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音樂活動反思(集合15篇)

來源:果殼範文吧 2.52W

在快速變化和不斷變革的今天,課堂教學是我們的工作之一,反思過往之事,活在當下之時。反思我們應該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中班音樂活動反思,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中班音樂活動反思(集合15篇)

中班音樂活動反思1

設計意圖:

《理髮師》是一首歡快的民歌,歌曲描繪了理髮師認真、愉快、忙碌的工作形象,反映了他們勞動時的快樂,和勞動後的喜悅。活動中我利用練聲環節,讓幼兒初步感受歌曲部分內容。在與孩子的不斷對話中,學習歌詞,並藉助ppt向幼兒呈現完整的歌曲內容,有效輔助幼兒對歌曲的掌握。其中我還通過引導幼兒觀察圖譜,發現“大小剪刀”“漸強記號”啟發幼兒嘗試歌曲的情感處理,以求達到提高幼兒的歌唱表現力。

活動目標:

1.在理解歌詞的基礎上,學唱歌曲。

2.嘗試看圖譜有感情地演唱,唱出歌曲中的強弱、漸強漸弱。

3.體驗理髮師理髮的樂趣。

4.感受旋律的氣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參加集體音樂活動的樂趣。

5.對音樂活動感興趣,在唱唱玩玩中感到快樂。

活動準備:

教具準備:圖譜PPT、音樂、鋼琴

經驗準備:有理髮的經驗,瞭解理髮店。

活動過程:

一、練聲匯入,產生興趣

1.回憶生活經驗。

“小朋友,你們去理髮店理過發沒?”

“那理髮師用剪刀剪頭髮的時候會發出怎樣的聲音呢?”

“讓我們一起聽聽理髮師的剪刀發出的聲音:咔嚓、咔嚓。”

2.掌握“咔嚓”節奏。

“讓我們一起來給自己理理髮吧!”

小結:哎,頭髮剪好了,我的頭髮真漂亮,真漂亮!

二、藉助圖譜,學唱歌曲

1.說說歌詞

(1) 學習第一句歌詞

“我們一起去理髮店看看吧!理髮店裡有誰?”(理髮店的叔叔阿姨)

“我們一起跟他們打個招呼:理髮店的叔叔阿姨。”

“讓我們再加快速度說一說。”“他們在幹嘛?”

(2)學習第二句歌詞

“頭髮還沒有剪好,還要繼續工作:拿起剪刀剪呀剪呀,咔嚓咔嚓。”

(3)學習第三、四句歌詞

“頭髮剪好了,我的髮型怎麼樣?”(哎,頭髮剪好了,我的頭髮真好看,真好看。)

“你們的頭髮剪好了嗎?也來誇誇自己。”

(4)完整說歌詞

理髮師的工作真有趣,還有更多的客人要理髮,我們也來做理髮師,完整說一遍。

2.唱唱歌曲

(1)教師範唱 “老師還能把理髮師有趣的工作唱出來呢,請小朋友仔細聽。”(教師範唱)

(2)幼兒學唱

(A)初次演唱

“你們想做理髮師嗎?讓我們一起來唱唱吧!”

(B)難點練習

“你覺得哪裡還不太會唱?需要再唱一唱?”

(C)情感提升

“小朋友看剪刀有什麼不一樣?一個大一個小。那我們在唱的時候大剪刀可以用力剪,小剪刀輕輕剪。”

“這邊還有一個什麼符號,像什麼?音量由小到大。”

(D)完整演唱。

“讓我們有感情的一起再來唱一唱吧!”

三、師生互動,體驗快樂

“ 小朋友終於學會當理髮師了,那你想給誰理髮呢?”

“今天來了很多客人老師,我們給客人老師也理個髮吧。

活動反思:

讓孩子學唱歌曲的時候一定要注意將唱歌的速度放慢,從而讓孩子聽清楚歌詞內容。而我卻幾遍示範唱的速度都差不多,並沒有明顯的快慢之分。在最後歌表演的活動中,我未限定孩子們的想象力,完全靠孩子自我發揮,因此我認為這個環節還是不錯的。

作為幼兒園老師,我們都是在不斷學習不斷進步的,繼續加油吧!

中班音樂活動反思2

目標:

1、學唱歌曲,熟悉曲調,初步掌握和點音符和切分音符的唱法。

2、體驗做中班小朋友的光榮感。

3、能唱準曲調,吐字清晰,並能大膽的在集體面前演唱。

4、通過音樂活動培養幼兒想象力、口語表達能力及肢體的表現能力。

準備:

1、與歌詞內容相匹配的小圖片若干。

2、大鼓一個。

過程:

一、學唱歌曲。

1、聽教師範唱,初步瞭解歌曲內容。

2、熟悉歌詞,與老師一起有節奏地念歌詞。

3、聽曲調拍節奏,重點練習9~24小節地節奏。

4、節奏遊戲

一、目標:

1、能用語言、歌曲等不同的形式表達自身所獲得的不同感受。

2、通過創編歌曲,發展幼兒的想象力。

二、資料準備和環境創設:

1、幼兒會唱歌曲《大鞋小鞋》,並改編過一段歌詞。

2、教師安排場地:地毯、報紙、海洋球、塑料袋、石子。

三、活動過程:

1、複習歌曲《大鞋與小鞋》

(1)師:上一次我們衣著爸爸和娃娃的鞋子走了一走,學會了一首歌曲《大鞋與小鞋》,你們還記得嗎?今天來了這麼多的客人老師,我們一起把這首歌唱給她們聽聽吧。

(2)師:爸爸的鞋很大,穿上爸爸的鞋走路能走快嗎?那應該怎麼唱呢?(稍慢一些)穿娃娃的鞋走路應該怎樣唱?(輕、快)那就讓我們再扮演一次給客人老師看吧。

2、幼兒自由體驗:

(1)師:今天老師發現很多小朋友都穿來了自身的漂亮的鞋子,現在讓我們帶著這些漂亮的鞋嬰幼兒去玩一玩,好嗎?你們看有哪些地方?(幼兒自由說)

師:現在就請你帶著鞋嬰幼兒去不同的地方玩一玩,走一走、踩一踩,聽聽會發出什麼聲音來。

(幼兒在不同的地方走走,體驗不同的感受)

教師重點指導幼兒區別各種不同的聲音,並能用較形象的象聲詞表示出來。

(2)互相交流:

