託班手工教案六篇

來源:果殼範文吧 1.51W

作為一名老師,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教案,編寫教案有利於我們準確把握教材的重點與難點,進而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那麼問題來了,教案應該怎麼寫?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託班手工教案6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託班手工教案六篇
託班手工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學習角對角對摺的基本技法,大膽嘗試按小猴子標記摺紙。

2、對摺紙活動產生興趣,體驗摺紙成功的快樂。

活動準備

正方形紙人手一張。正方形範例一張。

活動過程

1、引導幼兒觀察正方形紙,認識對角線和對角。

教師出示範例,引導幼兒看圖,說說:這是什麼形狀?紙上有什麼?告訴幼兒這是一張正方形紙,中間的虛線叫對角線,有猴子的兩個角叫對角。

2、教師示範講解折尖尖的山的基本方法。

將正方形紙放在桌子上,一隻猴子在上面,一隻猴子在下面,對著自己的身體,一隻手拿著下面的猴子,向上面的猴子折,然後用手指將山腳下的邊壓平。

瞧:正方形的紙變成了一座尖尖的山,山上有什麼?山上有草,有樹,還有可愛的小猴子呢!

小朋友們,你們想折一座尖尖的山嗎?

3、幼兒進行摺紙活動。

教師巡迴觀察,瞭解幼兒摺紙情況,給幼兒具體的指導和幫助。

4、展示幼兒作品。

教師引導幼兒相互觀察、欣賞作品,並給予表揚和鼓勵。

幼兒園託班手工教案可以鍛鍊幼兒的動手能力,幼兒對所有事物都充滿了好奇,如果讓幼兒自己動手做出一樣東西會讓幼兒很有自豪感,增加幼兒的自信心,讓幼兒成長的更快。

託班手工教案 篇2

  設計意圖:

每當我跟小朋友們做手指遊戲一根手指頭變呀變呀變成毛毛蟲的時候,他們對毛毛蟲都表現出了特別的興趣,但興趣點各不相同。在一次教學活動《雪花飄》中,孩子們又在談論毛毛蟲到哪裡去了,毛毛蟲到底是什麼樣子的。孩子們的興趣點達到了共鳴。同時,教師應發現幼兒喜歡的感興趣的事物所隱含的教育價值,滿足幼兒的探索興趣,尊重幼兒的自主活動。由此,我設計了此手工活動《毛毛蟲》,來進一步延伸幼兒對毛毛蟲的興趣,並將蒙氏教育中的五指抓、三指抓滲透其中。

  活動目標:

1、學習用團紙球和套皮筋的方法制作毛毛蟲,並嘗試為毛毛蟲貼眼睛和嘴巴。

2、通過練習捏、揉、團、抓的技巧,增強幼兒雙手動作的靈活性和協調性。

  活動準備:

製造成型的毛毛蟲一個、 裁成小塊的報紙若干、襪子人手各一、皮筋若干、托盤、小筐、塑料碗

 活動重點:將報紙揉成球

 活動難點:將蒙氏活動中五指抓、三指抓恰當的應用於活動中,給毛毛蟲身上套皮筋。

  活動過程:

一、設定情景,引發興趣。

教師:今天,徐老師給你們請來了一位小客人。看,是誰呀?她長得什麼樣子呀?當幼兒說不出來時可引導幼兒:他的身體長的是什麼樣子的?長不長呀?

教師小結:毛毛蟲長得長長的,他的身體是一節一節的。

二、通過觀察分析,鼓勵幼兒大膽猜測毛毛蟲的製作材料。

1、教師:小朋友們猜猜看,毛毛蟲是用什麼做成的?(鼓勵幼兒說一說做毛毛蟲所用的材料)

2、教師:剛才小朋友們說了許多做毛毛蟲的材料。那,毛毛蟲究竟是用什麼做成的呢?現在咱們就來看一看。

(教師邊開啟毛毛蟲邊向幼兒展示所用材料並要求幼兒說出材料名稱。)

教師小結:噢!原來襪子裡面裝上紙球,外面套上皮筋,便做成了毛毛蟲。

三、教師示範。

1、教師:那你們知道徐老師是怎樣用這些東西做毛毛蟲的嗎?現在咱們就來看一看一老師究竟是怎麼做毛毛蟲的,來看老師的手。(教師開始示範)

先選一隻襪子放在手邊——拿紙團成球塞入直到塞滿——拿皮筋把口封住——然後用手摸到一個球套一個皮筋——最後貼上眼睛和鼻子。

2、現在,徐老師的毛毛蟲做好了,誰來說一說,徐老師是怎麼做毛毛蟲的?

