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音樂下冊教學設計14篇

來源:果殼範文吧 3.04W

作為一名專為他人授業解惑的人民教師,通常會被要求編寫教學設計,藉助教學設計可以更大幅度地提高學生各方面的能力,從而使學生獲得良好的發展。教學設計要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人教版音樂下冊教學設計,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人教版音樂下冊教學設計14篇

人教版音樂下冊教學設計 篇1

教學內容:

1.唱歌:《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

2.音樂故事:國歌的故事。

3.音樂欣賞:《繡紅旗》。

教學目標:

1.通過準確而有感情地演唱和背唱《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體會國歌的情緒,理解國歌的來歷,瞭解人民音樂家聶耳的生平及其代表作品。

2.結合欣賞《繡紅旗》創編歌表演。

教學過程:

(一)唱歌

1.學生隨音樂《紅旗頌》走進教室。

2.師生談話:教師引導學生:看誰能唱出剛剛聽到樂曲開頭由小號演奏的曲調。

3.引導學生進行探究式學習,啟發學生根據“國歌的故事”等資料,說說對《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的理解。

4.學唱歌曲《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

(1)聽《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錄音、影視或教師範唱)。

(2)教師指揮學生隨錄音演唱《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注意啟發學生對演唱的效果進行評價。

(3)學生探究:歌曲速度、節奏、節拍、旋律等音樂表現要素的特點,並能運用音樂要素及表情術語描述歌曲所表達的情緒。

(4)引導學生隨音響(錄音、影視、伴奏等)聽好前奏,準確地把握弱起起唱,唱準三連音,有表情地唱熟歌曲的曲譜和歌詞。

(5)引導學生深入探究:如自由改變本歌的.速度、節拍(如2/4變3/4)與節奏(如變弱起為強起;改變三連音節奏),並與前面進行對比,體會音樂情緒及風格會發生怎樣的變化。

(6)引導學生隨琴聲或錄音機唱樂譜(包括前奏)。邊唱邊劃拍子,並三連音節奏。

(7)反饋與評價:學生採用競賽的方式,看誰能很快把《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的曲譜和歌詞準確地背唱下來,師生共同評價。

(二)欣賞

1.觀看歌劇《江姐》的錄影片段,聆聽女聲齊唱《繡紅旗》。

2.學生探討《繡紅旗》的演唱形式、表現的情節、表達的主題思想和音樂的基本情緒等。

3.創編歌表演動作:學生可通過個人或分小組,根據各自對歌曲《繡紅旗》內容和情節的理解和想象,創編歌表演動作。設計符合故事情節、樂曲結構及音樂情緒的表演形式,以表達江姐和獄中戰友繡紅旗、迎解放的意境和堅定的信念。在表演的實踐中,教師應引導學生對自己、他人和集體的伴奏作簡單的評價,並在群體中參與相互交流二度創造的感受,並提出改進的意見。

人教版音樂下冊教學設計 篇2

教學內容:

1.講音樂故事,欣賞古琴曲《流水》。

2.學習歌曲《陽關三疊》。

教學目標:

1.使學生了解並能複述“知音”的故事。

2.瞭解古琴曲《流水》的音樂內涵,認識古琴的音色。

3.學會演唱歌曲《陽關三疊》,並能夠感受和表現出歌曲的基本情感。

教學過程:

(一)講音樂故事

1.問:同學們,你們知道古代有關知音的故事嗎

2.請學生講故事,教師在黑板上寫出一些關鍵詞。如:伯牙、子期、古琴、高山、流水等。教師適當補充。(如果學生不瞭解,由教師講故事。)

3.問:同學們,知音的`故事對你有什麼觸動

學生的答案可能涉及到朋友間的友情,這為下面學唱歌曲《陽關三疊》做了鋪墊。學生的答案也可能涉及到音樂溝通人與人之間感情的作用,也可能涉及到古琴音色塑造自然現象的造型功能,等等,都應予以鼓勵。

4.聽古琴曲《流水》

這項教學內容也可以先安排聽古琴曲《流水》,後講故事。也可以由教師在古琴曲《流水》的音樂聲中講故事,然後摘要其中的某些片段加以欣賞。教師要注意鼓勵學生自主領會音樂的文化內涵和意境。

(二)唱歌

1.可以安排學生先欣賞歌曲《陽關三疊》;也可以先安排學生朗誦詩句,教師彈奏作為背景音樂。

2.讓學生跟隨錄音學唱。

3.請學生分析歌曲在調式、節奏、音程等方面的特點。比如,歌曲前面部分較為平緩,音與音之間多為鄰音,節奏上先長後短等。應注意使學生總結出這些特點對歌曲情感表達的作用。

4.教師輔導學生學會這首歌。全班集體演唱。

5.可以讓部分基礎好的學生吹豎笛為其他同學的演唱伴奏,併為下節課的音樂情景劇做鋪墊。

6.檢查學生的學習效果,可以讓學生相互評判在歌曲意境、詞曲準確性上的得與失。

總結並佈置下節課的內容。

人教版音樂下冊教學設計 篇3

【教學內容】

欣賞古琴獨奏《梅花三弄》

【教學目標】

通過欣賞古琴曲《梅花三弄》,使學生能夠對樂曲的感受及相關知識的瞭解,激發學生樂觀向上、堅韌不拔、熱愛大自然的情感體驗,培養對音樂的興趣。

【教學過程】

一、匯入

1、播放女子十二樂坊演奏曲目《阿拉木汗》

2、思考問題:

其中涉及到哪些熟悉的中華民族樂器

初步感受民族樂器,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二、音樂知識:

1、認識古老的彈撥樂器--古琴(出示圖片)

2、介紹:古琴,中國最古老的彈撥樂器之一,古琴是在孔子時期就已盛行的樂器,到現在至少也有3000年以上的歷史了。本世紀初才被稱作“古琴”。

琴一般長約三尺六寸五,象徵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一說象周天365度),一般寬約六寸,一般厚約二寸。琴最早是依鳳身形而製成,其全身與鳳身相應(也可說與人身相應),有頭,有頸,有肩,有腰,有尾,有足。

三、欣賞《梅花三弄》

1、聽賞全曲。

2、簡介:古琴曲《梅花三弄》,又名《梅花引》、《玉妃引》,是中國傳統藝術中表現梅花的佳作。此曲借物詠懷,通過梅花的潔白、芬芳和耐寒等特徵,來頌具有高尚節操的人。此曲結構上採用迴圈再現的手法,重複整段主題三次,每次重複都採用泛音奏法,故稱為《三弄》。體現了梅花潔白,傲雪凌霜的高尚品性。

《梅花三弄》樂曲主題表現梅花,三弄實際是三個變奏,古代有:高聲弄,低聲弄,遊弄之說。

3、再次聽賞,分析樂曲。

全曲共有十段,可分為兩大部分。

第一部分包括前六段,主要採用迴圈再現的手法,即以“三弄”為核心的部分;第二部分包括後四段,音樂的發展側重於此。全曲通過這樣兩個部分並運用對比手法,描繪了梅花在靜與動兩種狀態中的優美形象。

4、分段細聽。

樂曲第一小段是全曲的引子,音調親切優美,音色渾厚明亮,節奏平穩舒緩,與後面的跌宕起伏形成生動鮮明的對比。

一弄,靜夜明月之下的梅花,一朵朵,一瓣瓣,晶瑩剔透,彷彿是對梅花的'讚頌。隨後,節奏的變化使旋律富於推動力,似乎梅花在微風的吹拂下輕輕搖動起來。

二弄,風雪鼓盪,梅花飄遙,初顯傲雪身姿。

三弄,風吹雪壓,梅自傲立……這段優美流暢的曲調在這部分三次迴圈出現,它形象地表現了梅花恬靜端莊、晶瑩剔透的神態,而這一主題旋律的三次出現,都是用清澈透明的泛音彈奏。我國古琴以擁有眾多的泛音而著稱,十三個琴徽是泛音所在的標誌,七根弦上則相應有九十一個泛音,其中包括對稱重複的泛音在內。這段曲調在不同徽位上的演奏,其泛音色彩也有著微妙的變化,有著非常細膩的音樂意境。

曲調的三次出現,類似古代詩詞的反覆吟詠,給人留下極為深刻的印象。

樂曲的第二部分開闢了另一種境界。它運用一系列的快節奏,表現出風雪交攻的氣氛,用富於動態的畫面,來襯托梅花傲然挺立的形象。

以樂曲第七段的部分曲調為例:

這段曲調在節奏的變化上與泛音曲調形成強烈的對比,旋律大起大落,彈奏上採用的滾拂手法,使音樂表現出一種風雪交加的意境,更突出地刻畫了梅花迎風斗雪的堅毅形象。同時,將全曲推向了高潮。樂曲的尾聲在輕鬆自如的氣氛中進行,音調平穩,彷彿在經歷了風蕩雪壓的考驗之後,一切重又歸於平靜,梅花依然將它清幽的芳香散溢於人間。

5、完整欣賞全曲。

6、用此曲作為音樂背景的襯托,朗誦一首歌頌梅花的詩詞。

人教版音樂下冊教學設計 篇4

教學內容:

聽賞《春雨沙沙》

教學目標:

5、通過聽賞歌曲能表達對春天的喜愛。

6、聆聽歌曲時,能隨著歌曲的旋律,作出相應的體態反應。

教學重點:

能隨著歌曲的`旋律,作出相應的體態反應。

教學難點:

能隨著歌曲的旋律,作出相應的體態反應。

教學準備:

錄音機、錄音帶

教學過程:

一、複習歌曲。

1、齊唱《小雨沙沙》

二、聽賞新歌曲。

1、師:你想,小雨落下來的時候是這樣的小聲,沙沙沙的,那,你有聽過春雨嗎?他們又是怎樣的呢?我們來聽一聽。

2、聽賞《小雨沙沙》

3、聽完後,讓學生彙報說說春天的雨是怎樣的?

三、情感表演。

師:誰來扮演一下春雨,我們來看看春雨在落下來時是怎樣的沙沙聲,看哪一個同學扮演得最像,最棒!

學生扮演後彙報。

四、全班同學一起再來聽賞一下《春雨沙沙》

五、課堂小結。

板書設計

聽賞《春雨沙沙》

人教版音樂下冊教學設計 篇5

教學目標:

感受歌曲裡一家三口唱歌的快樂,能隨音樂用不同的肢體動作表現節奏。

教學重難點:

1、能由淺入深地認識歌曲的結構,通過感觀和體驗,認識到樂曲的特點。

2、享受用樂器為歌曲伴奏的樂趣,體驗與同伴合作演奏的快樂和成功。

教學準備:

1、已熟悉碰鈴、串鈴和哨子三種樂器的使用方法。

2、每人各一套樂器(碰鈴、串鈴、哨子)。

教學過程:

一、完整欣賞音樂,初步感受歌曲歡快的旋律。

1、入室完整地欣賞歌曲。

匯入語:今天樑老師為你們帶來了一首非常好聽的歌曲,你們想不想聽聽完後你要告訴我你的感覺是怎麼樣的這首歌曲有什麼特別的地方

2、小結:原來這是一首蒙古族的問答歌。

3、演示課件,第二遍完整欣賞歌曲。

提出要求:“這次我們來聽聽蒙語版的歌曲,請你們聽聽歌曲裡共有幾段到底是不是有問有答的每一段是誰問誰答的”

4、小結:三段中有什麼相同的地方呢(自由講述,老師作總結)

二、分段欣賞歌曲,用身體動作表現歌曲不同的演唱。

1、欣賞第一段,用不同的動作為歌曲伴奏。

――“現在我們來欣賞第一段,請用不同的動作為不同角色伴奏,但注意要一拍一拍來打節奏。”

2、能做出代表動作的`學生示範。(大家學著做)

3、激發學生做出女兒和爸爸同時出現的動作。

――“女兒來了(拍手),爸爸來了(跺腳),那麼女兒爸爸一起來的時候怎麼辦呢”

4、欣賞第二段,創編不同角色的動作。

――“第二段又是誰問誰答的呢那麼媽媽聲音可以用什麼動作來伴奏呢”

5、同樣方法欣賞第三段。

6、邊看課件,完整地拍打身體的節拍演奏這首歌曲。

三、選擇樂器進行節奏樂演奏。

1、樂器與歌曲的角色配對。

2、提出演奏要求:“願意幫助誰就選擇對應的樂器,但是音樂沒開始,我們的小樂器需要先休息的哦。”

3、看指揮,學生進行分角色用樂器為歌曲伴奏。

四、引導學生每人使用三種樂器為歌曲伴奏,感受演奏帶來的成功和快樂。

1、提出演奏方法和要求:邊看圖譜邊操控樂器。

2、初步嘗試看圖譜演奏歌曲。

3、指出需要注意和演奏得不夠好的地方。

4、再次進行演奏。

五、結束部分:

小結:剛才的遊戲好玩嗎今天你們都表現得非常棒,有許多同學的反映相當的敏捷,表揚。那我們把這麼好玩的遊戲表演給其他同學看好嗎(離開活動室)

人教版音樂下冊教學設計 篇6

教學內容:

1、學唱歌曲《小松樹》

2、表演歌曲《小松樹》

3、學習簡單的蒙古舞蹈動作組合

教學目標:

1、聽唱法學唱歌曲《小松樹》,學習用輕快的聲音演唱歌曲,引導學生完整地感受歌曲的風格、旋律、節奏;

2、用歡快的動作表演歌曲《小松樹》,體驗歡快的情緒,增強身體動作的協調性。結合生活中的經驗,探索感知、體驗音樂的`節奏。

3、通過學習蒙古族人民的擠奶舞的動作,瞭解蒙古族的生活習慣與音樂特點。

教學準備:

錄音機,電子琴。

教學過程:

一、常規練習

1.隨樂曲(自選樂曲)自編動作進室,(要求自創,有較規範動作要求。主要引導學生跟隨音樂節拍或節奏)。

2.複習前課內容:表演及唱。

3.小練習:

1)蒙古騎馬式練習。

2)結合蒙古族運動專案,進行三聲部節奏練習。

二、新課學習:

1.歌曲學習:聽歌曲錄音《小松樹》;

2.第二遍教師範唱,引導學生完整感受歌曲的風格、旋律、節奏。(第二遍可隨著輕唱)

3.歌詞學習:提示式學習歌詞。

4.歌曲學習:要求同學模唱學習歌曲,教師提示式隨同學唱(錄音伴奏)。

5.通過自編遊戲表演歌曲《小松樹》,要求自創動作(引導學生用打擊樂器為同學作伴奏),從學生的自創運用中選編成遊戲進行表演。

6.舞蹈動作練習:擠奶舞動作組合:站、蹲等。

7.自編動作複習欣賞:《我是人民小騎兵》。

三、課堂小結:鼓勵與表揚,並指出不足之處。

人教版音樂下冊教學設計 篇7

一、指導思想

音樂教育是實施美育的重要途徑,對於培養學生德、智、體、美全面發展,提高全民族的素質和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有著重要作用。以音樂素質的培養為目標,使學生掌握一些音樂知識和音樂的技能技巧,更重要的是通過這一階段的音樂教學活動,讓學生在音樂的薰陶下萌發了對音樂的感知和情感反應能力,使其中多數人在今後能成為具有良好素質的音樂欣賞者或愛好者。突出音樂學科的特點,把五愛教育和活潑樂觀情緒、集體主義精神的培養滲透到音樂教育中,使學生成為四有的培養學生對祖國音樂藝術的感情和民族自豪感、自信心,並初步接觸外國優秀音樂作品,擴大視野,使學生具有初步感受、表現音樂的能力。

二、學生情況分析

1、基本情況分析:本學期所帶一年級1、2、5班音樂課,各班人數均在58人左右。大部分學生,對音樂課有著濃厚的學習興趣,而且,經過前個學期的教育以及生活中的諸多媒體的有意或無意之間的傳播,使學生已經開始產生對音樂的認識和喜愛,再對抓好本學科的教育教學來說是一件大好事。但是,對於部分學生因多方面客觀條件的限制和約束,不僅僅是對音樂方面的知識與技能懂得少得不能再少,而且在思想認識水平方面也過於“閉關自守”,即不願接受新事物式的思想理念約束著他們,對音樂課的開設絲毫不感興趣,面對這樣的情況,要想將本學期的音樂教育教學抓出較為理想的成效確實不太容易啊!

