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掌聲》評課稿

來源:果殼範文吧 9.48K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時常要開展評課稿準備工作,評課是對照課堂教學目標,對教師和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活動以及由此所引起的變化進行價值的判斷。我們該怎麼去寫評課稿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掌聲》評課稿,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實用]《掌聲》評課稿

《掌聲》評課稿1

綜觀全課,和諧的課堂是師生互相啟用生命、創造奇蹟的一段路程;和諧的課堂是智慧的碰撞、美麗的邂逅後的一次心靈的感應;和諧的課堂就是大自然中的綠色生態園,一幅和諧而安詳的畫面。

人性是需要被點燃、被啟用的。焦靜芳老師在教學時,以語言訓練為突破口,以小英內心的情感變化為主線,通過紮實有效的語言訓練,讓學生真正走進小英“理解小英的的行為和想法,並把鼓勵的掌聲送給她,再到最後對小英演講的的讚賞”,從而懂得了“掌聲”的真正內涵;再讓學生走出小英的內心世界,懂得人與人之間需要尊重、鼓勵,對別人多獻出一點愛,世界才會變得更加美好。

第一次掌聲是老師啟發而來的,在接下來的課堂上隨處可聽見的掌聲卻是孩子們從心靈深處爆發出來的。學生那精彩地發言、那深情地朗讀,引得了學生一次又一次的`熱烈掌聲。而這掌聲,證明了學生從小英的內心走了出來,相信孩子沐浴在這樣充滿生命活力的課堂裡,學生是幸福的,我們聽課的所有老師也是幸福的。課堂上沒有出現華麗的辭藻,沒有看見多媒體的觸角,是一堂樸素的、簡約而不簡單的課堂。正是這樣的課堂體現的是一種師生關係的平等、和諧、即性、浪漫的課堂空間。這樣的課堂也正是我們追尋新課程理念的宗旨所在。

但是,這節課的問題也非常明顯,那就是:缺少變化,缺少不確定,一切皆在教師的預設與掌控之中。在我看來,包括我自己在內的許多教師的課,尤其是那些普遍受到好評的課,在很多時候都是緣於課前充分而精緻的教學預設,使得課堂基本上處在比較“安全”的掌控中,也就是說,沒有變化成為這些課堂取得“成功”的主要因素;但恰恰是因為缺少了變化,課堂就缺少了只有真正的挑戰才能帶來的真正的精彩。

《掌聲》評課稿2

各位老師:

大家下午好!今天上午張老師為我們執教了三年級第八單元的一篇課文《掌聲》,文章描寫了一個殘疾女孩英子,在一次偶然的機會裡,得到了同學們掌聲的鼓勵與誇獎,使她有了從膽小自卑到活潑開朗的徹底改變的故事。文章雖短小,但字裡行間卻充滿著濃濃的情,深深的愛,今天,張老師飽含深情地帶著孩子們到這樣優美的文字中走了一個來回,把學習理解和學習表達統一於語文教學的全過程,達到了感性、靈性與悟性交融的語文課堂,實現了語言、情景和精神的和諧共振。教師和學生共同激情演繹了一堂好課,一堂體現語文字色的好課。下面我就針對這堂課談談自己一些粗淺的看法:

一、角色共鳴,入情入境

小英是本課的主要人物,課文主要是圍繞小英的神情、動作進行描寫的,引導學生透過人物的神情、動作對人物的心理進行揣摩,從而深入到人物內心,去感受她的心中所想。張老師認真鑽研教材並對教材做了大膽的處理,首先讓學生體會英子前後不同的性格變化,從而引出重點段二、三自然段的學習。對重點部分的學習,老師緊抓描寫英子神態、動作的語句讓學生品讀,在品讀過程中讓學生進行換位思考,角色體驗如:在品讀第2小節時,張老師做了這樣的設計:如果當時你是英子,當時是怎麼想怎麼做的?又如第3小節,張老師抓住重點詞“猶豫”讓學生展開想象她在猶豫什麼?通過這樣巧妙的設計,讓學生在讀、思、想的基礎上,和小英的內心開展了一次又一次的對話,把小英心中最真實的想法體會得淋漓盡致。讓孩子真正走入人物的內心世界,與之產生共鳴。在這個基礎上,老師指導學生進行朗讀,感覺教得輕鬆,學生讀得到位。

二、以情促讀,讀中感悟

“書聲朗朗”是語文課堂教學的一大特徵。朗讀並不是僅僅靠傳統的“讀書百遍”就能湊效的,在寶貴的40分鐘課堂教學中,教師對朗讀的指導就起著“引路人”的'作用。閱讀課就是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薰陶。根據語言的特點,有側重的進行讀的訓練。張老師注意營造以讀為本的學習氛圍,給學生充足的朗讀課文的時間,讀貫徹整堂課。如在讀第一自然段時,張老師先讓學生交流:你從這段中讀到了一個怎樣的英子,從哪些詞語中讀到的?(默默地、早早地、總是、不願意等詞)從這些詞語中我們感受到小英是孤獨的、自卑的、憂鬱的,教師又創設情境導讀的形式引領學生走入英子孤獨、自卑、憂傷的內心。而後讓學生把她的痛苦、孤獨通過朗讀表達出來嗎?從而學生的感情朗讀就水到渠成。

三、挖掘空白,蓄積情感

注重了對教材空白點的挖掘,超越文字,落實語言訓練點,紮實、自然,練出語文味。如學生在品讀過程中抓住了描寫小英動作神態的詞:“猶豫”,張老師讓學生思考,此時英子在想些什麼?引導學生體會小英猶豫不定的心理,再通過自己的語言表述出來。又如在領會同學們兩次掌聲的不同意義時,張老師引導孩子聯絡上下文展開想象:,這教室裡驟然間響起的熱烈而持久的掌聲,彷彿在對英子說:“。”讓學生感悟到此時的掌聲就是鼓勵和支援。再如張老師在教學第二次掌聲時:再一次讓學生展開想象:教室裡再次響起的熱烈的掌聲,又彷彿在對英子說:“。”感悟此時的掌聲又是(稱讚、表揚)

再讓學生感悟到兩次掌聲的不同內涵之後。又再次讓學生進行角色體驗:此時此刻,如果你是英子,你有什麼話想對同學們說呢?

