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姑娘的信》評課稿(4篇)

來源:果殼範文吧 2.79W

作為一名教師,時常需要編寫評課稿,通過評課,可以把教學活動的有關資訊及時提供給師生,以便調節教學活動,使之始終目的明確、方向正確、方法得當、行之有效。寫評課稿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秋姑娘的信》評課稿,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秋姑娘的信》評課稿(4篇)

《秋姑娘的信》評課稿1

在本課教學中,除了李老師那優美的語言和細膩的情感讓我深受感動,我覺得還有以下幾個方面也值得我學習。

一、創設情境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兒童是用色彩、形象、聲音來思維的。”本課,通過語言渲染、引導想象、創設畫面、表演等多種手段,創設各種學生樂於接收、能享受其間的情境,使學生在多向互動的情境中閱讀、感悟、表達與創新。

二、朗讀感悟

“能朗讀課文,並感受閱讀的興趣”,是起步階段閱讀教學第一位的要求,因此,低年級語文教學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採取了多種手段讓學生喜歡讀書,學會讀書。針對本課的特點,以讀代講,讓學生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來感悟內容、體驗情感,既培養了學生讀書的興趣,又使語言訓練與情感薰陶融為一體。

三、自主合作

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教學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本課的教學中,教者以學生髮展為本,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教師把選擇的權利還給學生,如讓學生從秋姑娘寫的幾封信中自主挑選喜歡的信來讀,想象秋姑娘還會給誰寫信,讓學生自主選擇一個角色給秋姑娘寫回信,既照顧了學生的個性差異,又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課堂上創設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和諧互助、充滿人文氣息的合作學習氛圍,培養學生的主動意識和協作精神。

《秋姑娘的信》評課稿2

怎樣的課才是一堂好課?有專家認為,從學生表現看,課上學生要“小臉通紅,小手直舉,小口常開,小眼發亮”;從教師的教學組織看,課要“上出文化,上出智慧,上出情趣,上出美感”,教師心中要“有人、有情、有疑、有智、有本”。如果以這個標準來評價趙老師執教的《秋姑娘的信》一課,無疑,這是一節好課。

1、教學過程,塊狀推進。閱讀是一種被引導的創造過程。閱讀教學要立足人的發展,立足自我構建,立足整體把握。遵循這一原則,趙慧老師採用了塊狀教學結構:準備階段,啟用經驗,調動情趣;自讀階段,主動初讀,解決字詞,掃清障礙,自主構建;品讀階段,自我表現,相互交流,相機點撥,指導朗讀;遷移階段,巧妙轉化,鞏固滲透,語言實踐,內化建構。層次清楚、流暢,符合課標理念,利於推廣運用。

2、創設情境,情趣盎然。教者通過多媒體課件、音樂、語言等中介創設了童話般的情境,在這樣的情境中,學生的學習興趣被激發,思維被啟用,主體性得到調動,並感受到了學習語文的快樂。

3、以讀代講,讀中求悟。朗讀是學生增強語感、豐富積累、提高語文素養的最重要途徑。課上是否書聲朗朗、學生是否讀出情感已成為評價語文課的主要標準。本節課,教者放手讓學生主動自讀,採用多種方法指導朗讀,通過評價等手段激發學生朗讀的積極性,以讀代講,讀中求悟,讀中見悟。

4、目標整合,多維發展。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是語文教學的三維目標。本課教學,教者很好地將這些目標整合在一起,體現了語文教學的綜合性,特別是情感目標,教者充分利用文字中的人文精神,讓學生學會關心他人,體驗關心他人的快樂。

5、語言實踐,內化遷移。語文能力是在語文實踐中生成的。本課安排了兩次實踐活動,一次是“接到信後,你想對秋姑娘說些什麼”,屬於口語交際訓練,一次是“秋姑娘還給哪些朋友寫了信”,屬於舉一反三的投入運用。

6、多元評價,促進發展。課堂評價在學生髮展中的作用已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本課教者激勵性的評價俯拾皆是,促進了學生學習方法的形成,自信心的樹立。

趙老師的`課清新自然,在這樣的冬日裡,聽趙老師的課,有一種如沐春風的感覺。趙老師的課在努力地體現著低年級語文教學的四性:

1、教學語言的情感性。如果留心聽的話,會發現趙老師的教學語言是非常富有童趣的,她說話時的語音語調和神態舉止都很切合低年級教學的需要,聲情並茂的描述、情感真摯的朗讀、期待的目光、會心的微笑、讚許的點頭、親切的撫摸,都讓學生感受到愛的鼓舞和情的激勵,這是小朋友在趙老師的課堂裡會學得那麼活潑,那麼快樂的原因之一。

