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小音樂教學設計14篇

來源:果殼範文吧 2.85W

作為一位傑出的教職工,時常要開展教學設計的準備工作,教學設計是對學業業績問題的解決措施進行策劃的過程。那麼應當如何寫教學設計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國小音樂教學設計,歡迎大家分享。

國小音樂教學設計14篇

國小音樂教學設計 篇1

教學目標

1.指導學生用較長的氣息演唱合唱歌曲《靜夜思》,從中感受歌曲中思念故鄉的情感。

2.能正確地掌握四四拍的指揮圖示,並能用四四拍的指揮圖示指揮大家演唱歌曲。

教學重、難點

1.歌曲第二樂句中的八分休止符,要做到聲斷氣連。

2.正確地掌握四四拍的指揮圖示。

教材分析

《靜夜思》這首歌曲為兩段體,宮調式,四四拍,以級進為主的旋律,舒緩的節奏,稍慢的速度,表現了思念家鄉的情感。第一樂段有三個樂句,前兩個樂句情緒比較平穩,第三樂句雖然在節奏上是第二樂句的重複,但也不是可有可無的重複,而是歌曲的高潮點,第一小節的八度大跳,把思鄉的.情緒推向了高潮。第二樂段是第一樂段的合唱形式,主要突出了第三樂句,使音樂顯得更加豐滿。

教學過程

一、進行三度和聲練習

學生在練習大跳音程時,先請學生注意聽琴,老師彈奏音程後學生再開口演唱。

教學要求:通過三度和聲練習,培養和鍛鍊學生的合唱能力。

二、匯入新課

現在,我們來欣賞音樂家馬思聰創作的樂曲《思鄉曲》,聽一聽有什麼感受?(學生談聽後感受。)

這首樂曲表達了人們對家鄉的思念之情。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家鄉,當我們離開家鄉時,總免不了要思念家鄉的親人,有許多藝術家都留下了思念家鄉的藝術作品。像我國唐代詩人李白的一首膾炙人口的詩《靜夜思》,就是表達了這種情感。同學們一定都非常熟悉,我們一起來朗誦一遍這首詩。

師生一起朗誦唐代詩人李白的詩《靜夜思》。

師:同學們朗誦得非常好,我國作曲家黎英海把這首詩譜寫成了一首歌曲,我們一起來聽一聽。

三、學習歌曲

1.欣賞《靜夜思》動畫,學生整體感受音樂。

教師提出聆聽要求:注意聆聽歌曲的情緒,聽完以後說說你對這首歌曲的初步感受。

學生回答:這是一首優美抒情的歌曲。

2.聆聽《靜夜思》範唱。

教學要求:在聽範唱之前,老師提出問題:

(1)聽一聽這首歌曲的演唱形式,是一首几几拍的歌曲?

(2)這首歌曲的力度、節奏、速度是怎麼樣的?

帶著問題,學生聽錄音範唱。(老師隨著旋律單手劃四四拍指揮手勢。)

聽完範唱以後,學生回答以上問題:這首歌曲的演唱形式為合唱,是一首四四拍的歌曲。力度較弱、節奏比較舒展、速度較慢。

師:同學們對這首歌曲有了初步的瞭解,下面我們繼續學習這首歌曲。

3.《靜夜思》歌曲學習。

(1)這是一首合唱歌曲,我們先來學唱第一聲部。

要注意用連貫、較長的氣息唱滿全音符的時值;第二樂句的八分休止符,要做到聲斷氣連;唱準第三樂句的八度音程;前倚音要唱得巧而連。

(2)學唱第二聲部。

注意聽第二聲部是在什麼時候進入的?指導學生用連貫、較長的氣息唱滿全音符的時值。

(3)練習合唱。

①學生在演唱第二聲部時,要注意聆聽這個聲部的準確進入。

②在合唱教學時,要求學生不僅唱好自己的聲部,還要聆聽另一聲部的旋律,做到聲部和諧統一。

教學要求:培養學生的合作感,使歌曲的和聲部分融合在一起,而不是產生對抗的效果。

4.學習歌詞。

(1)學生按節奏有感情地朗讀歌詞,體會遊子對家鄉的思念之情。

(2)學生分小組有感情地朗讀歌詞,教師加以指導。

(3)全班學生再次有感情地朗讀歌詞。

教學要求:教師先範讀,然後,指導學生帶著感情朗讀歌詞。誦讀歌詞時,要注意指導學生用聲音來表現情緒。

5.學唱歌曲。

(1)聆聽《靜夜思》範唱,小聲哼唱歌曲。

(2)老師演唱歌曲,學生模仿老師的口形,隨《靜夜思》伴奏張口無聲地學唱歌詞。

(3)學生運用較長而連貫的氣息演唱歌曲《靜夜思》。

(4)教師在學生學唱過程中,要注意隨時糾正學生演唱中的不足。

教學要求:在學生學唱過程中,教師要注意指導學生運用較長而連貫的氣息演唱歌曲,並隨時糾正學生演唱中的不足。

6.歌曲處理。

演唱歌曲時,力度要隨旋律線的起伏而變化。指導學生用聲斷氣連的方法唱好第二樂句的八分休止符,更好地表達思念家鄉的情緒。在演唱倚音時,要用弱的聲音演唱,不要太突出倚音。第三樂句的開始同第二樂句結束音是八度關係,演唱時力度要稍強,突出思鄉的情感。歌曲的結尾要漸慢漸弱,表達了人們對自己的家鄉久久難以忘懷。

7.聆聽《靜夜思》伴奏演唱歌曲。

教學要求:學生用柔和的聲音、較弱的力度,優美抒情的情緒演唱歌曲。

8.欣賞視訊《靜夜思》。

9.學習四四拍指揮圖示。

(1)教師在黑板上先畫出已學過的四二拍指揮圖示,讓學生進行復習。

(2)教師畫上四四拍的指揮圖示,讓學生觀察四四拍同四二拍在指揮圖示上有什麼不同?

(3)然後,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進行練習。

(4)最後,用四四拍的指揮圖示演唱歌曲。

四、課堂小結

通過學習本課,同學們掌握了四四拍的指揮圖示,感受到《靜夜思》這首歌曲的意境,體會到思念家鄉和親人的感情。希望同學們在今後的學習中,繼續鞏固四四拍指揮圖示。

國小音樂教學設計 篇2

一、教學分析

(一)教學內容:冀教版國小音樂四年級上冊第一單元《師生情》中的《每當我走過老師窗前》,這是一首要求學生會唱的歌曲。

(二)教材分析:

歌曲《每當我走過老師窗前》是一首意境優美、感情動人的兒童歌曲。歌頌了老師為培養一代新人而嘔心瀝血、忘我工作的精神,也表達了孩子們對老師的崇敬、熱愛之情。歌曲為2/4拍、二段體結構。第一樂段四個樂句的節奏平穩,在舒展的級進中運用了三度、五度跳進,旋律流暢、優美,表達了學生在夜深人靜走過老師窗前時充滿著無限的深情。第二樂段是歌曲的副歌,從“啊”開始,曲調級進上行,起伏較大,把情緒逐漸推向高潮。最後一句下行級進的曲調感情真摯地表達了孩子們對老師的無限熱愛。

(三)指導思想:

1.在學唱《每當我走過老師窗前》時,以情感為主線,引導學生結合音樂要素,有目的地感受、體驗歌曲情緒,能夠有感情地演唱歌曲。通過演唱,體會歌曲所表達的師生之間的真摯情感。

2.在教學中巧妙的運用資訊科技,對學生的音樂學習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它不僅能提高學生對音樂的興趣,也能擴充套件學生想象力和思維的空間。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引導他們主動投入音樂的欣賞、演唱與表演當中,創造一個良好的藝術氛圍。

(四)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1.能用甜美的聲音,深情地演唱歌曲《每當我走過老師窗前》。

2.掌握附點四分音符的演唱。

過程與方法:以培養學生的音樂感知能力為主,引導學生通過聆聽、演唱、舞蹈等實踐活動

在感受音樂的魅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通過有感情的演唱歌曲《每當我走過老師窗前》,讓學生深切感受在老師精心培育下他們茁壯成長,從而培養他們對老師的尊敬與愛戴之情。

2.通過不同的形式表演歌曲,從而加深老師在孩子心目中光輝兒崇高的形象。

重點:學唱歌曲《每當我走過老師窗前》,從內心體會對老師的尊敬及愛戴之情。

難點:歌曲高潮部分的演唱及附點音符的演唱。

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光碟、鋼琴等。

二、教學過程

(一)問題匯入、激發興趣。

在上課開始,我首先提出問題:從入學至今,你和老師之間發生的什麼事讓你難忘或感動呢?你們想對老師說什麼?

(設計意圖:這個問題能很快讓學生回想起和老師日常相處的點滴,既能最快的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又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把學生帶入到本課的學習當中。)

(二)聆聽歌曲、初步感知。

1.播放歌曲《在祖國懷抱裡》,引導學生在聆聽的過程中思考:歌曲是什麼速度?歌曲表達了什麼樣的音樂情緒?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在聆聽的過程中思考問題,能使學生更專注的傾聽。)

2.講述“附點四分音符”。

(設計意圖:附點四分音符的演唱是本課的重難點之一,因此在講述附點四分音符之後,出示四條簡短的視唱,幫助學生鞏固所學知識,以便後面歌曲的學唱。)

3.再次聆聽歌曲,引導學生找出歌曲中的四分音符

(設計意圖:這一環節在讓學生再次鞏固附點四分音符的同時,也能加深對歌曲的熟悉程度。)

(三)學唱歌曲?

