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藝術的探析

來源:果殼範文吧 2.67W

語言(Language)是指生物同類之間由於溝通需要而制定的具有統一編碼解碼標準的聲音訊號,是以語音為物質外殼,由詞彙和語法構成並能表達人類思想的符號系統,是人與人之間的一種交流方式,語言的目的是交流觀念、意見、思想等,人們彼此的交往離不開語言,儘管通過文字、圖片、動作、表情等可 以傳遞人們的思想,但是語言是人類最重要的交際工具,也是最方便的媒介。語言的特性有:創造性、結構性、意義性、指代性和社會性與個體性。語言的結構:音位、語素、詞、短語、句子、全文。語言的種類:對話語言、獨白語言、書面語言、內部語言。就大腦來說,語言分“腦語”和“嘴語”,腦語就是我們時時在大腦裡產生稱作 “思想”或“思維”的東西,腦語用嘴表達出來就叫“嘴語”。腦語和嘴語是有很大區別的,第一、腦語和嘴語在表達時失真;第二、嘴語不是腦語的唯一表達方式,因為腦語還可以通過肌肉群來表達:就是我們常說的身體語言。

語言藝術的探析

藝術(art)一詞源自於古希臘拉丁語ars,大義為“技巧”,筆者認為:藝術是富有創造性的、獨特而美觀的方式、方法。

語言藝術;是人類情感交集的抒發模式,語言藝術是是運用語言的手段創造審美的形象的一種藝術形式,是人類釋放悲喜的表達公式,淋漓盡致、唯美唯善地運用語言,是一門深奧的哲學,是一種深內涵、高層次的學問,是一種高超的技藝。

語言是人類的交流形式,是搭架心靈橋樑的快捷方式,語言是一個人能力的重要表述部分,無論科學、教育手段多麼進步,都代替不了教師通過講述向學生傳授知識、技能和解答疑惑的這一基本方式,語言教學藝術在課堂中既起到基礎作用,又起到橋樑作用,同一教學內容,有的教師講授能使學生茅塞頓開,有的教師講得口乾舌燥,卻並沒有使學生掌握要領。實踐證明,現在的教學不僅要求教師必須具備一定的語言修養和掌握一定的語言技巧,著名教育學家誇美紐斯這樣說:“教師的嘴,就是一個源泉,從那裡可以發出知識的溪流。”這句話,詮釋了教師語言的重要性,教師必須具備一定的語言修養和掌握一定的語言技巧,良好的語言素養,是教師必備的基本功,是教師職業能力結構的最重要組成部分,因此,一個教師必須不斷增強語言技能、技藝,也就是說要掌握教師的語言藝術。

一、教師要始終不忘教學的目標和宗旨,韓愈《師說》:“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有時候,我們會發現這種現象:教師在臺上侃侃而談,眉飛色舞,而學生是越聽越糊塗,原來教師過於彰顯自己口才和能力,早已忘記了自己的講話是為了學生明白教材的知識了,教師要用最簡潔的語言幫助學生弄懂知識點是最佳的語言藝術了。

二、教師說話要講究尺度,不管是與學生說話、與學生交往、與學生辦事,都蘊含著分寸的玄機。說話不到位不行,說話不到位,說不到點子上,學生可能悟不明白,理解不透,話說得太多不行,學生會覺得你墨跡,讓人聽了不愉快,說話有尺度,,學生就很容易接納你,喜歡你。

  三、教師的語言要有趣味性

一次課上得好不好,活不活,成功與否,主要決定於學生的興趣活躍程度、和學習動機。這關鍵在於教師的引導,這個引導就是教師的語言藝術,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教師在課堂上語言表達能力的藝術。國小生因其年齡小,注意力容易分散,形象思維佔優勢等特點,如果教師完全照教科書的用語和教輔用書的內容講課,勢必造成語言生硬,學生難以領會理解。因此,我們在教學中應用講故事,創設情境法,激趣質疑,把教學內容變得具體、形象、生動、鮮活,從而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以及思維的活度,充分調動學生主動學習,既活躍了教學氣氛,又提高了教學效果。

  四、教師的嘴語要和板書語言緊密結合

課堂中還有一種語言,那就是書面語言,它主要是指板書,它對於突出教學重點,強化形象直觀,啟發學生思考,幫助學生理清教材脈絡和加深記憶理解等有重要作用。板書要求精要、簡潔,而且富有引導和誘發功能。

