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音樂活動反思集合15篇

來源:果殼範文吧 2.92W

在現在的社會生活中,我們的任務之一就是教學,反思意為自我反省。那麼大家知道正規的反思怎麼寫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中班音樂活動反思,歡迎閱讀與收藏。

中班音樂活動反思集合15篇

中班音樂活動反思1

活動目標:

1 . 感受歌曲中的不同節奏(斷奏與連奏),即興創編歌詞,合奏。

2 . 在群體活動中願意與同伴的合作、交流,增強創造力、反應力,注意力。

重點難點:

肢體各節奏的配合,讓幼兒能夠邊聽音樂邊做肢體動作。

活動準備:

ppt《小豬睡覺》,各種打擊樂器,小豬扮演者。

活動過程:

一、談話匯入

師:小朋友,再過幾天,小豬嚕嚕的生日就快到了,他準備邀請我們一起去參加它的生日party,你們想去嗎?(想)

現在和王老師一起去他們家,看看嚕嚕在幹什麼?

(播放幻燈片小豬睡覺的情景)

二、幼兒根據不同的節奏,進行動作創編。

1.師示範表演,激發幼兒的興趣。

師:糟糕了,小豬在睡覺,我們可以用什麼辦法把它叫醒呢?

(捏一捏,拉一拉,推一推,壓一壓)

結合《伊比呀呀》音樂,師示範做相應的動作。

2.幼兒初步感受音樂中的斷奏法並進行相應的動作表演。

師:小朋友們表演的很棒,我們看一看小豬醒了沒?

(播放幻燈片小豬睡覺的情景)

3.師示範做指揮家,激發幼兒即興表演的興趣。

師:現在王老師做指揮家,請小朋友和我一起把小豬叫醒好嗎?

(1)師與幼兒共同為節奏配肢體節奏

要求:分別用拍頭、拍肩、跺腳拍打。 教師示範。 發展幼兒手腦一致,身體各個器官的協調性。

(2)請個別幼兒做指揮家,用不同的動作進行即興表演。

(3)教師與幼兒共同隨音樂拍打節奏,鍛鍊並發展幼兒的思維反應能力。

師:你們表演的太棒了,小豬這會兒應該醒了吧?

(播放小豬睡覺情景)

4.分組進行表演,體驗與同伴合作的愉快心情。

(1)幼兒分四組,自由商討選一種方法進行表演。

(發聲,敲椅子,跺腳,拍手等動作)

師:小豬醒了嗎?(還是沒有醒)

(2)運用樂器,根據音樂伴奏集體共同合作表演。

師:我們看一看,小豬有沒有被美妙的音樂聲打動醒啊?

(小豬醒了)

活動延伸:

師:我們一起把小豬叫出來吧!(小豬,快出來)

在歡快的音樂聲中,結束活動。

活動反思:

奧爾夫認為:一切音樂的開始和基礎,便是節奏。因此,更為重要的是培養孩子的節奏感,在這千千萬萬種節奏中,有的是有規律的,有的卻沒有。即使是同一事物,其節奏也既有普遍規律,又有特殊意義。 因此,我在編配節奏的時候充分的考慮到節奏的多樣性和統一性。通過本節課不僅鍛鍊了幼兒的思維反應能力,更能發展幼兒手腦一致,身體各個器官的協調性。節奏不是單一的,以後還要加強練習,例如:讓幼兒找一找生活中都有哪些節奏、自然界中都有哪些節奏等,為幼兒日後良好成長奠定堅實的基礎。 重點:讓幼兒能夠邊聽音樂邊做肢體動作。

中班音樂活動反思2

《粉刷匠》歌詞簡單易懂,旋律歡快,節奏鮮明,唱起來琅琅上口,幽默風趣。雖然是首老歌,但卻深受孩子喜愛。從音樂本身來說,八分和四分組合的節奏型也正是中班幼兒需要掌握的,因此非常適合中班幼兒欣賞和學習。在設計本活動時,我針對中班幼兒的年齡特點,注意調動幼兒的積極性,為幼兒提供充分的表現機會,鼓勵幼兒勇於創新,大膽表現。具體的說,首先,我準備了油漆工粉刷牆壁的畫面,引出音歌曲內容《粉刷匠》,為本課的音樂欣賞、創編和表演做好鋪墊。接著我邊講述自編的故事,邊出示自制圖片,根據幼兒回答總結和朗誦了歌詞。為學習歌曲打下基礎。我示範演唱時,沒想到該歌曲家喻戶曉,很多孩子就跟著我演唱起來。於是,我直接進入下一環節——學習演唱歌曲。根據孩子們演唱的情況,我分別提出了慢速唱,按歌詞內容唱出不同的情緒(如:最後一句誇張、頑皮的表情),根據歌詞邊唱邊做簡單表演動作等要求。最後,我還提供了該歌曲的演唱視訊,讓幼兒跟著演唱。因為本次活動是家長開放日,所以我還組織幼兒分組進行了表演唱,伴隨著音樂,孩子們開心地唱著、跳著,現場的氣氛非常熱烈。

通過學習《粉刷匠》這首活潑歡快的歌曲,我們引導孩子們將已有的陌生而又熟悉的零碎生活經驗整合起來。他們在學會歌曲的基礎上扮演粉刷工人,通過動作表述,加深對歌詞的理解。特別是引導幼兒邊唱邊用肢體語言來展示活動的過程,孩子們在一次次的學唱表演中感受到活動的快樂和音樂的優美。如此的在教中學,在學中教,孩子們身臨其境,情緒充分得到調動,留下的印象也異常深刻。

在第四階段“以評促教、評價教學”學習過程中,學員結合本階段主題,撰寫實踐作業作業的正文內容:

評價就是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對學生的學習狀況表現出來的評價藝術。這裡,學習狀況包括學生在學習中表現出來的學習態度、學習信心,學習效果等。但靜下心來仔細想想現在的課堂,我聽到很多諸如:“好的。”“不錯。”“恩。”這樣的評價語。這樣的評價單調,乏味,能真正達到評價的目的,實現評價的自身價值嗎?“教學評價是一門藝術,如果你想成為一名優秀教師,首先你要學會評價學生。”