師:誰來說說,你剛才帶著鞋嬰幼兒去什麼上面踩了一踩?發出了什麼聲音?(引導幼兒用不同的象聲詞表達)如:我踩在海洋球上,發出嘩啦啦的聲音。

3、創編歌曲:

(1)演唱改編過的一段歌詞

師:小朋友們,我們前兩天也照著《大鞋與小鞋》的樣子,自身編過一段歌詞,怎麼唱的,還記得嗎?一起來唱唱看。

我穿自身的鞋呀,真呀真舒服,踩在地板上呀,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

(2)幼兒創編歌曲:

a、師:你能不能把剛才你帶鞋嬰幼兒去哪玩的事也這樣編成一首歌呢?我們一起來試試吧。(集體創編一段)

b、幼兒自由結伴,選擇場地進行創編,教師隨機指導。

師:那麼鞋嬰幼兒在其他地方玩的事能不能也把它編成歌唱出來呢?現在就請你找幾個好朋友,自身找個地方,帶著鞋嬰幼兒再踩一踩,然後把它編到歌裡去唱出來,好嗎?

如:我穿自身的鞋呀,真呀真舒服,踩在海洋球上,嘩啦嘩啦嘩啦啦啦啦啦,嘩啦嘩啦嘩啦啦啦啦啦。

(3)幼兒展示效果:

師:現在誰願意到前面來把你們剛才編的歌唱給大家聽的?

提醒幼兒認真觀看其它幼兒的扮演。

4、結束

師:今天,我們帶著自身的鞋嬰幼兒到地毯上、報紙上、海洋球上、塑料袋上、石子上走了一走,還編出了好聽的歌,下次我們再帶鞋嬰幼兒到其他地方玩一玩,編出更多好聽的歌來。

活動反思:

《我們是中班的小朋友》這首歌曲比較長,歌詞也有較多,對於剛剛升入中班的小朋友們來說,熟悉歌曲,把握歌曲的旋律和曲調,是本次活動的一個重點,另外,歌曲中又有附點音符和切分音的地方,怎樣快速又正確地教幼兒學會演唱歌曲並能注意到這些細節的地方,是本次活動的難點所在。為了讓幼兒有興趣地學,並能達到學習的一個有效度,我做了以下幾個方面的嘗試:

1、以難點前置的方法來練習附點音符和切分音的節奏。一般的唱歌的開始,都會安排練聲的環節,但有時候也可以變換方式,比如進行節奏訓練。這樣做的目的是讓孩子們對附點音符和切分音的節奏有一定的瞭解,為後面的學習做好了鋪墊。在進行節奏練習的時候,我又以小鼓來吸引幼兒,使孩子們不至於感到太單調。小小的不足是,在這個環節中,我花費的時間有點長了,整個活動的分配就不夠合理,這是以後在活動中要注意的。

2、以利用標誌圖的方法來幫助幼兒記憶歌詞。歌曲較長,孩子們容易忘記歌詞,所以在活動前我就設計好了簡單的標誌圖來代表歌詞。在讓幼兒完整傾聽歌曲一遍以後,我便提問幼兒聽到了什麼,幼兒的回答並不豐富,很多孩子聽完以後有點不知所以然,而我提出請小朋友邊看標誌圖邊聽的時候,他們很快就能記住歌曲裡唱到了什麼,然後再在鋼琴伴奏下練習念歌詞節奏,一定程度上幫助幼兒解決了記憶歌詞的難度。活動後,很多孩子們都還興趣盎然,我想在下次複習演唱等活動中,進一步引導幼兒用動作和表情來表現歌曲,豐富幼兒對這首歌曲情緒的表達,真正體驗做一箇中班小朋友的自豪感。

中班音樂活動反思3

活動目標:

1、感知音的高低,能隨高低不同和樂句做相應的動作。

2、學習輪廓剪的技能。

3、感知樂曲的旋律、節奏、力度的變化。

4、培養幼兒的音樂節奏感,發展幼兒的表現力。

5、樂意參加音樂活動,體驗音樂活動中的快樂。

活動準備:

高人矮人的輪廓圖片、剪刀、回形針

活動過程:

1、聽音樂引題,讓幼兒感受樂曲的不同

讓幼兒說說有什麼不同,聽起來感覺怎樣,好象看到了什麼?

遊戲“高人矮人”

2、幼兒運用輪廓剪和連線的技能,自制指偶玩具高人和矮人。

3、反覆讓幼兒傾聽音樂,引導幼兒分辨哪句是音高,哪句是音低,哪句是由低變高,哪句是由高變低。重點分辨第五、六句

4、讓幼兒左右手各套一高人和矮人的指偶,聽高低不同的音樂,分別出示高人和矮人,並即興地做動作,高音出高人,低音出矮人。

5、鼓勵幼兒運用身體動作表示音的高低,啟發幼兒創造性得表演。

活動反思:

我覺得在整個活動中小朋友都能非常積極主動,沒有過多的約束,只有快樂的表現,其實,當一節活動的設計符合孩子好動好奇的年齡特點,相信孩子會很快樂。

中班音樂活動反思4

在本次活動中,我讓孩子充分的聽音樂,充分的感受,這樣給歌曲的學習帶來了很大的便利,孩子通過感受音樂,能夠用自己喜歡的動作來表達心情,這是個進步,對於中班的孩子來說,能夠跟著音樂的節奏做動作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我抓住了孩子的心理,那就是“交朋友”,每個孩子都希望自己有很多的好朋友,而他們也都希望自己能夠和老師成為好朋友,這一點我利用這首小歌《拉勾勾》得到了解決,在歌唱過程中,我深入學生中間,與他們每一位唱的好,表演得好的人去拉勾勾,並且告訴孩子,和我拉過勾勾的人都已經成為我的好朋友了,這樣一來,激勵了其他沒有被我拉過勾勾的孩子,大家是在開心的過程中學會的,因為每個人在學會歌的同時,都和老師成為了好朋友。

在活動中遇到不認真聽講的幼兒,我會用很委婉的一句“我的好朋友在哪裡呢?”來集中他們的注意力,這樣一來,大家都會用最快的速度把心思迴歸課堂,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教學過程中我也發現了許多不足的地方,首先,在歌曲學唱的過程當中,我深入孩子中間和他們拉勾勾的時候沒有想到要按照音樂的節奏拉勾勾,只是和學生簡單的拉了幾下,如果按照音樂的節奏拉勾勾則能夠滲透到音樂中,能夠起到很好的效果,讓孩子更容易理解3/4拍子。