2、雙基情況:學生的整體情況預計不均衡,情況參差不齊。所以,對不同學生應用不同教法,要培養學生專長,即“普遍培養,重點發展”。使學生各方面均有提高。學生年齡小,生性活潑,我會在這一點下功夫。首先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音樂習慣,例如聽到音樂會做好課前準備,聽到節奏會安靜等,並從培養學生興趣重點發展舞蹈、律動的學習。增強學生身體的協調能力,讓學生可以漸漸增強身體的協調性、節奏感。

二、教材簡析

1、教材內容:一年級下冊共編6個主題單元和一個選唱單元。基本內容包括:音動畫故事、歌曲、欣賞、器樂、歌表演、集體舞、音樂活動和音樂知識等內容。

2、教材分析:作為全新的教材,在編寫中體現了以下基本理念:(1)強調“以學生髮展為本,注重學生個性發展”;(2)以審美為中心;(3)以文化為主線(單元主題);(4)加強實踐與創造。

新教材的曲目選擇,考慮作品的思想性、藝術性、民族性,注重歌曲的可唱性與欣賞曲的.可聽性。降低過難的識語要求和過高的技能技巧,一年級採用圖譜為主。在創造與活動中,開展多種形式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評估多方位、多角度,形式豐富多彩了。

教材是經過課該後的新教材,因此與以往的教材有很大的區別,課本共有6個單元,各單元都有明確的主題,各主題之間具有有機聯絡。以單元的形式進行教學單元內的教學內容是可以靈活組合的,這樣就可以用相對長的時間來完成一個教學內容的學習;在教材內容上,儘量貼近學生的生活,學生在日常學習和生活中常遇到的內容,如“紅燈停綠燈行”“小螞蟻”“小雨沙沙沙”等;在學習方法上,是把音樂的學習滲透在音樂活動之中,設計了豐富的音樂活動。如“聲音的強弱”“我家門前有條小河”等內容的安排。

人教版音樂下冊教學設計 篇8

教學目標:

1、通過聆聽,表現出對小動物的喜愛之情。

2、能夠自編動作參與表演。

教學重點:

聆聽音樂,表現對小動物的喜愛。

教學難點:

自編動作參與表演。

教學準備:

錄音機、電子琴

教學內容及過程:

一、開始部分:

1、聽音樂起立、問好、入座!

2、複習歌曲。

二、基本部分:

1、聆聽《公雞、母雞》

(1)完整地聆聽樂曲兩次,分辨公雞、母雞的叫聲,樂曲開始是公雞叫還是母雞叫?

(2)聽樂曲,在課本的方框中劃線條,表示聽到的公雞、母雞的叫聲。

(3)聽樂曲,分別學做公雞母雞的動作表演。

2、聆聽《我的.小雞》

(1)完整地聆聽童聲合唱,感受歌曲活潑、歡快的情緒。提示學生回答歌中比表現的小雞的可愛處有哪些?聽了這首歌后是愉快還是悲傷,併為課本上的小人頭塗上顏色。

(2)復聽歌曲,自編動作表現出對小雞的喜愛。

(3)隨著歌曲錄音用自編的動作表演。

3、編創與活動:

(1)認識鈴鼓,並在教師示範下學會演奏鈴鼓的正確姿勢。

(2)把演奏鈴鼓的方法留給學生分小組討論,怎樣奏出短音?怎樣奏出長音?

(3)試著用鈴鼓為學過的歌曲伴奏。想一想哪首歌曲合適?選一首讓大家唱,並有幾個學生用鈴鼓伴奏。

三、結束部分:小結。

人教版音樂下冊教學設計 篇9

一、學科學期教學目標

音樂是一門情感的藝術,在音樂的教學過程中要以審美為核心,以興趣愛好為動力,讓學生與音樂保持密切聯絡、享受音樂、用音樂美化人生的前提。根據學生身心發展規律和審美心理特徵,本學期的教學目標以豐富多彩的教學內容和生動活潑的教學形式,激發和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學內容應重視與學生的生活經驗相結合,加強音樂課與社會生活的聯絡。音樂教學要面向全體學生,注重個性發展,重視學生的音樂實踐和音樂創造能力的培養。

二、學生基本情況分析

一年級學生在上學期已學過一些兒歌,大部分學生對音樂的學習積極性非常高,上課紀律也不錯,舉手發言的學生很多。從整體水平來看,這些學生經過一個學期的學習,行為習慣方面進步較大,學習目的性也有所增強,個別學生的音樂學習習慣有所改進。每個班都有一些表現非常棒的學生,他們在音樂活動中起到了很好的帶頭作用。但還存在著個別學生不能自律,因此在教學中還是要加強常規教學,這樣才能保證教學的順利進行。因此這學期對他們的音樂感受力、表現力要進一步加強訓練。

三、教材分析

本學期採用了新教材,增加了學生唱的和欣賞的內容。以審美為核心,以音樂的美感來感染學生,以音樂中豐富的情感來陶冶學生,使學生逐步形成健康的音樂審美觀念、高尚的道德情操以及音樂必要的審美能力。