1.按節奏讀歌詞。

(設計意圖:節奏和音準是學生們學唱的難點,通過這一環節能解決學生們的節奏問題。)

2.學唱歌曲。採用又慢到快的速度教唱,遇到問題及時解決。提醒學生注意歌曲的強、弱,歌曲的旋律等。引導學生用歡快的情緒演唱歌曲。

(設計意圖:能用親切、自然的聲音演唱歌曲是本課的難點之一,通過聆聽和我的'範唱,引導學生解決難點。)

(四)課堂小結、情感昇華。

總結本課所學過的知識。

(設計意圖:通過“我學會了……”和“我體會到……”這兩個問題,既讓學生回顧了本課所學的知識,也使學生感受到在老師精心培育下他們茁壯成長,從而培養他們對老師的尊敬與愛戴之情。)

3、教學反思

這節課在我精心的引導下,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到音樂學習當中,達到了預定的教學目標。總之,本課的設計,力求著眼於學生的主體發展,致力於運用現代資訊科技,優化課堂教學。但是,本課的設計還有很多的不足,例如,有些學生們不能很準確的演唱附點四分音符,在引導之後學生們還是唱不好,我只好帶著學生一起唱。下次可以我設計一些遊戲,讓學生在遊戲中學習知識,解決難點,再引入本課,有可能就會有比較好的效果。當然,在平時的教學中,還要加強這方面的教學,全面提升學生的聽賞和演唱的能力。

國小音樂教學設計 篇3

教學內容:

《木瓜恰恰恰》

教材分析:

《木瓜恰恰恰》是印度尼西亞流傳很廣的一首歌曲。通過歡快、活潑的旋律唱出了賣瓜人的喜悅心情。由於歌曲運用了恰恰恰的節奏,使歌曲顯得非常活潑並富有情趣。歌曲分三段體,大調式。歌詞非常生活化,表現了賣瓜人挑著瓜到城裡去賣的過程。歌詞非常生活化,表現了賣瓜人挑著瓜擔到城裡賣瓜的過程。有介紹瓜的品種和吆喝聲,富有情趣,特別是襯詞“恰恰恰”的運用是這首歌曲最富情趣的亮點,同時也表現了賣瓜人喜悅的心情。

教學目標:

1、德育目標

①瞭解印度尼西亞的風土人情,熱帶水果等,加深學生對印度尼西亞音樂的印象。

②讓學生在優美的音樂中不自覺地體會到勞動人民的辛苦,同時感受到勞動的辛苦和快樂,從小養成熱愛勞動、珍惜勞動果實的良好品德。

2、技能目標

①能夠聽辨歌曲的情緒,準確地掌握弱起小節、切分節奏,能夠用打擊樂器為歌曲伴奏。

②瞭解叫賣調;有感情地演唱歌曲,表現歌曲。

基本理念:

《木瓜恰恰恰》的教學從叫賣歌曲的欣賞入手,引出叫賣調,然後模仿叫賣調,學習叫賣調,學習演唱叫賣歌曲,最後到設計情景,進行叫賣歌曲的處理演唱。整個過程用叫賣調串聯,同時還對印尼風情、恰恰舞蹈進行介紹。這樣,很好地突破了歌曲學習的難點。教學重難點:

1、聆聽、感受歌曲的情緒和結構,能夠完整地、有表情地演唱、表現歌曲。

2、準確地掌握弱起小節、切分節奏。

3、能夠為歌曲設計打擊樂器伴奏。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教師播放歌曲《賣報歌》學生聆聽,初步感受叫賣情境。

二、匯入:環球採風——走進印度尼西亞

導語:同學們,今天我們的`環球採風瞭解的國家是印度尼西亞。你們對印度尼西亞有哪些瞭解。讓我們一同欣賞一個短片來了解一些印尼概況。

簡介印尼概況:印度尼西亞,意為“水中島國”,是一個由17508個大小島嶼組成的群島國家,又稱為“千島之國”。由於火山活躍,又被稱為“火山之國”。地跨赤道,屬於熱帶雨林氣候,終年高溫多雨,溼度大。印度尼西亞位於東南亞,是熱帶國家,盛產很多水果。介紹水果,讓我們一起認識一下這些水果:有木瓜、芒果、香蕉、番石榴、菠蘿、榴蓮、蘋果、桔子。並用節奏讀出水果。

設計意圖:挖掘學生已有經驗,增加課堂資訊量,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歌曲中的附點四分音符節奏“××”是本課的新知,我把它融入果農叫賣水果的生活場景中來教學,生動、形象、易學。

三、聆聽感受

(1)教師播放《木瓜恰恰恰》,學生用連續的切分節奏模仿叫賣,練習掌握切分節奏。

(2)教師播放歌曲《木瓜恰恰恰》,學生聆聽,介紹恰恰舞步的起源及基本動作,初步感受歌曲的結構情緒。學生邊學舞步邊加唱恰恰恰。

設計意圖:通過連續的、多遍的切分節奏練習,使學生熟練掌握切分節奏。初聽音樂,開發學生想象思維,從聽覺入手,感受歌曲速度、節奏旋律等特點。

四、學唱歌曲

(1)跟隨音樂朗讀歌詞。用節奏的形式來讀歌詞,瞭解歌曲內容併為學習歌曲打基礎。(恰恰恰屬於襯詞,暫時不讀)一組學生讀歌詞,一組學生讀恰恰恰。

(2)教師講解反覆記號的運用。

(3)設計打擊伴奏:在演唱過程中教師自然運用打擊樂器沙錘等表現恰恰恰節奏。節奏練習:注意開頭的弱起小節,練習接前奏。

(4)教師彈琴,學生完整表現。

(5)分組演唱。可以運用多種表現形式。

一組演唱,一組表演;一組演唱,一組伴奏;一組唱歌詞,一組加恰恰恰;一組演唱,一組跳恰恰等等。

設計意圖:通過趣味化的活動交替安排,在審美體驗的過程中解決了教學中的重難點。採用對比聆聽的方法來感悟音樂要素在音樂中的表現作用。從而更能深刻的理解和表現歌曲及聲情並茂地演唱歌曲。

五、介紹叫賣調

民間風格歌曲的一種,只是吆喝以招徠顧客,它是在叫賣調的基礎上發展而來的。

(1)提問學生:除了《木瓜恰恰恰》屬於叫賣歌外,你還知道哪些歌曲屬於叫賣歌?(歌曲《賣湯圓》《賣報歌》《冰糖葫蘆》等等)教師播放《賣湯圓》等音樂。

(2)學生說說生活中還有什麼可以叫賣,運用歌曲,學生進行木瓜恰恰恰的律動表現。

設計意圖:開闊學生視野,理解多元文化。

六、總結:

今天同學們收穫真不小,瞭解了印度尼西亞,還了叫賣調,老師希望你們能根據咱們樂亭的特產創作出簡單的叫賣歌,用熟悉的旋律唱一唱。

《木瓜恰恰恰》效果分析

1、學生可以用熱情歡快的聲音演唱《木瓜恰恰恰》,感受歌曲的歡快情緒和喜悅心情。

2、學生了解印尼人文風情,一些相關文化以及“叫賣”的藝術形式。

3、學生用打擊樂器為歌曲伴奏。

《木瓜恰恰恰》教學反思

歌曲《木瓜恰恰恰》是一節以欣賞切入的情景式音樂課。這首印度尼西亞歌曲,它通過“叫賣”的形式,以歡快、活潑的旋律唱出了賣瓜人的喜悅心情。由於歌曲運用了恰恰恰的弱起節奏以及連續的切分節奏,給歌曲的演唱教學增加了一定的難度。

1、本單元目的是引導學生了解世界的多元文化,通過熟悉外國的民間音樂,瞭解世界個地的地理風貌和風土人情。因此,在匯入時,通過觀賞印尼的風光及講解,讓學生進一步熟悉歌曲音樂,開闊學生視野,激發學習歌曲的興趣。

2、遵循了音樂是音響藝術、聽覺藝術的原則,歌曲是聽會的,隨著襯詞拍節奏等,都是為了增加學生聆聽歌曲的遍數,歌曲就

國小音樂教學設計 篇4

教學內容:

1﹑唱:《秋天紅豔豔》

2﹑動:音樂遊戲《誇秋天》

教學目標:

1﹑聲情並茂地演唱《秋天紅豔豔》,感受秋天的美.

2﹑通過音樂遊戲的活動,嘗試創作的樂趣.

教學重點:

用舒展優美的情緒唱歌.

教學難點:

音樂遊戲中各聲部之間要求節奏準確,聲音和諧.

教學用具:

鋼琴,錄音機,磁帶,圖片

教學過程:

(一)說一說

1﹑師:秋天,紅楓葉象火一樣紅豔豔的,漫山遍野,美麗極了!同學們,你們見過這樣的情景嗎?你們知道紅楓葉長在哪裡嗎?

