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安書法狂人散文

來源:果殼範文吧 2.62W

在長安,談起長安書學院院長張新生老師的書法作品,可謂眾說紛紜,有些人說“太深奧了”,有些人說“不敢妄加評論”,有些人說“是隨筆亂寫”,有些人說“有王羲之《蘭亭序》的味道”,有些人說“喜歡,草書最有勁道”,很多文化人士評論為“講究藝術大自在,最具自由的真狂”。

長安書法狂人散文

張新生老師喜歡飲酒寫書法,若你親眼目睹鋪紙握筆落跡,還真有“橫刀立馬”的男子漢氣概,放任如野馬馳騁大草原般灑脫,其圓轉連貫似綢帶,筆法簡練如河流,定會令精神抖擻、思想活躍、視野開闊、力量倍增,熱情奔放起來,心隨筆遊動,快哉!

敢於大膽評說,張新生老師為長安書法狂人,是因為多次溝通、暢談,較為熟悉的緣故,加之,閒聽眾人在他背後評贊,知曉書法的背後是其品性,是支撐書法的基礎。清楚他直爽而果敢,熱情從不掩飾,不會屈膝奴言,“不為半鬥米而折腰”,心思縝密,不隨人云亦云,猶如“智者不舞雙刃劍”。張老師滿腹經綸,善於專研,神交古人,關乎孝、德、仁、義、禮、智、信,交織詩琴書畫茶酒花,把魂靈溶入墨水,真摯感情揮灑,善於表達一種自由氣息,悟覺天地間大道、哲理、美善、愛意、夢幻,風趣談論天下事,始終繪寫著一種人生超脫。

幾十年來,張老師朝夕揣摩索靖的筆法之力,對“山形中裂,水勢懸流,雪嶺孤鬆,冰河危石”的草書概念深明訣意。對元代趙孟章草頗為研究,對漢代張芝《淳化圖貼》很感興趣,贊成用草書無拘無束示意藝術個性,講起唐代張旭、懷素的“張癲素狂”、瀟灑磊落的故事,繪聲繪色如同親身經歷,平日自己更喜歡結合音樂節奏韻律狂草一番,寫字以力刻畫,常沉迷於忘我境界。學問之道貴在融會貫通,達到至高境界是輕鬆的“玩”,一種抱朴守拙的雅興逸樂。

張新生老師,顯然深諳“不破不立”的道理,行事有“君子和而不同”的品質,從不詆譭他人,“臨古尊賢,而不復重”,又狂攀書法個性之巔,追求自由的“別具一格”,絕不小心翼翼求工整、對稱、呼應等,論依據、觀環境、緊貼切,反道歪斜講樸實,直露缺、欠、空、懸、少等特點,呈現一種真心、真境、真實之美。常常聽完他人高談闊論,淡然一笑不予爭辯,把繁瑣說教抽象從簡,藉著酒意研墨揮筆,抒發思想己見,自然顯出李白的氣質,筆在手如劍忽快忽慢、突猛突柔、急曲急直,筆鋒一會粗壯、一會纖細,運墨一瞬間狂洩、一剎那緊縮,猶如一時山泉叮咚響、一時瀑布直洩具有不可阻擋之勢,手法無窮的變化,似古代熟通江湖多門派功夫的頂尖高手,柔、剛、靈、變輕鬆自如,隨意出招變化像慕容世家“斗轉星移”之絕學,楷書、行書、魏碑、草書等蘸汁而來,無數春花、夏風、秋月、冬梅一季一幕眼前閃景,穿透了無數生活酸甜苦辣,淡然看待病苦和生死,深諳佛慧大徹大悟,在生活精彩間輕鬆拿起和放下。張老師不委屈自己讓他人滿意,專注投入深力,脫俗越出方格,意識忘卻規矩,只求墨表心徑,任其隨意歪扭成型,講求不矯揉造作的“歸於自然”,有人稱讚說很有意境是高手才能玩出的高招之術,有人說是敷衍了事的胡亂塗抹,有人說是笨拙厚朴的孩童體,多數人又求真跡懸掛家中倍感榮幸。

