樣示範作用。

1.語言規範。處於語言敏感期的幼兒對新鮮的詞彙、句子都很有興趣。在教育活動、遊戲活動、生活活動中,幼兒無時無刻不在吸納周圍人的語言,這時候老師使用標準、規範的表達方式,將給幼兒提供示範。許多時候老師低估幼兒的接受、感知能力,使用像“飯飯、果果、水水”等詞彙,其實不如直接讓幼兒瞭解規範的詞彙:午飯、蘋果、水。老師在教育活動、生活活動中可以更多地採取故事活動讓幼兒感受語言的豐富,體味語言的美感。

2.良好示範。老師之間、老師和幼兒之間在一日活動的各環節都會有互動,此時老師運用良好的禮貌用語,如“你好、早上好、再見、謝謝、對不起、沒關係、請借過”等都會讓幼兒瞭解在具體情景中,每個詞彙、每句用語所表達的具體含義。早來園、晚離園、使用他人物品、表達感謝、接打電話、開關門等情景,都是非常好的教育時機。

3.運用歌謠。手指遊戲、兒歌、歌謠有著非常強的節奏感、韻律感,內容豐富,說起來朗朗上口,富有童趣。因此,老師經常與孩子一起表演這些歌謠,將能激發幼兒對語言的興趣,享受語言表達的樂趣。

4.適當重複。幼兒非常喜歡重複,一首兒歌、一首童謠、一個故事,只要孩子喜歡,他們都希望反覆傾聽、感受、表達,在有趣的重複過程中,孩子對內容更熟悉,並會嘗試著進行表達。同時,幼兒也在重複的過程中內化作品所表達的情感,滿足內在追求完美的需求。

5.動作表演。在實踐的過程中我們發現,孩子對兒歌、歌謠、故事等非常喜歡加上動作進行表演。因為動作表演有助於孩子全身心地理解、感受、表達作品,讓孩子感覺到一切都是有生命的。這種擬人化的體驗方式更符合孩子的身心特點。

三、說共情的語言

認同的前提是傾聽,老師和孩子之間要建立安全的連結,老師就要傾聽孩子的心聲,讓孩子願意把自己的恐懼、焦慮、擔心、需要表達出來。表達出來之後,孩子就能感覺到有人理解他的感受和需求,這對孩子很重要。

1.面對哭鬧時的共情。作為成人,在我們固有的觀念中總認為哭是不好的,孩子哭似乎表示老師無能照顧好孩子,老師也容易情緒焦慮。其實,哭是一種情緒的表達方式,哭泣是癒合感情創傷的必要過程。當孩子摔倒哭泣時,老師一味想制止孩子的哭泣,試圖說服孩子轉移注意力,並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這時只要我們陪在孩子身邊說出孩子的感受就可以,如:“你摔倒了,很疼是嗎?老師陪在你身邊,需要我抱抱你嗎?”當孩子因入園不適應哭泣時也是一樣的,老師要說出對孩子感受的理解:“你很想媽媽是嗎?老師知道你現在很傷心。媽媽沒有來接你,你著急了?老師知道你難過,老師陪著你,老師愛你。”這樣,孩子的煩惱會隨著哭泣逐漸消散,哭泣也會隨之停止。我們給孩子機會自己排除受到傷害的感覺,之後他會變得更堅強和自信。

2.不評論情緒。當孩子傷心時,我們往往會說:“這有什麼好傷心的。”當孩子難過時,我們往往覺得沒必要:“不用哭,你媽媽又不是不來接你。”但孩子需要的並不是你的評價,而是希望得到你的理解,因此你最好對孩子說:“你這樣傷心,我很難過。”“你不高興,我在這裡陪著你,我理解你。”而類似“別哭了,真難聽”“再哭,你媽媽聽見就不來接你了”等語言只會讓孩子感到羞辱、恐懼,加劇孩子壞情緒的蔓延,甚至影響到其他孩子。傾聽可以逐漸減弱不良情緒對孩子的控制,一旦完成整個過程,孩子的`內心就可以恢復良好的判斷力。

3.避免說“不”。需要告訴孩子某種事不能做(情況尚不危險)時,避免使用“不”,如“不要跑”,實際是在提醒幼兒有跑的方式。並且,在使用“不”字時往往有威脅和嚴厲的感覺,可以改為幽默、誇張的語氣:“這樣危險,容易滑倒。”“慢慢走才安全。”這樣,幼兒就明白該怎樣做才能保護自己。