本次活動基本達到了教學目標和要求,孩子學會了許多知識,學會了一首歌曲,能自己根據生活經驗來創編動作,上了一節有趣,活潑、開心的音樂課。在今後的課堂教學中,我會總結不足,發揚優點,不斷的提高自己。

中班音樂活動反思5

活動目標:

1、喜歡說兒歌,嘗試創編兒歌。

2、嘗試自我評價

3、感受旋律的氣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參加集體音樂活動的樂趣。

4、培養幼兒的音樂節奏感,發展幼兒的表現力。

5、樂意參加音樂活動,體驗音樂活動中的快樂。

活動準備:

背景音樂,評價表,彩色筆。

活動過程:

一、齊說兒歌,理解含義。

1、出示清潔寶寶圖,和孩子一起說兒歌。

2、說說兒歌的內容。自己都能做到哪幾點?

3、請幼兒創編動作說兒歌。

二、小組討論、改編兒歌。

1、幼兒分組將兒歌前兩句進行改編。

2、請幼兒表演自己改編後的兒歌。

三、貼小標誌、自我評價。

1、出示自我評價表。

2、請幼兒找到自己做到的表格貼上小標誌。

3、比比看誰是清潔寶寶。

活動反思:

讓幼兒在快樂、輕鬆地氛圍中學習音樂。讓幼兒能在美妙的音樂中得到心靈的陶冶。

中班音樂活動反思6

活動目標:

1、在情境遊戲中學習兒歌。

2、讓幼兒在活動中,感受和大家一起玩的樂趣。

3、嘗試仿編歌詞,樂意說說歌曲意思。

4、有感情地學唱歌曲。

活動準備:

大魚小魚頭飾、歡樂的音樂、節奏超強的音樂。

活動過程:

 一、情境感知

1、師:(播放靜止圖片)這是什麼地方,藍藍的海水中游來了誰?(教師做魚兒遊的動作)

2、感知理解第一、二句。

(1)那麼多小魚兒在一起游泳,心情怎麼樣呢?(高興,開心)

(2)出示大魚圖片。

(3)誰來了,大魚會吃小魚,怎麼辦呢?(幼兒討論呢)

(4)請幼兒想辦法。(團結起來,嚇跑大魚;抱在一起,不害怕;跑)

3、理解感知第三、四句。

(1)小魚們想了一個什麼好辦法?(散開一溜)

(2)小魚們高興嗎?說了一句什麼話?(看你怎麼捉)小魚是用什麼動作表示高興的?(幼兒創編動作)教師小結。

二、欣賞學習師;我們來完整地聽一遍兒歌。

師逐句示範,幼兒跟著老師朗誦兒歌。

三、遊戲鞏固

(1)播放歡快的音樂,幼兒戴上頭飾在一起快樂地跳舞。稍後播放節奏快的音樂,老師戴上大魚頭飾,做抓小魚的動作,小魚看見後,立即散開。音樂完,遊戲結束。

(2)師幼共同念兒歌,學習小魚遊、跳舞等動作。當唸到大魚來了時,大魚出場;唸到散開一溜,小魚散開。大魚開始捉小魚。

四、總結。

教學反思:

通過豐富多彩的教學手段,結合音樂本身的要素,讓幼兒感受到不同的音樂形象,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方式學習音樂、享受音樂,音樂是情感的藝術,只有通過音樂的情感體驗,才能達到音樂教育“以美感人、以美育人”的目的。幼兒的演唱效果很好。在實踐過程中,培養了幼兒的審美能力和創造能力。通過成功的音樂活動,會提升孩子們對音樂活動的興趣,也能提升一些能力較為弱的孩子對音樂活動的自信心。

中班音樂活動反思7

一、課題:

《春天沙沙》(中班下學期)

二、教材簡解

中班幼兒的思維方式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對音樂形象與情緒的感知必須藉助於多種感官進行感知,因此,本次活動我採用多通道感知、情境對唱等方式,引導幼兒熟悉歌曲旋律,理解歌曲內容,感受歌曲情緒,激發幼兒積極參與歌唱活動,並能夠傾聽同伴的歌聲、協調一致地演唱。

歌曲《春雨沙沙》旋律活潑歡快、內容形象生動,問答式的歌詞描繪了一幅極富童趣的春天場景。歌詞內容淺顯易懂,音樂情緒活潑歡快,非常適合中班的小朋友演唱。

三、目標預設

《綱要》中指出,藝術是情感啟迪、情感交流、情感表達的良好手段,是對幼兒進行情感教育的最佳工具。從中班幼兒的已有學習經驗與年齡特點出發,本次教學活動目標確定如下:

1、知道歌曲名稱,理解歌曲的內容。

2、能用自然聲音唱歌,學習用不同方式變化演唱。

3、嘗試將新編的詞替換到歌曲中,喜歡演唱歌曲。

4、感知樂曲的旋律、節奏、力度的變化,學唱歌曲。

5、理解詩歌內容,初步學習有節奏地完整朗誦詩歌。

四、重點、難點

重點:理解歌曲的內容,學習用不同的方式變化演唱。

難點:創編歌曲。

五、設計理念

新的《幼兒園教育綱要》指出:"教師應成為幼兒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活動中應力求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因此,活動中除了以積極飽滿的情緒影響孩子外,我精選了以下幾種教學方法:

歌曲的意境是春雨的美,因此通過演唱來感受這個意境,因為對歌曲比較熟悉了,所以在此基礎上進行仿編,從多個角度來感受春雨的美。

1.根據幼兒的具體形象思維佔主要地位的特點和幼兒語言發展的特點,我採用視聽唱法,引導幼兒在觀察生動形象的圖片,充分地刺激幼兒的視覺,用語言和音樂薰陶幫助他們輕鬆地理解歌曲內容,熟悉歌曲旋律。

2.根據"先行組織者理論",採用難點前置的方法,引導幼兒感知歌曲的強弱節奏,並分段學唱。從幼兒熟悉的下雨聲入手,引導幼兒感受歌曲的節奏,同時熟悉歌曲旋律,學唱歌曲。