通過聽課、思考、實踐,我覺得有效的課堂教學評價可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第一、用適度有效的表揚進行評價,讓課堂充滿熱烈。

第二、用委婉含蓄的批評進行評價,讓課堂洋溢溫情

第三、多元化進行評價,讓課堂變成“伯樂”。

在課堂教學中,評價的目的是促使學生對自己的學習進行反思,使學生更明智、更理性地進行學習,而不是盲目地被表揚所驅使,一味地為表揚而學習。因此,教師不但要把握好評價的不同方式方法,而且為了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應該在課堂評價中,實施多元評價,積極建構多元互動的立體評價機制,多方面發現和發展學生的潛能。

1、教師要積極引導學生學會自評、運用自評、建立自信。學生自評有利於調動學生內因,啟發學生認識自我,發現自我;運用自評有利於減少對學生的傷害,使學生不斷地認識和改進自我。

2、教師要引導學生互評,促進合作,共同發展。教師在引導學生互評時,首先要幫助學生學會用欣賞的眼光看待夥伴,從夥伴的優點中找到自己的不足,從而激勵學生共同發展。避免學生之間相互評價時,總是挑對方的“刺”,老師的評價語言應該引導他們慢慢學會用欣賞的眼光看待夥伴,能正視自己、正視夥伴。

課堂評價必須糾正“為了課堂熱鬧好看”的浮華,必須注重人性化,讓學生成為評價的主人,讓學生關注自己的發展和進步,真正體現評價所應有的教育意義。

還應注意,我們在對評價形式進行創新的時候,不要忘了一些很好的傳統評價方式。如:點頭、微笑、眼神、口頭與書面結合、當眾與個別結合等等。

總之,課堂教學評價應該是一種民主、平等的“對話”,這種“對話”過程貫穿著尊重人、愛護人、發展人的人本主義情懷。讓我們實施科學有效的評價策略,用積極的態度看待學生,從每個學生髮展的內在需要和實際狀況出發,評價他們各自的發展程序,讓每個學生都得到賞識,體驗到成功,促使他們向著更高、更美而努力!

中班音樂活動反思3

設計意圖:

《親親我,抱抱我》是一首充滿溫情的三拍子曲子,歌曲中問答的形式俏皮愉悅又形象,適合中班幼兒學唱。

在貫徹學習《指南》實踐中,如何讓幼兒在歌唱活動中處於樂此不疲、流連忘返的“遊戲狀態”,激發孩子的好奇心、好勝心、愛美之心,享受歌唱活動的樂趣,是我在歌唱活動設計與組織過程中一直思考的。本活動結合歌曲的特點,巧妙設計“捉迷藏”的遊戲情景,讓孩子在遊戲中,不知不覺學會歌曲,感受快樂和友愛。同時,活動自始至終關注孩子的自主學習能力,關注孩子的學習品質。

教學目標:

1、理解歌詞,學唱歌曲,初步用接唱的形式表現歌曲。

2、體驗歌唱活動的快樂。

3、培養幼兒的音樂節奏感,發展幼兒的表現力。

4、在感受歌曲的基礎上,理解歌曲意境。

5、樂意參加音樂活動,體驗音樂活動中的快樂。

教學準備:

手偶兩個,布一塊,泡沫墊子

教學過程:

1、匯入——出示木偶問好

理解感受歌曲

2、範唱兩遍。

——在玩什麼遊戲,誰藏起來了?——喜羊羊出來是怎樣說的?

進一步感受歌曲旋律結構和歌詞。請幼兒用當喜洋洋——學唱“愛呀、抱抱、親親”。然後提問:唱那一句的時候,喜洋洋和小松鼠是在一起了?

3、變換角色感受。老師提出想當喜洋洋躲起來,請幼兒來當小松鼠,提問:小松鼠第一句是怎麼問的?

學唱歌曲,嘗試用接唱的形式表現歌曲。

4、根據孩子的意願,分角色,嘗試第一次接唱。

5、師生一起玩捉迷藏的遊戲:教師先示範,引導幼兒觀察老師是什麼時候找朋友的(最後一句)。最後一句找朋友,找到的朋友和老師一起找,反覆3—4。

6、生生玩捉迷藏的遊戲,自主的基礎上進行分工,部分小朋友躲在布後面,找的小朋友在地墊上,反覆2次左右。

(擴充套件練習)和客人老師合作表演

教學反思:

這堂課的選材很好,幼兒對這首歌曲很喜歡。並且在演唱時,都能加上自己創編的動作。這堂課的不足之處,在準備圖譜時,可以直接就使用圖片,簡譜不用加上。在打擊樂器的使用時,有的幼兒還不知道節奏,在這裡時應該再更加的強調一下。並且上課時要更加的關注全體小朋友。

中班音樂活動反思4

活動目標:

1.願意參與小豬蓋房子的創編遊戲,感受遊戲的快樂。

2.探索搭建不同房子的肢體動作,並在音樂的伴隨下生動地表現。

3.能大膽創編動作並在集體面前表現。

4.培養幼兒的音樂節奏感,發展幼兒的表現力。

5.樂意參加音樂活動,體驗音樂活動中的快樂。

活動準備:

1.知識經驗準備:幼兒聽過《三隻小豬》的故事,有搭房子的基本常識。

2.物質材料準備:圖譜9張,草房子、木房子、磚房子的圖片,柴可夫斯基《胡桃夾子》進行曲片斷,放鬆音樂。

活動過程:

一、出示三隻小豬圖片,談話匯入

師:小朋友們都聽過《三隻小豬》的故事,故事裡都有誰?它們分別蓋了什麼房子?

二、幼兒創編,並在音樂伴隨下整理幼兒的動作

1.引導幼兒創編蓋房子的動作。

師:你們最想蓋什麼房子?