四、說鼓勵的語言

正如前面談到的,老師負面的語言,或許能暫時控制孩子的情緒,一時產生安靜,但不能起到長期效果,甚至影響孩子的心理健康,對老師產生畏懼感和不信任感。

1.創設條件多談話。老師可在早來園、生活活動等環節與新入園幼兒多交談,如:“早上誰送你來的?”“你的書包是什麼顏色的?”“哪個是你的小杯子?”“你畫的是什麼?”消除老師和孩子之間的距離感,讓孩子感受到老師和他有共同的愛好和話題,這對孩子良好情緒的建立和語言表達能力的發展很重要。

2.肯定性語言。在一日生活的各項活動中,老師要積極運用肯定鼓勵性語言,激發幼兒的自信心和對自我的認可,如:“你擺得真整齊”“老師和小朋友都為你高興”“告訴大家,你是怎樣做的”等。同時注意語言要具體明確,在具體的情境、事件中,避免空洞和虛假,否則孩子感覺不到老師的信任和愛。

教師語言藝術 篇10

語文課堂教學離不開語言,語言是語文教師傳授知識、傳遞資訊的主要載體之一。語文教學語言藝術與語文課堂教學效果有密切的關係。蘇霍姆林斯基說:“教師的語言修養在極大的程度上決定著學生在課堂上的腦力勞動的效率。我們深信,高度的語言修養是合理利用時間的重要條件。”因而從某種意義上說,語文課堂教學藝術首先是語文教學語言藝術。而所謂語文教學語言藝術,就是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遵循語文教學規律和審美性原則,正確處理教學中的各種關係,把語文知識和資訊正確有效地傳遞給學生的語言技能活動。那麼,語文課堂教學在運用語言時,要注意哪些呢?

第一,言之有物,每舉中的。“物”是指語文教學的具體內容。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講課應不誇誇其談、不信口開河、不含糊不清、不空發議論、不離題太遠,而應言之有物,論之有實,並能根據學生的心理特點,有意識地把已學知識與未學內容聯絡起來,把課本知識與現實生活聯絡起來,有意識地穿插有關的時代背景、作者生平、名人軼事、成語典故等,最大限度地充實教學內容,做到言之有物,每舉中的。

第二,言之有德,文質兼美。言之有德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在語文教學中要注意挖掘教學內容的德育因素,在講授文化科學知識的同時,把滲透於其中的思想性因素結合學生的實際,水乳交融地闡發出來,並通過自己的情感作用形成巨大的感染力,從而把知識教育、文藝教育與思想教育有機地統一起來,對學生起到積極的思想教育作用;二是指要注意使用禮貌文雅的語言,使教學語言具有思想教育作用的同時,又不失文學色彩,盡力做到文質兼美。

第三,言之有理,領悟其中。“理”是指人們對客觀事物的正確認識。俗話說,有物講理,理清楚;無物講理,理難說。在語文教學中,教師應該言之成理,論之有據,以理服人,注意從已知到未知、感性到理性,注意觀點和材料的'統一,要讓言語的科學力量征服學生,使學生從中領悟道理,並心悅誠服地接受指導。

第四,言之有序,條理清楚。“序”是指語文教學語言的邏輯性。在教學中,教師應該對每課教材做深入鑽研和細緻分析,弄清要講的語文知識的來龍去脈,掌握其確切的含義及其規律,精心組織教學語言解讀,確定怎樣開頭,怎樣過渡,哪些應該先講,哪些應該後講,哪些應該貫穿課程始終,怎樣結尾。這樣在“序”上多下點功夫,思路井然有序,講解就會條理清晰,使學生在重點、難點、疑點等關鍵問題上能夠得到透徹的理解。

第五,言之有啟,探究反思。思維規律告訴我們,思維啟動往往以驚奇和疑問開始。語文課教學中,教師要善於激發學生主體意識,增強其學習的內動力,引導學生質疑問難,多為學生製造懸念和創設意境,使學生不單純利用自己已有的知識去解決,這樣就能激發學生思維的積極性和求知渴望,使他們融會貫通的掌握知識並發展智力。為此,教師課前要精心備課,設計好預習習題和課間提問習題,讓學生帶著問題去看書,去聽課。課中要注意循循善誘,因勢利導,深入淺出,多用疑問性提問,還要注意運用發散性提問、開拓性提問、疏導性提問、鋪墊性提問,使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受到啟迪,探求新知識,掌握新內容。

