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課評課稿18篇

來源:果殼範文吧 4.24K

作為一名優秀的教育工作者,總歸要編寫評課稿,通過評課,可以把教學活動的有關資訊及時提供給師生,以便調節教學活動,使之始終目的明確、方向正確、方法得當、行之有效。評課稿要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聽課評課稿,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聽課評課稿18篇

聽課評課稿1

美在心中.溢於言表。語文的閱讀教學擔負著不少的重任——它既是基礎教育.也是愛的教育(人文).有人認為它還是美的教育。《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語言是美的意境是美的朗讀也是美的。很多的文字本身就是對美好事物的優美呈現.體現了作家對美的嚮往與追求。這是作者要傳遞的一個重要資訊.也是語文不可或缺的魅力之一。所謂愛美之心人皆有之.然而並非每個人都有特定的審美的能力.每個人對美的欣賞也可能因人而異。這位老師不僅對美有較高的鑑賞能力.而且她能在課堂上很好地作出詮釋.能再現情景——用真實可感的美圖.用優美婉轉的描述。電子影象或許已經不是現代課堂上的新鮮之物了.關鍵在於使用者這次並沒有生硬地進行展示.而是以圖片為引.把學生引進文字.匯入生活。三者的結合還頗為巧妙.如她把具有異曲同工之妙的“花團錦簇”和“奼紫嫣紅”放在了一起並適時出示生活中的圖片讓學生用自己的話描述;如在理解“應接不暇”的時候.引導學生聯絡上下文。就像姚淑華老師說的“答案就在文章裡”.我覺得答案也在生活中。此外.老師還特意把這篇美文中的詩情畫意展現出來.為此她別出心裁地把其中的段落編排成詩的格式.引導學生讀出詩的節奏。這些嘗試給人眼前一亮的感覺(請原諒我的少見多怪)靜心一想:散文與詩歌確實有許多共同之處。老師在引導學生感受美.發現美的同時.也注意到了學生的積累.如開頭詞語的

匯入——未成曲調先有情

環節——一枝一葉總關情

過渡——嫁於春風不用媒

小結——似曾相識燕歸來

氛圍——山雨欲來風滿樓

這是一節高品味的語文課.課堂上洋溢著濃濃的語文味、有品詞析句、潛心會文的過程、有聽說讀寫的訓練.這就是語文課。同時.課堂上教師的語言如春風化雨.點點滋潤著學生的心田.有巧妙的點撥.由衷的讚美.熱情的鼓勵.頗有大家風範.課堂意境的渲染更是獨具匠心.當學生情感達到高潮的時候.季老師戛然而止.恰到好處.學生意猶未盡.“英雄”的韻律餘音繞樑.三是不絕。

總之.今天的三節觀摩課各有特色.各有千秋.雖然存在一些缺憾.但猶如維納斯並不因為斷臂而影響了她的美麗。今天的三節課也讓我們看到了.我們的語文課堂正走在回家的路上。

今天.我和我校的20位教師在南街國小聽了王淑軍老師執教的'《小稻秧脫險記》和趙豔紅老師執教的《開天闢地》兩節閱讀課.收穫頗多。下面簡單談談自己的感受。

這兩位老師教學基本功紮實.能時時刻刻關注學生.關注學生的學習習慣.關注學生的情感體驗.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教師始終是課堂上的引導者.組織者.始終以學生為主.學生是學習的主人.交給了學生學習方法.培養了學生的學習能力。

王淑軍老師執教《小稻秧脫險記》一課時.注重了朗讀和寫字的指導。王老師檢查詞語讀音時.讓不同層次的學生以不同的形式讀.在容易錯的字音上.王老師進行了強調與強化.力爭全體學生都能讀正確.真正做到人人有提高.人人都學會。在檢查朗讀課文時.注重了學生朗讀姿勢與朗讀能力的培養。王老師從細節處著手.讓孩子們掌握讀書的正確姿勢.並教育學生要大聲地、口齒清晰地把文章讀出來.這就是朗讀。同時還培養了學生的陽光、自信.也激發了他們對祖國語言文字的熱愛之情。而且.老師親切的語氣.微笑的面容也給了學生讀好文章的信心。課標指出:各個學段的閱讀教學都要重視朗讀.朗讀是國小階段重要的語文能力訓練。王老師在了無痕跡中達到了這一要求。王老師在指導學生識字寫字時.採用了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讓小組內討論怎樣記住這些字.書寫時應注意什麼.大大提高了學習效率。

聽趙老師在執教《開天闢地》.可以用“行雲流水”一詞來評價。整個教學過程趙老師始終以文字為依託.讓學生藉助多媒體課件在與文字的對話中去感悟盤古偉大的獻身精神。如.教學“天每天升高一丈.地每天加厚一丈.盤古的身體也跟著長高……這個巍峨的巨人……”兩個自然段時.引導學生觀察他的動作、神態.再讀句子.讀懂了什麼.從哪讀懂的?讓學生再做做盤古把天和地分開時的動作.師此時配樂朗誦.學生在舉臂一分多鐘時的累與盤古的“一萬八千年”形成了強烈的對比.盤古的偉大精神躍於眼簾;緊接著.趙老師趁熱打鐵.讓學生抓住下一段的“精疲力竭”“微笑”感受它的獻身精神。

很感謝兩位老師的辛勤勞動.能帶給我們一些收穫.一些思考。還有幾點建議與大家一起商榷:

1、王淑軍老師在教孩子們寫字時還要留有充足的時間.老師要在孩子們中間巡視指導.在孩子們的本子上寫幾個範字.讓寫的不好的學生零距離地學習臨摹老師的字型.更能拉近師生情感;還可以讓幾個學生到黑板上去寫.調動孩子積極性.讓孩子真正喜歡上寫字。

2、趙老師整體上看學生讀書的時間還太少.感覺像蜻蜓點水。開課伊始.就直接問:盤古是怎樣開天闢地的?標畫有關語句。在學生對整體還沒有意識時.這樣未免太倉促。新課標指出: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字之間的對話的過程。對話.是閱讀教學中的一道亮麗景觀。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趙老師像是在牽著學生走.一步一步的沒有放開.學生在感悟時談的太淺顯.沒有真正觸及心靈。

總之.聽了這兩節課.讓我也反思了自己的語文教學.發現了其中的一些弊端.如:學生讀書時間少.問題意識不濃.想象力不夠.表達能力不強……這都與自己平時課堂上放的不夠有直接的關係。想起葉老曾經的號召.“所有學生要善於使用語文這個工具.為提高整個中華民族的科學文化素質貢獻力量。”所以.對於一節普普通通的語文課.如果落實了該落實的工具性.影響了該影響的情感、態度、價值觀.就算是“語文課”了.也就有了語文“味”了。期待更多、更有語文味的好課不斷呈現.也希望這樣的活動更多一些。

聽課評課稿2

看了這段教學視訊,讓我對何老師的精彩教學非常敬佩,也讓我對國小美術教學產生了很多想法和反思。相對於過於花俏的美術課,這節課時樸實的,是注重實效的,它實實在在的鍛鍊了孩子們的美術技能,培養和提高了孩子的審美能力和素養。

美術課要教給學生什麼?