四、教學重點、難點

(1)感受自然界和生活中的各種聲音。能夠用自己的聲音或打擊樂器進行模仿。

聆聽兒歌、童謠、進行曲和舞曲,能夠通過模唱、打擊樂對所聽音樂作出反應,能夠隨著進行曲、舞曲音樂走步、跳舞。

(2)參與各種演唱活動。

(3)能夠完整地背唱所學過的歌曲,參與各種演唱活動。

能夠隨著音樂自由發揮想象力,用簡單的形體動作配合音樂節奏表演。

感受生活中的音樂,能夠運用人聲、樂器模仿自然界或生活中的'聲音。

樂於與他人共同參與音樂活動。

五、教學措施

1.在日常生活中多學習,提高自身的文化修養和教學水平。

2.課堂形式設計多樣,充滿知識性、趣味性、探索性、挑戰性以及表演性。限度的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並使他們限度地學到知識,掌握技能。並注意在課堂上採取一定的形式,培養學生的團結協作能力及創新能力,用輕鬆的課堂形式讓學生喜愛音樂課。

3.因材施教,對不同的學生要注意採用不同的教學手法,使學生能夠充分發展。

4.設計好每堂課的匯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人教版音樂下冊教學設計 篇10

教學內容:

欣賞

1.管絃樂曲《紅旗頌》。

2.歌曲《紅旗飄飄》。

3.歌曲《國旗頌》。

教學目標:

1.感受器樂曲《紅旗頌》的音樂情緒及演奏的形式。能邊聆聽樂曲《紅旗頌》邊看油畫,邊結合歷史知識描述《開國大典》的盛況。

2.感受歌曲《紅旗飄飄》《國旗頌》的音樂情緒及演唱形式;能哼唱歌曲《紅旗飄飄》中一句或幾句曲調。能邊聆聽音樂,邊即興模仿中國健兒在奧運開幕式行進時的姿態。能描述自己面臨不同場合升國旗時的聯想與感受。

教學過程:

1.教師介紹《紅旗頌》的作者及首演的背景,然後播放錄音。

2.學生聆聽引子及第一部分主題。

3.教師引導學生從這段引子和主題中,聽出樂曲分別用了哪些樂器來演奏其中聽出了什麼熟悉的音調(《國歌》音調)

4.聆聽第二部分(展開部)。聽後,學生暢談:從樂曲中聽辨出節奏、音型有什麼特點這段樂曲在演奏的形式、樂曲的風格較第一段有何不同

5.聆聽第三部分及尾聲。

6.學生邊聆聽樂曲邊觀看油畫《開國大典》,結合語文知識和歷史知識,各自暢談聽後的感受和對樂曲的理解。描述《開國大典》時的盛況。

7.學生對以上的見解進行評價,教師參與評價活動,說出自己的`理解。

8.欣賞男聲獨唱歌曲《紅旗飄飄》。

9.學生自由討論《紅旗飄飄》的音樂情緒、演唱形式以及表達的主題思想。

10.學生隨錄音邊看歌譜邊隨之哼唱。

11.如果高音區有困難,教師可作移調處理。學生可暢談對這首歌曲的感受,並說出對其中哪個樂句的印象最深。(可能會有不同答案,教師都應予以鼓勵)

12.學生聆聽音樂,即興模仿中國健兒在奧運開幕式行進時的姿態。

13.欣賞歌曲《國旗頌》。引導學生討論這首歌曲的音樂情緒、演唱形式,以及表達的主題思想。

14.引導學生進行想象,描述自己面臨不同場合升國旗時的聯想與感受.(參考課本的插圖:_國慶節升國旗的群眾集慶場面)。

15.反饋與評價:

人教版音樂下冊教學設計 篇11

一、教材分析

《假如》是一首兒童詩,藉助“馬良的神筆”,表達了對小樹、小鳥和殘疾人發自內心的關愛。它從獨特的兒童視角展開,富有深厚的情感積澱,具有強烈的感染力。

二、學生分析

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每一位兒童都是一名詩人。”我們應當看到,兒童與詩歌有著緊密的血緣關係。作為教師,應當積極引導,讓學生感受到學習語文的快樂。

三、學習目標分析

1.知識與能力目標:會認“良”等九個字,會認會寫“尋”等八個字,培養學生的識字寫字能力。

2.過程和方法目標:通過自主、小組合作和遊戲等識字方法,提高學生的識字水平;通過多種形式的讀書活動,使學生把課文讀正確,讀流利,讀出感情,並且在讀中有所感悟和生成。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有關愛他人、關愛環境、關愛生活的美好願望,並嚮往和追求美好的事物。

四、學習重點分析

1.識字和寫字

2.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從而對課文有自己獨特的感受和體驗。

五、學習難點分析:

讀悟結合,理解文意。

六、課前準備

(1)教具:課件、字卡、詞卡。(2)學具:紅色心形卡片

七、學習過程

(一)故事導情,激趣入題

1.講故事,奠定情感基礎:

a.播放課件中《神筆馬良》的故事。

b.激情引說:是啊,這枝筆可真神奇!畫什麼,什麼就會變成真的。假如,你有一枝這樣的神筆,你最想畫什麼?

(“神筆”可謂神來之筆,它既能激發學生的思維,又可貫穿全文始終,因此,上課伊始,我便用《神筆馬良》的故事匯入新課,這既為口語交際和朗讀做準備,又奠定了學生的情感基石。)

2.揭示課題,板書齊讀

a.引語:小朋友的願望都那麼純真而美好,今天讓我們一同去看看另一位同學的願望,她寫了一首小詩,名字叫《假如》。

b.板書課題,齊讀。

(順勢而引,將文字自然呈現與學生的學習過程中。)

(二)初讀感知,趣味識字

1.配樂範讀,激趣讀文。(在優美的音樂中,將學生帶入文字,並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2.學生自讀課文,自學生字。(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3.小組合作,利用撲克牌識字。(在玩中識字,培養學生合作交流的能力。)

4.全班交流,遊戲識字:

a.七巧板遊戲:如果大家能把這些生詞都讀準了,那麼,這些卡片會變成有趣的圖形來。

(課件出示帶拼音的詞語:縮著身子遙遠尋食哭泣健康操場開火車讀與齊讀相結合。)

學習“遙”時,引導學生背誦學過的諺語“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

學習“健康”時,引導學生想想,你在哪個地方見過“健康”這個詞?