3.根據幼兒活潑好動的年齡特點,採用遊戲對唱的方式,引導幼兒傾聽同伴的歌聲,學習協調一致地進行演唱。

六、設計思路

教學活動是老師和幼兒共同表演的舞臺,而幼兒是學習活動的主體,教師的"表演"以及活動中所呈現的一切都必須為孩子自然的學習服務。因此,我在本次活動中注重幼兒自身的學習和體驗,採用體驗學習法和多種感官參與法,引導幼兒在體驗中學習,通過想一想、說一說、看一看、聽一聽、學一學、唱一唱等多種感官的活動,學習演唱歌曲。

七、教學過程

一、引入活動,激發興趣。

出示課件,引導幼兒觀察,相互交流。

師:春天來了,我們身邊都有哪些變化呀?幼兒自由講述

教師小結:春姑娘悄悄地來到我們的身邊,它帶來了許多它的好夥伴,就連小雨也迫不及待的唱起了歌,你們聽……

第一環節匯入,引起幼兒的興趣,在引導幼兒討論"春天來了,身邊的變化"同時,為下面創編歌曲做了鋪墊。幼兒觀看課件,體驗感受歌曲的活潑優美的情趣,把握歌曲的情感線路,使幼兒能進入春雨美的意境中來。

二、欣賞歌曲

1、完整欣賞

師:剛才你聽到誰在說話?它說些什麼?

每個孩子都是獨立的個體,他們的思維方式和感受都有所不同,回答可能多種多樣。如何提升幼兒對春天的認識,使他們的學習變得主動而且有意義,需要老師靈活機智的引導。歌曲的第一段與第二段節奏相同,但歌詞內容有明顯的區別,所以我先讓幼兒熟悉第一段。

活動反思:

《春雨沙沙》是一篇非常好聽、活潑、歡快,富有動感的歌曲。它描寫了春雨中迷人景色。歌曲節奏較簡單,歌詞結構工整,語言具有韻律感,適合中班幼兒學習。這首歌曲主要是讓幼兒感受歌曲活潑、歡快的情緒,能較清楚的演唱歌曲。活動中既要尊重幼兒的主體地位,又要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的觀點。將教師作為幼兒發展的引導者,支援幼兒的自主發展,在支援中進行有效引導。在教學過程中及時有效地迴應幼兒,不僅能梳理提升幼兒的經驗,還能肯定鼓勵幼兒激發幼兒思維學習的積極性,本次活動總的來說效果非常好,幼兒興趣高,能感受歌曲的優美,用不同的力度來演唱歌曲。而且幼兒是以角色的身份來演唱。演唱的時候非常有感情,很投入。

中班音樂活動反思8

設計意圖:

“滑稽的腳先生”是融認知和趣味性為一體的歌曲。本次活動意在通過創設去腳先生家做客——學唱尋寶歌——尋寶活動一系列連貫的遊戲情境,讓幼兒在遊戲中感知歌曲、學唱歌曲、表現歌曲,充分體驗音樂活動所帶來的.快樂。

活動目標:

1.在遊戲的情境中學唱歌曲,嘗試跟著音樂,用腳的不同部位走路。

2.感受歌曲滑稽風趣的風格,享受遊戲的快樂。

3.感受旋律的氣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參加集體音樂活動的樂趣。

4.對音樂活動感興趣,在唱唱玩玩中感到快樂。

5.使幼兒懂得歌曲的詼諧幽默之處。

活動準備:

1.知道腳的各個部位的名稱。

2.腳先生的道具、尋寶圖(圖譜)、寶盒、襪子、場景佈置。

活動過程:

(一)遊戲匯入

1.腳先生邀請做客 小朋友好,你們看我是誰?我是怎樣的腳先生?今天邀請小朋友到我家裡去做客。不過有個要求:請小朋友用小腳走出各種滑稽的動作去我家。

2.跟隨音樂用各種滑稽的走法到腳先生的家做客。

(此環節教師以腳先生的角色出現,與幼兒互動,自然的情景創設,增加了師幼間的情感聯絡,通過搭建平等和諧的表演平臺,創設寬鬆自由的表演氛圍,教師以情育情,激發幼兒自由表現的慾望,敢於大膽嘗試各種滑稽的走法,從而體驗其中的樂趣;同時此過程中,還蘊含著幼兒對歌曲的旋律的初步感受,為下一環節的學唱奠定基礎。)

(二)學習歌曲

1.討論各種滑稽的走法 剛才你是用怎樣滑稽走法來我家的?根據幼兒的回答出示相應的圖譜,提煉歌詞(用腳尖踮著走;用腳跟翹著走;用腳邊走、走得歪歪扭扭;兩腳併攏還能跳跳跳)。

2.學唱尋寶歌

(1)師:這些有趣滑稽的走法我還能唱出來。(教師清唱歌曲兩遍)

(2)幼兒集體學唱數遍。 師:你覺得這首歌曲中哪句最難唱?(重點練習第三句)

(3)師:我家還有一個大院子,我們一起唱著歌去玩玩逛逛吧。

(學唱歌曲環節改變以往教師手把手教授,幼兒跟唱的傳統教學,給幼兒提供了自主學習,體驗感受,表達表現的機會。通過提問你是用怎樣滑稽走法來我家的?讓幼兒在充分運用動作進行表現的基礎上,增加幼兒對歌曲內容的感受,然後把自己的動作運用語言準確的表達出來,教師的作用則是將幼兒提供的資訊經過簡單的梳理,形成歌曲內容,這樣自然呈現歌詞的方式,不僅解決了幼兒對歌詞記憶的問題,而且整個過程給予了幼兒的充分的尊重與自主。在歌唱難點部分的解決中,教師則以“你覺得歌曲中的哪句最難唱?”的提問,推動幼兒在演唱歌曲的時候尋找問題,並通過師幼互動,生生互動等方式得以解決,從而促進幼兒主動學習。學唱歌曲的過程中,教師運用小組合作、男女合作、遊戲情境演唱的方式避免了簡單枯燥重複練習的模式,增強了學唱歌曲的趣味性,提升幼兒演唱的興趣。)

(三)遊戲:尋寶

1.認識尋寶圖 師:剛才你們都逛了哪些地方?其實,我在院子給你們藏了禮物,要請你們去找一找。不過為了你們能快快找到禮物,我給你們畫了一張尋寶圖,請你們仔細看一看,你能看懂尋寶圖嗎?