美術是一門視覺藝術、造型藝術,首先要弄清楚義務教育階段的美術課的教學目的是什麼?不是培養畫家,不是培養特長生,不是美術專業的考前培訓,而是提高國民綜合素質中關於美的素養的一門學科。

在美術新課程標準的指引下,這個目的.被細分成豐富多彩的各種課型,,被分為一個個小的教學目標貫穿在不同年級段的美術課中。

基於以上因素,授課者在備課中,要想清楚的第一個問題就是通過本節課,要教什麼?要讓學生學會什麼?樹好這個靶子,才能在教學設計中有的放矢,刪繁就簡,緊扣教學目標和主題。

美術課如何教?

一節課有了明確的目標,下來要思考解決的就是教學方式和方法的問題。俗話說,教無定法,在班級授課環境下,受課堂時間的制約,我認為最好選用簡單有效的教學方法,去除掉花俏的擺設環節,迴歸到簡單、實用、快樂的高效課堂。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怎樣調動孩子的學習興趣,這就要根據教學內容設計好教學活動,讓孩子有極強的表現慾望。一般來說,好的作品欣賞、好的匯入、或者是教師的高效示範展示,都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教學中,緊扣美術的本體,一定要通過教學,讓學生掌握“術”的問題,也就是最基本的表現方法和技巧。這是其他課程無法替代的,也是隻有美術課才能解決的問題。為了讓學生直觀的學習到美術造型的表現方法和表現技巧,教師的示範顯得尤為重要。大氣,直觀,準確到位的示範,不但可以突破本節課的教學重點和難點,還能為孩子們接下來的自主表現掃清障礙,使人豁然開朗,眼前一亮。另外,教師示範的過程,本身就應該是一個精彩的表演,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和濃厚興趣。

美術作業怎樣評價?

美術課一般不會留課外作業,基本都在課堂上完成。評價一般採用學生自評,同學互評,教師評價幾種形式。但是現在更多的課堂評價都是為了完成這樣一個教學環節而評價,為了課堂結構的完整性做出的表面的、膚淺的、倉促的評價,達不到真正的評價目的。美術課的作業評價標準沒有固定的答案和模式,但是不管採用哪種方式評價,都應該要緊扣教學目標,鑑於學生的語言組織能力的限制,自評的時候可以教師可以給出評價指標和關鍵字,讓學生從指定的幾個方面去談。他評的範圍可以更廣泛,更適合人數較多的班級進行。教師的評價往往被學生認為是權威的評價,所以教師的評價要注意少些定性的評價,多些建議、多些鼓勵,讓不同層次的學生美術素養都能獲得成長和發展。

不過,由於時間的緊迫,現在我們很多美術課的評價環節流於形式,沒有真正的評價,這於我們現在班額過大,孩子的溝通表達能力所限都有關係。讓我們對美術課的評價和激趣好好探究,讓美術課更加精彩。

聽課評課稿3

《天鵝的故事》這篇課文主要講一群天鵝為了生存,在一隻老天鵝的行動感召下,用自己的身體破冰的神奇壯觀場面,反映了天鵝勇敢奉獻、團結拼搏的精神。全篇文字優美,情節感人,令人深思,給人啟迪。款款讀來,使人在對這群可愛的鳥兒頓生喜愛之情的同時,也體會到了一種可歌可泣的悲壯。黃老師教學本課時旨在引導學生通過品詞、品句、品文,真正融入課文內容,體會天鵝勇敢奉獻、團結拼搏的精神,領悟人與動物(自然)應該和諧相處的道理。

一、通過觀察圖畫、展開想象來理解詞語,領會課文內容。老師用手直觀形象演示老天鵝撲打在冰面上,體會“重重地撲打”、“像石頭似的”,從而感受到老天鵝勇敢奉獻的崇高精神。黃老師還運用了“騰”字的字理演變來詮釋“騰空而起”的意思,由字到詞的字理析詞,生動形象,入情入理。對於“勞動號子”的理解老師則大大方方地哼起了勞動的歌謠,學生在老師優美的號聲中理解了這個詞的意思,而且記憶深刻。

二、品讀課文中的重點句子和段落,體會天鵝勇敢奉獻、團結拼搏的精神到位。黃老師憑藉課文中的語言材料,創設各種情境引導學生深入理解、體會天鵝們的偉大壯舉。例如:“誰來做老天鵝的代言人”,“你為什麼不請別的`年輕的天鵝來破冰?”“老天鵝是跟什麼在鬥爭?”“如果你是一隻小天鵝你還會在旁邊呆呆地看嗎?”……通過這些問題、情境的創設層層深入,讓天鵝們勇敢奉獻、團結拼搏地偉大形象逐漸在學生們的心中豐滿起來。

如果老師能在品讀詞、句、段的同時,抓住關鍵詞語進行指導朗讀,將課文中讚頌天鵝們勇敢奉獻、團結拼搏精神的同時所透出的悲壯也表現出來,感染學生,讓他們在有感情地朗讀中受到心靈的震撼就更完美了。

聽課評課稿4

這篇略讀課文記敘了父親在一片荒涼貧瘠的山坡上開墾一塊土地,使它成為“我家”菜園的事,表現了父親勤勞、堅毅的品質。課文是按事情發展順序寫的,依次寫了“失去菜園、決定開墾、開墾荒地、壘上石牆、種上豌豆、豌豆肥田、拾糞肥田、菜園豐收”這幾個方面的內容。通過對父親言行的具體描寫來表現父親的優秀品質是本文表達上的一個特點。

本文的執教者徐老師準確地抓住了本文的'教學重難點,以“開闢難”為主線展開了對文字的教學。重點結合父親在“開荒、填土”中所表現出的堅定不移的態度和百折不撓的付出,引導學生來體會父親開闢菜園的“難”。