2﹑學生各抒己見。

3﹑師:大家說的真不錯,今天我們就要來學唱一首日本歌曲《秋天紅豔豔》。

4﹑出示圖片,觀賞歌詞描繪的景色。

(二)唱一唱

1﹑教師聲情並茂地範唱

2﹑節奏練習:弱起小節,用加連線的方法來練習

3﹑跟琴輕聲唱譜

4﹑朗讀歌詞

5﹑聽唱法學唱歌詞

6﹑引導學生展開討論,選擇最佳的情緒來演唱這首歌

7﹑聽範唱錄音

8﹑練習用舒展優美的情緒來唱歌

(三)動一動

1﹑按照節奏來讀一讀第二聲部

2﹑分組討論,創編第一聲部的歌詞,選擇好的,大家按照節奏讀一讀

3﹑師生一起創編第三聲部的歌詞,並唱一唱

4﹑分成三個聲部,先進行兩個聲部的配合練習,再進行三個聲部的配合練習

(四)小結

師:今天我們學唱了日本歌曲,瞭解了日本的秋天,看來大自然的秋天確實太美了!課後,同學不妨再去了解收集一下別的表現秋天的音樂作品。

教學反思:

《秋天紅豔豔》是一首舒展優美的日本歌曲,二段體結構,曲調清新而富有活力。在整堂課的教學設計中,我安排了三個內容:聽《採山謠》、節奏遊戲《誇秋天》以及歌曲《秋天紅豔豔》。我把教學的切入點放在了分辨樂曲歡快活潑和舒展優美兩種不同的演唱方法上,並將之貫穿於整堂課中。首先是欣賞《採山謠》,分辨樂曲的這兩種不同的'演唱方法,瞭解A+B+A′的三段體結構,聽賞的同時穿插了音樂遊戲《誇秋天》。歌曲教學時,同樣先請學生體會不同的演唱方法,然後再展開教學。教學過程還是比較流暢的。

當然不可避免的,在教學中也出現了不少問題。首先,教學內容安排得有些太滿了,以至於有些沒來得及完成。《採山謠》這首歌曲本身比較長,聽一遍就要三四分鐘,我已經儘量少聽,只是完整和分段聽了兩遍,還是顯得時間用的比較多。第二,在歌曲教學這一環節中,感覺教學方法的使用上單調了一些,在難點兩拍半的長音的演唱上,我只是簡單地指導學生劃了一下拍子就過了,雖然學生後來唱的問題不大,但感覺總是不夠紮實,可能在指導上還應該想一想更好的辦法,比如通過一些肢體動作等來幫助一下,可能會更好。第三,本來我在教學環節中安排了在歌曲唱完後,進行一個簡單的雙聲部練習,可由於第一個原因,這一環節就沒有上。這樣就使整個的教學流程缺少了一個前後呼應,因為前面的節奏遊戲《誇秋天》就是一個雙聲部的練習,也算是為了後面歌曲中雙聲部的演繹做個鋪墊。由於這個環節沒上,節奏遊戲就顯得有些突兀,好象沒有什麼必要了。課後,我仔細想了一下,覺得自己還是不夠靈活,有些唯教材。《誇秋天》中用到的節奏是後十六分音符,而在歌曲中出現的是切分節奏,如果我把《誇秋天》中的後十六分音符改成切分節奏來練,那麼不管後面歌曲中雙聲部的環節上不上,它都能起到為歌曲教學服務的作用了。

國小音樂教學設計 篇5

概述

《竹鄉娃娃愛竹林》是北師大版藝術第七冊第五單元主題二的一首學唱歌曲。竹子在建築、交通、生產、生活等方面都可以發揮作用。竹是中國文化和人格的象徵,它的氣質與我們民族的審美情趣相迎合。學習此歌曲需一課時,在學會唱這首歌的同時也學習了聽辨竹樂器的不同音色和風格。學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教學目標分析

1、知識與技能

(1)學會用自然輕快的聲音演唱歌曲《竹鄉娃娃愛竹林》

(2)懂得感受歌曲節奏、句式及情緒的變化

(3)初步懂得分辨竹樂器的不同音色。

2、過程與方法

(1)能夠用不同的節奏朗誦歌詞,感受不同的節奏韻律

(2)能夠跟唱歌譜,按照歌曲樂句,用拍手、拍肩、跺腳等方式表現歌曲旋律的變化。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通過不同形式的演唱歌曲,培養學生對音樂的興趣。

(2)通過感受竹的秀美,體驗竹帶給人的美感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教學重難點

1、教學重點:學會演唱歌曲,體驗竹鄉娃娃愛竹林的情感

2、教學難點:掌握歌曲的節奏,裝飾音、變化音記號的唱法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電子琴(鋼琴)、打擊樂器、音樂用書

學習者特徵分析

本節課的學習者特徵分析主要是根據教師平時對學生的瞭解而做出的:

1、學生大多數是外來工子女,除了學校的音樂課,平時比較少接觸音樂。

2、本班學生男多女少,學生都喜歡上音樂課。

3、學生學習過簡單的打擊樂器。

教學策略選擇與設計

1、情境創設策略:創設情境讓學生感受竹林的美景。

2、遊戲激發興趣策略:採用拍手、拍肩,跺腳等遊戲方式按節奏朗讀歌詞。

教學過程

(一)、詩歌匯入

1、播放背景音樂,教師朗誦《翠竹兒》

翠竹兒飄 , 翠竹兒飄

清風吹過竹林梢;

``````

快來吹一曲“直苗苗”

2、欣賞竹景,感受自然美(在背景音樂中,播放竹海,竹林的vcd)

師:今天,我們走進了什麼地方?你有什麼感覺?同學們喜歡竹子嗎?

3 、與竹對話,表達對竹的感受

教師讓學生交流自己瞭解到的有關竹子的資料和資訊,共同分享竹帶給我的美好感受

設計意圖:學生在聆聽、欣賞的過程中感受竹子的美、感受大自然的美

(二)、唱一唱《竹鄉娃娃愛竹林》

1、欣賞歌曲《竹鄉娃娃愛竹林》

(1)感受歌曲的民歌風味

(2)理解歌詞內容

(3)體驗竹鄉娃娃愛竹林的`情感

2、學唱歌曲

(1)引導學生討論用不同的節奏朗誦歌詞,感受不同的節奏韻律

× ×× × × | × × × × × |×

竹 葉兒 長 喲 ,竹 葉兒 青 羅

×× × × × | × × × × × | ×

竹 葉 兒 長 喲 ,竹 葉兒 青 羅

… …

(2)引導學生熟悉和跟唱歌譜,按照歌曲樂句,激發學生用拍手、拍肩、跺腳等方式表現歌曲旋律的變化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採用集體、小組、個別、齊唱、分句接唱等形式學唱歌曲

設計意圖:欣賞並學唱歌曲,感受竹鄉娃娃愛竹林的情感

(三)、聯想討論

1、竹與人們的生活有什麼關係?

師:在我們的生活中會看到很多用竹子做的東西?有誰知道來說一說。

2、 竹子還能做成什麼樂器?它們的聲音是怎樣的?

師:竹子除了可以做成各種各樣的物體,它還可以做成不同的樂器,奏出很好聽的聲音,我們一起來看看。

3、學生觀看視訊,瞭解竹子的作用

設計意圖:通過討論、觀賞、聆聽了解竹子的用途

(四)欣賞竹竿舞,體驗竹竿舞帶來的樂趣

1、欣賞竹竿舞

師:今天,我們不僅學會了《竹鄉娃娃愛竹林》這首好聽的歌曲,知道了竹子的許多用途,你們一定不知道在少數民族的地方還有種舞蹈叫竹竿舞,我們一起欣賞吧。

2、表演竹竿舞,活動結束

師:看了這麼好看的舞蹈,同學們一定也很想表演表演吧,好,那我們一起隨著音樂動起來吧

設計意圖:體驗舞蹈的樂趣,激發學生愛竹林愛大自然的情感

教學流程圖

開始

情境朗讀

傾聽

欣賞

講解引題

演示竹林圖片

錄影課件

欣賞圖片

回答問題

講解

讀一讀

演一演

教唱歌曲

聽賞並學唱歌曲

回答問題

欣賞圖片

提出問題

點評總結

結束欣賞舞蹈

國小音樂教學設計 篇6

教學內容:

1、聽:手風琴獨奏《馬刀舞》。

2、唱:《跳到我這裡來》。

3、動:跳到我這裡來。

4、認:2、4、6。

教學目標:

1、通過欣賞手風琴獨奏《馬刀舞》,感受熱烈、奔放的情緒;同時能用圖形和顏色區分樂曲三個部分的相同和不同。

2、能夠用歡快活潑的情緒正確地演唱歌曲《跳到我這裡來》,並能積極投入到歌詞的創編活動中去。

3、通過集體舞的表演,訓練學生的協調性,增強相互合作意識。

教材分析:

本課教學內容《馬刀舞》、《跳到我這裡來》均是國外的優秀音樂作品,前者曲風熱烈奔放,後者情緒歡快跳躍,兩者都具有鮮明的舞曲風格。因此,本節課力圖以“動”貫穿始終,以此激發學生對音樂的興趣,讓學生感受並體驗音樂給我們帶來的無窮樂趣。

這是一節集聽、唱、動、創於一體的綜合課,學生通過聲音、動作、繪畫等方式參與表演、創造‘將自己在音樂中所獲得的審美體驗充分表達出來。同時,通過這樣的綜合表演,大大激發學生的群體意識及合作精神,起到陶冶情操、昇華情感的教育作用。

教學重點:

在欣賞過程中,能夠區分樂曲三個部分的相同與不同,並將自己對三個部分的感受通過綜合性的音樂表演以及繪畫的方式展現出來。

教學難點:

1、學生能夠積極參與歌詞的創編,投入到集體舞活動中去。

2、能正確演唱XXXXXX節奏型樂句。

教具準備:

鋼琴、錄音機、磁帶、水彩筆、圖片。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學生在二胡曲《賽馬》的音樂聲中走進教室。

師:這首樂曲的情緒是怎麼樣的?你彷彿看到了怎樣的一個場面?

(學生自由發言,談談自己的感受。)

師:這首樂曲名叫《賽馬》,是中國的一首二胡名曲,它表現了居住在大草原上的蒙古族人民正在開展一場跑馬比賽的熱鬧場面。

(設計意圖:通過匯入活動,激發學生對本節課的興趣,為下面的學習做鋪墊)

二、欣賞手風琴獨奏《馬刀舞》

師:其實,表現這種群馬奔騰場面的音樂還有很多,我們接下來將欣賞一首外國的《馬刀舞》也是其中之一。請同學們仔細聽一聽,兩首樂曲有沒有相同的地方(播放《馬刀舞》)。

(學生聽後說說各自的感受。)

(如:樂曲的前後有相同的地方,中間的音樂不同)

師:這首《馬刀舞》是由前蘇聯作曲家哈恰圖良於1942年創作的芭蕾舞劇音樂的一段,是一首戰鬥性舞曲。它表現了居住在外高加索山上的庫爾特族人民騎著駿馬、英勇出征的情景。

師:今天老師請來了幾位蘇聯的小舞蹈家給咱們表演,(出示圖片),可遇到了點困難想請同學們幫忙。當你聽到了適合男生或女生舞蹈的音樂時,就貼上代表男生或女生的圖片。

(播放樂曲第二遍,同時請學生聽到合適的音樂後,把相應的圖片 貼在黑板上。)

請學生解釋這樣貼的理由。

(如:前後兩部分的情緒歡快熱烈,比較適合男孩子表演;而中間的部分旋律舒展,聲音比較輕柔,適合女生表演。)

師:想不想和小舞蹈家們一起表演呀?

啟發學生用律動的方式隨音樂表演,體會樂曲的變化。

(如:第一段男生模仿騎馬的動作;第二段女生隨三拍子韻律,身體自然搖擺;第三段可以男女生共同模仿騎馬、揚鞭、舉刀等動作,將表演推向高潮。)

師:這首《刀馬舞》原來為管絃樂曲,後多次被改編成多種器樂獨奏曲,除了我們欣賞的手風琴獨奏外,還有鋼琴獨奏、木琴獨奏、小提琴獨奏等。下面,老師就用鋼琴為大家演奏,請同學們在欣賞的同時,拿出水彩筆將自己對樂曲的感受畫下來。樂曲中相同的部分用相同的顏色和圖形表示,不同的部分要用不同的顏色和圖形來區別開來。(可以用顏色的深淺、線條的粗細來表現)

展示部分學生的作品。

(設計意圖:給學生主動參與的.機會,通過動口、動手、動腦、舞蹈的方式,感受樂曲熱烈、奔放的情緒,體驗樂曲的變化。使學生在掌握音樂技能的同時,又獲得了愉悅的享受。)

三、集體舞表演。

師:剛才同學們跳的那麼開心,老師也想跳一曲了。

1、放音樂(兩遍),第一遍單人舞,第二遍雙人舞。

老師範跳《跳到我這裡來》。

2、老師組織學生共同學習集體舞動作。

①集體動作(單人)

左腳向側踏一步,右腳跟,同時拍手;右腳向側踏一步,左腳跟,同時拍手;反覆迴圈。

②雙人動作:

動作一:兩人鉤左臂,右手叉腰,做跑跳步旋轉。

動作二:兩人左手相牽舉過頭頂,右手叉腰,做跑跳步旋轉。

動作三:兩人雙手相牽,做跑跳步順時針或逆時針旋轉。

(前後同學自由練習)

③播放音樂,組織學生有秩序地進行表演。

(設計意圖:通過集體舞的表演,讓學生熟悉歌曲《跳到我這裡來》,並激發學生的表現欲,訓練學生手、腳的協調性,培養他們的群體意識以及合作能力)

四、認識新朋友。

師:你們知道嗎?我們跳的舞曲藏著幾個我們的老朋友,看一看你們還認識他們嗎?

出示:由1、3、5組成的節奏短句 33 11 | 33 5 |

師:還有幾個新的朋友呢,讓我們看看他們是誰。

出示卡通人物:2、4、6。

師:讓我們來唱一唱舞曲中出現2、4、6的樂句吧。

① 2 7 | 222 4 |

② 234 322 | 1 1 |

五、學唱《跳到我這裡來》

1、出示歌詞、歌譜。

學生跟琴模唱歌曲旋律(可以用Lu、lai模唱)。

2、學生跟鋼琴伴奏演唱第一段歌詞(速度要慢)。

3、師:感覺什麼地方不太好唱?

學生提出難點後,跟著老師單獨練唱。

4、解決難點後,演唱第二段歌詞。

5、跟琴完整演唱歌曲。

6、師:下面,老師用兩種速度來演唱,你們選擇一下,用哪種速度唱這首歌曲比較合適(先用慢速唱,再用中速唱)。

學生聽後進行選擇並說出理由。

師:好了,讓我們用自己選擇的方式演唱一遍。

學生用中速有表情地演唱,並請幾位同學進行舞蹈表演。

六、總評

師:今天這節課,我們用歌聲和舞蹈體驗了快樂,讓我們帶著愉快的心情快樂地離開教室。(在音樂聲中學生邊唱邊跳,離開教室)

教學反思:

本單元的目的在於讓學生通過音樂與舞蹈活動,感受音樂與姊妹藝術的密切聯絡,認識音樂文化的豐富性和多樣性。《跳到我這裡來》和《馬刀舞》都具有歡快、活潑、熱情、富有動感的特點,因此,讓學生充分動起來,應該成為本單元教學活動的重點。體驗音樂之“動”帶來的無窮樂趣,從而增進拓寬對音樂一相關文化的興趣,使學生能夠積極主動地參與到音樂活動中來,養成與他人合作的意識以及在群體中的協調意識。

