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薦]司馬光評課稿

來源:果殼範文吧 2.95W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通常需要用到評課稿來輔助教學,評課是教學、教研工作過程中一項經常開展的活動。那麼應當如何寫評課稿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司馬光評課稿,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薦]司馬光評課稿

司馬光評課稿1

孔xx老師教學的《司馬光》一課,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的教學設計的環環相扣,每一步都細緻入微。課堂上學生訓練有素,而教師將課堂還給學生,真正發揮了學生的自主性。

一、匯入激發學生的興趣。教師一上課就問“第五單元我們學了哪些聰明勇敢的小朋友?”學生回憶了以前所學,引出了課文,激發了學生的興趣。

二、自學要求明確。教師出示了要求:

1、標出自然段。

2、把圈出的生字讀三遍。

3、把課文讀正確、讀通順。要求明確,符合一年級學生的特點,學生完成的很好。

三、整堂課重點突出,主要圍繞課文中要求會認的'生字展開了識字教學。在課堂上,孔老師先是指名讓學生認讀,並練習組詞,然後讓學生交流識字方法,老師領讀,接著分男女生賽讀,最後再去拼音讀,通過最後老師出示生字抽查學生識字掌握的情況來看,大部分學生都會認課文中的13個認讀生字了。

四、鞏固環節遊戲“水缸跳字”、“假山跳字”、“猜字謎”特別有趣,學生的極大的興趣中學習知識,效果可想而知。

司馬光評課稿2

《司馬光》是我們國小階段遇到的第一篇小古文,從編者的意圖來看,要引導國小生從小感受文言文的特點。學習讀懂文言文的方法,感受中華悠久的文化。楊老師執教的《司馬光》有以下幾點亮點:

1、為學段學生而教。

教師在教學設計的時候要考慮學生已有的學習基礎,從閱讀興趣開始,教師可以在教學過程中設計許多激發學生興趣的環節。本節課中楊老師就設計了很多學生感興趣的環節,如,出示一個魔法小棒,讓孩子能夠讀好停頓,還有像在學習“戲於庭”的時候,楊老師進行了遷移運用,出現兩幅圖,讓學生模仿古人說一說,如:問“群兒誦於室”、“群魚戲於池”,這些都能激起孩子學習古文的興趣。而後在初步感知中,讓孩子學會運用古文的組詞方法,這也是一種興趣的啟發。

還有對於“之”的理解,“持石擊甕破之”之是甕,“持石擊窗破之”之是窗,“持石擊核桃破之”之是核桃,這些都體現了楊老師注重古文興趣的激發。

楊老師在教的時候也注意到了三年級學段的特徵,不任意拔高要求,孩子們能夠藉助註釋用自己的話把這個故事講下來也就可以了,因為是第一次來學習文言文。

2、在單元系統中教。

本單元的教學重心是瞭解人物的美好品質,語文要素是學寫一件簡單的事。所以這篇課文的語文教學要完成單元系統中的一個環節。司馬光“破甕救友”的事就可以讓學生了解古人是怎麼寫事的。這點楊老師在教的時候也有涉及到,比如說故事的起因是“一兒登甕,足跌沒水中”,經過是“眾皆棄去,光持石擊甕破之,水迸”,結果是“兒得活”。老師在引導時讓學生了解古人是如何寫事的,並從這件事當中學習司馬光的美好品質,感受到了司馬光的沉著冷靜、機智勇敢。

3、抓住古文的特徵去教。

編者選取這篇古文就是有意識讓學生認識古文這樣一種獨特的`文學樣式。古文的閱讀表達與現代文有極大的區別,去朗讀的時候不能僅僅只滿足於讀者之音,還應該根據句子的意思進行正確的邏輯停頓。本節課楊老師在讀中也下足了功夫,如:要求孩子們讀通順,讀正確,還要讀出停頓。其中還有老師和學生的合作讀,男女生讀,讓學生填補空白讀,最後呈現一個畫面讓學生背下來。楊老師也注意到了朗讀形式的多樣化。