一、由菜園引出。抓住“直到現在,那一塊坡地,仍是我家的菜園。春有菠菜、萵筍,夏有黃瓜、茄子,秋有辣椒、南瓜,冬有蘿蔔、白菜。一年四季,都是一片誘人的翠綠。”“遠遠望去,父親的菜園就像一塊碧綠的翡翠,嵌在荒涼的山坡上。”深入學習課文。

二、讓句子說話。學生通過研讀“那天,父親正在吃午飯,把碗一丟,抓起鐵杴就衝進了暴雨中……”“父親沒有氣餒,他在坡地的邊緣砌了一道矮牆,再從山腳下把土一筐一筐挑上去,蓋住了那可怖的岩石。父親的雙肩紅腫,腳板也磨起了泡。看著新菜園終於被開出來了,父親笑了。”“每天天還沒亮,父親就扛著鋤頭、挑起箢箕上山去,直到傍晚,才挑著一擔柴草回家來。”這些句子感受父親的形象。

三、寫話補充形象。如教學“那天,父親正在吃午飯,把碗一丟,抓起鐵杴就衝進了暴雨中……”父親衝進暴雨中幹什麼,他是如何保護家園的?體會父親的勇敢。

聽課評課稿5

新課的起始,首先回顧複習了求兩個數的最大公因數和分數的基本性質,為下面的學習最簡分數和約分的方法做好鋪墊。

教師精心設計了複習舊知識,情境匯入,比較歸納,階梯練習等教學環節,採用了多樣性的教學方法,關注學生數學學習的抽象過程,關注學生的生活意識,通過教師精心引導,學生自主探索,小組合作交流等啟發式和探究式的教學方法,使學生在思考中獲得了數學知識,特別是新課的'匯入部分,介紹長江以及長江干流水質汙染的資料,激發學生的環保意識,在資料研究中把書本知識與學生的日常生活聯絡起來,使學生感受到數學源於生活,運用於生活,體驗到了數學的使用價值。

在討論約分時,教師給學生留有思維的空間,鼓勵方法的多樣性,可以逐步約分,也可直接用最大公因數越,然後再後續的學習中自主選擇最優化的約分方法。使學生理解約分的意義,並在一步一步的嘗試解決的過程中,自己感悟約分的方法,從而理解約分的方法和重點。

在題目的設計上,從基礎訓練到綜合訓練,都符合學生的年齡特徵,充滿趣味性,把孩子拉入到遊戲中,從而讓學生在快樂中鞏固本課的所有知識點。

聽課評課稿6

今天,有幸聽了蔣老師任執教的一節《桂林山水》,桂林山美、水美,而蔣主任的課堂意境美、語言美;學生的朗讀美、感悟美……一節課下來,沉浸在美的享受中的我忍不住一次次品味起課堂中的精彩細節。

細節一:學生的朗讀之美。

由於聽課的老師很多,課桌間的位置也擠得滿滿當當,幸好學生們在老師的引導下很快融入了桂林山水的美景中,根本沒有受到我們的打擾。旁邊的兩個孩子一直在我裝作無意卻留心的注視中。當同學們在老師的引導下沉浸於文字,品味著字裡行間描畫出的美好意境中時,學生們下意識地開始一遍遍地朗讀、體會。當其他的學生有幸被老師選中為大家朗讀的時候,我旁邊的兩個孩子總會跟著無聲地朗讀著,偶爾會不經意地發出那個字的讀音,似有似無地迴盪在我的耳邊,讓我感動。要想讓學生們領悟、品悟,首先要讓學生走進課文,而學生們在老師創設的情景中已然置身其中,有了讀的渴望,在這樣渴望的引領下,學生一定能有自己的感悟和更深入的體會。

細節二:教師的'語言美得有深度。

一節課教師並沒有多少特別華麗的語言,但是經常是看似不經意間的評價、對學生的引導卻展現了教師的深厚的文化底蘊。一堂語文課的價值不在教材內容本身,而在教材背後所隱藏的意義世界,我們要引導孩子走向這個意義世界,因為課文背後是海洋,是天空,是豐富生命的心際網路。而蔣主任深刻地把握住了這一點。在重點段、重點詞語的品味上,教師的視野竟然如此開闊,一個“人們說……”看似簡單卻讓教師挖出了內涵。蔣主任為學生們展示了古今中外的文人雅士對桂林山水的由衷讚美,美景加美句,對孩子們的視覺及想象力都是一個衝擊。更可貴的是,教師在引導學生品悟課文的同時交給了學生閱讀的方法和技能,並給學生獨立展示的機會,讓學生做學習的主人。一堂課,教師的每句話都讓人感覺那麼舒服,又那麼有深度。想來聽課的學生也會由衷地敬佩老師,進而會為了向老師靠攏而豐富自己的知識,提高文化品味、審美情趣。

這節課處處是亮點,環環精彩,更可貴的是教師始終不忘對學生語文能力的培養,對學生獨立閱讀、自由表達的引導和肯定。還有教師自然散發的文化魅力感染著學生,影響著學生,更引領著學生去探索祖國博大精深的文明與文化。正如一位同事所說“假如我是一名學生,我喜歡這樣的課;假如我是一名學生,我喜歡這樣的老師……”忍不住感嘆:山美、水美,課更美!

聽課評課稿7

早上,劉彬主任找我:“你今天上新課吧。聽你課。”

“好”。

和劉彬太熟,所以被她聽,不緊張,也沒壓力。平時怎麼上,就怎麼上。上完,好的大力讚揚,差的毫不留情,覺得意見不同,也爭起來,兩人絮絮叨叨講了一個大課間,直到下面一節課的老師進教室,才作罷,上的和聽的,都挺愉快,她說下次還聽,嘴上說:“別來了。”其實,心裡還是很歡迎的。原生態的課,才能反映出真正的教學,好的和不好的,兩人討論才明白,才更清楚。只是一上公開課,就會自覺不自覺地“化化妝”,不以完全的真面目示人。

今天上的是《快樂的節日》第一課時。

被表揚的地方:

1、送詞。

雖然是第一課時,但沒采取帶讀,幫教的過程。把所有的生字都直接板書在黑板上,讓學生在自學、熟悉的基礎上,採取兩人小組合作的方式,一個把所有的生字讀出來,另一個直接給生字組詞。檢查的時候,先問學生在練習的過程中,什麼地方打頓了,施改明之說:“我不知道健康的康組什麼詞語?”我說:“哈哈,其實你知道呀!就是健康呀。這樣,王老師再送你幾個詞,安康,小康之家,康莊大道,康復。”孩子聽得很認真,嘴裡還默唸著。