張老師在這些地方都設定了體驗式發散性說話訓練和想象式的拓展說話訓練。這些訓練的運用,既達到了深挖教材內涵的作用,又起到了拓展學生思維的作用,還鍛鍊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可謂“一石三鳥”;在課堂教學的結尾部分,還安排讓學生學寫掌聲的小詩,掌聲是(),。的環節,讀、說、寫相結合,不斷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這些空白點的挖掘,讓孩子真正走入人物的內心世界,與之產生強烈的情感共鳴,學會通過人物的外在表現揣摩人物心理,激發思維,主動積累,學會讀書,提高語文綜合能力;讓原本枯燥的語言文字訓練生動活潑的走入課堂,落到實處。從而真正做到了讀中體味,在讀中感悟,真正地讓學生在閱讀中具有了獨特的內心體驗。通過這樣的閱讀,無疑為學生解讀“掌聲”的魔力和魅力蓄積了更多的精神能量。

《掌聲》評課稿3

《掌聲》這篇課文,與其說是表現了對殘疾人的關愛,不如說是表現了人應該具有的善良的心地。在這一課中,“掌聲”代表著鼓勵,代表著愛,在以“關愛”為情感主題的觀照下,我以為本課還體現了應旦玲老師對孩子善良的心地的培育,從整節課的架構與現場孩子們的反應,我以為這節課達到了這個目標。上午,我們領略了應老師的課堂教學風采,緣於應老師本人較好的個人素質,也由於她在這節課設計上的匠心獨運,使得課堂沉浸在一片溫馨與美好中。應該說,在這樣的課堂上,孩子們的感覺是溫暖的。而這,也與這個文字所傳達的溫暖與美好的基調相吻合,相信在座的各位聽課老師也有同感吧。

觀摩了這堂課,我覺得以下幾點做得比較成功:

一、優化教學過程,突出教學重點

全文以英子的感情變化為主線貫穿始終,英子一系列的情感變化都是由“掌聲”引起。因此指導學生深刻領會“掌聲”的內涵是本課的教學重點。那麼如何優化教學過程,突出教學重點呢?課堂上,應老師對教材做出了靈活的處理,緊扣重點詞“憂鬱”,由此作為輻射的一個點,匯入細讀環節:“在第四小節這段話中有這樣一個詞‘憂鬱’,你覺得憂鬱是一種怎樣的心情,一種怎樣的狀態呢?學習是要聯絡上下文的,同學們,要理解憂鬱還可以聯絡前面的課文說一說。”這樣,自然引導學生聯絡第一小節,抓住關鍵詞語體會英子的憂鬱,同時深入地理解了“憂鬱”這個詞。之後引領學生思考:“到底是什麼原因讓英子發生瞭如此大的改變呢?”這樣就引出課文的重點段(2、3)的學習,突出了教學重點。並且對重點段的處理,應老師主要領著學生比較學習、體會兩次掌聲給英子帶來的改變,這一環節體現了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在這過程中,老師還讓學生想象當時英子會怎麼想?她擔心什麼?害怕什麼?並將這種情感帶到文中去讀,朗讀效果由此可見。這樣,由老師一層層的引導點撥,學生一次次的揣摩體會,在朗讀感悟中,使學生對掌聲的含義理解更為深刻。

二、轉換人物角色,領悟掌聲內涵

在學生閱讀文字時,老師引導學生轉換角色,領悟掌聲內涵。如,對第一次掌聲,應老師設定情境,“同學們,如果你作為她的同學,想通過掌聲告訴英子什麼呢?”而面對第二次掌聲,應老師又是這樣引導的:“其實這第二次的掌聲又包含著同學們很多真誠的話語。如果你是英子的同學,你會對她說些什麼?”這一次次的轉換角色,讓學生設身處地地當了一回英子的同學,袒露心扉,賦予掌聲深深的情意。而且在這文字情感點引發共鳴,創設了這種對話的情境,無疑將掌聲的含義具體化,直觀化,情感化。讓學生真切地感受到掌聲的魅力,在充滿個性的對話中昇華了體驗。

三、關注學法指導,注重習慣培養

在這節課中,應老師非常注重三年級學生的語文學習習慣的培養和學法的指導。在課堂上,我們看到:應老師帶領孩子們通過抓關鍵語句體會人物的情感,通過對人物外部動作、神態的把握去感知人物的內心世界,通過教材的片段重組營造課堂結構的衝突與矛盾,通過具體可行的學習方法的指導,通過師生與文字的'對話,通過對文字具體情節的想象、體驗與補充,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指導,孩子們不僅感受到了殘疾女孩英子的內心世界,也在孩子的心裡埋下了善良、同情、理解、關懷的種子。其中,在學法指導這方面,令我印象最深的是引導學生學習用聯絡上下文這種方法,理解“憂鬱、猶豫”等關鍵詞語和領悟掌聲的含義。比如為了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第一次掌聲,應老師就引導學生運用聯絡上下文,找一找“當第一次掌聲響起之前,英子是怎樣表現的?”於是第一次掌聲的學習與朗讀就水到渠成了。又如,對兩個“一搖一晃”的體會,要求學生用心地聯絡上下文,聯絡兩次掌聲,從而讓學生明白:“讀課文就得這樣用心地聯絡上下文,同樣一個詞語,在不同的語句中卻能讀出不同的意思。同樣的一搖一晃,不變的是姿態,改變的是心態。”你看,講得多好!我想收穫的不僅僅是學生,還包括我們聽課的每一位老師。

《掌聲》評課稿4

《掌聲》是一篇講讀課文。課文以小英“自卑——感激——樂觀”的情感變化為主線貫穿全文,蘊含著豐富的人文精神,作者以飽含愛心的筆墨,用樸素無華的語言,把學會尊重、學會關心的主題寓於故事中,把少年兒童純真善良、關愛別人的美好心靈生動地表現出來。既能使學生學習語言,又能使學生在思想上得到啟迪,在情感上受到感染和薰陶。許老師這節課上得很成功,她能抓住課文的重點和難點,以生為本、以情為線、以讀為主、以拓展為目標,引導學生抓住關鍵詞、句、段讀悟體會。通過自主閱讀,研討交流,使學生在讀中感悟,讀中理解,懂得人與人之間需要尊重、鼓勵,要主動去關愛別人,特別是身處困境的人;同時也要珍惜別人對自己的關心與鼓勵。