師:蓋磚房子需要哪些材料?怎麼樣蓋磚房子?你們做給大家看一看吧?

(1)幼兒創編蓋磚房子的動作。

(2)教師出示圖譜整理幼兒的動作。

師:我這還有一段音樂,聽著音樂蓋房子一定會很快樂吧!我們一起來聽聽看。

引導幼兒發現動作與音樂之間的聯絡。

師:聽完這段音樂你感覺怎麼樣?為什麼這有兩張圖片上的動作是一樣的,和這段音樂有什麼關係嗎?再次欣賞音樂並加上動作。小結:原來音樂重複的地方,動作也就重複了一遍。

(3)分析音樂節奏

(4)請小朋友上來放圖譜。

(5)再次聽音樂做動作。

2.教師引導幼兒創編蓋木房子的動作。

師:接下來我們要幫誰蓋房子了?那蓋木房子需要哪些材料和工具呢?怎麼樣蓋呢?師:有哪些動作可以來表現蓋木房子?

幼兒創編,教師提煉三個動作,引導幼兒伴隨音樂一起蓋木房。

3.編蓋草房子的動作。

師:豬老大是用什麼蓋房子?怎麼蓋草房子呢?有哪些動作可以來表現蓋草房子?幼兒創編,教師提煉三個動作來蓋草房子。

三、幼兒自由分組,合作完成

1.幼兒按意願分組。

2.幼兒對照圖譜分組表演。

師:我們看看草房子在哪裡?木頭房子在哪裡?磚頭房子在哪裡?

3.分組表演,幼兒評價。

小結:原來表演得好的小祕密是,動作整齊、優美、表情生動。

4.幼兒再次表演,請不表演得小朋友做評委。

四、活動結束

師:小朋友們今天幫小豬們蓋了三間房子,辛苦了,快回去休息吧!

教師帶幼兒伴著舒緩的音樂漸漸放鬆離場。

活動反思:

在角色表演過程中,孩子們可隨著音樂舉手投足,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流露真情,在動中感受體驗、表現美。活動自始至終都興趣盎然。

中班音樂活動反思5

活動目標:

1、學唱歌曲,感受和表現下春雨的情景,知道春天是種子發芽的季節。

2、學會看節奏譜。

3、在感受歌曲的基礎上,理解歌曲意境。

4、感知樂曲的旋律、節奏、力度的變化,學唱歌曲。

5、樂意參加音樂活動,體驗音樂活動中的快樂。

活動準備:

磁帶、節奏譜。

活動過程:

一、出示節奏譜,引起幼兒的興趣。

師:小朋友,你們知道上面的這些XX表示什麼意思?你會拍嗎?

介紹節奏,請幼兒嘗試拍。

二、學唱歌曲。

師:這些節奏還會唱歌呢?我們一起來聽聽看!

你聽到了什麼?春雨發出什麼樣的聲音?(沙沙沙)

師:那我們一起跟著節奏譜來說說吧!種子在幹什麼?(在說話)

它怎麼說?(哎喲喲,雨水真甜,哎喲喲,我要發芽)

師:你們說得可真好,那你們會唱嗎?我們來試試看好嗎?

師:真不錯,春雨又開始在下了,這回它又是怎麼說的呢?(哎喲喲,我要出土,哎喲喲,我要長大)

師:那我們也試著把它唱出來吧!

三、創編動作。

師:真棒,那現在我們邊聽錄音機,邊自己想動作,看誰做的最美?

你給春雨配上什麼動作?我們一起來學學。……

活動反思:

《春雨沙沙沙》是一首活潑、歡快,富有動感的歌曲。歌曲節奏較簡單,歌詞結構工整,語言具有韻律感,適合中班幼兒學習。這首歌曲主要是讓幼兒感受歌曲活潑、歡快的情緒,能較清楚的演唱歌曲。兒童的歌唱與說話一樣自然,具有遊戲性的兒童歌曲,是幼兒音樂教育的最好素材。音樂教育對兒童生活具有重要作用。音樂能增進幼兒認知、身體和社會性方面的發展。激勵和培養兒童的音樂悟性和想像力比關注兒童音樂天賦的成長更為重要。

中班音樂活動反思6

活動目標:

1、學會用聲音或動作來表達同一首歌曲中強弱的明顯變化。

2、體驗下雨天的氣氛。

3、培養幼兒的音樂節奏感,發展幼兒的表現力。

4、樂意參加音樂活動,體驗音樂活動中的快樂。

5、體驗歌唱活動帶來的愉悅。

活動準備:

VCD、有雨聲的VCD、紙張、錄音磁帶

活動過程:

1、感受聲音的強弱變化:

①互相問好:對遠處的小朋友大聲地問好,再對近處的小朋友小聲問好,體驗和比較聲音的強弱。

②放錄音,讓幼兒聽聽大雨和小雨的聲音有什麼不同,感受聲音有大有小。

2、欣賞並學唱歌曲《大雨小雨》:

①傾聽歌曲,感受歌曲的強弱變化。

②幼兒學唱歌曲,引導幼兒用聲音大小的變化來體現大雨和小雨、隨聲音的大小變化做出相應動作,如強音時拍手,弱音時用食指與拇指輕碰來表達等。

3、活動延伸:幼兒唱熟後,引導幼兒採用相互對唱的形式進行、同時可用打擊樂器給予伴奏(用為搖沙球表示大雨、輕輕碰擊小鈴表示小雨)。

活動反思:

活動開始時老師僅讓幼兒聽音樂感受大雨和小雨兩種不同的聲音,但是由於兩種聲音的區別不明顯,如果利用圖片和音樂相結合的方式邊看邊聽不僅激發了幼兒探索的慾望,而且更能讓幼兒感受到大雨和小雨的不同特點。

中班音樂活動反思7

活動目標:

1、用肢體感知音樂節奏,玩拉大鋸遊戲。

2、體驗與同伴共同遊戲的快樂。

3、在活動中幼兒傾聽音樂,大膽的遊戲表演。

4、在活動中將幼兒可愛的一面展現出來。

5、通過活動幼兒學會遊戲,感受遊戲的樂趣。

活動重難點:

感知音樂節奏,玩拉大鋸遊戲

指導要點:

帶領幼兒通過用肢體動作的方式來玩音樂遊戲----拉大鋸,感知樂曲的節奏。

活動準備:

1、物質準備:拉大鋸兒歌

2、經驗準備:看過《伐木工》拉大鋸視訊

活動過程:

一、第一次遊戲:坐著玩拉大鋸遊戲

1、動作示範講解。

動作示範:兩人對坐,雙腿自然盤曲,雙方對握,隨兒歌節奏做拉鋸似的前俯後仰動作。

2、聽音樂進行雙人遊戲:幼兒坐著玩遊戲。

指導和評價要點:幼兒用動作感受音樂的節奏。

二、第二次遊戲:站著玩拉大鋸遊戲

聽音樂站著玩拉大鋸。音樂結束時比力氣。

指導和評價要點:觀察幼兒站著做拉大鋸遊戲的動作,能否跟上音樂節奏,結束後比力氣時提醒幼兒注意安全。

三、第三次遊戲:多人玩拉大鋸遊戲。

嘗試三人、四人遊戲。

指導與評價要點:多人怎樣更有趣地玩。

四、第四遍遊戲:徒手創編拉大鋸遊戲

指導與評價要點:引導幼兒創造各種肢體玩拉大鋸遊戲的方法。

五、延伸活動:

用道具創編拉大鋸遊戲

師:孩子們,我們已經會玩了拉大鋸這個遊戲,在生活當中還有很多的道具也可以用來玩拉大鋸的遊戲,比如:絲巾、木棍、墊子等等。回去可以跟爸爸媽媽,跟你的好朋友也一起來玩一玩,好嗎?

活動反思:

童謠“拉大鋸”是我開展課題首次嘗試民間遊戲兒歌素材,它符合了幼兒好動、好模仿、好表現的特點,而民間遊戲中加入兒歌后,更顯民間遊戲的魅力,幼兒易接受,使幼兒的表演能力得以發揮。算是給孩子繽紛的遊戲世界裡增添精彩的欄目。

中班音樂活動反思8

一、課題:

《春天沙沙》(中班下學期)

二、教材簡解

中班幼兒的思維方式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對音樂形象與情緒的感知必須藉助於多種感官進行感知,因此,本次活動我採用多通道感知、情境對唱等方式,引導幼兒熟悉歌曲旋律,理解歌曲內容,感受歌曲情緒,激發幼兒積極參與歌唱活動,並能夠傾聽同伴的歌聲、協調一致地演唱。

歌曲《春雨沙沙》旋律活潑歡快、內容形象生動,問答式的歌詞描繪了一幅極富童趣的春天場景。歌詞內容淺顯易懂,音樂情緒活潑歡快,非常適合中班的小朋友演唱。

三、目標預設

《綱要》中指出,藝術是情感啟迪、情感交流、情感表達的良好手段,是對幼兒進行情感教育的最佳工具。從中班幼兒的已有學習經驗與年齡特點出發,本次教學活動目標確定如下:

1、知道歌曲名稱,理解歌曲的內容。

2、能用自然聲音唱歌,學習用不同方式變化演唱。

3、嘗試將新編的詞替換到歌曲中,喜歡演唱歌曲。

4、感知樂曲的旋律、節奏、力度的變化,學唱歌曲。

5、理解詩歌內容,初步學習有節奏地完整朗誦詩歌。

四、重點、難點

重點:理解歌曲的內容,學習用不同的方式變化演唱。

難點:創編歌曲。

五、設計理念

新的《幼兒園教育綱要》指出:"教師應成為幼兒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活動中應力求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因此,活動中除了以積極飽滿的情緒影響孩子外,我精選了以下幾種教學方法:

歌曲的意境是春雨的美,因此通過演唱來感受這個意境,因為對歌曲比較熟悉了,所以在此基礎上進行仿編,從多個角度來感受春雨的美。

1.根據幼兒的具體形象思維佔主要地位的特點和幼兒語言發展的特點,我採用視聽唱法,引導幼兒在觀察生動形象的圖片,充分地刺激幼兒的視覺,用語言和音樂薰陶幫助他們輕鬆地理解歌曲內容,熟悉歌曲旋律。

2.根據"先行組織者理論",採用難點前置的方法,引導幼兒感知歌曲的強弱節奏,並分段學唱。從幼兒熟悉的下雨聲入手,引導幼兒感受歌曲的節奏,同時熟悉歌曲旋律,學唱歌曲。

3.根據幼兒活潑好動的年齡特點,採用遊戲對唱的方式,引導幼兒傾聽同伴的歌聲,學習協調一致地進行演唱。

六、設計思路

教學活動是老師和幼兒共同表演的舞臺,而幼兒是學習活動的主體,教師的"表演"以及活動中所呈現的一切都必須為孩子自然的學習服務。因此,我在本次活動中注重幼兒自身的學習和體驗,採用體驗學習法和多種感官參與法,引導幼兒在體驗中學習,通過想一想、說一說、看一看、聽一聽、學一學、唱一唱等多種感官的活動,學習演唱歌曲。

七、教學過程

一、引入活動,激發興趣。

出示課件,引導幼兒觀察,相互交流。

師:春天來了,我們身邊都有哪些變化呀?幼兒自由講述

教師小結:春姑娘悄悄地來到我們的身邊,它帶來了許多它的好夥伴,就連小雨也迫不及待的唱起了歌,你們聽……

第一環節匯入,引起幼兒的興趣,在引導幼兒討論"春天來了,身邊的變化"同時,為下面創編歌曲做了鋪墊。幼兒觀看課件,體驗感受歌曲的活潑優美的情趣,把握歌曲的情感線路,使幼兒能進入春雨美的意境中來。

二、欣賞歌曲

1、完整欣賞

師:剛才你聽到誰在說話?它說些什麼?