  五、教師的嘴語要和體態語言巧妙結合

教學語言除了口頭語言、書面語言,還有一種特殊的語言體態語言。其中包括眼神、表情、姿態、手勢等。無時不在的形體語言,是課程教學的又一鮮明的靚點,身教重於言教,老師教學過程中娓娓道來、樂觀、自信、開朗的特點,以及熱情、飽滿良好的形體語言,對學生的影響更是舉足輕重的。

教學中為了讓每個學生看得見、聽得清,特別是進行重點部分教學時,我先用眼光掃視一下,使他們思想高度集中後再進行講解,並不時通過位置的移動和眼光、手勢提醒每位學生,確保他們身到、心到。遇到有少數調皮的.學生思想不集中時,我故意做短暫的停頓,用眼光或者走到他的座位附近提醒他,而不是訓斥、點名或者罰站,這樣維護了學生的自尊心,而且又拉近了老師和學生的心靈距離,從而有效地使這些學生的思想很快集中過來,提高了他們的積極性。在新授課中,對完成好的學生,我用讚許的目光以示表揚和鼓勵,提高學習質量;對暫時未能掌握要領的學生,我睜大眼睛尋找和發現他們的優點,並且用期待的目光給予鼓勵,增強信心,激發學習的積極性。教師以目光向學生傳神授意,能使學生感到興奮、喜悅,有效地提高教學效果。

  六、教師的語言要飽含情感

根據心理學研究,人的智力差異並不大,除了超常兒童(約佔3%左右)和低能兒童(約佔3%左右),其餘94%兒童的智力是相差無幾的。北京東方大學副教授張懷曾調查了一所學生的八十名後進生(各班考試總分最低的五名學生),通過家長、學生本人和教師的共同分析,因為智力因素造成的造成學習成績不佳的只佔百分之二十五,而百分之七十五的學生並沒有智力障礙。上海師範大學燕國材教授提出:成功=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智力因素包括觀察力、記憶力、想象力、思維力、注意力。從狹義的角度看,非智力因素包括動機、興趣、情感、意志、性格。以上五個非智力因素又可以分解為以下較為具體的十二個因子:成就動機、求知慾望、學習熱情、自尊心、自信心、好勝心、責任感、義務感、榮譽感、自制性、堅持性和獨立性。其中成就動機是從動機中分解而來,求知慾望是從興趣分解出來的,學習熱情、責任感、義務感和榮譽感屬於情感活動,自尊心、自信心和好勝心屬於性格範疇,自制性、堅持性和獨立性是三種很重要的意志品質。

教師和藹的面容能使學生產生親切感。有利於建立良好的師生關係和形成良好的教育機制,讓學生產生信任感,增強攻堅克難的頑強毅力。在教學中,為了幫助學生克服畏懼的心理,我用堅定的目光鼓勵學生,當他們順利完成學習任務後,我時不時豎起大拇指或鼓掌,和學生分享成功的喜悅;對暫時不能完成學習任務的學生,我就輕輕地摸摸他們的頭表示鼓勵,激發他們不怕困難、勇往直前的鬥志,師生之間的情感得到交融、昇華。

  七、教師的語言要飽含表揚和讚賞

教育心理學家蓋傑和佰令納說:“表揚是一種最廉價、最易於使用且最有效的激發學生學習動機的方法。”

著名心理學家赫洛克(c)曾做過一個實驗:他對106名四、五年級的學生,練習難度相同的加法共5天,每天15分鐘,他把被試者分為四個組,其中一組為控制組,只練習,不給予任何評價。而其他三組為實驗組,第一組為表揚組,每次宣佈受表揚的學生名字;第二組為受訓斥組,也宣佈名字,嚴加斥責;第三組則為忽視組,只是聽其他兩組表揚和斥責。結果,在五、六天練習的平均成績中,受表揚組上升最快。此實驗表明:表揚、鼓勵多於批評、指責可以更好地激起孩子積極的學習動機。

總之,教師在課堂中口頭語言表達能力的是非常重要的,教學中的語言藝術為教學增添了無窮的魅力,準確、有趣、有發展性和鼓勵性的語言,是教師必備的基本功。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