課的開始我打破先教歌再學跳集體舞的慣例。決定先跳集體舞讓學生動起來。通過學生自學及老師示範相結合的方式,再配以簡單的口令使學生能動起來,願意動起來,不會像以往那樣跳集體舞要麼很難控制場面,要麼就顯得拘謹。

經過集體舞的這一環節,學生對歌曲的旋律已有了初步的感知,這時我自然而然地過渡到了唱歌教學這一環節。這時我出示歌詞,出示三條節奏,讓學生聽旋律選擇相應的節奏,目的是培養學生聽辨旋律節奏的能力。這兩種節奏是這首歌曲的主要節奏型,貫穿於整首歌曲,具有歡快和跳躍的感覺。掌握節奏後歌曲就很容易學習了。歌曲的學習採用學生自學演唱和老師示範相結合,這裡我比較注重學生對歌曲情緒的把握的處理,如唱出歌曲強弱的感覺、兩段歌曲的情緒變化,有彈性地聲音演唱。這時老師的示範是一個比較好的方法,另外採用對比演唱的方法使學生對歌曲的情緒能正確表現了。三年級應該要學習簡單的歌譜了。這首歌曲可以分成兩部分且有節奏不同音相同的特點,所以不是老師唱一句學一句,而是老師唱第一部分的第一句,學生唱第二部分的第一句,依次下去,讓學生自己發現這一特點,這一環節不僅訓練了學生的識譜能力,也鍛鍊了學生分析歌曲的能力。

在欣賞部分我的目的是拓展學生了解外國舞曲的風格,不過由於時間較倉促,電腦的音響效果較差,所以這部分有點沒有盡興的感覺。欣賞時是先完整聽舞曲還是先分段聽選擇相應的情緒呢,哪種效果會更好,還有待在課堂上多研究。

國小音樂教學設計 篇7

教學內容:

1、唱《我愛我的家鄉》

2、創以自己的家鄉為主題創編歌曲

教學目標:

1、通過學唱歌曲《我愛我的家鄉》,學生用悠長的氣息、深情、舒展地表達歌曲情感。

2、通過快樂的創編活動,加強對歌曲的感受和理解。

3、通過欣賞梨園戲、南音、提線木偶。培養學生熱愛祖國、熱愛家鄉的美好情感。

教學重點:

學生在演唱中深情、舒展地表達歌曲情感。

教學難點:

在樂句中有十六分休止符,注意歌曲中休止符的唱法。

教前準備:

1、讓學生了解祖國的名勝古蹟。

2、多媒體課件、鋼琴、

教材分析:

《我愛我的家鄉》為一段體歌曲,由四個樂句和一個補充句組成,一、三、四樂句都是四小節,旋律簡單易唱,第二句由六小節構成,演唱時不太容易換氣,要注意氣息的控制。在補充句中有兩個十六分休止符,演唱時應該用“聲斷氣連”的演唱方法,另外,學唱歌詞時注意一字多音的唱法。

學情分析:

三年級學生已是中年級階段,情感上更為豐富細膩,對於本課歌曲中蘊含的深意已能夠體會。學生能夠積極地參與音樂活動,發揮自己的想象力與創造力,能夠用多種方式表達自己內心的情感,並從中領悟歌曲的主題“我愛我的祖國,我愛我的家鄉”。

設計理念:

《我愛我的家鄉》是國小藝術第六冊第五單元歌曲,本課從歌唱我們祖國大家鄉,到歌唱自己的小家鄉為線索,讓學生會用悠長的.氣息,自然地演唱歌曲《我愛我的家鄉》,並在此基礎上誇一誇自己家鄉風光特色,其目的是更進一步地喚起學生對家鄉,對祖國的美好情感。

教學過程:

一、學生聽音樂進教室。(背景音樂:《我愛我的家鄉》伴奏音樂。)

播放課件:祖國的名勝古蹟及美麗風光。

(師生問好)

二、新歌教學

1、說一說

師:同學們,暑假你們都去了哪些好地方旅遊?都看到了些什麼?

生:......

師:這節課,老師帶大家到幾個同學的家鄉去參觀。

播放課件:珠穆朗瑪峰、廣闊的海洋、最大的宮殿、最長的城牆。(背景音樂《我愛我的家鄉》)

師:看!珠穆朗瑪峰是世界第一高峰,海拔8848米,在我國西藏境內。

師:世界上最長的城牆是什麼?

生:中國的萬里長城!

師:這是什麼?

生:故宮。

師:北京故宮是明清兩代的皇宮,又稱紫禁城。規模巨集大,佔地72平方米,建築面積15平方米,有房屋9999間,是世界上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宮殿建築群。

師:同學們,我國除了具有世界上最高的山峰、最長的城牆、最古老的宮殿外,還有寬闊的海洋,它們是渤海、黃海、東海、南海。同學們請看。

師:同學們,看到這些壯觀的景象後,你們有什麼想要說的嗎?

(請學生談談自己的感想:我們的祖國真美麗,我愛我們的祖國,我愛我的家鄉。)

【設計理念:本環節多媒體的展示和教師的介紹,既是對本課教學的鋪墊,又拓展了學生的思維。圖片和音樂的結合,不僅讓學生感受了歌曲旋律,還給學生創設了輕鬆愉快的學習氛圍。】

2.聽一聽

(1)出示課題《我愛我的家鄉》,聽教師範唱。

(播放課件)珠穆朗瑪峰、廣闊的海洋、最大的宮殿、最長的城牆。

師:剛才我們去了哪些地方啊?

生:珠穆朗瑪峰……

(2)復聽歌曲《我愛我的家鄉》。

師:我們中國真是個好地方啊,當你看到我們的祖國有這麼多世界之最的時候,你的心情怎麼樣啊?

(3)再聽歌曲,體會速度

師:讓我們跟著音樂的節奏來打一打拍子,體會一下這首歌曲的速度。

【設計理念:“以學生為主體,以欣賞為主線,以審美為核心”,在教學過程中主要引導每一位學生參與音樂教學活動,在感受歌曲《我愛我的家鄉》的基礎上,使學生認識更多祖國文化,拓寬學生文化視野,提高人文素養,在潛移默化中,培養學生美好的情操、健全的人格。】

3、唱一唱

(1)學生跟老師一起輕輕地哼唱旋律!

(2)學生自主學習歌曲。

(學生嘗試演唱一些樂句,老師引導糾正不正確的地方。)

(3)跟琴完整演唱

教師要求:第一第二句連起來時注意“方”字唱2拍,要唱完整。第三句注意“那裡有”有切分音符注意時值。演唱時注意有休止符號的句子,要有“聲斷氣不斷”的感覺。

(4)鞏固練唱

a、學生跟伴奏演唱歌曲

師:這麼美麗的國家,我們都很熱愛她!故宮、長城...........我們生長在這樣的國家,是多麼的自豪啊!讓我們帶著自豪的心情來唱一唱我們家鄉!

b、分小組接龍唱。

c、請個別同學領唱前四句,後2句同學們齊唱。

d、學生有感情演唱《我愛我的家鄉》。

【設計理念:本環節是教學的重點,歌曲學唱主要採用聽唱法。課堂設計從感受歌曲旋律開始,首先讓學生在傾聽與感受中體驗音樂給自己帶來的美,喚起學生對祖國對家鄉無比熱愛的真摯情感。再通過多種演唱形式練唱,為拓展環節打下堅實基礎。】

三、誇家鄉

播放課件:泉州十八景、提線木偶和南音的視訊

師:我們一起來誇誇自己的家鄉,學學家鄉話...........

1.師先誇自己的家鄉

2.生誇自己的家鄉

3.學說家鄉話

【設計理念:“以學生為主體,以欣賞為主線,以審美為核心”,在教學過程中主要有學生的參與、師生互動。使學生認識更多家鄉文化,拓寬學生文化視野,提高人文素養,在潛移默化中,培養學生美好的情操、健全的人格。更進一步地喚起學生對家鄉,對祖國的美好情感。】

四、拓展延伸

1、幻燈片展示在泉州各大景點的相片

2、生自己介紹

3、師:其實我們都是泉州人,因為你們的爸媽參與的大泉州建設,為泉州做貢獻,你們是泉州人是新泉州人。(小結)

【設計理念:以學生為主體,培養學生美好的情操、健全的人格和自豪感。】

五、小結:

同學們,今天我們唱了中國的美,說了家鄉的美。老師希望大家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明天,把我們的祖國、家鄉建設得更加美好。

國小音樂教學設計 篇8

一、預設目標:

1、 引導幼兒願意和老師、同伴一起愉快地參加音樂活動。

2、 引導幼兒在遊戲中初步學習與同伴交往的技能,知道用點頭、拉手、抱一抱的動作表示友好。

3、 學說短句:* *是我的好朋友。

二、 重點與難點

重點:鼓勵幼兒和老師、同伴一起參加音樂活動。

難點:初步學著用點頭、拉手、抱一抱地動作來表示歌曲中“敬個禮、握握手

三、活動資源

小兔、小猴木偶;另外一位老師木偶表演;“找朋友”的錄音磁帶 ;幼兒有與同伴交流的經驗

四、 活動流程

情景感知→體驗理解→內化遷移

五、 活動過程

(一)、情景感知

1、出示小兔木偶

師:“小朋友,你們看,這是誰?”(小兔)

小兔作哭狀

師:“小兔,你為什麼哭呢?”

兔:“我的好朋友--小猴不見了,我找不到他了,你們幫我找找吧!”(邊說邊把小猴的木偶放在木偶表演架的邊上,以便讓孩子們找到。)

師:“我們一起找一找吧!”

(小朋友幫忙找到了小猴。)

兔:“謝謝你們,我現在要去見我的好朋友了。”

(老師操縱木偶,邊說邊唱“找朋友”這首歌。)

師:“小兔,你唱的真好聽,再唱一遍吧!”

(老師操縱木偶,再表演一次。)

二、體驗理解

1、談話

師:“小兔有好朋友,我也有很多好朋友,我和xxx是好朋友,我和xxx是好朋友。我知道你們也有很多好朋友,xxx,你和誰是好朋友?”(可以多請幾個小朋友說。)

2、解決活動難點

師:“剛才小兔見到好朋友時,很有禮貌,你們看(老師再次演示木偶:敬個禮、握握手、你是我的好朋友。)!”

師:“我見到好朋友的時候,也很有禮貌的(老師邊唱邊和另外一位老師表演,也可以請幼兒和老師配合。)”

師:“我知道,你們見到好朋友的時候,也很有禮貌的。”“xxx我知道你見到好朋友的時候也很有禮貌的,來做給大家看看!(可多請幾個幼兒出來。)”

師:“小兔找到了好朋友,我,也想找我的好朋友了!”

(放音樂,老師完整地把整首歌曲表演一遍。可以請老師配合,也可以請小朋友配合。)

三、內化遷移

1、幼兒、老師一起找朋友

師:“找到了朋友,我可真高興啊,現在我們一起來找朋友吧!”

