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賞析

來源:果殼範文吧 1.96W

山行布穀飛飛勸早耕

古詩賞析

姚鼐 清

布穀飛飛勸早耕,舂鋤撲撲趁春睛。

千層石樹遙行路,一帶山田放水聲。

賞析:本詩描寫春耕時節的鄉村景象,作品以山行為線索,選取幾個典型的春耕情景:飛翔的布穀鳥殷勤勸耕,農夫趁天晴揮鋤勞作,農民放水灌田,構成一幅生機盎然的山鄉春耕圖。“千層石樹”的山中之景與飛鳥的歡叫、樸樸的鋤聲、山田的水響相互輝映,有聲有色,將讀者帶入充滿活力的美妙境界中。

出郊

楊慎 明

高田如樓梯,平田如棋局。

白鷺忽飛來,點破秧針綠。

賞析:這首詩寫出了作者外出遊玩所見之景,前兩句以描述的語氣寫出了靜態的景,後兩句通過白鷺的“飛”點破了靜靜的田野,有了生動之處。而後的“點破秧針綠”將整個野外生動怡人景色呈現在我們面前可謂是點睛之筆。

山中雪後

鄭燮 明

賞析:詩歌前兩句描繪了一幅清晨,雪後大地銀裝素裹,旭日東昇,雲彩淡淡(描圖景);雪後初晴、天寒地凍的景象(點氛圍)的畫面。

“簷流未滴梅花凍,一種清孤不等閒”運用了襯托的手法(明手法)“簷流未滴”“梅花凍”突出了天氣的寒冷,“清孤不等閒”則是突出了梅花堅強不屈的性格(繪圖景),作者託物言志,含蓄地表現了作者清高堅韌的性格和潔身自好的品質(析情感)

聽彈琴

泠泠七絃上,靜聽松風寒。

古調雖自愛,今人多不彈。

賞析:題一作“彈琴”,《劉隨州集》為“聽彈琴”。從詩中“靜聽”二字細味,題目以有“聽”字為妥。

琴是我國古代傳統民族樂器,由七條弦組成,所以首句以“七絃”作琴的代稱,意象也更具體。“泠泠”形容琴聲的清越,逗起“松風寒”三字。“松風寒”以風入松林暗示琴聲的悽清,極為形象,引導讀者進入音樂的境界。“靜聽”二字描摹出聽琴者入神的情態,可見琴聲的超妙。高雅平和的琴聲,常能喚起聽者水流石上、風來松下的幽清肅穆之感。而琴曲中又有《風入松》的調名,一語雙關,用意甚妙。

如果說前兩句是描寫音樂的境界,後兩句則是議論性抒情,牽涉到當時音樂變革的背景。漢魏六朝南方清樂尚用琴瑟。而到唐代,音樂發生變革,“燕樂”成為一代新聲,樂器則以西域傳入的琵琶為主。“琵琶起舞換新聲”的同時,公眾的欣賞趣味也變了。受人歡迎的是能表達世俗歡快心聲的`新樂。穆如松風的琴聲雖美,畢竟成了“古調”,已經沒有幾個人能懷著高雅情致來欣賞,言下便流露出曲高和寡的孤獨感。“雖”字轉折,從對琴聲的讚美進入對時尚的感慨。“今人多不彈”的“多”字,更反襯出琴客知音者的稀少。有人以此二句謂今人好趨時尚不彈古調,意在表現作者的不合時宜,是很對的。劉長卿清才冠世,一生兩遭遷斥,有一肚皮不合時宜和一種與流俗落落寡合的情調。他的集中有《幽琴》(《雜詠八首上禮部李侍郎》之一)詩曰:“月色滿軒白,琴聲宜夜闌。青絲上,靜聽松風寒。古調雖自愛,今人多不彈。向君投此曲,所貴知音難。”其中四句就是這首聽琴絕句。“所貴知音難”也正是詩的題旨之所在。“作詩必此詩,定知非詩人”,詩詠聽琴,只不過藉此寄託一種孤芳自賞的情操罷了。

早秋

許渾

遙夜泛清瑟,西風生翠蘿。殘螢棲玉露,早雁拂金河。

高樹曉還密,遠山睛更多。淮南一葉下,自覺洞庭波

賞析:(1)詩中哪些意象巧妙點明瞭早秋這一季候特徵?請列舉。“ 殘螢”、“ 早 雁 ”、“ 高樹曉還密”、 “遠山晴更多

(2)頷聯和頸聯是怎樣描寫景物的?請加以賞析。頷聯:由俯察到仰視 ,頸聯:由近看到遠望;從高低遠近來描繪早秋景物,層次井然,1境界開闊。

(3)評論家認為首聯和尾聯頗具浪漫色彩,請選一聯分析其妙處。

首聯運用想象的手法,把整整一夜都聽到的輕輕秋風,想象為在一條條懸掛著的青翠藤蔓間,秋風拂過,奏出了悅耳的清瑟聲音。( 2 分)或:尾聯引用典故並加以想象,一片樹葉,被蕩人心扉的秋波所感招,情不自禁,奮不顧身,展現了一葉追隨洞庭波的詩情畫意。

熱門標籤