4、扣課後練習去寫。

本節課楊老師的教學目標制定的非常正確。她緊緊抓住了課後習題來確定她的教學目標,進行教學設計。課後習題是我們制定教學目標的重要依據,本節課楊老師教學時緊緊圍繞課後習題進行教學,也體現了三年級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要求。

本節課亮點頗多,但是,課堂教學永遠是一門遺憾的藝術,有一些細節,我也有著自己的想法。比如說楊老師在教學生了解這件事的時候,是不是能更好地抓住文本當中特色的地方去品讀?像“登甕,跌沒水中”、“持石擊甕破之”,如果能夠再深入一點,抓住語言特色去品讀,效果會不會更好?最後也可以問問學生,如果你遇到這樣的事情,你又會怎麼看?怎麼辦?這樣讓學生把目光聚焦到字詞的同時也關注到自己,更好地把課文放到單元系統中去教。

再比如楊老師在朗讀指導的時候,如果要求再高一點,孩子們能不能進行展示讀,再或者加上動作讀,去讀出古文的節奏感和畫面感可能課堂效果會更出彩一點。

司馬光評課稿3

《司馬光》是部編版國小語文三年級上冊第八單元的第一篇課文,這是篇文言文,也是學生在國小階段接觸到的第一篇文言文,從編者意圖來看,要引導學生從小感受文言文的特點,學習讀懂文言文的方法,感受中華民族悠久的文化,傳承經典,發揚國學。

陳老師雖然很年輕,但是教學設計精巧,教學思路清晰。

一、梯級誦讀助體悟。

整堂課以讀為主線,貫穿始終,通過範讀引領、逐句練讀、藉助插圖用挖空的形式誦讀記憶。通過反覆誦讀,學生以讀促悟,在誦讀中體驗、感悟文言文的特點。

二、字理識字記心間。

在指導生字時,陳老師從造字本義講起,是學生明瞭造字的緣由及生字結構規律,從而牢牢記住。

三、逐層推進破難點。

初次接觸文言文,最難的還是句讀和節奏,而陳老師通過逐步出示生字、詞語、短語、句子這種方式巧妙地引導學生渡過難關,例如“持—持石—持石擊甕—持石擊甕破之—光持石擊甕破之”,這樣一一指名學生認讀,讓學生從易到難的有節奏的讀完整句,符合三年級學生的認知特點和思維特點,老師成為學習最好的“擺渡人”。

四、藉助插圖和註釋,理解課文的`意思。

本單元的語文要素是:學習帶著問題默讀,理解課文的意思。作為本單元的首篇課文,應該體現這個語文要素,陳老師讓學生藉助插圖和註釋,以及自己設計的柺杖,降低了難度,學生說得很好。

建議:

在理解司馬光的美好品質時,我想要是留給學生一個靜默深思的時間,豈不是更美?有人說“書到精絕潛心讀,文窮情理放聲吟”,潛心默讀和大聲誦讀,在我們第二學段和第三學段的語文學習中當是比翼雙飛。

司馬光評課稿4

我校迴歸學習本真,走向深度學習為主題的同課續構校本教研活動已經結束,上週聽了張靜老師執教的《狐假虎威》一課感觸頗深,以下我就張老師在課堂教學中呈現的成功與不足,談一些自己的想法,和大家一起探討學習。

張老師雖然剛代語文,但她以清新大方的教態,耐心的引導,引領孩子們與文字對話,進行了朗讀、說話、字詞句段品析和寫字等方面的有效訓練,讓學生的雙基得以不斷鞏固。課堂上張老師很善於激發孩子們的學習興趣,及時鼓勵他們的勇敢表現,讓他們投入課堂,進入文字,從小小的故事中明白所蘊含的道理,初步感知寓言故事的魅力。