教師語言藝術 篇11

讀了《教師語言藝術》這一本書,我的感觸很深,書中一個個生動的例子,體現了老師們在運用語言時的藝術,在解決問題時的機智、幽默。我從中受益匪淺,下面就簡單談談我的幾點體會:

一、教師的語言要具有規範性

只有規範的語言才能把要表達的意思講清楚、明白,只有規範的語言才能談到語言美。作為一名教師,只有語言規範,才能使所講的概念、原理、規則做到準確、完整、周密。

以五年級教學的《小數的性質》為例,“在小數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數的大小不變,這是小數的性質。”在教學這個內容時,我將“小數的末尾”這幾個字用紅色粉筆著重寫出,讓學生說說對它的理解。所以之後的練習中出現了這樣的判斷題“在小數點的後面添上0或去掉0,小數的大小不變”學生都知道是錯誤的,完成情況較好。

二、教師的語言要具有鼓勵性

教師語言的主要物件是學生,學生正處於成長時期,他們的自尊心很強,因此教師必須愛護他們,注意保護他們的自尊心,時時鼓勵他們積極上進。

新學期,我發現其中一些學生的課堂作業書寫很不認真,家庭作業更是如此。我剛開始非常生氣,批評他們學習態度不端正,讓書寫不認真的同學重寫,可是收效甚微,大多數同學還是書寫馬虎,以至於作業的正確率也不高。換新本時,我提醒學生是新的課堂本,讓同學們認真書寫,在學生剛開始寫作業時,我還特別在教室中轉一圈,表揚了幾個平時書寫馬虎,但這次認真的同學,這幾個同學就更加認真了。我還表揚了全班同學,表揚他們的書寫都很認真。批改作業時,我發現學生的書寫認真了,正確率也大有提高。於是我又抓住時機,評講作業時,肯定了全班同學學習態度的轉變,指出學習態度是決定學習成績的關鍵,希望他們在今後的作業中都能這樣認真。學生們受到了鼓勵,之後的作業書寫確實比之前進步不少。我也在反思,教學中如果一味對學生進行批評,反而容易讓學生對老師產生反感,也會對所教學科失去興趣;相反,如果教師能夠很好的鼓勵學生,對學生多幾分耐心和愛心,就會在教學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教師的語言要具有教育性

作為一名教師不僅要教好書,還要育好人,平時要注意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也要講究藝術:說服、疏導、鼓動、表揚、批評。可以針對教育物件的不同和教育內容的不同,選用不同的表達方式,就可以起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教師語言藝術》這本書中豐富的教師語言範例給了我不少啟發,要做到用生動的語言吸引學生,掌握教師的語言藝術不容易,但我們只要認認真真、紮紮實實地在日常平凡的教育教學工作中進行積累,我們的語言一定會日漸豐富並充滿藝術性的。

教師語言藝術 篇12

摘要:語言是一門藝術,也是人與人直接互相進行溝通和交流的主要工具,努力學習語言藝術能更好地表達出最佳的溝通和交流的效果。在教育上來說語言藝術也是非常重要的溝通方法之一,在高職美術的教育課堂上也不例外。美術教育上的術語較多,而美術教師的語言藝術直接影響到教課時老師與學生的相互溝通和交流。從教師語言藝術在高職美術教育中培養的目標入手進行分析,高職院校教師是如何通過語言藝術以更加生動、鮮明、形象的教育語言來引導學生更好地學習美術,激發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學習興趣。