一、評教學目標

本課的教學難點指導學生朗讀課文,瞭解小英的情感變化,深刻領會“掌聲”的內涵。許老師在本課教學中重點突出,目標明確。

1、緊扣關鍵點,突出內涵

所謂關鍵點指一篇文章中最敏感、關鍵部位,可以是一個詞或一個句、一個過渡段等。本文的“關鍵點”是“同學們的兩次掌聲”。仇老師一開始就緊緊抓住同學們的兩次掌聲,引導學生品讀課文的重點段第二至四自然段,體會同學們的兩次掌聲給小英的鼓勵和讚揚,給小英帶來的信心,由此突破口切入,突出“掌聲”的內涵。

2、轉換角色情,領悟內涵

當學生閱讀文字時,遠離學生的生活實際,學生體會不到真切的情感。許老師就發掘學生善良天性,引導學生轉換角色,如:如果你是小英的同學,你想通過掌聲告訴小英什麼?如果你是小英,你聽到同學們熱烈、持久的掌聲,你會想些什麼?學生變成文中的人物,產生聯想或幻想,激發出情感,走入人物內心世界,就更真切地體會到了掌聲給小英變化,領悟掌聲的內涵。

3、對教材的大膽的處理,讓教學的重點更突出

教師首先讓學生體會英子前後不同的性格變化,從而引出重點段二、三自然段的學習。對重點部分的學習,老師讓學生找出描寫英子神態、動作的語句讓學生體會掌聲給英子帶來的心靈震撼。這一環節的教學充分體現了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從學生精彩的發言中,不難看出,仇老師在平時教學中紮實的語言文字訓練。

4、教師對文字深層的理解,深化了教學

教師對教材的理解沒有僅僅停留在掌聲上,而是拓展到“愛”的主題。而課後的延伸有十分有層次,首先是殘疾人在大家的關愛下,揚起自強不息的風帆,然後回到孩子的生活當中,對身邊的同學給予關愛。文章最後的設計突出了這一點。

二、評教學特色

本節課的主要特色有以下幾點:

1、教學思路——清晰嚴謹

《掌聲》一課的教學緊緊圍繞這四步進行:

(1)讀第四自然段,找出課文寫的兩次掌聲。

(2)品讀小英上臺演講前的表現,體會兩次掌聲給小英帶來的變化。

(3)結合小英演講後變化,進而理解掌聲的內涵。

(4)拓展小練筆,昇華掌聲的內涵。

這一教學思路,比較清晰地反映了文章的脈絡,圍繞掌聲的內涵設計教學環節,自然而合理。對於教學目標的實現,不僅僅定位在知識與能力上,更多的表現為對學習方法的掌握,情感態度的昇華,價值取向的引領。

2、教學細節——紮實有效

在整個教學過程中,留給我印象最深的是朗讀的指導。因為,我們現在的朗讀指導趨於一種虛化,目標也不明確,好像練讀的目標就是讀好這一段,而仇老師的.朗讀指導紮實有效。學習第二到四自然段時,仇老師讓學生找出演講前小英的三處表現,在練讀這三處表現時,不只是從朗讀技巧上讀好,更讓學生走進人物的內心世界,體會人物的感情,讀是為了促進悟,悟是為了提升讀,朗讀與感悟相結合。如:練讀“輪到小英的時候,全班同學的目光一齊投向了那個角落,小英立刻把頭低了下來。”這段話。

師:讀讀這句話,體會她的心情,你能讀好嗎? 指名讀

師:你認為這樣讀比較好。 指名讀

師:上一堂課我們知道小英是個自卑、憂鬱的孩子,平時,總是默默地走向那個角落,她不願別人看到她走路的樣子,她害怕別人注視的目光,而這時全班同學把目光一齊投向了那個角落,誰再來讀。 指名讀

師:此時的小英心裡在想什麼?

生:我不想讓別人看我走路的樣子,別人還逼我。

生:別人會說我很可憐的。

生:別人會笑話我的。

師:此時的小英膽小、害怕,把她的心裡話通過朗讀表現出來,怎麼讀? 再次指名讀

這已是第四次讀了,但四次朗讀層層深入,一步一步引導學生體會小英演講前的膽小、憂鬱,也為後面理解掌聲對她的重要奠定基礎。

三、一點看法

1、課文5-6小節的學習不夠深入,有點蜻蜓點水的感覺,而這次演講之後小英的變化,更能體現別人鼓勵、關愛對一個人的成長的重要性。

2、最後一小節是文章的中心,它告訴大家兩點:

(1) 珍惜別人的掌聲。

(2)獻給別人掌聲。而許老師只是讓學生齊讀了一遍,有點囫圇吞棗的感覺。

《掌聲》評課稿5

“讓我們珍惜別人的掌聲,也不要忘記吧自己的掌聲獻給別人!”讓我們在座的各位老師先將我們的掌聲獻給今天上課的四位老師,感謝你們為我們提供了學習的機會。

借用別人的話:苔花如米小,也學牡丹開!今天我沒事先準備好的評課稿,就是打算現場觀察,然後臨場發揮。希望待會兒如我這比米粒還要小很多很多的小小“苔花”的家常評課有什麼不當之處,請在座的也別忘了給我掌聲表示鼓勵。

餘老師這堂課應該沒試教過,所以更原滋原味,而給我們參考和反思更多。

餘老師的課給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他跟學生之間的合作非常默契,雖然因為緊張有些教學環節發生錯亂,但因著他及時給予學生恰到好處的評價,所以學生的學習興致一直很高漲。而這也正是我們芳芳老師所欠缺的地方。聽課的老師大概都注意到了,聽芳芳老師的課,總覺得她跟學生之間存在了隔膜,原因就是她的課堂評價語太過貧乏。其實在開課之前,芳芳老師也已經注意到自己的不足,可提高教師的課堂評價能力並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所以我們做教師的一定要多看書,增加自己的語言積累,是自己的課堂評價語發揮獨到的效果。