其實,如果換一個人來聽,學習生字詞的流程,我應該不會這麼上,這樣一上來,就直接檢查,沒有標註拼音就讀,拔高了。但我平時上課,就這麼上,覺得學生也能接受下去,作業的反饋也沒什麼問題。這樣省事,時間用得也少。

2、畫詞。

進入課文的學習,我問學生願意自己讀,還是聽我讀?孩子的意見不統一,我說:“那我讀,願意聽的人,豎起耳朵,願意讀的人,跟著我小聲讀。”

讀完了,我說:“這裡有個詞用得多好呀,鮮豔的紅領巾,紅領巾的顏色這麼漂亮,戴上它,多自豪呀!我要拿筆畫下來。”我從孩子的桌上拿了一支筆畫下了來後,接著說:“這課裡還有很多的好詞,快找找,畫下來吧。”

劉彬說,她觀察到學生在看我畫詞的時候,很多孩子就拿起了筆,後來在畫的時候,也很投入,這樣用做的方式來引導孩子,他們的興趣濃厚。

3、彙報詞語

每個小組活動地兒不一樣,有的在教室前面,有的在後面,分小組彙報的時候,大家都站著,好幾個孩子聽得不認真,跳來跳去的,我說:“在聽的過程中,我注意觀察了同學們,都馮弋珂、彭澤文、韓蕊,她們一邊聽,一邊看著書,找到對應的詞語,特別要表揚張靜娟,她聽到有的同學找的'好詞,是自己沒畫的,就隨即拿筆畫出來。”劉彬說,我說了這段話後,那些小調皮們,很快就約束了自己,知道改怎麼做了,效果比批評他們還好。嘻嘻,其實我看到他們的那個樣子,也想批的,但畢竟有人聽課嘛,只能換個方式了,看來這個方式得常用。

寫到這兒,我使勁想了想,這節課,哪兒上的有問題來著?沒前面記得清楚,被表揚的記得牢些,被批評的,轉過身我就忘了,和俺們班的學生一樣,哈哈。

挨批的:

最後的五分鐘,我安排了學生查字典,完成課後的第四題。學生對“希”的偏旁認識模糊。劉彬說,這就是我在前面的生字教學中,遺漏的地方,應該在學字的時候,順帶就把字的部首提出來,不花多少時間,學生記得還牢。結果,我在學生產生了問題後,再講,又浪費時間,還容易混淆。其實,這反映了一個問題,說向課堂要效益,課堂就那麼多的時間,老師把課堂的前後知識點聯絡起來,多思考,合理佈局,才能去談“效益”。課前,多想想,比課中,課後,去補,要有效的多。

聽課評課稿8

沒聽課之前,看到課文的題目,我就想:這是一篇沒趣的課文。不象我們低年級的課文,有各種各樣吸引人的小動物,但聽課下來,我改變了自己的想法,其實不管是什麼課文,只要老師引導的好,沒趣的課文也能變得有趣。下面我就淺略地談一談聽課後對這節課的一點看法。

這篇課文主要講述了美國科學家富蘭克林為了揭開雷暴的祕密,冒著生命危險在雷電交加的.天氣裡進行“風箏實驗”的事,讚揚了富蘭克林勇往直前,大膽探索的科學研究態度,說明只有通過精確、細緻的觀察、研究和實驗,才能揭開大自然的奧祕。

教完第一自然段,在體會雷暴的可怕後,邵老師出示第二自然段“那麼,雷暴到底是什麼呢?這個謎團直到18世紀才被美國科學家富蘭克林解開。”邵老師讓學生細細讀讀這個過渡段,從中體會到什麼?開始學生不能體會到深層次上。邵老師再利用課件功能將“直到……才……”這組關聯詞變紅突出,再讓學生從這重點詞“才”上體會,通過引導,學生終於能體會到從中可以看出:其一雷暴的可怕,其二解開雷暴之謎是不易,其三富蘭克林的了不起。

第三自然段中有個詞“冷嘲熱諷”,這也是本文第二處採用烘托的手法,用別人的嘲笑,來烘托富蘭克林堅持自已觀點的勇氣和決心,使人感到富蘭克林最終獲得的成功來之不易,也是彌足珍貴的。在教學一自然時,邵老師也注重這個詞的推敲。通過讀相關的語句體會,富蘭克林當時的推測是那麼大膽,讓別人非常反感與排斥。接著用填空的形式來體會。例:不僅一般人不相信他的推論,就連許多自稱有學問的人也對他冷潮熱諷。有的說:“.......”有的說:“.......”有的說:“.......”讓學生想象,當時這些自稱有學問的人是如何對富蘭克林說的?通過言語訓練學生對“冷嘲冷諷”這個詞的學習較為紮實。

本課有複述的要求。當學生說到對風箏的材料有所瞭解,邵老師又讓學生再讀課文同桌探討一下這些材料有什麼用。接著課堂公開交流,學生明白這些材料的用處後,再讓學生細細體會文中人物動作,明白風箏實驗過程。最後,邵老師那著準備好的風箏及一些實驗材料,問:誰願意當一回小富蘭克林,將這個實驗過程邊演示邊講解給我們聽?通過這一環節的訓練,學生不知不覺鞏固了風箏實驗的一些要點,更為學生的複述提供了良好契機。

聽課評課稿9

一直覺得學習課文的第一課時無非是學學生字,讀讀課文,瞭解大意,學個故事的開始部分,沒有什麼花頭可言,想學的出彩並不容易。但是前幾天,聽了葉海娜老師執教的《普羅米修斯》,只覺得自己的認識是如此淺薄。葉老師對教材的處理,對課堂的把握,處理得恰當好處,第一課時也可以如此精彩。果真,薑是老的辣。

一、目標明確,學生學得明白。

在初讀課文這一環節,老師的要求非常明確:第一遍讀課文,要求讀通課文,讀準生字詞;第二遍讀課文,能找找文中出現了哪幾個天神的名字,想想他們之間發生了什麼事?在這個目標的指引下,學生學得更加認真、清楚,知道自己並不是為讀而讀,而是帶著問題讀。充分展示了教師的教學智慧,使這一環節的學習呈現了層次性、目的性。

在檢測詞語朗讀環節,葉老師沒有一次性地出現一些詞語,只是讓學生簡單認讀。第一組出現了:鷲鷹、懲罰、肝臟,這三個詞,這三個詞有的字形難記,有的字音難度,還有的是多音字,教師進行了重點輔導。第二組詞語的朗讀就非常簡單的過關了,因為這些詞並不存在這些方面的難題。第三組詞語的出現又展示了教師的`目的性:憤憤不平氣急敗壞。“你知道這兩個詞是描寫什麼的嘛?”“是的,描寫心情的。那麼你以前有沒有積累過表示心情的四字詞語?”教師並對學生的回答進行補充積累詞語。簡單的詞語教學學生卻學得興趣盎然,紮實有效。