2、教學設計的趣味性。如學習6、7自然段時,採用師生問答,生生問答的形式來進行朗讀訓練,也特別有趣。

3、語文訓練的紮實性和靈活性

(1)詞句訓練紮實靈活在教學2-5自然段時,趙老師首先讓小朋友快速讀2-5自然段,想想秋姑娘給哪些好朋友寫了信,用鉛筆快速圈出好朋友的名字。讓孩子從一年級開始就養成邊讀邊想、圈圈畫畫的讀書好習慣,這是訓練紮實的一處體現。另外,對一些字詞,如“多加小心”“冬眠”“貪玩”“裹”的理解,趙老師也處理得相當到位與靈活。理解“裹”時,趙老師用的是讓學生看圖表演的方式,既生動又實用。趙老師在教學中還能引導孩子關注標點,雖然這些標點在課程標準低年段的目標裡並沒有要求學生掌握,但我想老師適當提及也是可行的。讀書除了關注文字,還要關注標點,這種意識真應該從低年級開始培養。

(2)朗讀訓練充分到位在趙老師的課上,讀的形式是多樣的,讀的面很廣,更可貴的是學生的朗讀是相當到位的,當學生讀得不好時,趙老師能不惜時間,反覆指導學生朗讀,直到讀出效果為止,避免了朗讀訓練的走過場,形式主義。

(3)表達訓練合理巧妙比如,在學習了2-5自然段後,趙老師要求學生想想,秋姑娘還給誰寫了信?學著書上也來說一說,也可以和同桌商量商量。從學生的發言中,我們也可以聽出,趙老師平時教學中一定很注重表達的訓練,孩子都那麼愛發言,那麼會發言。

《秋姑娘的信》評課稿3

每次聽韓老師上課,她的人和課都給人非常清爽的感覺。韓老師教態端莊大方,語言清新自然,課堂生動有趣,給我留下深刻的印象,也是我學習的榜樣。

《秋姑娘的信》是一篇科普童話故事,它用秋姑娘寫信的形式介紹了大雁南飛、青蛙冬眠、松鼠儲備食物、樹木裹上“冬衣”準備安全過冬的知識。文章語言俏皮可愛,字裡行間透出了秋姑娘對朋友們的關愛之情。這是一年級學生學完拼音之後的第七篇課文,學生在閱讀和書寫方面都處於起步階段。所以針對實際情況,韓老師在教學中特別注重以下幾方面:

1.重視生字詞語和課文的朗讀。韓老師利用國小生喜歡遊戲的心理,讓學生闖關。闖過“我會讀生字詞語”,才能到達“我會讀課文”這一關。這不僅讓學生的預習有了用武之地,也提高了學生預習的興趣,幫助他們從一年級就養成預習學習的良好習慣。韓老師不僅認真指導學生生字詞語的讀音,同時,在學習課文的過程中,她也非常重視學生的朗讀,指導學生把句子讀連貫、流暢。

2.圖文結合,發揮想象。韓老師充分運用多媒體、貼圖等教學資源,將文字和圖畫緊密結合,在指導學生讀句子之後,讓學生看課文上的插圖,學生通過對圖上排隊南飛的大雁、地下冬眠的青蛙、儲備食物的松鼠、裹上“冬衣”的小樹的觀察,進一步感受大自然的美好情趣,從而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此外,通過看圖,並讓學生說一說,“秋姑娘讓大雁小心什麼呢?你想對大雁說什麼?”“請你當秋姑娘對青蛙關心一下。”“冬天就要來了,小松鼠還在貪玩呢,如果你是秋姑娘,你該怎麼催催它準備食物?”“小樹穿上了冬衣會說些什麼?”使學生的想象力得到了充分地發揮。

3.整體迴歸,拓展延伸。最後韓老師在指導學生細讀每一封信的基礎上再回到整體,齊讀2-5小節,使課文不支離破碎。最後孩子們誦讀全文,再次感受課文的語言文字美和秋姑娘的心靈美。文字給我們提供的資訊是有限的,韓老師不僅重視文字的學習,還在課內學習的基礎上,再向課外拓展,她設計了這樣的'環節,寒冷的冬天過去了,美麗的春姑娘來了,想一想,春姑娘會給誰寫信呢?會給他們的信中寫些什麼呢?出示“一封寫給可愛的小燕子,_______。”“一封寫給_______,______。”讓學生根據課文的語言文字交流,鍛鍊了學生的表達能力,又能在說話訓練中進行情感思想教育