兩個老師的共同之處都採用了前後對比,感受英子的`變化。餘老師講英子故事會前、後的變化都板書在了黑板上,可以說學生能明白英子前後確實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只是我覺得芳芳老師在這裡要做的更到位一些。芳芳老師不僅將描寫英子前後變化的句子分句品讀,還進行了對比朗讀,使學生在朗讀中明確樹立起英子前後不同的形象。再讓學生質疑:“讀到這裡,你有什麼疑問?”有學生自己提出:“英子為什麼會發生這樣的變化呢?”這樣,疑由生生,疑由生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餘老師的這個疑問好像就是有自己主動提出來的。

英子的故事畢竟離學生的生活實際有點遙遠,怎樣才能拉近學生跟英子的距離,使學生進入到當時的情境中呢?兩位老師都鼓勵學生轉化角色。餘老師在學習英子猶豫的句子時,就處理的很好,告訴學生自己是英子的知心人,讓學生處於英子的位子,問學生:“英子,你為什麼猶豫?”“英子比為什麼慢吞吞地站了起來?”……是學生能真正進入到英子的心靈。

還有當英子的故事講完了,同學們報以熱烈的掌聲,讓學生說說:“你想用掌聲告訴英子什麼?”剛才餘老師在談自己的反思時,說英子向“向大家深深地鞠了一躬”這個環節落掉也沒關係。我覺得不可以。因為本課的思想教育還有一部分是“珍惜別人的關心和幫助!”英子向同學們鞠躬,就是對同學們掌聲的感謝,掌聲的珍惜。這無聲的背後掩藏著的就是英子對同學們感謝的話語。所以,這個環節必不可少。像芳芳老師這裡的處理就更細緻些。她讓學舌根化身為英子,說說自己為什麼流淚?以及通過“鞠躬”再次引領學生將注意力集中到課文的第4自然段,使學生明白英子的鞠躬實際上是無聲的動作,更有力的心聲!

餘老師在課末組織了學生對全篇課文的朗讀,在時間允許的情況下,是無可厚非的。但是在朗讀課文之後,餘老師讓學生們說說:“你們喜歡英子嗎?為什麼?”我覺得這跟課文的思想教育是沒聯絡的。我們可以這樣說:“如果我們身邊也有英子這樣的同學,你會以怎樣的方式來關心他,尊重他呢?”可以是一個眼神,一個微笑,一張紙條等等。芳芳老師在這裡進行的是寫話訓練,讓學生寫寫:“自己在什麼時候得到過掌聲,你在掌聲中享受到了什麼。或者你想把掌聲送給誰,為什麼。”豐富了掌聲的內涵,拓寬了掌聲的外延。文字只是我們教學的依託。我們還要跳出文字,使學生學到的更多。所以我們做教師的,自己也要學地更多,使學生從我們這裡得到得更多。我們肩上的責任重呀!

《掌聲》評課稿6

著名語文教育大師於永正說過,語文教學應該努力建設兒童的語文教學,充分吸引孩子的興趣;重視課堂之上學生活動的體驗,重視對孩子美好心靈的塑造。前兩天,我校趙春燕老師執教的《掌聲》一課,很好地體現了這一理念,讓所有聽課的老師受益匪淺。

《掌聲》一課生動地記敘了身患殘疾而憂鬱自卑的英子在上臺演講時得到了同學們熱烈的掌聲,在這掌聲的激勵下,她鼓起生活的勇氣,從此變得樂觀開朗。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人人都需要掌聲,尤其是當身處困境的時候;要珍惜掌聲,同時我們也不要忘記把自己的掌聲獻給別人。

趙老師這節課,構思新穎,教學設計站在孩子的立場上,從孩子的角度出發,寓教於樂,課堂充滿情趣。趙老師的這節課,我感覺以下幾個反面做得很成功:

一、夯實基礎,做好字詞教學。

字詞教學一直是國小語文教學的基礎,是一個重點。趙老師通過多種形式考察學生對本節課的生字的掌握情況,如指明讀、同桌互讀等;在準確認讀的基礎上,趙老師特別注意對重點字詞的書寫指導,讓學生能夠正確地書寫。

能夠結合上下文用自己的話說出重要詞語的意思,這也是三年級的學生應該不斷培養的一種能力。趙春燕老師特別注意這一點,例如理解沉默一詞時,讓學生集體靜默,親身體會什麼是沉默,然後再用自己的話說一說。這樣一來,很好地讓學生理解詞語的意思,讓學生印象深刻。

二、以讀代講,感悟文字。

語文是一門語言學科,必須引導學生學會通過閱讀品味文字,進一步感受語言文字的魅力,感受文字蘊含的思想感情。

趙春燕老師在課堂上很注意閱讀教學,通過師生承接讀、指明讀等多種形式的讀書形式來進行教學。以讀代講,既減輕了教師教學的負擔,又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除此之外,趙老師還很注意指導學生學會有感情地朗讀文字,通過聲音抑揚頓挫、輕重緩急的變化,體會出文字的思想感情。

三、積極創設情境,通過活動體驗文字,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

為了讓學生更好地感受到英子的自卑,掌聲帶給英子的鼓勵,趙老師讓學生重現課本中英子一瘸一拐走上講臺時的傾向,同學們給英子鼓掌的情形……

在這樣的活動中,學生們的情緒一下子被調動起來了。課堂氣氛熱烈,但是很有秩序。通過活動,孩子們收穫的不僅僅是課堂知識,還極大地調動了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使語文課堂更有趣味性。

四、教給學生們學習的方法,授人以漁。

批註式閱讀,是學習語文的.好方法。圈畫出優美的語句,及時將自己讀書的感悟寫下來,學生能夠更好地品味文字。趙老師引導學生學著進行批註式閱讀,記下自己的所感所想,對培養孩子的閱讀能力,起到了潛移默化的作用。

讓學生學會概括文章的大概內容,培養孩子的概括能力,這也是一名語文老師應當堅持的。趙春燕老師讓學生通過抓住文章的主要人物,事情的起因、經過、結果等要素,試著概括文章大意,效果比較好。這種概括能力,不是朝夕之功,需要在長期的教學中,不斷加以培養。

五、注意對學生情感的教育,心靈的塑造。

《掌聲》這篇文章語言質樸,但在平談的敘述後面飽含著一個充沛的情感主題:文章中“掌聲”代表著鼓勵、尊重,代表“愛”。

趙春燕老師很注意課堂之上加強對孩子們的情感教育,通過聯絡生活實際,結合課文主題,引導孩子們學會理解愛,學會關愛。語文課堂,我們不僅僅要注意知識的傳授,還應該注意對孩子情感的教育,培養他們健全的人格。

讓課堂充滿趣味性,重視活動體驗,這樣可以有效地提升課堂效率,讓學生學得輕鬆,學得快樂!