2、注意:

老師在做點點頭、拉拉手、抱一抱的動作時,誇張一點,引起孩子的注意,當然,如果孩子不願這樣做,那也不強求。時間長短根據孩子當時的情緒或是興趣,作適當的調控。

四、 活動流程

情景感知→體驗理解→內化遷移

五、 活動過程

(一)、情景感知

1、出示小兔木偶

師:“小朋友,你們看,這是誰?”(小兔)

小兔作哭狀

師:“小兔,你為什麼哭呢?”

兔:“我的好朋友--小猴不見了,我找不到他了,你們幫我找找吧!”(邊說邊把小猴的木偶放在木偶表演架的邊上,以便讓孩子們找到。)

師:“我們一起找一找吧!”

(小朋友幫忙找到了小猴。)

兔:“謝謝你們,我現在要去見我的好朋友了。”

(老師操縱木偶,邊說邊唱“找朋友”這首歌。)

師:“小兔,你唱的真好聽,再唱一遍吧!”

(老師操縱木偶,再表演一次。)

二、體驗理解

1、談話

師:“小兔有好朋友,我也有很多好朋友,我和xxx是好朋友,我和xxx是好朋友。我知道你們也有很多好朋友,xxx,你和誰是好朋友?”(可以多請幾個小朋友說。)

2、解決活動難點

師:“剛才小兔見到好朋友時,很有禮貌,你們看(老師再次演示木偶:敬個禮、握握手、你是我的好朋友。)!”

師:“我見到好朋友的'時候,也很有禮貌的(老師邊唱邊和另外一位老師表演,也可以請幼兒和老師配合。)”

師:“我知道,你們見到好朋友的時候,也很有禮貌的。”“xxx我知道你見到好朋友的時候也很有禮貌的,來做給大家看看!(可多請幾個幼兒出來。)”

師:“小兔找到了好朋友,我,也想找我的好朋友了!”

(放音樂,老師完整地把整首歌曲表演一遍。可以請老師配合,也可以請小朋友配合。)

三、內化遷移

1、幼兒、老師一起找朋友

師:“找到了朋友,我可真高興啊,現在我們一起來找朋友吧!”

2、注意:

老師在做點點頭、拉拉手、抱一抱的動作時,誇張一點,引起孩子的注意,當然,如果孩子不願這樣做,那也不強求。時間長短根據孩子當時的情緒或是興趣,作適當的調控。

國小音樂教學設計 篇9

教學內容:

音樂活動《歡騰的那達慕》。

教學目標:

1、進一步激發學生對音樂學習的興趣和對少數民族節日的嚮往之情。

2、培育學生的交流、合作能力和創造能力。

教學過程:

1、匯入

今天我們要請同學們自己來組織、參與盛大的那達慕大會,請大家看課本,其中有摔跤、射箭、唱加油歌等五個部分的內容,這幾個部分的內容都要求同學們與夥伴合作,共同來創造、來表現,比如摔跤,課本上規定了節奏X—∣XX∣X—∣X0∣,還規定了只能用56123五個不同的音,但也可以只選擇其中的.一個或兩個,因此,就有多種可能性,就要看同學們的創造精神如何了,例如:1=F2/4

5—∣55∣55∣50∣5—∣65∣6—∣50∣1—∣56∣1—∣50∣

嗨嗨嗨嗨嗨嗨嗨嗨嗨嗨嗨嗨嗨嗨嗨嗨

1—∣66∣5—∣60∣

嗨嗨嗨嗨嗨

又如射箭,課本中只規定用X—∣X00∣X—∣X00∣的節奏,X—是表現箭飛出去的聲音;X0是表現箭中靶的聲音,現在請同學們用打擊樂器來模仿,這就要動腦筋了,可能要用上許多非常規的演奏方法,這就培育了我們的創新思維。還要請同學們注意第21頁的排成圈狀的圖片,這圖片表明了活動的路線,但既可以是順時針,也可以是逆時針,從加油歌開始,中間插入摔跤、射箭、歌唱、,最後在加油聲中結束。現在請同學們分成四組,大家共同商量設計活動如果進行,每個組裡誰表現摔交,如何伴唱,誰表演,誰來用打擊樂器伴奏,如何伴奏,誰表演射箭,誰來用打擊樂器模仿其聲音效果,如果模仿,誰來唱《那達慕之歌》,其他的人幹什麼,誰來唱加油歌,是固定還是不固定,一共要唱幾遍等。

2、學生們分四組,相互交流、商討,共同設計,教師巡迴指導、啟發,但應尊重學生的意見,不要搞成千篇一律。

3、學生分組表演,師生共同評價。

4、綜合四組的表演,即讓四組的摔交、射箭、歌唱共同表演,拉拉隊共同唱加油歌。

教學反思:

學生在音樂活動中積極參與,有創新能力。

國小音樂教學設計 篇10

由於開課時創造性地將學生引入特定的情境中,學生聽新聞,論新聞,使學生有較強的期待心理,學習興趣陡增。

一、課中,趣正濃

巧設情境,讓學生以“小探長查案”為主線學習探究,尊重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因而使學生的學習潛能充分地激發出來,整個課堂高潮迭起,精彩紛呈。課堂精彩哪裡來?學生精彩哪裡來?我覺得巧妙的教學設計、對學生的充分尊重、和諧的教學氛圍,是學生“出彩”的重要原因。

千法萬法,讀是萬法之大法。創設多種語境趣味讀文,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薰陶。如何指導學生讀好書,讓他們愛讀書呢?在教學中從“讀”出發,把讀貫穿教學全過程。本節課的教學中,有讓學生理直氣壯地讀:更羸是古時候魏國有名的射箭能手;有讓學生讀出句子的畫面,如:一隻大雁從遠處慢慢地飛來邊飛邊鳴。還有讓學生帶上表情讀第九自然段。並針對學生的表現恰到好處地點撥、指導,喚醒的是學生潛在的激情與能力

我們應當從學會只是轉向教會方法,重視學生的自學能力與創新精神的培養,紮實加強了語言文字的訓練,注意聽、說、讀、寫相結合,提高了學生的語文綜合能力。俗話說:“栽下梧桐樹,引來金鳳凰”,教學中設計的論壇答記者問,給予學生自主學習的空間越大,他們興趣盎然,各抒己見。在這樣的情況下,像“杯弓蛇影、談虎色變、聞風喪膽、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之類的詞語也能隨口說出,也就不足為奇了。

二、課盡,趣猶存

最後在學生暢談學文文的感受後進行小結頒獎,與課的開頭相呼應,既評價了學生又總結了全課,還讓學生體會到成功的喜悅,真是一舉三得!

篇二:驚弓之鳥教學反思《驚弓之鳥》這是一則成語故事,講的是古時候魏國一位有名的射手更羸只拉弓不射箭,,便使天上飛過的一隻大雁掉下來的事。

文章的最後一個自然段是本課的重點段,教學中我是這樣設計的:

1、指名朗讀這段話,看看這一自然段更羸說了幾句話?

2、用“﹏﹏”劃出重點的詞句。

3、其中哪些是更羸看到的和聽到的?

聯絡前文中“一隻大雁從遠處慢慢地飛來,邊飛邊鳴”一句想一想,句中只有一個“鳴”,更羸怎麼知道它的聲音很悲慘?引導學生結合大雁的生活習性進而體會出更贏善於觀察和思考的特點。

4、第二句還是說更羸看到和聽到的嗎?為什麼?(小小組討論)

(1)交流,引導學生認識到這是在分析現象產生的原因。結合句子意思理解“癒合”和生孤單失群”的意思。

(2)讀了這個句子,你發現了什麼?(同桌交流)

(3)出示練習“大雁飛得慢,因();叫得悲慘,因為()。”讓學生用這種句式來說一說強調原話,以加深對這一內容的理解。

說說哪些是觀察到的,哪些是經過分析得出的?

(4)再讀這句話,現在你又讀懂了什麼?

引導學生在深入理解這兩句的基礎上,認識到任何分析、推測都是建立在觀察的'基礎上的,使學生懂得更贏根據看到的、聽到現象進行了分析,得出“這是一隻受過箭傷的鳥”的判斷。

5、小小組重點討論:更羸又是怎樣進一步分析的呢?

出示訓練題目:“大雁拼命往高處飛,因()掉了下來,因為()。”學生獨立思考、分析,交流。

6、說到底這隻大雁不是射下來的,而是被更羸用弓弦聲――嚇下來的。所以我們要繼續推理探究一個問題:為什麼這隻受過箭傷的大雁聽到弦響,心裡會如此的害怕?

7、分小小組研究、交流;

可提示:這隻受過箭傷的大雁前一次聽到弦響與它受到箭傷什麼關係?

8、師小結:大雁前一次聽到弦響之後,離弦而出的箭就射中了它,害得它孤單失群、受盡痛苦;而這次它又遇到了相類似的情況(板書:遇到類似情況)――弦又響了,以為又會被箭射中,所以心裡會如此的害怕,拼命往上飛,結果傷口裂開掉了下來,成了一隻驚弓之鳥。(板書:驚弓之鳥)

109在我們平時的生活中,有沒有像這種“驚弓之鳥”的現象?

心理學》告訴我們,分析和綜合是思維的基本過程。教學中,引導學生了解這兩個分析推理的過程,不僅能使學生深刻地理解課文的內容,同時又培養了學生分析、推理的思維能力。這樣,把能力的訓練落在了實處。整個教學過程,我覺得我教得收放自如,學生學得很有興趣,課堂氣氛活躍題在今後的教學中還要注意給學生創設一個大的情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課堂實而活。對於學生讀書的指導還要多下些功夫,特別是學生良好讀書習慣的培養。

國小音樂教學設計 篇11

一、教學內容

1、歌曲演唱《大海啊,故鄉》

2、欣賞合唱《漁家姑娘在海邊》

琵琶獨奏《大海啊,故鄉》

二、教學目標

1、能用不同的音色、唱法表達對歌曲《大海啊,故鄉》的理解,進一步加深對祖國、對家鄉以及生活的熱愛,能背唱全曲。

2、通過欣賞比較琵琶版與合唱版《大海啊,故鄉》,瞭解更多的演奏演唱形式,感受歌曲的情緒異同及音響感受的異同。

三、教學重點

能充分運用力度、情緒的變化,深情演繹《大海啊,故鄉》

教學過程:

一、複習匯入:

師:同學們,每個人都有生養自己的故鄉,記得我們曾學過一首讚美故鄉的歌曲,叫做——(我愛我的家鄉)。那就讓我們唱響這段美好的旋律,開始我們今天的音樂之旅吧。(複習歌曲)

