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書籍心得體會集合15篇

來源:果殼範文吧 3.16W

我們得到了一些心得體會以後,通常就可以寫一篇心得體會將其記下來,它可以幫助我們瞭解自己的這段時間的學習、工作生活狀態。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閱讀書籍心得體會,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閱讀書籍心得體會集合15篇

閱讀書籍心得體會1

在文學史上,有許多的經典名著將要永不垂朽,就象《簡愛》這樣深深地進入人們的靈魂。讀它,給你或許不是瞬間力拔山兮的氣量,但卻像品一杯香味悠遠的清茶,彷彿聽一首餘音繞樑的名曲。又如撩人的春風醉人的春雨親吻過越冬的枯枝:外觀雖然乾裂,生命卻已被從內部喚醒。

簡愛是個孤兒,在裡德舅母家中,她受盡屈辱,形成獨立,堅強,自尊的性格。在路德孤兒院,她經歷了一生難得的挫折,覓見了真正的友誼。在桑菲爾德莊園,她釋放了青春最火熱的激情,然後,遇見了美麗的愛情。

每個人都很平凡而普通,吃喝拉撒中成長起來,都會烙下人間煙火的痕跡,並受七情六慾的支配。在桑菲爾德莊園,從相遇相知到相愛,簡愛和羅徹斯特先生已然成了融為一體的靈魂。真情告白後,他們度過了簡愛生命中最快樂安靜的時光,彼時卿卿我我,此時花前月下。

劇情發展到一定階段,正如峰迴路轉一樣。當陌生人梅森突然闖入他們的婚禮,並說出羅徹斯特先生的身世後,簡當晚就果斷脫下剛穿上的新婚禮服,冷靜之後,

“我要離開你!”

她的理由很簡單,“我要尊重我自己!”

從莊園出走的簡愛,孤身在廣闊的原野上。那一刻,雷電交加,路途迷茫。裡德太太的暴力,洛伍德孤兒院的苦難,她都能挺住,但這一次,她徹底失望了。

當一個人傾盡真情之後,得不到預期的效果,要麼加倍的報復,要麼無恥的墮落。

《簡愛》該何去何從呢?

風雪交加夜,燈火映佳人。從荒原上闖出來的簡愛,此時端詳寧靜。經歷了所有該經歷的之後,使她變得更加透明,透明的就像眼前跳動的燭光。當然,如果此時羅徹斯特先生出現在她面前的話,她將會重整行裝,重新打理。

門開了,眼前並不是羅徹斯特,是一張清俊的面孔,他舉止優雅,行為彬彬有禮,話語差點兒打動了簡愛。直到此時,她才發現。她的心,一直都在桑菲爾德莊園,眼睛始終盯著羅徹斯特。

她始終堅信:能夠尊重自己的女人不會有太壞的結果。

終於他的訊息來了。不過,由於經歷了家庭的變故,他現在已經成為雙目失明的殘疾人。可這一切對於簡和羅徹斯特來說,結局在料定中會必然發生,正像所有的古典小說結尾那樣,有情人終成眷屬。

簡·愛蔑視財富、蔑視社會地位和宗教的威儀,她認為,“真正的幸福,在於美好的精神世界和高尚純潔的心靈。”她展現出來的人性美,在那個時代是那樣難能可貴。難怪她的信念和行動展現出來的力量,深深的打動了一代又一代讀者的心,使生活在金錢萬能的社會中的人們的靈魂得到淨化。

筆,在我手中飛快的旋轉舞蹈,抱著快要讀完的《看見》,在書上劃下這句話。的確,人若在暴風雨的洗禮下被擊垮,又怎能看見雨過天晴後的彩虹?

十幾年前,柴靜剛剛跨進中央電視臺,她幾乎不知所措,批評與譏笑幾乎生吞了她,她這樣寫道:“我知道自己身上已經開始發出了失敗者的味道……幾乎就意味著沒有指望了,很快你就會被盯上,毫不留情的被撲倒在地上,同伴會四處逃散,甚至顧不上看你一眼。”

想想自己,挫敗和糾結是我對自己上學期的總結。我在學校一天一天過這一成不變的學習生活,拼命地紮在書堆裡,我知道自己基礎不如別人,所以更是努力的去做各種練習題,我總是晚上很遲才睡,早上第一個起床,別人吃飯吃20分鐘,我只吃10分鐘。我奔跑著,在教室,食堂,宿舍之間奔波,在無邊的題海里掙扎,但似乎總是事與願違,成績總是不夠好,搞得自己心中焦慮不已。我覺得自己就是那個跌倒在起跑線上的失敗者,什麼希望都沒有,在失望的黑夜中徘徊。借句柴靜的話:“這些不是我打心眼裡有慾望的題,他們不會觸動我。”這也許就是為什麼我總是學不好的原因。在夜裡,我總是習慣性地將自己蜷成一團,縮在被子裡,“我還能實現夢想麼?”我一遍一遍的反問自己。“也許,實現不了了吧。”我煩躁的將被子蓋在頭上,卻怎麼也無法入睡。

半夜,我掀開被子開了檯燈,把自己埋進書裡,我看見了柴靜,看見了她瘦小卻又無比倔強的背影。她在一次又一次的挫折中慢慢改變,慢慢適應,慢慢成長。她最終找到了自己,得到了認可,她依然在追逐夢想的這條路上執著,儘管生活需要她做小改變,她依然一步一步的向著夢想的方向奔跑。對我來說不也是一樣的麼?若把目標比做靶子,環境需要你脫靶的時候,你可以脫靶,但你不能失去自己的目標。那是墮落。而我,不能墮落。錢學森曾說過“不要失去信心,只要堅持不懈,就終會有成果的。”我需要一步一步堅定執著地走下去!就像柴靜一樣,領導曾經在柴靜低落時告訴她“扶不起來就不扶了”但她沒有放棄,她始終堅持,她有目標,她從不屈服!而這正是我要學習的。無論遇到什麼,都要堅定、勇敢地走下去。

挺住,是一種堅持,是一種態度,是一種勇氣。我每天必須鼓足勇氣面對每一件事,用嚴謹的態度去對待每一次作業,要將勤奮的習慣堅持下去才行。這又有什麼難的!

