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課稿範文8篇

來源:果殼範文吧 1.53W

作為一名教職工,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評課稿,評課是對照課堂教學目標,對教師和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活動以及由此所引起的變化進行價值的判斷。評課稿應該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評課稿範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評課稿範文8篇

評課稿範文1

①從教學目標上評議

教學目標是通過健美操的創編,使健美操的動作與生活中的動作聯絡在一起,讓學生能把生活中的一些動作創編成健美操的動作。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創新能力,培養學生集體主義榮譽感,使學生明白知識來源於生活。

②從處理教材上做出評議

教材的選擇體現了新課程標準“激發運動興趣,培養學生終生體育的意識”這一基本理念,健美操運動是學生非常喜歡的有氧活動專案,任課教師通過讓學生自我創編,很好地調動了學生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大大激發了學生的運動興趣,對培養學生終生體育意識這一理念有很大的`幫助。本節課的設計同時又體現了體育與健康新課程標準“健康第一”、“運動參與、培養學生的社會適應性和小組協作能力”的理念,教師在課堂不斷讓學生出來做示範動作,大膽創新,利用學生的智慧和表現慾望,提升課堂氣氛,在不知不覺中提高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和運動能力。

③從教學程式上評議(教學思路設計、課堂結構安排等)

教學過程:本節課教學過程比較合理組織學生進行練習各教學環節轉換順暢,有創新性。

準備部分讓學生通過各種自我創作的動作活動各個關節非常好,自我創編各種動作 不僅讓學生感到新奇,而且提高了學生練習的積極性,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充分活動了身體。基本教學環節,教師能夠發揮主導作用,引導學生積極思考,發揮想象力,參與創新,鼓勵學生大膽表現,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創造性激發學生運動興趣,讓學生多一點成功的喜悅,使學生真正成為運動的主人。 整理放鬆階段運用理念放鬆法比較新穎,效果較好。

④從教學方法和手段上評議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始終處於主導地位,即在學生練習練習的過程中適當的點撥,引導學生髮現問題,解決疑點。課的開始部分,教師引導學生想象,創造性地用各種生活中的動作創編健美操,使學生感覺健美操好學容易掌握,通過各種方式的練習,以達到制定的教學目標,在練習過程中讓學生主動領操,滿足學生的表現欲。使學生提高興趣。最後分組進行隊形自我創編,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整個教學過程集中和分散相結合,教師以啟發引導為主,充分發揮了教師的主導作用

⑤從教師教學基本功上評議

教師的基本功紮實,姿態優美,動作規範,講解與示範配合緊密合理。教師個人語言組織表達及課堂氣氛的調動非常好,富有激情,適合學生的口味。看得出老師有較好的教育教學的經驗和基本功。

⑥從教學效果上評議

本節課課堂氣氛相當濃厚,學生積極性得到了很好的提高,都能夠積極參與到活動當中去,大多數同學都能夠認真思考,大膽創新,在教師引導下以多種方式參與學習,主體地位得到體現。運動負荷安排合理、學生心裡愉悅,新授動作技能掌握率熟練,要求:重點突出、觀點明確、評價客觀,有建設性改進意見;字數不少於300字。

評課稿範文2

《豐碑》這篇課文是一篇感人至深的文章,文章講述了紅軍在行軍途中,一位軍需處長被嚴寒凍死的感人事蹟。文章對人物的刻畫非常細膩,表現了紅軍將士們那種毫不利己、專門利人的崇高精神。今天有幸聽到馬老師執教這篇文章,教者在課堂中巧妙地引導學生入情、入境、用情,讓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教無定法,但科學合理地運用教學方法卻能使教學效果事半功倍,教與學達到和諧完美的統一。這節課中馬老師巧妙的運用了多種教學方法來引導學生走進文字,體會思想感情。

1。情境教學法:課堂中注重創設情境,運用“情境教學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通過圖片、錄音等教學裝置營造氛圍,讓學生觀看紅軍過雪山的錄相和凍僵的軍需處長圖片從而使學生感受到語言文字中所描繪的鮮明形象,引起學生對課文中人物的關注,入情入境生情。

2.誦讀質疑法:指導讀中感悟,讀中質疑,實現語感積澱,促進學生自悟自得,使學生在圖、聲、樂、情中自主學習。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在誦讀中進一步體會作者的寫作方法,深刻領悟作品所表達的思想感情。3.媒體演示法,多媒體展示感人的畫面,再配以柔和的音樂,把學生帶入了真實的生活場景中,加深了學生對課文的感悟。