關鍵詞:語言藝術;教師語言;高職院校;美術教育

語言是一門藝術,也是最重要的溝通工具,是中華文化的歷史載體,本身也是一種文化現象。在教育中語言藝術也是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有效地運用規範的創新的語言藝術進行師生溝通,能更好地拉近教師與學生彼此的關係。在美術教育中課堂語言更是美術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好的師生交流和溝通能推動學生的學習進度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好的語言教育能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興趣與積極性,上課時教師與學生之間互動、相互討論美術知識和實踐理論使美術變得更加簡單易懂。所以高職學校的美術教育上教師所使用的語言藝術對美術教學的質量有著重要影響。學校必須針對不同科目的教師進行語言培訓與備課,使教師的語言變得豐富起來,積極地引導學生與老師的溝通與交流,更好地促進高職美術教育的發展。美術課在很長時間以來,在很多高職院校當中被視為一門技術課程,讓人感覺美術教育就只是簡單的畫畫而已,教師也只是把自己所會的基本手法與知識教給學生就可以了,從而忽略了美術教育中的語言藝術的應用和重要性,只是簡單講解一下基礎知識就讓學生開始著手實踐。所以學生的積極性和注意力得不到很好的調動,學習效果和學習質量隨之變差。

一、教師的語言藝術在美術教育中情境匯入的應用

美術課作為重要的教育課程,是培養德、智、體、美、勞等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新人不可或缺的環節。美術不僅能陶冶學生的情操,而且還能提高學生的審美觀和對待事物的不同態度。美術教學中的情境匯入針對新課程的學習內容是展開新課程的學習關鍵。較好地幫助學生情境匯入能激發學生的內心情感,使學生更加感興趣地投入新課程的教學中去。而教師語言藝術的應用在美術教學的情景匯入中更起到了提高學生學習質量的重要作用。首先,簡潔明瞭的語言能夠快速引導學生進入學習狀態,精準的語言也是創造情景的關鍵所在。教師的語言規範直接影響到學生的思考方式,用準確、易懂的語言對某件事物具體描述,學生們才能用正確的邏輯思維去思考學習的內容。反之,複雜、繁瑣的溝通和交流的方式,會使學生進入思想盲區,從心理上排斥教學內容,牴觸美術。教師有效地運用語言藝術能使學生耳目一新,使自己的教師形象富有朝氣,拉近了教師與學生之間的心理年齡的距離,使其不會排斥與老師溝通與交流,引導學生進入情景教學中去,而不是感覺課堂死氣沉沉,教學氛圍壓抑,思想上就開始逃離課堂教育。教師要提前備課,豐富自己的語言能力,牢牢抓住學生的思維邏輯,利用語言的魅力去活躍課堂氣氛,讓美術知識靈活地呈現在課堂上。教師通過運用不同的語調和節奏的教學語言藝術,會在學生的腦海裡留下深刻的學習知識印象。比如,在上課時進行藝術設計知識的講解時,教師可以引用鄭板橋的《板橋題畫竹石》這首古詩進行情境匯入,用古詩去講解中國傳統文化的悠久歷史時,結合詩詞含義巧妙地將繪畫技巧融入到課堂裡面,不僅提高了學生們的學習興趣也豐富了課堂上的教學內容。

二、教師的語言藝術在美術教育中啟發教學的應用

美術教育不同於數學、語文、英語等其他的教學科目,美術的教學中學生與教師的交流與溝通是至關重要的,教師與學生互相幫助,相互合作。組成合適的興趣小組共同去完成一幅作品或是幾幅作品,會使學生互相瞭解,並學習別人的優點,從中提高自己的學習質量。在美術課程中營造好的教學環境,不要太死板,同學之間離開自己的座位,可以互相探討學習中獲得的心得。這樣教室裡充滿了學生的歡聲笑語,也沒有了平時教學的緊張氣氛,但是切記要使每個學生有一定的底線,避免課堂上學習紀律失控。教師參與其中與學生互相交流,不僅能瞭解學生的內心想法也能有效管理課堂的學習秩序。教師利用豐富多彩的語言藝術向學生進行美術知識的問題提問,引導學生對一系列的美術問題進行思考,反思接下來要學習的教學內容和學習任務,讓學生在與教師溝通的同時意識到自己學習時所遇到的不同問題,是否會耽誤學習的進度,或是打擾了別的同學的學習熱情。讓學生知道,課堂上的交流和溝通是為了更好的學習,共同進步共同提高,而不是為了交頭接耳,討論一些與課堂上無關的內容。希望學生在課堂上互相幫助,互相督促,為了共同完成教師佈置的學習任務而交流學習。通過各種不同的富有內涵和啟發性的語言交流,使學生們更瞭解教師的內心想法,相互瞭解使課上教學更加的順利。

