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賣木雕少年》評課稿3篇

來源:果殼範文吧 2.37W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編寫評課稿,評課是教學、教研工作過程中一項經常開展的活動。如何把評課稿做到重點突出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賣木雕少年》評課稿,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通用]《賣木雕少年》評課稿3篇

《賣木雕少年》評課稿1

《賣木雕的少年》是人教版三年級下冊第七單元的一篇精讀課文。這一單元的主題是感受各國人民之間的友好情誼。課文講的是一位非洲少年對中國人民的友誼。我到非洲旅行時,想買一個非洲木雕做紀念,又擔心路途遙遠,木雕沉重,只好放棄了這個打算。為了不讓我帶著遺憾離開非洲,賣木雕的少年等待在賓館前,送給我一個方便攜帶的木雕小象墩,從中可以看到少年的美好心靈。景色壯觀的瀑布,栩栩如生的木雕,晚風吹拂的夜晚,構成了一幅美麗的畫面,也襯托了賣木雕的少年美麗的心靈。

著名語言學家呂叔湘曾經說過:“語文閱讀教學就是引導學生在語言文字中走上幾個來回”。詞語是文字構建的基本單位,離開詞語探究文字,語文閱讀教學將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楊丹桂老師充分認識到這一點,本課的詞語教學紮實有效,成為一大亮點。同時,在課堂上,楊老師注重學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養,鼓勵其發表自己的意見,提高口頭表達能力。

一、詞語教學紮實有效

本堂課,楊老師花了大量的時間用在詞語教學上,並在文字的教學中引導學生加以運用。教學時,楊老師先出示帶拼音的詞語,等學生讀過幾遍後,去掉詞語的拼音,強化學生對詞語的讀音記憶,促進學生快速記憶能力的發展。在學習形式上,楊老師設計了各種形式的讀,有自由讀、指名讀、齊讀、男女生分開讀、領讀等等,既有效地幫助學生對詞語的記憶,又避免課堂呆板、單調,使學生始終保持濃厚的學習興趣,學習效果顯而易見了。同時,楊老師還抓住“琳琅滿目”、“栩栩如生”、“愛不釋手”三個重點詞進行解析,突出學生的學習主體,滲透良好的學習方法。

如在解析“琳琅滿目”這個詞語時,楊老師說先請一位同學說說這個詞語的意思,由於學生課前有所預習,所以回答的學生比較準確的說出了該詞語的意思。楊老師並沒有就此罷休,而是進一步追問:“你是怎麼知道這個詞語的意思的?”學生回答:“我是從《詞語手冊》上知道這個詞語意思的。”楊老師在表揚該學生的同時不失時機地加以總結:“我們遇到課文中不理解的詞語,可以首先想到我們的好幫手《詞語手冊》,讓它幫助我們解決難題。”對於三年級的學生來說,他們正處於大量接觸新鮮詞彙的階段,良好的`學習方法可以有效地幫助其解決學習上的困難。楊老師簡單的一句話,再一次強調了學習習慣的重要性,同時強化學生良好的學習方法,正如“春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二、重視自主探究能力的培養

這一點在教學文字時顯現得尤為突出。在教學課文第1——4自然段時,楊老師先出示自學要求。讓學生帶著“要求”去自學課文,給學生自主探究文字的時間和方法。在“自學要求”中,楊老師提出了:“讀讀句子,你體會到了什麼?寫在旁邊。從哪些詞語體會到的?圈出來。”讓學生寫出自己的感受,並教給學生獲得這些感受的方法。使學生在自主探究時不會像無頭蒼蠅一般漫無目的,從而達成有效學習。正是有了上述的有效引導,所以在反饋時,學生就能“有話好說”,並說到點子上。

《賣木雕少年》評課稿2

《賣木雕的少年》是三年級下冊的一篇課文,課文寫“我”到非洲旅行時,想買一個非洲木雕做紀念,又擔心路途遙遠,木雕沉重,只好放棄了這個打算。為了不讓我帶著遺憾離開非洲,賣木雕的少年等待在賓館前,送給我一個方便攜帶的木雕小象墩。課文在描寫景色壯觀的瀑布,栩栩如生的木雕時,準確而得體地運用了許多四字片語,值得學生積累並學會使用。戴老師在執教《賣木雕的少年》時,很好地把握了教材的特點,立足學生的起點進行教學。特別是課堂上的詞語教學有特色、有實效。

一、形象感受,豐滿詞語的意象

形象、直觀的教學能給孩子留下深刻的印象。對於抽象思維發展還比較差的三年級孩子,詞語教學中儘量追求形象,使孩子獲得感性認識,理解詞語。正如維果斯基說的“詞語只有在獲得了感性的個人含義而不是單純作為概念存在的時候,它才能成為個體生命中一個生機勃勃的細胞。”在戴老師的課堂上,我們看到老師很好地運用形象的教學方法,引導孩子理解感受詞語。

在教學“琳琅滿目”時,教師先引導學生劃出文中描寫木雕的詞,再出示多幅木雕的圖片,在視覺衝擊、圖片感受中,引導學生說說看到的木雕,教師適時點撥深化詞語的理解。這樣,形象的詞語教學,學生對於詞語的感受就形象,對於這個詞語的感受就豐滿。