4.重視識字和寫字。韓老師要求學生會認、會讀、會記、會寫生字並寫得規範端正,注重培養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課程標準》關於低年級識字、寫字的第一條要求是“喜歡學習漢字,有主動識字的願望”。

總之,韓老師課堂中採取多種教學手段讓每個都喜歡讀書,喜歡認字,並努力培養學生讀書、識字、寫字的興趣。這對培養學生學習語文興趣和語文素養是十分有幫助的。

《秋姑娘的信》評課稿4

《秋姑娘的信》是蘇教版小語國標本教材第一冊的一篇課文。課文講述的是秋姑娘給大雁、青蛙、松鼠、山村孩子寫信,展現了一幅楓葉飄落、大雁南飛、青蛙冬眠、松鼠儲食、小樹穿“冬衣”的秋景圖,同時使人感受到秋姑娘對大雁、青蛙、松鼠、小樹的關懷和體貼。文章簡短而優美,是孩子們非常喜歡的。教學時我根據兒童特點採用多種方法,調動學生多種感官,讓他們積極參與活動。根據課文的結構特點,本著“以學生為本,以學生的發展為本”這一新的理念,課堂上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進行設計。

一、激發興趣,匯入新課。

智慧的教育應該是一種快樂的教育,學生的學習動機和求知慾需要教師去引導。開始上課時,教師展示一幅秋天圖,給學生背了一首小詩《秋天》,問學生,“天氣涼了,樹葉落了,這是什麼季節到了?”(秋天),“對,那是秋姑娘悄悄地來到了我們身邊。瞧,秋姑娘給我們帶什麼來了?”揭示課題“秋姑娘的信”。此時,學生對秋姑娘的'信產生了很濃的興趣,迫不及待地讀秋姑娘的信。興趣作為一個最好的老師,帶著學生進入了課文。

二、角色轉換,感情朗讀

小語新大綱指出:閱讀教學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有所感悟,培養語感,受到情感的薰陶。文字對於低年級學生來說是靜止的內容。只有經過感情朗讀,才能激起他們情感的共鳴,以促進學生對內容的理解。指導學生朗讀的時候,我緊緊地聯絡他們的生活實際:你出門時,爸爸媽媽會叮囑你什麼?試著代替秋姑娘對大雁說幾句;你晚上睡覺時,大人會怎樣?你也幫秋姑娘對青蛙說幾句……一下子,學生成了文中的主人公秋姑娘,他們意味深長地對大雁說:大雁,一路上可要當心呀!青蛙弟弟,蓋好被子睡覺,否則會著涼生病的……緊接著,教師請學生帶著那一份關懷,那一份體貼讀好課文。學生也就自然而然地讀好了那些句子。這樣引導學生和自身感受聯絡起來比較,他們很快體會到了秋姑娘對大雁、青蛙等的關懷、體貼。課文最後兩節的一問一答,教師先問,學生答,後又請學生之間互問互答,學生興致盎然,讀得頗有幾分韻味。這樣的角色轉換,不僅加強了學生的角色體驗,也促進了對課文的理解和感悟。

三、巧妙遷移,拓展延伸。

小語新大綱要求我們“充分利用現實生活中的語文教育資源,優化語文教育環境……,開展豐富多采的語文實踐,拓寬語文學習內容,形式和渠道,使學生在廣闊的空間裡學語文,用語文豐富知識,提高能力。”語文教學要有意識地把課堂向課外,向生活實踐“遷移”。在學生意味猶存的學完這課時,我又設計了這樣一個環節:“等到寒冷的冬天過去以後,美麗的春姑娘又來了,她摘下頭上嫩黃的迎春花瓣,也給她的好朋友寫信。她會寫給誰?信裡又會寫些什麼呢?”學生憑著原有的知識經驗作出了驚人的回答。“春姑娘給南去的大雁寫信,讓他快點回來,都好久沒看到他了”,“給正在冬眠的青蛙寫信,青蛙呀青蛙,快醒醒吧,外面的空氣多好呀,你餓了一個冬天了,有好多好吃的等著你呢”……在學習的過程中,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他們無拘無束,把自己聽到的,看到的,想到的毫無保留的說出來,從真正意義上實現了主動性,創造性,促使學生的認知能力得到了不同層次的發展,完成了一個以知育情,以情促新知的拓展過程,其身心得到了充分、和諧的發展,學有所獲。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