《掌聲》評課稿7

一、優化匯入、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著名特級教師於漪有一句名言:“課的第一錘要敲在學生的心靈上,激發起他們的思維火花,好像磁石一樣把學生牢牢地吸引住。”教學中,為將學生心中感受與作者情感產生共鳴,楊老師精心地創設了與教學內容相吻合的情境。課的開始楊老師以談話的形式請學生說說自己什麼時候得到過誰的掌聲?什麼時候,你為誰鼓過掌?得到掌聲時心裡怎樣?這樣把生活與課堂聯絡起來就成功地敲好這“課的第一錘”為整堂課的教學做好了鋪墊。

二、積極關注學習方法的`指導,學習習慣的培養。

“讀書——思考——發現——表達”是閱讀文字由理解內容到發現外化的思維活動過程,也是提高閱讀能力和表達能力的方法。楊老師在引導學生感悟英子的憂鬱和開朗時,先讓學生在讀中去“發現”,讀後說“發現”,然後又在文中的字裡行間找依據,這樣的教學過程滲透了學法,讓學生在讀一讀、找一找、說一說中走進文字,感受英子的形象,領略了語言文字表情達意的精妙,這樣不僅積累了語言,還培養了語感,發展了思維。

三、重視朗讀,並將讀落到實處,這主要體現在:

1、讀有要求:楊老師對每一環節的朗讀都提出了要求,初讀時要求讀準字音,讀通課文,瞭解課文內容,精讀時則要求學生讀出自己的理解和感悟,如講讀第一段與第四段時讓學生走進文中的字裡行間來感悟英子,這樣讓學生有目的地讀,有方向地讀,教學便達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2、讀有層次:開始要求讀正確、讀通順,楊老師在給學生足夠時間閱讀課文之後,便結合學生初讀時產生直覺,抓住英子的心理,細讀揣摩,把各種情感體會溶入朗讀讀出了一個豐滿的英子。

3、朗讀形式多樣。

四、人文滲透情感激昂

整堂課是由掌聲走進課堂,又有掌聲走出課堂,並且把掌聲貫穿課堂始終。關注學生的發展,注意人文關懷。

當然,這堂課為我們留下了一些遺憾,比如字詞落實得不夠,激勵語不夠豐富。

《掌聲》評課稿8

12月2日,聽了趙春燕老師執教的《掌聲》一課,我深受啟發。趙老師原來是數學老師,今年改教的語文,但是她那紮實的基本功,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課堂上趙老師抓住課文的重點和難點,以生為本、以情為線、以讀為主、引導學生抓住關鍵詞句,領悟體會。通過自主閱讀,研討交流,學生在讀中感悟,懂得人與人之間需要尊重、鼓勵,要主動去關愛別人;同時也要珍惜別人對自己的關心與鼓勵。

趙老師課堂上的精彩表現在:

1、獨具匠心,設計巧妙。

匯入之後,趙老師讓學生先讀第一段,瞭解英子原來得過小兒麻痺症腿落下了殘疾,因此變得內向自卑,緊接著讓學生讀最後一段,之後的英子居然變得活潑開朗,是什麼讓英子發生了這麼大的變化呢?由此引出課文的主題部分,非常自然。

2、轉換角色,領悟內涵

當學生閱讀文字時,遠離學生的生活實際,學生體會不到真切的情感。董老師就發掘學生善良天性,引導學生轉換角色,如:如果你是小英的同學,你想通過掌聲告訴小英什麼?如果你是小英,你聽到同學們熱烈、持久的`掌聲,你會想些什麼?學生變成文中的人物,產生聯想或幻想,激發出情感,走入人物內心世界,就更真切地體會到了掌聲給小英變化,領悟掌聲的內涵。

3、抓住掌聲,延伸內涵。

同學們的掌聲給了小英鼓勵、讚賞,給了她生活的信心,掌聲的內涵就是給人的尊重、鼓勵和關愛。董老師並沒有讓學生停止在對掌聲內涵的理解,而是接著問:“你想給同學或朋友送去勇氣和自信,除了給他掌聲之外,你還有什麼辦法?”學生的回答延伸了掌聲的內涵,可以直接說,可以寫紙條,可以豎起大拇指等等,都對別人的鼓勵和關愛。

趙春燕老師的課充分顯示了她紮實的基本功,同時也和她的努力是分不開,為趙春燕老師點贊!

《掌聲》評課稿9

《掌聲》是一篇講讀課文。課文以小英“自卑——感激——樂觀”的情感變化為主線貫穿全文,蘊含著豐富的人文精神,作者以飽含愛心的筆墨,用樸素無華的語言,把學會尊重、學會關心的主題寓於故事中,把少年兒童純真善良、關愛別人的美好心靈生動地表現出來。既能使學生學習語言,又能使學生在思想上得到啟迪,在情感上受到感染和薰陶。瞿老師這節課上得很成功,他能抓住課文的重點和難點,以生為本、以情為線、以讀為主、以拓展為目標,引導學生抓住關鍵詞、句、段讀悟體會。通過自主閱讀,研討交流,使學生在讀中感悟,讀中理解,懂得人與人之間需要尊重、鼓勵,要主動去關愛別人,特別是身處困境的人;同時也要珍惜別人對自己的關心與鼓勵。

一、評教學目標

本課的教學難點指導學生朗讀課文,瞭解小英的情感變化,深刻領會“掌聲”的內涵。瞿老師在本課教學中重點突出,目標明確。

1、緊扣關鍵點,突出內涵。所謂關鍵點指一篇文章中最敏感、關鍵部位,可以是一個詞或一個句、一個過渡段等。本文的“關鍵點”是“同學們的兩次掌聲”。瞿老師一開始就緊緊抓住同學們的兩次掌聲,引導學生品讀課文的重點段第二至四自然段,體會同學們的兩次掌聲給小英的鼓勵和讚揚,給小英帶來的信心,由此突破口切入,突出“掌聲”的內涵。