2.我們要開始尋寶啦!先派幾個小朋友去試試,看看能不能找到寶盒。尋寶時要邊唱邊走,如果你走法和歌曲配合起來,寶盒就會出現了。 部分幼兒遊戲,教師與其餘幼兒演唱、觀察。(師根據幼兒的表演情況決定出不出示寶盒)

3.拆寶盒,出示神祕禮物——襪子 猜猜寶盒裡裝了什麼?我送給你們每人一雙襪子,請你們保護好自己的小腳。

(讓幼兒運用肢體動作表現歌曲內容,是幼兒表達自我理解的一種方式,是幼兒對藝術作品獨特的認知方式和情緒態度,符合《指南》所倡導的藝術教育的理念。活動中創設了尋寶這一遊戲情景,其遊戲情景和歌曲內容有效的融合,讓幼兒在唱唱、玩玩中自由創造表現,釋放情感,感受歌唱活動的樂趣。)

活動反思:

活動中孩子們能積極主動地參與活動。能看出孩子們在活動前對自己的身體有了一定的關注,這就為孩子在活動的交流表現奠定了夯實的基礎。活動也可以看出高低結構活動融合的重要性。活動中師幼互動有較好的成效,活動中我運用了較多鼓勵性的、啟發性的語言,不斷的肯定幼兒的表現,激發幼兒大膽的表達。

不足:

由於本身的音樂演唱功底不足,在整節課中演唱環節做得不好,以後還要繼續努力。

中班音樂活動反思9

生活中的美無時不有無處不在,怎樣讓孩子去感受美,發現美、表現美、創造美,讓每個幼兒都得到美的薰陶和培養,是我們幼教工作者應該去深思和反省的。藝術教育通過一定的教育形式,將生活中美好的東西集中展示和表現出來,讓孩子對美有更鮮明的感受和更深刻的體驗,是幼兒園實施美育的主要途徑。《綱要》中對幼兒藝術教育也提出了明確的目標和要求。大班藝術教育活動《花兒與蝴蝶》正是王老師在新《綱要》理念的指導下所做的努力與嘗試,為我們研究藝術教育,培養孩子的審美情趣提供了一個鮮活的案例。

一、情景的精心設定,為幼兒創設了三維空間美

春天來了,萬物復甦,樹上長出了嫩葉,地上開滿了鮮花。在優美的《梁祝》樂曲中,美麗的“花兒”(角色)和“蝴蝶”(角色)在翩翩起舞,嬉戲玩耍。)

活動一開始,就深深吸引了每一個孩子,幾乎所有的孩子都凝神屏氣,睜大好奇的雙眼,感受著眼前的一切,而這,只是幼兒園的一種慣見的教學方式―情景表演,卻發揮出了奇特的魅力,是因為教師給它賦予了新的含義,那就是―美感。一是場景的設定及角色的裝扮給了孩子視覺上的美,用眼睛可以看到的美;二是《梁祝》音樂給了孩子聽覺上的美。我們也許擔心:孩子聽得懂名曲嗎?但我們不能否認,孩子沒有理由拒絕美的東西,優美、抒情的樂曲同樣給人以美的享受。三是精彩的表演與整體的和諧給了孩子知覺上的美。教師精心創設的三維空間讓孩子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美。藝術教育的一個重要目的就是教育和訓練幼兒“有音樂感的耳朵”和“能去感受形式美的眼睛”(馬克思)。感受美是美育的基礎,感受是表現的前提,幼兒只有在此前提下,才能在藝術活動中表現出對美的情趣。培養幼兒的感知力,教師必須引導幼兒去親身感受,必須以直觀的、具體的美去打動幼兒的心靈,使他們對美的形式和表象由感受到欣賞,從而激發表現美、創作美的興趣。王老師正是抓住了此特徵,精心設計了這一環節,為後面的創作活動作了成功的鋪墊。

二、營造輕鬆民主的氛圍,給予幼兒和諧的環境美

這是所提的“環境”,是指心理環境,請看下面的幾段對話:

師:你認為蝴蝶漂亮嗎?

幼:漂亮

師:哪兒漂亮?

幼:我認為翅膀是最漂亮的

我認為是蝴蝶身上的花紋......

師:你想把自己打扮成誰?

幼:我想扮成花兒

師:那你準備怎樣做?

幼:......

師:聽了這段音樂,你覺得怎麼樣?你想幹什麼?

幼:我想跳舞

我想散步......

在活動的過程中,教師始終是“蹲下來”和孩子對話,以關懷、接納、尊重的態度對待每個孩子,耐心地傾聽,並努力理解他們的想法與感受,支援鼓勵他們大膽地表達內心的意願。《綱要》中要求“教師的態度應有助於形成安全、溫馨的心理環境”。教師的可親、可愛、可信任、可依賴便是心理環境中最基本的“建築”,給孩子舒適、歡心和自由的感覺。只有在這樣的環境中,孩子才可以展開想象,放飛思維。《花兒與蝴蝶》中,師生融洽,氣氛和諧,教師精心營造的“美”的氛圍,讓幼兒充分體會到了快樂學習,學習的快樂。

三、為幼兒提供豐富的材料和表現的機會,體現了強烈的人文關懷美。

我們都知道,藝術活動須面向全體幼兒,要針對他們不同的特點和需要,提供均等的表現機會。《花兒與蝴蝶》中教師按新《綱要》要求,為讓每個孩子都有動腦、動手和表演的機會,準備了豐富的操作材料。

工具類:剪刀、鉛筆、水彩筆、膠水、固體膠、膠帶、別針

材料類: 白紙、彩紙、亮紙、舊掛曆紙、舊報紙、硬紙板、皺紋紙、舊紗巾、絲巾、圍巾;各種顏色的線等

在進行美工活動時,每個孩子既使是能力最弱的孩子都找到了自己的“位置”:浩瀚好畫畫,就畫個漂亮的蝴蝶,做個頭飾戴上;小坤就用皺紋紙做個美麗的花環;亞雯呢,就拿紗巾別在兩隻小胳膊上,扇動著“翅膀”飛來飛去;思雨喜歡摺紙,於是就用彩紙折了蝴蝶背在背上......孩子們臉上掛著開心的笑容,專注於自己的作品中,甚至沒有一個孩子在打鬧,沒有一個孩子不歡樂。