二、欣賞《漁家姑娘在海邊》

1、師:歌兒唱的真好,我們的祖國真的是幅員遼闊,我們身處於煙雨濛濛的江南,也有人生長在波濤翻滾的大海之濱,你聽過南國海島的汽笛聲嗎?你見過漁家姑娘在海邊織網的情景嗎?今天老師帶領你們跟隨音樂走近大海,來欣賞《漁》。仔細聽,在音樂中你能聽到什麼,彷彿能看到什麼?

(欣賞歌曲)

2、師:請向大家描繪一下你所聽所見所想的,好嗎?(生髮表意見)

3、師:海浪聲輕拍沙灘,發出嘩嘩的響聲,海上的汽笛聲似乎在呼喚人們出海工作,漁家姑娘除了織網打漁還在沙灘上練武,因為當時他們還肩負著保衛海島與外敵作鬥爭的重任,你能在欣賞歌曲時加入一些簡單的身體動作來感受歌曲的情緒嗎?(復聽歌曲)

三、歌曲教學

師:聽罷漁家姑娘的吟唱,似乎把我們帶到了南國海島,那歌聲隨著海風傳到了遠行的中國海員耳旁,勾起了他們滿懷的思鄉之情,於是作曲家望立平為電影《大海在呼喚》創作了一首膾炙人口流傳至今的歌曲《大海啊,故鄉》。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熟悉演唱這首經典老歌吧。

1、仔細聆聽,聽完後說一說這首歌曲的情緒如何,速度怎樣?(播放歌曲)

生:速度稍慢,深情地,舒緩地

2、老師也忍不住想來唱一唱,請你在有鈴鼓標誌的地方加入動作,可以拍手、拍肩、拍腿、捻指或其他動作。(跟範唱做動作)

3、經過了剛剛的拍一拍,你能告訴老師這是一首幾拍子的歌曲嗎?(三拍子)

三拍子通常給人以盪漾、抒情的感覺,剛剛我們也已經感受到了這是一首深情盪漾的歌曲,老師想和你們一起用這首歌的'歌詞來配樂詩朗誦了,你們準備用怎樣的語氣來朗誦呢?(深情地、起伏盪漾地)

4、老師從你們的眼神中讀到了深情,從你們的朗誦聲中聽到了遊子的心聲,請同學們把感情投入到歌聲中去,讓我們來學唱這首《大海啊,故鄉》

跟琴學唱

a用wu模仿海風聲模唱

4、這首歌曲中模仿遊子聲聲呼喚的高潮部分在哪裡?(大海啊,大海,就像媽媽一樣……)

師:這兩句的音與前兩句的音相比怎樣?表現了歌者情感怎樣的變化?

生:音區更高,情緒越來越激動,不斷昇華,就像翻滾的海浪高過一浪。

7、師:那後半部分的演唱力度與情緒應該相應地有些什麼變化呢?

生:更加強烈有力,情緒更激動些,才能表達呼喚的真切。

師:那好,讓我們帶著這些變化來再試試演唱這首歌曲。(復唱歌曲)

8、師:海風吹起了思念,海浪翻滾著呼喚,讓我們在這美妙的歌聲中加入一些模擬的海風和海浪聲吧,讓這首歌更加豐富,老師給你們設計了海風和海浪的聲音節奏,你覺得哪一條更適合在“大海啊大海”這一處合唱。(出示節奏)

①××××××︱××××××︱②×—×︱×——︱

嘩嘩嘩嘩嘩嘩嗚嗚嗚嗚嗚嗚譁—譁嗚——

9、跟音樂用領+齊或+領+合的演唱形式來演唱歌曲。

四、欣賞琵琶獨奏版《大海啊,故鄉》

1、師:多少年過去了,這首歌曲一直被傳唱著,還有人將它改編成器樂曲,接下來我們就來欣賞另一個版本的《大》,你能聽出來是什麼樂器在演奏嗎?

2、師:說一說你更喜歡哪一個版本的,說說你的理由呢?(生髮表意見)

師總結:不管哪個版本,都非常優秀地演繹出了這首作品濃郁的深情,但願這美妙的旋律流入大海,也流入我們的心間,永不停歇。

國小音樂教學設計 篇12

一、設計思想:

(1)指導思想:國小音樂課程標準中強調,音樂課的基本價值在於通過聆聽音樂、表現音樂和音樂創造活動,使學生充分體驗蘊含於音樂中獲得美和豐富的情感,並與之產生強烈的情感共鳴。本課音樂教學設計,圍繞以情感為核心,以關愛為愛好為動力的基本理念。面向全體學生,注重學生的個性發展,積極引導學生參與各項音樂活動,鼓勵學生在音樂活動中的創造。

(2)設計理念:本課音樂設計以音樂體驗、表現音樂情感為主線。採用互助合作學習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提倡學習過程中學生間的互幫互學,培養學生間相互交流的合作意識和團隊精神

(3)教材分析:歌曲《我的好媽媽》是一首活潑、歡快的中國兒童歌曲,歌曲描寫了小朋友體恤媽媽勞動一天回家後的場景,意在表達孩子愛媽媽,關心媽媽的溫馨情景、由於歌曲旋律線並不複雜,所以本課的教學目標是訓練孩子的歌曲與節奏的配合能力,脫離了以往枯燥的'2/4拍每小節拍兩下手的節奏形式。雖然這組節奏並不難,但是與歌曲配合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尤其對一年級的小朋友來說,演唱的同時還要拍打與歌曲時值並不相同的節奏,考驗小朋友的思維和口手配合的能力。

(4)學生情況分析:一年級學生學生還沒有一定的基本知識和基本樂器演奏技能。理解力和判斷力也處於最基本的狀態。對於作品情感的把握全靠老師的逐步引導。與此同時,一年級的學生學習的求知慾、好奇心特別強烈。在音樂學習過程中團結合作能力,互助能力也會逐漸增強。

二、教學目標設計:

(1)、知識與技能:能完整的並能有感情的演唱歌曲《我的好媽媽》,體會歌曲的情感,體驗優美抒情的音樂情緒。感受音樂色彩的變化。

(2)、過程與方法:根據一年級學生的身心特點,從音樂基本要素入手,通過旋律模唱、樂器合奏、歌曲表現等多種活動激發並培養學生的音樂表現力和創造力;在小組學習的活動中培養學生合作精神;在實踐體驗過程中,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

(3)、情感態度價值觀:通過學唱歌曲,教育學生從小關心他人,關愛父母,體恤父母勞動的辛苦,併為主動為他們著想,為父母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三、教學重點:

感受體驗音樂情緒,並能根據自己的理解進行音樂表現。全體同學都能夠邊打這組節奏邊演唱。

四、教學難點:

最後一句“我的好媽媽”配合節奏演唱

五、教學準備

資源收集、錄音機、電子琴、響鈴、歌曲磁帶、音像資料

國小音樂教學設計 篇13

一、學生情況分析

二年級的小朋友活潑好動,對一切新鮮事物都有著濃厚的興趣,對音樂也不例外,因此,每週音樂課都被他們期待著。經過一年的學習,學生對於學校的規章制度,國小生守則都有了大概的瞭解。因此,在上課的時候他們都比剛來時做的更好了。在歌唱,舞蹈方面也許是以前經常鍛鍊,表現非常好。三個班的小朋友情況大同小異,有一小部分雖對樂理知識掌握的不夠,但是模仿能力比較強,而且也能熟練掌握。大約佔整體學生的30%—35%左右。50%的小朋友還可以,20%的小朋友唱歌時,五音不全,模仿能力又比較差。其中主要原因是沒有接受過長期的訓練,還不能很好的表現自己,性格內向也是原因之一。因此,利用音樂課及課外活動,培養他們良好的興趣,打好基礎是當前首要任務之一。

二、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認識認識打擊樂器碰鈴和響板。“xx”和“xxxx”,感受音的長短,並且學會正確的演奏方法。

2、通過學習歌曲,理解歌曲所包括的小知識。

能力目標:

1、學生通過學習歌曲,學會用正確的口形,姿勢和呼吸方法歌唱。自然圓潤的發聲,清晰的咬字、吐字。

2、通過學習本冊教材,認識一些樂器,初步學習演奏方法。

3、通過音樂遊戲,引起學生的興趣,培養學生合作進取的'精神,培養學生對音樂的興趣。

4、通過聲音創編的活動,激發學生對創造的興趣,並從中獲得成功的喜悅。

情意目標:

通過音樂教學,突出其學科的特點,把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精神的培養滲透到音色教育中,啟迪智慧,培養合作意識和樂觀向上的生活態度,使學生成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全面發展的新人。

質量目標:

基本上能掌握教材規定的簡單的音樂技能,掌握認識簡單的樂譜的能力,能夠完整的演唱歌曲,本學期新擴充套件了音樂創造和音樂與之相關的文化內容,發展學生創造性思維能力及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

三、教材分析

1、本學期教材的知識結構體系分析和技能訓練要求。

本冊教材內容有:分為六個單元,每個單元包括感受音樂,表現音樂,創造音樂以及學習和音樂文化的廣闊天地等內容,這些內容均有機的聯絡。本學期教學內容包括唱歌、欣賞、器樂、律動,創編等。要求如下:唱歌:學習用正確的口形唱歌,咬字吐字清晰,學習正確的呼吸及連音演唱方法,能夠很好的表現歌曲的情感。欣賞:欣賞優秀的歌曲、樂曲、民歌、民間歌舞、民間器樂曲。瞭解人聲的分類和演唱形式,常見的樂器和演奏形式,瞭解中外傑出音樂家。感受音樂的不同情緒。器樂:認識各種打擊樂器,並學會正確的演奏方法。漸漸培養兒童的音樂創造力和協作能力。律動:要求學生配合音樂,跟老師示範,在技能訓練上,注意培養學生的音樂感知力。