二、方法滲透,學生學得輕鬆

在歸納課文主要內容環節,葉老師採用了兩種方法的引領。第一種,抓主要人物,理清文章脈絡。葉老師從詞語入手,出示:普羅米修斯阿波羅宙斯火神赫拉克勒斯,這些神的名字的詞語,讓學生讀準字音。再讓學生回顧預習的問題,這些人物之間發生了什麼事情?根據學生的回答,反饋,用板書展示人物之間發生的事情,並讓學生同桌互說鞏固。這個環節教師將概述文章主要內容,分解成了學生易於接受的幾個步驟,從教學實際來看,效果很好。教師又適時小結這也是概括文章主要內容的好方法,學法指導也隨機滲透其中,恰倒好處。第二種,藉助事情的起因、經過、結果來歸納課文主要內容。教師出示了填空內容,讓學生口頭表述,學生很快掌握。我想,學生在兩種學法的引領下,以後碰到類似的文章一定能很快掌握課文大意。

一節課下來,沒有什麼花哨的東西,卻讓人覺得學生學得那麼踏實,那麼窩心。這樣的語文課堂有著濃濃的語文味兒,我喜歡這樣的課堂,相信孩子們也一定喜歡。

聽課評課稿10

各位同仁:

大家好!今天任雪瑩老師給我們上了一節課,我們每一位老師都從不同的角度對這節課進行了認真細緻的觀察,在這節課中我主要觀察學生的,對學生的觀察我首先找到了以下一個切入點:

1.參與程度

2.學生的地位。課堂是否以學生為中心,教師的情緒是否被學生的情緒所感染,教師教學方式、技巧等的是否會根據學生的課堂的`反應的變化而變化。

3.學生情感。學生情感表現在回答問題和同學間的相處情況等方面。

4.對學習內容的感知程度。觀察學生課堂上是否敢於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發表見解和所提問題是否具有價值性,積極主動性,創造性。

5.學生學習態度和動機。主要涉及這些方面:舉手的次數,學習速度,作業完成情況,課堂轉註程度。

6.水平差異。

7.文化差異。教師應尊重各種不同的文化。

對學生不專注行為的觀察:

課堂教學中有些學生往往表現出一些不專注的行為

1、打瞌睡

2、說廢話

3、干擾別人

4、不參與

5、等待

6、個人需求

有了這幾個方面我在觀察的時候做到了學生學習和聽課的每一個細節,比如:當老師讓學生自己讀讀寫小紅馬的話時,由於老師給的時間不充足,積極參與者只有5人,茫茫然著有5人,其餘的人都看著老師的表情,不知道該說什麼。當老師讓同學們進行同桌交流的時候,大部分進行認真交流,但是有的在說閒話,說笑話,其中有四人不參與,在玩耍。當老師在大螢幕上放出,在沙漠中,因為小駱駝的腳掌,所以,積極舉手者3人,其餘的學生也不知道是會還是不會。最後老師讓學生講本課的故事的時候,積極參與者只有3人,不參與者35人,玩的有15人。總之,從這節課上來看,學生的學習態度和積極性不容樂觀,還需要我們老師進行有序的組織課堂教學。

聽課評課稿11

本課教學以設計編寫簡單的程式為任務主線,熟悉VB程式設計的環境,學習視覺化程式設計的方法與概念。將程式設計的方法與概念及思想滲透到真實的任務情境中是一種比較高效務實的教學策略。避免單純的概念說教,也容易實現視覺化程式設計的方法與概念的具體落實。教師能夠講清視覺化程式設計的幾個重要概念。學生也按教學設計完成小程式的編寫任務。教學中師生交流和諧融洽,學生學生認真,同學間交流能順利完成教學任務。可見平時教師教學嚴謹,學生訓練有素。以下就幾個方面做簡單點評,希望批評指正。

1.過程與思想本模組教材《演算法與程式設計》以VB語言程式設計為載體,通過讓學生親歷具體的程式設計案例,學習視覺化程式設計的思想與方法。程式設計是過程,而在完成程式設計中學習通過計算機解決問題的思想方法、學習程式設計的基本演算法,進而引導學生體會程式設計思想是本模組的重要教學內容。而本節課正是基於前兩章學生學生程式設計結構之後,對視覺化程式設計的方法與概念的一次整理與總結。教師在出示教學目標時應明確指出本節課不是做一個VB程式,而要淡化“VB”的概念,要將學習內容擴充套件到所有計算機程式語言的共通的程式設計理念。通過程式設計學習思想與方法才是真正的目標。

2.通過交流理解概念本節中概念集中抽象,如:物件、屬性、方法、過程、事件等。教師將幾個概念集中講解,之後切入到小程式的製作中講解設定物件的屬性。前後銜接有脫節之感。在上課的'前23分鐘進行全體控制時間有些長,學生注意力容易分散。一些概念可以讓學生來舉例,看看學生是如何理解的。教師補充。對於控制元件箱裡的控制元件,也可讓學生先試試。

3.整合促進高效本節教材有程式設計的概念,也包含認識控制元件的教學內容。內容與概念學習分開安排。教師在講解時將兩部分內容整合在一起,把控制元件的學習融入到“物件”這一概念上學習上。在容量上實現了1=1+1,在教學時間上實現1+1<2,提高了教學效率。

本節課整體上來講是一節成功的課。學生學習狀態積極,程式設計習慣好,作業完成情況較好。經過一年高中資訊科技教學實踐,納老師已經總結出一些值得同行借鑑的教學經驗。希望今後大家多進行交流。

聽課評課稿12

打造活力高效課堂

-----暨市屬高中數學教學研討會

為了進一步優化課堂教學、促進教育教學質量的相互提高,形成相互學習、相互探討、共同進步的良好氛圍,我校於11月26日隆重舉辦了湖州市屬高中數學教學研討會,此次活動得到了市教育局、各校領導、兄弟學校和同行專家的大力支援和肯定。

這次研討會的主要內容分為觀摩本校教師的課堂教學和對教學活動的評析,活動於當天的上午與下午分別舉行。上午伊始,各校數學教師均參加了相關開課教師的'聽課活動。下午,數學教學研討會在綜合樓閱覽室準時召開。