每個孩子都是獨立的個體,他們的思維方式和感受都有所不同,回答可能多種多樣。如何提升幼兒對春天的認識,使他們的學習變得主動而且有意義,需要老師靈活機智的引導。歌曲的第一段與第二段節奏相同,但歌詞內容有明顯的區別,所以我先讓幼兒熟悉第一段。

活動反思:

《春雨沙沙》是一篇非常好聽、活潑、歡快,富有動感的歌曲。它描寫了春雨中迷人景色。歌曲節奏較簡單,歌詞結構工整,語言具有韻律感,適合中班幼兒學習。這首歌曲主要是讓幼兒感受歌曲活潑、歡快的情緒,能較清楚的演唱歌曲。活動中既要尊重幼兒的主體地位,又要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的觀點。將教師作為幼兒發展的引導者,支援幼兒的自主發展,在支援中進行有效引導。在教學過程中及時有效地迴應幼兒,不僅能梳理提升幼兒的經驗,還能肯定鼓勵幼兒激發幼兒思維學習的積極性,本次活動總的來說效果非常好,幼兒興趣高,能感受歌曲的優美,用不同的力度來演唱歌曲。而且幼兒是以角色的身份來演唱。演唱的時候非常有感情,很投入。

中班音樂活動反思9

教學目的:

1、培養幼兒創編的技能。

2、培養幼兒對藝術的表現力。

3、隨歌曲旋律唱出來。

4、初步學習用對唱的方式演唱歌曲。

教學準備:音樂、花、塑料條

(一)開始部分

1、韻律活動《郊遊》入場。

2、發聲練習《歡樂頌》練習跳音與連音第一遍用“啦”和“嗚”來唱,第二遍分組,一組唱詞,一組唱襯詞。

(二)基本部分

1、夏天給我們帶來了什麼禮物呢?你們瞧:―――出示花束,“我們編個花籃把它裝起來吧”引起幼兒編花籃的願望。

2、播放《編花籃》的歌曲,幼兒手工操作-編織各種廢舊材料製作的花籃,感受編織的方法。

3、請幼兒自由結伴,用自己的身體編織一個大花籃(分組進行)

4、創編舞蹈《編花籃》

(1)出示玩具花籃,請幼兒觀察“支架”與“枝條”部分,啟發幼兒在創編時將人數分為兩部分,一部分做支架,一部分人做枝條,注意支架是固定的,應該站成什麼隊形,可以用哪些動作來表現?枝條很長,怎樣做可以表現枝條在支架間來回穿動?

(2)將幼兒分為三組,鼓勵他們共同商量,分配角色,創編動作,先邊唱邊編,教師巡迴參與,再統一放音樂,三組一起來一次。

(3)請出其中的一組來將自己的創編成果進行展示音樂結束時,教師啟發枝條和枝架應互相纏繞在一起,擺出最後的造型。

(4)創編豐富支架的動作:

A、放音樂、鼓勵幼兒自由編、跳。

B、請一些孩子在集體面前進行表演。(其他孩子在後面的舞蹈中可學習借鑑他們的動作)

活動反思

幼兒園孩子的基本活動是遊戲。教育學家馬斯洛認為:“幼兒期是奠定智力發展基礎的最有效的時期,遊戲的過程正是智力發生的非同一般的過程”。

孩子們很喜歡編花籃的遊戲,能積極、踴躍的參與到活動中來,活動鍛鍊了幼兒單腿站立、單腳跳躍的能力,培養了他們之間的感情,合作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總之,體育遊戲作為幼兒生活中最基本的活動,不僅是由於它適合幼兒的年齡特點,滿足幼兒的需要和興趣,更重要的是它能促進幼兒德、智、體、美各方面的發展,它是幼兒園的重要教育教學手段,幼兒教師必須高度重視,在今後的教學工作中,不斷探索,真正做到使幼兒處在一個自由輕鬆的環境中,隨著意願活動,在愉快的氣氛中獲得寶貴的知識和經驗。

中班音樂活動反思10

活動目標:

1.感受歌曲優美的旋律,學習用連貫、柔和的聲音演唱歌曲。

2.學習根據歌詞創編動作,知道媽媽工作的辛苦,會關心、體貼媽媽。

3.樂意參加表演,體驗表演的樂趣。

4.在感受歌曲的`基礎上,理解歌曲意境。

5.培養幼兒的音樂節奏感,發展幼兒的表現力。

活動準備:

1.節奏卡、歌曲圖譜。

2.音樂《好媽媽》

活動過程:

一、出示圖片,談話匯入活動主題。

1.教師:這是誰?媽媽工作了一天,辛苦嗎?回到家,我們應該怎樣關心,照顧媽媽?幼兒自由討論。

2.教師介紹歌曲名稱。

二、教師引導幼兒欣賞、表演唱歌曲,感受歌曲的旋律。

1.欣賞樂曲,幼兒初步感受歌曲優美的旋律。

2.教師引導學唱歌曲,理解歌詞。

(1)教師演唱歌曲,出示圖譜,幫助幼兒記憶、理解歌詞。

(2)教師唱歌曲附帶表演,並請幼兒跟唱。

(3)教師哼唱旋律,幼兒學唱歌曲。

(4)幼兒用歡快的聲音演唱歌曲。

3.根據歌詞創編動作。

(1)鼓勵幼兒隨音樂旋律嘗試自編動作。

(2)結合幼兒創編的動作進行動作整合。

(3)幼兒隨音樂進行完整的表演。

4.引導幼兒仿編歌詞,進行表演。

小結:媽媽工作辛苦,我們要關心她。在你的家裡還有誰也在辛苦的工作?你的周圍有辛苦工作的人嗎?我們也來唱歌給他們聽吧!