要從容地著手去做一件事,一旦開始,就要堅持到底。新的一學期即將到來,我還將繼續前行,我無法預料會發生什麼,但我知道,柴靜會一直引領我走過每一道坎坷。不管前方的路有多苦,只要方向正確,不管多麼崎嶇不平,只要勇敢地挺住,都比站在原地更接近幸福!

閱讀書籍心得體會2

4月23日是第x個“世界讀書日”,節日的初衷就是為了呼籲更多人去讀書,愛讀書,好讀書,要求人人讀書,讓讀書成為每個人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鼓勵人們尤其是年輕人發現讀書的樂趣。20xx年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倡導全民閱讀,建設書香社會。”這是繼20xx年政府工作報告中首次提出“倡導全民閱讀”後,再次將全民閱讀寫入政府工作報告,並在報告中首次提出“建設書香社會”。

然而隨著生活節奏的加快、娛樂的多樣化和通訊工具的便捷化發展,人們的閱讀方式轉變為電子閱讀,紙質書籍離我們越來越遠了。在全民讀書日到來之際,我們呼籲越來越多的市民拾起書籍,靜下心來,在知識的海洋遨遊。

讀書日的由來

世界讀書日全稱“世界圖書與版權日”,又稱“世界圖書日”,最初的創意來自於國際出版商協會。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選擇4月23日的靈感來自於一個美麗的傳說。4月23日是西班牙文豪塞萬提斯的忌日,也是西班牙伊比利亞半島東北部加泰羅尼亞的大眾節日“聖喬治節”。傳說中勇士喬治屠龍救公主,並獲得了公主回贈了禮物——一本書,象徵著知識與力量。每到這一天,女士們就贈送丈夫或男友一本書,男人們則回贈一枝玫瑰。1995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宣佈4月23日為“世界讀書日”,致力於向全世界推廣閱讀、出版和對智慧財產權的保護。

閱讀書籍心得體會3

本次學習,最大的收穫是:第一次聽說一個全新的名詞——群文閱讀。兩位老師從群文閱讀角度向我們展示了另一種閱讀形式,給我們帶來了耳目一新的閱讀課堂。於教授細緻的分析了群文閱讀的內涵。

所謂群文閱讀就是圍繞著一個或多個議題選擇一組文章,而後教師和學生圍繞議題展開閱讀,最終達成共識的過程。王曉娟老師執教了《謝爾詩中的"不可思議"》。王老師不緊不慢,自然親切的語言,聲情並茂地朗誦,帶著孩子們在詩中想象畫面,發散了孩子們的思維,孩子們感受了詩歌的快樂與"不可思議",讓孩子們認識了一個充滿童趣的謝爾。四川瀘州的國小語文教師吳群執教了《孫悟空成長的啟示》,細緻的分析了孫悟空的成長曆程,孫悟空從一個狂妄自大的石猴最終成長為成熟穩重的鬥戰勝佛,其中經歷的酸、甜、苦、辣,低谷與高潮時他的心理成長變化等。在教師生動幽默的語言中,更是激勵著孩子們去大量閱讀,享受閱讀帶來的思維碰撞,帶來精神上的愉悅。

通過學習我對群文閱讀有了新的認識,落實"群文閱讀"的前提是選好文章。教師要結合教材及課外讀物,針對相同的議題,進行多文字的閱讀內容選擇,進而才能進行多個文字、同一個議題的教學。這就需要教師大量的去閱讀,去尋找同一個主題的文章,對大量的文章篩選之後給學生去讀。這樣有針對性的閱讀指導,可以拓寬孩子的閱讀視野,引領孩子的閱讀生活。更有利於培養學生整體把握文章的能力,有利於學生自主閱讀能力的提高。

此次素質講壇群文閱讀研討活動,帶給我全新的思考,要想給孩子一碗水,自己必須先有一桶水,要想上好群文閱讀課,教師必須付出大量的精力去備課,去讀書,然後帶領孩子去讀書,用閱讀給孩子們帶去快樂,讓孩子們沐浴在書的芳香裡——多讀書,讀好書,好讀書,讀整本書。

閱讀書籍心得體會4

文學名著是人類文化和思想的精華,閱讀文學名著不僅能讓學生享受到優美文學藝術的薰陶,還能體悟人生的經驗與智慧,激發孩子們的人性情懷、精神理性和社會責任感。為此我決定從引導學生賞讀中國的四大名著入手,弘揚傳統文化的學習。

不過名著閱讀是一個長期而漫長的過程,考慮到有些學生可能由於興趣的轉移或課餘時間的不足會半途而廢,甚至有些學生會盲目亂讀,也許還會有些學生只追求情節而盲目冒進,毫無計劃,沒有目標等這些情況,因此我首先對學生閱讀名著的時間和篇目做了一個統籌安排,要求學生有目的,有計劃地進行閱讀訓練。每星期上一節專門的閱讀課,規定統一的閱讀篇目,如根據每冊課本後附錄中名著導讀推薦的篇目《西遊記》《三國演義》《水滸傳》等,有計劃的對學生進行指導閱讀,讓學生由淺入深,循序漸進。這樣不僅把學生領引到了名著的神聖殿堂,同時也激發了他們的閱讀興趣、培養了良好的閱讀習慣。