朱熹曾說:“讀得熟,則不待解說,自曉其義也”,他充分肯定了在語文學習中“讀”是一個不可替代的手段.本節課還有一個最大的'亮點就是在馬老師的帶領下,學生將課文讀得充分、讀得精彩,讀出了課文要表達的感情,也讀出了自己的真情實感。在本課教學中,學生以多種形式的讀來整體感知這篇文章,即:1.大聲自讀,讀通課文;2.分段朗讀,檢查自學;3.快速覽讀,概括內容;4.小聲自讀,畫出最感動的語句。由品賞朗讀到領悟情感自然水到渠成。

學習就是要培養學生的創造力,而創造力主要依靠求異思維。在結尾之處的教學設計也體現出教者的別具匠心。馬老師用課件出示軍需處長在雪地裡凍僵,像座晶瑩的豐碑的畫面,讓學生仔細看圖,並想像,“當軍需處長靠在樹下馬上要犧牲了,他會想些什麼呢?他有什麼心願嗎?”讓學生看圖想象延伸,不僅練習了學生的說話能力,發展了思維,也讓孩子們進一步感受了軍需處長捨己為人的崇高精神,這種精神在戰士們心中樹立了一座晶瑩的豐碑,在同學們的心中也樹立了一座晶瑩的豐碑,軍需處長和晶瑩的豐碑一樣永垂不朽。

人們常說:“文道結合”,在總結課文時,馬老師又問學生:“你從軍需處長身上想到了什麼?”這時學生暢所欲言紛紛把對軍需處長的崇敬表達出來了現代教學論認為,教師的作用不單是“資訊源”,更重要的是學生學習活動的調控器,教師應做到“導而弗牽”,為學生的學習導向、導法、導練、導學,以民主的教風和循循善誘的技巧,把學生引到一種想學、愛學、會學的境地。我認為馬老師這節課的教學正體現了這些教育理念,也值得我去好好的學習。

評課稿範文3

5月5日的校本教研中,聽了王玲老師講的有餘數除法租船問題,課堂中教師利用教學資源,讓學生經歷分析問題的過程,通過關鍵詞的分析,促進學生的分析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學效果好。

一、運用生活素材匯入新課,學生興趣高。

根據國小生好玩的特點,選擇與生活聯絡的內容匯入新課。在新課開始出示26個同學去洮河公園划船,每條船最多坐4人,至少要租船幾條船?教師這樣匯入,一方面通過划船這樣的生活情趣匯入新課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另一方面使學生感受到數學知識於生活,同樣服務於生活,對所學到的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興趣大增。興趣是學習最好的老師,有了好的開端,教學就成功了一半。

二、對比形式練習鞏固新課,學生練習好。

在教學中,教師利用對比形式的練習題共出現3組,讓學生通過讀題,分析題,找準題的區別點,在不同解決問題的基礎上,學生的分辨能力,分析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找準租船問題的`關鍵,教學效果良好。

三、注重培養學生解題的好習慣。

寫單位、寫答,說完整的話,都是平時課堂上老師容易忽略提醒學生的問題,因此學生考試時總會忘記寫單位和答。王老師在這節課裡,學生每一道題都能要求學生寫單位、寫答。還在提問學生時,訓練學生說完整的話。

四、歸納總結,形成規律。

在本課教學中,教師歸納總結時,師生共同歸納出租船問題的特點是進一法,買麵包問題是去尾法,形成了規律,學生的解決問題能力得到很好的提高。

評課稿範文4

新的語文課程標準對中年段學生提出的要求是:能不拘形式地寫見聞、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現自己覺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動的內容;願意將自己的習作讀給別人聽,與他人分享習作的快樂。三年級的作文教學既是低年級看圖說話、寫話的延續,又是高年級作文訓練的準備。三年級作為作文教學承上啟下的入門階段顯得尤為重要。

昨天上午,聽了兩節看圖作文指導課.這兩節課上,兩位老師的教學風格迥然不同,教學語言各具特色.祝老師的語言規範精煉,對學生起著潛移默化的薰陶;於老師的語言幽默風趣,貼近生活,學生聽起來到嘴到肚,容易接受.