三、隨音樂一起唱歌表演,活動結束。

四、活動延伸與建議

1.幼兒相互結伴,分角色進行歌表演活動。

2.在美勞區提供不同的作畫工具和材料,進行繪畫活動“我的好媽媽”。

活動反思:

《好媽媽》這是一首幼兒較熟悉的曲子,有部分幼兒已經會唱這首歌了,於是我將本次活動的重點放在鞏固歌詞的基礎上,讓幼兒學習用身體動作來進行創編表演,從而體驗歌曲表演帶來的樂趣,激發孩子愛媽媽的情感。在演唱歌曲時,由於部分幼兒已會唱歌曲,所以這一環節中主要引導幼兒用連貫的聲音有感情的進行演唱。我採用鋼琴伴奏,示範演唱和引導幼兒討論媽媽工作的辛苦等,讓幼兒有感而唱。這首歌曲歌詞內容富有情景性,十分適合表演。所以在活動的一開始我採用情景表演的方式,讓孩子回憶媽媽在家的場景,媽媽下班回到家做些什麼,累不累之類的,勾起孩子對媽媽的愛,從而引出“我們可以怎樣來愛媽媽?”從幼兒的生活經驗出發,是引導幼兒自主學習的一個重點,幼兒的知識比較弱,但是從生活經驗出發可以給予幼兒不一樣的收穫。

中班音樂活動反思11

設計意圖:

《指南》指出,“學前教育課程設計要充分注意每一種活動的綜合教育作用,以及不同活動之間的互動與滲透。”幼兒的年齡特點決定了他們對事物的認識是表面的、缺乏概括能力的,因此,為幼兒設計開展的活動應該是具有啟蒙性、整合性、開放性特徵的課程體系。學習《指南》後,我在活動設計時努力打破學科界限,突出活動的有效整合。在上學期《花兒朵朵》主題活動開展以後,孩子們不僅認識了花兒的朋友,同時他們也發現了“花有哪些顏色呢?”的問題,顏色的變化使幼兒興奮、驚奇,孩子們對顏色產生了濃厚的探索慾望,他們對各種各樣的顏色表現出了極大的興趣。於是我嘗試著開展一個關於顏色的活動。整個活動是以小動物為線索層層推進,整合了科學領域、藝術領域的內容,活動以孩子的參與和操作探索為主,試圖讓孩子全面系統地瞭解色彩。

活動目標:

1、通過給小動物送禮物的遊戲鞏固幼兒對各種顏色的認識。

2、能利用色彩進行各種藝術創作活動。

3、在活動中體驗遊戲的樂趣。

活動準備:

各種顏色的頭飾、地上畫好的圈、各種顏色的水粉色及宣紙、各種顏色的玩具、6種小動物及小動物的家。

活動過程:

1、《顏色大風吹》的遊戲引入課題。小朋友們今天咱們玩一個好玩的遊戲——顏色大風吹,把小朋友們分成六組,每組戴不同顏色的頭飾,我們先請幼兒看看自己的頭飾是什麼顏色的,然後老師說:“大風吹紅色頭飾的小朋友”紅色頭飾的小朋友就站在圈內,其它顏色頭飾的小朋友則站在圈外用力吹,老師檢查有沒有錯,再替換不同的顏色。

2、這個遊戲好玩嗎?小朋友們表現的那麼好,現在請你們幫個忙行嗎?行!你們看小豬它們家住的是什麼顏色的房子,紅顏色的,那它們家放什麼顏色的玩具?紅顏色的,小貓的家是什麼………,瞧!這麼多顏色的玩具放在一起都混了,那請小朋友們幫幫忙給分一分,把各種顏色的玩具放在小動物的家裡。

3、小動物們熱情地邀請咱們去做客,那咱們帶什麼禮物叱?噢,有了,老師教你們染色,每位小朋友染一幅漂亮的染畫送給小動物們。幼兒進行染色遊戲。

4、利用染好的“小手絹”進行舞蹈表演,《彩色世界真奇妙》

5、小朋友們戴著自己的禮物到小動物家做客——進行區域遊戲。

科學區進行調色遊戲,觀察顏色的變化。

美工區進行塗色各種顏色的水果,各種顏色的碎紙來添色

語言區,提供有關於紅色的圖片,想一想,紅色的物體並說出它的作用。

6、延伸活動:進行戶外鍛鍊,各種顏色的隊伍進行比賽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能根據中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及興趣進行設計,在科學活動中整合了美工活動染紙和舞蹈表演。幼兒在遊戲中鞏固了對色彩的認識,並能採用各種色彩的搭配進行染色活動,孩子們深深地融入了這彩色的世界,感受著色彩的豐富多彩。

活動以生動有趣的遊戲開始《顏色大風吹》,孩子滿足於遊戲的快樂,不知不覺地複習了紅色、黃色、藍色、橙色、綠色、紫色。接下來的遊戲是色彩的辨別操作,孩子們根據小動物家的顏色給他們配上相同的玩具。第二個環節和第三個環節過渡得較好以給小動物送玩具為

由引入染紙活動。染紙活動簡單且色彩鮮豔,孩子容易完成,達到了很好的效果。在染紙這個環節接近尾聲時響起了《彩色世界真奇妙》的音樂,有些較快完成的孩子已經拿起自己的作品,跟著音樂翩翩起舞,過了一會兒一些做得較慢的孩子也來了,大家一起跳起了歡快的舞蹈。接下來的區域活動是讓孩子到小動物家做客,通過交流、探索感受顏色的變化規律,瞭解顏色的用處,孩子們認真地操作著,互相交流著。活動的各環節清晰,銜接自然。孩子的作品展示中,教師及時將幼兒的介紹及對顏色的認識記錄下來,作為活動的資料進行展示,供幼兒觀察和欣賞。

每個活動都存在一些不足,本次活動的不足就在於教師試圖把所有的事情交代清楚,所以語言煩瑣了一些,就怕孩子做不好,部分思想還停留在替孩子包辦上,在染紙環節,交代過於細緻,完全可以讓孩子自己探索,染色的方法,比較哪種方法染出來的效果最好。這樣的經驗是孩子自己獲得的,對他們的成長更有利。另外教師應及時捕捉幼兒的興趣點,並生成新的活動,效果會更深入和顯著。

中班音樂活動反思12

活動目標:

1.感受音樂活動帶來的快樂,初步理解音樂三段體的結構。

2.根據根據音樂節奏及樂句變化創編健身動作。

3.瞭解合理飲食和適當運動對身體健康的作用。

4.培養幼兒的音樂節奏感,發展幼兒的表現力。

5.樂意參加音樂活動,體驗音樂活動中的快樂。

活動準備:

音樂《瑞典狂想曲》片段(附後),胖鴨、瘦鴨圖片各一張。

活動過程:

一、觀察圖片

1.出示胖鴨圖。嘎嘎嘎,誰來了?它長得怎麼樣?(胖胖的。)你是從哪裡看出來的?