由此看來,美工活動確深受幼兒的喜愛,而且意義重大,對於發展幼兒手、眼、腦的協調性、手的靈活性以及形象思維能力都有良好的作用。但它必須依靠物質材料,與材料的接觸過程是幼兒認識世界的感覺經驗,通過改變材料表達美的情感。有心的教師往往不忽視這一教育契機,不辭辛苦為孩子準備種類眾多,數量夠多的材料,讓他們在動手動腦的玩玩做做中,學到知識,開發智力。讓每個孩子都有選擇的權力,表現的機會。一種強烈的人文關懷美昭然於眾。教師愛孩子,那就關懷每一個孩子的成長,教育好孩子,尊重他們的想法和創造,肯定和接納他們不同的感受和表現方式,分享他們創造的快樂。

反思:

《花兒與蝴蝶》給我的總體感覺是一個“美”字,不容置疑,但美中亦有不足,在這許多“美”的畫面之後,卻殘留了一個不能稱之為“美”的場景:

製作完成後,是孩子們的表演,然後整個活動結束,孩子們在教師的帶領下離開了活動室。室內一下子靜下來。桌上有零亂的物品,地上到處是紙屑、殘頭等,一片狼籍。

看到這個場面,你能說這是美嗎?只是一個小小的忽視,卻在人的心裡留下了一絲陰影。活動中,教師讓幼兒感受美,體驗美,創造美,卻輕易放過了一個美的教育的良機。幼兒園的各項教育內容應有機聯絡,相互滲透。藝術教育也應與其它各科教學相融合。教師要善於捕捉教育契機,不時體驗教育的價值。

如《花兒與蝴蝶》,當活動結束後,可引導孩子收拾整理好用過的物品,清理地上的垃圾,讓活動室重歸整潔。這就是一個非常難得的教育契機:

1、培養了幼兒的自理能力及愛整潔的習慣。

2、體驗了勞動的快樂,勞動本身就是美。

3、增強了愛護環境的意識,進一步感受環境的美感。從這裡我們看到,幼兒園任何教育活動都不是單獨存在的,而是相依相輔,緊密結合。對孩子美的教育也不能侷限在藝術活動中。

在我們日常生活中,美的人事物無處不存在,我們要勤于思考,善於挖掘,讓孩子充分去感受去區別,讓他們喜愛生活和藝術中的美,意識到並彌補不美的事物,讓美走進每個孩子的心中,伴隨著他們和諧健康地成長。

中班音樂活動反思10

活動目標:

1 . 感受歌曲中的不同節奏(斷奏與連奏),即興創編歌詞,合奏。

2 . 在群體活動中願意與同伴的合作、交流,增強創造力、反應力,注意力。

重點難點:

肢體各節奏的配合,讓幼兒能夠邊聽音樂邊做肢體動作。

活動準備:

ppt《小豬睡覺》,各種打擊樂器,小豬扮演者。

活動過程:

一、談話匯入

師:小朋友,再過幾天,小豬嚕嚕的生日就快到了,他準備邀請我們一起去參加它的生日party,你們想去嗎?(想)

現在和王老師一起去他們家,看看嚕嚕在幹什麼?

(播放幻燈片小豬睡覺的情景)

二、幼兒根據不同的節奏,進行動作創編。

1.師示範表演,激發幼兒的興趣。

師:糟糕了,小豬在睡覺,我們可以用什麼辦法把它叫醒呢?

(捏一捏,拉一拉,推一推,壓一壓)

結合《伊比呀呀》音樂,師示範做相應的動作。

2.幼兒初步感受音樂中的斷奏法並進行相應的動作表演。

師:小朋友們表演的很棒,我們看一看小豬醒了沒?

(播放幻燈片小豬睡覺的情景)

3.師示範做指揮家,激發幼兒即興表演的興趣。

師:現在王老師做指揮家,請小朋友和我一起把小豬叫醒好嗎?

(1)師與幼兒共同為節奏配肢體節奏

要求:分別用拍頭、拍肩、跺腳拍打。 教師示範。 發展幼兒手腦一致,身體各個器官的協調性。

(2)請個別幼兒做指揮家,用不同的動作進行即興表演。

(3)教師與幼兒共同隨音樂拍打節奏,鍛鍊並發展幼兒的思維反應能力。

師:你們表演的太棒了,小豬這會兒應該醒了吧?

(播放小豬睡覺情景)

4.分組進行表演,體驗與同伴合作的愉快心情。

(1)幼兒分四組,自由商討選一種方法進行表演。

(發聲,敲椅子,跺腳,拍手等動作)

師:小豬醒了嗎?(還是沒有醒)

(2)運用樂器,根據音樂伴奏集體共同合作表演。

師:我們看一看,小豬有沒有被美妙的音樂聲打動醒啊?

(小豬醒了)

活動延伸:

師:我們一起把小豬叫出來吧!(小豬,快出來)

在歡快的音樂聲中,結束活動。

活動反思:

奧爾夫認為:一切音樂的開始和基礎,便是節奏。因此,更為重要的是培養孩子的節奏感,在這千千萬萬種節奏中,有的是有規律的,有的卻沒有。即使是同一事物,其節奏也既有普遍規律,又有特殊意義。 因此,我在編配節奏的時候充分的考慮到節奏的多樣性和統一性。通過本節課不僅鍛鍊了幼兒的思維反應能力,更能發展幼兒手腦一致,身體各個器官的協調性。節奏不是單一的,以後還要加強練習,例如:讓幼兒找一找生活中都有哪些節奏、自然界中都有哪些節奏等,為幼兒日後良好成長奠定堅實的基礎。 重點:讓幼兒能夠邊聽音樂邊做肢體動作。

中班音樂活動反思11

活動目標

1、結合故事情景表現老鼠媽媽做麵條的肢體動作,感知音樂AB樂段結構和不同風格。

2、能在遊戲中感受與表現音樂,體驗韻律活動的樂趣。

3、感受旋律的氣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參加集體音樂活動的樂趣。

4、喜歡參加音樂活動,體驗音樂遊戲的快樂。

5、培養幼兒的音樂節奏感,發展幼兒的表現力。

活動準備

音樂,做麵條的前期經驗,圖譜

活動過程

(一) 傾聽音樂,感受音樂旋律

1.故事匯入

2.欣賞音樂第一遍,提問:哪一段音樂是鼠媽媽做米麵,哪一段音樂是小老鼠出來了?鼠媽媽是怎麼做米麵的呀?

(二)分段欣賞,理解音樂結構

1.欣賞音樂A段第一遍:做麵條時先做什麼後做什麼?