教師小結:小朋友們說得都很好,徐老師先選一隻襪子放在手邊,然後將紙球塞入襪子,套上皮筋,最後,貼上嘴巴和眼睛。把即時貼反面的紙解下後放到小筐裡。

四、幼兒操作,教師巡迴觀察與指導

1、教師:小朋友們想不想做一條自己的毛毛蟲?

2、教師:小朋友們在做毛毛蟲時,有時間的可以貼上眼睛和嘴巴,沒有時間的可以等下一次再貼。

3、教師:遇到困難的時候小朋友可以請老師幫忙,也可以看看你臨邊的小朋友是怎麼做的。

(幼兒在操作的過程中教師重點觀察以下內容:幼兒能否將紙揉成球。巡迴指導,幫助幼兒將紙團塞入襪子中,並將皮筋套在襪子上。鼓勵能力強的幼兒將毛毛蟲的眼睛、嘴巴貼上。)

五、討論分享。

教師:小朋友們的小手真能幹,一會兒就將毛毛蟲做好了。現在小朋友們拿著自己的毛毛蟲找到自己的好朋友告訴他,你的毛毛蟲是什麼顏色的,毛毛蟲身上套的是什麼顏色的皮筋,好嗎?

六、活動延伸。

教師:現在,咱們拿著毛毛蟲到另一間屋裡去跟毛毛蟲做遊戲吧!

幼兒將毛毛蟲的眼睛、嘴巴貼上。)

七、討論分享。

教師:小朋友們的小手真能幹,一會兒就將毛毛蟲做好了。現在小朋友們拿著自己的毛毛蟲找到自己的好朋友告訴他,你的毛毛蟲是什麼顏色的,毛毛蟲身上套的是什麼顏色的皮筋,好嗎?

八、活動延伸。

教師:現在,咱們拿著毛毛蟲到另一間屋裡去跟毛毛蟲做遊戲吧!

託班手工教案 篇3

製作物件:

多彩的不倒翁。

製作材料:

鵝蛋(雞蛋、鴨蛋亦可)一隻、彩色筆一盒、橡皮泥、彩色紙、剪刀一把。

製作步驟:

1、將準備好的鵝蛋洗乾淨,用布子擦乾後備用;

2、把橡皮泥粘附在鵝蛋上,保證鵝蛋在桌子上可以立住,能達到推不倒的效果最好;

3、根據自己的喜好,把鵝蛋和鵝蛋上的橡皮泥著色,可以繪製自己喜歡的圖案,比如,小丑、人臉等影象;

4、製作不倒翁的胳膊和鼻子,這個可以用準備好的剪刀剪硬紙板,剪出胳膊或者鼻子的形狀即可,然後用橡皮泥粘在鵝蛋上;

5、手工的環節就是給新粘好的部分著色,注意色調要和整個鵝蛋的形象協調。

結束語:

可愛的不倒翁製作好了,小寶寶們不要忘記把製作過程中產生的垃圾收拾掉,養成注意衛生的好習慣。

託班手工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初步熟悉彩泥的效能,並逐步學會團圓、搓長、壓扁、粘合等簡單的`技能。

2、激發幼兒對泥工活動的興趣。

活動準備:每人一塊墊板、一團橡皮泥,事先準備好的魔法口袋及成品橡皮泥。如糖葫蘆、蛇、餅乾、刺蝟、等彩泥成品。

活動過程:

1、魔法口袋變變變教師以神祕的魔術師登場,以神祕、誇張的口吻,誇張的動作依次變出糖葫蘆、蛇、餅乾、刺蝟、等彩泥成品,讓幼兒觀察、討論。

2、認識彩泥教師提問:這麼好看的東西是用什麼做的?(幼兒用已有的經驗自主討論)幼兒每人一塊彩泥,進行觀察、觸控、討論。(給幼兒足夠的空間,儘量讓幼兒發現彩泥的特性)請個別幼兒發表意見。

確定幼兒的討論結果,告訴幼兒這種軟軟的,會變的像面一樣的東西就是橡皮泥,也叫彩泥。

3、彩泥變變變教師和幼兒一起玩橡皮泥。

(1)團圓:彩泥變湯圓。

(2)壓扁:湯圓變大餅,比一比誰的餅大。

(3)搓長:湯圓變筷子,比一比誰的筷子長。

(4)讓幼兒自己來變一變,說一說變成了什麼。

4、彩泥回家今天,橡皮彩泥和我們一起玩遊戲了,真開心呀。彩泥寶寶累了,我們送它回家吧。

教師引導幼兒檢查自己的地面、桌面是否清潔,讓幼兒將橡皮泥放進小罐,並放在固定的地方。

活動反思:

1、活動匯入有趣,吸引了孩子的注意力,激發了幼兒對彩泥的興趣。

2、在引導孩子認識彩泥的時候,沒有向孩子闡釋清楚彩泥的性質。

3、在活動中設計了讓幼兒自己變彩泥,激發了幼兒的想象力,活動中,幼兒玩彩泥時,比較專注,捏出了各種各樣的造型。通過這次活動,幼兒掌握了捏彩泥的基本技能,獲得了發展。活動結束時,幼兒很不捨的送橡皮泥回家。

託班手工教案 篇5

設計意圖

摺紙活動是我國一種傳統的手工藝術,當一張小小的紙片,通過幾次翻折,就可以變化出千百種不同的形狀或玩具,這種興奮和滿足是無法用言語能表述清楚的。因此,摺紙遊戲不僅深受大人的喜歡,而且也同樣吸引孩子。本學期,根據我園總的教研形式——以美術活動為主,結合小班孩子喜歡小動物的特性,我設計並準備了這節以摺紙為主要形式的活動:快樂的小狗。

活動目標

1、教幼兒初步學會折小狗的頭,添畫出小狗的眼睛、鼻子。

2、在老師的引導下,能初步學會看懂簡單的實物步驟圖,鍛鍊幼兒的觀察力。

3、享受摺紙的樂趣,培養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

活動準備

小狗玩具兩個,三角形的紙若干、摺紙步驟圖、水彩筆、大頭針、已摺好的小狗頭數個、用摺好的小狗頭拼成的“小狗全家福”。用KT板做成的不完整的全家福一個 。

活動過程

一、匯入活動,引起幼兒興趣。

師:“小朋友,聽一聽,誰來了?”(教師學小狗叫)

“我們學小狗的叫聲請它出來好嗎?準備--汪汪”(教師與幼兒共同學小狗叫)

二、基本部分,學習折狗頭

1、教師出示玩具小狗-汪汪以及一幅完整的全家福。

汪汪給你們帶來了它們家的全家福,我們仔細看看,上面都有誰?它們的耳朵是什麼樣子?(重點耳朵耷著)與“汪汪”進行對比(引出是用紙折的貼上的)。

2、出示小狗“小白”及一幅不完整的全家福,告訴幼兒這張照片上沒有“小白”的哥哥、姐姐,“小白”感到很孤單,不開心,請幼兒幫忙想辦法,讓它高興起來(引發幼兒摺紙的興趣)。

3、出示摺紙步驟圖,引導幼兒仔細觀察每一步,老師進行簡單講解(要提到“倒三角形”)。

4、每人發一個三角形紙,跟著老師一起看著步驟圖,完成摺紙。

5、折完狗頭,再請孩子把狗的眼睛、鼻子畫上。

6、用大頭針把狗頭貼到全家福上。

三、教師選部分作品講評,指出好在哪裡,哪兒還可以進一步改進。

四、結束:表情歌

師:今天,我們幫助了小狗,開心嗎?如果開心的話,大家一起跟著音樂唱起來吧。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中,活動氛圍輕鬆、和諧,幼兒參與性高,能在老師的提示下看圖示步驟大膽嘗試。教師講解細緻、到位,幼兒能較好的操作。在開始部分,教師能啟發幼兒用語言對小狗頭的外形進行總結,特別是狗的耳朵是耷拉著的,發展了幼兒語言表達能力及觀察能力。活動過程中不但鍛鍊了幼兒的動手能力,還貫穿了對幼兒情感的教育,結束部分幼兒不僅能體驗到成功感,活動講評時能讓幼兒嘗試評價,發展了幼兒的分辨能力。總之,本次活動比較成功,在多方面提高了幼兒能力。

託班手工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學習做糖葫蘆的技能。

2.積極參與操作活動,活動中體驗成功感。

活動準備:

1.操作材料,橡皮泥、小棒若干根、一串糖葫蘆(實物)

2.錄音機、磁帶

活動過程:

1、猜猜老師帶來了什麼?

出示一串糖葫蘆“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什麼?”(糖葫蘆)

“小朋友吃過糖葫蘆嗎?好吃嗎?”

“娃娃也想吃糖葫蘆,我們來給它們做糖葫蘆吧!我們一起來做糖葫蘆。”

2、老師示範做糖葫蘆。

掰一塊橡皮泥放在手心然後兩手合起來搓成小圓,放在桌子上,再用同樣的方法搓幾個小圓,然後用小棒串起來,變成糖葫蘆狀。糖葫蘆就做好了。(目標1)

3、交代要求,開始操作。(目標2)

(1)在操作時,提醒用正確的方法。

(2)做好一串糖葫蘆後,還可以再做另一串糖葫蘆,比比誰做得又多又好。

4、展示糖葫蘆

“比比誰的小手最能幹,包得又多又好看。”

表揚那些在活動中認真的小朋友。

活動延伸:

將糖葫蘆送到娃娃家去,給娃娃吃。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