一、層次分明,朗讀指導到位。

讓學生用自己的情感體驗領悟作品的內涵,是語文學習的一條主線,是語文教學的主環節。張老師在課堂上非常重視學生的朗讀,努力做到以讀為本,以讀代講,以讀悟情,以讀明理,讀的形式多樣。如:帶著問題讀,抓住關鍵詞語讀,感悟人物品質讀,分角色讀等,每次讀的要求不同,指導效果層層深入。用狐狸是怎樣藉著老虎的威風把百獸嚇跑的?作為主問題,從而引導學生讀課文的相關段落。抓住狐狸與老虎的三次對話進行多種形式的朗讀,理解和感悟。在教學重點段落時,抓住狐狸的動作骨碌一轉、扯著嗓子、搖,讓學生想一想每個動作所表示的含義,進而來理解狐狸的心理活動,體會它的狡猾;又從老虎的動作一愣、矇住、鬆開,讓學生明白百獸之王是被狐狸給騙了。依據學生的理解,教師順勢指導,讓學生進行多種形式的朗讀,學生的朗讀情緒高漲、踴躍。漸漸地,學生讀出了狐狸的步步為營,老虎的信以為真。

二、角色體驗,挖掘人物內心。

在教學中,張老師重在對學生兩個主角的內心進行探索,挖掘文字以下的內容。需要學生不僅會讀課文中的對話,而且要學會聯絡上下文揣摩課文中人物的心情。幫助學生更好的進入角色,瞭解課文內容。如:狐狸的眼珠子在骨碌一轉,它在想什麼啊?老虎怎麼愣住了,它心裡在想什麼?還有采訪的形式:老虎,你的表情怎麼半信半疑,你在想什麼?等問題,讓孩子體會當時狐狸和老虎的內心活動。讓孩子進行有效地思維。也同時避免了老師簡單的說教。

三、創設情景,進行表演。

在教學7.8兩小節的時候,引導學生讀句子狐狸神氣活現,搖頭擺尾;老虎半信半疑,東張西望。沒有直接讓學生去理解神氣活現,搖頭擺尾,半信半疑,東張西望四個詞語的意思。而是讓學生通過表演展現出來。再讓學生自己自由讀詞,再放入句子中,指導讀好句子,一氣合成。也為之後的表演片段打好了紮實的基礎。接下來就是利用精心設計的表演,由小組長帶領,依靠大家的力量,來參與演出。演出對文字的理解,既突破了教學重點,又培養了學生的自學能力,協調能力,質疑和解疑的能力,以及表達能力和理解能力,體現學生學習的.自主性。

四、教學主線的滲透清晰,閱讀訓練凸顯整體性

本課教學主要是讓學生了解這個故事,知道狡猾的狐狸先矇住老虎,又藉著老虎的威風嚇跑了百獸,在此基礎上體會狐狸的狡猾。二年級的學生容易受知識和年齡特點的影響,對聰明和狡猾不能做出完全正確的判斷,因此這也成為教學的難點。張老師為處理好這個重點和難點,教學時可以抓住一個騙字逐漸展開,而且展開這一閱讀教學一定要凸顯整體性。扣住騙字後抓住狐狸和老虎的對話及神態,讓學生知道狐狸怎樣一步步使飢餓的老虎鬆開爪子,體會其狡猾。這一過程中又引導學生找到老虎的反應一愣、矇住、鬆開、半信半疑、東張西望這些詞語,引導學生理解老虎由不信到相信的心理變化,體會其愚鈍,從側面又感受狐狸的狡猾,對蒙這個字也有了更深的理解。

建議:任務設計的策略可以改為:朗讀課文2至6自然段,找到狐狸和老虎的三次對話,想想怎樣讀好它。總結課文是應讓學生說說生活中像狐狸一樣的人;在教學兩個生字假和借時,教師很自然巧妙的引了出來,如果讓學生找出它們的共同點(都是單人旁)和不同點(雖然都是單人旁,但是他們在田字格的位置不同)就更好了。