2.引導幼兒用動作表示胖鴨的大肚子。

二、感受及表現

1.探索A段動作

①唐老鴨自從住進迪斯尼樂園後就開始變懶了,每天吃很多食物,又不運動,結果越來越胖,肚子也越來越大。你們聽,它來了。

②幼兒聽音樂,感受音樂節奏Xx,Xx,,探索表現胖老鴨搖搖擺擺、笨手笨腳的樣子。

2.探索B段動作

①幼兒傾聽B段音樂,感受其與A段音樂的不同。

②唐老鴨胖得連路都走不動了,它心裡可著急了,怎麼辦呢?(通過運動來減肥。)它會做哪些運動呢?

③引導幼兒大膽想像,自由探索唐老鴨可能做的健身動作。

④引導幼兒跟隨音樂節奏各自表現。

(評:在這個環節中,教師通過調動幼兒的多種感官,不僅幫助幼兒感受了音樂,而且讓幼兒結合生活經驗創編動作,充分發揮了幼兒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

3.探索C段動作

①出示瘦鴨圖。正像小朋友所希望的那樣,通過運動胖老鴨變瘦了。它變瘦以後走路會變得怎麼樣呢?請你們聽音樂想像一下。

②幼兒根據節奏表現減肥後的唐老鴨輕快的動作。

③減肥後的唐老鴨參加了動物運動會的100米賽跑,你們猜他得了第幾名? ④引導幼兒在樂曲結尾表現唐老鴨快速奔跑的動作和得冠軍後的激動表情。

(評:戲劇性的故事情節和螺旋式上升的音樂結構相得益彰,音樂的高潮和幼兒情緒的高潮得到了有機統一,幼兒在表現音樂形象的同時,心理上得到了極大的滿足。)

三、完整表演

1.鼓勵幼兒根據自己設計的情節、動作進行表演。

2.通過這個故事,唐老鴨懂得了什麼?

延伸活動:

1.提醒幼兒注意合理飲食,加強鍛鍊。

2.在表演區投放錄音機、磁帶和表演材料,供幼兒表演用。

(評:教師創編了一個有趣的故事情節,將音樂中原本較難理解和表達的意境表現了出來。幼兒在趣味性和遊戲性的環境中享受到了音樂活動的樂趣,又在不知不覺中提高了對音樂作品的欣賞能力和表現能力。

活動反思:

音樂這種藉助旋律來詮釋意境的藝術方式,必須通過靜靜地欣賞才能感受它所具有的獨特魅力,但對於中班的幼兒來說,這一要求具有一定的難度,但是執教者通過一個有趣的故事情節將原本比較難以表達的意境表現了出來,且那麼自然和諧,聽來讓人感覺彷彿音樂敘述的原本就是這樣一個有趣的故事,讓幼兒在趣味性和遊戲性濃郁的環境中,既享受了音樂活動的樂趣,又在不知不覺中提高了音樂欣賞能力和表現能力。

中班音樂活動反思13

活動目標:

1. 通過對動作的觀察和模仿,理解並記憶歌詞。

2. 用自然的聲音演唱歌曲。

3. 體驗邊唱表演的樂趣。

4. 培養幼兒的音樂節奏感,發展幼兒的表現力。

5. 樂意參加音樂活動,體驗音樂活動中的快樂。

活動準備:

幼兒用書﹑磁帶/CD、練習冊.

活動過程:

1. 教師做動作匯入歌曲。

教師:仔細看看我表演的是什麼呀? 教師按歌詞做動作,第一段拍手兩次,用食指指嘴巴,作微笑狀。第二段坐在椅子上,踮腳尖兩次,併攏抬起做跳躍狀。

2. 幫助幼兒提煉歌詞,熟悉歌詞。

教師:剛才我做了什麼動作? 教師在幼兒的回答中提煉歌詞,用歌詞描述動作。

3. 教師邊做動作邊範唱歌曲。

⑴ 教師第一遍範唱.

教師:這些動作合起來就是一首好聽的歌曲,我們一起來聽一聽吧.

⑵ 以較慢的速度講解動作.

① 教師:小手伸出來. 教師唱: 小手拍拍.

② 教師:小腳點起來. 教師唱:跳一跳呀.

③ 教師:小手伸出來. 教師唱:小手拍拍.

④ 教師:食指伸出來. 教師唱:笑一笑呀.

⑤ 教師:小腳踏起來. 教師唱: 小腳踏踏.

⑥ 教師:腳向左右方向旋轉. 教師唱:轉一轉呀.

⑦ 教師:小腳踏起來. 教師唱: 小腳踏踏.

⑧ 教師:腳向左右方向旋轉. 教師唱:轉一轉呀.

(3) 教師第二遍範唱. 教師:這一次老師唱歌,小朋友和我一起學做動作.

4. 幼兒學唱歌曲,創編歌詞,進一步鞏固歌曲。

⑴ 教師:我們的小手除了可以拍還可以做什麼動作? 教師引導幼兒用不同的方法表現小手可以做的動作. 鼓勵有進步的、積極發言的幼兒.

⑵ 教師: 我們的小腳除了可以踏還可以做什麼動作? 引導幼兒大膽地嘗試不同的動作來表現小腳.