在會議正式開始之前,我校開課教師沈立英,蔡飛慶,葛曉榮各自先具體介紹了備課的準備過程,針對學生的多層次狀況,立足現實,從資料的查詢,課件的製作,教學環節的設計到資源的有機整合等方面,介紹了自我設想與預期目標。隨後研討會就進入了評課階段。發言的老師認真思考,各抒己見,滔滔不絕;與會的教師聚精會神,不

時做著記錄,沉浸其中。整個研討活動的交流形式新穎,發言熱烈,氣氛融洽,在輕鬆愉快而又不乏嚴謹的氛圍中進行,不知不覺持續了將近兩個小時的探討研究。

此次教研交流活動為各校教師搭建了相互學習、相互交流、相互借鑑、共同提高的平臺,促進了教師的專業成長,包括教學方法、教學理念、教學藝術各方面等等,同時各位發言教師的精彩點評,也讓所有在場教師都受益匪淺,整個研討會在意猶未盡中徐徐落下了帷幕。

聽課評課稿13

本課的第一課時是以生字教學為主,因此,亞玲採用了長久沒有用的集中出示生字的方法,可能是長久沒有用這個方法教學,學生對這種方式教學很有積極性,能很踴躍的發言,為了能讓學生在上課時候積極參與進來,採用回憶的方式回憶之前所有學過的識字方法總結一下:如加一加,減一減,想象,畫一畫等,再通過引導,認識新的方法。

老師範讀之後,發現在後階段的教學當中,學生都是模仿老師讀的方式進行朗讀,不怎麼讀,卻能大體上讀的很整齊,總結:教師的範讀是課文學習必不可少的。

在教學三四段的教學時,亞玲採用抓住關鍵詞的方法進行朗讀指導,“嚴肅”讓學生表演一下,指名請幾位“唐老師”來讀一讀,接著齊讀;“唐老師,你們嚴肅的跟你們的學生說吧!”讓學生快速進入到唐老師的角色之中,在朗讀時能比較好的讀出感覺來,當然教師的範讀也是很關鍵。第五段採用的是表演的方式完成教學的,眼睛睜得大大的,為什麼呢?通過聯絡上下文的方式學習,睜得大大的.是因為唐老師說的話很驚訝,摸口袋是幹麼呢?是因為想要找找唐老師說的丟東西自己是不是丟了,結果怎麼樣呢?(都沒有丟掉)。同學們是怎麼回答唐老師的呢,一起喊:“唐老師,我沒有丟東西!”通過四五自然段的學習,我結合兩個自然段的特點,採用合作朗讀的形式,請了三位同學當同學,請一位當唐老師,還有一個讀旁白的,總共請了兩組,第一組效果不明顯,第二組相對比較好。再是師生一起合作的方式,男生同學,女生唐老師。學生的學習興致比較高,效果相對應該是不錯的,參與到學習是高興。最後進入寫字環節。一節課時間35分鐘,教的內容也是很有限。

聽課評課稿14

“圓的認識”一直是老師們研究的典型課例,本次優質課又是這一內容教學的比拼,又一次領略到了老師們的智慧,感觸頗深。

一、組織教學應該設計豐富的體驗活動。

如果老師照本宣科,學生完全可以看課本自學,何需老師花時間“表演”。學生只有親自經歷一回、體驗一次,才能深切理解數學知識,並從中培養學習數學的基本思想方法和基本活動經驗,努力實現過程性目標和結果性目標相結合。上課的四位老師都用到了“折一折、畫一畫、量一量、撕一撕、找一找、猜一猜、模仿騎車、尋找寶物”等基本活動,給學生視覺和觸覺上的充分體驗。

二、尋寶活動是讓學生理解“圓,一中同長”的很好的學習活動。

“尋寶”是同學們很喜歡的遊戲活動,只要“尋寶圖上的'提示語”設計用圓的特徵,就很好地將數學知識與基本活動結合在一起了。宣峰老師的“尋寶活動”設計首尾呼應,讓學生通過“尋寶”很深切地領悟了圓“一中同長”的特徵。

三、抓住學習線索,重點突出、學習全面。

這節課的教學內容很多,要認識很多圓的各部分名稱和特點,要想在一節課時間裡清晰透徹地讓學生掌握,需要老師有精當的教學設計,才能是同學們輕鬆地學會。因此,老師備課必須“深入”,找出適合學生學習的突破口,使學生輕鬆地展開學習,稱之為“淺出”。圓的各部分名稱雖然也有出處,但是更多的是一種“約定俗成”的規定,不必安排時間進行探究,而半徑和直徑的關係、圓內所有的半徑都相等、所有的直徑都相等等特徵就必須安排探究時間,所以,認識各部分名稱只要求認識,教師就可以以安排學生探究“圓的半徑、直徑的特徵和關係”為主線,組織開展各項學習活動,讓學生感覺到“我們今天只要解決一個問題”,並在研究這個問題的過程中,不知不覺地掌握了老師心中定下的教學內容,完成教學目標。此時,學生的學習感受是“淺”,他們只要完成一個任務,而學生的學習結果是“深”,他們學會了很多。

聽課評課稿15

開學以來,我聽了杜主任、冒愛玉、楊正龍、張建華、孫茂洲、劉燕、周迎年、陳懷龍、顧漢呂、祁燕、周麗娟、嚴主任等老師共21節語文課,收穫頗豐。整體來說每堂課都做到了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結合。教學目標明確,並能在教學過程中鮮明地體現重點突出;課堂問題設定巧妙,環環相扣,自然流暢地引導學生理解了文字內容和情感;師生互動積極有效;注重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教育,德育滲透如細雨潤物無聲;注重過程方法的教學,不是簡單地說教而是能引導學生進行語言的推敲揣摩品味;在拓展教學方面更是趣味橫生,恰當新穎,很好地加深了對文字中心內容思想感情的理解;板書涵蓋了文字主要內容和主題思想,並有藝術之美感。

杜主任的課有許多光彩之處,最突出的是他本人有深厚的文化功底,並將其表現在了課堂的許多方面。尤其是教學語言注重文學性,詞彙豐富,文采飛揚,語調語氣抑揚頓挫,很有吸引力。我要向他學習,讓學生在課堂上能感受語言的魅力,在口耳相傳之間掌握並運用豐富的漢語詞彙,潛移默化地滲透到他們的作文之中。

嚴主任對文字的解讀非常深刻,對學生閱讀方法的指導也很到位。在讀中悟,悟中讀,跳出來,走進去的讀書方法也讓學生對文字的閱讀不是停留在表層的感官的愉悅上,而是達到了深層次的理性的思考。因此,學生自主解讀文字時展示給我們的已經超越了七年級學生普遍的那些稚嫩表達,而是讓聽課老師也嘖嘖稱讚的精彩解讀。另外多媒體的使用沒有捨本逐末,只有非常精煉的四句話的方法點撥。