司馬光評課稿5

《狐假虎威》這篇課文是一個生動、有趣的成語故事,學生都非常喜歡、很感興趣。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通過抓住狐狸的動作:骨碌一轉、竄、撲、逮等,啟發學生思考,理解每個動作的含義,從而理解狐狸的心理活動,體會它的狡猾。又從老虎的動作:楞、鬆,明白了老虎被狐狸騙了的經過。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進行多種形式的朗讀,取得了較好的效果,學生在課堂上情緒高漲,發言踴躍,讀出了狐狸步步得勝,老虎信以為真的味道來,然後再進行表演,達到了水到渠成的效果。由於課文的語言非常生動形象,適合學生朗讀和表演,所以我在教學時努力體現以下幾點:

1、讀、說結合。讀是對資訊的輸入,而說應該是對資訊的輸出了,培養學生口頭表達能力,是一個長期訓練的過程。教學過程中,我始終把讀與說結合起來,並加強訓練。低年級學生思維活躍,具有很強的模仿力。我在教學中充分發揮這一特點,聯絡課文,引導學生進行說話練習。這樣既加深了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又培養了學生的觀察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2、讀、思結合。在教學中,我注意把讀書與思考緊密結合起來,使學生形成良好的讀書習慣。在初讀課文後,讓學生自由讀課文,並畫出生字,藉助拼音認讀。再通過各種形式的朗讀訓練,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最後讓學生用自己的話說說狡猾的狐狸是如何藉著老虎的威風把小動物們嚇跑的。這樣以讀代講,以讀促思,在讀書中感悟,學生的思維異常活躍。

3、創設情景,分角色表演。多種朗讀形式,激發學生讀的興趣。在朗讀中不光要求學生的.朗讀貌似,而且更要求神似。需要學生不僅會讀課文中的對話,而且要學會聯絡上下文揣摩課文中人物的心情。幫助學生更好的進入角色,瞭解課文內容。老師要積極指導。如:引導學生讀句子狐狸神氣活現,搖頭擺尾;老虎半信半疑,東張西望。我先讓學生理解神氣活現,搖頭擺尾,半信半疑,東張西望四個詞語的意思。再讓學生自己自由讀,個別指名讀之後,讓學生自己把句子演出來,看看是不是把這句句子讀懂了。先讓學生自己試著邊讀邊演,再讓同桌之間進行進行合作表演。

通過創設情景、多種形式的朗讀,讓學生讀懂句子,提高學生的朗讀水平。在指導學生朗讀第2節時,提示小朋友讀的時候注意旁白部分,幫助學生運用動作、面部表情進行朗讀表演,初步掌握朗讀技巧,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瞭解課文內容。使學生在豐富多彩的朗讀和表演中有所得、有所學、有所感、有所悟。

4、巧設問題,理解成語。圍繞第8節進行提問。百獸為什麼納悶呢?它們在想什麼?它們又為什麼撒腿就跑呢?它們到底怕的是誰?這一系列問題,是幫助學生理解狐假虎威的意思的關鍵。就像一個坡度,讓學生一點一點,不知不覺走上去,慢慢領悟假是什麼意思?威又是什麼意思?通過這樣的一問一答的形式,逐步揭示狐假虎威這個成語的意思,突破這篇課文的難點。

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我採用多種形式朗讀,引導學生朗讀的方法,對故事的情節不必再花太多的時間去理解分析,而應該把教學目標落實到我自己所定的讀一讀,演一演上,抓住文中特別關鍵的詞句指導學生來演好,同時又通過表演來促進和加深學生對課文語言的品味和感悟。但在教學中時間有限忽視了一部分不積極的學生,鍛鍊機會也很少。

因此,在今後在教學中還要關注每一位學生,每一個回答,真正體現以學生為本的教育理念。要面向全體學生,給更多的學生提供表達與朗讀的機會,真正實現教師與全體學生間的互動。