同時還提醒他們在對名著進行深入瞭解和閱讀的過程中,還要針對一些精彩章節、自己喜歡、崇拜的人物進行賞析,領悟人物的人格魅力,真切的感受名著的`內在魅力。在閱讀賞析中受到精神的感染和薰陶,讓學生更懂得了感恩、誠信、勇敢、正直、講道義等的真正內涵。另外為鞏固加深閱讀的效果,我便每兩週在班上舉行一次活動,如:讀書交流會,讀書報告會、討論會、辯論會、演講比賽、談讀後感等。如在閱讀《水滸傳》後就舉行了以“我最喜愛(或佩服)的水滸英雄”為題的讀書報告會;在讀了《三國演義》後就進行了曹操是奸雄還是真正的英雄的辯論會。等等。

這樣通過名著閱讀,學生不但養成了寫讀書筆記的好習慣,閱讀能力、寫作能力和口語交際能力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而且更重要的是豐富了學生的精神生活,滿足了學生渴望廣泛認識自然、社會、人生的心理,加厚了學生的文化素養、讓傳統文化得以傳承,從而實現了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說過的:“閱讀應當成為孩子掌握知識的極為巧妙的工具,同時又是豐富的精神生活的源泉”。

閱讀書籍心得體會5

這次聽劉憲華“主題閱讀”的課讓我大開眼界,領略了不同的授課方式。下面我就我自己的感受,談談我的體會。

1、主題閱讀明確了學習的目的,學生帶著主題來閱讀,激發了學習的興趣。主題閱讀的心基礎是學生的興趣,有人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自己喜歡的,才有可能廣泛地去閱讀。學生只有明確了學習的主題,才能深入地去研究,才能通過閱讀找到其中的快樂。從小就培養學生的這種文化底蘊,其妙處不僅僅在於多認字,更重要的是一種人生的沉澱。這種嘗試有時候是膽量的問題,第一個吃螃蟹的人往往會取得意想不到的成功。

2、主題閱讀有力地開發了教材,讓學生有書可讀,讀得全面。經濟時代和網路時代的到來,文字的地位在慢慢下降,學生越來越不愛讀文學作品。教育部門雖然已給中學生提供了許多“文學作品必讀篇目”,但真正去讀過的同學很少。

讀書已經不再成為需要,而那些必讀篇目也成了學生心上的一筆筆債務。如何改變這種狀況,讓學生從文學作品中吸取有益的營養,成了當今中學語文教學亟待解決的大問題。“主題閱讀”就解決了這個問題,學生可以藉助一本書瞭解一個主題的,藉助一本書讀很多篇書,藉助一本書豐富閱讀積累。

3、語文主題學習對學生寫作能力的提高有一定幫助。它給學生提供了一種有效的閱讀方法,讓學生從自己的興趣出發,充分調動學生主觀能動作用,並且讓個人的興趣完成由淺入深、由粗到精的蛻變,同時又充分利用學生相互間的影響、學習作用,通過交流,達到對文學作品的閱讀、理解、體會目的,另外,它不只是停留在閱讀文學作品的層面上,讀可以促進寫。主題閱題可以幫助解決學生寫作素材的大問題,讓學生對自己感興趣的事物從語言文學的角度進行深入的研究,全方位地瞭解這一事物中蘊含的哲學思想、文化心理、人類情感、生活情趣,為學生的筆記、縮寫、改寫和仿寫提供豐富的題材,開拓思維空間,成為學生寫作起步的根據地。

以上是我的幾點體會,在以後的教學工作中,我要認真學習教學方法,讓學生在快樂的學習中掌握更多的知識。創新地運用主題學習的方法,將語文學習與學生生活體驗緊密結合,真正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在我的感覺中,主題學習做到了透過一個個小小的主題,讓學生看到的是具體生動的世界。

閱讀書籍心得體會6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讀書百遍。這句話充分說明了讀書的重要性。有人不愛讀書,把讀書當作一種痛苦;有人酷愛讀書,讀起來都會忘記時間。其實讀書是一種樂趣,是一種享受。

《恐龍王國大百科》這本書讓我驚奇不已,最大的是阿根廷龍,最小的是細鱷龍;非常笨的劍龍和很聰明的傷齒龍……

《大偵探小卡萊》這本書中的主角小卡萊是個大偵探。他從不放過可疑之處,但是有時他仔細過頭了。一次他看見窗臺上有一些血跡,就以為是殺人案,又仔細觀察了3天3夜,最終查出是一個人劃破了流出的一些血。看到這兒,我不禁捧腹大笑。我還讀了很多書,有《三國演義》《水滸傳》《西遊記》 ……

我很愛讀書。有一次,媽媽出去了,叫我在家做作業。媽媽前腳出門,我就拿起書如飢似渴地看起來。時間似流水,直到媽媽回來我依然在看書,作業一字不動,被媽媽臭罵了一頓。

當你遨遊在書海里時,你會忘記一切,把自己當做書中的人物。

閱讀書籍心得體會7

再讀朱永新教授的《寫在新教育邊上》一書,再一次感受到他在新教育實驗中的激情、痴情。作為一名身居高處的政府官員,他仍輕盈衍生出“新教育”的魅力,我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他對教育有一種特別的情懷,對教育注入了深深的愛,真是不同凡響!

全書從歲月滴石、偶有所悟、杏壇小語、名家影響、亦師亦友、相伴飛翔六章展開描寫。從他的國小生活片段至今當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的經歷,每一個階段就是生活中一個閃亮的浪花,讀書、生活、工作中的故事用心書寫,構成一幅幅美麗的畫卷。他在文章中多采用了一些記敘的手法,抓住生活的中的每一個細節,用心在理解生活、擁有自己全新的生活。他用一種獨特的視覺理解教育,創造新的教育生活,編織著新的教育之夢。他的眼中充滿五顏六色的色彩,所以就會有一個繽紛的世界,他的心中盛滿了陽光,所以就會在教育中不斷創造奇蹟。我相信,他每一天都面帶微笑擁抱著一輪新的太陽,用心釀造著美好的未來。

從書中的字裡行間的描寫,我發現他覺得自己在享受教育的幸福。他相信:如果你多了一雙會發現的眼睛,就會發現每一個孩子的潛能機會激情迸射,每一個孩子的個性就會輕舞飛揚,而自己,也就插上了一個會飛翔的翅膀,時時刻刻都會聽見花開的聲音,把校園當成追求卓越的教育夢工廠。