陳懷龍老師的課設計新穎,讓學生用記者訪問的形式學習課文。課堂氣氛輕鬆活躍,學生參與面廣,學習積極性很高。陳老師在穿插有關背景資料詩人成就詩詞知識等適時適度,似信手拈來,又恰到好處。這也與他肚裡有文章,胸中有點墨有關。

冒愛玉老師教學注重對文字內容情感的分析挖掘,培養學生搜尋有用資訊的能力,表述概括的能力等等。這對學生現代文閱讀的水平提高都是一個必需的過程。教師對學生的激勵既不程式化,又具體、誠懇。對於學生出現的錯誤,能及時以恰當的方式指出糾正。無論是指導思想還是課的設計都充分體現了新課程的理念。語文學習是學生個體的行為。語文閱讀也是學生個性化的閱讀,所產生的感受也是不盡相同的。張建華老師在教學時就非常注意尊重與呵護學生的獨特感受。對於學生的回答,盧老師能把自己擺在與學生同等的位置上,引導學生把內心的感受說出來,回答得好教師給予肯定,對於學生回答過程中不太明確或不合理的教師也能給予正確的導向與引導。

孫茂洲老師對教材的取捨方面有勇有謀,他的課堂既顯示了教師的主導地位,同時也突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課堂高效,尤其是讓學生續寫《安恩和奶牛》的結尾,既培養了學生的想象力又加深了對文章的理解。周迎年老師教態自然大方,語言清晰,表達能力強,語氣語調富有激情。課堂上有梯度的引導學生誦讀和品讀文字,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實施教學時從內容到教法到學情,都顯得清新、自然,尤其是學生讀書很動情,饒有興致地讀,主動地探究問題,很好。

周麗娟老師講課有激情,善於帶動學生,有個人魅力。結構嚴謹合理,過渡自然,全課給人一種渾然一體之感。重點突出,大多數問題設計簡單易答巧妙,學生學起來輕鬆好懂。學生答題能力強,可以說這與老師平時的潛移默化分不開。她的語言流暢,通俗易懂,簡潔明快。基本功深厚,容量雖大但節奏適宜。

顧漢呂老師教學內容適合學生的發展現狀與要求,有利於全面提高學生的知識素養。準確的把握了教學重難點和考點,有針對性地解決學生遇到的學習困難。教學環節銜接流暢,充分體現了教師的教學思路清晰,層次清楚,結構合理。教學中全體學生共同參與,教師作為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努力營造高效,和諧的課堂,整堂課情知交融,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亮點是說不完的,那就打住。下面說說我個人的收穫:

第一、語文課要上出語文的味道,老師的“講”是至關重要的,老師在課堂上要講語言、講文學、講寫作,而不是去講思想道德、講國際風雲等等。課堂上要注重情感氛圍的營造,語言要有文采,能打動學生,教學應該在輕鬆愉快的氣氛中進行。再有營養的飯食要好吃才能下嚥,才能有助於身體健康。不好吃的飯菜不會打動人們的胃口的。所以語文課堂首先要生動。

第二、讀書是感悟語文的重要途徑,出聲朗讀更是語文課堂必不可少的手段。在眾多老師的課堂上,我們都多次聽到了學生飽含感情的讀書聲,教師還指導學生朗讀的'方法,體現了新課程標準所倡導的人學生自主讀書、自主感悟的思想,讓學生在自己的閱讀體驗中尋找獨特的感悟。

第三、課堂上要引發學生深入的思考。授課教師通過問題的預設引導學生走進文字,讓學生抓住重點段落、句子、詞語進行反覆誦讀,並圍繞所找到的句子進行深入挖掘,啟發學生多元思維,讓學生走進文字,和作者進行心靈的對話。

第四、在傳統的語文考試中,總是把“知識點”作為考試訓練的重點,但是,今天這樣的觀點已經過時了,我們的語文訓練必須從“知識點”轉到“書面表達”和“口頭表達”的訓練上,這是提高語文素養的關鍵,也是今天語文考試的要點。課堂上我們應該注重學生的口頭表達,讓學生站起來說話,表達自己的思想,有時還應有的書面表達,這樣的訓練是針對學生語文素養提升的訓練,是治“本”的做法,而不是我們通常的知識點訓練,這是我們要深入領會的。

第五、多媒體(或者課件)的利用與處理,不宜太龐雜、太細化、太執著,宜精練、適用、有效,因為課堂是動態的。如果執著預設的課件,一會影響課堂的流暢性;二會淡化生本對話,導致學生與文字對話效果的弱化,如果不引導學生深入文字進行有效解讀,後邊的事情就不好辦了。

有人說:教學,是一門遺憾的藝術;課堂,是一個抒寫缺憾美的地方;教師,則是創設美、發現美、創造美、欣賞美的責任人。是的,沒有遺憾也就沒有回味,也就不會有跌宕的精彩,雨後的彩虹。那我們就不談遺憾,不怕遺憾,而讓遺憾成為我們閃亮以後的鋪陳和蓄勢。

聽課評課稿16

《夏天裡的成長》是部編國小語文六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的一篇課文。

這一課是一篇說理性小散文,作者用簡潔樸素、清新優美的語言描繪在夏天裡萬物都在生長的自然現象。

啟迪我們:“人要把握時間,儘量地用力地長。”苑老師的這節課上得很成功。以學生為本,抓住課文的重點和難點,通過各種形式的朗讀,使學生在讀中感悟,在讀中理解,在理解的基礎上感受夏天的成長。首先,苑老師教態自然,很有親和力,教學語言優美、生動,引人入勝。其次,教學目標明確,重難點突出,緊扣“夏天是萬物生長的季節”這一中心。

最突出的是讀中感悟,苑老師通過讓學生以各種形式朗讀,引發學生質疑,啟迪學生思考,加深感悟。從朗讀中感受夏天的美,從而培養其熱愛大自然的感情。引出“人也是一樣,要趕時候,趕熱天,儘量地用力量地長”,這一句中“熱天”的意思是不是天熱的.季節,從而引發了學生們積極思考和熱烈的討論,深入理解文章中心,認識到“熱天”不是指季節,而是指利於學習知識,利於成長的時間、環境等,主要指青少年時期,從而讓學生懂得一定要珍惜時光,積極努力,成為更好的自己。我想這也和苑老師平時帶領學生晨讀和做讀書筆記而分不開。學生在讀寫的過程中,學會了思考和感悟,進而才有了這一課堂亮點。語文課程是一門語言運用的綜合和實踐課程。