二、聯絡體驗,鋪展詞語的厚度

“讓詞在兒童的意識裡活起來,歡蹦亂跳,使詞成為兒童藉助它去掌握知識的工具。”蘇霍姆林斯基說。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活體驗,這種體驗往往是深刻的。聯絡學生的體驗,來幫助理解詞語,是很有效的詞語教學方法。課堂上,戴老師引導學生體會“愛不釋手”時,先引導學生充分感受木雕的“構思奇特、栩栩如生”後,問學生:面對這樣的木雕,你會怎樣?從而較好地理解了“愛不釋手”。

三、營造意境,觸控詞語的溫度

一篇情文並茂的文章,作者是經過精心選詞,準確用詞表達作者的感情。文字中的每一個詞都投射著作者深刻的體驗,是作者情感世界的`敞開。只有將“詞語教學”置身於具體的語境中,才能更鮮活、生動地理解詞語,觸控到詞語的溫度。《賣木雕的少年》中的“遺憾”一詞對於三年級學生來說,理解上是個難點。教學中,戴老師就立足語境,引導學生進入情境,來說說我的左右為難?在入情入境中,學生有了深切的體會,很好地理解了“遺憾”。

著名的語言學家張志公先生指出:“無論是閱讀還是作文,首要的是字詞。”在本堂課上,我們充分感受到了戴老師詞語教學的魅力,採用多種教學方法,有效地引導學生理解、感受詞語,使詞語教學生動、形象、靈動、有效。但課堂中,若教師能更好地處理好學生自主學習和能力形成的關係,課堂將更加完美。

《賣木雕少年》評課稿3

《賣木雕的少年》這篇課文講述了我到非洲旅行時,想買一個非洲木雕作紀念,又擔心路途遙遠,木雕沉重,只好放棄了這個打算。為了不讓我帶著遺憾離開非洲,賣木雕的少年守候在賓館前,送給我一個方便攜帶的木雕小象墩,從中可以看到少年的美好情意。今天,楊老師帶領著同學們僅僅圍繞著“遺憾”進行朗讀感悟。在整體感知課文的基礎上,楊老師帶領同學們欣賞木雕,聚焦“遺憾”;盤點詞語,表達“遺憾”,從而充分感受了“我”的遺憾。

一、感悟、積累語言,注重語言文字的綜合訓練。

學習語言是語文課的主要任務,也是與其他學科教學的本質區別。本課其實就是一個小故事,這個故事不是別人講給我們的,不是從電視中的影象聲音中獲得的,而是以一個個的文字、詞語、句子描述的,少年的美好品質是蘊涵在豐富的語言文字中的。因此在教學中楊老師運用多種方法引導學生感悟、積累、運用語言,努力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如:在教學中,楊老師緊緊抓住“栩栩如生”、“琳琅滿目”、“名不虛傳”等詞語,在具體的語言環境理解詞語的意思,並進行積累、運用。這樣做,不僅對學生進行了語言文字訓練,還提高了學生的表達能力。

本文語言樸實但蘊含深意。楊老師非常注意引導學生對相同的語言文字進行反覆揣摩、咀嚼,在比較中領悟其中豐富的內涵,感受到故事發生時的情景,體會少年的美好情意。如:在引導學生感受“我”和“少年”的遺憾心情,兩個人物都感到“遺憾”,但這絕不僅僅是相同的心情。透過這一對相同的詞語,能感受到兩個人物不同的心理,“我”的放棄木雕的無可奈何,沒有辦法;“少年”的不能賣掉木雕、不能讓朋友如願以償的惋惜與失望。相同的.詞語,學生通過比較,深入人物去體會,嚼出了不同的滋味兒。這樣,不僅使學生感受到語言文字的巨大表現力和生命力,還使學生受到熱愛祖國語言文字情感薰陶。

二、重視朗讀訓練,在讀中培養學生語感。

培養語感也是語文課堂教學的一個重要的任務。本文的人物語言描寫很多,這些語言不僅豐富,更重要是在這些語言描寫中蘊含了少年的美好品質。在教學中,楊老師不僅充分讓學生朗讀,還讓學生轉換角色去讀,切身體會課文人物的思想感情。讀出自己的理解、讀出自己獨特的體驗、讀出語感,也是我在這節課上所要追求的。在學習賣木雕部分,以讀代講的方式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三、補充資料,拓展教材,使學生更深刻地理解課文內容。

課文講的是非洲少年對中國人民的友好情誼,旨在讓學生感受非洲人民對中國人民的友誼。這是一篇向學生進行關愛教育的極好教材,但由於文中內容距學生生活實際較遠,涉及的文字材料較多,為學生的閱讀帶來一定困難。因此,楊老師在課中補充了非洲象和非洲人民的資料,來增強對文字的感悟。以此豐富學生的積累,擴大學生的視野,使資料與課文相呼應,相補充,相促進,為深入理解理解課文內容、領悟思想感情奠定基礎。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