對張老師草書墨色靜靜細觀品味,意境不同而看法不一,甚至心情影響認識偏差較大。有時細心觀察,每一個字都像敦煌壁畫上飛舞的仙女,胖的雍容華貴,瘦的窈窕淑女;遠望也似江河之水,在天地蒼茫間奔流不息;從正面直觀,紙張如白茫茫大海,滾滾之中黑龍歡騰擺動。一幅字的整體效果,儼然千軍萬馬的`佈陣,似山川峻秀、草木皆兵的壯闊。提筆潑墨,整個場面的大膽佈局和分化統籌,有大漠風沙千萬大軍恢弘橫行的霸道。另外,張老師的小字落款,語句不拘泥古人詩歌,隨心、隨意、隨境、隨筆,把社稷觸覺與民心溫暖、寬容和隱祕、善意與狹隘、諍言與痴迷、信念與妄想、明曉與糊塗、熱烈與冰冷、固本與自由等涵於書法之中,是無聲的信念、精神、氣質、魂靈的揉和與沉澱。他的草書,草而不草率,強力塗留虛淺,注重陰與陽結構、空與實結合、重與輕搭配、大與小幫襯、長與短隨氣勢,看似形亂,意不亂,字藏韻味......其實,起筆到完成每一幅字的過程,張新生老師都會先客套、示禮儀、細琢磨、再整修、觀環境、隨心意、講自然,可謂是酒濃、心醒、字狂、意真!

每次,我觀看張新生老師挽袖伸手,卯足勁揮墨時如彎弓拉弦、運氣發力,腳下似凌波微步、踩祥雲般輕盈,腕轉柔蛇般,內心就自然獲得一股陽氣升騰,隨著妙筆字舞心律跳動,氣息在周身筋骨暢通,身體會飄逸灑脫起來,也會有心癢欲試的衝動,自由痛快,身心釋放......

張新生老師書法之作,可小螞蟻規矩結行,靜心寫出工整小楷,亦可字如秦嶺怪石個個巍立,能整張完成端莊大氣的隸書,其草書如活龍在天駕祥雲、落地生猛如虎,瀟灑飄逸具有強勢的精氣神之韻味。觀其多幅書法作品,常能產生幻覺帶我回味久遠歷史:想到秦始皇鐵馬風塵直道大漠的雄氣,有唐太宗李世民的果敢與堅定,也浮現東方朔的一言一行超人才智,還有杜甫的邊關辛酸,荒涼大漠將軍駐守揮劍獨舞的矯健,張騫西行絲綢之路的壯舉,蘇武牧羊多年迴歸大漢時的老淚縱橫......張老師把塵世間諸多迷惑,生活的錯綜複雜,人與人的思縷糾纏以及每個單體不甘落後、欲想之夢、突破心理、追求激情的快感、沮喪後振奮等表現與書法上,與欣賞者的孤獨靈魂發生共鳴,不簡單是藝術作品上的超脫,代表著無數心態、氣質與環境,是現代人高度壓抑釋放後一種用文字求同的昇華。

張老師不勝酒力,沒有嗜好成癮,更不貪杯迷亂。他說:凝神提氣完成草書一章,喝酒非醉只為增力,借李白舉杯望明月之豪情,筆如劍鋒化人間風花雪月,能表達真實生活喜怒哀樂。聽一些老朋友閒侃:張老師寫字,若有一幫俊才秀女圍觀,鈍筆與快痕更自然,筆直剛勁在紙上颯颯生風。一次,邀請至秦嶺山下王莽街道清北村福林居農家樂院子裡,當眾人齊聲吶喊“好!”語未落,推波助瀾更引豪氣暢放,陽光明媚下掀起一陣墨海潮湧,大家心情淋漓、精神快感,他的字型蒼勁深厚、無拘無束,實為親身體驗文化沐浴,小娛瞬間可除心塵、消憂愁、通血堵、解鬱悶。當文墨意味咀嚼未完,忽然聞聲探望又發現張老師悠閒吹著笛子,心靈豁然開朗、清澈、澄亮。

“文以載道,其蹤何求?執本索道,貴究其質。道在自然,筆不離法。剔除俗念,以書為道。”在張老師的隨筆中凸顯著鮮明個性,筆狂心不慌,字狂人不傲,以韌性滋養狂草,水墨隱含智慧和力量,為世俗大雅者,真不愧被眾人稱為長安書法狂人。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