讀完了他的書,我認識到一個與眾不同的朱永新先生。他是一個對教育懷有無限虔誠的教授,是一位擁有大愛和悲憫情懷的人物。不難看出,他一定博覽群書,深入教育第一線如行者一般探尋中國教育方向,他的種種舉動,都匯成了教育言論、觀點、以及作品。他櫛風沐雨,揹負著教育的行囊,行板如歌。

我發現,他一直在追尋教育的一種新實驗,於是就以全部的熱情致力達到超乎常人的行動境界,取得了學術上輝煌的成就。

從他的語言中,我感到他激情如詩人、深邃如哲人、純淨如嬰孩、憨拙如老農、淘氣如嬰孩。他將成功的教育實驗作為己任,心繫西部,想通過實驗,改變教育現狀。時時轉換思維的角度和方法,巨集觀和微觀的自然結合,造就了他獨特的研究方法和風格。他說“教育是一首詩。”他常常用是一樣的語言來謳歌教育,表達自己的教育思想,他提倡教師要讀書,要寫讀書筆記,他希望教師參加他的教育實驗,要每天讀書、要寫作,要讀、要寫,必有心得,有領悟。他開通了網上部落格,教育線上,與教師對話,啟發教師的體悟。

讀他的文章,有一個很大的特點,就是理論聯絡實際,語言如同他的人一樣平易近人,整個讀書的過程就像是與他進行面對面的對話。他站在廣大一線教師的角度上說出自己的教育理論,案例中有蘊含著深刻的教育哲學,沒有華麗的辭藻,沒有深奧的語言,唯有句句真真切切的字句,讓人看到了一個勤奮、熱情、堅毅的智者形象。正如他的一首詩之中所說,“我是一粒種子,一粒教育的種子,來自理想與激情催開的花兒,我無法選擇我落到怎樣的土壤——富饒還是貧瘠,北國還是南方,無論把我埋得多深,我終將穿越泥土,向著明亮的方向……”

作為一名一線教師,我為能遇見這樣的教育實驗而幸運,更為這種實驗讓更多教師參與其中而欣慰。不知什麼時候,我發現,我已經不知不覺地踏上新教育的征程,我發現我的教育生活開始發生了變化。新教育是一個心靈長跑的過程,就像一個推進器,讓人在長跑中不離不棄。而在新教育實驗中帶給我的知識、智慧,讓我感到這個教育的世界是多麼廣博壯麗;新教育實驗帶給我的勇氣、力量,讓我感到美麗的培新國小竟然是我心馳神往的地方;新教育實驗帶給我的理念、意念,讓我感到語文課堂已成為我興致勃勃經營的地方。

在新教育的實驗中,我們發現新教育中獨有的精神領域,改變了我的生存狀態,改變了我的行走方式,使我變得堅強、樂觀、自信、勇敢。今天,我已離不開我的課堂,來到孩子們的世界,我們之間思維碰撞的火光,向我打開了一個天窗:讓我看到一片蔚藍的天空,一朵潔白的雲朵,吸到一絲新鮮的空氣,一滴清甜的甘露。新教育,讓我的生命漸漸地寬敞起來,新教育,讓我們從這裡出發,去穿越那些偉大的靈魂,去擁抱生命中每一次精彩的綻放。

穿行在文字的叢林中,我醉心於新教育的實驗,按照朱永新教授指引的方向奮勇向前,締造完美教室,走進教育的夢工廠,我看見青春是道明媚的霞光。

閱讀書籍心得體會8

自從學習了《弟子規》這本書以後,我從中受到了很多的教育和啟發,這本書是古人在教育他們的子孫後代,要學會和懂得謙讓好學,知書答禮,懂得做人的規矩,做人的道理,要愛護自己的親人和兄弟姐妹,要懂得尊老愛幼,尊敬師長,對待自己的父母要以孝為首,對待朋友要有一顆善良真誠的心。

通過學習弟子規以後,我一定要以此書為榜樣,嚴格要求自己今後的一言一行,和儀容儀表,敬重自己的老總和服從各個主管工作中的安排,嚴格遵守本單位的各項規章制度,和同事們和諧相處,和諧工作,以禮相讓,盡最大的努力做好本職工作,努力做好一個合格標準的員工,因為它代表和樹立了我們單位的整體形象,也代表著自身的素質和修養。在工作當中,我不會的和不懂的,我都應該虛心請教同行,在日常生活當中,無論自己有多麼的忙,我都應該常回家看看和孝敬自己的父母,讓父母高興的同時,也讓父母不必在擔心和牽掛著自己,更加愛護自己的弟弟妹妹和疼愛溫暖自己的孩子。

更加懂得尊敬自己的師長,尊老愛幼,更加真誠的對待自己身邊的每一個朋友,做一個懂道理的人。

閱讀書籍心得體會9

校推廣新教育已經很多年了,從我20xx年來到這所學校開始,就在聽“新教育”的各種活動、理念。大致瀏覽了這本書才知道學校進行的各種活動源於新教育,比如晨誦、卓越課程的研發和實施、每月一個活動主題、營造書香校園等。新教育實驗源於朱永新教授1999年讀到一則故事萌發出對教育的理想,按我的理解,新教育實驗就是有共同教育夢的一群人在探尋,在行動,這群人有教育管理者、老師、家長。

我心中也有這樣的夢想,讀了這本書後我知道了新教育這樣的目標:

(1)是學生享受成長的樂園;

(2)是老師專業發展的平臺;

(3)成為學校實施素質教育的途徑;