5. 幼兒散點站,邊唱歌邊表演動作。

隨音樂快樂地表現歌曲.

活動反思:

在音樂快樂活躍的節奏中游戲,能夠充分的抓住幼兒的眼球,邊玩邊學習更加容易被幼兒接納。在一開始就表明呆會兒會請最棒的小朋友上臺來給大家表演,那麼在學的時候無疑又給了幼兒們一種心理動力,啟發他們敢於表現自己的慾望,培養努力向上、競爭的意識。而且從這一環節中還可以讓老師去了解每個幼兒們的個性特徵、學習特點。這堂課師生互動貫穿全堂,但是在課後感覺缺乏了一定的延伸性,在遊戲的基礎上還應該適當的加入一些拓展訓練。

中班音樂活動反思14

《小烏龜上山坡》這首歌曲的旋律生動活潑、節奏感強,內容淺顯易懂,講述了小烏龜不怕疲勞、堅持到底爬上山坡的故事。在這個活動裡我制定了兩條目標,第一是學唱歌曲,嘗試用不同的表情和力度演唱歌曲。第二是在遊戲情境中體驗小烏龜克服疲勞、堅持到底的意志行為。

在活動過程中,我運用了圖譜教學法。通過圖示,一方面能幫助幼兒記憶歌詞,理解歌詞內容;另一方面能吸引幼兒的注意力,使幼兒保持對活動的積極性。通過學唱歌曲,大部分幼兒能看著圖譜跟著琴唱歌。在最後的遊戲環節,我引導孩子們親身去扮演小烏龜,體驗小烏龜爬山坡的艱辛。孩子們能積極地投入到遊戲情境中。但孩子們雖然爬得很累,明白小烏龜爬山坡的艱辛,卻沒有將小烏龜堅持到底的這種意志品質遷移到自己身上。

在活動中,存在這樣幾個問題。首先是教師自身的。對於音樂活動,需要教師有較好的音樂素質。教師必須要對歌曲吃透,從範唱開始,就要表現得優美,使幼兒喜歡聽、願意學。在學唱歌曲時,不論教師的迴應、清唱、一舉一動都應該與歌曲相符,是課前精心設計和熟記的。這樣,幼兒才能在一個有節奏感的教學活動中潛移默化地學會歌曲。那麼,我在這方面做得是欠佳、不到位的。

評課時,眾老師給的意見對我有所啟發。其中,俞老師提到:音樂活動注重欣賞,首先要讓孩子有美的感覺,他們喜歡了才願意學。俞老師將我的兩次音樂活動做了對比,發現了一個共同的問題,就是欣賞不足。孩子們都沒怎麼聽歌曲,就已經要求孩子學了,這是有違孩子學習特點的。

我反思後認為,一個較完整的音樂活動應該欣賞在前,學習在後,從而挖深價值,促進幼兒發展。而如何使幼兒欣賞歌曲,感受歌曲的意境和美,匯入則很重要。我們教師應該結合具體的歌曲,創設情境,引導幼兒欣賞。並且我們教師要苦練基本功,這樣才能駕馭一個音樂活動,從而提高孩子的音樂能力。

中班音樂活動反思15

教學目標:

1、初步掌握繞腕組合動作。

2、複習《勾繃腳》,要求用較規範的動作完成。

3、喜歡律動活動,從中培養幼兒助人為樂的思想品德。

4、感受旋律的氣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參加集體音樂活動的樂趣。

5、體驗歌唱活動帶來的愉悅。

教學準備:

錄音機;《森林狂想曲》、《鋼琴曲》、《鳥飛》、《健康歌》音樂磁帶;墊子。

教學過程:

一、熱身運動《健康歌》

幼兒手拿墊子跟隨老師聽音樂合節奏做熱身運動進場(幼兒自由散開,儘量舒展動作)

二、導語

(手機:鈴……)“喂,您好!哦,是小紅帽的媽媽呀,您很忙請我們去她外婆家把她接回來 是嗎?好的,您放心好了。恩,好的,再見。” “小朋友,小紅帽的媽媽讓我們去她外婆家把她接回 來,我們小朋友願意嗎?”(願意)好的,讓我們採些水果和鮮花去好嗎?要採水果和鮮花要轉動手腕才可以,先看老師做一遍。(音樂)

三、新授手腕組合

A、教師完整示範動作。

B、幼兒非步驟學習繞腕組合

1、幼兒學習採蘋果的動作

(動作要領:立直、拍腿、提腕、轉腕、壓腕)

2、聽口令做一遍才蘋果的動作。

3、學習採鮮花的動作

(動作要領:跪坐、攤手、轉腕、推手)

4、聽口令做一遍採鮮花的動作。

C、聽口令完整跟老師連起來做動作。

D、聽音樂合節奏跟學動作。

小朋友真棒,都學會了採蘋果和採鮮花的本領了,好的,現在我們就去嘍!

四、複習‘勾繃腳’

“帶上我們的禮物,還要穿過一片森林才能到小紅帽外婆的家,小腳丫準備了”複習‘勾繃腳’音樂:森林狂想曲

“外婆家到了,送給您外婆,外婆誇我們呢!小朋友真棒!小朋友,剛才我們的小腳丫走了 這麼久,一定累壞了吧?我們讓它休息一下吧!” 音樂:搖籃曲。

五、退場

“天黑了,我們還要送小紅帽回家呢,仙女讓我們變成了小天使飛回去。我們回家嘍!

音樂:律動鳥飛碎步退場。

教學反思:

通過輕鬆活潑的律動形式把孩子帶到音樂的殿堂,調動孩子學習音樂的積極性和情感, 在學習歌曲時教師先範唱讓學生體會歌曲的情緒。讓孩子輕聲模唱從而感受歌曲的情感, 這樣孩子在不知不覺中學會歌曲並能很好的演唱。為了發揮孩子創造力讓孩子自編動作, 使活動氣氛達到高潮。在不知不覺中掌握了歌曲,也發揮了孩子的創造能力,真正的達到了教學目的。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