學習“泣”時,鼓勵學生思考,你有什麼識字好辦法,向大家推薦一下?

b.出示心形生字卡,指名讀與齊讀相結合。學生讀一個字,就在黑板上貼一個字,並有意識地貼成一個大心形。

(在遊戲識字過程中,學生參與積極的情感,並且愛學樂學,認真投入其中。)

5.引導發現,指導書寫:

a.課件出示“良”“食”,引導觀察,說說你發現了什麼?

b.老師要寫這兩個字了,誰來提醒我,寫的時候,要注意什麼呢?

c.教師範寫,學生書空。

d.學生練寫:如果你覺得哪個字寫得好,就在旁邊畫上一顆五角星。(這是學生自評的學習過程。)

e.練習給“良”組詞。(用“善良”這個詞自然過渡到課文的朗讀。)

(三)指導朗讀,讀中感悟

1.指讀正音,並思考:善良的`小作者用馬良的神筆給誰畫了什麼?

2.指名回答,出示課件:

a.假如我有一枝馬良的神筆,我要給窗前的小樹畫一個紅紅的太陽。

b.假如我有一枝馬良的神筆,我要給樹上的小鳥畫許多好吃的穀粒。

c.假如我有一枝馬良的神筆,我一定給不幸的朋友西西畫一雙好腿,還他一個健康的身體。

3.創設情境讀,練讀第一小節:

a.出示課件,創設情境:冬天來了,寒冷的北風呼呼地吹著,一棵小樹孤零零地站在窗外,被風吹得搖搖擺擺,凍得瑟瑟發抖。小樹在寒冷的北風裡,縮著身子,輕輕嘆息。

b.老師相信,現在,你一定有自己的感受,那麼,就帶著這種體會和感受有感情地讀這幾個詞。(出示詞卡:在寒冷的北風裡縮著身子輕輕嘆息)

c.小作者感受到了小樹的寒冷和孤獨,於是,她畫了一個紅紅的太陽,陽光好溫暖啊!這樣,小樹在冬天也能---(出示詞卡“快活地成長”)誰來快活地讀一讀?

d.帶著你的獨特感受練讀第一小節,老師相信,這次你一定能讀得更好。(學生自由練讀。)

e.誰來展示讀給大家聽一聽?(展示讀)

你認為他哪兒讀得好?(評讀)

你能比他讀得還要好嗎?(激讀,賽讀)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因此,在本環節設計中,我力求體現這一理念,通過創設情境讀、展示讀、評讀、激讀、賽讀的方式,鼓勵學生讀出自己的獨特感受,這樣的讀書過程也是張揚學生個性、激發學生靈性的過程。)

4.同桌合作讀,讀中感悟第二節:

a.激勵引讀:小朋友把第一小節讀得這麼好,相信你們也一定會把第二小節讀得很好。請同位之間互相幫助,互相檢查,練讀第二小節。

b.同位展示讀。(可引導同位每人讀一句。)

c.說說你讀懂了什麼?

d.聯絡生活,引發情感共鳴:當你餓了的時候,在家等媽媽,你當時的心情怎麼樣?小鳥的心情和你一樣,它只能呆在家裡,幹什麼?(引讀“苦苦等待,餓得哭泣”,讀出感情。)

e.小作者想到了小鳥的可憐,就給樹上的小鳥畫了許多好吃的穀粒。鳥媽媽再也不用到……(師生合作,接讀課文。)

f.指名讀第二小節。

(學生的體驗來自生活,教師要結合學生的生活經驗,調動學生的情感因素,來感悟文字,這樣,讀書時的表達真實有感染力。)

5.小組合作讀,讀出對西西的祝福。

a.小組合作練讀第三小節。

b.小組展示讀。

c.置疑導讀:我們都有健康的身體,能在操場上奔跑,在草地上游戲,而不幸的西西只能……現在小作者給不幸的西西畫了一雙好腿,有了一個健康的身體,他可以和我們一起,在操場上奔跑,在草地上游戲,他還可以……

d.讓我們帶著自己的感受,齊讀第三小節,共同為西西祝福吧!

(合作探究是有效的學習方式,通過互相交流、互相啟發,共同探究,學生不僅有所發現,而且,合作精神、協作能力都有所提高。)

6.合作練讀,感悟全文:

a.男女生合作讀:男生讀每小節的第一句話,女生讀每小節的第二句話,最後一小節,男女齊讀。

b.師生合作讀:教師讀“假如我有一枝馬良的神筆”,學生接讀。最後一小節,師生齊讀。

c.讀完全文,你明白了什麼?