2.欣賞音樂A段第二遍:提問:鼠媽媽把麵條做好了說了一句什麼話(舟山米麵做好類)?做米麵第一步幹什麼?第二步幹什麼?第三步?第四步?接下來說了什麼?

3.欣賞音樂A段第三遍,出示圖譜,幼兒學做麵條。

4.欣賞音樂B段第一遍:教師示範,提問:誰來了呀?小老鼠來了鼠媽媽在幹什麼?還做了什麼動作?哪一句話的時候伸懶腰。

5.欣賞音樂B段第二遍,幼兒當媽媽,教師當小老鼠,引導幼兒用“睡一覺,睡一覺,伸懶腰”的方法感知音樂。

6.欣賞音樂B段第三遍,師師角色扮演,引導幼兒感知玻璃瓶打碎時媽媽要抓住小老鼠問米麵好吃伐的遊戲玩法。

(三)通過遊戲,表現音樂旋律

1.教師當小老鼠,幼兒當鼠媽媽,幼兒圍圈做遊戲。

2.請客人教師來當小老鼠,幼兒圍圈遊戲。

活動反思

音樂審美感受是使兒童在學習音樂過程中,通過感知音樂作品的藝術美,在情感上產生共鳴,獲得美的感受。因此,音樂教育中無論是能力培養、思想認識提高,還是心靈陶冶都需要經過一個循序漸進的、連續不斷的、潛移默化的教育過程。

中班音樂活動反思12

活動目標:

1.感受音樂活動帶來的快樂,初步理解音樂三段體的結構。

2.根據根據音樂節奏及樂句變化創編健身動作。

3.瞭解合理飲食和適當運動對身體健康的作用。

4.培養幼兒的音樂節奏感,發展幼兒的表現力。

5.樂意參加音樂活動,體驗音樂活動中的快樂。

活動準備:

音樂《瑞典狂想曲》片段(附後),胖鴨、瘦鴨圖片各一張。

活動過程:

一、觀察圖片

1.出示胖鴨圖。嘎嘎嘎,誰來了?它長得怎麼樣?(胖胖的。)你是從哪裡看出來的?

2.引導幼兒用動作表示胖鴨的大肚子。

二、感受及表現

1.探索A段動作

①唐老鴨自從住進迪斯尼樂園後就開始變懶了,每天吃很多食物,又不運動,結果越來越胖,肚子也越來越大。你們聽,它來了。

②幼兒聽音樂,感受音樂節奏Xx,Xx,,探索表現胖老鴨搖搖擺擺、笨手笨腳的樣子。

2.探索B段動作

①幼兒傾聽B段音樂,感受其與A段音樂的不同。

②唐老鴨胖得連路都走不動了,它心裡可著急了,怎麼辦呢?(通過運動來減肥。)它會做哪些運動呢?

③引導幼兒大膽想像,自由探索唐老鴨可能做的健身動作。

④引導幼兒跟隨音樂節奏各自表現。

(評:在這個環節中,教師通過調動幼兒的多種感官,不僅幫助幼兒感受了音樂,而且讓幼兒結合生活經驗創編動作,充分發揮了幼兒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

3.探索C段動作

①出示瘦鴨圖。正像小朋友所希望的那樣,通過運動胖老鴨變瘦了。它變瘦以後走路會變得怎麼樣呢?請你們聽音樂想像一下。

②幼兒根據節奏表現減肥後的唐老鴨輕快的動作。

③減肥後的唐老鴨參加了動物運動會的100米賽跑,你們猜他得了第幾名? ④引導幼兒在樂曲結尾表現唐老鴨快速奔跑的動作和得冠軍後的激動表情。

(評:戲劇性的故事情節和螺旋式上升的音樂結構相得益彰,音樂的高潮和幼兒情緒的高潮得到了有機統一,幼兒在表現音樂形象的同時,心理上得到了極大的滿足。)

三、完整表演

1.鼓勵幼兒根據自己設計的情節、動作進行表演。

2.通過這個故事,唐老鴨懂得了什麼?

延伸活動:

1.提醒幼兒注意合理飲食,加強鍛鍊。

2.在表演區投放錄音機、磁帶和表演材料,供幼兒表演用。

(評:教師創編了一個有趣的故事情節,將音樂中原本較難理解和表達的意境表現了出來。幼兒在趣味性和遊戲性的環境中享受到了音樂活動的樂趣,又在不知不覺中提高了對音樂作品的欣賞能力和表現能力。

活動反思:

音樂這種藉助旋律來詮釋意境的藝術方式,必須通過靜靜地欣賞才能感受它所具有的獨特魅力,但對於中班的幼兒來說,這一要求具有一定的難度,但是執教者通過一個有趣的故事情節將原本比較難以表達的意境表現了出來,且那麼自然和諧,聽來讓人感覺彷彿音樂敘述的原本就是這樣一個有趣的故事,讓幼兒在趣味性和遊戲性濃郁的環境中,既享受了音樂活動的樂趣,又在不知不覺中提高了音樂欣賞能力和表現能力。

中班音樂活動反思13

活動目標:

1.感受樂曲活潑、歡快的情緒,能跟著音樂節奏跳舞。

2.學會與同伴合作跳舞,體驗與朋友一起遊戲的樂趣。

3.感受旋律的氣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參加集體音樂活動的樂趣。

4.能根據音樂的速度,變換動作速度。

5.經過舞蹈活動促進全身運動。

活動準備:

兔子舞音樂;為幼兒貼好顏色標誌,幫助幼兒區分左右;兔子隊員頭飾。

活動過程:

一、情景匯入。

師:小朋友們好,我是兔子啦啦隊的隊長,我們的森林運動會就要開始了,可是我還沒有招到我的啦啦隊隊員,你們願意來當我的隊員嗎?

師:聽了這段音樂你有什麼感覺?