2、轉換角色情,領悟內涵。當學生閱讀文字時,遠離學生的生活實際,學生體會不到真切的情感。瞿老師就發掘學生善良天性,引導學生轉換角色,如:如果你是小英的同學,你想通過掌聲告訴小英什麼?如果你是小英,你聽到同學們熱烈、持久的掌聲,你會想些什麼?學生變成文中的人物,產生聯想或幻想,激發出情感,走入人物內心世界,就更真切地體會到了掌聲給小英變化,領悟掌聲的內涵。

3、抓住掌聲義,延伸內涵。同學們的掌聲給了小英鼓勵、讚賞,給了她生活的信心,掌聲的內涵就是給人的尊重、鼓勵和關愛。瞿老師並沒有讓學生停止在對掌聲內涵的理解,而是接著問:“你想給同學或朋友送去勇氣和自信,除了給他掌聲之外,你還有什麼辦法?”學生的回答延伸了掌聲的內涵,可以直接說,可以寫紙條,可以豎起大拇指等等,都對別人的鼓勵和關愛。

4、出示《掌聲》詩,昇華內涵。讀完最後一節,瞿老師出示了一首小詩《掌聲》,掌聲的內涵都融化在這首短小精悍的詩中,一連串的比喻不僅讀來朗朗上口,而且形象地昇華了掌聲的內涵,人與人之間的關心和鼓勵就是陽光、春風,溫暖了我們的心,給了我們力量和信心,這就是一份真愛。學生在輕柔的音樂聲中品讀著這首小詩,會再次被感動,昇華內心的體驗,並將這暖暖愛意融人到他們的生活當中去。

二、評教學特色

本節課的主要特色有以下幾點:

1、教學思路——清晰嚴謹

《掌聲》一課的教學緊緊圍繞這四步進行:

(1)讀第四自然段,找出課文寫的兩次掌聲。

(2)品讀小英上臺演講前的表現,體會兩次掌聲給小英帶來的變化。

(3)結合小英演講後變化,進而理解掌聲的內涵。

(4)拓展閱讀小詩,昇華掌聲的內涵。

這一教學思路,比較清晰地反映了文章的脈絡,圍繞掌聲的內涵設計教學環節,自然而合理。對於教學目標的實現,不僅僅定位在知識與能力上,更多的表現為對學習方法的掌握,情感態度的昇華,價值取向的引領。

2、教學語言——優美工整。最後瞿老師出示的是一首自己寫的小詩,可以看出瞿老師的語言功底——優美而工整。在整堂中我們可以聽到瞿老師優美工整的過渡語與小結語:“只有短短的幾步路。可是要走完這幾步路,對於小英來說該有多難啊。每走一步,小英的內心都在痛苦地掙扎。”“這是期待的掌聲、這是安慰的掌聲,這是鼓勵的掌聲!我們有太多太多的話想對小英說,此時,千言萬語都匯成了熱烈、持久的掌聲,他們什麼也沒有說,只是用自己的方式表達了對小英的鼓勵、支援、理解……”“這是多麼的神奇的掌聲啊!在小英最需要的時候,是掌聲給了她勇氣和力量,是掌聲給了她自信的微笑。”“掌聲能給我們帶來溫暖,帶來力量,帶來自信,帶來關愛。在生活中,我們的.要給別人帶來溫暖、帶來力量,帶來自信,帶來關愛,除了鼓掌,還可以用什麼方式呢?”……

3、教學細節——紮實有效。在整個教學過程中,留給我印象最深的是朗讀的指導。因為,我們現在的朗讀指導趨於一種虛化,目標也不明確,好像練讀的目標就是讀好這一段,而瞿老師的朗讀指導紮實有效。學習第二到四自然段時,瞿老師讓學生找出演講前小英的三處表現,在練讀這三處表現時,不只是從朗讀技巧上讀好,更讓學生走進人物的內心世界,體會人物的感情,讀是為了促進悟,悟是為了提升讀,朗讀與感悟相結合。如:練讀“輪到小英的時候,全班同學的目光一齊投向了那個角落,小英立刻把頭低了下來。”這段話。

師:讀讀這句話,體會她的心情,你能讀好嗎?

指名讀

師:你認為這樣讀比較好。

指名讀

師:上一堂課我們知道小英是個自卑、憂鬱的孩子,平時,總是默默地走向那個角落,她不願別人看到她走路的樣子,她害怕別人注視的目光,而這時全班同學把目光一齊投向了那個角落,誰再來讀。

指名讀

師:此時的小英心裡在想什麼?

生:我不想讓別人看我走路的樣子,別人還逼我。

生:別人會說我很可憐的。

生:別人會笑話我的。

師:此時的小英膽小、害怕,把她的心裡話通過朗讀表現出來,怎麼讀?

再次指名讀

這已是第四次讀了,但四次朗讀層層深入,一步一步引導學生體會小英演講前的膽小、憂鬱,也為後面理解掌聲對她的重要奠定基礎。

三、一點看法

1、課文5—6小節的學習不夠深入,有點蜻蜓點水的感覺,而這次演講之後小英的變化,更能體現別人鼓勵、關愛對一個人的成長的重要性。

2、最後一小節是文章的中心,它告訴大家兩點:

(1)珍惜別人的掌聲。

(2)獻給別人掌聲。而瞿老師只是讓學生齊讀了一遍,有點囫圇吞棗的感覺。

但這只是我一點不成熟的看法。

《掌聲》評課稿10

《掌聲》是一篇講讀課文。課文以小英“自卑——感激——樂觀”的情感變化為主線貫穿全文,蘊含著豐富的人文精神,作者以飽含愛心的筆墨,用樸素無華的語言,把學會尊重、學會關心的主題寓於故事中,把少年兒童純真善良、關愛別人的美好心靈生動地表現出來。既能使學生學習語言,又能使學生在思想上得到啟迪,在情感上受到感染和薰陶。陳老師能抓住課文的重點和難點,以生為本、以情為線、以讀為主、以拓展為目標,引導學生抓住關鍵詞、句、段讀悟體會。通過自主閱讀,研討交流,使學生在讀中感悟,讀中理解,懂得人與人之間需要尊重、鼓勵,要主動去關愛別人,特別是身處困境的人;同時也要珍惜別人對自己的關心與鼓勵。