(4)走出一條我國基礎教育發展的路子。

為了孩子的一切,為了一切孩子是我們的教育理想。

我們平凡的工作如何能撐起這樣大而空的理想,我們的肩膀如何能擔起這份重擔。在一陣熱血後我們剩下些什麼?值得我思考。新教育的哲學基礎就是:只要行動就有收穫,只有堅持才有奇蹟。這句話適合我,適合學生,也適合家長。而我作為老師應該堅持什麼?具體行動是什麼?對於新教育我應該改變些什麼?這本書給了我答案:教師行為的改變,新教育主要是通過倡導教師撰寫教育日記、教育敘事、教學案例、教育隨筆等實現的。我要牢記這句話,平時教學的感觸很多,大多都在辦公室的閒談中消耗了,說過算一遍,寫下來才是專業發展,是教育的智慧,是教育的幸福。只有在多種形式的教育寫作中反思總結自己的教育行為,教育才會有收穫,才會有奇蹟。

追尋理想超越自我才不是一句空話。重視精神狀態,倡導成功體驗是新教育實驗的心理基礎。我也常常在想:對於國小生,他的學習生涯才剛剛開始,如果不幸被列為差生的行列,孩子接下來幾年的生活該有多灰暗,多沒希望啊,他的精神狀態會是怎樣的?我的眼前立馬出現了一棵即將晒乾的小草,可嘆、可悲啊!新教育強調的是師生潛能的開發,我們不當蠟燭,我們自信能幫助這樣的孩子,獲得師生的共同進步。

新教育的四大改變,也是四個追求:

一是改變教師的行走方式。即教師臉上有笑容,追求教師充滿激情的追求總結的發展;

二是改變學生的生存狀態。即教師的成長帶動學生的改變;

三是改變學校的發展模式,都和書香校園關係密切。

讓閱讀成為一種習慣,閱讀成為一種生活方式。

四是改變教研的科研正規化,我們的科研上不能影響決策,下不能解決學校的教育問題,離現實教育問題越來越遠,要這樣的科研只是裝門面。新教育理想下的科研關注鮮活的教育生命,怎麼關注?

(1)關注教室裡發生的事情;

(2)關注教師和學生的生存狀態。

我讀到這裡,對新教育不在有霧裡看花的朦朧感,感覺新教育不是譁眾取寵的空理論,他從改變教師精神生活,改變學生生存狀態出發,是校本科研的新正規化,是屬於走自己教育生活的新路子。

閱讀書籍心得體會10

學以立德,學以增智,學習是教師專業發展的活水源頭。我上學時就喜歡讀書,可惜那時候手邊能夠閱讀的書很少。我參加工作後,三十年如一日默默耕耘著自己的夢想和希望,播撒著自己的愛心和汗水,收穫著成長的幸福和快樂。擔任校長以後,我依然時常給自己充電,每天堅持閱讀《人民教育》《中國小管理》《教書育人校長參考》《中國教育報》《教師報》《致教師》等各類教育報刊雜誌和教育專著,積極撰寫讀書筆記和理論文章。

近幾年來,xx區教體局先後多次組織校長、教師們去江蘇海門學習新教育。我有幸成為第一批學習者去海門進行了參觀考察。在學習之餘,我閱讀了朱永新教授、吳勇主任、陳鐵梅等老師的新教育專著。一段段文字,讓我心潮起伏;一本本書籍,讓我愛不釋手。

去年秋季開學後,聽說海門市教育局許新海局長又出新書了,書名是《守望新教育》,我便立刻給學校每位教師購買了一本。與此同時,還給教師們購買了《致教師》《教育就是喚醒》等系列新教育專著。書發放後,我一拿到《守望新教育》就迫不及待地閱讀。完全是出於對新教育的感情,被許新海博士執著於教育的情懷所感動。連續幾天抽空讀完此書,一如我的想象,這是一本非常有份量的書。

翻開這本書,首先讓我驚訝的是作為一個區域教育行政部門的一把手,身兼多種角色,還能取得那麼多成就:曾主持全國教育科學規劃等多項課題,出版《教育生活的救贖》《澳洲課程故事》《做教育的行者》等專著7部,在《人民教育》《中國教育報》等報刊發表教育科研論文200餘篇,榮獲20xx年度全國推動讀書十大人物、第三屆江蘇省教育科學研究優秀成果一等獎等。

是什麼力量,支撐著許博士如此執著地行走在新教育的路上,並在路上開出瞭如此燦爛的花朵?

許博士在書中道出了自己的信念:新教育人把教育的工作當作了志業,把新教育作為自己的信仰,矢志不渝,不斷創造生命的奇蹟。相信新教育,信仰新教育,把自己託付給新教育,帶領更多的人成為新教育敘事的主角,讓更多的人因新教育使生命由有限變得無限。新教育已是我的終身信仰。

有一種叫做情懷的東西總是能夠撥動你心靈深處的那根弦,讓你踏著前人的足跡,奮力前行,抵達理想的彼岸。而這就是《守望新教育》。

本書共分四個部分。從《信仰擔當:相信種子相信歲月》到《區域推進:只要上路就會遇到慶典》,從《行走感悟:只要行動就有收穫》到《每日一思:只有堅持才有奇蹟》。一篇篇樸實的文字中,我清晰地看到了一個執著於理想的教育人在推進新教育實驗中的行與思。閱讀著許博士的體會與思考,我深切地感受到了什麼是矢志不渝的情結,什麼是有價值的人生。

許博士一路從東洲國小校長到海門市教育局局長,再到新教育研究院院長,始終把新教育之夢作為實現中國教育夢的重要使命。他注重機制創新,組建區域新教育共同體,逐步成立新教育研究中心、新教育研究會、新教育培訓中心等機構,聘請特級教師搭建名師工作室,構建完善的專案運作制度,保證新教育實驗工作的運作與目標的有效達成。20xx年9月海門市整體加入新教育實驗後一直堅持。20xx年,海門的圖書漂流活動延伸至國中。20xx年,每月一事在海門推廣。20xx年9月,海門啟動兒童寫作課程,許博士和他的團隊,懷抱著一種合作的精神,用行動堅守著夢想。