三、教師語言藝術在美術教育中評價的應用

開設美術教育是為了全面培養德、智、體、美、勞兼具的國家棟梁,為國家培養出優秀的美術人才。美術教師在此項任務上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美術教師在對學生的美術作品進行美術指導與評價時,一定要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和具體表現,運用準確、簡明、客觀的語言藝術進行學生點評。對於學生美術作品中的優點要給予充分的表揚、鼓勵,並希望其他學生向他學習。對於學生美術作品中的缺點,應該明確指出其中的不足與誤區,給予相對的建議。不僅要進行教育也要進行鼓勵,要求學生積極改正其中的不足之處,下次不要再犯相同的錯誤。教師一定要積極地引導學生學習,促進學生的學生興趣做到學生的全面發展。學生是祖國未來的棟樑人才,但是萌芽成長成參天大樹也需要時間與過程的。所以在成長的過程中難免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這時就需要作為引導者的教師進行指導教育。在審視自己的美術作品時,高職院校的學生容易出現不夠自信、不滿足於現狀、表達不清自己的真正情感等問題,教師就要從每個學生的不同角度入手,運用文明、簡明、靈活的語言藝術對學生進行指導評價。讓學生感受到來自教師的尊重之意,不是一味進行批評教育,要賞罰分明。這樣才不會讓學生產生逆反心理開始排斥美術,不認真學習美術。有效的語言藝術的運用能更好地引導學生認識美術中的魅力,更加堅定地學習美術知識,不斷培養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教師在課堂上要勞逸結合,和學生產生互動。比如,挑選一些學生的美術作品,讓學生自己上臺向師生講解自己美術作品的內涵,作品表達的是什麼,講述自己的創作經歷,從什麼事物上獲得的創意等。這樣不僅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也活躍了教學氛圍,使學生更熱愛學習美術知識,鍛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四、教師語言藝術在美術教育上的培養目標

美術教育中語言藝術運用,是為了更好地培養學生對於美術本質的認識,這也是高職院校美術教育的目的所在。並且把美術作為一種實用的技能熟練運用到社會實踐生活中,培養學生對美的表達能力,從而成為祖國未來的美術人才,為祖國以後的美術市場發展需求做出傑出貢獻。高職院校美術教育目標主要是體現在,一培養學生的自我表達能力和鑑賞能力。作為一名高職院校的美術教育者,首先要具有過硬的美術鑑賞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要善於發現事物本身的美感,並對事物本身的美感進行有把握的分析和點評,用簡單易懂的語言講述給學生,培養學生健康科學的審美觀念。二培養學生掌握和使用美術技能,讓學生學以致用,將美術知識和美學理論結合到生活中去,真正做到生活實踐服務社會,從小就適應社會上的市場發展需求。注重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創新思維,以便於學生在畢業時找到自己的理想工作。由於高職院校的美術教育相對起步較晚,還沒有形成更規範的教育體系,所以還是將傳統的美術教育模式作為基礎,更加新穎的美術教育理念還沒有完全顯現出來,一般都是偏重於一些相關的理論知識,過早對學生的未來進行了定位,嚴重打擊學生對未來的憧憬與嚮往。而教師利用風趣且富有內涵的語言藝術,對學生進行耐心指導,使教學內容變得更加易懂,課堂上也更加的活躍,牢牢地抓住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對自己的未來充滿無限的想象力。

五、結語

語言是我們互相交流的主要工具,語言藝術也就是我們的話語藝術,而教師有效地運用語言藝術會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別出心裁的創新語言不僅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還可以激發出學生的求知慾,獨特巧妙的語言可以促進學生相互交流,溫馨的語言又能樹立學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讓學生知道學習美術知識是美好的。所以作為一名優秀的美術教育者,只有不斷提高自己語言藝術的表達能力,才能給自己的學生帶來積極、熱情、感興趣的美術教育體驗。總而言之,教師語言藝術在高職美術教育中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是教學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教師與學生互相交流的紐帶,是激發學生學習熱情的主要方法,對學生學習美術的學習興趣起到了積極影響的作用。

結合

高職美術教育的特點,教師在語言藝術上的運用推動了學生學習美術知識的進度,是學生學習美術知識的關鍵所在,對培養祖國未來的美術棟樑起到了良好的效果,值得提倡和推廣。

參考文獻:

[1]王丹鳳.淺析高職美術教育中教師的語言藝術[J].課程教育研究(新教師教學),20xx,(09):169-169.