本課的教學難點指導學生朗讀課文,瞭解小英的情感變化,深刻領會“掌聲”的內涵。陳老師在本課教學中重點突出,目標明確。

1、緊扣關鍵點,突出內涵。

所謂關鍵點指一篇文章中最敏感、關鍵部位,可以是一個詞或一個句、一個過渡段等。本文的“關鍵點”是“同學們的兩次掌聲”。陳老師一開始就緊緊抓住同學們的兩次掌聲,引導學生品讀課文的重點段第二至四自然段,體會同學們的`兩次掌聲給小英的鼓勵和讚揚,給小英帶來的信心,由此突破口切入,突出“掌聲”的內涵。

2 、轉換角色情,領悟內涵。

當學生閱讀文字時,遠離學生的生活實際,學生體會不到真切的情感。陳老師就發掘學生善良天性,引導學生轉換角色,如:如果你是小英的同學,你想通過掌聲告訴小英什麼?如果你是小英,你聽到同學們熱烈、持久的掌聲,你會想些什麼?學生變成文中的人物,產生聯想或幻想,激發出情感,走入人物內心世界,就更真切地體會到了掌聲給小英變化,領悟掌聲的內涵。

3、抓住掌聲義,延伸內涵。

同學們的掌聲給了小英鼓勵、讚賞,給了她生活的信心,掌聲的內涵就是給人的尊重、鼓勵和關愛。陳老師並沒有讓學生停止在對掌聲內涵的理解,而是接著問:“你想給同學或朋友送去勇氣和自信,除了給他掌聲之外,你還有什麼辦法?”學生的回答延伸了掌聲的內涵,可以直接說,可以寫紙條,可以豎起大拇指等等,都對別人的鼓勵和關愛。

4、出示《掌聲》詩,昇華內涵。

讀完最後一節,陳老師出示了一首小詩,掌聲的內涵都融化在這首短小精悍的詩中,一連串的比喻不僅讀來朗朗上口,而且形象地昇華了掌聲的內涵,人與人之間的關心和鼓勵就是陽光、春風,溫暖了我們的心,給了我們力量和信心,這就是一份真愛。學生在輕柔的音樂聲中品讀著這首小詩,會再次被感動,昇華內心的體驗,並將這暖暖愛意融人到他們的生活當中去。

《掌聲》評課稿11

在我校開展的“一課二磨三講”課堂教學研討活動中,我們語文教研組的七位老師展示了她們獨具特色的課堂教學風采。猶讓我心生敬意的是三位年近五十的老教師,或深入淺出,或循循善誘,或引經據典,使聽課的老師們由衷感動。看著她們站在講臺上的遊刃有餘,我從心底為老教師點贊!七位老師,七節好課,金xx老師執教的《掌聲》一課更是出類拔萃,展現出金老師紮實的教學基本功和幽默生動而又不失嚴謹的課堂教學風格。

《掌聲》以小英“自卑——感激——樂觀”的情感變化為主線貫穿全文,以飽含愛心的筆墨,用樸素無華的語言,把學會尊重、學會關心的主題寓於故事中,把少年兒童純真善良、關愛別人的美好心靈生動地表現出來。課文既能使學生學習語言,又能使學生在思想上得到啟迪,在情感上受到感染和薰陶,充滿濃濃的人文關懷。金xx老師執教的這節《掌聲》有以下幾個特色:

一、抓住關鍵詞“掌聲”,探究其義。

金老師開課送“掌聲”給聽課老師,隨即探究“掌聲”包含的情感。在對文字的兩次掌聲的內涵挖掘時,多次引領學生體味掌聲包含的豐富情感。把詞語的工具性與人文性相機融合,水到渠成,如大鼓開道,小鼓潤心,整堂課沐浴溫暖和關愛。

二、變序處理教材,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金老師把小英在掌聲前後的`不同表現文段對比學習,引導學生轉換角色,以正常孩子在班級活動的表現對比想象小英的自卑與其後變化的快樂。接著,濃墨重彩學習研討兩次“掌聲”。在文字的細讀階段,基本上經歷了兩個層次:第一,引導學生抓住人物的動作與神態,深入到人物的內心世界;第二,由人物的內心世界反觀人物的外部動作與神態的細微變化。情感體驗與表達方法統一在教學過程中,朗讀則成為學生表達情感與領會表達方法的一種手段。

三、體味中昇華掌聲內涵。

課尾拓展了一首小詩《最美的掌聲》,掌聲的內涵都融化在這首短小精悍的詩中,而且形象地昇華了掌聲的內涵,人與人之間的關心和鼓勵就是陽光、春風,溫暖了我們的心,給了我們力量和信心,這就是一份真愛。整節課金老師都注重對學生關愛他人美好情感的薰陶,正確的態度價值觀的引導。通過過渡語、小結語、評價語潛移默化的滲透,讓學生的情感與文字產生共鳴,讓學生體味“贈人玫瑰,手留餘香”的幸福。

四、教學語言風趣,充滿智慧的細節評價、引導令人贊服。

金老師的課堂輕鬆又不失嚴謹,她總能一語中的地採用風趣的語言化腐朽為神奇,與聽者無疑是智慧的點撥。“自信不能送給別人,自信是自己的”“猶豫和等待不是一回事”“詩要讀得優美,不比誰勁大,這不是喊號子”這樣的細節評價和引導讓聽課者都會心一笑並已然牢記,孩子們更是愉悅在課堂中,思維和情感碰撞出智慧的火花。

教學建議:

1、拓展“送福掌聲”環節,建議說話練習時從“缺點送鼓勵”拓展開來,也可“優點送鼓勵”;

2、因變序處理教材,所以建議全文朗讀整合故事條理。

在這節課上,孩子們正是通過對殘疾女孩小英的愛護與關懷,在心裡培育了人性中最可貴的善良與仁慈。金老師幫孩子在心中牢牢樹立了一個信念,那就是讓善良在童年紮根,這是這節課最閃亮的價值。