書中介紹了海門營造書香校園的一些做法:營造讓人渴望讀書的氛圍;整合讓人驚奇的閱讀資源;推薦富有層次的閱讀書目;開展豐富多彩的讀書活動,如學生閱讀中可以分享感人片段、寫給主人公某某的一封信、展演書中某個片段等,這都為我校開展讀書活動給予了很大的啟發。

閱讀的過程,就是深入一個生命世界的過程。許博士對教育的摯愛和深情,更促使我追夢的腳步愈發堅定。一個學校,一間教室,一個學生,促使了我們的堅守,促使了我們的夢想之花永遠不會凋零。

我校的新教育實驗工作已經正式起步,已經順利上路。今後,我將繼續站在教育這一塊精神高地上,守望自己的理想,追尋教育的夢想,用全身心的投入與堅持不懈的努力,調動一切可以調動的力量,帶領全校師生走在快樂閱讀、開心工作、幸福生活的新教育之路上。

相信不遠的將來,我校教師的行走方式、學生的生存狀態、學校的發展模式、教育的科研正規化一定會走的更穩,做的更美,改變的更好。我也一定會帶領教師們繼續譜寫出一曲曲人生平凡而動人的樂章。

閱讀書籍心得體會11

今天,我在家裡看書,我家的書可多了,有《水滸傳》、《三國演義》等等,還有許多唐詩背誦的書。爸爸買唐詩的書品種至少有十多種,他還時常同我玩背唐詩的遊戲。爸爸給我買書是希望我多看書,這樣可以增長知識豐富才幹。

我一有空,就會選一兩本來看,我最喜歡看的是《兒童漫畫》,它裡面有笑話、作文,還有朱德庸的漫畫作品“絕對小孩”等。《兒童漫畫》發行的那幾天,媽媽一下班回家我就問個不停,問《兒童漫畫》是否已經拿來了,要是有,我就愛不釋手,非常投入地去讀它。要是沒有,我將會感覺到很失望的。《兒童漫畫》裡知識非常豐富,很多小朋友都愛讀。

讀書,我要好好讀書,讀好書,長大後爭取做一個有出息的人。通過讀書,我明白了一個道理“讀書就像吃甘蔗,讀得越多也就吃得越甜”。

閱讀書籍心得體會12

朱熹道:讀書有三到,謂心到、眼到、口到。此心到,即你想沒想到書;此眼到,即你看沒看到書;此口到,即你讀沒讀到書,我們讀書,就是要想、看和讀,才能體會它內在的含義。

我們中國有四大名著,即羅貫中的《三國演義》,施耐庵的《水滸傳》,吳承恩的《西遊記》,曹雪芹的《紅樓夢》,不免有同學要問:我們為什麼要閱讀他們呢?我提出三條充足的理由:

一,名著開闊你的眼界;

二,名著助你成長;

三,名著幫你認識自己,瞭解生活。

許多名人之所以出類拔萃,重要原因就是他們愛讀書並與書結下了不解之緣。

范仲淹讀書是有計劃的,他不完成計劃絕不休息有時等讀完書已經是後半夜了;著名數學家華羅庚讀書的方法與眾不同,他拿到一本書,先閉目靜思,猜想書的謀篇佈局,斟酌完畢後再開啟書,如果作者的思路與他一樣,他就不讀了;英國作家尤安艾肯的讀法也不同,他是先思考,再把故事編下去,最後想象作者。可見,每個人的讀書方法都是不同的。

對於我來說,一本好書,蘊含著豐富的知識和美好的情感。閱讀一本好書,就是跨越時間和空間,讓我們養成愛好閱讀的好習慣,一生都與好書相伴吧!

閱讀書籍心得體會13

這段時間,我主要閱讀的書籍依然是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建議》。這本書其實從閱讀之日算起該有一年的時間了,可到今年才將此書讀完,不是我懶散悠閒,而是每次看完一個故事吸收完一個教育精華後總得花上好一段時間去消化,去反思自己,我想只有這樣才能將所讀所學所悟的東西用之教學,我的學生才能從中獲益。讀完此書我發現,雖然現在教育形勢發生了很大改變,但蘇霍姆林斯基那偉大的教育思想對我們現在的教育工作者來說,依然有著重要的意義。

蘇霍姆林斯基不愧為偉大的教育理論大師,針對教師的困惑和不解,好象與教師面對面地交流一樣,他總能用很貼切的語言來解讀我們教師的內心,他總能站在我們的立場去為我們解惑,每次閱讀後,我總種有豁然開朗的感覺。這個學期在教學上帶給我最大的困惑就是後進生,針對後進生的問題我看過不少書,也聽取過不少名師的意見,可自己總跳不出那個死角,表現得太過於激進,對於學生的優異成績表現得過於興奮,對於那些後進生的學習情況卻缺乏冷靜地分析。到底是這些學生太笨,是他們上課不專心聽講,還是從教師自身尋找原因?

在書中有一章節專門是針對後進生問題的,這個章節在讀完一遍後我收穫不多,可在我一次次教育失敗後我總會再次翻閱,發現每次的感受是不相同的,現在我常問自己:作為教育者,我是否做到了教育的公平性?是否做到了面向每一個學生?特別是弱勢群體。學生再幼稚,也有他個人的思想和情操,有他獨特的思維和心靈。

他們不是我們恩賜或施展個人魅力的物件,更不是等待我們塑造的蒼白魂靈。我們應該多一份關愛,多灑一些陽光給那些"落伍"得"無藥可救"的後進生。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對那些學習有困難的學生,要走到他們跟前,看看他們有什麼困難,提出專門為他們準備的習題。學習差的學生腦力勞動的效果如何,不能要他們光聽別的學生流利的回答,記黑板上的內容,而要設法使他們獨立思考,因為思考的過程已經包含對知識因素的利用。要促使他們在每一節課上,在腦力勞動中哪怕獲得一點點進步也好。