司馬光評課稿6

感謝白老師為我們上了一節這麼好的高年級的語文示範課,我認為這是一節成功的課,為我們高年級的語文教學起到了很好的示範作用,主要表現在:

一、白老師的教學基本功紮實。整節課教師以真誠的語言、親切的語調,鼓勵的言辭、溫和的表情、友善的`微笑、期待的目光、寬容的態度來有效地調控教學過程,使學生猶如坐春風、沐春雨,課堂總是勃勃有生機。

二、課前準備充分。白老師對課文的講解十分嫻熟,對文章的背景及相關知識熟悉,講解內容正確、到位,過度自然,由此可以看出趙老師課前備課十分認真,沒有這麼認真的備課,就不能上出這麼好的課,我認為,白老師這種敬業的精神很值得我們學習。

三、學習方式上體現了自主、合作、探究。教師在整節課,以學生為主體,老師通過組織、適當引導,讓學生通過讀書、質疑、討論、交流等形式,體會課文的思想內容。

四、內容的感悟強調了朗讀訓練。課程標準強調對課文的理解要重感悟,教師較好地體現了讀中感知、感悟,讀中培養語感,讀中受到情感的薰陶。

五、抓住重點內容,做到長文短講。這篇課文的篇幅很長,如果老師逐段講授,老師講得辛苦,學生也聽得辛苦。白老師在這節課中始終突出了這篇課文的訓練重點,抓住人物的言行,突出人物的品質。如,在教學第二個故事的時候,教師在引導學生理清故事的起因、經過、結果之後,馬上提出了訓練的重點和。

六、組織交流感受和質疑問難。思源於疑,白老師在這節課中為學生設計了一個質疑問難的舞臺,鼓勵學生大膽提出自己不理解的問題,且對學生的質疑引導學生自己解答,教師再分層次的加以引導,使學生改變了學習中的被動位置,使他們變得積極主動,激發了學生探求新知的慾望。

七、重視學生能力的培養。司馬光砸缸用評書的形式來講,加深了理解,也培養了學生的說話能力、想象能力,使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在閱讀教學中得到鍛鍊、提高和發展。

八、文字結合,重視思想教育。

不足之處:

一、教學的形式單一,不夠多樣。建議:設計如果能做到讀、說、寫、演相結合,如,先讓學生讀一讀故事,說一說人物的言行、品質課堂氣氛會更活躍。並且可以提高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昇華學生對人物品質的理解。

二、詞句的推敲與積累欠缺。教師在講解課文的時候脫離了重點詞的教學,我認為應該結合重點的詞句來理解重點的句子,再結合重點句子來理解課文的內容。另,語文的教學特別重視積累與運用,教師應該讓學生養成積累的習慣,讓學生說一說自己喜歡的詞句,並且摘錄下來。

司馬光評課稿7

聽了孔老師的課我覺得有幾個亮點值得與大家一起分享:

亮點一:教學目標明確

1、學生進入狀態後出示教學目標。

2、老師強調幾個重點,讓學生明確本節課學習重點。

亮點二:給學生自主、合作、探究時間充足,教師指導及時、到位

1、教師出示生字,學生自學,學生的自主學習性比較強。

2、老師檢測識字的'方法多樣。分別是:水缸跳字、假山跳字、猜字謎和在語言環境中認字,最大限度的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整節課教學思路清晰,教學方法新穎,教學環節緊湊,及時給予學生評價很好的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活躍課堂氣氛。

建議:認字的方法再多樣化為好。

司馬光評課稿8

《司馬光》一課是部編版一到三年級語文課本中出現的第一篇文言文,它為學生打開了一扇窗,讓學生能在閱讀和思考中汲取優秀傳統文化的精髓,奠定深厚的文化基礎。學生第一次接觸文言文,我認為最重要的有兩點,一是學習興趣,二是學習方法。