[2]鄭惠鳳.高職美術教育教學中的教師語言藝術探討[J].美術教育研究,20xx,(02):143.

[3]呂藝徵.探討高職美術教育中教師的語言藝術[J].華章,20xx,(33):219-220.

[4]竇曼娟.高職美術教育現狀與教學改革思路探析[J].教育與職業,20xx,(05):190-191.

[5]徐喆.高職美術專業基礎課中的情感化教育[J].美術教育研究,20xx,(11):154.

[6]羅曉萍.提升高職美術課堂有效教學水平的策略分析[J].赤子,20xx,(12):175-175.

教師語言藝術 篇13

1.特教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當採用形式豐富的語言表達

1.1思想品德教育在課堂中的表現

為了能夠更好地加強學生的思想政治品德教育,這就必須要在課堂設計環節中,注重實踐活動的開展,在進行“談活動感受”課程中,利用下午休息時間,組織學生對校園內的雜草進行清除,並且,通過兩個小時的勞動,讓學生在活動中加強自身的責任意識,或者是可以通過各種課堂活動的開展,讓學生的服務意識和集體榮譽感逐漸增強,這樣就能夠有效地提升特教課程的教學效果。

1.2特教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注重語言的節奏

在課堂教學當中,特教教師運用的教學語言應當根據教學內容進行適當的設計,採用具有韻律感的語言不僅體現語言的魅力,高低起伏的語言節奏會給吸引學生,跌宕起伏的語氣更能適應學生的心理需要。而蒼白的教學語言不僅不會提高教師的教學效果,有可能會產生負面影響,減少對學習的積極性。特教教師在講授優美的文章的過程中,充分調整語氣,進而促使學生在一定程度上解讀文章。

1.3特教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應當投入豐富的情感

喜怒哀樂是人們的'一種正常情緒,對於不同的事物會產生不同的情感。那麼特教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將教學內容與情感相協調,飽滿的情感可以感染學生的心情,並且還會引人入勝。這樣一來,讓學生產生共鳴,真正感受其中的深刻內涵。

1.4特教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採用的教學語言必須準確精煉

特殊需要的學生接受能力本來就是不強,複雜的教學語言不能適應學生的學習。因此特教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應當根據教學目標,制定相應的教學重點,為了幫助特殊學生理解和學習,他們應當採用簡潔的話語,將教學重點給學生進行講解。同時特教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必須運用準確的詞語,沒有邏輯錯誤,運用標準的普通話才是保障教學質量的關鍵。

1.5特教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注重學生興趣的培養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只有對學習產生了興趣,學生才會積極主動的去學,也會更加樂意去學,這比任何的教學方法都好,但是要想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特教教師應當要注重學生的興趣愛好,比方說,學生基本上都比較喜歡動畫,那麼特教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當加入學生感興趣的動漫,激發學生的熱情。與此同時,特教教師在教學中還可以採用啟發性較強的教學語言,逐漸帶領學生走入學習的海洋,感受學習的快樂,從而學生促使對學習知識產生好奇心。

2.結語

針對於這些在身心方面存在一定缺陷的特殊人群,人們應當給予相應的照顧,給他們提供和正常學生學習的環境,因此特教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當採用符合他們的心理髮展狀態的教學語言,既要言簡意賅而且還要字字珠璣,盡最大能力讓他們理解教學內容,促進特教教師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只有通過這樣才能進一步促使他們學會相關的知識。

教師語言藝術 篇14

一、教學語言要具有啟迪性

啟發性語言有利於開動學生的思維機器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啟發性語言是創新教學中語言藝術的最高境界,教師善於駕馭啟迪技巧撇創新的“催化劑”。

1.語言要到位且含蓄。說“到位”是指對症下藥,說到點子上,向正確方向引導膽也不該是為從學生那裡“套取”教師需要的答案而設的“全套”。說“含蓄”是指給學生留有思考的空間,開拓思維,思而得之,你“舉一”學生“反三”月日便最終得到錯誤答案,也不束縛他們的手腳在不知不覺中培養了他們的創新意識,同時也練就了他們堅毅的品格。