當然說說容易做做難。我覺得我做得就不是很好,因為我給每個學生上著同樣的課,問著同樣的問題,佈置同樣的作業哪怕,補差也沒有分出個差別。我想,我做得不是很好,是我缺少教育素養的原因吧。而蘇霍姆林斯基在《教師的教育素養》中也提到,提高教師教育素養的主要途徑是讀書,讀書,再讀書,讀書是教師的精神需要。

而我呢,大部分時間忙於上課,批改作業,管理班級,教育孩子,有多少時間在捧著教育名著或其他有益的書籍?所以今後,我要想要求學生多閱讀必須從自己做起:多讀書,讀好書,好讀書。我想只有讀得多,學得多,悟得多,才能將最好的教學奉獻給自己的學生,才能將最新的教學理念灌輸給我的學生,最終我才對得起我的學生。

閱讀書籍心得體會14

新教育提出的五大核心理念之一,就是“教給學生一生有用的東西”,這個有用的東西自然包括知識、技能等,但落實在學生的一生中,我認為首要有用的對人的一生影響最為深遠的應該是學生好的行為習慣的培養。

縱觀新教育的十大行動,實際上我們可以看出:營造書香校園是為了養成學生讀書的習慣,師生共寫隨筆是為了養成學生思考總結的習慣,聆聽窗外的聲音是為了養成學生學習交流的習慣,培養卓越口才為了養成學生正確表達溝通的習慣,締造完美教室是為了養成學生愛美創造美的習慣……也只有這些良好習慣的養成,我們的卓越課程才能高效地開展,我們的家校合作共建才能落在實處!

我們的學生大多數沒有讀書的習慣、缺乏獨立思考總結的習慣、不會溝通交流。因為閱讀量少從而缺乏審美向善的素養,他們就不會懂得在樓道追逐打鬧大聲喧譁是一種不文明的行為。因為沒有獨立思考總結的習慣,他們才會在學習中過多的依賴老師、家長,不能做到在沒有老師家長的監督下去主動積極地學習。因為沒有學會溝通交流,所以在處理同學之間的矛盾時不能學會換位思考、不能站在一個公正的立場,導致好多極小的矛盾不能及時化解,最終釀成更大的危害,對學生的身心造成影響。

所以新教育的十大行動最核心的一點實際上就是學生的養成教育,落實到具體工作中就是對學生良好習慣的培養。

什麼叫習慣?習慣就是一個人在後天影響下,逐漸形成的一種自動化、下意識的思維方式。它具有可塑性、穩定性、自動性的特點。正因為習慣是後天影響的,且具有可塑性、穩定性、自動性的特點,我們老師對學生的良好習慣的培養才有可能,從而也體現了我們老師在學生一生的成長中對他們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教育是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的。

我們聽很多名校老師的公開課中,總是被課堂上學生敏捷的反應、流暢的語言所折服,內心中不自覺的在埋怨自己學生的愚鈍;我們也親身感受過一些幾千人的大校在學生的組織下有秩序的在舉行升旗儀式,那種肅靜井然讓我們不禁羨慕這些學生的日常行為的文明,但靜下心來想一想:這些優秀的學生背後無不浸潤著老師和家長對他們一點一滴的良好行為教育的培養。

“我們不能光在秋天的時候羨慕別人果實的豐碩,而不去體會別人在春天播種時的辛勞”,“一分耕耘一分收穫”,“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籽”,我想:我們若能在學生的春天注重他們好的行為習慣的培養,那麼,一兩年後我們也定會享受到收穫萬顆籽的歡悅。

我們要做學生人生道路上的導師,而不是隻做學生人生道路上的老師;我們教學生知識,這只是做了他們的老師,我們培養了他們的好習慣,這才是做了他們的導師。若干年後,只做學生老師的人會被無數個老師所替代,因為你說做的是無數的老師都能做到的;而做了學生導師的人,你的教誨永遠指引著他前進,你的名字也將永遠被學生銘記!

作為老師,我們可以在物質的擁有上被世人輕視,但我們一定要在精神的擁有上讓世人尊重!“過一種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我想:教師的幸福感也應該就在這裡吧!

要想讓學生養成終身受益的好習慣,我們一定要高度重視,避免思想上的短視行為。我們不能只是流於行政執行,只是為了完成學校或者某一部門下發的任務,而在思想上對於習慣養成教育的重要性缺乏根本的認識。

就一節課而言,我們大多數老師在開學初沒有詳細的給學生講清自己課堂上的要求,或者沒能在以後的課堂上去具體落實這些要求的執行情況,而是進了課堂就開始急急忙忙講課,永遠只是在做一個忙忙碌碌毫無頭緒的老師,忽視了“磨刀不誤砍柴工”的重要,殊不知我們只有勤“磨刀”才能快“砍柴”;這種“磨刀”看似繁瑣,但對你的教學生活是必要的甚至是缺一不可的;要不然,作為老師的你將會永遠生活在學生的壞習慣帶給你的陰影中!

作為老師,我們不能僅僅只是盯著自己眼前的一畝三分地,我們更應該把眼光放長遠,把思考進行得更深刻一點,試想想:我們認為可有可無的國小一年級入學前兩週的入學教育,中學、高中、大學進校前的軍訓,其目的都是在有意識在對學生進行良好的行為養成教育,既然這樣,我們還有什麼理由不在思想上重視不在行動上落實養成教育呢?

同時,作為老師,我們又應該把眼光放近一點,有道是:“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我們的學生連走路慢步輕聲、不隨手亂扔垃圾、不在公眾場所大聲喧譁、懂得見了老師主動問好、明白在集會時保持安靜是對老師的一種尊重等等這種一個“小屋子”都不能打掃乾淨的行為都不能做到,將來怎麼可能成為“掃天下”的人才?