這節課,譚老師以“趣”為先導,以“讀”為主軸,引導學生感受了文言文獨特的語言魅力,充分調動了孩子們學習文言文的興趣,為接下去文言文的學習開了一個好頭。

本單元的語文要素是:學習帶著問題默讀,理解課文的意思。作為本單元的.首篇課文,譚老師的課很好地落實了這一點。譚老師在引導學生理解“群兒戲於庭”的“庭”時引導學生藉助註釋來理解,瞭解“甕”時又引導學生觀察文中插圖來理解,理解“眾皆棄去”的“棄”字時又引導學生藉助組詞語來理解。這些學習文言文的方法,實用又有效,消除了學生學習文言文的畏懼心理。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譚老師在這節課中給我們做了一個示範。

記得看到過這麼一句話,看完使我對文言文有了更深刻的認識。藉此機會,我想跟在座的老師一起分享:沒有文言,漢語的世界就像是天空沒有星光,就像是花朵沒有芳香;沒有文言,漢語的大地就沒有了母親河;沒有文言,我們的孩子再也找不到回家的路。

這篇“文言文”是孩子與文言文的初次相遇,對於第一次教部編版的老師來說,也是老師與文言文的初次相遇。我們都知道,部編版比起蘇教版來說,文言文的比例大幅提升了,我們老師也要重新開闢一條新的教學之路,這條文言文教學之路任重而道遠。

司馬光評課稿9

康老師是銀杏國小的一名優秀的語文教師,20xx年上半年做過安陽市級優質課,榮獲一等獎,她文學素養較高,領悟能力較強。在作《司馬光》觀摩課過程中,態度嚴謹,無數次研讀教材,學習各方資料,向別人請教,與同行研討,下足了功夫,很是感人。從觀摩課的呈現效果來看,還是很不錯的。

1、教師素質在作課中快速提升。有人說,教師最快的成長方式就是作優質課,我也持相同觀點。是的,只有在課堂上,作課教師通過一遍遍的試教,在無數次的磨礪當中,遇到反反覆覆的問題,或者遇到沒有遇到過的問題,教師才能駕輕就熟,才能理性對待,才能有的放矢,才能遇到棘手的問題沉著應對。這些,都是做過優質課教師的經驗體會,也只有這樣,才能讓一個青澀的教師走向成熟,甚至走向成功。

康老師課堂上清脆的嗓音,端莊的教態,都給大家留下了較為深刻的印象。她無數次在課堂上試教,奠定了課堂最後較滿意的呈現,可謂功到自然成。她謙虛求教,向眾多教師徵求意見,又到商頌試講,練就了較好的心理素質,課堂上也表現出了較好的業務基本功和良好的素質。

2、教師的態度決定了課的高度。一個愛學習,對自己要求較高的教師,會高度重視每次作課機會,抓住每次成長時機,在課的架構和細節處理上,會有自己獨特的理解和處理方式。當然,這些需要教師背後付出很多,研讀教材和教師用書,學習統編教材專家的講座,既不能偏離教學目標,也要找到適合學生的學習方法。在備課過程中,一定要抓住教學規律性的東西,讓學生在課堂上學有所獲、學有所悟,並轉化為學習能力,形成學習習慣。

康老師在試課過程中,對自己課堂上的不足之處,總能夠想辦法去克服,並且總能達到理想的效果。針對別人提出的建議,她一次次改進,直到滿意為止。

三、課堂的成功體現在教學目標定位是否精準。

在指導學生“藉助註釋,用自己的話講一講這個故事”完成這個目標時,頗下了功夫。

主要體現在康老師有層次性的教學設計上。第一個層次是,讓學生看著註釋,自己理解這個故事;第二個層次是,讓孩子們自由表達,談談你弄懂了哪句話;第三個層次,讓孩子們連起來說說這個故事。第四個層次,是讓孩子們用自己的話,講一講這個故事。層次清晰,難度臺階式上升。讓孩子們利用註釋學文言文,又讓孩子們抓住了學習文言文最基本、最重要的學習方法。當然,除了藉助註釋外,康老師還總結出了藉助圖片、組詞換詞等方法來理解文言文,這些方法的總結水到渠成,很重要,也很實用。