(結合板書中的心形,在兩種方式的合作朗讀中,引導學生對文字的感悟更加深刻。)

(四)情感拓展,練習寫話

1.教師激情總結:小作者極其渴望有一枝馬良的神筆,他沒有給自己畫好玩的玩具,好看的衣服,而是幫助了小樹,小鳥,還有不幸的朋友西西,幫助了那些需要幫助的人。可以看出,他是一個多麼善良,多麼有愛心的人啊!假如,你有一枝馬良的神筆,你所寫的也都會實現,那麼,你最想寫什麼呢?拿出你手中的神筆,模仿詩中的格式,把你的想法盡情地表達出來。

2.課件出示:假如我有一枝馬良的神筆,我要給______

3.學生在心形卡片中寫話。

4.在音樂聲中,學生展示讀,並把寫話內容貼到牆壁上的“愛心家園”中。

5.播放《愛的奉獻》,昇華情感。

(將朗讀與寫話相結合,讓感悟的情感及時留於筆端,在美妙的音樂中,學生對生活的美好願望自然流淌,此時,學生的情感得以昇華。)

(五)課外延展,佈置作業

把你美好的願望用手中的畫筆畫出來,並給這幅畫起個名字。

(這種作業設計,使學生帶著美好的願望,帶著自己獨特的讀書體驗走出課堂,走向寬闊的心靈牧場。)

人教版音樂下冊教學設計 篇12

教材分析

《採山》是一首活潑、輕快的少兒歌曲。歌詞形象地描繪了鄉村孩子在雨中採山的形象,歌中描述了小朋友在濛濛細雨中去採山的愉快的心情,表現了小朋友光著小腳丫採山靈巧的身影,靈活的手指,採來蘑菇、木耳、野果、山菜豐收的喜悅香甜在心中的感受,連夢中都需要笑出聲來。

教學目標

1、讓學生感受採山這種愉快的勞動樂趣,能隨樂進行身勢律動。

2、能準確掌握重難句的節奏型,並能利用節奏更好地學習歌曲。

3、能認真傾聽和學唱歌曲,能完整、準確、連貫地演唱完歌曲。

4、能在演唱的同時加上身勢動作的律動來配合表演歌曲。

5、通過對歌曲的學習使孩子懂得了勞動的意義,激發學生做一個愛勞動的孩子。

教學重點

指導學生用歡快自然的聲音演唱歌曲。

教學難點:

1、歌曲中十六分音符和休止符的`掌握和運用。

2、學生參與各項活動的積極的態度和情緒的把控。

教具準備:

多媒體、鋼琴、圖片、打擊樂器

教學過程:

一、匯入

1、師:同學們,老師手提竹籃幹什麼去

2、讓歌曲告訴你,播放《採山》音樂,學生聆聽。

【設計意圖】利用遊戲減輕師生的心理壓力,形成一種輕鬆平等的師生關係,有利於學生調動情緒,帶著愉快的情緒開始音樂課。同時,初步感知歌曲。

二、初步感受、表現歌曲。

(一)感知歌曲

1、播放音樂,讓學生知道什麼是採山。

2、再聽音樂,學生體會歌曲情緒。

3、老師有哪些收穫(播放《採山》)學生回答。

4、老師採了這麼多東西,心情怎麼樣啊你們用表情和肢體告訴老師好嗎(播放《採山》)

【設計意圖】讓學生視聽結合,體會歌曲情緒。在不知不覺中,讓學生反覆聆聽和感知歌曲。

5、你最喜歡其中的哪一句唱一唱好嗎生唱,師及時給予表揚。

(二)學唱歌曲

1、節奏訓練

(1)_____|___0_____0|_____0

(2)將節奏連起來讀一讀拍一拍。

採呀採蘑菇0|採呀採木耳0|採來山菜|嫩又鮮0||

花呀花滿籃0|果呀果滿籃0|彩裙飄飄|也帶甜0||

【設計意圖】進行節奏訓練,為後面的十六分音符打基礎,從而降低歌曲的難度。

2、歌詞教學

(1)師教學生按節奏朗讀歌詞。

(2)齊讀歌詞。

【設計意圖】通過以上兩種方式,使學生加深對歌詞的理解,更於無形中培養學生的節奏感,為學生學唱歌曲打下基礎。

3、唱歌教學

(1)跟音樂哼鳴,加深學生對歌曲的印象。

(2)用“嚕”隨音樂唱,加強發聲練習。

(3)用“啦”隨音樂唱,進一步加強發聲練習。

(4)放慢速度,跟琴輕唱歌曲。

【設計意圖】學生跟琴輕唱、自學,調動學生的主動性。

(5)跟歌聲旋律輕聲感受。

(6)師生接龍,並對學生所學進行指導糾正。

(三)處理歌曲

(1)畫旋律線,引導學生準確完整演唱全歌。

(2)學生用打擊樂器伴奏並演唱。

(四)拓展與昇華

1、師問生答。歌中小朋友幫媽媽採山,你們放心後幫媽媽幹什麼呢(掃地板、洗衣服等)我們把它編到歌曲中試唱

2、我們把它編到歌曲中試唱。(揹著書包回家走,小小腳丫跑得歡,掃呀掃地板、洗呀洗衣服、我幫媽媽做家務,等著媽媽回家來,媽媽臉上笑哈哈。)

【設計意圖】充分給予想象的空間,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從而更好地表現音樂、創造音樂。

三、小結

同學們表演得真棒!通過你們的表演老師能感受到採山的快樂和這種勞動給我們帶來的樂趣,所以我們平時在生活中熱愛勞動,要主動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讓我們從身邊的小事做起,做一個自立、懂事熱愛勞動的好孩子,好嗎(隨音樂走出教室)

人教版音樂下冊教學設計 篇13

教學目標:

1、欣賞薩克斯獨奏《回家》,感受樂曲的款款深情和旋律的悠揚柔婉,以及薩克斯管所獨具的蕩氣迴腸的聲音效果對音樂氛圍的營造與烘托。

2、認識吹管樂器薩克斯,瞭解它的形狀和音色特點。

教學重點:

感受樂曲悠揚柔婉的情緒特點,認識吹管樂器薩克斯,瞭解它的外形和音色特點。

教學難點:

體驗薩克斯管所特有的音色效果對音樂氛圍的營造與烘托,以及對“家”的主題的深化。

教學過程:

1、組織教學:複習歌曲《故鄉的小路》(鞏固兩聲部旋律和表現歌曲情緒)

2、匯入:走在故鄉的小路上讓我想起我的家,家:原本是住所,是可以供人遮風擋雨的地方。家是我們停泊的港灣,家,是溫暖的地方,因為那裡,有自己最愛的——親人。

師:今天我們來進入第五單元的學習《溫馨的家》,聽一首樂曲,它的`名稱——《回家》

3、初聽:演奏樂器——薩克斯管

4、瞭解薩克斯管,課件+ppt

5、瞭解了薩克斯管,我們再回到樂曲《回家》:首先通過五線譜來視唱旋律(用lu哼唱,唱好旋律中的切分節奏、附點節奏和連音線旋律)分小組或男女生演唱旋律,熟悉旋律,其次可以用唱名譜視唱旋律,從而加強對音準的練習和指導,再次可以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個別範唱

6、復聽:樂曲有幾個主題,各主題不同的情緒

師:第一主題(旋律平穩、舒展,帶有少許憂傷,表達作者對家人的思念之情)

第二主題(節奏緊湊,十六分音符的加入使得樂曲顯得更加激動,表達作者回家見到親人的喜悅之情)

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感受樂曲所要表達的情緒,進一步理解樂曲的內涵

7、再聽:ppt視訊(感受薩克斯所帶來的音樂效果)

回家問候父母,長輩、親人,送去祝福,感受家的溫暖。

人教版音樂下冊教學設計 篇14

第八單元鐘聲

教學內容:學唱歌曲《楓橋夜泊》

教學目標:

1、通過學唱古詩歌曲,增進學生對古詩文化的瞭解,並能用較長的氣息和連貫的聲音演唱歌曲《楓橋夜泊》。

2、瞭解寺廟中那幽靜、悠遠的鐘聲給人帶來的思鄉愁緒。

3、通過活動複習學過的古詩歌曲,激發學生對古詩文化的熱愛。

教學重點:能用較長的氣息和連貫的聲音演唱歌曲《楓橋夜泊》。

教學難點:歌曲的第二樂段

教具:鋼琴、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創設情境:

1、聽古箏曲《漁舟唱晚》(由一名學生演奏),學生走進教室。

2、大螢幕出示:《全唐詩》的畫卷,學生觀看。

二、複習歌曲

匯入新課:

1、導言:聽著這優美的古箏曲,賞析這名詞佳句,你們有什麼感受?剛才大螢幕出示了哪幾首詩?(學生說出詩的名字)。

2、師:這幾首詩共同特點都出自哪個朝代?

3、師:唐詩是我國優秀的文學遺產之一,也是全世界文學寶庫中的一顆璀璨的明珠,儘管離現在已由一千多年了,但許多詩篇還是為我們所廣泛流傳。有一首歌唱到“唐詩裡有畫,唐詩裡有歌,唐詩裡有苦,唐詩裡有樂”,你們還記得是哪首歌嗎?

4、學生有感情演唱《讀唐詩》。

5、師:歌中唱到的“楓橋的鐘聲”是哪首詩的詩句?誰的.作品?誰能解釋詩的大意?

6、師:讓我們一起進入古詩的意境中,來體會詩人張繼的思鄉愁緒。

(播放古詩課件),學生體驗情感後,在教師啟發下配樂(《楓橋夜泊》的音樂)有感情的誦讀《楓橋夜泊》。

7、師:同學們想不想聽根據這首詩譜寫的歌曲《楓橋夜泊》?

三、學習歌曲《楓橋夜泊》

1、初聽:播放歌曲《楓橋夜泊》,學生初步體驗。聽聽音樂是怎樣表現這種思鄉的情緒的?

2、學生從音樂要素:速度、力度、旋律等來分析。(教師劃旋律線引導學生體會旋律特點)

3、復聽:歌曲的高潮樂句在什麼地方?這就是歌曲的第二樂段。

教師唱這句最具特色的部分,讓學生體驗情緒有什麼變化?(情緒更激動,突出了思鄉的情感。)

4、學習第一樂段:

教師彈奏旋律,學生用“lu”哼唱,觀察歌曲有哪五個音組成?

學生隨琴視唱旋律。

5、學習第二樂段:

運用對比的方法,讓學生理解第二樂句切分音的效果(寄託著對親人的無限深情),模唱解決節奏難點。

視唱第二樂段曲譜。

6、完整填詞演唱。

7、師:你們知道寒山寺嗎?

8、學生介紹蒐集的關於寒山寺的資料。(課件:寒山寺的圖片)

9、師:其實寒山寺是一座小寺,本身並不巨集偉,是張繼的《楓橋夜泊》增添了寒山寺的魅力。詩的書法作品和意境畫更增添了這座古寺的內涵。(課件:書法作品和意境畫)

10、師:書法作品和意境畫的賞析,使我們對悠久的歷史文化更加崇敬,現在讓我們將音樂、詩歌、繪畫融為一體,再次演唱《楓橋夜泊》,感受古典文化帶給我們的藝術魅力吧。

四、活動:古詩演唱會

1、讓學生回憶以前學過的古詩歌曲。

2、採用比賽的形式來複習古詩歌曲。

3、每組組長抽籤選曲目。

4、小組設計表演形式進行排練。

5、各小組的展示。

五、教師小結下課

隨筆:除不顧瞭解了中國的寺廟文化,能用連貫、自然的聲音演唱《楓橋夜泊》。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