這兩節課的共同優點有:

一. 激發興趣的方法簡單有效

兒童學習任何事情,最好的時機是當他們興趣高,心裡想做的時候。昨天,祝老師一開始問學生:今天,我們上課的`地方叫?你是怎麼知道的?心情怎樣?談話中既引出了本節課的關鍵詞“觀察”,又使學生心情愉快,為整節課的順利進行奠定了基礎.於老師一開始跟學生談什麼叫習作?怎樣習作?讓學生對這堂課充滿期待.更難能可貴的是兩位老師自始至終都不忘鼓勵學生, “你的想象真豐富”. “能學會別人說的也是最棒的” 等激勵性語言充溢著整個課題.

二.語言積累落在實處

三年級學生積累的素材有限,要想提高三年級學生的習作水平,就必須增加學生的語言積累.祝老師在這方面是有心人.這次習作中要用到表示心情高興的詞語,祝老師不僅讓學生說出幾個這方面的詞語,自己還送學生幾個.不僅讓學生會讀,還讓學生當堂記錄下來,而且要會用.我們覺得這才是真正的積累.長期堅持下去,學生的語言會越來越豐富,總有一天,寫起文章來會下筆如有神.

三.關注學生的實踐經驗

葉聖陶老先生曾經說過: “生活猶如泉源,文章猶如溪流,泉源豐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潑地流個不歇。”這兩節課上,兩位老師都注意到了學生生活經驗的重要.如 “你掉過魚嗎?” “夏天聽到蟬怎麼叫的? 這些問話看似簡單,實際上是在告訴學生生活與作文的關係,我們的作文必須與現實生活相結合.這樣,學生就會自覺地去觀察生活,逐漸形成習慣.

最後,談一談聽完這兩節課後的一點想法.這兩節課上都沒有聽到老師讀範文,我們覺得對於剛寫作文的三年級學生來說,範文引路是很重要的讀上幾篇範文,不但可以讓學生感受一種素材多種寫法,還可以避免祝老師提示過多,學生作文千篇一律,於老師提示過少,學生作文思路不清的擔心.

另外,對於學生來說,鼓勵顯得猶為重要。在評點時我們應該要降低要求,善於發現他們的優點,適時地給他們精彩處批上一句:“真棒,能用這麼多優美語句了。”對他們一點點的進步,我們可以真誠地說:“又進步了,繼續加油。”這樣的評價,能讓他們感受到成功的樂趣,喚起他們習作的熱情。

評課稿範文5

5月26日,武平實驗國小向大禾中心學校第二次捐贈儀式暨送教下鄉觀摩活動在大禾中心學校舉行。實驗國小繼去年向我校捐贈學生餐桌椅之後,這次又向我校捐贈了價值3萬7千多元的講臺、課桌椅,同時還不辭辛苦,為我們送上了精彩紛呈的6節示範課。其中練瑞英老師在五(1)班上的《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一課,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讓我感受到了語文的魅力。

聽這麼優秀的老師上課,上的又是這麼美的一篇課文,真是一種美的享受——花美、人美、課更美!

一是結構美。這篇課文的作者季羨林先生是美學大師,連老師的這節課也把季先生的這一作品以很美的結構方式呈現給了大家。整節課思路清晰,線條簡潔,從德國給作者留下怎樣的印象開始,讓學生欣賞了德國奇麗的景色,再引領他們認識了德國這個奇特的民族,從而體悟到“人認為我,我為人人”的美好境界,並用自己的筆寫出自己的感受。最後用一首小詩《給予》作為全課的結束,給人一種餘音繞樑之感。由“花美”到“人美”,由“讀”到“寫”,從整個教學設計的外在形態來看,呈現出一種建築之美;從其內在的結構來看,則表現出一種由易到難、層層遞進、漸入佳境的層次之美。從中體現出練老師在教學設計上的獨具匠心。

二是情境美。課文記敘的是作者兩次赴德的見聞和感受,文中洋溢著一種濃濃的異國風情。課堂上,練老師以充沛的感情,生動的語言聯絡學生的生活情境,把教材所寫的生活與學生的生活通過創設情境溝通起來。如在課前互動時就讓學生交流自己養花的體會,還在課堂上讓他們說說自己生活中“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事例。給我印象最深的一個片段是:練老師請學生閉上眼睛,聽老師朗讀課文第3自然段,邊聽邊展開想象,然後說說彷彿看到了什麼,聞到了什麼,聽到了什麼。在輕柔的音樂聲中,練老師用優美的朗讀把學生帶到了德國,帶進了一個花的世界,不僅讓學生看到了鮮花,還讓他們聞到了花香,聽到了花開的`聲音!這樣就打開了學生的生活寶藏,強化了他們的體驗,增進了學生對文字的理解,從而引發了他們與文字、與作者之間的共鳴,真正體會到了“花美,人更美”的美好境界。