此外,康老師處理一些細節上特別成功,彰顯了一名語文教師的魅力。本課學生初次接觸到文言文,教師在領讀的時候,既讓孩子們領悟到讀文言文的一些基本方法,又體會到了讀文言文的快樂。特別是她多次引導學生,文言文不難,降低了孩子們對文言文學習的.畏懼感,讓學生在已有學習基礎上,對文言文有了感性認識,喜歡上了文言文。課後作業的佈置,也給了孩子們帶來更多的興趣和期待。

四、課堂一定要以學生學習需要為本

有人說,好的課堂就是一門缺憾的藝術。在康老師的教師課堂上,也有一些小小的瑕疵,說出來與大家共勉。

在試教的過程中,康老師一直擔心30分鐘的課,時間會不充裕。所以提出來讓孩子提前讀一讀文章,我覺得這個無可厚非。但是在處理讀讀課文這個環節中,略顯學生讀的時間短,老師領讀後,學生開火車讀的時間,總覺得火候太夠,讀的遍數少了點,有點泛泛而過的感覺。我覺得,無論上40分鐘的課,還是上30分鐘的課,都應該以學生的學習情況為基礎,紮紮實實地練習,這樣的課才更真實、更紮實。

在課堂最後,當聽到下課鈴聲的時候,教師要做到馬上機智收尾,體現教師過硬的應變能力。不用再按照原有的設計,去迴歸本節課的學習收穫,那樣反而顯得冗長,略顯羅嗦。

司馬光評課稿10

以對話為重點,研讀。聚焦列寧對男孩的呵護,抓住對話,質疑啟思,讀中感悟,以悟促讀。

1、引導發現,質疑在學生知道這是三隻惹人喜愛的灰雀,列寧非常喜歡它們的基礎上,創設情境,抓關鍵段,引導質疑。一天,列寧走到白樺樹下,發現什麼了?結合課件,學生明白深紅胸脯的灰雀不見了。請女同學齊讀課文的第二自然段。第二天,列寧來到白樺樹下,又發現什麼了?學生明白深紅胸脯的灰雀回來了,男同學齊讀課文的第十一自然段。教師追問:讀到這,(指板書)你有什麼問題嗎?估計學生提出的問題是:灰雀哪去了?灰雀怎麼又回來了?

2、再讀對話,啟思有了疑問,如何解決?教師再次創設情境,就讓我們跟隨著列寧和男孩,走進公園,來到白樺樹下,配樂範讀3-10自然段,引導學生帶著問題入境思考。為更深入地思考,學生帶著灰雀哪去了呢?你從小男孩的什麼話中知道的?的'問題自讀,思考、交流。順勢啟發男孩為什麼把灰雀放回來了呢?學生初步明白受了列寧的啟發後,進入下一環節的教學。

3、設境研讀,深思這部分是理解、感悟的難點,剛入三年級的學生,對含話中話的語言,還不能自主入境地體會。所以,化繁為簡,深入淺出,情境朗讀是突破難點的關鍵。第一步,學生默讀課文的第3-10自然段,想一想,到底是列寧的什麼話打動了男孩呢?用波浪線劃下來。培養學生讀思劃的語文學習能力。第二步,重點交流列寧的兩句話:一定是飛走了或者是凍死了。天氣嚴寒,它怕冷。列寧自言自語地說:多好的灰雀呀,可惜再也飛不回來了。考慮到學生對列寧的心理不能深入走進,所以雖然交流的落點在列寧,但切入點是男孩的感受,用這句話怎麼打動男孩了呢?來體會列寧的心情。自言自語一句用簡明、易懂的句子比較,適合三年級學生的認知水平。讓學生懂得列寧明明知道灰雀是被男孩捉走的,可他對小男孩,沒有批評,沒有指責,只有感染,只有啟發。第三步,入情入境指導朗讀。通過分組讀體會列寧對男孩的尊重,男孩的心理變化;師生分角色讀,加深理解;去提示語,同桌分角色讀,深入感受;全班情境朗讀,昇華感悟。通過不同形式、層次分明的讀,把心裡所想表達出來。