石老師準備充分,恰到好處地教導學生品原句,好在哪裡,為什麼好等;接著給範句,用以開啟學生思路,為學生多視角說話埋下伏筆;根據學生層次水平,先讓學生補充句子;再讓學生自由發言,及時深化感悟;精彩的語句讓學生領讀,幫助學生們積累了更多的優美語句,可謂事半功倍。

聽課評課稿17

祝老師的《8加幾》這節課的教學體現了數學課程標準的許多新理念,設計合理、新鮮。具體地說祝老師的這節課重要體現了以下幾個特色:

1、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動身組織教學。《數學課程標準》強調數學教學要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動身,讓學生親自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並進行說明與利用的過程。為此,教學中祝老師緊密接洽學生的生活實際,利用主題圖創設了開運動會的情景,然後讓學生讀取資訊提出數學問題,並加以解決,從而順利的引出新課,激發了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也培育了學生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關注基礎教育改革,探索最佳學習之方法,交流個人教學之心得,廣交天下朋友!讓我們相會在這塊土壤上,為營造出濃郁的學習氛圍暢談我們的思想吧!

2、器重學生思維活動的展開過程。讓學生在活動中學習數學,器重學生學習的過程,讓學生親自體驗知識的形成和發展,這是《標準》中倡導的新理念。《8加幾》一課的教學中,祝老師在小組內讓同窗交換,然後各組彙報。學生們有的用點數、還有的用接著數的方法、也有的用湊十法等多種盤算方法,通過獲得豐盛的`感知,發現多種解決問題的方法。在學生的彙報中我們看到,由於留給學生充分發表想法的時間與空間,學生的思維是活潑活潑的,提出了多種8加幾的盤算方法,這些演算法都是學生在動手操作、自主摸索、合作交換中動腦思考獲得的,有些還非常具有發明性。另外,學生通過動手操作,從直觀上了解“湊十法”的算理,並通過敘述盤算過程,內化為盤算方法,控制“湊十法”的盤算方法,體驗“湊十法”的思維過程。

3、重視學習過程中學生的情緒體驗。施老師在課始通過各學生一起唱歌,激勵學生自主學習,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從學生熟悉的主題圖入手,使學生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數學就在我們身邊。縱觀全部教學過程,都是由學生自己提出問題,再摸索出解決問題方法的。吳老師不僅讓學生在這個自主學習的活動中不斷充分、自動、積極表現自我,同時也注意用激勵的語言評價學生的學習過程,讓學生獲得一種積極的情緒體驗,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念。

聽課評課稿18

《聽聽,秋的聲音》是人教版國小語文三年級上冊第十二課,是一篇略課文。本課是一首現代詩。作者抓住秋天裡大自然一些聲響,用詩的語言,謳歌了秋天。詩歌語言精練精美,富有韻味。在教學中要老師讓學生從秋天的音響中,想象秋天景象的美好,讓學生多讀多悟,直至有情緒地朗讀課文,體會詩中濃濃的秋情。

學生由二年級剛剛升入三年級,從心理學角度來講,這個年齡階段的學生依然以感性思維為主。因此,趙花香老師在教學中努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採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式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以下幾點最具特色:

一、精彩的匯入,將孩子們引入秋天美妙的音樂境界。

上節課我們學習了《秋天的雨》,欣賞到了秋天的美景,誰能用一個詞來概括秋天?(美麗的秋天、五彩繽紛的秋天)對,秋天不僅塑造了五彩繽紛的美麗,而且秋天還給我們帶來了優美的聲音,這節課請大家和老師一起“12聽聽,秋的'聲音”,(出示課件1,板書課題),指導理解讀課題,下面就讓我們一同走進秋天美妙的音樂境界吧。

秋的腳步輕輕,可我們還是分明聽到了秋的聲音,不信,你聽!(多媒體----錄音響起)請閉上你們的眼睛,細心凝聽,不同的聲音。配音範讀:想像一下,你的腦中會湧現怎麼樣的畫面。讓學生沉浸在音樂中的範讀全詩。

你感到這秋天的聲音美嗎?生:秋天的聲音很美。

師: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聽聽秋的聲音吧,出示課題《聽聽,秋的聲音》

恰到好處的“導語”、“聲音”、“配樂範讀”創設開放互動的課堂情境,激發學生的興趣,引起學生美好的想象,把學生帶入俏麗的大自然,帶入秋聲之中。

二、學生欣賞朗讀,感受詩情。

1、學生初讀,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生字可以多讀幾遍,目的是讓學生打牢基礎知識。

2、檢查。指名分小節讀,讀的形式多樣以培養學生朗讀能力。

3、感知內容:你在詩中聽到了哪些聲音?你最喜歡的是哪種聲音?讓學生在讀中理解,在讀中感悟秋天的景色之美,在讀中感悟秋天的音樂之妙。

(1)“刷刷”是黃葉道別的聲音。

黃葉從樹上一片一片地掉下來,你看著像什麼?黃葉對大樹媽媽說:“()”哦,你能用你的朗讀把它們的飄飄灑灑表現出來嗎。呵,多美的黃葉啊。

(2)“口瞿口瞿”蟋蟀振動著翅膀,和陽臺告別的歌韻。蟋蟀要到哪兒去了呀?蟋蟀在唱著“()”朗讀領導。

(3)一排排大雁追上白雲,撒下一陣暖暖的叮嚀:“()”他們在說些什麼呢?捨不得走,因為這兒的秋天很俏麗。朗讀表現。

(4)一陣陣秋風掠過田野,發出“()”的聲音,這是秋風送來的豐收的歌吟。秋風吹過,田野裡(),果園裡()……人們的心裡()。

這裡的設計意圖體現出,讀的方式多樣化,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在讀中思、讀中議、讀中練、讀中品、讀中評,在讀中領悟到詞句表達的精妙,體會到詩中濃濃的秋情,在讀中學會了方法,學會了自主、合作與探究。

三、板書也有特色。

黃葉刷刷

蟋蟀口瞿口瞿

聽聽,秋的聲音大雁叮嚀匆匆來去

田野音樂廳

精煉準確的板書能給學生留下一個完整的印象,看著板書學生就能完整地複述課文。

四、一點建議

這節課,讀的時候教師指導還要細緻些,對於某一句怎樣讀,用怎樣語氣、怎樣的表情去讀教師再指導的細一些,這樣就更好了。

總之,趙老師老師的這一課上的還是很成功的,尤其是多媒體的運用帶進了大自然,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慾望。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