三是語言美。課堂上,練老師無論是對課文內容生動形象的講述,對文字聲情並茂的範讀,還是對文章立意深入淺出、絲絲入扣的剖析,都以其強烈的藝術感染力而打動著學生的心靈,也打動著所有聽課老師的心靈。而且,練老師不僅自己的教學語言生動、傳神,還努力引導學生貼近生活,走進文字,強化語感,從鮮活的語言例項出發,從具體的語境中領會語義。如對“花的脊樑”中“脊樑”一詞的理解,老師親切地摸著一位同學的後背的脊樑骨說:“這是人的“脊樑”,我們只能從他的後面看到。那麼,在句子中,花的脊樑又指什麼呢?”從而讓學生理解因為花朵都朝外開,那麼在屋裡看到的“花的脊樑”就是花朵的背面(包括花的枝幹和葉子)。顯然,德國人養花是給別

人看的。又如,為了讓學生體會德國人“家家戶戶都在養花”練老師讓他們進入德國人的角色,自己對他們進行採訪“請問小姐,你家養花嗎?”“你家呢?”??在交流互動當中,學生在不知不覺當中就進入了文字,理解了語義。同時,練老師不僅讓學生理解、感悟語言,還讓學生積累語言,運用語言,學習表達。不但讓他們積累教材中的優美詞語、句子和段落,讓學生把課文的第三自然段當堂做到熟讀成誦,還重視課外積累,如在學習了“花團錦簇”、“奼紫嫣紅”後,讓學生積累了“色彩斑斕”、“五彩繽紛”等描寫花的詞語。特別是與課文密切相聯絡的“我做了一個花的夢??”“我做了一個思鄉的夢”的小練筆設計,既練習了表達,又昇華了情感,讓人感覺眼前一亮。整節課充滿了濃濃的語文味,同時又體現出語言美與哲理美的相互交融。

當然,除了結構美,情境美,語言美,這節課還有太多的亮點,太多的美。如節奏美、生成美、板書美等等。由於本人水平有限,我無法進行一一闡述。總之,這節課讓我受益匪淺,也讓我明白了——原來語文課是可以上得這麼美的!

感謝實小的練老師為我們帶來了這麼美的一節語文課,感謝所有的這次送教的老師。你們辛苦了! (藍興啟)

評課稿範文6

《雨後》是一篇反映孩提生活,富有童趣的詩歌。詩中運用極其細膩的筆觸,描繪了一對小兄妹雨後踩水嬉戲的有趣情景,準確而又傳神地刻畫了鵝兄妹倆不同的個性特點及喜雨愛水的心理特徵。閱讀了許紅琴老師的教學設計,我受益很多,我決定教學中從孩子們的生活入手,喚起他們的生活與情感體驗。

首先,聯絡生活,喚起生活體驗

對於農村的孩子們來說,夏日雨後,外面空氣更加清新,天氣更加涼爽,到外面玩水是不陌生的。所以,在課始,我就提出了讓孩子們精神振奮的話題:夏天,一場暴雨過後,你最喜歡幹什麼?學生們都津津有味談起了玩水的事情,由此引出對課文的學習。生活場景的回憶,詩文的描述,把孩子們帶入了熟悉的生活情境,激活了學生的生活體驗,激發了學習興趣。

其次,朗讀感悟,激起情感體驗

為了讀好兄妹倆踩水的有趣情景,我採用了表演讀的方式,讓孩子們在表演中進行回憶,設身處地揣摩兩人的`心理,激起孩子們心理和情感體驗的共鳴,在身臨其境中,在邊回憶邊朗讀中感悟兄妹兩踩水時的興奮與歡樂。同時,引導孩子們抓住關鍵詞語,使得朗讀更到位。

再次,啟發想象,描繪童心童趣

在學完全詩後,我問孩子們:除了兄妹倆,這一群孩子玩得多快樂?這一問,孩子們好像也來到了那個廣場,紛紛張開想象的翅膀,描述起曾經體驗過或想象中的孩子們玩水的快樂情景。最後,我讓孩子們將這首詩抄在晨誦本上,並配上畫。孩子們興趣盎然,任由想象馳騁,用畫筆描繪自己的心情,充分體驗享受到了童心童趣。