二、一隻兔子來跳舞。

1.播放音樂,教師示範舞蹈一遍。

2.請幼兒說說自己看的的動作,並學一學。

3.聽音樂,幼兒跟隨教師學跳兔子舞。可一起唸白:紅色|綠色|跳跳|向前跳|,幫助幼兒掌握節奏和動作。

三、兩隻兔子來跳舞。

1.教師邀請一位幼兒一起來跳舞。將雙手搭在被邀請者的肩膀上,做行進中跳舞的動作。

2.引導幼兒掌握兩隻兔子跳舞的難點。

3.幼兒兩兩合作,跟著音樂跳一跳。

四、長長的接龍舞。

1.師:看來兩隻兔子跳難不倒你們,那接下來我要加大難度了,我要請更多的兔子合作一起跳,誰願意接受我的挑戰。

2.請幾位幼兒排隊合作一起跳。

3.全體幼兒一起跳兔子舞。

五、結尾。

教師給幼兒頒發拉拉隊頭飾。

活動反思:

《兔子舞》選材於中班教學主題《快樂每一天》是一首活潑、歡快、熱情的音樂,結構整齊,節奏鮮明,是一首時尚的、幼兒熟悉的流行音樂舞蹈。那麼如何將流行的音樂元素有機地整合到音樂教學活動中,成為幼兒自己喜歡的流行音樂呢?本次音樂活動從挖掘《兔子舞》這首樂曲本身的潛在因素——鮮明的節奏入手,力求使幼兒的學習和幼兒對音樂能力的培養相結合,儘量利用音樂的表現因素和手段來豐富幼兒的表現力,主要培養幼兒合作表演的興趣,體驗結伴舞蹈的樂趣。

中班音樂活動反思14

活動目標:

1.初步培養幼兒樂器演奏的能力。

2.體驗集體演奏的樂趣。

3.感受旋律的氣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參加集體音樂活動的樂趣。

4.培養幼兒的音樂節奏感,發展幼兒的表現力。

5.體驗歌唱活動帶來的愉悅。

活動準備:

1.音樂CD《小動物樂隊》

2.教具:神祕盒一個小貓、小狗、小鴨玩具各一個

3.樂器:舞板、搖鈴、三角鐵各十個

4.學具:音樂遊戲書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音樂呼啦圈)

1:問好。你好/小朋友/

你好/鼻子好/

你好/客人好/

你好/小貓好/等

2:律動.播放音樂《小動物樂隊》,和小客人一起跳舞。

二、基本部分:(音樂遊戲盒)

1:感受固定節奏型。

(1)教師帶領幼兒欣賞音樂《小動物樂隊》,提示幼兒當聽到樂器聲響時,用拍手打節奏。

(2)教師鼓勵幼兒用各種動作感受固定節奏型。

Tata/titita/

2:聲音聽辨。

小客人帶來禮物,聽聽分別是什麼?一一說出名稱(舞板、搖鈴、三角鐵)

3:探索樂器。

(1)幼兒分三組坐好,每一組發一種樂器,進行探索。

(2)分別說一說這三種樂器是怎樣發出聲音的。(舉手回答)

4:使用樂器打固定節奏型。

5:分組進行練習。提示幼兒看教師指揮。

6:集體演奏。

(1)教師播放音樂《小動物樂隊》。幼兒分成三組,分別是小貓隊、小狗隊和小鴨隊,教師指揮幼兒用手中的樂器為歌曲伴奏,先分組演奏再集體合奏。

第一段,舞板演奏

第二段,搖鈴演奏

第三段,三角鐵演奏

第四段,集體演奏

(2)此活動可以重複三次。

(3)教師組織幼兒互相交換手中的樂器,再次進行演奏。

7:活動結束。

教師引導幼兒一個一個排隊將樂器輕輕的放進樂器筐裡,然後學著各種動物朋友的動作回到座位上。

三、結束部分:(音樂彩色筆)

教師請幼兒翻開音樂遊戲書,觀察圖畫,指導幼兒根據歌曲裡各種樂器音色出現的順序,在樂器旁分別寫上數字1、2、3。

活動反思:幼兒能夠積極參與活動,理解固定節奏型,具有樂器演奏能力。大多數幼兒充滿興趣,及個別幼兒注意力不集中,有出錯現象。

中班音樂活動反思15

設計意圖

《小青蛙》是選自福建省中班領域教參裡的一首歌曲,其詞曲天真活潑,難度適中。整個活動以“猜猜蟲子躲在哪”的猜測遊戲中享受找到蟲子的驚喜,並學習歌曲。

活動目標

1.感受歌曲輕鬆活潑的意境,嘗試用歌聲表達小青蛙快樂逍遙的心情。

2.能調動情感和想象投入“找害蟲”遊戲中,並根據指令要求回到原位。

3.體驗猜測蟲子的樂趣和猜測成功的喜悅。

4.感受旋律的氣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參加集體音樂活動的樂趣。

5.培養幼兒的音樂節奏感,發展幼兒的表現力。

活動準備

1.歌曲音樂《小青蛙》。

2.佈置三個草地,草地裡藏著自制的小蟲子。

3.寫著號數的小杯子5個,蟲子造型的糖果若干。

活動過程

一、創設情景,引入歌曲。

1.提出“咕呱”叫聲,引起幼兒對青蛙角色的猜想。

2.完整清唱歌曲,讓幼兒初步感受歌曲及歌詞內容。

二、提出練習找蟲子技能的遊戲情景,在遊戲的過程中初步習得歌曲。

1.提出練習“找蟲子”的遊戲情景。

2.和幼兒一起玩“找蟲子”的遊戲3—5遍。

3.根據幼兒在遊戲過程中歌唱的情況解決重難點問題。

三、增加遊戲挑戰,引出三塊草地的遊戲情景,請幼兒在遊戲過程中進一步學習歌曲,並有感情的演唱。

1.講解玩法,提出要求。

2.跟唱歌曲,學習捉蟲。

3.反思遊戲,再提要求。

四、引出“快樂逍遙”的歌詞,並請幼兒進一步理解和體驗,有感情的演唱。

活動反思:

《綱要》中曾指出“兒童是在主動獲得經驗的過程中,形成和發展具有個性特點的、語言與非語言的表達和表現方式。”在日常的實踐教學過程中,教師發現我們班的孩子在學唱歌曲的時候,對於節奏的把握有時比較模糊。這讓我想到,其實音樂教學活動不僅僅侷限於歌曲的教唱、律動表現、樂器演奏等等內容,節奏在音樂教育中同樣也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對於中班幼兒來說,掌握一些簡單的音樂符號,一方面幫助幼兒解決自身的音樂表現能力,另一方面也為他們更進一步的欣賞感受音樂作好基礎。於是,結合中班幼兒的年齡特點,設計了這次以節奏為基礎,滲透簡單的音樂常識的教學活動。在實踐教學中,教師能圍繞感知休止符到實踐體驗運用休止符這兩個重點內容展開,通過幾個不同的環節,層層遞進,幫助孩子們感受休止。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