2.語言要喚起學生的求知慾。列夫·托爾斯泰曾經說過“成功的教學所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的興趣。”例如在講植物的呼吸作用一節時河以這樣提問題:我們都知道人和其他動物需要呼吸空氣中的氧,那麼植物需不需要呼吸呢?因為很多學生都不注意植物的呼吸,所以一定覺得很新奇就很容易喚起他們的求知慾從而促使他們去求根究底。

二、教學語言要形象化

形象化的語言有利於創造一種良好的學習情境或氛圍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語言生動讓人愛聽,幽默讓人回味無窮,簡潔的數字讓人一目瞭然。說服力勝過千言萬語。形象化的語言使學生緊張而不拘束嚴肅又不失活潑。它把深奧的事物形象化、複雜的問題簡單化,使知識深刻地印在大腦皮層上。

1.形象化的語言使學生從優美的境界裡獲取知識。如在講果實和種子形成一節前這樣描述:人們常讚美花開的美其實花落同樣是一種美,因為花落之後即將收穫豐收的果實,正所謂的“春華秋實”,那麼果實到底是怎樣形成的呢……這樣的語言使學生如臨其境,彷彿置身於金色的秋天,學生自然對果實和種子的形成產生求知慾。在這種愉快的心情下學生就獲取了知識。

2.多種修辭方法的運用能使問題化難為易,從而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講植物的蒸騰作用的意義時可運用類比的方法肥植物散失水分比喻成人洗澡之後留存體表的水分蒸發時會帶走人體的部分熱量,從而感到涼爽這樣學生自己就能把蒸騰作用能降低植物本身的溫度這一意義理解北難為易理解也透徹。

3.幽默使教學語言魅力無窮。幽默是要以豐厚而淵博的知識為底蘊的,因為笑過要有收穫。課堂上時而插入幽默詼諧的語言能活躍課堂上緊張的學習氣氛,讓學生在笑聲中領悟科學的奧祕,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如在講反射的概念時教師不妨讓同學說出反射的概念,當同學聽到教師點名而立刻站起來時教師說這就是反射,同學們會哈哈大笑之後教師又說這也是反射。這樣教師幾句幽默的語言活躍了課堂氣氛調動了學生學習興趣在此基礎上再講反射的概念既能深刻體會理解北抽象為直觀,又增強了記憶提高了學習興趣掌習效果也一定很好。

三、語言簡明扼要啟然流暢往意節奏

課堂語言既要簡明扼要,自然流暢,又要有快有慢,有輕有重,忌長篇累犢主次不分不停地說成斷斷續續拼講停停平鋪直敘。

1.優美流暢的語言能誘發學生的探究興趣,打造舒適的心裡環境,陶冶人的情操始人以美的享受。學生首先在語言上接受了你,那麼你的傳授才有可能被接受。教學語言的流暢主要體現在過渡自然、不留痕跡不要給學生造成這是一部分那又是一部分汾割明顯的感覺。

2.所謂簡明扼要是不講廢話,語言要既能講透問題,又少而精煉不要反反覆覆抓不住重點,尤其講解概念時,更要簡明、透徹。簡明既去掉可有可無的詞不要多餘的,因為概念是本質的東西,是精華要求語言精且準。

四、肢體語言的運用可提高語言表達能力

所謂的肢體語言是指通過手勢、軀體的姿勢、面部表情這些無聲的語言協助詞語語言來完善教學內容從而使課堂教學效果更上一層樓。

1.手語形象生動。手是人的第二張臉池是會說話的工具。它表達的含義相當豐富肩表達情感的情意手勢,有指明人、事物、方向的指示手勢,有描摹性的象形手勢也有表達抽象概念的象徵手勢。總之手語使生物教師語言的象形更加鮮明大大增強了美感效應。

2.表情語言豐富多彩。表情能體現出人的各種思想情感,學生通過教師的表情能感知教師的心境從而引起相關的心裡效應。教師在課堂上要正確使用表情語言赴學生感知生物學的奧祕。語言是一門藝術,怎樣讓這門藝術在創新教育的生物課堂上大放異彩赴學生在陽光雨露中收穫知識,創新語言的運用勢在必行。只有這樣才能使每個45分鐘都成為藝術的精品。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