評課稿範文7

一、開課引入直奔主題

數學教學要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知識基礎來展開教學。祝老師在本節課開始時,先讓學生感知生活中比100大的數到處可見,而且讓學生明白比100大的數對我們生活的幫助,從而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學生興趣盎然之時,祝老師馬上切入本節課的學習目標:“今天我們就要學習比100大的數的有關知識,方便今後的運用。”這樣一來,學生不但明白了學習目標,而且還可以馬上聯想到以往學過的知識“數數”是怎麼數的?這對下一步教學環節“放手讓學生在動手操作,合作交流中獲取新知”打下伏筆。

二、注重學生對於1000的概念理解

發展學生的數感是義務教育階段的重要任務之一。數的認識由100以內擴充套件到1000以內,數目增多了,增大了,內涵更豐富了,抽象程度也更高了。在引出1000之前,祝老師首先讓學生明白數數可以用不同的方法進行,但是隨著數量的增大,可由之前的一個一個數,十個十個數擴充套件到用更大的計數單位來數。為了讓學生建立具體的'數感,教師又利用小棒,讓學生從一個一個數到十個十個數,再到百個百個地數,最終引出10個一百是1000。在整個過程中,針對學生的認知特點及時進行強化,相信學生腦中所建立的1000這個概念,已經相當深刻了。隨後,祝老師又讓學生再去數一數剛才的古文,“你打算怎麼數?”學生很自然地便能夠自主優化出最佳的數數方法,一百一百地數。通過這一活動,再一次強化了1000在學生腦中的印象以及對於1000的感受與認識。這一系列的教學設計,都充分體現了教師對於教材、對於學生的充分鑽研。

三、運用計數器讓學生明確數的組成

對於不同的計數單位,所表示的數的意義是不同的。祝老師運用計數器直觀地向學生展示1000以內數的組成,通過在計數器上撥出不同的數,使學生在瞭解到數的組成的同時,也解決了讀數中出現的幾個特殊情況,當中間出現0時,不能省略,因為這一個0是表示佔位。

四、讓學生進一步感受數是數出來的

本節課還有一個特點就是充分重視數數。教師設計了各種形式多樣的活動引導學生數數。如讓學生從千字文中找到第985個字後接頭往下數,在這(評課稿 )一過程中,蔡老師首先讓學生自己再數一數,然後由學生上臺示範數,再由學生自己數,最後讓全班一起數,讓學生充分感受數數的過程,突破學生在數數中遇到整十整百的難關。隨後,又能過三輛火車,由淺入深,體現了練習的層次性與開放性。最後又通過生活中的數,讓學生體驗到了:數學來源於生活並服務於生活,密切了數學與實際生活的聯絡。

評課稿範文8

這節實驗課教學中,董老師先讓學生先知道在觀察物體在水中的沉浮時要把物體放入水中,然後再仔細觀察,並且讓學生在做實驗前,先進行推測,在通過實驗得出結論,讓學生養成對科學實事求是的態度,同時探究物體在水中的沉浮跟哪些因素有關。

董老師採用的教學方法是:多媒體和實驗。對於多媒體的使用是為了激發學生的興趣和提示學生在後面的實驗中主要哪些問題,一目瞭然,這比老師口頭說更有效果。還有展示臺的使用,是為了讓學生更清楚的知道這節課需要的材料有哪些和看清老師在做演示實驗時出現的現象。實驗,是讓學生通過推測和自己動手實驗,培養他們良好的科學素養以及對科學實事求是的態度,同時探究物體在水中的沉浮跟哪些因素有關。

但是在對突發^是件處理問題上, 董老師教師卻沒做得很好,比如說在提出“物體在水中的沉浮與什麼有關?”時,學生們說了很多,我應該對學生提出的問題給予一定的評價,特別是在學生說到還跟物體的“質量”有關時,董老師更應該肯定學生,把“質量”兩個字板書在黑板上,可我想到的卻是“材料”,忽略了學生這一個很好的問題,這個對學生學習過程中生成的資源應該是教師進一步組織教學的材料,是教師引導學生進行有效學習的基礎。教師如何用好生成的資源,使它產生更大的.成效,這才是關注生成的最終目標。如果我及時抓住這個,對於學生提出的問題要及時給予評價,抓住課堂的閃光點,我想這堂課的質量就會提升不少,在以後的教學中,我一定注意這個問題,這樣才能使我們的一堂達到更好的成效,讓學生和老師互相成長

總的來說這堂課層次清晰,經歷“問題—假設—驗證—結論”的科學探究過程,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一層一層地把重點突破,很好的達到了教學的目的,體現了新課改的理念。並且通過拓展知識,把學生引入到了更深的科學探究活動中,也達到對學生做實驗時“收放自如”的效果。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