《掌聲》評課稿12

《掌聲》是一篇飽含深情的文章,讀了讓人為之深深感動。課文以同學的兩次掌聲為誘因,以小英的變化為主線,再現了一個發生在同學之間的動人故事。英子老師以《掌聲比恩賜更重要》這個故事引入課文,把孩子們的心深深地吸引進課堂,接著檢查預習,進行字詞教學,然後通過學習課文的第一自然段,在朗讀中讓孩子們瞭解這一段的寫法,最後引導孩子們仿照第一自然段的寫法,來寫一段話。真正做到了以生為本、學以致用。這節課給我印象最深的是檢查預習、初讀課文和仿照第一自然段寫一段話。

一、識檢查預習、初讀課文

新課標指出“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鼓勵自主閱讀、自由表達,充分激發他們的問題意識和進取精神。注重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整體發展。英子老師先出示“小兒麻痺症、落下了殘疾”這兩個詞語,先讓孩子們去讀,在讀中,孩子們自然而然就發現了“落”這個多音字。接著把這兩個詞語放到句子中“因為他得過小兒麻痺症,腿腳落下了殘疾,不願讓別人看到他走路的樣子。這樣由詞到句,不僅鞏固了字音,也使他們能夠更加流利地讀課文。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調來、情況、鎮定、情緒、講述、普通話、歧視、鼓勵”這些詞語也是用先出示詞語,請小老師帶讀,在放到句子中去讀一讀的方法進行教學的。學生不僅記住了詞語的讀音、明白了詞語的意思,讀通了課文,更加深了對課文內容的理解,一舉四得。在這一環節中,還有“鼓勵”兩個字的寫字指導,英子老師採用範寫,邊寫邊說寫字方法的形式放學生在課堂上練一練。還有“厲”和“勵”兩個字的選詞填空。這樣由詞到句,字的音、形、義兼顧,紮紮實實地使學生很好地掌握了這些詞語,位精度課文掃清了障礙。不僅如此,三年級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識字寫字能力,但還需要老師的指導。英子老師以生為本,紮紮實實把字詞落到了實處。

二、精度課文,學以致用

新課標指出“語文學習應注重聽說讀寫的相互聯絡,語文課程應激發和培育學生熱愛祖國語文的思想感情,引導學生豐富語言積累、培養語感、發展思維、初步掌握學習語文的基本方法。3-4年級要做到樂於書面表達,增強寫作自信心”。語文書上的課文,有很多精彩的語段,可以讓學生跟著課文學寫作。英子老師以這樣一個問題“在你的生活中,哪些哪些事是你不會忘記的,是你生日時大家送你的一大堆禮物還是比比的時候給你一支筆?大家都選了後者,這可真叫作雪中送炭啊。英子在特別需要掌聲時,人家送給了他掌聲,那麼讓我們走進課文去體會英子心中真實的需要。”自然地過渡到了第一自然段。然後出示了閱讀提示,引導學生自主閱讀。並請學生彙報。這樣給學生一個支架,讓學生靜下心來閱讀,真正做到了以生為本。接著通過改變句子的位置,引導學生在閱讀中發現這一段是因果關係,先寫結果,再寫原因,中間用“因為”這個詞語連線。學生在朗讀中發現了課文的寫法。最後,英子老師給出這樣一個句式“我(或他、她)很(愛看書)……總是……因為……仿照課文寫一寫。真正做到了從課文中學寫作。

聽了這堂課我獲益匪淺,我學到了語文課不需要太多的內容,不需要太多新穎的形式,需要的是讓學生學會課文的寫作方法,學以致用,紮紮實實地把字詞、寫作落到實處。讓學生愛上語文,愛上寫作。

《掌聲》評課稿13

一、識字紮實有效

二、正確把握重點,優化課堂結構

語文課不像數學課那樣層次清楚,由難到易,環環相扣,語文課要求教師要認真設計教學環節,不做無用功,這樣學生聽起來才有所側重。這堂課楊老師沒有循規蹈矩的按照事情的發展按部就班,主要採用了對比的方式:原先的英子和後來的英子對比,比如楊老師在執教時先讓學生根據自己的閱讀感悟出以前的英子是憂鬱的。接下來楊老師又再讓學生體會後來的英子是活潑、開朗、自信的,通過前後對比,老師不用刻意比較,學生自己就能在心裡產生兩次情感的巨大差異。然後老師在讓學生說一說英子發生這麼大變化的原因,學生很容易就說出來了,是兩次掌聲讓英子發生了這麼大的變化,達到了水到渠成的效果。在這樣一個隱形的對比中,楊老師輕輕鬆鬆就突破了本課的重點。

三、關注了學習方法的`指導,學習習慣的培養

葉聖陶老先生說過“教是為了不教”。三年級正是學生從字詞句向段篇過度的重要時期,在這一階段教給學生讀書的方法至關重要,學生只有掌握了讀書方法,他才會讀書,愛讀書。楊老師這一點做得非常好,從識字開始,就啟發學生“遇到不認識的字怎麼辦?遇到難讀的句子怎麼辦?”到理解感悟課文時,楊老師更是注重了對學生理解感悟課文的方法指導,如:“抓住重點詞語理解課文,這是很好的學習方法。抓住人物的語語言神態動作,體會人物的情感。”在學生有了自己的讀書體會後,楊老師又鼓勵學生把自己的感悟記下了,在學習方法的指導與學習習慣的培養方面,楊老師為我們做出了榜樣。

從昨天開始,我就在思考:如果由我來執教這一課,我會怎樣設計這一課的教學流程?今天又聽了楊老師的課,我發現我們兩個人在設計上,有一點是不同的,下面我說說我的設計:當孩子們說出是掌聲讓英子從憂鬱自卑變得開朗自信時,讓學生找出課文中描寫掌聲的句子,然後到課文中去讀一讀,說一說這兩次掌聲的意義相同嗎?學生練習上下文,很快就能感悟出這兩次掌聲是不同的,第一次掌聲同學們為英子送去的是鼓勵,第二次掌聲同學們為英子送去的是讚賞。

最後,為楊老師提一個小建議:在老師配樂朗讀時,音樂的聲音太大,掩蓋了老師聲情並茂的朗讀,希望以後講課的老師們注意這樣的細節問題。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