司馬光評課稿11

總體感覺,這是一節很成功的(研究型)課。具體紀錄如下:

1.新授課由圖片引入→姓“司馬”→“司”字的寫法,創意很好!

在引入新課時,有好的創議是很重要的,但在自然過渡和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上,還可以再發揮點教師的智慧,即在課前的教學設計方面,再多思考下。

2.由於充分利用了電子白板的`互動演示功能,學生的學習熱情和思維的積極性,得到了很好地調動。

3.學生自讀課文開始時,可能由於習慣使然,非自讀,而是齊讀,但還是逐漸變成自讀。這可能是平時自讀少,而齊讀多的習慣造成的。但給人的總體感覺是,課堂真實、有效,未做假。

反思我到中國小聽課這20多年的經歷,公開課,尤其是對外的觀摩課,不造假的似乎很少!

4. “讀字正音”環節,形式活潑、多樣,利於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5.由“學生推薦下一位同學讀”,做法新穎,有創意。

6.“看圖說話”的圖設計的有問題(這一點上,我與市教育局駱處長觀點一致),要注意“圖”必須為“文”服務,也就是說,“圖”應該準確地將“文”給直觀地反映出來。

7.教師通過互動式電子白板營造氛圍,帶領學生通過看圖,模擬《司馬光》的人物情景,感受和體會當時的場景的做法,效果非常好!

電子白板逐步展現“文字”,通過“讀”,“動作模仿”+“語言表述”等,自然、真切,使學生體會很深刻。

8.最後,通過放映《司馬光》動畫片,讓學生將文字內容,與視訊相結合,再次體會和感受課文,使學生的思維得到了應有的提升。

互動式電子白板,在國小低年級的教學運用,是很值得研究

司馬光評課稿12

總體感覺,這是一節很成功的(研究型)課。具體紀錄如下:

1、新授課由圖片引入→姓“司馬”→“司”字的寫法,創意很好!在引入新課時,有好的創議是很重要的,但在自然過渡和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上,還可以再發揮點教師的智慧,即在課前的教學設計方面,再多思考下。

2、由於充分利用了電子白板的互動演示功能,學生的學習熱情和思維的.積極性,得到了很好地調動。

3。學生自讀課文開始時,可能由於習慣使然,非自讀,而是齊讀,但還是逐漸變成自讀。這可能是平時自讀少,而齊讀多的習慣造成的。但給人的總體感覺是,課堂真實、有效,未做假。反思我到中國小聽課這20多年的經歷,公開課,尤其是對外的觀摩課,不造假的似乎很少!

4、 “讀字正音”環節,形式活潑、多樣,利於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5。由“學生推薦下一位同學讀”,做法新穎,有創意。

6、“看圖說話”的圖設計的有問題(這一點上,我與市教育局駱處長觀點一致),要注意“圖”必須為“文”服務,也就是說,“圖”應該準確地將“文”給直觀地反映出來。

7、教師通過互動式電子白板營造氛圍,帶領學生通過看圖,模擬《司馬光》的人物情景,感受和體會當時的場景的做法,效果非常好!電子白板逐步展現“文字”,通過“讀”,“動作模仿”+“語言表述”等,自然、真切,使學生體會很深刻。

8、最後,通過放映《司馬光》動畫片,讓學生將文字內容,與視訊相結合,再次體會和感受課文,使學生的思維得到了應有的提升。互動式電子白板,在國小低年級的教學運用,是很值得研究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