有這樣一個哲理故事,有一天,一位哲學家帶著他的弟子們來到曠野上最後一課。哲學家說:“你們已經不用再學什麼了,這裡有很多雜草,而我想要知道除掉這些雜草的方法,這就是我的最後一道試題。”

弟子們面面相覷,他們知道老師一直在研究深奧的真理,因此乍一聽到如此簡單的問題,反而不知道該怎麼辦。片刻後,其中一個弟子率先答道:“用手拔掉就可以了。”另一個弟子說道:“利用鋤頭的話會更輕鬆一些。”最後一個弟子的答案更加簡單:“燒掉就可以了。”

哲學家靜靜地聽完他們的答案,站起來說:“課上到這裡,你們回去後,按照各自的方法除去一片雜草,一年後再來這裡相聚。”

一年中弟子們用各種方法除去了地裡的雜草,可過不了幾天草又長了出來,反覆幾次草都不能徹底除乾淨。一年後,弟子們帶著疑惑再次相聚,發現原來的地方不再是雜草叢生,而是變成了一片長滿穀子的莊稼地。弟子們這才恍然大悟,原來老師只想告訴他們“如果想除掉雜草,唯一的方法就是種上莊稼。”

同樣我想說的是:我們要想改掉學生的壞毛病,唯一的方法只能是培養他們的好習慣!

閱讀書籍心得體會15

讀了四本散發著油墨香的和新教育有關的書籍,聽了幾場領導從海門學習歸來的講座,讓我的頭腦經歷了一番洗禮。感觸最深的一點就是:新教育的定位到底在哪裡?怎麼樣的教育真的不愧於“新教育”的稱號呢?

一、新教育是一種理想。

教育事業本來就是一項具有理想性的事業,沒有理想的教育是不存在的。第一,新教育涵蓋了教育的所有方面。實施新教育,必須把德育、智育、體育、美育等有機地統一在教育活動的各個環節中。第二,新教育的發展推進過程是整個社會文明水平的提高過程。新教育倡導在教育中每個人都得到發展,而不是隻注重一部分人,更不是隻注重少數人的發展。第三,新教育倡導的是在教育中使每個人都得到比較充分的全面的發展。第四,新教育倡導的是每個學生富有個性的發展。

二、新教育是一種價值。

它的價值觀影響著教育的全過程和教育活動的各個方面,影響著教育目標的制定、課程的設定、內容的確定、方法的選擇,影響著管理的風格、師生關係的型別,影響著學校與整個社會的關係。首先,新教育是強調以人為物件,以人自身的發展為目的的教育。其次,新教育強調學生有個性的發展。但新教育不滿足於每個人的一般的、共同的發展,而是根據人的千差萬別自然本性,鼓勵並極力創造條件促進個性的發展。第三,新教育注重可接受性,更注重可發展性。新教育重視書本知識的積累,更重視現實和活動能力的發展;重視接受性的學習,更重視獨立的、創造性性格的養成。最後,新教育是指向大眾主義的教育。以學生為本位、以學生的個性發展為本位、以學生的可發展為本位和以大眾教育為本位的素質教育,是一種價值觀的轉變,也是一種思維方式的轉變,是從單一價值觀向多元價值觀的轉變。

三、新教育是一種境界。

新教育要創造學生好學、愛學、樂學,教師喜教、愛教、樂教的境界。有創造才有發展,創新是社會發展的動力,社會對人才的需求要求培養出具有創新意識、創新勇氣和創新能力的一代新人。作為一個教育工作者,應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呢?

一要樹立學生創造信心和勇氣。要使工作、學習獲得成功,首先的是樹立信心和勇氣,創造能力的培養也如此。在教學中,教師要善於運用帶有激勵性、期望性的語言,培養學生的自信心和進取精神。充滿激情的語言,能極大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創造性。除此以外,還要注意愛護和培養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對一些學生提出的怪想法,不要訓斥,輕易否定。那些看起來似乎很奇怪的,出乎老師意料之外的想法或問題,正是學生一瞬間產生的實現創造思維的火花。

二要營造創新氣氛和環境。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幫助學生自主學習、獨立地思考,保護學生的探索精神和創新思維,創設輕鬆、愉快、活躍的氣氛,才能為學生稟賦和潛能的充分開發營造寬鬆的環境。寬鬆、和諧、自由、平等、競爭的環境,利於激發學生的思維和靈感,易於知識的創新。具體方面又要做到以下幾點:首先,應極力避免給學生造成害怕因素的心理壓力,營造和諧寬鬆的氣氛及自由的環境。其次,教學中要創造一種平等、民主的師生關係,使學生教學相長,促進創新能力的發展。若教師的創新意識淡薄,製造出不平等、不民主的師生關係,則無益於創新能力的培養。第三,跨世紀的學生,應具有強烈的競爭意識和競爭能力。知困難然後能自強,如果學生從小就不具有競爭意識和競爭能力,則很難適應形勢的發展。

三要開展多種創造性的活動,創設動手的機會和空間。楊振寧博士曾作過這樣的對比,中國學生的學習成績比一起學習的美國學生好得多,然而,十年後,科研成果卻比人家少得多。原因何在?就在於美國的學生思維活躍,動手能力和創新能力強。因此,我們的教育應向美國汲取一些好的方法,多給學生一些自由時間,讓學生多一些創造性的任務。教師要讓學生積極參與課堂,開動腦筋,擴充套件思維,並讓學生髮現自己在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時的不足之處。

通過讀書和學習,使我深刻體會到作為個體的人必須要進行終身的學習,作為教師必須把教育看作是貫穿與人的整個一生與人的發展各個階段的持續不斷的過程。歷史是發展的,教育是變化的,墨守成規、守株待兔、一成不變的教育和不思變革的教育是缺乏生命力的。我們要以開放的心態站在教育改革的潮頭,根據時代的特點和社會的發展調整我們的教育思想、教育行為,以開放、包容的心態來迎接教育的變革,主動地去適應、參與教育實踐,用我們的熱情挖掘我們的智慧,去追逐前沿的教學理念、教育技能和技巧。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