2、本學期教材在學科教學中的地位和作用。音樂教育是基礎教育的有機組成部分,是實施美育的重要途徑。對於陶冶情操,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提高文化素養與審美能力,增進身心健康,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3、教學重點:以審美體驗為核心,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發展創造思維。教學難點:審美情操的培養,實踐能力的培養,培養學生的創造精神和合作精神的能力。

四、改進教學的措施

1、認真鑽研大綱和教材,在此基礎上按課時,並按教導處統一備課格式,認真寫好教學詳案。

2、認真執行課時計劃,嚴格把握35分鐘的課堂時間,向35分鐘要效率。

3、充分作好課前準備。

4、認真按照教案上課,上課堅持說普通話,在課上多給學生自我表現和發問的機會。

5、根據學生身心發展的特點,適當放第要求,防慢教學進展,打好基礎,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6、根據本校條件裝置,充分利用投影儀、錄象、錄音機等教具,努力激發學生興趣,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7、完成教材任務的同時,為培養學生的興趣,提高活動能力,且配合學校社會的中心工作,豐富校園生活,本學期準備成立幾個興趣小組,如器樂、舞蹈、合唱等。

8、提優補差的途徑:(1)、通過課堂教學。(2)、通過課外藝術活動。

9、方法:示範:教師示範、學生模仿。鼓勵、表揚法:通過鼓勵表揚大體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因材施教法:針對不同學生採取不同的方法,揚長避短,使學生學有所得,學有所長

國小音樂教學設計 篇14

教學內容:

教材分析:

《快樂的音樂會》是一首具有民歌風的兒童歌曲,歌曲為2/4拍,六聲徵調式,一段體的分節歌。這首歌詞曲結合緊密,級進、流暢的旋律不時的插入八分、四分休止符,使得旋律收放有度,極盡得意的炫耀了小樂手吹、拉、彈、唱的技巧,風趣的道白加入使歌曲略有停頓,歌曲活潑歡快,耐人回味,是一首讓學生喜愛的兒童歌曲。

學情分析:小胡琴、小喇叭、小銅鼓的聲音是本節課的核心,也是一個難點,節奏掌握對於學生來說也有一定的難度,尤其是最後一句結束句容易和前面的一句相混淆,最後一個創編環節學生之間的合作不夠默契,教師應善於引導,以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創造力。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指導學生用活潑歡快的情緒,明亮柔和的聲音,完整準確地演唱歌曲;瞭解二胡、嗩吶、小鼓的聲音及演奏方法。

2、能力目標:通過學唱歌曲、創編歌詞,培養學生的音樂表現力、音樂想象力與音樂創造力。

3、情感目標:通過本節課的學習活動體會快樂的情緒,激發對音樂的熱愛。

教學重點:

感受歌曲活潑歡快的情緒及民族樂器的音色,完整準確地演唱歌曲。

教學難點:

唱準歌曲中×× ××︱×× ××︱××

0×︱×

0‖節奏

教學思路:根據新課標的理念,活動強調學生的感受欣賞,自主探索和發現,大膽嘗試和表現,學生自由討論發現難題,教師適當介入等,圍繞“欣賞感受,理解學習,自由探索、嘗試——教師幫助解決難題、提升經驗——充分表現”這一思路展開活動。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鋼琴,動物頭飾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1.師生唱《師生問好歌》上課

2、師:同學們,很高興和大家一起上課,首先讓我們以飽滿的熱情進入課堂,一起來演唱一首《嗩吶配喇叭》

(設計意圖:教師簡短的幾句話,讓學生倍感親切,隨音樂律動環節的設計,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濃郁的音樂氛圍中進入課堂,也為老師的導語作鋪墊。)二.闖關遊戲,激情匯入

1、師:同學們,剛才這首歌裡分別講的是哪兩個樂器?(嗩吶和喇叭)它們的聲音好聽嗎?(好聽)音樂王國裡即將舉辦一場快樂的音樂會,有很多樂器參加,聽說嗩吶和喇叭中間的一個也會去,小朋友們想不想去看看呢?(想)不過有個條件,誰能順利地闖過三關,便有機會獲得音樂會的門票,大家有沒有信心闖關?(有)

(1)一起來看第一關(出示課件)請大家仔細聽這是哪一個樂器發出的聲音?生:有的說嗩吶、有的說喇叭

師:到底是哪一個呢?我們來觀察一下它是長的還是短的?

生:長的,是喇叭

師:對了,誰能模仿一下喇叭演奏方式?(學生模仿)師:非常棒!你聽老師模仿的像不像?

24 ××

××︱×× ××︱×× 0×︱× 0‖

嘀嘀噠噠

嘀嘀

噠噠噠噠得兒喂

能不能像老師一樣有節奏的模仿出喇叭的叫聲?注意是非常跳躍的(學生模仿)

好,第一關順利闖過!

(2)我們一起進入第二關

聽--這是什麼聲音?(教師播放課件)生:鼓

師:哦!原來是小銅鼓的聲音!誰來模仿一下小銅鼓的聲音?(學生模仿)

師:聽老師是怎樣模仿的?

24 ××

××︱×× ××︱×× 0×︱× 0‖

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

得兒喂

注意小銅鼓的聲音是非常有彈性的.

能不能按這個節奏把它模仿出來?(學生模仿)恭喜大家,第二關也順利闖過了。(3)一起進入第三關

師:請小朋友仔細聽這個聲音是哪個樂器發出來的?生:二胡

師:二胡又叫小胡琴,讓我們一起來模仿胡琴的演奏方法(左手按弦,右手握弓),聽聽老師是怎樣模仿胡琴的聲音的。 24 ×× ××︱×× ××︱×× 0×︱× 0‖

扭扭嗞

扭扭

得兒喂

注意胡琴的.聲音是非常連貫的。

能不能按這個節奏把它模仿出來?(學生模仿)

(設計意圖:此節奏是本節課的重點、難點,通過對小喇叭、小鼓、小胡琴的認識,從而延伸到節奏,這樣既解決了重點、難點,又能引發學生的興趣,同時為後面歌曲的教學做好了鋪墊。)師:好,三關順利闖過,我們這就去參加這場快樂的音樂會(大螢幕出示課題--《快樂的音樂會》)

三、歌曲學習

1、看《快樂的音樂會》FLASH,感受歌曲。

2、看歌詞、跟著老師有節奏地念第一段歌詞注意:①兒化音的處理

②“咦”的時候,臉上表情應該怎樣③“的”在歌裡要讀di

3、請一個學生上來當小老師,教念第二段歌詞,如出現問題再指導解決

4、師:第三段歌詞全班一塊來解決

(學生自己齊讀第三段歌詞,如有問題再指導解決)

5、老師教念結束句歌詞

提問:結束句的歌詞與第三段最後一句的歌詞哪裡相同?哪裡不同?生回答:兩句歌詞的字是一摸一樣的,但讀法不一樣,結束句的第二個“蹦”字要讀的時間長一些。

師帶領學生反覆朗讀這兩句歌詞,對比這兩句歌詞。

6、師:好,同學們,請跟著老師一起來學唱這首歌的第一段,老師一句,你們一句.(學生學唱)

7、第二段歌詞請學生自己填唱,老師彈一句,學生填唱一句,如有問題師及時糾正。

8、師:同學們,你們做的不錯!請照這樣的方式把第三段歌詞填唱,但我們要男女生PK賽,男生先來。

9、師教唱結束句,並用手勢註明音高的區別。

10、用接龍的遊戲,請學生和老師配合,學生填唱“得兒喂”

11、師:好了,現在三段都學完了,這裡面出現了兩個神祕小嘉賓,它們是誰?(小狗和小貓)它們的情緒是高興還是悲傷呢?(高興)那讓我們帶著它們這種快樂的心情一起來唱一唱吧(跟著課件一塊演唱)

(設計意圖:通過各種學唱的方式,使單調的練習多樣化,調動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

四、創編動作師:同學們,現在分成三組,分別是胡琴組、喇叭組、銅鼓組,我們來分角色演唱這首歌曲,請同學們一邊演唱一邊做動作。哪位小朋友願意到舞臺上來帶領你們組做動作呢?(各組選兩位代表上臺)(設計意圖:通過該環節給學生提供展示的平臺,培養他們的音樂表現能力,並帶上小動物的頭飾,激發其表演興趣。)

五、創編歌詞

1、師:小胡琴、小喇叭、小銅鼓的精彩演出博得了小狗小貓的陣陣喝彩,還有一些新朋友也想為小狗小貓帶來了精彩的節目,我們一起來看看是誰?你們認識它們嗎?

(課件出示小提琴、法國號、電子琴的圖片)

請學生說出這三個樂器的名稱。

2、師:回答得真棒!你們能模仿這三個樂器演奏的姿勢嗎?(學生模仿)

師:讓我們來看看你們模仿的對嗎?(課件出示三個樂器的演奏姿勢)

3、師:想一想這三個樂器分別會發出什麼聲音?請學生自己用象聲詞模仿一下,師做總結。小提琴

(吱扭扭)電子琴

(叮叮咚咚)法國號

(嗡巴巴)

4、師:好,現在就讓我們用新的樂器為剛才這首歌曲編上新的歌詞,孩子們,你們做好準備了嗎?(做好了)(課件播放《快樂的音樂會》伴奏,課件出示新編配的歌詞。)

六、課堂小結

師:歡樂的時光總是短暫的,下課的時間又到了,讓我們演奏著自己的樂器結束本堂課吧!(播放《快樂的音樂會》)

板書設計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